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火把節之夜的火把節介紹
火把節介紹: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一般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歷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彝歷的新年。因此又稱過大年。主要活動有斗羊、斗雞、鬥牛、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節日一大早,人們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樹,象徵昂姑咪的化身。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樹上掛上與人口數相符的小火把。下午用牲禮祭過「化身」後,由村中年歲最高的老婦人將「化身」點燃。參加活動者,各從「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將其點燃。爾後,眾人在老婦人的帶領下,環「化身」跳起鍋庄舞,歌頌昂姑咪獻身傳火的功績。禮贊過「化身」後,各人相約成組,手舞火把,穿舞於村寨、田野、山林間放聲高歌。祈求火神昂姑咪賜福,庇佑全村人人畜興旺、五穀豐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相關傳說:
1、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火把節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舊歷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涼山彝族《火把節的傳說》
2、撒梅王與異族抗爭,頭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現又長出一個頭來與之奮戰廝殺。最後,由於奸細的出賣,砍掉頭用尖刀草掃過脖子後,撒梅王的頭就再也長不出來了,死不復生。據說尖刀草上的紅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紅的。後來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紀念撒梅王,並尋找他的英靈。
3、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屆時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游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彝族撒梅支系的《撒梅人的火把節》
4、善神阿番偷開天門,撒下五穀,使人間的幸福生活超過天上。天神見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來出氣。阿潘恨大力士霸道,與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壓出一個坑來,後來天雨把那個坑變成湛藍的長湖(路南淡水湖)。人們為紀念這位人間英雄,於農歷六月二十四進行鬥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動,以示悼念之情。——彝族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節》
5、奴隸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窮弟兄關在牢獄中,窮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綁上火把,沖向那迢迢的府第,燒死奴隸主,同時也燒掉了窮人手上的繩索。為紀念這次勝利,人們舉火把遊行,相沿成俗。——彝族阿細支系的《阿細人的火把節》
6、羅婺彝家有個漂亮能乾的姑娘,與彝家小伙阿龍早就相愛了。但附近十二個部落的男子都紛紛前來提親,其中有個土官老爺兇狠殘暴地說,如果不答應,就要血洗山寨,讓全寨遭殃。姑娘無奈,答應在六月二十四相親。相親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塊花圍裙,燒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頭人也趕來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龍一眼後,縱身跳入火堆中。阿龍和幾個小夥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們趕來,可她已經以死殉情。為了紀念她,十二個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對方,以推倒為勝。之後,殺牛飲酒、唱歌跳舞。後來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為火把節,被阿龍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婦女的圍腰帶,那焚燒姑娘的青煙,化為山寨的晨霧。據說清晨喜鵲鳴叫的時分,彝山的遠處就隱隱綽綽地顯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們稱她為喜鵲姑娘。——彝族羅婺支系的《喜鵲姑娘》
7、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將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一片火海。老天將來到人間,看到一個漢子將年紀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牽著走,他感到奇怪,細一問方知背著的孩子是侄子,牽著的孩子是兒子,因哥嫂已死,漢子認為應該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將為這樣的人間美德深受感動,想著人們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於他們,便將天神燒毀人間的消息告訴給那漢子,要他告訴人們於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門口點燃火把,以此免去災難。於是千家萬戶都在這天晚上點起了火把,天神以為人們早已在火海中滅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後來,納西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納西族《火把節的傳說》
8、山上住著一個善人和一個惡人,惡人專吃人眼。六月二十四這天,善人用蜂蠟裹在山羊角上,點燃蜂蠟後叫山羊去找惡人,惡人看到火花,以為人們拿火槍來打他,便急忙躲進山洞,並用石塊堵住洞口,結果被洞里冒出來的水淹死了。從此人們就不再擔心惡人來吃眼睛,可以安安穩穩地搞生產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拉祜族《火把節的傳說》
9、在白族、彝族的火把節傳說中,還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傳說、柏節夫人的傳說和慈善夫人的傳說,故事情節與女性人物傳說《曼阿喃》和《火燒松明樓》大體一致,是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交叉衍變的結果。
10、大理一帶,則有阿南公主的傳說:「漢元封間,葉榆(今大理)婦阿南者,為酋長曼阿娜之妻。娜為漢將郭世忠所殺,欲妻南,南曰,能從三事當許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國人皆知我以禮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國人,張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熾,焚夫衣,即引刀自斷其頸,仆火中。時六月二十五日也,國人哀之,每歲以是日燃炬吊之,名為星回節。
11、唐初的雲南境內本有六個部落,稱為「六詔」。最南端的部落蒙火把節舍詔也稱為南詔。南詔日益強大,一日,南詔王皮邏閣邀約其他五詔首領聚會。鄧賧詔首領的妻子慈善夫人認為皮邏閣居心不良,極力勸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聽,臨走時慈善夫人含淚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個鐵環,以求護身。
此後,皮邏閣果然火燒了首領們聚集的松明樓,五詔首領均未倖免於難。面對松明樓灰燼,慈善夫人痛哭欲絕。她撲在灰燼中,扒出了丈夫佩帶的鐵環,這才認出了丈夫的屍體並將其運送回家。後來,皮邏閣聽說了這個聰慧賢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禮葬其夫後,她就閉城自盡,追隨亡夫而去,只留下這一段令人感慨萬千的感人故事。
從此以後,雲南的白族人民便過起火把節,以紀念「火燒松明樓」的歷史故事和勇敢聰慧的慈善夫人。 ——南詔王火燒松明樓,慈善夫人忠義殉國
12、漢朝的副將郭世忠殺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長,並發覺酋長的妻子阿南夫人長得很漂亮,便要娶她為妻。阿南夫人假意答應,但提出了祭奠亡夫的三個條件。然而,在祭夫時,阿南卻點火燒著了靈堂,躍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焚而亡。阿南的忠貞勇敢,博得了人們的贊嘆和欽佩。從此每年在阿南自盡的日子,白族同胞便點燃火把,串鄉游寨,以示紀念。-------郭將軍殺夫欲霸妻,貞烈夫人火海自焚
13、相傳在遠古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十大力的惡魔,在人間破壞人們的幸福生活。人們發現後,紛紛上前質問。十大力蠻橫地要人與他摔跤,還示威地把一頭頭壯牛翻倒(從此,火把節時首先要鬥牛)。他的挑釁行為惹怒了一位叫包聰的彝族英雄。他走出人群,與十大力扭扯著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勝負。於是人們彈著三弦,吹著短笛,拍手跺腳為包聰助威,終於擊敗了十大力。惡魔發怒,放出蝗蟲等各種害蟲來糟蹋人們辛辛苦苦種出的莊稼。於是,人們又集合起來,點燃一支支火把去燒害蟲,最後終於燒死了所有的害蟲,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勝利,每到這一天,都要殺牛宰羊,舉行火把節的各種活動,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強暴爭取幸福生活的斗爭精神。——勇士摔跤斗惡魔,眾點火把燒天蟲
14、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體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間收稅。由於人間鬧災害而歉收,人們交不起租稅,人間一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便把收稅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發洪水想淹沒地上的人類,但洪水被人們戰勝了。天神又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俄體拉巴和大夥兒圍在火塘旁商量治蟲的辦法,無意中發現一隻掉進火塘里的蟲很快就被燒死了。於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夥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殺稅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戰害蟲
15、彌勒縣彝族認為,火把節起源於一次奴隸暴動,這些奴隸在羊角上捆火把,攻進了奴隸主家,燒死奴隸主,得到了自由。
㈡ 火把節的文化習俗
1、接點火種
據傳,農歷6月24日,是人類使用火的紀念日,生活在雲南的白、彝、普米、納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屆時,舉辦各種活動歡度,種「太陽」。
是日,人們在「打歌」場中心豎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著堆堆乾柴。火把正前方栽著一截經認真挑選、乾燥易燃的樹樁作為太陽的象徵。太陽冒山之際,早已匯聚在場子中的人們,各拿一根精選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陽」上「鑽」木取火。
2、 耍火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繫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徵「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3、篝火晚會
夜幕低垂,人們吃著烤肉,然後以松枝點燃火焰,手舉火把圍繞跑一圈,祈禱消除蟲災病害,祈求豐收連年。熱情沸騰的群眾,將火把圍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萬的彝族兒女跳起「大三弦」舞。
㈢ 彝族的火把節節日全過程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除邪惡,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准備
佳節之前,各家都要准備食品;在節日里縱情歡聚,放歌暢飲。火把節期間,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間,將火把、松明子插於田間地角。遠處望去,火龍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動人。最後青年男女會聚廣場,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唱歌跳舞,徹夜不息。
選人
彝族火把節的重要節目之一是選俊男靚女。彝族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觀,評委由民間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評選結果絕對公正。俊美的條件不僅要看外形還要看言行品德。如美女的條件是:頭發濃黑、眉毛濃、眼睛大、鼻樑高、脖子長、皮膚細膩紅潤,身材勻稱(不能太瘦)、言談舉止得體、人品好、勤勞等多種條件。俊男的條件又不同:勇猛善戰,儀表堂堂,體魄雄健。言行要有風度,頭梳英雄結,佩帶英雄帶和寶劍,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牽駿馬。如今,這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每年火把節都要進行的比賽。
狂歡
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第一天為"都載",意為迎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制蕎饃、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起圍著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歡樂和幸福。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由畢摩(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由家庭老人從火塘里接點用蒿桿紮成的火把,讓兒孫們從老人手裡接過火把,先照遍屋裡的每個角落,再田邊地角、漫山遍野地走過來,用火光來驅除病魔災難。最後集聚在山坡上,遊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種游戲。
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聚集在祭台聖火下,參加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選美、爬桿、射擊、鬥牛、斗羊、斗雞等活動。姑娘們身著美麗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樣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美女。當傍晚來臨的時候,上千上萬的火把,形成一條條的火龍,從四面八方湧向同一的地方,最後形成無數的篝火,燒紅天空。人們圍著篝火盡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鬧到深夜,場面盛大,喜氣濃烈,因此享有"東方狂歡節"的美譽。當篝火要熄滅的時候,一對對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彝族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的第三天,彝語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這是整個彝族火把節的尾聲。這天夜幕降臨時,祭過火神吃畢晚飯,各家各戶陸續點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約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設祭火台,舉行送火儀式,念經祈禱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薩,賜給子孫安康和幸福,賜給人間豐收和歡樂。人們舞著火把念唱祝詞,"燒死瘟疫,燒死飢餓,燒死病魔,燒出安樂豐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這時還要帶著第一天宰殺的雞翅雞羽等一起焚燒,象徵邪惡的精靈和病魔瘟神也隨之焚毀了。然後找一塊較大的石頭,把點燃的火把、雞毛等一起壓在石頭下面,喻示壓住魔鬼,保全家人丁興旺,五穀豐登,牛羊肥壯。最後,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龍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眾人團結一心,共同防禦自然災害。
活動
火把節期間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英雄黑體拉巴戰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說,這位英雄與魔王摔跤、角力,還教人點燃火把燒殺惡靈所化的蝗蟲,保護了村寨和莊稼。為紀念這一事件,每年火把節,就要象徵性地復演傳說中的故事,漸漸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
㈣ 2011年雲南火把節在哪兒召開
雲南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火把節就要在7月底到來(7月24-25日),雲南主要旅遊目的地和景區如石林、楚雄、昆明等地都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火把節旅遊活動,期待遊客們參與到火把狂歡活動中來,以下是一組火把節相關信息。
石林舉辦時間最長的國際火把狂歡節旅遊活動(7月18日-31日)
雲南網訊 (記者 普日果萱 通訊員 張雪剛 李俊英)昆明石林縣以濃郁的彝族文化氛圍聞名全國。本月18日起,石林將舉辦為期14天的石林國際火把狂歡節。據悉,這將是石林節慶史上舉辦時間最長、遊客和當地群眾參與度最高的一次火把節。
九大精彩活動「點燃」石林火把
據介紹,今年石林國際火把狂歡節的主題是「和諧、喜慶」,石林縣委、縣政府在節慶活動期間,精心策劃了民族歌舞大賽、牛王爭霸賽、名特優商品展示會等九大精彩活動,引爆石林節慶熱情。
名特優商品展示會
7月22日—31日,石林萬城•阿詩瑪旅遊小鎮,將薈粹來自全國各地的風味美食和地方名特產品。石林一日游,可嘗盡中華美味。
民族歌舞大賽
7月23日14:00—17:00,乃古石林景區將舉辦民族歌舞大賽。石林縣是擁有642支民間文藝隊、14000餘名農村文藝演出人員的歌舞之鄉,屆時,搭建在天地之間的生態大舞台可讓中外遊客充分領略彝鄉紅土地上絢麗多彩的原生態民族歌舞。
牛王爭霸賽
7月24日14:00—17:00,牛王爭霸賽將在石林旅遊服務區的新跤場舉行,觀眾可免門票入場觀看。這是石林牛王一展風採的最佳時機,更是外地牛王挑戰鬥牛之鄉的群英會。此外, 7月22日至24日,在石林彝族第一村鬥牛城,也有民間文化企業組織的牛王爭霸賽,觀眾需購票入場觀看。
「放歌彝鄉 舞動石林」綜藝晚會
7月24日20:30—22:30,石林縣民族體育場將上演一場盛大的綜藝晚會,這是石林火把節第二次採用市場化運作的活動項目。
長湖分會場文藝展演、民族刺綉展、摔跤比賽
7月23日13:00—17:00,石林縣長湖鎮維則村摔跤場將舉行文藝展演、民族刺綉展和摔跤比賽,每一個項目都將淋漓盡致地展現石林的彝鄉文化。
火把狂歡夜
7月24日21:30—22:30,阿詩瑪轉台環島處、彝族第一村葫蘆廣場、會議中心廣場、青少年活動中心廣場、蓮花廣場,都將有真正的火把狂歡上演。
萬城•阿詩瑪旅遊小鎮廣場演出
7月22日—24日,每天20:30—21:30,萬城•阿詩瑪旅遊小鎮里,燈火輝煌的魁閣下,小橋流水旁,都會有石林本地知名藝人和群眾文藝隊將輪番上台,傾情表演。
雲南人游乃古石林
7月18日—31日將組織雲南人游石林的活動。石林不僅是昆明旅遊的名片,也是彩雲之南最靚麗的代表。雲南人游石林,也將別有一番風味。
昆明雲南民族村玩火狂歡 燃放快樂(7月22日至31日)
7月22日至31日,位於昆明市滇池岸邊的雲南著名民族文化旅遊景區雲南民族村將舉辦為期十天「玩火狂歡 燃放快樂」為主題的2011年原生態火把節狂歡活動,邀約您燃起激情歡樂的火把,跟隨民族演員們縱情地跳躍,參與到精彩紛呈的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節慶活動。
農歷6月24日為彝族及各民族的火把節正節,而火把節是雲南民族村除潑水節之外的兩大節慶品牌之一。每年火把節期間,雲南民族村都將會推出一些別具特色的節慶活動。在保留火把打跳、大型巡遊、鬥牛、斗雞及情景歌舞展演《紅土鄉情》等原有活動基礎上,今年從專州縣上隆重邀約阿細大三弦、祭火隊、鬥牛隊左腳舞、花腰彝、彝族摔跤隊等外請專業隊伍,新增「祭火大典、噴火變臉、摔跤比賽、花腰歌舞、穿越火門、街舞」等創新項目,將民間民俗的味道徹底還原,跳出活力動感的民族民間舞蹈,讓遊客感受各民族民間風俗的原汁原味……同時活動還設置了三個時間段,涵蓋「多彩火把節、精彩火把節、經典火把節」等內容,將呈現出村寨活動豐富、演出陣容強大、民族特色突出、活動亮點頻出、互動參與增強的鮮明特色,在盛夏時節呈現給人們一道道豐盛別樣的節慶大餐,體驗這獨具特色的狂歡盛事。
白天,特色的民間面具、嘹亮的歌聲、地道的彝家跳菜,拉開狂歡的序幕……除了陣容強大的少數民族敬酒迎賓和彝族花腰舞龍外;還有激情熱鬧的彝族祭火和白族豎火把儀式、花腰龍舞、左腳樂舞、民間摔跤;刺激好看的鬥牛比賽、斗雞奪彩;民族風情濃郁的《紅土鄉情》歌舞展演、村寨系列演出《七彩雲霞》等活動,風格形式獨具特色,營造出濃厚的遊客參與性和活動趣味性,使火把節活動更為豐富多彩。
夜晚,穿越火把迎賓隊伍,可以跟隨盛大壯觀的巡遊縱隊中,親身體驗難得一見的民間祭火把、大三弦、左腳舞等精彩演藝項目,把火把節活動推向高潮。除此之外,還有祭火大典、民間變臉噴火、火把跳樂、玩火打跳、穿越火門、上刀上下火海絕活展演、激情火把狂歡夜系列活動……屆時,你可以高高舉起手中熊熊燃燒的火把,戴上自己喜歡的面具,與親朋好友一起環繞著篝火邊唱邊舞,盡情宣洩心中壓抑已久的激情!
2011年中國楚雄彝族火把節活動
7月24日,第六屆中國彝族文化展演會、第七屆雲南民族民間文化博覽會暨2011年中國楚雄彝族火把節(以下簡稱「兩會一節」)將在楚雄彝州大地隆重舉行。據悉,火把節期間,楚雄州將放假5天,自23日起至27日結束。火把節怎麼過?日前,「兩會一節」的活動方案正式出台。
今年的「兩會一節」系列活動由州委、州政府主辦,楚雄市委、市政府承辦。「兩會一節」將以「創意楚雄、營銷楚雄、文化楚雄、激情楚雄、魅力楚雄」為活動主題,以「創新辦節模式、豐富節慶文化、強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為主、繁榮節慶經濟、宣傳推介楚雄」為活動宗旨,從「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打造節慶文化品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建設滇中楚雄特色大城市」方面定位,堅持「熱烈、喜慶、文明、和諧、節儉、實效、安全」的原則,通過組織民族的、經濟的、文化的系列活動展示彝族深厚的文化底蘊,達到宣傳、推介楚雄、促進楚雄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促進楚雄對外開放與交流合作、擴大招商引資的目的。
活動共分:創意楚雄、營銷楚雄、文化楚雄、激情楚雄、魅力楚雄、亮麗楚雄、平安楚雄、真情楚雄等八大板塊,由州市兩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相關部門承辦。
「創意楚雄」 包括「兩會一節」活動宣傳方案的策劃、擬定、組織實施及畫冊的製作;策劃、製作「兩會一節」形象廣告片;策劃、製作1至2期關於民族文化和民俗民間活動的電視訪談節目;楚雄市對外形象的包裝、推介和營銷;組織召開「兩會一節」、「2012年中國楚雄第27屆國際茶花大會」新聞發布會;茶花散文集等書籍的發行會等內容。
「營銷楚雄」 包括聯系和指導州內的重點企業開展項目推介和產品廣告宣傳,舉行商品展銷會、城市文化發展講壇及相關的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會等內容。
「文化楚雄」 包括「兩會一節」迎賓文藝晚會;開、閉幕式大型文藝演出;四省區彝族「賽歌、賽樂、賽舞、賽裝、賽美」;彝族原生態歌舞樂展示;彝族原生態祭火盛典;中央民族歌舞團赴楚演出等共二十餘項內容。今年恰逢建黨90周年,「紅色經典歌曲大家唱」也成了「文化楚雄」的一部分。
「激情楚雄」 包括街舞大賽;「茶花杯」七人制足球賽、乒乓球、羽毛球、籃球邀請賽;無級別彝族式摔跤擂台賽;紫溪山山地自行車登山賽;自行車車技表演、滑板、直排輪表演;太極拳、劍、健身操表演;彝族傳統體育 「斗雞」比賽等內容。
「魅力楚雄」 包括清涼紫溪山水之旅;彝族賽馬、鬥牛、斗羊;洞經音樂會;彝族羊湯鍋;彝族長街宴;民族器樂、歌舞表演、彝族原生態舞、篝火聯歡、祭火大典、彝族歌舞服飾表演、山歌對唱等內容。
「亮麗楚雄」、「平安楚雄」、「真情楚雄」 內容主要是為「兩會一節」營造良好的節日氛圍,通過對市容市貌以及環境衛生的整治,美化、亮化城市。活動期間,維護社會穩定,保障電力、生活飲用水的供應,專項整治食品衛生、醫療場所和公共場所。此外,來賓的接待、安排、保衛也是一項重要內容。
此外雲南其他地區的火把節活動如下:
7月24日 保山 隆陽區芒寬鄉 芒寬火把節
0875-2122590
7月24日 普洱 鎮沅縣城 彝族火把節 0879-2134847
7月24日 普洱 景谷縣 景谷火把狂歡節 0879-2134847
7月24日 麗江 玉龍山社區彝家「火把節」 0888-5158111
7月24日 昭通市 昭通市2011年首屆狂歡火把節 0870-2122835
7月24日 楚雄市 火把節 0878-3369516
㈤ 火把節的主要活動!要詳細點的!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
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准從小伙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游戲。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們唱歌、跳舞、捉迷藏做游戲。人們在大敞壩上燒起一堆篝火,做各種游戲時,上下輩之間的拘謹在這節日的氣氛中盪然無存。俗話說,火把節是玩的節日,過節三天沒玩錯的說法。就連那些剛接來婆家過第一個火把節的新媳婦(涼山彝人新婚夫婦成家一般都從火把節開始坐鍋。)也用披氈半掩著臉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後看熱鬧來了。
人們狂歡到一彎弦月升上東山時才回家歇息。姑娘們激動得索性不睡,你幫我我幫你地幫著收拾打扮。准備第二天的穿著打扮,並准備干糧、肉食、水果等東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過節之地。
節日那天,寨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准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
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
歌舞結束,各家各戶的人們舉著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舉行火把遊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邊地角,以此表達消滅害蟲,祝祈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收,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願。織金彝族的火把節,以三塘鎮松樹坪的節日活動場面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參加。活動場所還立有序碑,記述這里火把節的形成與延續。
㈥ 2015年尋甸彝族火把節視頻
很多視頻網站上面都是有的啊,優酷,愛奇藝上面都有。
火把節,尋甸彝語稱為「處諾暑」,是彝族眾多傳統節日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民族特色最為濃郁的盛大節日。值得一提的是尋甸彝族另一傳統節日立秋節也百年難遇的在今年與火把節邂逅了,尋甸彝語稱為「布葛納」。
立秋節以活動內容的獨特而被稱為彝族的「情人節」,是彝族青年男女藉此表白愛情的好機會,過去,彝族中有「漢族的戲台,彝族的秋場」的說法。
㈦ 火把節的慶祝活動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准從小伙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游戲。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們唱歌、跳舞、捉迷藏做游戲。人們在大敞壩上燒起一堆篝火,做各種游戲時,上下輩之間的拘謹在這節日的氣氛中盪然無存。俗話說,火把節是玩的節日,過節三天沒玩錯的說法。就連那些剛接來婆家過第一個火把節的新媳婦(涼山彝人新婚夫婦成家一般都從火把節開始坐鍋。)也用披氈半掩著臉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後看熱鬧來了。
人們狂歡到一彎弦月升上東山時才回家歇息。姑娘們激動得索性不睡,你幫我我幫你地幫著收拾打扮。准備第二天的穿著打扮,並准備干糧、肉食、水果等東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過節之地。
節日那天,寨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准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
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歌舞結束,各家各戶的人們舉著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舉行火把遊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邊地角,以此表達消滅害蟲,祝祈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收,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願。織金彝族的火把節,以三塘鎮松樹坪的節日活動場面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參加。活動場所還立有序碑,記述這里火把節的形成與延續。
接點火種
據傳,農歷6月24日,是人類使用火的紀念日,生活在雲南的白、彝、普米、納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屆時,舉辦各種活動歡度,種「太陽」。鶴慶西山片的白、彝族群眾,每到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種「太陽」活動。是日,人們在「打歌」場中心豎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著堆堆乾柴。火把正前方栽著一截經認真挑選、乾燥易燃的樹樁作為太陽的象徵。太陽冒山之際,早已匯聚在場子中的人們,各拿一根精選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陽」上「鑽」木取火。不管誰「鑽」出了火星,眾人便蜂擁而上,用早已准備好的草絨、干樹枝葉「接」點火種。並想法把火種移到柴堆上,把柴堆點燃。隨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從火堆上點燃火種,帶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點燃,稱之種「太陽」。太陽落山後,人們全匯聚到「打歌」場,在白日燃燒的篝火上再次點燃大火把。隨之,環火把、火堆「打歌」,歌頌火給人的幸福。
耍火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繫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徵「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祭頌火神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據傳,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為了子孫和與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潛入天宮盜來了火種,並以自己的身體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了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帶來火種這天定作祭頌火神節。
舞火唱種
舞火唱種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產富庶。據傳,這里的居民是當年孔明和孟獲在此屯軍留下的後代。這塊沃土是當年孔明與孟獲結盟時共同開墾出來的。並在6月24日晚點火夜戰,首次播下了五穀之種,荒甸從此變成了良田。為了紀念這一日子,每到這一天,後人就要點火把夜戰播種小春作物。是時,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勞動生產與民俗活動融為一體,另有一番風味。
運動項目
鬥牛:一聲洪亮的牛角號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一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眾吶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犟性大發,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反攻。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著繞場一周,由此身價倍增。
摔跤:摔跤活動在彝族很盛行,分絆腳和不絆腳兩種,以摔倒為輸;不同村寨推選最強壯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進行比賽,獲勝者除了獲頒獎品外,他們自己的村寨還另以酒、羊、牛等美食來慶祝和鼓勵。此外,還有精彩的射箭比賽,而會場無時無處不聚集著許多騎馬的少年和穿鮮艷服裝的彝族姑娘,他們對歌跳舞,圍觀者高歌伴唱。
選美
彝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彝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它不同於當今世界集商業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選美」活動。已延續上千年的彝族傳統民間「選美」活動要求十分嚴格,美麗的彝家姑娘盛裝打扮,手持黃傘,圍著草坪上的火堆緩緩舞步表演「朵樂荷」,評委們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的評選既挑剔又自然,既要看姑娘的身材容貌,又要看她們的穿著打扮;還要看她們平時對待父母長輩的孝順之心;更重要的是根據她們平時的道德品行和勤勞聲譽來判斷。為了賦予彝族火把節「選美」文化新的內涵和時代氣息,使這項活動既有傳統性又有時代性,2004年中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選美」活動,為了調動觀眾參與,專門設立了最美的觀眾獎,使八方來客也能在場上一展自己風采。同時,不僅有專家評委選出的美女、美男,在場的觀眾也有機會投上一票,讓鮮花成為觀眾的代言人,選出自己最喜愛的美女和美男。
篝火晚會
夜幕低垂,人們吃著烤肉,然後以松枝點燃火焰,手舉火把圍繞跑一圈,祈禱消除蟲災病害,祈求豐收連年。熱情沸騰的群眾,將火把圍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萬的彝族兒女跳起「大三弦」舞。
火把節也是少男少女點燃愛苗、傳達情意的好時機,姑娘們穿著自己縫制的衣裳展示靈巧的手藝,小夥子在種種比賽和表演中博得姑娘們的芳心及微笑。
到了此時此刻,他們都找到意屬的心上人,根據習俗男方可以搶奪女方身上的信物,作為定情之物;他們也借著通宵歡歌狂舞,互相表達愛意。
㈧ 彝族火把節 視頻
火把節是涼山彝族的傳統節日,由於地區比較落後封閉,過節時幾乎沒有人攝像,只有看看有沒有哪為興趣愛好者拍攝後放到網上了.不然很難找了
㈨ 求2011年彝族火把節開幕式直播視頻
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