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文化遺產在我身邊作文
在我家附近就是鄭州商代遺址,步行五分鍾就到了。小時候我和爸爸、媽媽經常在城牆上玩耍,爸爸給我講了許多關於商城遺址的事情。
聽爸爸說,鄭州商城遺址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在20世紀九十年代發現了這個保存相對完好的遺址,距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了,在發掘的過程中,出土的一些文物有很多都是稀世珍寶,鄭州商代遺址也因此聞名遐邇。
到商代的城牆上,就能感覺到陳舊又古老的沙土味道。當時的商城,裡面就是一個個矮矮的居民房,人們在城中生活和勞作,旁邊的護城河也就是現在的熊耳河,那時的商城和現在的鄭州相比真是太小了,我家現在居住的地方可以說是當時的荒郊野外。
原來這個城牆是從城東路到城南路到紫荊山路再到金水路,是一個很大的長方形的城牆,由於後來人們修路、蓋房等等一些原因,把這個完整的遺址給破壞了,至今保存完好的也只有我家附近的這一部分了(城東路和城南路口的這一段城牆)。
鄭州市政府計劃在我家附近的遺址里建一個商代遺址公園和博物館,我期待著早日落成,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老祖宗的生活和古代的鄭州。
在城牆上經常會看到一些人不文明的行為,在上面吐痰、搞破壞......使我們僅有的城牆都無法把美麗的一面展現給大家,所以我們要保護好我們僅有的文化遺產,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所以保護文物都應該從我做起。
B. 中國文化遺產有哪些並介紹
山東泰山、武當山古建築群、北京故宮博物院、頤和園、敦煌莫高窟等。
1、山東泰山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古稱岱山,又名岱宗、 故稱岳山,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市北,海拔1,545米。中華泰山作為東岳,西嶽,中嶽,南嶽和北嶽的五嶽之首,歷來有著「中華第一山」的美譽。
2、武當山古建築群
武當山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於唐貞觀年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
3、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4、頤和園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
5、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石窟。
C. 中國文化遺產日的簡介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聯結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
中國文化遺產標志為「四鳥繞日」金飾圖案。圖案中向四周噴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陽,呈現出強烈的動感,象徵著光明、生命和永恆。十二道太陽光芒與四鳥的「十二」與「四」是中國文化經常使用的數字,諸如十二個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達了先民們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環繞太陽飛翔的四隻神鳥,反映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了自由、美好、團結向上的寓意。而整體完美的圓形圖案寓意民族團結、和諧包容,圓形的圍合也體現了保護的概念。
D. 中國文化遺產日的主題
2006年主題
6月10日是第1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保護文化遺產 守護精神家園」。
2007年主題
6月9日是第2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
2008年主題
6月14日是第3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文化遺產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
2009年主題
6月13日是第4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保護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發展」。
2010年主題
6月12日是第5個文化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在我身邊」。
2011年主題
6月11日是第6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文化遺產與美好生活」。
2012年主題
6月9日是第7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文化遺產與文化繁榮」。
口號:保護城市根脈 留住歷史記憶,用真心保護 用行動傳承,相約「天地之中」 傳承華夏文明,今天多一點責任 明天少一點遺憾,文化遺產人人愛 有你參與更精彩,「文化遺產與文化繁榮」。
—— 2012年文化遺產日主題闡釋
中華文明亘古綿延,一脈相承。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華夏民眾用辛勤的勞動和卓越的智慧,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華文化,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新時期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提出了明確要求。作為中華文化的內核與底蘊,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普及弘揚,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基礎和有生力量,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文化繁榮離不開文化遺產的豐富滋養,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離不開文化繁榮的強勁支持。
文化遺產事業在推動文化繁榮的過程中,必須始終著眼於以人為本、惠及民生,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使人民群眾感受教育啟迪、陶冶思想情操、充實精神世界,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唯有如此,文化繁榮才能真正實現,文化強國才能變為現實。
2013年主題
6月8日是第8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文化遺產與全面小康」。
主場城市在陝西省咸陽市。推薦宣傳口號是:保護歷史根脈 留住共同記憶,珍愛人類共同遺產 守護民族精神家園,一天的關注 一生的行動,文化家底有多少 普查一下就知道,相約古都咸陽 穿越周秦漢唐。
2014年主題
6月14日是第9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口號是:瓷都千年 薪火相傳、保護遺產 留住鄉愁、尋找歷史記憶 做好文物普查、保護文化遺產 講好中國故事、傳承文化遺產 添彩美麗中國、用心靈感悟文化 以行動保護遺產。相約景德鎮,見證清代鎮窯的點火開燒。
2015年主題
6月13日是第10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保護成果 全民共享」。
E.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是什麼活動具有哪些特點
國家文物局辦公室發布《關於開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通知》。根據該通知,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主場城市有關活動將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源自文化遺產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目的是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這樣的日子我認為確實很有必要,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應該讓人們關注和保護。告訴我們有危機意識和保護意識。
F.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是什麼
6月8日,天津,隨著全國非遺曲藝周活動的大幕在這里拉開,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非遺主場活動正式拉開了帷幕。
實際上,今年遺產日的各項活動早已如火如荼地開展:6月4日至9日,北京恭王府連續6晚推出了11場以非遺為主題的服飾秀展演,二十四節氣、苗綉、蠟染等多項國家級非遺項目與現代服飾設計時尚融合;6月8日晚,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圖書館組織製作的「非遺公開課」播出,通過文化專家的解讀、點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訪談和技藝展示,深入淺出地為觀眾講述、剖析和展示了非遺就在我們身邊。來源:人民網
G. 關於2017年中國文化遺產日是什麼時候
2017年6月10日 農歷 五月十六 中國文化遺產日
H. 中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的圖標的含義
國家文物局2005年08月16日正式公布採用金沙「四鳥繞日」金飾圖案作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四鳥繞日」金飾2001年出土於四川成都金沙遺址,畫面是四隻神鳥圍繞著太陽飛行,專家也將其命名為「太陽神鳥」。這是本世紀中國考古的一個重大發現。
本文源自
巴蜀論壇
之:
http://www.phoer.net/bbs/thread-23391-1-1.html
動感現代感專家贊「神鳥」
太陽神鳥金飾圖案作為中國文物界第一個公認的標志性圖案,代言中國文化遺產的消息傳來後,成都乃至四川文物考古學界為之沸騰了。
四川省博物館副館長魏學峰認為,中國在20世紀考古發現的文物總數不下數百萬計,出土於成都的太陽神鳥能從中脫穎而出被選作中國文化遺產標志,足可見它本身的價值。作為區域性文化巴蜀文化的產物,太陽神鳥圖獲選,標志著巴蜀文化研究地位的提升。「同時,它也是城市文明之光的象徵,對於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推廣、提升、打造成都城市形象具有巨大的推進作用。」
獲評的四大理由
造型精煉天生好徽識
據國家文物局介紹,太陽神鳥圖案寓意深遠、構圖嚴謹、線條流暢、極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豐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和精湛的工藝水平的完美結合。其造型精煉、簡潔,具有較好的徽識特徵。
崇拜太陽凝聚民族精神
太陽神鳥圖案是中華先民崇拜太陽藝術表現形式的傑出代表之作,以此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志,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強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現了
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文物出土表現保護成果
太陽神鳥金飾2001年出土於成都金沙遺址,是21世紀我國考古的一個重大發現,體現了中國文物保護工作的成果。太陽神鳥圖案所表達的追求光明、團結奮進、和諧包容的精神寓意,彰顯了中國政府和人民保護祖國文化遺產的強烈責任心和神聖使命感。
動感十足蘊涵和諧包容
圖案中向四周噴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陽,呈現出強烈的動感,象徵著光明、生命和永恆。十二道太陽光芒與四鳥的「十二」與「四」是中國文化經常使用的數字,諸如十二個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達了先民們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環繞太陽飛翔的四隻神鳥,反映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了自由、美好、團結向上的寓意。而整體完美的圓形圖案寓意民族團結、和諧包容,圓形的圍合也體現了保護的概念。
「太陽神鳥」金飾
「太陽神鳥」金飾外徑12.5厘米,內徑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外廓呈圓形,圖案分內外兩層,都採用了透空的表現形式。內層圖案為等距分布的十二條弧形齒狀芒飾,芒飾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外層圖案由四隻等距分布相同的鳥構成。鳥均作引頸伸腿、展翅飛翔的狀態,飛行的方向與內層圖案的旋轉方向相反。在紅色襯底上觀看,該金飾內層圖案很像一個旋轉的火球或太陽;外層圖案中的鳥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神話傳說中與太陽相關的神鳥,據此,專家學者將其定名為「太陽神鳥」金飾。
通過對「太陽神鳥」金飾進行成分分析,確定其含金量達到了94.2%。系先用自然砂金熱鍛成為圓形,然後經過反復錘煉,最後根據相應紋飾的模具進行刻劃和切割,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太陽崇拜的習俗。!
`)
本文源自
巴蜀論壇
之:
http://www.phoer.net/bbs/thread-233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