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旱煙是什麼煙
是與水煙袋相對應的
原來的吸煙都有煙桿或煙槍,現在沒有了,水煙是用水斗把煙過濾一下,旱煙就直接入口了
現在的旱煙就指粉碎的煙葉,農村還有很多人在吸,或用煙斗或用紙自己卷
⑵ 急!山西特產宣傳語!!!!!
山外青山樓外樓,在此削麵不發愁。
你的手,我的手,一點技術都沒有。
大學生不種地,專門研究高科技。
高科技,全環保,一用就是離不了。
花大錢買家電,花小錢買方便。
吃不了虧,上不了當,花錢買個好質量。
花上小小兩元錢,回家能用幾十年。
三年五年用不壞,十年八年用不爛。
削麵刀,搞競賽,一個更比一個快,
真金不怕火來煉,當場就來做示範。
來的晚,沒看見,我再給你做示範。
不是開飛機,打電腦,沒有文化搞不了,
新產品,高科技,解放婦女勞動力
不用開關和按鈕,輕輕一劃兩條面。
鄧小平搞開放,現在婦女得解放。
(有人問此削麵刀的材料是鐵的還是鋼的 )
明晃晃,亮當當,一看就是不銹鋼,賽過羅成小櫻槍。
看不懂,不要愁,我再來個慢鏡頭。
不用學,不用練,回家就吃刀削麵。
一樣寬,一樣細,大人小孩都滿意。
該出手時就出手,機會不是天天有。
香港澳門已回歸,全是吃了刀削麵。
台灣為啥不回歸,全賴上屆李登輝。
李登輝下了台,上來個不要臉的陳水扁。
改革開放幾十年,誰家沒有三元兩元錢。
兩元錢,不算錢,悠悠嗒嗒就花完。
下飯店,兩元吃不了一碗刀削麵。
不用學,不用練,前面低,後面高,輕輕一劃兩條面。
不用挑,不用撿,盡管買,盡管用,買到家裡更省力。
省下時間看電視,逛商場,打麻將。
楊家將,真英雄,吃了美味刀削麵,個個都能打勝仗,
能前進,能後退,勝過當年游擊隊。
南方愛吃大米飯,北方吃面很方便。
吃多少,削多少,向前推,向後退,就像木匠推刨子。
想吃面,很方便,不用擀來不用按
。
(有人付20元錢,買削麵刀)
二十元,用不完,我再找你十八元。
從那頭到這頭,輕輕一劃刀削麵。
老不欺,少不滿,我說好不算好,大家眼睛是領導
⑶ 所有的卷煙都是香煙嗎
基本是,現在大部分卷煙都是香煙,有的不算,很少一般沒人買,雪茄不是香煙,雪茄不算卷煙。
⑷ 讀禁煙禁酒禁檳榔教育有感作文
我翻遍了我的優盤,只找到了這么一點點比較老的詩詞等資料,分別來自《中國煙草史》和我的歌曲列表,另外我再到控煙之聲論壇上幫你找一些最近一些參加了《中國控煙觀察—民間視角》新聞發布會的專家學者所寫的詩詞,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1、蔣陳錫《鳳池集德水恭紀詩》:「碧椀冰漿瀲灧開,肆筵先已戒深杯。瑤池宴罷雲屏敞,不許人間煙火來。」詩文寫作背景:康熙帝玄燁不吸煙,也不喜歡別人吸煙。 李調元《淡墨錄》卷六記載康熙南巡,駐蹕德州時說過的一段話:「朕平生不好酒,亦能飲一斤,止是不用。最可惡的是用煙,諸臣在圍場中看我竟日曾用煙否?每見諸臣私行在巡撫帳房偷吃,真可厭惡,且是耗氣的東西,不但我不吃煙,太祖、太宗、世祖以來都不吃煙,所以我最厭惡吃煙的人。」2、康熙年間,有高麗國貢煙千匣,玄燁詔卻之(拒絕)。當時的翰林院檢討尤侗有詩雲:「請看萬匣高麗種,未許深宮近至尊」。3 、煙食不果腹,種煙消耗地力「夫煙食不果腹,不食不飢餒,雖曰辟寒,未見其然也,似屬小耗,實民間大蠹也。小民迷於利,自相殘害而不覺。今種煙之家,十居其半。大家種煙一、二萬株,小家亦不減三千。每萬株費人工十或七八,灰糞二、三百擔,麩料糞水在外……總種植煙苗始末之工費以圖耕稼,種植雜糧,實可以活天下大半之人。」4、嘉慶舉人曾擔任過新喻知縣的包世臣,在其《安實四種》對於種煙費工耗資作了周密的調查和計算:「種煙必需厚糞,計一畝煙葉之糞,可以糞水田六畝,旱田四畝。又煙葉除耕鋤之外,摘頭、捉蟲、采葉、曬簾,每煙一畝,需人工五十而後成。其水田種稻,合計播種、插秧、蒔禾、耘草、收割、曬打,每畝不過八九工。旱田種棉花、豆粟、高粱,每畝不過十二、三工。是煙葉一畝之人工,又可抵水田六畝,旱田四畝也。」5、查慎行《自汶上至濟寧田間多種藍及煙草》詩,表達了詩人對擴種煙草和作染料用的藍草使糧田日漸減少的憂慮:「本業拋農務,群情逐貿遷。刈藍多用染,屑草半為煙。樹藝非嘉種,膏腴等廢田。家家坐艱食,那得屢豐年。」6、錢大昕《道中所見草木》詩,也明確地表明反對種煙、吸煙,其理由是煙草傷身體、耗錢財、浪費勞力、多佔良田:「小草淡巴菰,得名蓋未久。移栽始閩嶠,近乃處處有。烈日炙葉干,黃絲細如綹。筠筒煙一縷,相習以口受。肺腑非鐵石,火攻奚可狃。奈何今時人,嗜此不去手。縻財更妨功,濫觴起誰謀。安得拔其根,卮茜種千畝。」7、又如朱聖基的《七絕》,更是憂心栽種淡巴菰佔地太多,恐致江南無地種桑麻:「金錢玉管寫家家,那羨芸醪與品茶。只恐巴菰好風味,江南無地種桑麻。」8、康熙二十年( 1681 ),黎士弘在《仁恕堂筆記》中對煙草有「今則無地不種,無人不食,約天下一歲之費,以千萬計」的議論。9、清康熙進士張翔鳳的《種煙行》,描述了農民為著厚利而普植煙草,致使糧食減產米價大貴,因此主張嚴禁種煙和吸煙:「閩囝手攜三尺鋤,囊里幾粒淡巴菰。逢人說煙鼓嚨胡,一筒抵得酒一壺。亦不飲食筋骨舒,種煙之利與禾殊。種禾只收利三倍,種煙還獲十倍租。沙田種煙煙葉瘦,山田種煙煙味枯。根長全賴地肥力,氣厚豐藉土膏腴。越人嗜煙如嗜鼠,寧可朝爨缺不廚。黠者招囝充力作,上田百畝種九區。可憐力薄苗葉短,不似煙葉高扶疏。憎苗愛煙戶相告,老農傍睨欲色癯。吁嗟老農勿健羨,此物鳩毒奇莫居。食多積日煩劀殺,肝腎焦灼勞醫巫。棄灰往往成失火,焚燒廬舍殃池魚。我聞前明有厲禁,稍因瘴卒寬其誅。無米令人俱餓,無煙豈遂傷毛膚。昔年眼見鬻煙賈,掘田築室穿清渠。此來米價真大貴,里中惡少攫肉烏。太倉掬米一掬珠,陳胔爭啖如花豬。種煙利厚趨者眾,有田不稼將何如!」10、蔡家琬《煙譜》記載了清代中葉流行的一條民諺:「一日吃煙錢,多似一日吃鹽錢。」11、包世臣《安吳四種》中曾為吃煙算過一筆帳:「數十年前,吃煙者十人而二三;今則山陬海澨,男女大小,莫不吃煙。牽算每人每日所費不下七八文,拾口之家,終歲吃煙之費不下數十金。」12、在煙草流行之前,人間生活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清代煙草廣泛流行之後,煙草並列為生活中的八件事,其開支也是避免不了的。清嘉慶年間江蘇同里周玉濤寫了一首《戒嗜煙》的五言古詩,即反映這種情形:「開門七件事,事事皆難少。邇來門一開,又添吃煙草。口渴不能解,腹飢不能飽;藉以為消閑,群情鶩若寶。自小學時樣,垂老心不老。日費幾青錢,積箕亦浩浩!況復損精神,養生乖正道。無益而有害,此義鮮探討。我愛玉堂子,素心不輕掉。利害相循環,原委加詳考。搦管成百篇,布登梨與棗。大為世道憂,非心扌離才藻。所願讀其詞,領略語言表。毋為煙大仙,脫屣除煩惱。戒嗜為第一,寡慾自妍好。不共老趨炎,朱顏足永葆。」13、陳琮輯纂的《煙草譜》強調指出:「凡食煙者,賓朋宴會,雲霧塞空,不特俯仰唾涕,惡態畢具,往往余灰未盡,延燒物件。」書中講述了一位叫汪有堂的人,他一生不吃煙,人問其故,他說:「蘭惠至香,有煙而蘭惠不香,是奪其香也;屎溺最臭,有煙而屎溺不臭,是臭甚於屎溺也。奈何以清潔腸腑藏彼臭草? ...... 」14、清代大詩人袁枚在其《小倉山房尺牘補遺》中更是尖銳指出:「煙草是何味?女子足小有何佳處?而舉世趨之若狂......悲夫!」他把吸煙與中國古代女子纏足的陋習相提並論,足見其惡煙之極。15、有人還將豪門巨富家吸煙時丑態畢肖於文章之中:「賓朋宴會,雲霧塞空。尤可駭異者,豪右之門,召集女客,不設簾箔,觀劇飛觴,二八妖鬟,手擎煙具,先嘗後進,一如姣童之奉其主;甚至含煙緩吐,視生旦之可意者而噴之,無所顧忌。」16、宣統三年( 1911 )五月,國務活動家伍廷芳( 1842 ~ 1922 )在上海各界支持下,發起建立禁紙煙協會。朱文炳與劉汝霖作為革命軍外交總代表伍廷芳的秘書,親歷這場禁煙運動。朱文炳創作的《上海光復竹枝詞》,較完整地描述了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情形,其中描述上海禁戒紙煙運動情景的有十二首之多。其中第一首竹枝詞概述了禁吸紙煙的源由:「美國名人丁義華,亦傷我國困煙霞。主權恢復方能禁,立會陳書論不差。」17、下面幾首則是禁煙會召開狀況及各界的熱烈響應:「勸戒香煙亦大觀,張園演說共登壇。伍公發起心誠熱,沈李諸公力共殫。」「進口諸煙逐歲增,海關冊籍可為憑。漏卮長此伊胡底,敢乞同胞互勸懲。」「棒喝當頭共折衷,居然草偃竟從風。通人漫說咸拋卻,負販傭工一例同。」「起點雖從觀渡廬,各幫開會不勝書。求新機廠諸工匠,亦誓同行共戒除。」18、當時的作家金文蔚配合禁煙活動,編寫一首《戒煙小調》,通俗易懂,婦孺可讀,印成傳單,沿街發放,還輔導教唱。一時書場戲館,人人盡聞。《竹枝詞》對此也作描述:「最表同情金蔚文,編成小調滿街分。書場戲館咸投遍,演唱教人耳盡聞。」19、在禁煙活動開展期間,上海名醫丁福保、俞鳳賓對紙煙成分進行認真的化學分析,並作了病理試驗。他們將紙煙的危害化驗報告公諸於社會後,更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竹枝詞》這樣寫道:「丁福保同俞鳳賓,醫生化驗表同仁。振軒李子猶陳說,公直為圖亦費神。」20、《竹枝詞》寫道「有人口插一支斜,或是香煙或雪茄。縱未逢人當面罵,自低人格丑難遮。」21、卷煙被禁,但土煙、旱煙、水煙又開始流行起來。杭州專營潮煙的宓大昌,竟跑到上海開起了分號。滿街旱煙桿子爭新鬥巧,成為時髦。《竹枝詞》表示不滿:「大好機緣正適當,杭州來設宓家昌。漫雲火毒稍輕減,消耗金錢究不昂。」「煙嘴生涯頃刻清,旱煙桿子忽通行。盈街滿市誇新式,風氣誰雲不易更。」禁煙活動期間,英美煙公司的紙煙銷路日微,引起英美煙商的恐慌與不滿,《竹枝詞》寫道:「幾多煙紙鋪吞聲,英美公司恨不平。但說華人難耐久,且遲數月驗群情。」果然,上海起義成功後,陳其美被擁為總督,伍廷芳等人亦被委以重任。自此,志士仁人政治活動頻繁,奔波時事,再無暇過問禁煙。而政客交往,無不吸煙,甚至連總督府客廳內也擺上了香煙。禁煙運動僅歷時數個月,即歸於失敗。《竹枝詞》作者李平書感慨萬端,他說:「紙煙之命運,垂絕復甦,以至於今,竟無大力者起議禁。」他寫竹枝詞道:「變起咸將國事談,頓忘戒約共沉酣。被人料到何顏面,志士捫心亦自慚。」22、民國初年,為配合禁煙運動的開展,還出現的一首戒煙歌。這首歌由華航琛寫詞譜曲。歌中宣傳吸紙煙的害處和戒煙的好處,並把戒煙提到關系國家利益、新國民應有之文明的高度:「紙煙紙煙,害人真不淺。 精神腦筋損傷勝鴉片。勸同胞快快戒吸紙卷煙。紙煙不吸,名譽保全,誰人敢輕賤?」(1912年《共和國民歌唱集》,商務印書館)23、在西安檔案館保存的報紙中,宣傳戒煙戒酒的文章共有 19 篇,其中言論性的文章有《紙煙宜嚴戒》( 1932 年的《長安日報》)、《紙煙十大害》( 1923 年的《長安日報》)、《紙煙漏卮》( 1932 年的《西北文化日報》)等共計 6 篇。還有 1919 年 7 月 18 日《長安日報》上刊登的《紙煙利害比較表》,既談到國家採取「寓禁於征」政策斂收富裕階層的銀錢以充實國家財力用於國防和經濟建設之利共 19 條,又談到吸煙之弊害共 10 條。其他文章均為有關戒煙的消息、動態之類。24、宋哲元任陝西省主席時,曾於 1928 年 10 月 18 日以省主席名義發表《勸導民眾戒吸紙煙布告》:「照得紙煙一物,本含毒質,為害酷烈,甚於鴉片,各界同胞往往漫不加察,慣為嘗試,經沾染,貽害終身,既礙衛生,復耗資財。綜計紙煙輸入,每年消費金錢數千萬元之巨,若大漏卮,殊堪警駭。現軍政界服務人員均嚴禁吸食,無如一般民眾,昧於紙煙之害,不知禁絕,仍如前購吸,初不覺其麻醉,久乃若成痼疾,身體消弱,為害滋大。矧當外交危急,國恥未報之際,豈宜以有用之金錢,吸含毒之菸葉。凡我同胞,務宜淬厲奮勉,共同戒除。已經得癮者,即以破釜沉舟之決心立予斷戒;示得癮者,誓不再吸,以杜漏卮而圖自強。本主席諄諄勸告各界同胞一體周知此布陝西省主席 宋哲元民國十七年十月十八日」25、浙江紹興餘姚商務分會於宣統三年( 1911 )八月開會公議禁吸紙煙事,當月 5 日《浙江日報》曾有報道,其傳單謂:「鴉片之禁,謂其害人也,謂其消耗也,政府不惜巨額之稅項而毅然行之,外人不顧大宗之貿易而決然贊之。此可見道德之心,人所有同也。不意一害尚未除,一害又復起。近今紙煙盛行,日甚一日,流毒所至,靡有底止。查紙煙一物,中含毒質,耗腦血,固無論矣;而且火毒所攻,必患喉症。而奈何嗜好者流,視之為必要,為不肯須臾離者,此誠大惑不解也。況當物力維艱、生計窘促之時,而任令銀錢外溢,自速危亡乎?幸而明敏之士,大聲疾呼,警戒勸導,各處響應,相率戒除。我姚向承斯弊,亟宜踵行。今擬閏六月初五日在商會討論手續辦法,以期咸使覺悟而絕滅之,庶生命以保,利權以挽,漏卮以塞,物力以紓。務望各界熱心君子,屆期早臨,不勝盼切。」26、在理教禁戒煙草,如河北青縣有一個衛理公會,會門前掛了一副顯眼的對聯:「破迷信,改習氣,戒煙忌酒;悟真理,學正道,愛國修身。」27、該會還有一副對聯:「煙因火成,若要不撇終是苦;酒由水制,入不回頭難成人。」上述內容摘自《中國煙草史》第十五章:控煙禁煙28、馮玉祥因反對內戰被迫出國考察期間,在美國水利部列席會議的時候有感於當時會議室煙霧繚繞的場景寫下打油詩:大會禮堂,又熏又臭,又臭又熏,既熏且臭,即臭又熏,熏而又臭,熏熏臭臭,臭臭熏熏,亦熏亦臭,亦臭亦熏。1946年3月22日於美國水利部29、戒紙煙 瞿宗 任舉紅 詞 畢庶勤 曲歌詞:叫聲唉唉同志哥哦,你請聽我說,抽煙的害處,實呀實在多。是的么,尼古丁,最有毒,引起癌症了不得,你花錢來害自己,身體受折磨。伊爾呀而喲,伊爾呀而喲,你何苦來喲!同志哥,我的同志哥!30、釵頭鳳戒煙台灣防高血壓協會及社會祥和基金會作品(目前似乎打不開該站的鏈接)本國煙,外國煙,成癮苦海都無邊前人唱,後人和,飯後一支,神仙生活!錯!錯!錯!煙如日,人苦透,咳嗽氣喘罪受夠,喜樂少,愁苦多,一朝上癮,終身枷鎖不!不!不!以上3條摘自《南風窗》1994.11以下幾條摘自控煙之聲論壇文章:1、《沁園春·煙害為恥》《沁園春·煙害為恥》-zhangxiangjin仿寫神州風傷千里煙飄萬手黃焦憾長城內外,比比煙黨;舉國上下,難覓清逍。煙舞毒蛇,霧呈衰象。人類天生非煙包。蔽天日,乃變態嗜欲,隨處狂囂煙道豈非邪妖,使無數旁人受煎熬。溯秦皇漢武,不事煙癮,唐宗宋祖,何須煙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閑挽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制污之流,盡在今朝!更多內容請登錄中國控制吸煙協會或者新探控煙論壇查閱
⑸ 紅軍長征的故事(300字)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時分,賀龍率領的第二軍團部分主力,從管竹進入岩石鄉。三個穿灰布軍衣、身背短槍的戰士來到三房院子,見一婦女抱著小孩慌慌張張走進自己家裡。戰士跟著走進她家堂屋,見她房門緊閉,便輕輕地敲門說:「嫂子,請你不要害怕,我們紅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請你開開門,我們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婦女叫歐陽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聽到敲門的聲音不是很
急,喊話的聲音也很平和,就開了房門。戰士見她屋內還有一間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這間空房搭個鋪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 」歐陽香元雖沒有完全聽懂他們的話,但知道他們是要借房子住,於是臉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過了一會兒,有位戰士領著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蘭布長衫、留有八字鬍子的人來到了歐陽香元的家門口,後面跟著二三十個穿灰布軍衣、背短槍的戰士,在禾坪里整整齊齊地站成兩排。那個八字鬍子對大家講:「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人民求解放的,我們有鐵的紀律,大家千萬要注意,不能進年輕婦女的卧室內;」接著又講,「我們紅軍無論走到那裡,都要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群眾家裡的東西未經主人同意不能搬動,借東西一定要還,損壞和丟失東西一定要照價賠償,這樣我們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才能團結群眾去打倒蔣介石賣國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歐陽香元從戰士們的表情上,看出八字鬍子是個大官。聽他講話句句為老百姓著想,認定紅軍是好人。她懷著興奮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個八字鬍子講的話告訴別人,直到天快黑時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門口見地上搭起了鋪,那個八字鬍子和另外兩個人在煤油燈下看地圖,一邊看一邊比比劃劃。她想知道那個大官是個什麼官,於是走到門外悄悄地問一個小戰士:「那個穿蘭布長衫、留著
鬍子的是你們的什麼人 」小戰士輕聲地告訴她:「是我們的軍團長,蘇維埃政府的賀主席,我們都喊他賀老總。」她聽後心裡嘀咕,原來他是個大官,難怪戰士們都規規矩矩聽他講話。
她走到房內,一位女戰士非常和氣地請她坐下,像親姐妹一樣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談中她問女戰士:「你是哪個的老婆 」女戰士很爽快地告訴她:「我是賀龍同志的愛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煩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裡的是紅軍的大官賀龍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說:「這房子不好,沒有好好收拾,真對不起你們,」女戰士說:「等打完仗以後,窮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隊要走了,有些戰士在收拾行裝,有些在打掃衛生,有個戰士走到歐陽
⑹ 旱煙的煙草學的旱煙
旱煙一般有兩種抽法:用薄點的紙卷著吃,或者用煙鍋吃。紙在農村是緊缺貨,吃煙的紙不專門去買,用舊報紙或者學生用過的作業本。農村人不識字,把學生正用的作業本,裁了卷煙吃,孩子鬧騰著不上學,一把鼻涕一把淚,讓人哭笑不得。用煙鍋吃煙,不用紙。煙鍋由煙鍋頭、煙鍋桿、煙鍋嘴三部分構成,頭一般是圓形,銅質或鐵質,耐火。這是裝煙葉的地方,鍋壁不薄不厚,裝的煙葉不多不少。鍋頭上帶一個脖子,與鍋頭連與一體,脖子內部有細通道,通著鍋內壁底。煙鍋桿為木質,有長有短,內部有煙道,一頭接煙鍋頭,一頭接煙鍋嘴。煙鍋嘴有玉石的、有瑪瑙的,做工精緻。
隨身帶煙鍋和煙袋,出門方便,想啥時吃煙啥時就吃,長煙鍋還能防身打惡狗。是說用紙卷著吃,卷煙是一個手藝活,雖說吃旱煙的人都會卷,但太麻煩,有時還沒有卷煙的紙。說來一鍋子就是用煙鍋裝煙葉吃,非常方便。家家戶戶都備有煙葉,揉碎用紅柳條編織的笸籃或其他用具裝著,擺放在土炕、或者桌子上,用來自己吃和招呼人。 用煙鍋吃煙,也體現一種權威。特別是用長煙鍋吃煙的人,一般是一家之主,這種人,在隴東被稱為掌櫃的,見過掌櫃的訓斥人,或者給人調解糾紛說理,說到激動處,會把煙鍋當成一種道具,陰著臉、嘴裡唾沫星亂濺,在炕沿上使勁敲煙鍋。也見過掌櫃的把煙鍋當成教育小孩的「武器」,小孩不聽話,訓斥聲未到,頭上早挨了一煙鍋,護著頭,呲牙裂嘴,不敢喊痛。
幾尺長的煙鍋,比胳膊還長,裝煙葉、點火自己夠不著,要靠別人伺候。
旱煙是慢性毒品,中毒深,煙癮大,多數男人長年的「工作」就是勞動、吃飯、吃煙。幹活累了,吃煙,解乏,飯吃飽,吃煙,助消化,瞌睡了,吃煙,提精神……忙了也吃,閑了也吃,幾個曬暖暖一起吃煙,冒起的煙像個煙囪。他們把商店賣的香煙不叫香煙,叫紙煙,他們不吃紙煙,嫌太貴不實惠。他們不吃紙煙,卻羨慕別人吃紙煙。 抽旱煙據說烤煙葉原產於美洲,明朝萬曆年間由菲律賓傳入台灣和福建種植。逐步擴大遍及全國各省及內地。
吸食旱煙成了國人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方式。手持一桿旱煙槍吧嗒.吧嗒吸上一氣,看吸煙人的神態真是飯後一袋煙快活似神仙。
煙桿有長短之分。我見過的長桿有紫竹、點點斑痕的湘妃竹,有紅木酸枝木等竹木材料做成,考究的煙桿上有絞絲雕花。煙嘴有白銅.玉石.翡翠.瑪瑙做成,像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大煙袋和電視劇「大宅門」白家七老爺兩人都手持一根長長的旱煙槍,尤其紀曉嵐御賜的金煙桿更是成為一種顯示身份。 普通勞動人民則用一根短竹竿布做一煙袋插在腰間,勞動之餘以便隨時能吸上解乏,號稱「短槍」
解放前蘇北地區比較出名的旱煙店如黃橋「老寶成」。新四軍東進時發津貼就曾用黃橋旱煙計價每人貳倆,故黃橋的旱煙和黃橋的燒餅一樣齊名。
如皋也有一家出名的旱煙店,店號「乾之泰」位於原如皋縣政府西首朝南約80米,老一輩的如皋人無人不曉,「乾之泰」煙店是一家自產自銷、前店後作坊式的旱煙店,前後共有店房、庫房、作房100多間,有店員、做煙師傅、學徒20多人,一進店堂長長的木櫃台,貨架上堆滿了各式包裝的整整齊齊的旱煙包,大包重1斤,小包1-2倆,煙有上、中、下等級之分,記得有一種專供女士太太吸食的取名「裴氏」的極品旱煙,該煙色澤金黃.細如發絲.狀如肉鬆,取名「裴氏」,有貶諷戲劇「玉堂春」中毒殺親夫嫁禍蘇三的裴氏當剝皮抽筋千刀萬剮燒成灰之意。 「裴氏」煙的製作極其考究,選用廣東產的叫「虎皮皺」煙葉,該煙葉大似蒲扇葉質厚上有天然斑紋,去其煙筋時手上粘有煙汁不易洗去,煙葉色澤金黃有特有的煙香氣,製作時拌有白糖熬棗兒湯汁,刨煙時用的刨煙的鐵刨子的刀具要求手指摸不到刀口,據刨煙的老師傅講裴氏煙做煙胚時比石頭還硬,用手指甲夾不動,沒有一、二十年以上刨煙歷史的老師傅是刨不出細如發絲的煙絲的。
「裴氏」煙點燃後有一股甜絲絲的煙香氣味,是一種供太太們消遣的奢侈品,包成禮品包時印有大紅描金金字招牌,一是好看顯得貴重,二是做廣告宣傳,專供達官貴人送禮之用。 莖、葉均可提取煙鹼蘋果酸、檸檬酸;葉經調制後可制卷煙、雪茄煙、煙絲等。
莖、葉碎屑可制殺蟲劑 。
煙草是我國重要經濟作物之一,是外貿、輕工業、醫葯等方面的重要物資、原料。 栽培旱煙一般用種子繁殖、移苗育株的方法,故分苗床期和大田期兩個階段。
1、苗床期
選好育苗床地,做畦,使足底肥,灌足底水;精選良種,消毒、催芽;適時播種,覆蓋塑膜,加強管理(噴水、追肥、間苗、定苗、煉苗等)
2、大田期
栽植地整地、施肥、起壠;選苗帶土移栽,合理密植;保持濕度,防治病蟲害;松壤除草,適時追肥;控制徒長,打頂抹杈,及時採收。
旱煙-品種
NC—28、K-326、G-140、中煙15等。 拼音:hàn yān
注音:ㄏㄢˋ ㄧㄢ
◎ 旱煙 hànyān
[tobacco (smoked in a long-stemmed Chinese pipe)] 裝在旱煙袋裡吸的煙絲或煙葉 釋義:亦作「 旱煙 」。一種用旱煙袋抽吸的煙草製品。
【出處】: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查旱煙、水煙、皮絲、浄絲、黃條、青條各種,歲銷數十萬箱,亦可謂鉅矣。」
【示例】:茅盾 《官艙里》:「老先生笑迷迷地說,一手從那橡皮荷包里掏出旱煙絲來,慢慢捏成一小團,裝進了煙斗。」 楊朔 《征塵》:「車夫們圍著一架賣甜酒的擔子,蹲著,抽著旱煙。」
⑺ 爺爺的旱煙袋作文怎麼寫
這樣的文章其實就是寫旱煙袋發生的一些故事,爺爺的旱煙袋曾經有哪些故事,比如怎麼得來的,或者是因為這個旱煙袋發生了什麼事,表達正能量的中心思想就可以了。你應該讀過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吧,其實一個意思,通過這個物品的故事來表達中心思想。
⑻ 方誌敏介紹
方誌敏的簡介
http://ke..com/view/10603.html?wtp=tt
⑼ 旱煙的歷史
是與水煙袋相對應的
原來的吸煙都有煙桿或煙槍,現在沒有了,水煙是用水斗把煙過濾一下,旱煙就直接入口了
現在的旱煙就指粉碎的煙葉,農村還有很多人在吸,或用煙斗或用紙自己卷
現代所說的旱煙是散裝的煙絲,論斤賣,所以比較便宜。煙癮大鈔票少的人買來後用煙斗或紙條自己卷來抽。
據說烤煙葉原產於美洲,明朝萬曆年間由菲律賓傳入台灣和福建種植。逐步擴大遍及全國各省及內地。
吸食旱煙成了國人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方式。手持一桿旱煙槍吧嗒.吧嗒吸上一氣,看吸煙人的神態真是飯後一袋煙快活似神仙。
煙桿有長短之分。我見過的長桿有紫竹、點點斑痕的湘妃竹,有紅木酸枝木等竹木材料做成,考究的煙桿上有絞絲雕花。煙嘴有白銅.玉石.翡翠.瑪瑙做成,像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大煙袋和電視劇「大宅門」白家七老爺兩人都手持一根長長的旱煙槍,尤其紀曉嵐御賜的金煙桿更是成為一種顯示身份的象徵。
普通勞動人民則用一根短竹竿布做一煙袋插在腰間,勞動之餘以便隨時能吸上解乏,號稱「短槍」
解放前蘇北地區比較出名的旱煙店如黃橋「老寶成」。新四軍東進時發津貼就曾用黃橋旱煙計價每人貳倆,故黃橋的旱煙和黃橋的燒餅一樣齊名。
如皋也有一家出名的旱煙店,店號「乾之泰」位於原如皋縣政府西首朝南約80米,老一輩的如皋人無人不曉,「乾之泰」煙店是一家自產自銷、前店後作坊式的旱煙店,前後共有店房、庫房、作房100多間,有店員、做煙師傅、學徒20多人,一進店堂長長的木櫃台,貨架上堆滿了各式包裝的整整齊齊的旱煙包,大包重1斤,小包1-2倆,煙有上、中、下等級之分,記得有一種專供女士太太吸食的取名「裴氏」的極品旱煙,該煙色澤金黃.細如發絲.狀如肉鬆,取名「裴氏」,有貶諷戲劇「玉堂春」中毒殺親夫嫁禍蘇三的裴氏當剝皮抽筋千刀萬剮燒成灰之意。
「裴氏」煙的製作極其考究,選用廣東產的叫「虎皮皺」煙葉,該煙葉大似蒲扇葉質厚上有天然斑紋,去其煙筋時手上粘有煙汁不易洗去,煙葉色澤金黃有特有的煙香氣,製作時拌有白糖熬棗兒湯汁,刨煙時用的刨煙的鐵刨子的刀具要求手指摸不到刀口,據刨煙的老師傅講裴氏煙做煙胚時比石頭還硬,用手指甲夾不動,沒有一、二十年以上刨煙歷史的老師傅是刨不出細如發絲的煙絲的。
「裴氏」煙點燃後有一股甜絲絲的煙香氣味,是一種供太太們消遣的奢侈品,包成禮品包時印有大紅描金金字招牌,一是好看顯得貴重,二是做廣告宣傳,專供達官貴人送禮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