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粵菜的特點是什麼
粵菜即廣東菜,廣州菜范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關、湛江等地, 具有清、鮮、爽、嫩、滑等特色,「五滋」、「六味」俱佳,擅長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還兼容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廣州菜是粵菜的代表,民間有「食在廣州」的美譽,順德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稱號。
粵菜即廣東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源自中原,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後,到了晚清時期已漸成熟。粵菜由廣州菜(也稱廣府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東江菜(屬客家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三種風味各具特色。在世界各地粵菜與法國大餐齊名,由於廣東海外華僑數量佔全國六成,因此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
(1)粵菜宣傳片擴展閱讀:
廣東的飲食文化與中原各地一脈相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歷史上曾有多個另立王朝的內地人。歷代王朝派來治粵和被貶的官吏等,帶來了北方的飲食文化,其間還有許多官廚高手或將他們的技藝傳給當地的同行,或是在市肆上各自設店營生,將各地的飲食文化直接介紹給嶺南人民,使之成為粵菜的重要組成部分。
『貳』 舌尖三預告片里的美食分別有哪些 怎麼做好吃
1.目前可以確定的劇中出現的美食有蓑衣黃瓜、炸菊花(菊花酥)、荷花酥、金絲皇菊、煎餅果子、馬鮫魚干、柿餅、盆菜、小雞包、糖醋排骨、回鍋肉、三門峽八碗宴、豆瓣醬、松鼠鱖魚、小籠包、沙琪瑪、字豆糖、川式火鍋、廣式雲吞。
2.預告片中出現的兩位大廚應該是川菜名廚陳伯明和粵菜名廚陳勛。
『叄』 哪裡有教人做正宗粵菜的視頻教程
教人做正宗粵菜的視頻教程,在網上可以買的到的,某寶里去搜索一下。
至於是不是大師教的,這個沒法保證,你可以多找幾個看看,或許就碰上大師了。
即使沒有碰上大師,只要經過你孜孜不倦的學些、嘗試、改進,你也有可能成為一名大師。
『肆』 常見的粵菜有哪些
『伍』 粵菜的起源與發展
粵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由於中國的海外華人華僑以廣東籍和福建籍居多,因此粵菜在西方國家的知名度非常高,外國人普遍認為粵菜等於中國菜。
粵菜最初起源於廣州,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100年前的西漢。粵菜由廣州菜,潮州菜和東江菜三種組合而成,其中廣州菜是粵菜的著名代表。粵菜一般以清淡,精緻為主,後來受中原文化南下影響,使廣東既繼承了中原飲食文化的傳統,又博採外來及各方面的烹飪精華,再根據本地的口味、嗜好、習慣,不斷吸收、積累、改良、創新,從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調考究、質優味美的飲食特色。
粵菜的著名代表:白切雞,蜜汁叉燒,紅燒乳鴿,脆皮燒肉,古井燒鵝,干炒牛河,避風塘炒蟹,上湯焗龍蝦,椒鹽賴尿蝦,潮州牛肉丸,鮑汁扣遼參,梅菜扣肉,客家釀豆腐,鹽焗雞,白灼蝦,清蒸排骨,豬肚雞,蟲草豬肚雞,清蒸鮑魚,蒜香骨,煲仔飯,臘味,羅漢齋,腐竹燜羊肉,冰糖燕窩等等。(總數推測超過1000種以上)
『陸』 關於粵菜的描述
粵菜即廣東菜,是中國漢族四大菜系 、八大菜系之一。狹義上的粵菜指廣府菜(即廣州府菜),廣義上又包含潮州菜(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 。粵菜源自中原,傳承了孔子所倡導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中原飲食風格,因此粵菜做法比較復雜,精細,如廣府菜中的煲仔飯、烤乳豬就是源自周代的「八珍」美食。
廣府菜范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關、湛江等地, 具有清、鮮、爽、嫩、滑等特色,「五滋」、「六味」俱佳,擅長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還兼容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廣府菜是粵菜的代表,自古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順德)」、「食在廣州,味在西關」的美譽 ,順德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稱號。
粵菜中的廣府菜集順德、南海、番禺、東莞、香山、四邑、寶安等地方風味的特色,兼京、蘇、淮、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一體,自成一家。粵菜取百家之長,用料廣博,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善於在模仿中創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烹調技藝多樣善變,用料奇異廣博。在烹調上以炒、爆為主,兼有燴、煎、烤,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香、松、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咸、鮮)之說。時令性強,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濃郁。
粵菜在國外是中國的代表菜系。粵菜做法比較復雜,精細。粵菜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氣氛,是一種渲染,是一種和諧,是一種民俗,是一種色彩,也是一種健康標準的體現。
起源
紅燒乳鴿
粵菜具有海納百川的根基,善於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常學常新。粵菜的移植,並不生搬硬套,乃是結合廣東原料廣博、質地鮮嫩,人們口味喜歡清鮮常新的特點,加以發展,觸類旁通。由北方的「爆法」演進為「油泡法」;由整形烹制的「扒」改進為分別烹制分層次上盤的「扒」,擴大了用料范圍;引進西餐的焗法、吉列炸法、豬扒、牛扒,改造為自己的烹調方法和名菜;借鑒西餐的SAUCE(調味汁)做法,首創了粵菜的醬汁調味法等,無不體現出粵菜的創新性。[5]
粵廚們還敢於對傳統大膽否定,不斷進行過濾、篩選。例如粵菜的烹調理論,有「豬不落姜、羊不落醬」的說法。意思是說烹調豬肉、羊肉時,不能加入生薑與醬油,否則會使肉類的鮮味丟失。年輕一代的粵廚們,勇敢地突破了前輩們留下來的戒律,通過不斷探索與研試,一批諸如薑汁爆肉片、醬燒羊蹄、XO醬羊排等創新菜餚被推出應市,並深受消費者歡迎。除了正式菜點,廣東的小食、點心也製作精巧,而各地的飲食風俗也有其獨到之處,如廣東早茶,潮州的工夫茶,這些飲食風俗已經超出「吃」的范疇,成為廣東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