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贊美八駿圖的詩!
《八駿圖》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穆王八駿天馬駒,後人愛之寫為圖。背如龍兮頸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壯。
日行萬里速如飛,穆王獨乘何所之?四荒八極踏欲遍,三十二蹄無歇時。
屬車軸折趁不及,黃屋草生棄若遺。瑤池西赴王母宴,七廟經年不親薦。
璧台南與盛姬游,明堂不復朝諸侯。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周從後稷至文武,積德累功世勤苦。豈知才及四代孫,心輕王業如灰土。
由來尤物不在大,能盪君心則為害。文帝卻之不肯乘,千里馬去漢道興。
穆王得之不為戒,八駿駒來周室壞。至今此物世稱珍,不知房星之精下為怪。
八駿圖,君莫愛。
《觀八駿圖》
年代: 唐 作者: 劉叉
穆王八駿走不歇,海外去尋長日月。五雲望斷阿母宮,歸來落得新白發。
《八駿圖詩》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穆滿志空闊,將行九州野。神馭四來歸,天與八駿馬。
龍種無凡性,龍行無暫舍。朝辭扶桑底,暮宿昆侖下。
鼻息吼春雷,蹄聲裂寒瓦。尾掉滄波黑,汗染白雲赭。
華輈本修密,翠蓋尚妍冶。御者腕不移,乘者寐不假。
車無輪扁斫,轡無王良把。雖有萬駿來,誰是敢騎者。
《八駿圖》
年代: 唐 作者: 羅隱
穆滿當年物外程,電腰風腳一何輕。如今縱有驊騮在,不得長鞭不肯行。
《八駿圖》
年代: 唐 作者: 杜荀鶴
丹雘傳真未得真,那知筋骨與精神。只今恃駿憑毛色,綠耳驊騮賺殺人。
《趙松雪八駿圖》
年代: 明 作者: 王澤
趙家王孫擅好書,更復畫馬如江都。嘗從玉堂罷春直,慣寫天馬隨監奴。
馬來西宛龍八尺,勢或怒驚如鵲立。似疑初浴滎河波,身上龍紋五花濕。
王孫寫駿不寫形,運思已入天機精。都將臨池古書法,落筆一掃千人驚。
今逢此圖乃八匹,老我見之唯嘆息。人間駑馬漫紛紜,天上龍文誰購得。
憶昨八駿登瑤池,昆侖萬里天西陲。風行電邁景恍惚,翠蕤不動天王旗。
古來八駿雖已矣,房星在天還不死。雄姿伏櫪世豈無,胡乃唯稱穆天子。
《姚少師所藏八駿圖》
年代: 明 作者: 曾棨
周家八馬如飛電,夙昔傳聞今始見。銳耳雙分秋竹批,拳毛一片桃花旋。
肉鬃疊聳高崔嵬,權奇知此真龍媒。霜蹄試踏層冰裂,駿尾欲掉長飈回。
瑤池宴罷歸來早,絡月羈金照京鎬。紫鞚飛時逐落花,雕鞍解處眠芳草。
由來駿骨健且馴,弄影驕嘶不動塵。有時渴飲天津水,五色照見波粼粼。
圉官騎來難久駐,飲向春流最深處。珠銜寶勒不敢疏,直恐飛騰化龍去。
古來善畫韋與韓,此畫豈同凡馬看。人間造次不可得,苜蓿秋深煙雨寒。
㈡ 幫忙想個茶葉廣告詞,在線等。
人道滄桑方為正,天道酬勤定成功。天弘茗茶,天人逸品。
㈢ 八駿馬的解說詞
接下來有請大家欣賞到一副長兩米寬一米的八駿圖,俗話說,一馬當先,萬馬奔騰,八駿雄風。象徵著你的事業前程似錦,馬到成功以xx遠送出,喜歡的朋友可以舉手應價
㈣ 名揚天下的國寶關於馬的,畫里有八匹馬,名稱,作者,和解說詞
八
馬群
飛圖。作者:
齊白石
。
解說詞
:八匹馬猶如火燒眉毛一樣,在奔跑,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可見齊白石功底深厚畫技超群
㈤ 八匹馬傳媒網的關於八匹馬的詩詞
到柳宗元時代,有許多著名的作家、詩人忽然寫作了不少有關《八駿圖》的詩文。
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樂府》中的《八駿圖》、元稹的五言古詩《八駿圖》、李觀的《周穆王八駿圖序》等等。這一文學現象可能與唐德宗的望雲騅馬有關。元興元年三月,因李懷光叛亂,唐德宗臨幸梁州,七月反京。關於這件事,元稹在《望雲騅馬》歌序中說道:「德宗皇帝以八馬幸蜀,七馬道斃,唯望雲騅來往不頓,貞元中老死天廄。」李肇《國史補》也談到了這件事,他說望雲騅:「後老死飛龍廄,貴戚多塗寫之。」看來,當時對於八匹馬的推崇,借著德宗的愛驥,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㈥ 八駿圖解說詞
徐悲鴻所畫的奔馬,奔騰馳騁,桀驁不凡,自由奔放,歡快振奮,觀之令人驚心動魄,在寫實之中充滿了浪漫主義的風格。畫家不僅把駿馬作為自己繪畫的象徵,更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是對自由和激情的贊美和謳歌。在技法上,他以中國的水墨為主要表現手段,又參用西方的透視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動地描繪了馬的颯爽英姿。用筆剛健有力,用墨酣暢淋漓。暈染全部按照馬的形狀結構而施加,墨色濃淡有致,既表現了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徐悲鴻的馬是中西融合的產物,這種融合是極為成功的。
㈦ 在線等,幫忙想個茶葉店名廣告詞
主要是鐵觀音啊。。。。。
清,能清心
情,有情義
擎,願眾擎
青,賣青茶。、
名字。。。三清齋。。。
好像不夠通俗啊。。。
㈧ 贊美八駿圖的句子
千里龍駒跑如飛,天馬行空志高遠。
上山如虎入水蛟,風馳電掣若等閑。
㈨ 徐悲鴻的八駿圖解說詞
解說詞:)【參考答案】:八駿圖 徐悲鴻 解說詞能抓住以下任一點即可:①徐悲鴻所畫的奔馬,奔騰馳騁,桀驁不凡,自由奔放,歡快振奮,觀之令人驚心動魄,在寫實之中充滿了浪漫主義的風格。②畫家不僅把駿馬作為自己繪畫的象徵,更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是對自由和激情的贊美和謳歌。③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④在技法上,他以中國的水墨為主要表現手段,又參用西方的透視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動地描繪了馬的颯爽英姿。用筆剛健有力,用墨酣暢淋漓。⑤暈染全部按照馬的形狀結構而施加,墨色濃淡有致,既表現了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徐悲鴻的馬是中西融合的產物,這種融合是極為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