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每月的工資是按30天來計算,但是31天的大月和28天的小月該怎麼計算呢(每個員工都是全勤的前提下)
月薪制工資計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種方法:
1、(固定月薪/應出勤天數)*實際出勤天數+固定月薪/21.75/8*1.5*平時加班工時+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時;
2、(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1.75*缺勤天數)+固定月薪/21.75/8*1.5*平時加班工時+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時;
3、固定月薪/21.75*實際出勤天數+固定月薪/21.75/8*1.5*平時加班工時+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時。
(1)大月生產宣傳擴展閱讀: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相關標准支付工資。
⑵ 月大月小怎麼推算
農歷月大與月小是怎樣計算的?
農歷的歷月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朔望月的時間是29日12小時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農歷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純粹的陰歷並不完全一樣,因為純粹的陰歷是大小月交替編排的,而農歷年大小月是經過推算決定的。
農歷每一個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陽地球中間,且以黑著的半面對著地球的時候)。有時可能出現兩個大月,也可以連續出現兩個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在農歷的每100個歷月里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農歷是基本上以12個月作為一年的,但12個朔望月的時間是354.3667日,和回歸年比起來要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個多月。為了要把多餘的日數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歷的閏月。有閏月的一年也叫閏年。所以農歷的閏年就有13個月了。至於閏哪個月是由節氣情況決定的。
我國歷法淵源甚遠。《尚書?堯典》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等記載。雖然《尚書》乃後人所託,井不足以證明當時已認識到每個回歸年長度為366天,但是對於農事活動來說,「年」是最重要的周期。這是原始社會的人們從生產實踐中得到的。我國歷法採用干支記法。東漢以前只以記日,建武三十年(54)以後,始以記年。
⑶ 一年有多少個月,其中有幾個大月,有幾個小月,大月每月有幾天,小月每月有幾天
一年有十二個月,其中有七個大月,五個小月。大月為31天,小月為30天,其中二月為28天(閏年為29天)。
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就已經會依據月相來計算日子。月是歷法中的一種時間單位,傳統上都是以月相變化的周期作為一個月的長度,一個月(太陰月)的長度大約是29.53日,即一輪「朔望月」。
(3)大月生產宣傳擴展閱讀:
早在甲骨文時代,就已經有了反映時間的文字,不少古代典籍(包括甲骨文、鍾鼎銘文等)對農歷月份有記載。古代先民們根據晝夜的交替、星斗位置的變動以及自然界動植物的特徵來感受時間。時間對人們來說非常重要,人們都「受時間流逝的支配和主宰」。
農歷作為中國的傳統歷法,在漢民族的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無不需要時間作為參照依據,這是先民們得出的勞作規律。唐代李紳《憫農》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表述了播種與秋收的時間。
農歷的每一個月都有不少的別稱詞,就連概括這些月份的概念「農歷」就有「夏歷」「舊歷」「陰歷」「華歷」「國歷」「漢歷」等稱謂。
⑷ 中國所有的節日列表
1、1月1日 元旦
2、2月14日 情人節
3、3月5日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4、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
5、3月12日 中國植樹節
6、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7、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8、5月4日 中國青年節
9、5月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
10、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11、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12、6月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
13、7月1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
14、7月7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15、8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6、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
17、9月10日 中國教師節
18、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國恥日)
19、10月1日 國慶節
20、10月8日 全國高血壓日
21、10月10日 辛亥革命紀念日
22、11月10日 世界青年節
23、11月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
24、12月4日 中國法制宣傳日
25、12月12日 西安事變紀念日 1936
26、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937
27、12月20日 澳門回歸紀念日 1999
28、12月24日 平安夜
29、12月25日 聖誕節
30、正月初一 春節
31、正月十五 元宵節
32、二月初二 龍抬頭節
33、五月初五 端午節
34、七月初七 七夕,乞巧節
35、八月十五 中秋節
36、九月初九 重陽節
37、臘月初八 臘八節
38、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小年
(4)大月生產宣傳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
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乃中華民族特有的特色節日。
⑸ 大月精工(東莞)有限公司怎麼樣
大月精工(東莞)有限公司是2011-03-1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東莞市長安鎮烏沙李屋興發路工業區。
大月精工(東莞)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1900570125251T,企業法人小笠原則雄,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大月精工(東莞)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生產和銷售五金製品、照相機配件、電器配件、機械配件,並提供上述產品的售後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大月精工(東莞)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⑹ 有哪兩個月是大月
公歷年的七月和八月,是連續的大月,每個月都是31天。
⑺ 陰歷中的大月是指那幾個月
陽歷、陰歷、農歷
陽歷(即公歷),是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用的歷法,由"儒略歷"修訂而成。儒略歷是公元前46年,古羅馬統帥儒略、愷撒決定採用的歷法。
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運動作為根據的歷法。它以地球繞太陽一周(一回歸年)為一年。一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積累4年共有23小時15分4秒,大約等於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閏年。但是4年加1天實際回歸年多了44分56秒,積滿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約多算了3天。
陽歷閏年規定:公元年數可用4整除的,就算閏年;為了要在400年減去多算的3天,並規定公元世紀的整數,即公元年數是100的整數時,須用400來整除的才算閏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閏年。這樣就巧妙地在400年中減去了3天,陽歷規定每年都是12個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為的規定,現在規定每年的1、3、5、7、8、10、12月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
陰歷,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來制訂的。因為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又有太陰歷之稱,是純粹的陰歷,我國使用"農歷",一般人叫它"陰歷",那是不對的。農歷不是一種純粹的陰歷,而是"陰陽歷"。
陰歷把月亮圓缺循環一次的時間算做一個月,12個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圓缺循環一次--一個朔望月,是29天12時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為方便,陰歷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實際上,一個朔望月並不正好等於一個大月和一個小月的平均數--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個朔望月實際上要比354天多8小時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陰歷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閏年,每逢閏年就在12個月多加一天。陰歷的閏年是355天。這樣,陰歷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長度是354天8小時48分。它的一年比回歸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個多月,17年就要短6個多月了。所以使用這種歷時,新年不一定在冬天過,它可以在春天過,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過。它的惟一好處就是陰歷上的每一個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狀。
陰歷作為一種歷法,由於它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相協調,所以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國家一般已經廢棄不用了。
農歷,是把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歷月的平均時間。這一點上和純粹的陰歷相同,但農歷運用了設置閏月的辦法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這樣它就又具有了陽歷的成分,所以它比純粹的陰歷好。
現在所有的農歷,據說我們的祖先遠在夏代(公元前17世紀以前)就使用了這種歷法。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夏歷。解放後還仍然叫做夏歷,1970年以後我國改稱為"農歷"。至於"農歷"一名的由來,大概因為由於自古以農立國,所以制訂歷法必須為農業服務。
農歷的歷月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朔望月的時間是29日12小時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農歷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純粹的陰歷並不完全一樣,因為純粹的陰歷是大小月交替編排的,而農歷年大小月是經過推算決定的。
農歷每一個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陽地球中間,且以黑著的半面對著地球的時候)。有時可能出現兩個大月,也可以連續出現兩個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在農歷的每100個歷月里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農歷是基本上以12個月作為一年的,但12個朔望月的時間是354.3667日,和回歸年比起來要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個多月。為了要把多餘的日數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歷的閏月。有閏月的一年也叫閏年。所以農歷的閏年就有13個月了。至於閏哪個月是由節氣情況決定的。
我國歷法淵源甚遠。《尚書?堯典》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等記載。雖然《尚書》乃後人所託,井不足以證明當時已認識到每個回歸年長度為366天,但是對於農事活動來說,「年」是最重要的周期。這是原始社會的人們從生產實踐中得到的。我國歷法採用干支記法。東漢以前只以記日,建武三十年(54)以後,始以記年。
⑻ 一年有幾個月大月有幾個,分別是
一年有十二個月,大月分別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小月是二月,四月、六月、九月、11月。
我國現行的農歷即是一種陰陽合歷,它揚陽歷之長避陰歷之短,根據月亮的盈虧周期確定「月」,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即一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農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
其中二月比較特殊,平年的二月有28天,閏年二月有29天。
(8)大月生產宣傳擴展閱讀:
陰歷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歷法。
陰歷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運行的軌道,就是指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周,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
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周,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陰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之一,也被稱為"殷歷"、"古歷"、漢歷、"黃歷"、"夏歷"和"舊歷"等。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農歷豬年「無春」? 專家釋疑:無關人類吉凶禍福
⑼ 一個月休息休息兩天,大月小月都按30天,那麼28算滿勤嗎
算全勤,休息的兩天不算入考勤范圍。30-2=28,只要上28天班就是全勤。
門禁考勤系統——出入口自動控制系統,它具有對人員進出、授權、查詢、統計和防盜報警保安等多種功能,還可作為人事管理、考勤管理,可於任何機電設備產品及控制系統聯動,既方便內部人員或用戶的自由出入,又杜絕外來人員隨意進出,提高安全防範能力。
門禁考勤系統按聯接方式可分為多門聯網門禁系統和單門單機門禁系統兩種;按數據讀取方式可分為感應式、密碼式、感應+密碼式;刷卡式、刷卡+感應式、刷卡+密碼式;指紋、指紋+密碼(聯機和離線型)等多種方式。
後考勤系統:
後考勤系統主要通過准確計量和科學安排員工工時,集中分析勞動力在企業內的投入產出比問題以及勞動力優化的問題。
幫助企業提升員工個體有效工時、最小化合規風險和提高勞動力生產率,最終提高企業對內部勞動力的管理能力。
通過對大多數企業已經具備的考勤管理數據深度挖掘,分析勞動力在企業內的投入產出比問題以及勞動力優化的問題,對彈性的勞動力安排,實時的勞動力活動跟蹤。
通過自助服務對員工或經理級人員進行合理的授權,對各種勞動數據的分析使企業能夠做出有關勞動力的科學決策,使員工所有的活動服從於企業增值鏈,達到企業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