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預防手足口病圖片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較急,患兒常有發熱,體溫38℃~40℃,熱程多為4~7天,7天以上者少見。
病初部分患兒多伴有流涕、咽痛、厭食、嘔吐、腹瀉等症狀。手足遠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現紅色小丘疹,並迅速轉為小皰疹,直徑2-4mm,如米粒大小,呈圓形、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疼痛明顯。此種皮疹有時在患兒臀部及肛周也可見到。在臨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徵,故通稱為手足口病。口腔皰疹多分布在舌、頰黏膜、口唇、硬齶、咽、扁桃體等處,並很快變成小潰瘍,患兒流涎(流口水)吃東西時痛,甚至影響進食。
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專家呼籲:手足口病多「襲擊」5歲以下小兒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為5歲以下嬰幼兒,發病時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會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葯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個別患者可能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嚴重並發症,或危及生命。如果沒有合並症,手足口病患兒多數一周即可痊癒。
㈡ 手足口病圖片
手足口病的圖片內容包括:
手足口病的症狀圖片
手足口病的預防
兒童手足口病http://mujuyrtesdg.blog.hexun.com/26433243_d.html
手足口病症狀及圖片
手足口病症狀圖片
手足口病的症狀
㈢ 手足口病宣傳標語 最全信息
愛衛生 重預防 愛嬰兒
1、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 2、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3、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但成人也有發病。 4、手足口病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高發。 5、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 6、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7、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8、預防手足口病,人人有責。 9、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 10、注意個人衛生,多開窗通風,勤曬被子。 11、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毒從口入。 12、動員一切力量做好手足口病的監測和控制工作。
㈣ 手足口病圖片
去醫院看看吧,這病嚴重起來是會死人的,去根據醫生的診斷來配葯,有病還是找醫院嘛!治好了就沒事,大概也就是一個星期左右就能夠完全恢復了,別緊張,孩子因為小時候不注意個人衛生很容易患上的,以後多注意給孩子勤洗手,別吃臟東西,教育他不要亂摸臟東西就行了!孩子還是要多照顧啦,別整天忙去上班,多關心孩子吧!
㈤ 手足口病的圖片有嗎
不好意思是沒有圖片的,手足口病為腸道病毒感染傳染病,表現在手足臀部皰疹或紅色丘疹,周圍繞有紅暈,皮疹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疤,同時多數孩子口腔內有皰疹,伴有疼痛,流涎,拒食,發熱等。飲食注意清淡為主,魚蝦,辛辣等食物暫時不要。
㈥ 手足口病預防小報 最好有圖片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十問
1.什麼是手足口病?得病後有什麼表現?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10.為什麼近期報告感染手足口病的人這么多?
根據衛生部門的監測,專家將目前報告的手足口病發病數與往年的發病數對比,認為今年疫情來得比較早,但仍屬散發。今年5月2日起,衛生部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法定傳染病管理,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病例及時通過網路直報系統上報。由於以往不要求報告,另外有病人因症狀輕微沒有就醫,因此以往部分病例沒被發現或未作報告。在要求依法報告後,報告數量有一定增加是合理的現象。
由於手足口病是常見多發傳染病,存在廣泛發病的可能。衛生部門提醒全國各地,尤其是目前病例較少或往年發病較少的地區要加強預防與監測,做好疫情的防控。
㈦ 手足口病症狀圖片什麼樣的
五、患病人群
手足口病常見於10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患病,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人群,但並不是每個受感染者都會發病。
嬰兒、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感染這些病原體因而發病,因為他們不像成年人那樣可以從以往的感染中得到抗體而產生免疫。感染後只獲得該類型病毒的免疫力,對其它類型病毒的再感染無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後還可能因感染其它類型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