『壹』 連雲港市贛榆縣青口鎮文化路廣告公司有幾個分別是
項目名稱:公司名稱項目位於
?
祝福,贛榆,
機構鑫龍花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是贛榆縣綠色城市Jinhailunan方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連雲港建群贛榆縣海鎮政府駐地
贛榆縣洛陽鎮的居民,老化巨大的房地產開發海上花園連雲港市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金源公寓,贛榆縣寧海縣贛榆縣金太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易銅路交匯處
黃金為基礎的商業大廈,贛榆縣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贛榆縣青口鎮華中路251
太陽鑫源連雲港市華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海鎮魯西有限公司,綠城,南側,西側的義塘路
連雲港市的花園區,美國眾議院的代表艾塘湖資產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洛陽鎮,國道南側,海州
北部的海地連城明珠路,連雲港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青口鎮大道和公園路交匯處的路21世紀
寧靜潤房地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該公司連雲港分公司以東海域鎮政府駐地多雲法院廣場
學術名苑A區
西關路農業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贛榆商貿城(義烏)
連雲港市銀利,在醫院里房地產有限公司,上海路,青口鎮,雙方
贛榆縣新新精品裝飾城贛榆縣金象房地產開發,贛榆縣青口鎮華中華南東部,(前身為未來的紙箱廠)
第一官邸,蔣速建滔房地產有限公司,公司的贛榆縣青口鎮鎮海路西,北側,西站在正義塘路
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贛榆縣金陵金陵國際酒店贛榆縣青口鎮黃海路北側(原縣人民政府圖)
航運大廈連雲港市鼎豐房地產有限公司,公司綠城正義塘路海西北面的
吉祥苑商業和住宅的江蘇省潤霖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贛榆縣華中路,青口鎮黃海原商業的鎮東側的建築地皮
三星花園 - 4#樓,連雲港市建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贛榆縣時代路號
韓國的海景公園#6,#7(1-4), F,連雲港市,贛榆縣海海濱大道北側永泰地產有限公司
南路,錦綉花園,格林小鎮,華中華贛榆縣金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西側,北側的縣物價局
新鮮貽貝城市連雲港市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公司,綠色城市Jinhailunan側
概念的中國國旅學院連雲港新國旅總社投資有限公司贛榆縣洛陽鎮政府駐地
城市花園榆鮮花,連雲港市同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黃海西路,北黃海糧油有限公司綠城,糧油食品廠土地
羲陸家鎮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改造項目有限公司,連雲港市,東塘路綠城的手段
學術銘遠區?雲嘉譽房地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香港有限公司贛榆縣黃海路,青口鎮青年路以東,北
優雅的花園細胞贛榆縣恆房地產有限公司青口鎮環市北路IRS宿舍西側,南
連雲港鑫西苑台灣順鑫房地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綠城縣西部的城市公園的東側,南側的蚌
連雲港市南星海大廈丁峰房地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贛榆縣青口鎮鎮,海魯西
綠河園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連雲港市東部的浙江綠城南黃海西路
金海劍橋星城,江蘇金海一套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在贛榆縣青口鎮華中路北高中東側西側
玫瑰園A,B樓,銀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連雲港市,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黃海路74號,綠城
鼎城公寓連雲港建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贛榆縣黃海路,青口鎮,北側前衛生局地段
前政府金都商務村住宅樓,贛榆縣鑫隆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門鎮
連雲港市,東到東進別墅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贛榆縣青口鎮東關路東沙旺南部
澳大利亞國際廣場,連雲港,澳大利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盛世路文化路,北綠城鎮,東
三光建設江蘇三友興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贛榆縣新城區
商業鄰里中心,連雲港市,嘉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青口鎮黃海西路有限公司 />連雲港前列,的南苑珠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綠色城市環城公路
永業金陽新區1號樓,連雲港佳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綠色城市青年路,黃海路的東部和北部
類庄芙蓉園贛榆神宇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2級市區繁榮路東
公寓#順祥樓,連雲港市順祥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青鎮環城路,東至煙草局
連雲港市浙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西苑明珠大廈,蚌鎮黃海西部西關路交叉口西北角
連雲港佳景綠色城市公園路12號
南區分局金室,廣播和電視,住宅建築連雲港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西園公寓有限公司,收音機和電視薛城區法院贛榆縣德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青口鎮環城路,黃海路交叉口東南角
中國中央路的表現,西部的新路,商業街,九龍,連雲港市嘉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東
永和地鐵嗎?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江蘇永和贛榆縣青口鎮鎮海
維多利亞花園北贛榆新城發展有限公司,在贛榆縣新城區文化路
黃海路號56,連雲港信的榆樹,信榆樹建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
連雲港市潤佳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贛榆縣東關路和204國道交界處風景秀麗的島度假村
采頤花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連雲港市永和贛榆縣環城路(原方)
觀瀾湖國際社區贛榆縣金茂元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黃海路68號,青口鎮
花園1#2#3#樓鼎城連雲港建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贛榆縣青口鎮原來的磷肥工廠宿舍
連雲港市在中國南方村一帶,嘉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贛榆縣青口鎮華中南,東二環路北側
天鎮幸福鎮羲擼悉側連雲港市天嘉里建設有限公司綠城牛市街,南
星光連雲港普遍的環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城南路,南到東南邊鎮
贛榆縣贛榆縣周圍,中國中部村贛榆縣恆安房地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贛榆縣環城北北部和西部的中央北路
文華路,建德大廈的綠色城市,連雲港市海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贛榆縣黃海路,青口鎮58三興花園小區,蘇河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上海浩大廈16黃海路,連雲港市建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縣,北側的原食品加工廠圖
的桂園細胞興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牛市街,南側,西側路西
贛榆縣冠軍居江蘇省連雲港,建立了一座金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青口鎮文化路
贛榆縣冠軍隊伍建設,金橋綠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江蘇省,文化路
黃金海岸花園區連雲港市金陽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贛榆縣新的城市
鳳凰花園商業及住宅A,B兩贛榆縣金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青口鎮華中路的東南環城北路
204國道東,西側鎮青鎮西路一個住宅區?,海陸嘉靖敏捷?該連雲港市海魯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
塔林市轄區的聯排別墅樓贛榆縣和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青鎮公園路11號
塔林城區甘玉縣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青鎮公園路11號
盛林的商業和住宅AB兩個強大的連雲港中國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青口??鎮環城路39號<區法院,贛榆縣恆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青鎮環城北路青年路,南側,西側
信於祖國連雲港信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不斷帆益精/> ,有限責任公司,黃海路53號,青口鎮
76號華盛頓。皇家園林江蘇聯盛投資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贛榆縣華中路
金陽公寓連雲港市金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青口鎮東關路南,東,鎮海路交匯處
綠鎮鎮海路,南苑大廈贛榆縣神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
維多利亞花園區贛榆縣新城區開發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的住宅樓宇鎮青口鎮黃海路
鑫興贛榆縣
黃海花園,縣鑫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綠城文化西路,D棟,連雲港東盛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黃海路,青鎮,原水泥廠南側
綠色城市二環路,瑞金花園連雲港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連雲港市建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青口鎮黃海路,東方家園(前身為經紗和緯紗廠)
贛榆縣蠡園區7#-12#樓,連雲港東盛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贛榆縣北二環路南的青年道西<BR /通用公寓連雲港萬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青口鎮環城南路,南側(原嘉恆豐酒店)
綠色的榆樹細胞在黃海花園贛榆縣房地產開發公司,青鎮公園路(原縣水泥廠)
上海熱帶花園商住小區的6,7,8,9號樓申吁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新路,連雲港青口鎮中間道西(前食品加工廠,醫院等)
東假期楓風景秀麗的連雲港東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贛榆分公司贛榆縣文化西路
金榜家園連雲港市,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贛榆縣青口鎮環城北路
一大東假期楓景住宅大廈B1,B5棟連雲港東物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贛榆縣文化西路
新龍大廈B,C#贛榆縣鑫隆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公司,連雲港市,江蘇省贛榆縣兩個綠色的城市二環路
上海豪區10#11#12#三個連雲港市沉提醒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綠城,新建路
連雲港慶祝香港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贛榆縣青口鎮,連雲港市路,西至城市住宅建築
家庭袁A,B,C座商業及住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連雲港市永和鎮健康路,30日贛榆縣綠色(原醫療醫院)
永和苑A座,B座,南部的住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連雲港市永和縣計經委(文化南路)
丹桂苑#3項目贛榆縣香港折115
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華中路,綠色城市,花園連雲港市贛榆縣黃海路,首爾,首爾(漢城) - 世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蠡園區,贛榆縣1日-6連雲港東盛房地產集團的建設有限公司南贛榆縣環城北路青年路西
贛榆縣西關農貿市場,維多利商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連雲港市強華西關路93號
街贛榆縣新城市發展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贛榆縣黃海路,城市
學術名邸海房地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公司,連雲港市贛榆縣環城北路(江西東50米)
金室,贛榆縣雲細胞連雲港市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11文華路24號,西青鎮,連雲港市佳誠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舊飲料沙王,悲傷,新建路商業步行街街道東樓中心
黃海路,青川全景連雲港市浙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
贛榆縣1區35#0.36#F,連雲港東盛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南環城北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美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西關路,111,綠色城市連雲港市,贛榆縣,香港的排名
79翰林公寓贛榆村有限公司在上海遊艇有限公司贛榆縣青口鎮西五路。
文化文化公園,中山大學,連雲港市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連雲港市贛榆縣青口鎮道,前位置的彈葯庫,在北
贛榆縣時代廣場三期項目在連雲港市嘉利投資有限公司贛榆縣青口鎮東關路以西,天後廟道,南,北柴車惡
贛榆縣鎮海路,綠城,錦綉江南花園細胞贛榆縣金泰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發展有限公司
2011
『貳』 有重慶雲陽縣的朋友沒我想問下一個習俗問題,雲陽那個地方結婚之前有沒有訂婚的這個說法,訂婚要多少錢
雲陽鄉下有這個習俗。訂婚要給也是幾萬元。有錢的話就給吧,現在結個婚要話不少錢。
如果你們真心在一起,你又拿不出來錢的話,就讓你女朋友去說服他父母吧,畢竟這種習俗不是什麼好習俗,這個習俗已經開始淡化了,現在還訂婚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叄』 河南南陽這個城市怎麼樣。
泉漳是不是南陽人 不時地話也不要誣蔑南陽
歷史文化上南陽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
經濟上可能不是很發達,但是南陽發展潛力很大,而且在飛速發展
歷史文化
南陽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城西卧龍崗是諸葛亮輔佐劉備前的躬耕地。
南陽歷史上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 范蠡及「智聖」諸葛亮,更滋養了哲學家馮友蘭、軍事家彭雪楓、文學家姚雪垠、科技發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當代名人。 南陽榮獲「中國楹聯文化城市」稱號。荊紫關鎮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南陽板頭曲、內鄉宛梆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然資源
南陽地處北緯32017`-33048`,東經110058-113049,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 渡地帶,屬典型的季風大陸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市內河流眾多,分屬長江、淮河兩 大水系,長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條。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資源總量70.35億立方米,水儲量、畝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全市林地面積14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4.3%,擁有植物資源1500多種,森林野生動物50多種。南陽是全國中葯材的主產區之一,葯用植物資源豐富,具有種植、加工中草葯的自然條件優勢和傳統習慣,盛產中葯材2340種,產量達2.5億公斤,其中地道名優葯材30餘種,山茱萸產量約佔全國的80%,居全國之冠;辛夷花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杜仲有2000多萬株。 南陽是中國礦產品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已探明各類礦產80餘種、452處。其中天然鹼、紅柱石儲量為亞洲之冠,藍晶石、金紅石居全國第一。南陽以玉雕業而聞名海內外,是我國三大玉器加工基地之一,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玉雕之鄉」。南陽獨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素有「東方翡翠」之稱。黃金、石油儲量居全省第二,且分布集中,組合良好,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目前已開發利用46種,礦業總產值28.6億元。
基礎設施
南陽地處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優越地理位置。焦枝鐵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橫穿7個縣市 個縣市區;國道312線、207線、209線和省道豫01線、豫02線分別從全市縱橫穿過;許平南、南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實現了2957個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信南高速公路有望2006年底前建成通車,宛坪、嶺南、驛(駐馬店)宛高速南正在加緊建設。南陽將成為鐵路、高速公路雙「十」字架交叉的交通樞紐。南陽飛機場為河南三大民用飛機場之一。 南陽處在華中電網覆蓋之下,境內裝機70萬千瓦的鴨河口火電廠、裝機25萬千瓦的蒲山電廠已經建成發電,鴨電二期工程2×60萬千瓦、熱電廠一期2×21萬千瓦項目開工建設。固定電話號碼升至8位。
南陽中心城區現有人口70萬,建成區面積70平方公里。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供 水、供電、道路建設及園林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猛,城市服務功能明顯增強,中心城區的白河游覽區擁有萬畝水面,形成北方內陸城市少有的水城、綠城景觀。先後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
經濟社會
農業南陽素有「中州糧倉」之稱,是全國糧、棉、油、煙集中產地。正常年景,糧食總產約佔全省11%、全國1%;棉花佔全省20%、全國4%;油料佔全省13%、全國2%。有6個縣市區是國家商品糧、棉基地,3個縣市區為國家優質基地。南陽黃牛居全國5大優良品系之首。
工業全市工業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第三位。現已初步形成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紡織、
醫葯和輕工食品等主要行業,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3萬多家,天冠酒精集團、金冠電氣集團、普康制葯集團、南陽紡織集團、新野棉紡集團、河南油田、樂凱膠片廠等企業已進入全國520家主要企業行列。酒精、石油、膠片、中西葯、紡織品、防爆電機、卷煙、水泥、天然鹼、汽車配件等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佔有重要位置。燃料乙醇被列為國家「十五」試點推廣項目。
科技教育南陽科技教育事業比較發達,擁有八所高等學校、十四所中等專業學校,勞動力素質較高;南陽是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的科技示範市。南陽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綜合實力
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050億元,比去年增長13.3%,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16.8%、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3億元,增長54.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8.8億元,增長30%.糧食總產466萬噸,糧、油總產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1元,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2894元,增長16%。
旅遊資源
南陽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擁有眾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和引 人入勝的自然景觀。 南陽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歷史文化名城,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處,省級64處,不同專題的博物院館14處。其中南陽府衙、內鄉縣衙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建築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兩級衙門。南陽境內發現的大面積恐龍蛋化石群轟動世界,楚始都丹陽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寶聞名遐邇,被譽為「中國長城之父」的楚長城遺址引人關注。 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森林公園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其中,寶天曼和老界嶺國家自然保護區地貌獨特,植被良好,風景如畫;2001年寶天曼被列入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保護區;丹江口水庫風景區以亞洲第一大水庫和南水北調的渠首源頭為世人關注;正在興建的西峽恐龍蛋生物遺跡博物館將成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內鄉縣衙、鸛河漂流躋身4A級景點行列,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通過國家評審,葉家大庄桐柏英雄紀念館列入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距南召縣雲陽鎮北3公里處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遺址,是中原人類的發祥之地。1978年,科學工作者在此採集一顆猿人牙齒化石及大量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鑒定,定名為「南召猿人」,為距今約50萬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類遺址,與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時代大體相當。南召猿人的化石地點,是國內發現的重要的古人類遺址,它填補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文化的歷史空白,擴大了猿人在秦嶺地區的分布范圍,為進一步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對外開放
南陽是全國出口商品綜合基地之一,全市出口產品24大類近百個品種,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總量多年來一直居河南省前列。南陽先後與日本國南陽市、以色列國加特市、瑞典烏姆蘭省結成友好城市,同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和技術交流關系。南陽海關、商檢、口岸機構齊全,並設立了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陽生態工業園區和各類縣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了外商投資服務中心,能夠為海內外朋友來南陽投資興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當前,南陽正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努力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生態大市。為此,全市上下把擴大開放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戰略,採取一系列措施,優化投資環境,擴大開放,大力招商引資。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兩節一會」,組織了赴蘇、浙、滬、港等地招商引資活動,南陽經濟開放度和知名度不斷提高。「十五」時期累計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33家,實際利用外資1.67億美元,完成外貿出口7.2億美元.
南陽民歌
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民間歌曲有著極其輝煌的成就,它深刻而生動地表現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反映了各個民族、各個時代的社會實踐,南陽地區民歌,是南陽地區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並經過千錘百煉,不斷推陳出新而形成的一種音樂藝術體裁,
千百年來,它體現著南陽地區人民的精神世界。表達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同時,也創造了抒發人民喜怒哀樂之情的各種藝術表達方法。不僅對研究我國民族間音樂具有重大價值,而且,對研究社會、民族、地理、歷史、語言、文學以及風俗習慣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南陽地區,在民族民間音樂整理、研究、編輯、出版等方面,在各級有關領導和全體編輯人員共同努力下,成績卓著。《南陽民間歌曲集成》問世,在民歌采風史上是空前的,它一方面把民歌的社會風情,音樂風格以及歌詞的完整性溶為一體。並根據南陽地區民歌體裁和形式發展完善,把南陽地區民歌分為:號子類、山歌、田歌類、燈歌類、小調類、叫賣類。敘事類及其它,共八類,這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另一方面,以內容和題材,又較全面的反映本地區的歷史、社會、民族、文化、生產斗爭和生活、風俗等各個側面的人民生活風貌。它不僅是研究本地區社會、文化、歷史、民眾、文學、美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的參考資料,同時,也是音樂家,作曲家、歌唱家、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珍貴的案頭工具書。
南陽,位於豫西南鄂、豫、陝三省交界處,地位特殊,民間歌曲又有數千年的積蘊,又分布在寬約110公里,長約150公里的十三個縣(市),有山歌、號子、田歌、小調、燈歌、兒歌、以及風俗歌、叫賣調等,品種繁多,風格多樣,各異,其區劃自然呈現出紛雜多變的局面。所以,在探討分析南陽地區民歌的色彩區劃分區、流傳以及風格特徵等,拙意在開拓以往研究領域,不單把民歌視為孤立的文化,更著眼於同本民族(南陽地區主要是漢族)的歷史文化、自然、社會間的多方聯系,特別是把它根植於它的土壤,即文化背景,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並吸收廣泛的地理、文化、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以及語言、宗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整體研究和綜合分析,從而提示出南陽地區民歌的流布、風格特點及其全貌。從中吸取陳述樂思的科學方法,學到表達中國人民思想感情的民族音樂語言的思維方法和表現手段,這無疑對宏揚民族音樂文化優秀傳統,振興民族音樂,使中華民族音樂走向世界,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一、地理、背景
特定的地理自然環境,是人類自下而上並進而發展生產的先決條件,也是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文化面貌產生和形成的基礎。正由於自然條件、物質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千差萬別,才深刻的影響到傳統文化面貌的千姿百態,五彩紛呈,民間歌曲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類別,因受地理自然條件的影響,在體裁、歌種、風格等方面也呈現著明顯的地區差別。在西北黃土高原這一特殊環境下形成的民歌----腳夫歌,音調高亢、奔放、激憤、感慨,甚有凄苦之情。但在江南水鄉,可以聽到稻區普遍流傳的各類婉轉秀碩的秧田歌曲。南陽亦然。西部山區浙川縣的那種歌調激越、高亢而又朴實「淅川鑼鼓曲」與東南部桐柏縣月河的那種歌調悠揚節奏舒緩而自由的桐柏山歌、秧田歌形成鮮明的對照。可見,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因素,對民歌風格特徵的影響是多麼深刻。這正是要研究南陽地區民歌的流布及全貌,就必須首先研究、分析南陽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的主要原因。
構成地理環境的主要因素是山脈、河流、地形和氣候。山脈對於文化的形成與傳播常常起著阻礙和分割作用,在很多情況下,自然區域與音樂(民歌)區域相符合,還可以說這一自然障礙,影響著音樂文化(民歌)的界線。南陽西部的秦嶺,與北部的伏牛山脈以及東南部的桐柏山和淮河,在「中原氏族文化中心」與「江漢氏族文化中心」之間,劃分了一條天然界限。使我國南北在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上,顯示出明顯的差異。使陝南民歌,豫西北民歌,豫西南(南陽)民歌,鄂西北部民歌都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特徵。河流,對我國文化影響最深的莫過於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它自然的把我國文化分為南北兩大系統。南陽雖地處中原,但境內的丹江、白河、唐河三條水系入湖北在襄樊注入漢水,屬於長江水系。淮河源頭在桐柏山下,東流經信陽入安徽。以上,因山脈走向使南北水系不同,氣候不同,植被不同。反映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習俗、語言以及氣質、風格特徵也不相同。但還應看到,水,作為一種背景,它對文化形成的影響卻不相同,往往不是天然界限,相反,在民族民間文化流傳過程中,它倒成為一種自然交流的渠道。漢水支流丹江號子的風格特點與漢水船工號有著許多共性,就是例證。
南陽的這種復雜多樣的地理結構,古來如是,它對南陽這一區域的古代文化、社會經濟、風俗、民情等都起著決定性影響,使它們產生了區域性差異。因南陽地處種稻區與種粟區南北之間的一個交插過渡地帶。所以,它有南北兩類特點共存的特徵,在民歌的流布上南北兼有,這就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形成的不同生產方式,對南陽民歌的形成流布產生的直接影響。因此,研究南陽民歌流布的地理背景,就成為這方面首要課題。
二、歷史、文化背景
民間歌曲,是古代原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產生歷史十分久遠,關於我國古文化發展的面貌,有學者提出:在新石器晚期,我國已形成了八個氏族文化中心,南陽地區正處在其中「中原氏族文化中心」與「江漢氏族文化中心」這兩大「中心」之間的南北結合交叉地帶。「仰韶文化」是中原氏族文化中心,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距今已有六千餘年,這一文化區,是我國最古老而且民歌保存最多的地區之一,《詩經》就是證明,南陽當時就是屬於《詩經》地域中的《周南》江漢氏族文化區也包括豫南豫西南(即今南陽地區)廣大地區,它的古代文化以「屈家嶺文化」為代表,也包括了後來發展為有較高水平的「楚文化區」,它不僅對南陽而且對我國後世文化的驚慌,具有深遠影響。
近年來,通過考古,在南陽淅川一帶發現有許多新石器時期的遺址,其文化明顯的包含著「仰韶龍山」、「屈家嶺」文化層次的特徵,再從湖北隨縣和淅川下寺一帶出土的編鍾、銅鼎、戈、矛等大量文物看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兩個毗鄰地區就有著共同的冶煉技術。文學上的「楚辭」,音樂上的「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我國南部文化的光輝代表,楚歌就是這一帶最流傳的歌曲,所以有「楚人善讓」的習俗。及南北朝時,在長江中上游的荊、郢、樊、鄧(信南陽鄧州一帶)等地又是當時最滸的、最有名氣「西曲」傳播地帶。「西曲」的出現與淬,對南陽乃至中原民歌也有親密的血緣關系。
我國近現代漢族民歌的頒格局約在明、清之際即已形成。南陽地區民歌本身也是數千年來逐漸積累、流變、發展的結果。其色彩區劃體裁分布、風格特徵,應是維系於南北間的過渡性特徵。它深受楚 聲、楚俗古老的地域傳統影響,又與相鄰地區長期交流融合,使桐柏與大別山之間的民歌、淅川、西峽與陝南民歌之間、豫西與豫西南民歌之間有著一定的近親關系,這也說明了南陽地區的風格特徵並非單一。而呈多樣性特點。特別東漢時期,這里又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大量出土的南陽漢畫象石中,繁多的、神采奕奕的音樂、百戲、舞樂圖,又充分的反映出南陽音樂文化,特別是舞樂、百戲的絢麗多姿。
千百年來,南陽民歌伴隨著民間歌舞,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演變發展著。民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伴侶,婀娜多姿,繁榮昌盛。每逢佳日,於是「齊僮唱分列趙女;坐面歌兮起鄭舞」、「春日司牧,迎春於東郊,社民管弦前導,官民皆簪彩花,兒女鮮衣,競觀土牛,老農察形色以占牧,元宵沿戶張燈為樂「。不虧」歌舞之鄉「之美稱。以上均為南陽民歌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深遠的基礎。
三、民歌體裁與分布
由於地形地貌的影響,本區的農業種植,同樣兼有南北特點,多以小麥、棉花、玉米為主,東南部桐柏多為稻區。本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人們的心理、性格、氣質以及藝術品種等,因受地理地貌直接的強烈影響,各類民歌體裁首先得以發展的是山歌、田歌、勞動號子、其次是燈歌、小調等。
(1)號子:由於南陽所處地位特殊,境內自西向東有丹江、白河、唐河、淮河四條水系,古來,西接秦嶺,南連荊襄,上接西北,下扼東南。便決定了它在我國古代交通運輸史上所起的作用,成為溝通南北水陸聯運的天然橋梁。昔日的賒店、源潭、荊關眾多碼頭上「百艇接牆,千蹄接踵」,異常繁忙。但廣大船民卻日夜掙扎在死亡線上,終年以船為家,以水為命,有首童謠:「船家胸前三把刀,河霸、土匪、和暗礁,船家面前三條路,挨餓、水淹、坐監牢是對舊社會的控訴,也是廣大船民悲慘生活的寫照。
號子,這類勞動歌曲,就是廣大船工在沉重持續勞動過程中,為減輕疲勞,鼓舞情緒,調劑精神,觸景生情,抒發胸懷,唱出了一支支船工的歌,它是勞動人民偉大力量的一種藝術表現,它在勞動中產生,又直接服務於過去生產。
丹江、白河、唐河的船工號子,雖不如川江號子那樣系統完整,就丹江號子而言,也有它自己的《水上拖號》、《下水搖櫓號》、《灣船拋錨子號》、《穿檔號子》、《過街號子》、《扛船號子》等一整套歌調。
船工號子音樂的基本表現方法和典型性格特徵是直截了當,明確易懂,表情十分淳樸自然,生動朴實,如淅川《上水拖號》他們雖然不唱正詞,只有一些呼號式襯詞,襯腔,但在高亢有力的音調中,充滿了磅礴氣概,音樂性格緊毅、精獷。
號子音樂形成的特徵是勞動節奏賦予號子節奏特點的律動性。一般為2/4、4/4的節拍單位。節拍感強,強音突出,效果強烈。但淅川《灣船拋錨號子》、《下搖櫓號》中,出現3/4節拍,音樂氣息寬長,律較起伏,有明顯的頓逗感。音調高亢嘹亮,有些山歌特點。
此外,丹江號子多年採用領、和相結合的唱形式,相互結合,前後互應,組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完成藝術使命,其曲式結構上的特點是:結構比較簡單,樂段結構的獨立性不強,段落感較弱。打夯歌,硪號子則是例外情況。
(2)山歌、田歌:山歌是在山野勞動生活中直接產生的,其聲調高亢,嘹亮,節奏較自由,是具有質朴而自由抒發感情特點的民歌體裁,它的內容十分廣泛,有反映階級壓迫和愛情生活的,有敘事的,還有借山歌傳播知識的等。本區山歌多分布在桐柏、西峽、淅川等山區,有代表性的如:桐柏的《石榴開花葉兒稀》、《一輪紅日照山河》、西峽、淅川的《山歌帶滾》等。前者音調高亢、悠長,大多節奏較自由,未形成規整節拍,感情質朴、暢爽。後者,音調「上揚」婉轉、優美、節奏節拍較規整,《山歌滾》更是形式單純,演唱較自由,即興性強,生動活潑,別具一格。
田歌:產生在農田勞動之中,它主要是為了激勵勞動情緒,舒心解悶,驅散疲勞而唱用的。如:桐柏的《車水歌》、《哈哈調》淅川的《打嘍吼》和西峽的田歌《打燈謎》等,都是農民在農事勞動中唱用的。演唱形式,多為一人領眾人和,在農忙季節,往往歌聲從早唱到晚,此起彼伏,熱烈紅火。這種領合演唱形式,以及結構上的特點,很象勞動號子。
(3) 燈歌:燈歌,是南陽民間習俗的產物,漢族普遍性習俗主要有正月十五燈節,三月清明節,五月端陽節,八月仲秋節。其中,正月十五燈節是南陽人民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沿戶張燈為樂」成為辭舊迎新的佳期,人民盼望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迎來一個好收成,很多民歌是專為它而唱的。
南陽古代已有玩花燈的傳統習慣,燈歌流傳廣泛,遍及十三個縣市,尤以南陽縣(市)、鎮平、淅川為甚。這部分民歌實際是歌、舞、樂三者溶為一體的民間歌舞形式。主要有《九蓮燈》、《雲彩舞》、《旱船》、《高蹺》、《小車》、《竹馬》等,演唱歌曲稱《旱船調》或叫《竹馬調》等。也是他們的基本曲調。此外還吸收眾多的民間小調作為燈歌,如:《十想》、《十足》、《雙疊翠》、《開門調》、《趕會》、《賣扁食》等。常當作旱船,竹馬的曲牌使用。
在燈歌流傳的城鎮,許多人都善於自編自唱,即興高歌,歌詞語會通俗朴實,風趣幽默,平仄押韻,善用比興手法。採用「聯想語」「雙關語」等手法。編制手段獨特,或以時間或以數字,或以方向等為序列,依次引發,如春、夏、秋、冬,正月,二月,三月……,天上、地下,社旗的《十二個月》、內鄉的《牛郎觀燈》、淅川的《十字歌》、鎮平的《十盞燈》、《大對花》等等。在《集成中》比比皆是。這些歌舞曲的曲調活潑,節奏明快,再配以具有民間特色的鼓伴奏,時歌,時舞,情緒熱烈歡騰,也更加渲染了節日氣氛。
燈歌,在有400首民歌的《集成》中,就有124首,佔百分之三十一。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在南陽民歌中居有重要位置。
(4)小調:它是南陽民間流傳最廣、結構形式較規整、短小精悍的小型民歌。它產生在群眾生活的休息、娛樂、集慶等場合中,具有表現手法多樣、曲調曲折、細微等特點,內容、體裁也十分廣泛,除反映社會矛盾和愛情生活外,不定期有大量表現家庭生活、傳說故事、嬉戲逗趣、風俗人情等體裁。對人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影響較深,具有突出的宣傳、教育作用和娛樂作用。
小調的音樂形式,在民歌中最為豐富多樣,節奏的規整性、靈活性多變為其主要特點。如新野的《賣貨郎》、淅川的《十勸郎》等。南陽民歌小調的旋律起伏、多以激進為主,但旋律進行中的四度、五度、七度乃至八度大跳,也屢見不鮮,它體現著南陽民歌旋律中的某些地方特色。如《下楊州》和《石榴燒火》等。
南陽小調的歌詞編制手段,與山歌、田歌大致相同,也多採用數字序列,如四季、五五更,十二月等,襯詞、襯腔的運用,特點獨特,襯詞,語匯不象號子那樣多呼號式的「嗨喲」、「呀哩嗨」之類的長音,而是北朝鮮襯詞旋律化或襯成為長腔,,如南陽縣《綉荷包》中「依呀兒喲哇喲」,西峽《喜事多》中的「哎嗨哎嗨喲」以及淅川《觀花》中的「哎哎嗨喲哎哎嗨喲哎哎嗨!喲噢!」等。這些旋律多變的襯腔 普遍應用,使民歌小調的表現功能,更大於號子和山歌,不僅能起補充、陪襯作用,而且又能深化內容,豐富形象,有時,更可起反襯和對比作用。
小調,在南陽諸多體裁的民歌中,數量最大,內容最多,流行最廣。在《集成》400首民歌中,有小調178首,佔百分之四十五。
四、民歌中的調式
我國各民族的傳統音樂所用的調式,是多種多樣的,但以五聲音階或以五聲為骨幹構成的五聲性旋律的調式,在民間音樂中是普遍存在和應用的,南陽地區民歌的調式應用亦然。
近來,通過對《集成》中400首民歌的統計結果發現,本地區民歌中官、商、角、征(讀止)羽,五種調式具多,各種調式的歌曲詳細數目如下:
官調式歌曲:125首,約占總數的31%
商調式歌曲:16首,約占總數的4%
角調式歌曲:6首,約占總數的1。5%
征調式歌曲:245首,約占總數的41%
羽調式歌曲:9首,約占總數的2%
其它:1首
以上統計表明,在五種調式中,其中征調式占首位。官調式次之。這兩種調式,是南陽民歌中最基本的調式。多流布在本地區的中心地帶。其它三種調式,數量少,多流布在與湖北、陝西毗鄰的邊緣地帶。如商調式多分布在新野,唐河和淅川。
『肆』 中國哪個城市5A景區最多
中國幅員遼闊,旅遊資源豐富。然而,雖然風景名勝區眾多,但中國最高級別的5A級風景名勝區並不多。截至2020年1月7日,中國共有280個5A級景區。這樣平攤到每個城市卻不是很多。但我國有個城市卻擁有9個5A級景區。
不過,重慶的大部分5A景區,在國內還並不知名、或者正在成長中。相比之下,北京雖然5A景區數量不及重慶,但是個個5A都家喻戶曉。雖然重慶是網紅城市,但也僅局限於城區內,周邊一些景區的宣傳力度還顯得不夠,需要後期迎頭趕上。
『伍』 萬州的悠久歷史
很早以前的四川最著名的城市只有三個,就是成都重慶萬州,史稱【成渝萬三足鼎立】,可見當時萬州名氣之大;萬州主城區面積雖不算大,但卻是一座千年古城,其文化歷史悠久程度一點不遜於成都重慶,故有成渝萬三足鼎立一說,古亦叫【萬州】,一度商業(尤其絲綢)很發達,據傳是萬商巨賈匯集之商業集散地,號稱川西南和川東的【絲綢之路】,故【萬州】之名稱,據由此而來;後於清晚期至解放前因為戰亂和港口水利交通發展受到阻塞而逐漸衰落。建國後改名叫【萬縣市】,屬地級市,川東第一重鎮,幅員遼闊,管轄地域較廣,地理上管轄「九縣一市」(』一市』即萬縣市;『九縣』即萬縣,開縣,忠縣,雲陽,梁平,奉節,巫山,巫溪,城口9個縣);重慶直轄後,萬縣市也劃入大重慶,又改名萬州區。重慶叫『山城』,萬州一直叫『小山城』,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萬州又多了個不雅的外號【萬惡之城】和【小香港】,黑道和社會上一直流行一句諺語至今:【熊家出扒手,塘坊出打手,董家出殺豬匠】!
『陸』 680個貧困縣就哪些縣城
詳細名單 好像只有618個,其它的就不清楚了
河北省
39個 石家莊市:平山縣、靈壽縣、贊皇縣、行唐縣 張家口市:康保縣、張北縣、陽原縣、赤城縣、沽源縣、懷安縣、崇禮縣、尚義縣、蔚縣、萬全縣 承德市: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圍場縣 秦皇島市:青龍縣 保定市:阜平縣、淶源縣、順平縣、唐縣 滄州市:海興縣、鹽山縣、南皮縣 衡水市:武強縣、武邑縣、饒陽縣、阜城縣 邢台市:臨城縣、廣宗縣、巨鹿縣、新河縣、平鄉縣、威縣 邯鄲市:魏縣、大名縣
山西省
35個 太原市:婁煩縣 大同市:天鎮縣、靈丘縣、陽高縣、廣靈縣、渾源縣 朔州市:右玉縣 長治市:平順縣、武鄉縣、壺關縣 忻州市:神池縣、五寨縣、五台縣、偏關縣、靜樂縣、繁峙縣、河曲縣、保德縣、岢嵐縣、代縣、寧武縣 晉中市:和順縣、左權縣 臨汾市:大寧縣、永和縣、隰縣、汾西縣、吉縣 運城市:平陸縣 呂梁市:中陽縣、臨縣、方山縣、嵐縣、石樓縣 【註:呂梁市興縣已脫離貧困,世界上最長的運煤隧道、於2011年在興縣南山開工】
內蒙古
31個 呼和浩特市:武川縣 包頭市: 赤峰市:寧城縣、林西縣、喀喇沁旗、巴林左旗、敖漢旗、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魯科爾沁旗 通遼市:庫倫旗、奈曼旗、科爾沁左翼後旗 鄂爾多斯市: 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興安盟:科右中旗、扎賚特旗、阿爾山市、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 錫林郭勒盟:太僕寺旗、蘇尼特右旗、正鑲白旗 烏蘭察布市:商都縣、化德縣、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後旗、四子王旗、卓資縣、興和縣
吉林省
8個 白城市:大安市、鎮賚縣、通榆縣 白山市:靖宇縣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安圖縣、龍井市、和龍市
黑龍江
14個 哈爾濱市:延壽縣 齊齊哈爾市:拜泉縣、甘南縣、泰來縣 大慶市:林甸縣 鶴崗市:綏濱縣 佳木斯市:同江市、樺南縣、樺川縣、撫遠縣、湯原縣 雙鴨山市:饒河縣 綏化市:蘭西縣、海倫市
安徽省
23個 阜陽市: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潁東區 亳州市:利辛縣 安慶市:太湖縣、宿松縣、岳西縣、潛山縣 六安市:壽縣、霍邱縣、裕安區、舒城縣、金寨縣 池州市:石台縣 宿州市: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 淮北市: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江西省
21個 贛州市:興國縣、寧都縣、於都縣、尋烏縣、會昌縣、安遠縣、上猶縣、贛縣 吉安市:井岡山市、永新縣、遂川縣、吉安縣、萬安縣 上饒市:上饒縣、橫峰縣、鄱陽縣、余干縣 撫州市:廣昌縣、樂安縣 九江市:修水縣 萍鄉市:蓮花縣
河南省
53個(政府批文在擴展鏈接里) 洛陽市:嵩縣、汝陽縣、宜陽縣、洛寧縣、欒川縣、伊川縣 信陽市:新縣、固始縣、商城縣、光山縣 、淮濱縣、羅山縣、息縣 商丘市:虞城縣、睢縣、寧陵縣、民權縣、柘城縣、夏邑縣 駐馬店市:新蔡縣、確山縣、平輿縣、上蔡縣 、泌陽縣、正陽縣、汝南縣 南陽市:淅川縣、桐柏縣、南召縣、社旗縣、內鄉縣、方城縣、鎮平縣 濮陽市:台前縣、范縣、濮陽縣 平頂山市:魯山縣、葉縣 新鄉市:封丘縣、原陽縣 開封市:蘭考縣 安陽市:滑縣、內黃縣 漯河市:舞陽縣 周口市:淮陽縣、沈丘縣、太康縣、商水縣、鄲城縣、西華縣、扶溝縣 三門峽市:盧氏縣
湖北省
25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恩施市、宣恩縣、來鳳縣、咸豐縣、鶴峰縣 十堰市: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鄖縣、房縣、丹江口市 黃岡市:英山縣、羅田縣、麻城市、紅安縣、蘄春縣 宜昌市:長陽縣、秭歸縣 孝感市:孝昌縣、大悟縣 黃石市:陽新縣 直轄單位:神農架林區
湖南省
20個 張家界市:桑植縣 益陽市:安化縣 岳陽市:平江縣 郴州市:桂東縣、汝城縣 永州市:新田縣、江華縣 邵陽市:隆回縣、城步縣、邵陽縣 懷化市:沅陵縣、通道縣 婁底市:新化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瀘溪縣、保靖縣、永順縣、鳳凰縣、花垣縣、龍山縣
廣西區
28個 南寧市:馬山縣、隆安縣、上林縣 河池市:環江縣、羅城縣、鳳山縣、東蘭縣、巴馬縣、都安縣、大化縣 百色市:田東縣、德保縣、靖西縣、那坡縣、凌雲縣、樂業縣、田林縣、隆林縣、西林縣 崇左市:天等縣、龍州縣 柳州市:三江縣、融水縣 來賓市:金秀縣、忻城縣 桂林市:龍勝縣 賀州市:昭平縣、富川縣
海南省
5個 直轄單位:保亭縣、瓊中縣、五指山市、白沙縣、臨高縣
重慶市
14個 城口縣、巫溪縣、巫山縣、奉節縣、雲陽縣、開縣、萬州區、秀山縣、黔江縣、酉陽縣、彭水縣、石柱縣、武隆縣、豐都縣
四川省
36個 廣元市:蒼溪縣、朝天區、旺蒼縣 南充市:閬中市、儀隴縣、嘉陵區、南部縣 廣安市:廣安區 樂山市:馬邊縣 瀘州市:古藺縣、敘永縣 宜賓市:屏山縣 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達州市:宣漢縣、萬源市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黑水縣、小金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理塘縣、色達縣、德格縣、甘孜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金陽縣、昭覺縣、布拖縣、雷波縣、普格縣、喜德縣、鹽源縣、木里縣、越西縣、甘洛縣
貴州省
50個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從江縣、劍河縣、榕江縣、黎平縣、麻江縣、丹寨縣、台江縣、岑鞏縣、錦屏縣、三穗縣、天柱縣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望謨縣、冊亨縣、平塘縣、貞豐縣、普安縣、興仁縣、安龍縣 畢節地區:納雍縣、赫章縣、大方縣、織金縣、威寧縣 銅仁地區:沿河縣、松桃縣、思南縣、石阡縣、印江縣、江口縣、德江縣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長順縣、羅甸縣、荔波縣、獨山縣 六盤水市:水城縣、六枝特區、盤縣 安順市:紫雲縣、關嶺縣、普定縣、鎮寧縣 遵義市:道真縣、務川縣、正安縣、習水縣
雲南省
73個 昆明市: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 曲靖市:富源縣、會澤縣 保山市: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威信縣、綏江縣、彝良縣、鎮雄縣 麗江市:寧蒗縣、永勝縣 普洱市:鎮沅縣、墨江縣、景東縣、江城縣、孟連縣、西盟縣、瀾滄縣、寧洱縣 臨滄市:永德縣、鳳慶縣、滄源縣、鎮康縣、雲縣、臨翔區、雙江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馬關縣、硯山縣、丘北縣、文山市、富寧縣、西疇縣、麻栗坡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蘭坪縣、貢山縣、福貢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香格里拉縣、德欽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縣、鶴慶縣、彌渡縣、南澗縣、巍山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南華縣、大姚縣、姚安縣、武定縣、永仁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縣、金平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
陝西省
50個 延安市:延長縣、延川縣、吳起縣、宜川縣 銅川市:耀州區、宜君縣、印台區 渭南市:合陽縣、蒲城縣、白水縣、澄城縣、富平縣 咸陽市:永壽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 寶雞市:麟游縣、太白縣、隴縣 漢中市:洋縣、西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勉縣、佛坪縣 榆林市:清澗縣、子洲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橫山縣、定邊縣 安康市:漢濱區、漢陰縣、寧陝縣、紫陽縣、嵐皋縣、鎮坪縣、旬陽縣、白河縣、石泉縣 商洛市: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
甘肅省
43個 蘭州市:榆中縣 白銀市:會寧縣 天水市:武山縣、清水縣、甘谷縣、張家川縣、秦安縣、麥積區 武威市:天祝縣、古浪縣 慶陽市:華池縣、環縣、合水縣、寧縣、鎮原縣 平涼市:庄浪縣、靜寧縣 定西市:安定區、通渭縣、臨洮縣、隴西縣、渭源縣、漳縣、岷縣 隴南市:武都區、宕昌縣、禮縣、西和縣、文縣、康縣、兩當縣 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和政縣、積石山縣、東鄉縣、廣河縣、康樂縣、永靖縣 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舟曲縣、卓尼母、夏河縣、合作市
青海省
15個 西寧市:大通縣、湟中縣 海東地區:平安縣、民和縣、循化縣、化隆縣、樂都縣 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 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甘德縣、瑪多縣 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雜多縣、治多縣、曲麻萊縣
寧夏區
8個 吳忠市:同心縣、鹽池縣 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 中衛市:海原縣
新疆區
27個 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縣、岳普湖縣、疏附縣、疏勒縣、葉城縣、英吉沙縣、伽師縣、莎車縣 阿克蘇地區:柯坪縣、烏什縣 和田地區:和田縣、洛浦縣、墨玉縣、皮山縣、策勒縣、於田縣、民豐縣 哈密地區:巴里坤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烏恰縣、阿克陶縣、阿圖什市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察布查爾縣 塔城地區:托里縣、青河縣 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
『柒』 重慶第二大城市是萬州.還是涪陵.還是永川
重慶第二大城市是萬州。
萬州是重慶第二大城市,歷史悠久,以「萬川畢匯」、「萬商畢集」而得名。萬州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處三峽庫區腹心,區位獨特,歷為渝東北、川東、鄂西、陝南、黔東、湘西的重要物資集散地,是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帶區域中心城市。
2010年,重慶三峽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已全面完成。萬州是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安置區,移民26.3萬人,三峽庫區有五分之一的移民遷移到萬州。萬州因成為三峽移民的主要遷入地,規模擴大,變成重慶第二大城。
新中國成立後,萬縣市於1992年成立,轄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開縣、梁平縣、忠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城口縣3區8縣。
為了建設三峽工程,中央決定將原重慶、涪陵、萬縣三市分為三個市,分別設立重慶市、涪陵市和萬縣市,萬州市是三峽工程的核心區。
1997年3月14日,重慶恢復為中央直轄市,撤銷萬縣市,設立萬縣移民開發區和萬縣區。為了支持三峽工程的建設,萬州市的許多城區被洪水淹沒,居民被轉移到非洪水地區定居。
1998年5月22日,更名為萬州區,萬縣移民開發區更名為萬州移民開發區。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萬州移民開發區。原萬州移民開發區的忠縣、開縣、雲陽、奉節、巫山、無錫等縣直接隸屬重慶市。三峽工程建成後,萬州長江段每年冬季蓄水後,都將成為平湖高峽。
『捌』 萬州是幾線成市
中文名:萬州區
外文名:Wanzhou District
別稱:萬
所屬地區:中國,重慶
下轄地區:五橋,內天城,龍寶
建立時間:東漢容
面積:3457平方公里
人口:175萬
GDP:約650億(2011年)
地理位置:中國西南
友好城市:重慶 成都 南充
著名景點:萬州大瀑布 等
主要街道:牌樓 高筍塘等
地標建築:萬州鍾樓
市花、市樹:川茶花
地域名人:何其芳 等
地方特產:萬州紅橘 詩仙太白酒等
知名產業:旅遊 工業
知名企業:重慶詩仙太白集團 重慶江陵儀器廠
機場:重慶萬州五橋機場
電話區碼:023
郵編區碼:404000
我個人認為中國除了一二線城市其他都差不多,各有各的特色,名有各的優勢!在好我來你們市也不會送我兩套房,在差也是中國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玖』 請問重慶市萬州區有哪些歷史文化盡量詳細點,比如巫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之類的。謝謝咯
萬州歷史文化
夏商屬梁州地,周屬巴子國,秦屬巴郡朐忍縣。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分朐忍地置羊渠縣,治城今長灘,為萬州建縣之始。蜀漢建興八年(230),省羊渠置南浦縣,治城遷至今萬州區南岸。西魏廢帝二年(553),改南浦為魚泉縣,徙治江北(今萬州區環城路)。北周時期(557-584),先改魚泉縣為安鄉縣,為信州和萬川郡治。隋初廢萬川郡,開皇十八年(598),改安鄉縣為南浦縣。大業三年(607),廢信州置巴東郡,南浦縣屬巴東郡。
唐武德二年(619)置南浦州,領南浦、武寧、梁山三縣;八年州廢,九年復置,改南浦州為浦州。貞觀八年(634)改浦州為萬州,天寶元年(742)改萬州為南浦郡,乾元元年(758)復為萬州,仍治南浦縣。宋萬州先隸川峽路,後屬夔州路,開寶三年,以梁山為軍,領南浦,武寧二縣。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南浦縣入萬州,領武寧一縣。明洪武四年(1317),並武寧縣入萬州,六年(1373)降萬州為萬縣,屬夔州府。民國初隸川東道,後改東川道,十七年(1928)置萬縣市,二十四年(1935)設萬縣專區,治萬縣市,轄萬縣(駐沙河鎮)、開縣、城口、巫溪、雲陽、奉節、巫山、忠縣、石砫等9縣。
1950年設萬縣專區,屬川東行署區。萬縣專署駐萬縣市,轄萬縣(駐沙河鎮)、開縣、城口、巫溪、雲陽、奉節、巫山、忠縣等8縣。1952年萬縣專區屬四川省領導。原由川東行署直轄的萬縣市劃歸萬縣專署領導。轄1市、8縣。1953年萬縣市改為省轄市,委託萬縣專署代管。原大竹專區所屬梁平縣劃入萬縣專區。轄1市、9縣。1970年萬縣專區改稱萬縣地區,地區駐萬縣市。轄萬縣市及萬縣(駐沙河鎮)、開縣、城口、巫溪、巫山、奉節、雲陽、忠縣、梁平等9縣。
1992 年12月1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2]194號):撤銷萬縣地區、萬縣市、萬縣,設立萬縣市(地級),轄原萬縣地區的開縣、忠縣、梁平、雲陽、奉節、巫山、巫溪、城口8個縣,全市幅員面積為29485平方公里。萬縣市新設立3個市轄區: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龍寶區轄龍寶鎮、武陵鎮、19個鄉、 3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龍寶鎮;天城區轄天城鄉等31個鄉、3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天城鄉;五橋區轄五橋鎮等5個鎮、43個鄉,區人民政府駐五橋鎮。萬縣市人民政府駐龍寶區的高筍塘。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復,撤銷萬縣市及其所轄的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設立重慶市萬縣移民開發區和重慶市萬縣區,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改為龍寶管理委員會、天城管理委員會、五橋管理委員會。萬縣區轄龍寶、天城、五橋三個管理委員會。萬縣移民開發區受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委託,代管開縣、忠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
1998年5月22日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國函[1998]37號),將重慶市萬縣區更名為萬州區,萬縣移民開發區更名為萬州移民開發區。萬州區轄龍寶管委會、五橋管委會、天城管委會。
2000年6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撤銷重慶市萬州移民開發區,原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的奉節縣、開縣、雲陽縣、忠縣、巫溪縣和巫山縣由重慶市直轄。龍寶管委會、五橋管委會、天城管委會更名為龍寶移民開發區、五橋移民開發區、天城移民開發區,由萬州區管轄,共32鎮、45個鄉、14個街道辦事處、1277個居委會、村委會。2004年萬州對鎮鄉(街道)區劃作了調整,由原來的92個鎮、鄉、街道減少到53個;2005年4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撤銷龍寶、天城、五橋移民開發區,由萬州區直接管理鎮鄉、街道,轄14個鄉、28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
有萬州文化藝術一條街,你可以克看哈。。至於現在還開起滅得。。我斗不曉得了
具體位置在:新城路中段靠近上面白岩路那邊的一個巷巷頭~上面還寫了幾個類似於「文化街」之類的大字。
至於萬州民間藝術。。多賽。。。
首先斗應該是詩嘛。。。
你看流杯池。。。是李白嘛。。。啥子對影成三人。。。 =_+
太白岩也是李白噶,位於三峽,詩人的搖籃,出了個寫何其芳嘛~上回CCTV10還跑太白岩上搞了個詩歌朗誦節目。。。詩的氛圍也算是一個老~
還有斗是三峽石藝術,根雕藝術。。。
然後你想一哈你小時候吃的耍的嘛。。。
啥子腰鼓隊,車車糖吖,捏麵人啊都有嘛。。。魚泉榨菜和詩仙太白。。食品文化之類。。
我記得還有個啥子民間藝術網。。。
http://www.99cq.net/index/index.asp
一、概述
這是一座美麗幽靜的山鄉小鎮,這是一座具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古鎮,這是一座歷史古跡眾多、文化氛圍濃厚的歷史文化古鎮,這就是重慶市邊貿重鎮之一的羅田鎮。它以「田園風光,自然和諧,文物古跡,魚米之鄉」的特色聞名於世。
羅田鎮位於重慶市東南部邊陲,萬州區東南部,東徑108°36′,北緯30°36′,與湖北省利川市接壤,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七岳山腳下,距萬州城區71公里,幅員面積81.7平方公里,轄14個村(居委會),總人口32429人。
羅田鎮邊貿活躍,是重慶市邊貿重鎮之一。位於渝鄂兩地交匯處,與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建南鎮、百勝鄉「兩鎮一鄉」緊緊相鄰。古時周邊無場,自古商貿活躍,輻射半徑30公里,是渝鄂兩地的邊貿經濟中心,古時為川鄂兩省的必經要地,有「老318」國道之稱。古時川鄂兩地的各路商人紛至沓來,路上行人絡繹不絕,一派邊貿繁榮景象。時至今日,盛況絲毫未減,每逢趕集天,渝鄂兩地人來人往,車輛川流不息,有上萬人之多,場上現有各類商業門面100餘個,從業人員300餘人,年商品成交額在4000萬元左右,顯示出羅田強大的邊貿優勢。
羅田鎮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三條出境主幹線四通八達,距318國道22公里,並全面硬化。距萬石高等級公路15公里,也即將硬化,萬石高等級公路的建成通車,更是給羅田帶來便利的交通優勢,「1小時萬州、3小時重慶」快捷便利。即將建成通車的宜萬鐵路縱穿四個村(居),並建二級火車站一座與羅田古鎮緊緊相連。宜萬鐵路的修建將大大改善羅田的交通格局,也給羅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宜萬鐵路的建成通車,羅田將伴隨火車飛馳的車輪,走出重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羅田鎮境內歷史文物古跡眾多,「普濟橋、字型檔塔、四合院、古墓群、羅漢水井」等古建築,是羅田古鎮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展示了濃厚的傳統文化積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風貌。400多年的古場古鎮保存完好,渝東大小店鋪、典當行、布莊有跡可尋,從現存的街道、廟宇、作坊以及延伸南北的石板路等依稀可見當年羅田鎮的繁榮景象和獨特的人文氣息。普濟橋、古墓群、字型檔塔、金黃甲大院分別於1999年和2006年被萬州區人民政府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濟橋、古墓群、金黃甲大院建造年代久遠,雕工精美,氣魄宏大,保存完好,重慶市內較少見,原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現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何智亞教授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完全具備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集奇、幽、險於一體的紅岩石林;海拔1600米高,林業面積達2000多畝的大小二寨;碧波盪漾的楓香坪水庫;風景秀麗的百丈溝、「似桃源」等自然景觀,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
二、歷史沿革
羅田古鎮始建於明代,距今四百多年歷史。相傳明末此處有一大土包,其形圓如羅盤,四周良田環繞,又當川鄂交通要道,習稱羅針田,簡稱羅田。當地村民開始在此修房集居,清乾隆十七年增築建場,並逐漸形成規模,距今已兩百多年。清末民國初屬市廓里大十甲,1941年由馬頭鎮劃出羅田鄉,駐地羅針田。1949年12月解放後,於1950年初成立羅田鄉,同年8月劃歸第十區管轄,1951年成立羅田區管轄羅田、馬頭、中山、穀雨、大興、謀道、百勝七鄉,駐地馬頭場。1955年民主建政時撤消羅田區,建立羅田鄉改屬龍駒區,中山、穀雨劃歸走馬區管轄,大興、謀道、百勝劃歸湖北省管轄。1958年建立羅田人民公社,1966年11月更名為友誼公社,1975年恢復羅田原名。1992年10月四川省撤地設市建區時,由馬頭、羅田兩鄉合並建成羅田鎮,並隸屬於萬縣市五橋區,1998年10月馬頭鄉分設成立馬頭鄉,羅田鎮保持原名,2004年10月萬州區行政區劃調整時由羅田、馬頭、中山再次合並成立羅田鎮,並隸屬於重慶市萬州區至今。
三、歷史文化特色與自然風光
(一)古建築群歷史悠久
1、羅田古場鎮:始建於明朝後期,清代開始形成規模,是川鄂兩省間陸上交通必經之地,三條老街呈「之」字形,現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有房屋720間,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老街總長391米,寬1.8-3.5米,由1623塊條石鑲嵌而成。古時,周邊50里內無場鎮,商貿歷來活躍,有布莊、當鋪、作坊等40餘家;中場關廟是當地老百姓為祭拜關羽而建,也是人們拜神燒香祭祀的地方;「三祭店」是休閑、說理、說書的場所;場上原有「禹王宮」供奉著龍王,用於人們在天旱時求雨,「萬壽宮」每逢大年三十、初一、元霄佳節以及重大活動都有人來求拜,至今還保存完好的石公廁,四周及屋頂全部用條石鑄成,屋頂百多年來滴水不漏;供場上人畜飲用的羅漢水井,一大肚羅漢左手拿書,右手拿扇,穩坐龍腰嬉笑二百多年,一股泉水從龍口流出,過路人們都要到這里喝上一口甘甜的泉水,輕松一下心境。街道兩側房屋年代久遠,特別是永興場40-42號四合院保存較好,佔地35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小巧玲瓏的天井和獨特的門窗、回樓及排水系統,具有典型渝東古民居建築風格。走過街道,至今仍感受到羅田的古樸和豐厚的文化底蘊。
2、典型四合院古建築
(1)金黃甲大院,始建於民國26年(廳堂中樑上清楚地記載著該院建成時間),「祖遺美田園齊梓承待萬代,親修華棟宇箎同繼千秋」的門聯首印眼簾。該建築系當年大地主向忠士、向朝士倆兄弟修建(其後人向全福,孫向峰尚健在),座南朝北,合院式布局,三院橫向合一,佔地面積2310平方米,原有56間房屋,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奇特,磚木結構,一樓一底,抬梁式與穿斗式梁架混合結構,青瓦硬山屋面,五開間,木樑架脊檁、梁托架等施以彩繪、雕刻,工藝精細,青石板天井180平方米;下房樓上正中設木構戲台。東房穿斗式架構,三開間,青石板天井101平方米;西房穿斗式架構,三開間,青石板天井80平方米,石水池一口;下房三院相通,一些門窗為歐式風格。在飯堂正面牆上,繪了一尾栩栩如生、活蹦亂跳的鯉魚,魚的上端是一幅喜鵲鬧梅的小圖案,畫的掛繩也歷歷在目,仿若一幅年代久遠的掛圖,但細細一瞧,確是將畫繪在了牆上。大門樓上美人椅獨具匠心,大門觀察眼,16個槍眼的設置以及院內木質建築風格令人嘆為觀止。該建築規模宏大,工藝精湛,保存完好,融合了中西方建築風格,實屬少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該院曾用做糧站倉庫,部分石刻、木雕毀損於文革年代。
(2)鍋圈洞大院,始建於清代,四合院布局,穿斗式結構,一樓一底,青瓦硬山屋面,門窗具有典型渝東地域特色,牆上壁畫栩栩如生,25厘米高的地樓防潮防水獨具特色,現有住戶4戶,佔地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
(3)石中壩大院建築距今有兩百多年歷史,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大門兩側一對石獅栩栩如生,20厘米高的地樓隔潮建築獨具特色,該院現住6戶人家,至今還部分享用古建築及雕工精湛的木椅、木床以及書桌等。後兩大院堂壩鑲嵌有明顯標志,堂屋正對面與大梯同寬,縱嵌兩條間隔2米寬石板。
3、古墓群牌坊石刻藝術
距古鎮2公里的用坪壩,與三大四合院暉映一體的古墓群牌坊石刻,以向志揚夫婦之合葬墓牌坊雕刻尤為細膩、完整,建造於光緒十一年,碑高6.5米,寬5.7米,原系三重牌坊,第一道牌坊已損毀,兩旁曾矗立望柱,四圍精雕細刻用條石圍砌,共佔地1400多平方米,現僅存兩重牌坊,牌坊雕刻有「八仙過海」、「桃園結義」「梁祝觀景」以及「賽龍舟」、「迎親嫁娶」等人物、戲曲故事畫面,雕刻非常精緻,工藝為淺浮雕、深雕、鏤空雕等,特別是原墓碑右上角有一石雕海螺,曾有人用口吹便發出「嗚嗚」之聲;各類石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其墓誌銘由萬州區清代翰林、書法家趙尚輔為其書寫,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水平;與之不遠的向榮讓(系向志揚之子)之墓,建造於民國五年,墓碑牌坊通高8.6米,寬7.5米,雕刻、建築大氣、美觀,更是書法、雕刻並重。「鬣聳山頭高石馬,脈環水口鎖江龍」;「功雖萬字難書寫,穴傍兩城自然佳」兩幅碑聯耀眼奪目,出自大手筆風范,氣勢磅礴,墓碑牌坊上有萬州同盟會會員劉聲元的題詞。整個墓碑正反兩面均雕刻人物、動物、植物,栩栩如生,書法結構嚴謹,蒼勁有力,不拘一格。牌坊雕刻精湛,特別是墓碑牌坊頂上雕慈祥老人及六名小孩石像,寓意深刻。碑身雕刻形態萬千,玲瓏剔透。相距不遠的向母幸君(系向榮讓之妻)之墓,顯得更為嬌小玲瓏,但卻保存最為完整。無論是墓碑石刻還是拜台,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損壞。墓碑上一左一右兩個石獅雕琢得虎虎生威,各種人物花鳥圖案也活靈活現。墓前方至今保存有一段弧形的圍台,圍台用條石砌成,上面加蓋石檐,石與石之間吻合非常緊密,即便是薄薄的刮鬍刀片也很難嵌入。象這樣清朝末和民國初建成的古墓大小共6座,墓碑牌坊至今保存比較完整,在重慶轄區也比較少見。從這些墓群我們能依稀感受到向氏家族昔日的繁華,也曾座擁糧倉、富甲一方。
4、美麗幽靜的普濟橋
普濟橋建造於道光十七年,是迄今為止重慶萬州境內發現最古老的石拱橋,距今約100多年歷史,系當時數名社會名流捐資修建。該橋為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跨百丈溝,是當時川鄂交通道上的主要橋梁。橋長24.7米,寬6.6米,拱高12.9米,跨度18.4米。橋上龍頭口含龍珠,龍尾懸於石拱正中,相傳為保護石橋所鑄,歷來發洪水均未超過此龍頭。橋上雕塑有石獅、石象等雕塑,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橋身兩側建有亭廊,一邊上刻有「德厚流光」幾個行書大字和「察地利而通南北,盡人力以濟往來」對聯,從字面上理解,是較早提出構建「和諧」的理念的例證,上還刻有「普濟橋序」和「功德碑」。一邊上供有觀世音菩薩像等,古時供人們燒香拜佛求神用。橋身兩側為十級石梯。該橋橋拱形如雞蛋,橋面正中有一塊石名叫「魯班石」,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當時的工匠師傅修該橋時,設計此橋,怎麼也立不穩,就看見橋頭有一個賣雞蛋的老太婆,把雞蛋立在地上賣,四四方方、平平穩穩,就頓悟,何不把橋拱也設計成雞蛋形。在橋面的合攏上,據說,怎麼也合不攏,修橋工費盡移山心力,打造了萬千條石不成。當時路過一打扮似叫花子的人,說他在那裡打了一塊石頭,放在一個老太婆家裡,正好可以安放於此,於是照辦,花十石米從老太婆那兒換來此石,果真「天衣無縫」。人們疑為魯班下凡,取該石為「魯班石」。
該橋於1999年被萬州區人民政府評為區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在「萬州是個好地方」公益宣傳片中就以此橋作為背景,多麼漂亮。一座古老的橋披著青苔的衣,搖曳著古藤的臂,有力的脊樑和臂膀將兩岸青山一個古鎮擁入氤氳的懷抱,石拱橋上游200米處,有兩巨石,自然形成為高3.5米,寬2.4米的石洞,走過此洞,前面豁然開朗,風景秀麗,有潺潺的流水,飛瀉而下的瀑布,相得益彰,似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景象,詮釋為 「似桃源」。走過石橋便是古鎮,古橋、古鎮、流水渾然一體,美麗幽靜,似畫圖。
5、巍峨的字型檔塔
字型檔塔座落於古鎮上場尾端。該塔為仿木重檐閣式石塔,建造於清末年間,塔高7.5米,塔頂呈寶瓶形,塔身上刻有對聯:「昔今人敬字,教古聖文明」和「蝌蚪雲霞煥,鴻篇日月光」,其書法蒼勁有力,氣勢磅礴。相傳,修建該塔是緣於當時羅田場上羅氏家族和劉氏家族斗爭,羅氏家族相信一風水先生的話,修建一石塔鎮壓興旺的劉氏家族,現羅田劉氏家族確實後繼無人.其實,該塔是當時是作為人們燒字紙專用,當時羅田場上的文人墨客、有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寫的文章字紙都要到塔里去燒,外面不準亂燒,故有「一字值千金」之說。是古時人們尊崇文化,保護環境的具體體現。該塔於2006年被萬州區人民政府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田鎮原有字型檔塔五座,而現在僅存此一座,故顯得十分珍貴。
(二)自然景觀別具一格
1、大小二寨:海拔近1600米,雄居古鎮隘口,地質險峻,僅有崎嶇的山路可攀崖而上,山裡星羅其布48個山頭,遠看象兩個寨子,因一大一小而得名。寨上古木參天,有森林面積2000多畝,各種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有水杉、針葉杉、馬尾松等高大喬木,已初步發現有野豬、野兔、猴子、斑鳩、喜鵲等物種,穿梭林間,時不時會覓見野豬、野兔的蹤跡,各種鳥兒在樹梢飛來飛去。若遇雨後天晴,那便是上寨子採摘蘑菇的最好時節,各種知名或不知名的野生菌遍布林間。當寒冬來臨,寨上銀妝素裹、白雪皚皚,賞雪變成了都市人難得一遇的休閑方式。若運氣好,還可採得成團成簇稀有的「雪菌」(系當地人稱謂,待考證)呢!寨上有充足的水源,水質異常清冽,實為一大奇跡。從寨上俯視西面,萬畝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彎彎的田坎組成一幅幅美麗的曲邊圖,夏天,恍入霧海之中,猶如人間仙境。東面寨腳下一大一小兩座水庫猶如鑲嵌在綠色地毯下的兩面鏡子,當陽光斜照,微風輕拂,水面會泛出片片銀光,彷彿自己已身居人間天堂。
2、紅岩石林:集奇、幽、險於一體,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設,極為壯觀。各種岩林千姿百態,惟妙惟肖,或像老人、或像座椅、或像羅漢抱扇、或什麼都不像,但每一處石林都各有各的特色,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3、百丈溝:長20公里,風景秀麗,有「將軍石」、「犀牛滾水」、「印盒石」等48處景點。
由於羅田海拔較高,夏天氣候涼爽,每逢盛夏時節,到羅田避暑納涼的遊客絡繹不絕。目前,萬州區水利局、龍駒經營所等單位已著手旅遊前期開發,楓香坪水庫管理所經過改造,已具備接待遊客的能力。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遠近聞名
羅田鎮自古以來文化昌盛,人才輩出,書香不絕。自宋、清年間,先後出進士21名,舉人36人。康熙年間,譚氏三候至今廣為流傳,譚丈封涪候,譚詣、譚弘分別封向化候、慕義候,猶以慕義候譚弘最為耀眼,時任川北地方總督,封地萬頃,當地至今流傳著譚候虎的人生軌跡。人們傳為佳話,據說譚候虎准備在馬頭場立皇城,當時他勢力非常大,威脅中央政權,皇上曾派馬將軍帶兵收復他,馬將軍被譚候虎一箭射下五桐橋,現該處名為將軍石,就是為了紀念馬將軍。張獻忠入蜀也曾被譚候虎打敗過。光緒年間,曾任九省提督向九九斗字不識,力大無窮,家世顯赫,如今還廣為流傳著向九九成長興衰的諸多故事。
近代名人高天柱烈士,又名高宏森,1915年出生於羅田鎮新馬村,1938年讀省萬師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回鄉任教,曾擔任小學校長、代理鄉長、中寺農會名譽會長等職務。此期間,他利用會長身份巧妙地與敵人進行斗爭,為黨和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48年6月17日,因叛徒出賣,他為掩護同志被捕。1949年11月27日犧牲於重慶「中美合作社」渣滓洞集中營,時年43歲。現重慶渣滓洞還留有遺像及資料介紹。
羅田鎮至今仍保存著古樸的民風、民俗,如迎新嫁娶,紅白喜事,至今還使用歷史流傳下來的獅舞、鑼鼓、年簫等慶賀方式;人們對中秋、端午等傳統佳節,仍沿用傳統習俗進行慶賀,原汁原味,傳統氛圍十分濃厚。人們在勞作時,常常一人領唱,其他人合唱的薅草歌以及抬石頭號子、打夯號子、打鐵錘號子等,歌詞淳樸易懂,古風古韻。有人去世後,葬前每晚民間藝人到靈前高唱孝歌,以表示對死者的無限哀悼,以七律的形式,寫上厚厚的一本「家祭」,列數死者的功苦,以悲痛哀輓的聲調唱與世人,等等這些均體現出了當地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古樸民風民俗。
四、羅田鎮文物古跡保護措施
(一)領導重視,組建了專門班子
鎮政府成立了以鎮長陶榮為組長,郎邦福、程萬、魏大東為副組長,郎正清、毛文彬、黃東、張健、李伍之、鄧永志為成員的歷史文化名鎮申報工作暨文物古跡保護領導小組,理清了今後一段時期的工作思路,明確了工作目標,落實了工作責任。
(二)強化了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
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條例》的宣傳工作,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書寫宣傳標語等形式,在全鎮形成了「熱愛文物,保護古跡,推動發展」的共識。
(三)落實了保護措施
一是在各文物保護點都設置了標志,指定了專人負責日常管護;二是鎮、村、組、農戶層層簽訂了文物古跡保護責任書;三是整頓和規范了文物古跡保護區域內的搭建、堆碼、開山、取土等行為;四是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嚴肅查處破壞、盜賣、販賣文物的行為;五是鎮文物古跡保護小組每季度實地檢查一次,解決存在的問題;六是組織人員對散落民間的文物進行了認定、登記工作;七是把文物古跡保護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優先考慮。
五、羅田鎮文物古跡開發規劃
(一)羅田鎮文物古跡開發規劃遵循「保護古跡,挖掘資源,發展經濟」的總體思路,場鎮建設中要把文物古跡的保護放在首位,在開發現有文物古跡的同時,要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力度。
(二)在規劃上,要立足現實,分期實施,近期重點抓好市級歷史文化名鎮的申報,多方籌資,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完善一些基礎設施;遠期要從提升羅田形象,促進羅田經濟發展的高度,充分利用歷史文化名鎮這塊牌子,做大做強羅田的旅遊產業。
(三)走合作開發的路子,充分利用宜萬鐵路和萬石公路開通後帶來的便捷交通,加強與旅遊大市利川的合作,共同打造跨省「旅遊經濟圈」。
聲名遠播的昔日皇家貢米,層層疊疊、蔚為壯觀的萬畝梯田,奇幽險峻的石林群……在人們的印象中,羅田鎮詩畫般的山水田園風光,有著動人的形象標簽。
不為眾知的是,素以"文脈綿長、古跡眾多、冰川遺址"而獨具特色的羅田,還有兩塊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中國綠色名鎮、重慶市級歷史文化名鎮。而這,都是萬州獨一無二的"桂冠",彰顯出羅田不一般的內涵。
雖然沒有城郊優勢,但這座邊貿古鎮憑借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旖旎的風光,在波瀾壯闊的重慶第二大城市建設進程中,抓住機遇揚長避短,以全新的發展視角,依託資源優勢亮出三張"名片"。一個魅力四射的鄉村特色文化旅遊名鎮和生態古鎮,正破殼而出驚艷四方。
一群古石雕民居蜚聲庫區
作為重慶市級歷史文化名鎮,羅田除了明清古場鎮之外,還有令人艷羨的豐富內涵。境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院落,至今仍有近10處,是萬州最大的古建築群,展現出典型的巴渝風格。流連其間,讓人恍若來到了清代或民國年間的大戶人家做客。
而這之中,尤以美輪美奐的金黃甲大院、鍋圈洞大院、石中壩大院最為有名。修建於民國26年的金黃甲大院,合院式布局,佔地2310平方米,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大院規模宏大,建築奇特,採用抬梁式與穿斗式梁架混合結構,青瓦硬山屋面,木樑架脊檁、梁托架等施以彩繪、雕刻,工藝精湛、細膩,融匯了中西方建築風格,透出古樸厚重的文化底蘊,非常罕見。
四合院布局的鍋圈洞大院,興建於更早的清代,穿斗式結構,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門窗具有典型的渝東地域特色,山牆上端彩墨壁畫清晰可見。已有200多年歷史的石中壩大院,正門兩側一對石獅栩栩如生,至今仍保存有雕工精美的木椅、木床、書案……
不僅如此,距古場鎮2公里的用坪壩,與三大"四合院"暉映一體的古墓群牌坊石刻,同樣蜚聲庫區堪稱一絕。
這里現存大小古墓12座,每座都有精美的大型石雕。其中,以清光緒年間向志揚夫婦之合葬墓牌坊雕刻尤為細膩、完整。該墓現存兩重牌坊,雕刻有"八仙過海"、"桃園結義"、"梁祝觀景"以及"賽龍舟"、"迎親嫁娶"等人物、戲曲故事畫面,非常精緻,工藝為淺浮雕、深雕、鏤空雕等。各類石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墓誌銘由清代翰林、書法家趙尚輔為其書寫,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水平。
其他清朝至民國初年建成的古墓牌坊,也都雕刻、書法並重,大氣美觀,各種人物花鳥活靈活現,雕刻形態萬千。
坐擁如此得天獨厚的祖宗遺產,高擎"鄉村特色文化旅遊"大旗的羅田亮出了第二張"名片"--整合資源,打造用坪古文化展示區。
"傳承、保護好文物古跡,是我們的責任。"在蔣培華看來,古宅院、古石雕極具考古、觀賞和旅遊開發價值,大有文章可做。"現在人們外出旅遊,已不滿足於單純觀賞自然風景了,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更受青睞。"而羅田就有這樣的資本,關鍵是要打造好,展示出來。
記者采訪期間,正巧碰上羅田鎮政府回購金黃甲大院。蔣培華表示,這只是行動之一。目前,已委託專業機構設計金黃甲大院、石鍾壩大院、古墓群牌坊石刻等文物古跡修繕加固方案。擬依託羅田獨有的古宅院和古石雕群,在用坪打造民俗文化古村落觀光區,展示羅田精湛的石雕技藝和獨特的大院文化,生產銷售石雕旅遊產品;展示土家獅舞、鑼鼓、薅草秧歌、抬工號子等傳統民風民俗。同時,搞一個農耕文化博物館,吸引遊客參加體驗農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