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知道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的歷史
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它的聞名得於清朝中葉鹽井的發現。順著珠溪河,以鹽為生的人們開始修建各自的家園。明太祖洪武年間(公元1365年至1399年),一棟棟屹立在河畔的民居已頗具規模,那時羅泉鎮商賈雲集,熱鬧異常。
從公路上往下看羅泉,鎮子的形制宛若一條正月里舞動的游龍。漫步於羅泉寬約4米、長5里、由青石條鋪成的巷道,看到優雅而古樸的古建民居,使人感受到小鎮古老而淳樸的氣息。羅泉的鼎盛時期,清朝末年,小小的鎮上有13家飯鋪,32家面鋪,數十家戲樓,十多家茶館,十多
羅泉古鎮美景(20張)家賭場,二十多家妓院,鎮子周圍還建有九宮十八廟。珠溪河兩岸十五華里之內,密布著1000多口鹽井,50多家鹽灶房。那時節,舟緝穿梭,馬嘶驢鳴,羅泉鹽通過水陸兩道被運至中國西部各地。在這條游龍之上,棲居著約4000人,他們與來往於羅泉的鹽商、鹽夫、船夫、挑煤夫、挑米夫、挑鐵夫共同寫就和見證了羅泉歷史上的繁華歲月。民國初年以後,羅泉開始衰敗,大大小小的鹽井礦衰竭,再也提不出較好的鹵水。這片神奇的土地,彷彿在一夜之間化為了雲煙。 以產鹽而聞名天下的羅泉,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時鹽業開發已達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已有鹽井1500餘眼,所產的井鹽於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那時的羅泉商賈聚集,馬嘶騾叫,熱鬧非凡,當地的鹽神廟便是最好見證。鹽神廟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鹽神廟是古鎮的曾經輝煌的重要標志。廟內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整個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正殿屋頂的群龍嬉戲搶寶圖,雖經百年風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千年古鎮羅泉井, 長街沿線一條河, 子來橋東鹽神廟, 茶廠原是三聖宮,
原來到處是鹽井。 中街正處觀音陀。 子來橋西城隍廟。 羅泉中街巧聖宮。
一七三五那些年, 河面橫跨三座橋, 城隍相鄰川主廟, 川主廟下南華宮,
羅泉大量在產鹽。 羅鳳橋,子來橋, 中街還有龍王廟。 距離場口百米中。
建九宮,修八廟, 中間一座連心橋。 連心橋西關帝廟, 小學附近文昌宮,
那是經濟很活躍。 古鎮羅泉八個廟, 連心橋坡東岳廟。 糧站原是禹王宮。
羅泉古鎮五里街, 廟廟修建飛檐翹。 玉皇廟,地母神, 車站附近同慶宮,
沿河兩岸把樹栽。 九宮八廟不簡單, 兩廟修建班竹林。 中段還有天上宮。
穿方榫頭木結構, 一寺建在雲盤山。 羅泉古建九個宮, 福音堂旁榮祿宮,
五里長街黃石路。 細說地址在其中。 羅泉醫院萬壽宮。
---黃維成
⑵ 資中以前的歷史小故事
我是來漲見識的
⑶ 誰有陸毅到資中經典的照片啊,,要沒看到過的
http://ent.tom.com/Archive/1129/1573/2003/6/13-24477.html
這個網站上有
⑷ 四川資中哪裡好玩
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它的聞名得於清朝中葉鹽井的發現,那時羅泉鎮商賈雲集,熱鬧異常。而如今只留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鹽神廟透著遠古的蒼涼。
走過古鎮的古街古廟,在十彎九曲的青瓦木房間走入古鎮人的悠閑。你會感受到,歷經滄桑的羅泉人勤勞朴實、憨厚大方。女人們喜歡在親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針線活,老人們一邊喝茶一邊聽戲,溫暖的陽光照在他們滿足的臉上。僅五里長的老街上茶館就有十多家,生意頗為興隆。在這里的任何一個茶館,可以邊喝碗蓋茶,邊擺"龍門陣"。聽老人們用地道的天府話講述古鎮輝煌的昨天。
以產鹽而聞名天下的羅泉,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時鹽業開發已達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已有鹽井1500餘眼,所產的井鹽於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那時的羅泉商賈聚集,馬嘶騾叫,熱鬧非凡,當地的鹽神廟便是最好見證。鹽神廟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鹽神廟是古鎮的曾經輝煌的重要標志。廟內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整個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正殿屋頂的群龍嬉戲搶寶圖,雖經百年風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如今鹽神廟成了古鎮人聚會的場所。人們坐在鹽神廟大殿的石階上懶洋洋地曬太陽。進殿門鑽過舊戲台,來到空曠的廟前廣場,四周的耳樓、側房、走廊經歲月的沖刷已失去昔日的色彩。拾階登上大殿,透過大殿的天井,能清晰看見藍天上一朵朵白雲飄過。十餘根粗大的木柱支撐著古廟,房檐上的野草,搖曳在風中像在述說著古鎮久遠的歷史。
隨意穿梭在羅泉的大街小巷,你都會感受到小鎮古老而淳樸的氣息。不過羅泉現在也面臨著和許多其他古鎮一樣的窘境:不斷發展的城鎮建設已經越來越大的威脅著小鎮的存在。作為旅遊者,依然希望希望若干年後,踏上這座古鎮的時候,還可以看見古鎮人在悠閑而安逸的生活著,還可以感受到那絲古老而淳樸的氣息,看到優雅而古樸的古建民居。
行知提示:
1、交通:
可自駕車走成渝高速公路至球溪河,車速最好不要超過100公里/小時,車程約1小時,上路費45元。也可走老成渝公路,但彎道較多,車流、人流量較大,需中速謹慎駕駛,行車時間約需2小時30分鍾。球溪河到羅泉22公里,路況尚可,行車時間約30分鍾。成都荷花池客運站每天上午9時有班車直達羅泉,票價20-25元,普通客車。羅泉至鐵佛17公里,有班車通行票價約3元。
2、住宿:鎮內住宿條件一般,應選干凈、安全的旅館或招待所住宿,價格5一10元/人。
3、特色美食:豆腐筵席,是用石磨磨製而成,其特點是細、白、嫩、綿,烹調出來具有麻、辣、燙、鮮、香的特色。
4、羅泉古鎮是拍攝古鎮的好地方,所以需要攜帶適合拍攝古鎮風景的相機鏡頭和膠片
鐵佛鎮為省級重點保護古鎮。位於資中縣城西36公里處.古鎮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聚落形若鋸鐮,人口約二千。清代老街東西向略呈弧形,依山勢按3層布局,進街9處石梯拾級而上,經3道柵門,一層高一層,層層分明。
居民住宅仍保持清中葉建築特色,單元中大部分有天井或花園,房屋多系木質或磚木穿榫結構,屋檐、斗拱、挑方雕刻別致,風火牆伸至街沿,上沿磚砌斗拱向街心伸展,架起檐梁,青瓦屋面,屋檐互琢花紋圖案。1918年建的新街向南直伸,建築別具一格。從古鎮建築的適用功能上看,前人顯然經過了精心策劃。街道隨石梯沿斜坡曲折而上,中間時有一些可供休息、迴旋的平台。一堵堵造型優美的封火牆聳立於房舍之間,偏屋從瓦到壁,從窗到坎,一切都是那樣協調與自然,是坡地建鎮的特例。
資中文廟,建於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坐北朝南,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仿山東曲阜孔廟格局,有萬仞宮牆,內外月池,靈星門,大成門,鍾鼓樓,東西兩廂,大成殿,崇聖祠。琉璃蓋頂,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古色古香,至今保存得相當完好,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創始者。他對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教育及政治等的貢獻是巨大的,理應受到人們的敬重。加之歷代被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等至高無上的榮銜,於是州州修文廟,縣縣祭孔子。
資中文廟照壁建於清同治年間,長19.5米,高6米,壁間7孔直徑1.7米圓形鏤空雕塑,圖案為「雲海波濤」、「蟹蝦魚龍」、「水宮龍府」、「亭塔園林」、「鷹翔魚躍」、「龍鳳呈祥」、「魚躍龍門」等故事,寓意古代士子如江河中的魚,只有不斷努力進取,經尊孔尊儒的教化,最終方能跳過龍門。
資中武廟: 武廟,又稱關帝廟,是古代供祀三國時關羽的廟宇,位於風景秀麗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重龍山腳下,與資中文廟相距100餘米。
資中武廟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同治時先後三次修葺,建築布局與文廟相似。武廟佔地面積3731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 1608.8平方米,由外月池、照壁、七星門(以上毀)朝貢殿、關聖殿、偏殿武星殿(啟聖宮)、三義祠和左右廂房、鍾鼓樓、廊道、院壩組成。《資州志》載,同治十一、二年正殿加高如文廟大成殿,左修啟聖宮(武星殿),右建三義祠。民國二十六年武廟資料記載,正殿有忠義神武綏靖帝君、關壯繆侯、岳忠武王牌位,有關羽、關平、周倉像。啟聖宮(武星殿)有光昭王、裕昌王、成忠王牌位。三義祠有玉駕聖像神像(劉備、關羽、張飛等)。
武廟保存基本完整,建築工藝精美,氣勢恢宏。屋面的青黃色琉璃瓦與毗鄰文廟的紅棕色琉璃瓦,在日光下交相輝映,翼角起伏交叉,雄偉壯觀,同時,文、武二廟對峙而立,屬全國罕見,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2006年05月25日,資中文廟與資中武廟一同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⑸ 資中有沒有啥名人
萇 弘 萇弘(?——公元前492年),東周蜀人,出生於今四川資中縣西北邊境與資陽市相鄰一帶。字萇弘,周代著名學者、政治家。 (曾為孔子師)王延世,字長叔,[西漢]犍為郡資中(今四川省資中縣)人。建始、河平年間兩堵黃河決口,對治黃做出了重大貢獻。駱成驤為學者,教育家。字公綉(驌),屬牛,四川省資中縣人,四川清代唯一狀元。傅天琳屬雞,四川省資中縣人,中共黨員,重慶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協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刀郎,歌手。於1971年,出生在資中縣羅泉鎮。他的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唱紅大江南北。還有很多從資中一中走出去的名人:中國第一位赴南極考察的女科學家李華梅女士,有中國海軍少將 黃代培先生,還有不少在著名高校任教的教授專家等。還有已逝世無法到達的原新華社社長范長江老先生。還出過一位上海市的市長。
鑫鑫里親鉤子火 一竿檯球全檢簸
板板樓上p s忙 九歲娃娃撮拳皇
樓下一片紅燈區 賣的全是老東西
成百超市東西多 看了電影有吃喝
稀飯村裡透芬芳 黃雞婆菜隨便夯
重龍山上和尚凶 每天就只會敲鍾
沒事時候練輕功 就是常被人來弄
大東門前風景好 陀江河內無人澡
濱江公園老人多 富人王朝吃火鍋
黑龍江街背景雜 浙江商城最豪華
資中一中是情場 二中女生回信忙
球中是個大牢房 北師有個小殺行
四中學會裝輕狂 學生個個臉皮長
城南那邊也不錯 農貿市場便宜貨
六零八的發屋繁 跑馬養雞只要錢
理發店的美女多 五塊就可摸一摸
城南車站很規范 十個川川圍你轉
小東十七很出名 兔子一跳鬧全城
縣政府前地勢廣 房子修得相當爽
成渝高速此地過 球溪鰱魚館中坐
三輪車在全城轉 龍都賓館不賣飯
重慶秦媽老火鍋 整頓只要二十多
乘家村裡石堰河 不會游泳要倦腳
出名還數農家樂 逢年過節搞賭博
九龍峽里很好耍 觀光過後跳嚓嚓
資中城的名人多 刀郎全國去唱歌
資中城的歷史久 文廟武廟走一走
資中城的教育好 每年高考領頭跑
看看江山哪多嬌 當然要數資中騷
問問天下哪最美 船城川中獨奇偉
⑹ 請問資中的新聞
資中風景名勝
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它的聞名得於清朝中葉鹽井的發現,那時羅泉鎮商賈雲集,熱鬧異常。而如今只留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鹽神廟透著遠古的蒼涼。
走過古鎮的古街古廟,在十彎九曲的青瓦木房間走入古鎮人的悠閑。你會感受到,歷經滄桑的羅泉人勤勞朴實、憨厚大方。女人們喜歡在親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針線活,老人們一邊喝茶一邊聽戲,溫暖的陽光照在他們滿足的臉上。僅五里長的老街上茶館就有十多家,生意頗為興隆。在這里的任何一個茶館,可以邊喝碗蓋茶,邊擺"龍門陣"。聽老人們用地道的天府話講述古鎮輝煌的昨天。
以產鹽而聞名天下的羅泉,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時鹽業開發已達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已有鹽井1500餘眼,所產的井鹽於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那時的羅泉商賈聚集,馬嘶騾叫,熱鬧非凡,當地的鹽神廟便是最好見證。鹽神廟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鹽神廟是古鎮的曾經輝煌的重要標志。廟內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整個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正殿屋頂的群龍嬉戲搶寶圖,雖經百年風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如今鹽神廟成了古鎮人聚會的場所。人們坐在鹽神廟大殿的石階上懶洋洋地曬太陽。進殿門鑽過舊戲台,來到空曠的廟前廣場,四周的耳樓、側房、走廊經歲月的沖刷已失去昔日的色彩。拾階登上大殿,透過大殿的天井,能清晰看見藍天上一朵朵白雲飄過。十餘根粗大的木柱支撐著古廟,房檐上的野草,搖曳在風中像在述說著古鎮久遠的歷史。
隨意穿梭在羅泉的大街小巷,你都會感受到小鎮古老而淳樸的氣息。不過羅泉現在也面臨著和許多其他古鎮一樣的窘境:不斷發展的城鎮建設已經越來越大的威脅著小鎮的存在。作為旅遊者,依然希望希望若干年後,踏上這座古鎮的時候,還可以看見古鎮人在悠閑而安逸的生活著,還可以感受到那絲古老而淳樸的氣息,看到優雅而古樸的古建民居。
行知提示:
1、交通:
可自駕車走成渝高速公路至球溪河,車速最好不要超過100公里/小時,車程約1小時,上路費45元。也可走老成渝公路,但彎道較多,車流、人流量較大,需中速謹慎駕駛,行車時間約需2小時30分鍾。球溪河到羅泉22公里,路況尚可,行車時間約30分鍾。成都荷花池客運站每天上午9時有班車直達羅泉,票價20-25元,普通客車。羅泉至鐵佛17公里,有班車通行票價約3元。
2、住宿:鎮內住宿條件一般,應選干凈、安全的旅館或招待所住宿,價格5一10元/人。
3、特色美食:豆腐筵席,是用石磨磨製而成,其特點是細、白、嫩、綿,烹調出來具有麻、辣、燙、鮮、香的特色。
4、羅泉古鎮是拍攝古鎮的好地方,所以需要攜帶適合拍攝古鎮風景的相機鏡頭和膠片
鐵佛鎮為省級重點保護古鎮。位於資中縣城西36公里處.古鎮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聚落形若鋸鐮,人口約二千。清代老街東西向略呈弧形,依山勢按3層布局,進街9處石梯拾級而上,經3道柵門,一層高一層,層層分明。
居民住宅仍保持清中葉建築特色,單元中大部分有天井或花園,房屋多系木質或磚木穿榫結構,屋檐、斗拱、挑方雕刻別致,風火牆伸至街沿,上沿磚砌斗拱向街心伸展,架起檐梁,青瓦屋面,屋檐互琢花紋圖案。1918年建的新街向南直伸,建築別具一格。從古鎮建築的適用功能上看,前人顯然經過了精心策劃。街道隨石梯沿斜坡曲折而上,中間時有一些可供休息、迴旋的平台。一堵堵造型優美的封火牆聳立於房舍之間,偏屋從瓦到壁,從窗到坎,一切都是那樣協調與自然,是坡地建鎮的特例。
資中文廟,建於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坐北朝南,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仿山東曲阜孔廟格局,有萬仞宮牆,內外月池,靈星門,大成門,鍾鼓樓,東西兩廂,大成殿,崇聖祠。琉璃蓋頂,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古色古香,至今保存得相當完好,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創始者。他對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教育及政治等的貢獻是巨大的,理應受到人們的敬重。加之歷代被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等至高無上的榮銜,於是州州修文廟,縣縣祭孔子。
資中文廟照壁建於清同治年間,長19.5米,高6米,壁間7孔直徑1.7米圓形鏤空雕塑,圖案為「雲海波濤」、「蟹蝦魚龍」、「水宮龍府」、「亭塔園林」、「鷹翔魚躍」、「龍鳳呈祥」、「魚躍龍門」等故事,寓意古代士子如江河中的魚,只有不斷努力進取,經尊孔尊儒的教化,最終方能跳過龍門。
資中武廟: 武廟,又稱關帝廟,是古代供祀三國時關羽的廟宇,位於風景秀麗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重龍山腳下,與資中文廟相距100餘米。
⑺ 資中念詩的那個宣傳片
十五十五十五十五十五十五十五十五
⑻ 資中有什麼旅遊景點嗎》
風景名勝
重龍山風景名勝區 重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資中城東北隅,1993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又評為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
資中文廟
資中文廟坐落在成渝線上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資中城區。資中文廟總佔地面積7035平方米,建築面積2608平方米。這里交通極為便利,成渝鐵路、成渝公路(321國道)、成渝高速公路及沱江河能平安地把各地遊客接送到資中。這里距我國西部兩個大都市均較近:成都來資中僅140公里,一個鍾頭多一點的路程;重慶離資中也只有200公里,兩個小時就能抵達。人們要來參觀游覽四川保存完善的四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廟之一的資中文廟(另外三個是德陽、富順、犍為文廟),真是太方便,太快捷了。 罕見的文廟三絕:照壁 、孔子站像、孔子牌位。
資中武廟
資中武廟又稱關公祀祠。面南背北的資中武廟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重龍山腳下,距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僅100來米左右,這一地兩「國保」級文物對峙相依之景,全國實屬罕見。資中武廟佔地3731平方米,建築面積1608.8平方米,由外月池、照壁、七星門(以上已毀)、朝貢殿、關聖殿、啟聖宮、三義祠、左右廂房、廊道、鼓樓、鍾樓、演武場組成。
中國唯一的鹽神廟
中國唯一的鹽神廟坐落在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資中縣的羅泉鎮。走進青石鋪成的五里長街,跨過古色古香的子來橋,拐彎就是座落在河東街的鹽神廟了。重檐三級、翼角高翹的鹽神廟,為佔地1964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的大型四合院布局。
甘露寺
甘露寺位於資中城西40華里的甘露鎮東北面廣濟山中的枇杷叢林中,前臨沱江,後背龍洞,依山而建,重檐翼角,巍峨雄偉。
「清代一條街」
清代一條街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縣城中心偏西處,仿成都「勸業街」而建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小街。因滴水瓦當上都燒刻有「新正」、「大吉」字樣,又時逢光緒推行「新政」,故命名為「新正街」;又因它具有很強的南方清代建築特色,我們稱之為「清代一條街」。這條街長112米,寬5.1米,兩旁全是清一色的高9.45米的兩樓一底帶挑梁的木質建築。
建春門
建春門又叫大東門,是九座城門中最古老而又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資中的城牆始建於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方圓僅三里且為土牆,唐、宋時對其多次維修或增建,但至元代就塌毀了。明孝宗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開始復修,既改土牆為石牆,又增高加厚。明武宗正德和世宗嘉靖年間(1506~1566年),進一步整修,以後又不斷維修、擴建,還把城東北隅的重龍山也圍了起來,逐漸形成城牆周長一千三百六十三丈二尺、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一尺,垛高二尺五寸,馬牆高三尺,城門九座的格局。
重龍鎮南華宮
南華宮是廣東人建的會館,在資中有21個之多。重龍鎮南華宮建於清乾隆年間,坐北朝南,由山門、戲樓、內壩、耳樓、正殿、寢殿、中殿、後殿、兩側廂房、鍾鼓樓組成。後兩殿為歇山式建築,前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築。寢殿獨立於正殿和中殿之間,為四中心柱,檐柱穿逗結構,四周為廊道,左右是三拱小旱橋,裝飾凸凹石刻欄桿,吊瓜、檐枋,精細雕刻人物花草。整個建築內幽外闊,古樸典雅。
羅泉古鎮
羅泉古鎮,長街五里,十彎九曲,形似蛟龍,伴河而卧,故有「川中第一龍鎮」之美譽。在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在珠溪河畔連綿蒼翠的群山峽谷里,深藏著一座古鎮,這就是全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的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資中羅泉鎮。這里距資中城西50公里,離成渝高速公路球溪站17公里,班車來往方便,自駕車進出快捷。
鐵佛古鎮
鐵佛古鎮位於資中與威遠交界處的景尼山上,距資中城西24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魚溪站出口十來公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建成,嘉慶、咸豐、光緒相繼培修。鐵佛鎮最初名老店子,僅有幾間店鋪。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人們將近一公里的太平場的一尊鐵佛(明萬曆三年—1575年鑄,高1.4米)遷搬到附近新津寺時,途經此處,放下歇息,鐵佛生根,再也搬不動了。於是僧人融亮在此建廟,取名鐵佛寺,小鎮因此鐵佛寺而得名。
白雲山、白雲湖風景區
資中白雲山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資中縣境內,面積56平方公里。白雲山景區有大面積茂密的森林,是川中地區的「綠色明珠」。主景區白雲峽長6公里,兩崖峭壁千仞,怪石嶙峋,林木參天,藤草密布。湖面寬50-200米,湖水清澄碧綠,水鳥成群,具有「奇中透幽,幽中含奇」的誘人魅力,宜於泛舟游峽。白雲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稱,有108個山頭,峰巒疊翠,連綿起伏,上下森林密布,林海茫茫,幽谷深壑縱橫交錯,懸崖絕壁隨處可見。最高峰海拔733米,相對高差達430米。區內有人工湖泊4個。現在開發為渡假山莊。近年來的持續乾旱將是白雲湖最大的威脅!
聖靈山風景區
聖靈山風景區位於資中城西,由聖靈山大溶洞、天坑、恐龍腳印遺址和聖靈寺組成。它距縣城十三公里,離成渝高速公路魚溪站出口僅三公里。聖靈山風景區旅遊面積可達五平方公里。 聖靈山大溶洞在聖靈山半山腰,貫穿十九座山峰十六個山丘五個湖泊三條峽谷,現僅開發了一部分,全長13.8公里,深入地下296米,是亞州最長的溶洞之一,是我國西部淺丘陵地區非常珍貴的一大景觀。2006年四川省政府又核准聖靈山大溶洞為省級地質公園。
羅泉溶洞
羅泉溶洞座落在羅泉鎮東1.5公里的半山腰,洞內幽深曲徑,長達2公里的暗河淙淙流淌,彎曲不知去向。彎腰涉水,逆流而上,燈光所及,奇堆怪石,朴朔迷離。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石乳石筍遍陳,石花石樹俏立。洞中的路,不大好走:時而寬大,時而窄小;時而平坦,時而坎坷;時而乾涸,時而泥濘;時而燈光明亮,時而伸手不見五指。有的地方可以直立行走,有的地方卻要側身而過,還有的地方需伏身鑽進,有的地方甚至只能匍匐前行。
龍江湖
資中城西北36公里的龍江鎮,有一個風景如畫的龍江湖。龍江湖在龍江鎮東北小蒙溪河右岸支流高洞河下游,地處蒙溪河與兩渡河分水嶺的開闊地,長22公里,最寬處1.2公里,水域面積5.2平方公里,曲線周長100公里。
九龍峽
九龍峽(又稱紅衛堰)位於資中城東3公里,全長5公里,水面寬50米,深20~30米,水域面積2.5平方公里。九龍峽風景宛如桂林風光,故有「小桂林」之美譽。 沱江「三峽」之月亮峽 月亮峽處於資中境內登瀛岩至歸德鎮一段,全長21公里。發源於四川盆地西北緣九頂山、全長634公里(從綿遠河頭起)的沱江,也而有「三峽」。這「三峽」互不相連,彼此相距較遠。這「三峽」是上游的金堂峽,下游的石灰峽,中游的月亮峽。
板栗埡高洞瀑布
從資中縣城出發,沿老成渝公路(321國道)西行至164公里路標前500米左右(即老地名大松樹下面),路北有一條小路,順小路北行7、800米,西側有一峽谷,這就是鮮為人知的高洞瀑布景點。
東、西岩石刻
資中石刻多姿多彩,尤以城區附近的東、南、西、北岩石刻最具代表性。在重龍山綿延155米的北岩石壁上,共鑿有神龕172個,雕刻石像1713尊。 西岩石刻在城西兩公里的御河溝,溝長500多米,寬60餘米,中間有一小溪流入沱江。 東岩石刻在城東2.5公里的東塘灣羅漢洞。
趙 雄 墓
趙雄墓,在城西北十餘華里的回灣宰相溪官墳灘趙家墳,墓門是石築斗拱屋脊,石槨雙室,內有中壁相通。墓長3.85米,寬1.8米,高3米。右室上陰刻有前呼後擁車馬、隨從、幡旗各種圖案,上書「衛國文定大夫」;左室壁上刻有角、氏、心、亢、房、箕等二十八宿文字。此外,在墓門及前、後、左、右室壁上,一共刻了155人,馬38騎。 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它的聞名得於清朝中葉鹽井的發現,那時羅泉鎮商賈雲集,熱鬧異常。而如今只留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鹽神廟透著遠古的蒼涼。 走過古鎮的古街古廟,在十彎九曲的青瓦木房間走入古鎮人的悠閑。你會感受到,歷經滄桑的羅泉人勤勞朴實、憨厚大方。女人們喜歡在親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針線活,老人們一邊喝茶一邊聽戲,溫暖的陽光照在他們滿足的臉上。僅五里長的老街上茶館就有十多家,生意頗為興隆。在這里的任何一個茶館,可以邊喝碗蓋茶,邊擺"龍門陣"。聽老人們用地道的天府話講述古鎮輝煌的昨天。 以產鹽而聞名天下的羅泉,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時鹽業開發已達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已有鹽井1500餘眼,所產的井鹽於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那時的羅泉商賈聚集,馬嘶騾叫,熱鬧非凡,當地的鹽神廟便是最好見證。鹽神廟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鹽神廟是古鎮的曾經輝煌的重要標志。廟內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整個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正殿屋頂的群龍嬉戲搶寶圖,雖經百年風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如今鹽神廟成了古鎮人聚會的場所。人們坐在鹽神廟大殿的石階上懶洋洋地曬太陽。進殿門鑽過舊戲台,來到空曠的廟前廣場,四周的耳樓、側房、走廊經歲月的沖刷已失去昔日的色彩。拾階登上大殿,透過大殿的天井,能清晰看見藍天上一朵朵白雲飄過。十餘根粗大的木柱支撐著古廟,房檐上的野草,搖曳在風中像在述說著古鎮久遠的歷史。 隨意穿梭在羅泉的大街小巷,你都會感受到小鎮古老而淳樸的氣息。不過羅泉現在也面臨著和許多其他古鎮一樣的窘境:不斷發展的城鎮建設已經越來越大的威脅著小鎮的存在。作為旅遊者,依然希望希望若干年後,踏上這座古鎮的時候,還可以看見古鎮人在悠閑而安逸的生活著,還可以感受到那絲古老而淳樸的氣息,看到優雅而古樸的古建民居。 行知提示: 1、交通: 可自駕車走成渝高速公路至球溪,車速最好不要超過100公里/小時,車程約1小時,上路費45元。也可走老成渝公路,但彎道較多,車流、人流量較大,需中速謹慎駕駛,行車時間約需2小時30分鍾。球溪河到羅泉22公里,路況尚可,行車時間約30分鍾。成都荷花池客運站每天上午9時有班車直達羅泉,票價20-25元,普通客車。羅泉至鐵佛17公里,有班車通行票價約3元。 2、住宿:鎮內住宿條件一般,應選干凈、安全的旅館或招待所住宿,價格5-10元/人。 3、特色美食:豆腐筵席,是用石磨磨製而成,其特點是細、白、嫩、綿,烹調出來具有麻、辣、燙、鮮、香的特色。 4、羅泉古鎮是拍攝古鎮的好地方,所以需要攜帶適合拍攝古鎮風景的相機鏡頭和膠片 鐵佛鎮為省級重點保護古鎮。位於資中縣城西36公里處.古鎮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聚落形若鋸鐮,人口約2000。清代老街東西向略呈弧形,依山勢按3層布局,進街9處石梯拾級而上,經3道柵門,一層高一層,層層分明。 居民住宅仍保持清中葉建築特色,單元中大部分有天井或花園,房屋多系木質或磚木穿榫結構,屋檐、斗拱、挑方雕刻別致,風火牆伸至街沿,上沿磚砌斗拱向街心伸展,架起檐梁,青瓦屋面,屋檐互琢花紋圖案。1918年建的新街向南直伸,建築別具一格。從古鎮建築的適用功能上看,前人顯然經過了精心策劃。街道隨石梯沿斜坡曲折而上,中間時有一些可供休息、迴旋的平台。一堵堵造型優美的封火牆聳立於房舍之間,偏屋從瓦到壁,從窗到坎,一切都是那樣協調與自然,是坡地建鎮的特例。 資中文廟,建於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坐北朝南,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仿山東曲阜孔廟格局,有萬仞宮牆,內外月池,靈星門,大成門,鍾鼓樓,東西兩廂,大成殿,崇聖祠。琉璃蓋頂,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古色古香,至今保存得相當完好,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創始者。他對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教育及政治等的貢獻是巨大的,理應受到人們的敬重。加之歷代被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等至高無上的榮銜,於是州州修文廟,縣縣祭孔子。 資中文廟照壁建於清同治年間,長19.5米,高6米,壁間7孔直徑1.7米圓形鏤空雕塑,圖案為「雲海波濤」、「蟹蝦魚龍」、「水宮龍府」、「亭塔園林」、「鷹翔魚躍」、「龍鳳呈祥」、「魚躍龍門」等故事,寓意古代士子如江河中的魚,只有不斷努力進取,經尊孔尊儒的教化,最終方能跳過龍門。 資中武廟: 武廟,又稱關帝廟,是古代供祀三國時關羽的廟宇,位於風景秀麗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重龍山腳下,與資中文廟相距100餘米。 資中武廟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同治時先後三次修葺,建築布局與文廟相似。武廟佔地面積3731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 1608.8平方米,由外月池、照壁、七星門(以上毀)朝貢殿、關聖殿、偏殿武星殿(啟聖宮)、三義祠和左右廂房、鍾鼓樓、廊道、院壩組成。《資州志》載,同治十一、二年正殿加高如文廟大成殿,左修啟聖宮(武星殿),右建三義祠。民國二十六年武廟資料記載,正殿有忠義神武綏靖帝君、關壯繆侯、岳忠武王牌位,有關羽、關平、周倉像。啟聖宮(武星殿)有光昭王、裕昌王、成忠王牌位。三義祠有玉駕聖像神像(劉備、關羽、張飛等)。 武廟保存基本完整,建築工藝精美,氣勢恢宏。屋面的青黃色琉璃瓦與毗鄰文廟的紅棕色琉璃瓦,在日光下交相輝映,翼角起伏交叉,雄偉壯觀,同時,文、武二廟對峙而立,屬全國罕見,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2006年05月25日,資中文廟與資中武廟一同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⑼ 家鄉的美景(資中,500字
游西湖 早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也略知西湖與西子的淵源,春節我們全家到杭州觀西湖。冬天西湖也並不寂寞,湖邊遊人如織,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一片片迎寒怒放的梅花競相開放,繁花簇擁,層層疊疊,雲蒸霞蔚,如霞光耀眼,極富火熱的青春氣息,輕風拂過, 一片香海。 西湖的主要景點有:蘇堤春曉、柳浪聞鶯、雙峰插雲、花港觀魚、麴院風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鍾、雷鋒夕照、斷橋殘雪等,號稱「西湖十景」。 在碼頭我們一行乘船前往湖中之島—小瀛洲。小瀛洲到了,我們往南看那三座塔就是三潭。據說在中秋節的晚上,圓月照在三潭中心。這時在三個石塔的中心點上火,在三個石塔的小圓洞上蒙上紙。這樣,燈光映在水中,像一個個圓月。每個石塔都有五個圓洞,再加上月亮的倒影,就有十六個「月亮」了。我們又乘船來到了花港觀魚,水池裡魚紅水翠,像碧玉與瑪瑙的交融。火紅火紅的魚密密集集擠在一起,宛若蛟龍綺鳳,卧賞岸上繁花爭艷。而後我們漫步西湖邊,那碧綠的水盪起千層碧綠的波,若是沒有這精美的碧波,那麼誰都分不清天和水的位置了。遠處,群巒疊嶂,草木叢生,雷鋒塔若離即若離地在半空屹立,斷橋也若隱若現地倚在綠楊蔭里。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有景必離不開人,西湖邊的人們也從不曾沉寂過。晚上,雖然光影昏暗,卻有三兩個文人風花雪月對月吟詩作對,還有拉客的漁船悠悠盪盪夜泛西湖;白天,大大小小的遊船、快艇、輕舟滿載遊客,漫步蘇堤的人絡繹不絕,斷橋上多少有緣無緣的人來來往往。也怨不得南宋時「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水光瀲灧晴放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墨總相宜。」這是就是美麗的西湖。
⑽ 資中的八大景
資中八景源於張大千所作資州八勝圖,圖中表現出張大千時代的資中景色。 古資州八景之一「重龍晴嵐」 「鏡影遠從天上落,嵐光晴向日邊開」。 這是鐫刻在重龍山永慶寺前石坊上的一副楹聯。「嵐光」是山林中一種被日光折射而蒸騰閃耀的霧氣。這種到處都有的自然現象,唯數重龍山奇特。此山坐北向南,宛若游龍,林木蔥蘢加之地處沱江邊和城內,山林中的水蒸氣、江上煙波與城內萬家炊煙渾然一體,形成一種非煙非霧的奇妙景觀。這就是古資州八景之一「重龍晴嵐」。要是雨後初晴,凌頂極目遠望,但見「山下天光,一碧萬頃」,大有登上岳陽樓「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之感。 —————————————————————————————————————————————— 古資州八景之二「珠江夜月」 </B>岷江,從白雪皚皚的千里岷山穿峽削峪,奔騰而下,流至都江堰,分支為「毗河」,匯金堂之水為沱江,經簡陽、過資陽,流至資中,資中人的祖先稱為「珠江」。古資州八景之一的珠江夜月,說的是江水南岩有片陡峭的石岩,岩上有座觀音廟(在現在的老縣委後面),若在廟中觀月,就會看到江心中競有兩個月亮,這優美的夜景,不說古人感到神奇,就是現代人也會驚詫莫名。為此,筆者曾多次到石岩上的觀音廟夜觀天象,可惜從沒看到過天上一輪,水中雙月的奇觀,是什麼人和什麼緣故壞了這股「靈氣」不得而知,可能嫦娥仙子懾於後羿射日的神威,便將珠江裡面多出的這個「夜月」收回到廣寒宮去了。 古資州八景之三「靈岩泉韻」 重龍山北麓,蒼崖壁環,石潭幽深,四周草木茂密,山上有十餘股涓涓清泉沁入潭內。各股泉水大小不同,流速不等,高度和方位不同,有的滴在石階上,有的落入水潭中,發出的音響便有大小和輕重之別,只聽叮叮咚咚、噼噼叭叭,大泉嘈嘈如急雨,小泉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恰似無形的音樂家在那兒彈琴,曲調優美極了,人們把這里叫做「滴水彈琴君子泉」,又稱為「靈岩全韻」。但是乾隆之後便失去琴聲了。傳說那時乾隆35年,資州來了個州官,滿族人,名叫本著,自稱「本大老爺」,看到資中的山水奇異,日後必出貴人,便存心破壞此地的「風水龍脈」,通過堪察,知道君子泉潭內有八個金盆,就悄悄地將金盆盜走,這「靈岩」便失去了仙樂一般地泉韻。 古資州八景之四「醮壇雲梯」 出縣城西門二里許,有一拔地而起,峻峭峻峭綽約的高峰,俗稱「吊台山」,實為「醮壇山」,是古資州又一處美名遠揚的風景名勝:醮壇雲梯。 此山得名於東漢末年著名的道教真人李阿在這里采葯煉丹,後來功德圓滿,修成正果,羽化成仙,宋代於山頂修建延恩殿,供奉李阿塑像,朝廷還派遣使節到這兒築壇設醮,故名醮壇山。據考證,「醮壇雲梯」得傳說是宋代之後。「雲梯」是山腰至山頂有條石板鋪得小路,共有一百級,直陡陡的,雲遮霧繞,活像仙梯入雲霄。傳說這「雲梯」如果從下往上數,剛好一百級;但從上往下數,就只有九十九級了。相傳本大老爺不信,派了一百個兵丁,每人站一梯,從下往上數,一百個人一個不少,可是從上往下數,卻只有九十九個了,那一人到哪裡去了呢?只見半天雲中有個兵丁,木楞楞地站在一塊石梯上。他便張弓搭箭,嗖的一聲射向雲天,將成了「怪物」的兵丁和石梯射落江心,從此,「百步雲梯醮壇山」的靈異就同「滴水彈琴君子泉」一樣,被「治死」了。本大老爺是資中人的災星,至今,人們對他也是憤恨不已。 古資州八景之五「漁燈晚照」 資中城倚江而建,城南門江心有個島子,稱為」中壩「將江水平分為二,一邊河道狹窄,銀波飛卷,一邊河床平闊,浪靜魚稠,打魚船來往游弋,甚為壯觀。漁民們以島為家,在島上蘆葦叢中搭了許多竹蓬,形成錯落有致的水上村落,晚上,燈火閃爍。從城內望去,宛如仙境,極富詩情畫意,因而謂為」漁燈晚照「。清代嘉慶年間的資州州牧劉炯詩曰:」空江一帶秋,蘆荏白於雪。中有打魚人,燈光任明滅「,一派樂樂陶淘的漁家生活,躍然詩中。 張大千的《資中八勝圖》中沒有」漁燈晚照「這一勝景,卻畫了中壩南崖的三座山峰,題為」三峰毓秀「,畫上有段跋文,曰:三峰在珠江南崖,青烏家言:『當建三塔像筆架,必出狀元。』塔成明年,駱公驌大魁天下」。此跋語說了個有趣的故事:一個風水先生(青烏家)叫資中人在三峰上修三座塔,形狀似筆架。那麼,這地方就必出狀元。資中人依言修塔。塔成的第二年,駱成驤(字公驌就大魁天下,果然中了狀元。 古資州八景之六「盤峰暮雨」 「盤石」和「珠江」都是資中的異稱。「盤石」二字也是有來歷的:文革之前資中兩路口有座高大的牌坊,一面刻著「西漢資中縣」,另一面刻著「後周盤石縣」。盤石縣始置於北周保定五年(565),當時的縣址在兩路口一帶,因治所後面有座狀如盤陀的高山,名曰「盤石山」,便取「固若金湯、堅如磐石」之義,用以縣名,盤石山下龍王溝一帶一度叫盤石村。 盤峰暮雨」是資中八景之一。每當暮色蒼茫而又細雨飄飛之際,遠望盤峰,煙霧迷濛,若隱若現,別有一番情趣。 古資州八景之七「北田秋豐」 北田亦名谷田壩,在縣城北郊,地勢平闊,良田萬頃,從武廟背後起到永興橋以遠,長達十餘里,稼禾遍野,春華秋實,大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清麗境界。北田秋豐還有個動人的民間傳說。若干年前,這田疇交錯的壩子里有塊風水寶地,名曰「採金田」。此田每年種的莊稼旱澇保收,產量比別的田土高出一半多,產出的穀子拿去打米,一石二升稻穀能打出一石米。這米煮的飯也比別的米「漲份」高,又白又香,不必用菜也很可口,使得人人嫉妒,好些殷實大戶都想購買這塊神奇的「福田」。田主人當然不賣,還貪得無厭,想讓採金田的「靈氣」傳到另外的一塊大田裡去。便將田坎挖斷,兩塊田合成一塊田,結果弄巧成拙,「靈氣」反而跑了,使這北郊的整個田園,年年豐收。 古資州八景之八「古渡春秋」 </B>離資中東門十里左右,有個古老渡口。相傳安祿山造反,唐明皇倉皇入蜀,曾經路過這里,故叫唐明渡。渡河時他又掉了一條金馬鞭在河邊,天長日久,金馬鞭鎮水堵沙,形成了一片上千畝的巨大沙洲。洲上蘆葦叢生,野兔亂竄,野鴨飛上滑下,野趣盎然。沙洲外面是一灣碧綠的江水,河道平緩,水波不興,偶爾有一二條木船委蛇而行,激越的川江號子盪氣回腸,透出一絲「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蒼涼古意。 張大千在《資中八勝圖》的第二勝寫道:「古渡春波、相傳明皇入蜀嘗過此也,在郡城東南十里,為成渝古道」。 注釋: 重龍晴嵐:資中縣城東北隅重龍山一景。 珠江夜月:資中水南街之北,觀音岩臨江一面 靈岩泉韻:重龍山北岩處又名「君子泉」俗稱滴水彈琴。 醮壇雲梯:資中城西二里許,有座醮壇山,山間鑿石梯百級,俗稱百步雲梯。 漁燈晚照:資中城南沱江中沖積一大沙洲,叫中壩,夜幕下漁燈數以百計照耀江水,蔚為勝景。 盤峰暮雨:縣城西北盤石山峰霧之景。 北田秋豐:縣城北門外又名「谷田壩」。 古渡春秋:沱江西來經資城南東下七里許,有一渡口,叫唐明渡,蔚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