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洛陽鍾樓導游詞
□
馬寺鍾聲
馬寺鍾聲是洛陽八大景的另一景。白馬寺到了北魏、唐、宋時代,因為佛教極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眾千餘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鍾佛誦,鍾聲悠揚飄盪,遠聞數里,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到了明代,寺內有口大鐵鍾,重約5000餘斤,鍾聲特別洪亮。據傳這口鍾與洛陽東大街鍾樓上的一口鍾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鍾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鍾樓上的鍾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鍾西邊響,西邊撞鍾東邊鳴」的佳話。因此,馬寺鍾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⑵ 有什麼描寫鍾樓的詩詞
《詠西安鍾樓抄》
長安城內襲大街中,勢入雲天寶閣雄。
風雨流連容貌換,春秋斗轉回聲融。
憑高一望情懷異,酹酒千嗟緒意同。
夜色無邊渾欲夢,心潮湧動下簾櫳。
《游西安鍾樓漫詠》
離城百里已聞鍾,遙望古樓穿碧穹。
秦漢風雲遺夢里,晉唐故事砌牆中。
騷人苦讀難垂史,佳麗輕描易入宮。
試問王侯誰健在,功名哪個不成空?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少年游黃鍾樓月》
檐牙縹緲小倡樓。涼月掛銀鉤。聒席笙歌,透簾燈火,風景似揚州。
當時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今日重來,更無人問,獨自倚闌愁。
《雪後宿同軌店,上法護寺鍾樓望月》
滿山殘雪滿山風,野寺無門院院空。
煙火漸稀孤店靜,月明深夜古樓中。
《暮登四安寺鍾樓寄裴十(迪)》
暮倚高樓對雪峰,僧來不語自鳴鍾。孤城返照紅將斂,
近市浮煙翠且重。多病獨愁常闃寂,故人相見未從容。
知君苦思緣詩瘦,大向交遊萬事慵。
⑶ 鍾樓導游詞,(100字以下)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大家就叫我常導內吧。接下來就和我一起容參觀西安鍾樓吧!
鍾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看,在我們眼前的兩層建築就是鍾樓,它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鍾樓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磚瓦結構,四角挑檐翹起,凌空欲飛,樓頂有各色玻璃瓦鮮艷奪目,美麗極了。鍾樓四周鮮花環繞,增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磚築成,沿著基座北面的樓梯而上,我們便來到鍾樓樓身觀光台,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鍾,重五噸,裡面能容納五六個人,鍾面上雕刻著精美的八卦圖案,渾厚洪亮的鍾聲好像悶雷滾動,告訴周邊的人們新一天的到來;如今,鍾聲祈禱老人的長壽、可以讓小孩健康快樂……一跨入展廳大門,就看見三排鍾從小到大的排列著,其中的一排鍾形狀大小一模一樣,但一排和一排形狀不同;周圍還有許多美麗的水墨畫和剛勁有力的書法,鍾和書畫向我們展現了明代人的技藝高超。站在鍾樓上極目遠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今天,我很高興為大家服務。鼓樓和鍾樓遙相呼應,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下次有機會再帶大家一起參觀西安鼓樓。
⑷ 描寫鍾樓的詞語
獨占鰲頭、 獨一無二、 金雞獨立、 遺世獨立、 特立獨行、 獨辟蹊徑、 唯我獨尊、 鰥寡孤獨、 踽踽獨行、 獨具匠心、 無獨有偶、 得天獨厚、 匠心獨運、 情有獨鍾、 獨當一面獨步天下、 獨樹一幟、 獨立自主、 獨善其身
⑸ 鍾樓介紹詞
西安鍾樓,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初建在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整體遷移於今址。現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的市中心,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屬碑林區管轄)。鍾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每邊長35.5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在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金碧輝煌,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西安鍾樓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鍾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所以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來說,它都居全國同類建築之首。
⑹ 西安鍾樓的導游詞(100字)
西安鍾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中專國現存鍾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屬完整的一座。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於今址。
鍾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1]
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鍾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鍾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⑺ 鍾樓導游詞,八分鍾的,急用
各位遊客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觀光游覽,我是你們的導游李茜。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貫徹一下「三個代表」,說起三個代表,大家都笑了,這貫徹十什麼意思呢?這次代表非彼代表也!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第一個代表是我代表最熱情的西安人民歡飲大家的到來:第二個代表是我代表我們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這第三個代表是我代表我本人熱情地歡迎大家。如果在旅途中您有什麼困難或疑問都可以向我提出,我會盡力為大家排憂解難,希望我的服務可以在這寒冷的冬天為您帶來一絲暖意。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就是鍾樓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築就是鍾樓。鍾樓位於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於公元
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於西大街的迎祥觀,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當時迎祥觀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鍾樓在建成200年後,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城門改建,新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形成,位於迎祥觀的鍾樓便日益顯得偏離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萬曆10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陝西巡撫龔懋賢的主持下,將鍾樓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據鍾樓的碑文記載,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質結構的樓體全是原樣原件。所以耗資不多,工程迅速。
鍾樓呈典型明代建築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攢尖高聳,屋檐微翹,華麗庄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每邊長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磚砌成。基座四面正中各有一個高和寬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邊長22米,高26
米,四面五開間,外面以迴廊環繞,裡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傢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朴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達5米,裡面是木心,外貼銅皮,銅皮上再箔敷一層黃金,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鍾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鍾,重5噸,鍾邊鑄有八卦圖案。這口鍾建造以明成化年間,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間。但它比鍾樓早先懸掛的銅鍾卻小得多了。鍾樓原先懸掛的巨鍾是唐代景雲年間鑄造的「景雲鍾」。現在這口鍾收藏於西安碑林。據說,鍾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後,雖然樓的式樣大小並沒有改變,但景雲鍾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對於景雲鍾不響的原因,有人認為它是「歷世久遠,神武有靈」,不願被熱挪動;也有人說,鍾置於室內正好像是「待瓮以呼」,當時應該移到樓外。但無論如何,這給鍾樓的歷史又添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為了將景雲鍾移到新建的鍾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雲鍾運到了鍾樓上。據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鍾樓內西牆上嵌刻有《鍾樓歌》和《鍾樓記》碑刻。《鍾樓歌》是當年修建鍾樓的陝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鍾樓做了熱情的贊頌。《鍾樓記》是督修過鍾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鍾樓的身世。在鍾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這些木刻浮雕故事,給鍾樓增添了不少歷史趣味。建國後,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鍾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築又煥發了昔日的風采。
好了,各位遊客鍾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我們愉快而又短暫的古都之行就要結束了,「秦中自古帝王州」,陝西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可謂是博大精深,歡迎大家常來我們西安旅遊!
出團管家、導游帶團軟體——讓天下沒有難帶的團!各地導游詞多多。
⑻ 城固鍾樓的導游詞
鍾樓磚木結構四層,高約十五米,三層樓閣三層飛檐,四層頂樓為全頂全檐。四角高高翹起飛檐,像欲飛蒼鷹展開翅翼,犀利沖天。其樓頂緊湊收縮,卻翹起六角,格外靈秀。飛檐呈圓弧狀,極力向外延伸翹起;它的脊部塑坐著一尊尊靈動的飛禽走獸,下腹則鉚榫堆積,密布各式花紋圖案,前端懸掛一具風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