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散文與報告文學讀後感下(續完)
[散文與報告文學讀後感下(續完)]《西行漫記》用特快速的8天讀完了斯諾的《西行漫記》,散文與報告文學讀後感下(續完)。這部首次從西方視角記述中共革命和紅軍的報告文學集,我在大約16年前曾讀過(和電子書對照,估計當時讀了一半略多一點),但是沒能堅持到底,這次才彌補了遺憾。當初我讀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是斯諾沒有完全站在黨的立場上評述歷史,總覺得隔了一層--當時在我心目中黨和紅軍是無可置疑地光明和正確的,我也不懂什麼叫客觀和中立態度注。其實斯諾憎惡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同情中國革命,對中共和紅軍的稱贊和肯定已經夠多了(他頌揚朱德的話甚至讓我驚訝)。到了末尾分析國共合作抗日時,斯諾進而使用了馬列主義的論述和術語,我懷疑他是否已經研讀過辯證唯物論著作。書中對蘇區的各項建設,紅軍的紀律、戰術、教育、精神面貌的調查記述,尤其是是對寧夏回民團結工作的內容,讓我感到紅軍不是歷史上任何一支反壓迫隊伍能夠比擬的,讀後感《散文與報告文學讀後感下(續完)》。對眾多蘇區黨政軍領導人的采訪手記,以毛澤東主席及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人最為詳細。其中毛澤東主席兒時的經歷,與電視劇《少年毛澤東》頗有吻合之處,或許正是首次披露。對於已犧牲的劉志丹的追記,也很詳細。劉志丹曾三次就任國民黨地方軍官。因整治地主又三次丟官的奇異經歷,印象很深卻難以置信。此外、彭德懷平江起義曾遭英、美、日軍艦武裝干涉,紅軍因藏民強悍才被迫改走草地(毛澤東主席曾說過"一條人命買頭羊"),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歷史秘聞。蘇區幹部中知識人才之多使我略感意外,但彭老總的文化素質著實改變了我的錯誤印象。最後談談我當初讀時留下印象的幾處有趣的記述:斯諾剛進蘇區時,孤身一人的他擔心會被向導謀財害命;紅軍劇團演出的抗日小戲,以及觀眾與蘇區以外截然不同的投入;紅軍宣傳畫上把日寇畫成超大鼻子,斯諾擔心紅軍會認不出敵人,彭德懷回答他說:"我們的戰士會認出他們的,不管他們有沒有鼻子!"(大意);斯諾問一位寧夏老農喝民血的當地土皇帝的為人,老農罵道:"MD馬鴻逵!"斯諾向西方讀者解釋這句國罵是可以姦汙馬鴻逵的母親還不解恨的意思(我當時看了想:他怎麼這么理解呀!就厭惡起來。直到新世紀初,有位女同胞文人在報上不點名地抨擊國罵,我這才明白是自己的理解太純潔了)。--2011年2月13日讀後感。註:其實對一切類似的西方作品我都有隔膜感。〔散文與報告文學讀後感下(續完)〕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❷ 跨界歌王發布王凱的單宣海報,王凱有什麼代表作
王凱的代表作主要是電視劇和電影,有《偽裝者》、《嫌疑人x的獻身》、《歡樂頌》、《如果蝸牛有愛情》、《琅琊榜》等。
一、《偽裝者》
《偽裝者》是山東影視傳媒集團、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李雪執導,胡歌、靳東、劉敏濤、王凱領銜主演的年代懸疑諜戰劇。該劇以抗日戰爭中汪偽政權成立時期為背景,通過上海明氏三姐弟的視角,講述了抗戰時期上海灘隱秘戰線上國、共、日三方殊死較量的故事。
二、《嫌疑人x的獻身》
《嫌疑人X的獻身》是根據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懸疑電影,由蘇有朋執導,王凱、張魯一、葉祖新、鄧恩熙等主演,林心如特別主演。
講述了物理學教授唐川和數學老師石泓多年後因石泓鄰居陳婧涉及的一樁殺人案重逢,後來被迫站在對立面,由此展開了一場高智商的對決,一步步走向了既震撼人心又令人扼腕的結局。
三、《歡樂頌》
《歡樂頌》是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山東影視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侯鴻亮製片,該劇的第一季由孔笙、簡川訸執導,袁子彈編劇,劉濤、蔣欣、王子文、楊紫、喬欣、祖峰、王凱、靳東等共同出演的都市職場女性劇。
該劇改編自阿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同住在歡樂頌小區22樓的五個來自不同家庭、性格迥異的女孩們,從陌生到熟悉再到互相體諒、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故事。
四、《如果蝸牛有愛情》
《如果蝸牛有愛情》是由企鵝影業和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視劇,改編自丁墨同名小說,由張開宙執導,朱朱編劇,王凱、王子文、徐悅、於恆等人主演。
該劇講述了高冷刑警隊長季白在與警界新人犯罪心理學專家許詡在合作中逐漸產生好感,二人一起破案的故事。
五、《琅琊榜》
《琅琊榜》是由山東影視傳媒集團、山東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業、北京和頌天地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聖基影業有限公司、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孔笙、李雪執導,胡歌、劉濤、王凱、黃維德、陳龍、吳磊、高鑫等主演的古裝劇。
該劇根據海宴同名網路小說改編,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興山河為主線,講述了「麒麟才子」梅長蘇才冠絕倫、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智博奸佞,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進行的一系列斗爭。
❸ 改病句的技巧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所謂病句,是指在語法或邏輯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別句子的正誤呢?首先從語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幹,看成分是否殘缺,搭配是否得當。再看句子主幹的修飾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語序是否合理,意思有無重復,其次,語言表達合不合事理,最後再從語言習慣、感情色彩、語體色彩等方面仔細推敲,逐一分析。
一、具體地說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幾種方法:
(一)、語感覺察法:
審讀病句,可以從感覺上察覺毛病,按習慣的說法會覺出別扭。以上搭配不當,語序不當,語義重復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幹法:
運用語法分析的方法,光將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提取出主幹,檢查主幹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幹沒毛病,再檢查附加成分,看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語病往往會出現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語、多重狀語,可能會出現語序不當的問題;多重否定詞,可能會出現否定不當的問題;是非句中,可能會出現前後不對應的問題。
如:「是否刻苦學習,是取得良好成績的關鍵。」「在老師的幫助下,使他提高了學習成績。」
(四)、邏輯分析法:
有的病句沒有語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邏輯分析法是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違背邏輯。以上語義重復,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學好任何知識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滿足於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實踐,在語言運用的實際活動中不斷提高能力。
二、下面介紹一下常見的語病:
1.成分殘缺,主要是缺少主語、賓語:
如:當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使我想起許多往事。(沒有主語,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門立即查清了這家商場擅自提價。(缺少賓語,在句末加上「的問題」。)
2.搭配不當,包括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修飾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復句中關聯詞搭配不當:
如:他那銳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謂搭配不當,把「眼睛」改為「目光」。)
如:這篇小說通過平凡而又出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描寫,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靈美。(把「揭露」改為「表現。」)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慮一下,這個道理是不難領會的。(「深思熟慮」是需要時間的,是反復思考的過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慮的,所以用在這里修飾不當,應該刪去。)
如:對他的錯誤,不但不應該袒護,而應該提出批評。(這句關聯詞搭配不當,應改成「……不但不應該袒護,而且還應該……。」)
3.詞序顛倒:
如:我們不能忘記英法聯軍燒毀並洗劫圓明園的歷史。(「燒毀並洗劫」這樣表達不合事理,應對調。)
如:我們看見火車、輪船在水上、陸地上行駛著。(語序的排列不僅要符合事理,而且還要在行文上前後照應,連貫一致。這句話應把「水上」和「陸地上」對調一下。)
4.重復啰嗦:
如:李大爺老了,頭上的頭發全白了。(頭發不在頭上在哪裡呢?可見「頭上的」三個字是不必要的,否則啰嗦。)
如:老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復地進行水稻高產試驗。(「多次」和「反復」是一個意思,不必要重復使用,應刪去其中一個。)
5.前後表達不一致或矛盾:
如:這場籃球賽的勝敗關鍵是隊員們的齊心協力。(前半句講「勝敗」,後半句只講「勝」,兩面對一面,不一致,應改為「取勝的關鍵」,或改為「是隊員們能否齊心協力」。)
如:王芳同學到現在還沒有來,大家斷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斷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斷定」。)
6.概念含混:
如:張敏同學的書櫃里整齊地擺放著《西遊記》、《水滸》、《新華字典》等幾十本文學書。(《新華字典》不屬於文學書,應去掉。)
7.濫用副詞,介詞以及否定詞的混亂使用:
如:這將保證了糧食的大面積豐收。(「將」和「了」的時態不同,去掉副詞「將」。)
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惱怒,二忌睡前不可飽食,三忌卧處不可當風。(「忌」就是「不能」,後三句中的「不」應去掉,否則意思完全相反。)
如:為了避免今後不發生類似事故,我們應盡快健全安全制度。(這句話中的「避免」「不發生」就是「發生」,意思完全相反,應去掉副詞「不」。)
如:對於這篇作文,我寫了整整一小時。(介詞「對於」是多餘的,應刪去。)
8.有歧義:
如:我校舉辦的數學、物理兩個短訓班開設了農用數學、農業機電課程。(這句話有兩種理解:(1)這兩門課程是數學、物理短訓班各開設的,即數學短訓班開設了這兩門課,物理短訓班也開設了這兩門課。(2)這兩門課程是數學、物理短訓班分別開設的,即數學短訓班開設了農用數學課程,物理短訓班開設了農業機電課程。看來應該是第(2)種理解,應該在「開設」前加上「分別」。)
三、修改符號:
對有語病和錯別字包括標點使用不當的地方應使用下列符號加以修改:
(1)換用號: (2)增補號: (3)刪除號:(4)復原號:(5)調位號:(6)留空號:
四、修改病句要遵守兩條原則:
A、盡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變;
B、盡量少改。
五、實戰演練:
(一) 修改下面病句:
(1)小明給母親寫信說:「他在這里一切都很好,希望家裡不要掛念!」
(2)通過少年團校的學習,使我在思想認識上有了明顯的提高。
(3)朱德出生在勞動人民家裡,從小就養成愛勞動,能吃苦。
(4)經過總結,我提高了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
(5)上海科技開發公司聚集了一批水平上乘、技術精良的專業化隊伍。
(6)某公司開業廣告說,免費贈送小禮品,贈完為止。
(7)新開張的商店在廣告里表示:「歡迎新老顧客光臨」。
(8)人們很難想像一個不關心他人痛癢的人能否寫出感人的作品來。
(9)中國人民正在努力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10)這部長篇小說雖然大致翻一下,也要花費不少時間。
(11)他家的菜地里共生產了茄子、冬瓜、西紅柿共計1200多斤。
(12)為了寫好這篇通訊,他深入了解了許多張老師的先進事跡。
(13)聽了科學家的報告,使我更加堅定了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決心。
(14)一進教室,只見全班同學正在進行讀書,一位女教師在進行巡視。
(15)現在勤奮求知、苦練自學能力,是同學們將來能否大有作為的關鍵所在。
(16)王大海臨危不懼、捨身救人的革命精神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17)大家認真地討論了今夏課外游泳運動訓練。
(18)內容是否充實,語句是否通順,這是對中學生作文的起碼要求。
(19)只要稍微深思熟慮一下,這道數學題是不難做出來的。
(20)張勇是個好學生,誰都不會否認他能做出這種不文明的事情。
(二)、修改下列語段。
1、人們都知道,雞、貓、狗等動物和人身上都是熱氣騰騰的,蛇身上卻是冷冰冰的。前者叫「變溫動物」,後者叫「恆溫動物」。恆溫動物為了保持體溫的恆定,就要消費體內的能量物質來惟持。拿重量相等的豬和大蟒蛇相比較,只要豬每大消耗150份重量的能源物質,那麼,蛇只要一份就夠了。
2、主題班會一開始。林非就首先第一個上台發言。他說:「我語文學不好的原因是課余時間沒有閱讀課外書的結果。我決心向張紅學習,每天課外閱讀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爭取天天寫讀書體會……」林非的發言贏的了同學們熱列的掌聲。
3、音樂是我至愛的飲料,告別一天,帶著一身的疲備離開學校,難免頭昏腦漲,此時,回到家中,我總會輕扭錄音機,靜靜地品賞那來自遠方的自然之聲:溪水潺潺地流淌,在低聲地吟唱小鳥,綠茸茸的小草在竊竊歡呼,還有那野花星星點點的在歡笑,我完全走入了大自然的懷抱。陶醉在深深地音樂世界之中。
4、小明晚上學習到九點。感到有些勞累,正好電視台正在轉播世乒賽絕賽實況。他鋼打開電視,媽媽就走過來,憤怒生氣地說:「馬上就要考試了!還看電視!」小明回答:「媽,你嚷什麼!學習要講究效率,你懂不懂?我學習累了,想看看電視松馳一下。再說運動員的拼博精神對我難道不是一種鼓舞嗎?你說對吧!
5、我最愛戴的是小山雞。你看,小山雞那尖尖的小腦袋上,長著紅紅的雞冠,像一枚盛開的鮮花。它在籠子里不時地抖抖美麗的羽毛,似乎在跟人們比美,又彷彿在給大家天堂那精彩的節目。
6、張小強同學學習勤奮,卻善於動腦,他的成績提高很快,學習非常刻苦。他在學習上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做法。早晨,他總是起得很早,穿好衣服,就到操場跑步。鍛煉之後,他抓緊時間讀語文,背英語,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從不間斷。晚上,他經常做大量的數理化習題,所以,一般的題目都難不倒他。老師布置的作業,他總是認真的完成,做作業一點兒也不馬虎。遇到難問題,他不恥下問,請教老師或者與同學討論,直到弄懂為止。他還常常幫助同學學習上的困難,從不嫌麻煩。有一次給一位生病的同學補課,一直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
7、今天是放假第一天,早晨,我本來還想多睡會兒賴覺,不料早晨7點多就把我從睡夢中拖了起來,我還是不起來,這時,我媽媽就火了,她隨手拿了一把尺,再我的屁股上拍了拍,我感覺到她拿了尺沒什麼好事做,一下子爬起來,人雖然是起來了,可是我的眼皮還直往下垂,我也不知道怎麼穿衣服的,褲子都穿反了。
中考備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考點例析:
(一) 常見病句類型
(1) 用詞不當:
①感情色彩不當:
如:他那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學壞的樣子」,是貶義,用在這里不合適,應改為「學習」。)
②關聯詞用錯:
如:只有堅持核查,就能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只有」和「才」連用,應把「就」改為「才」。)
(2) 搭配不當:
①主謂搭配不當:
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②動賓搭配不當:
如: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與科技開發服務、善於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③主賓搭配不當:
如: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與「一天」搭配不當,應刪去「的勞動」)
④修辭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
如: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與「心血」搭配不當,應改為「很多」)
(3) 成分殘缺:
①缺主語:
如:通過學習雷鋒的感人事跡,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喪失了主語的作用,所以,應刪去「使」)
②缺賓語: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當年我們一起玩耍、同桌共讀。(這個句子缺少賓語中心詞。應加上「的情景」)
(4) 語序不當:
①邏輯語序不當:
如:學校通過並研究了新的規章制度。(「通過」與「研究」順序顛倒。應是先「研究」後「通過」)
②關聯詞語序不當: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兩個分句是同一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後邊。如例A,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我」,「不但」應在主語「我」後邊;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如例B,兩個分句主語分別是「我」「人」,關聯詞語「不但」應放在「我」前邊。)
(5) 前後矛盾:
①前後不統一:
如:能否刻苦鑽研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能」與「否」表達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所以,應刪去「能否」)
②否定多餘:
如:個別醫生不講醫德,索要紅包,醫院領導對此並非不無責任。(「不無責任」即有責任,加上「並非」,意思相悖,應去掉「並非」或去掉「不」)
③范圍不清:
如:人們一走進教學樓就會看到,所有關於澳門歷史的圖片和宣傳畫被掛在走廊的牆壁上。(「圖片」包括「宣傳畫」,不宜並列,應說成「宣傳畫及其它圖片」。)
(6)重復啰嗦:
如: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頑症疾病。(「頑症」和「疾病」重復,應刪去任一個)
(7) 表意不明(歧義):
如:牧童牽著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還是「牛吃草」:應改為「牧童牽著牛,牛在吃草。」)
(二) 修改病句的方法(原則)
1. 檢查文句,判明原因。先閱讀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兒。語法、修辭、邏輯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 先主後次,對症下葯。如果是語法錯誤造成的病句,修改時,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幹(主、謂、賓),看看是否殘缺,搭配是否得當,結構是否混亂,並將發現的錯誤加以改正;然後再檢查附加成分(定、狀、補),把誤用的詞語、顛倒的語序或同中心語搭配不當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 修改病句應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基礎上,採用:增(增加字詞),刪(刪去多餘字詞短語),調(調整字詞的順序),換(更換其它字詞)。不能另造新句。
強化練習:
1. 在優裕的家裡,子女一切得來容易,因而所以難以與長輩溝通。
2. 我們將來希望能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
3. 為了推進素質教育,教師們正在努力改進教學質量。
4. 晚會上表演了音樂、舞蹈和氣功等文藝節目。
5. 寧靜的夏夜、繁星滿天,明月高懸,我們在樹下聽故事。
6. 參加這次活動的都是志願者和中學生。
7. 桔子、蘋果、蘿卜等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8. 楊林同學的語文成績不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9. 創新和實踐,我認為它們最根本在於為人民服務。
10. 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彈,市領導要求各單位進一步加強管理,制定嚴密的防範措施。
11. 在車長粗暴的干涉下,使愛迪生在火車上邊賣報邊做實驗的願望破滅了。
12. 在建設三峽大壩的過程中,無論工人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們卻能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13. 記者又到學校采訪到了許多王老師的事跡。
14. 為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
15. 中考失敗,小鏡傷心極了,他多麼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這無限的苦惱啊!
16. 考生在考場上專心答卷,而場外的老師和家長無時無刻都在焦急地等待著。
17.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增強。
18. 揚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鮮艷的地方色彩。
19. 在抗擊非典的戰斗中,護士葉欣的獻身精神深深地激勵、感染了眾多的白衣戰士。
20. 升學考試即將來臨,同學們都投入到全身心地復習迎考中。
21. 我記得我們演過許多莎士比亞的戲。
22. 這時,教室里沒人,只有班長坐著讀書。
23. 《三國演義》這部電影出色地塑造了宋江、林沖、武松、魯達等人的英雄好漢事跡。
24. 幾個學校的老師在討論聽取教學工作。
25. 張大爺的頭上頭發全白了。
26. 我跟他在同一個班,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7. 校門對面又開了一家賣飲料和汽水的小店。
28. 新的班委會健全並建立了一系列班級管理制度。
29. 我們一些足球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沒有多大改善。
30. 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既有豐富的知識又有高尚的品質。
31. 從他上學的那天起,語文對他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2. 我將***一張張笑臉和一句句言語攝入鏡頭,製成相冊。
33.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每一位大學生將來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出色的美術家。
34. 從他的發言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35. 我們要盡可能地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
36. 團結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關鍵。
37. 能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之一。
38. 王老師告訴同學們,凡是被醫院確診為假性近視的同學,都得一律到醫院用霧視法加以治療。
39. 國家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40. 在對松亭往上,路更險峻了。
41.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風光秀麗的淮安。
42. 增強法律意識,提高自我表現保護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
43. 中國珠峰登山隊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為全體隊員不畏艱險、團結協作的精神。
判斷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判斷病句的方法:
(一)、緊縮法。常用的語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都去掉,緊縮出主幹,檢查主於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幹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搭配有無問題,修飾語的內部是否存在語序問題。
如:天的青年擔負著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這個句子的主幹是「青年擔負著建設成為強國」。從這個主幹可以看出這個句子的結構不完整。
緊縮法也適於檢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當。
如: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壯歌。緊縮以後,全句成為「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一曲壯歌。」這樣我們可清楚地看到「講述」與「一曲壯歌」搭配不當。
緊縮法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緊縮時,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詞而出現與原意相反的情況,應把否定詞保留在主幹里。
②緊縮時,必須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結構不變。如果砍掉了修飾成分以外的詞語,就會破壞原句的結構。
(二)、類比法。對句子的毛病拿不準時,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淺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較,就能比較清楚地看到語病所在。
如: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原句結構較復雜,先壓縮化簡為「這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照它的結構造句:「這值得他們的學習」「這值得我們的參觀」,這三個句子和日常說法相比多了一個「的」字,原句要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刪去。
(三)、語感審讀法。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再作分析比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如: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國難,勝利攀登到頂峰。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正確的說法是「不管……多麼不利」「盡管……非常不利」。
(四)、邏輯分析法。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從概念、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從語句的前後順序、句間關系方面考慮是否合適。
如:①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製造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
②凡是有傑出成就的人,都是艱苦環境中磨煉成才的。用了「凡是……都」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言過其實了,應將「凡是」改為「大多」,後邊刪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則: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動得要巧,盡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務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錯改錯。
(一)、對症下葯,有針對性。簡單地說,就是什麼地方有毛病,就改什麼地方;是什麼樣的毛病,就用相應方法來改。所以對各種病句的類型一定要心中有數,針對造成語病的原因進行修改。
(二)、盡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個病句,一般都包含雙重意義,一是沒有正確表達出來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經表達出來的歪曲了原意的錯誤意思。改正病句時,應盡量分析並把握它所要表達的原意;在盡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將錯誤的地方加以造當的修改、調整。切忌違背原意,另起爐灶,按自己個人的意志另選一個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葉來雕飾句子。這樣做,往往會背離原意而達不到正確改正語病的目的。
(三)、要善於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修改。每一個病句,幾乎都可以從語法、修辭、邏榻的角度來分析其造成語病的原因。這樣,同一個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種不同的修改方法。至於用哪一種方法來修改更加合適,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語病類型,看錶達的需要,看具體的語境。
我們還要注意,能夠用調整語序的方法來修改就盡量不要增刪詞語;改一處可以解決問題就決不改兩處;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簡潔,盡量保持句式或陳述者對象一致。總之,要記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訣。
增(成分殘缺的)
刪(多餘的)
換(用詞不妥當)
簡(修改應簡要)
調(不搭配、不照應的)
三、辨析病句的原因:
(一)、用詞不當:
如:他把節儉下來的錢捐給了災區。「節儉」是形容詞,不能帶趨向動詞「下來」。應改為動詞"節省"。
也有虛詞使用不當的現象。
如:伊朗廚師可能是不熟悉我們的炊具的用法,也許是由於心情緊張,反正是把烤羊肉沒有做好。「把」字短語不能放在否定詞前面。應改為:反正是沒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當:
①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②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③定語、狀語、補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④主語和賓語意義上不能搭配;
⑤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麗的季節。「北京」是「季節」,主賓不搭配。
如:加快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規模」,這是動賓搭配不當。
(三)、成分殘缺:
①主語殘缺。有兩種情況:a.由於濫用介詞和「介詞……方位詞」格式,造成主語殘缺;b.暗中更換主語,造成主語殘缺;
②謂語殘缺。有兩種情況:a.一句話說了主語,還沒有說完謂語,卻又另外起了個頭,因此造成謂語中有殘缺;b.由於缺少謂語中心語造成謂語殘缺;
③賓語殘缺。往往由於賓語前的定語太長,使得中心語殘缺;
④定語、狀語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關聯詞語;
如:這個集團目前已成為擁有11個專業公司、2個研究所、3個生產廠,現有固定資產8500萬元。 (這個句子的謂語「擁有」什麼,殘缺。應補上賓語「的大型企業」。)
(四)成分贅余:
①主語有多餘成分;
②謂語有多餘成分;
③賓語有多餘成分;
④定語多餘;
⑤狀語多餘;
⑥補語多餘。
如:①《人民日報》社論見諸於各大報刊。「諸」是「之於」的意思。刪去「諸」或「於」即可。
如:②歡迎領導到我校光臨指導。「到我校」即「光臨」,造成贅余,修改的辦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復。
(五)結構混亂:
①詞序不當。幾種情況:a.定語和中心語的位置顛倒;b.把定語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c.把狀語錯放在定語的位置上;d.多層定語語序不當;e.多層狀語語序不當。
如:太監是我國封建皇宮中特有的產兒,是被閹割過的封建帝王的奴僕。對太監的介紹應先將其特點說明「是……的奴僕」,再言其「是……的產兒」。否則「特有的產兒」的概述設著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雜糅。有兩種情況:a.兩種說法混雜;b.前後牽連。
如:客房內均設有閉路電視、國際國內直披電話音響、房間酒吧等應有盡有。該句把兩種句式拼在一起造成雜糅。一種是「客房內均設有……酒吧等」,另一種是:「客房內閉路電視……應有盡有」。兩種句式應刪其一種,從而保持句子表達的明確。
③復句中暗換分句主語,造成混亂。
如:老工人的一席話深深觸動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也該句第一個分句的主語是「老工人的一席話」;第二個分句的隱含主語是「小邱的心」。由於句子是隱含轉換主語,因此造成句式混亂。
④層次不清。
如:新華社發出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勝利完成的消息後,廣大讀者非常重視,科學界人士也非常重視,引起了強烈的反應。新華社發出的這條消息,就重視程度而言,科學界人士重於廣大讀者,因此,應先說「科學界人士」的反應,再說廣大讀者的動態;另外最後一句「引起強烈的反應」屬於抽象性語言,應先說,然後再說具體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
如:王新和李紅賽跑,經過一段激烈的競爭,終於他取得了勝利。「他」是指王新還是李紅不明確。
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場一看,這里有很多同學在打球。「這里」指代不明,應改為「那裡」
②意思混雜,不知所雲:
如:這些年,寫文章的人特別喜歡「該」和「其」這兩個帶有文言色彩的詞。「該」和「其」當然可以用,因為今天我們用的是現代漢語,很多時候,用「這」「那」「他」之類,文章更流暢。這就提出一個問題:「該」和「其」要用得恰到好處。前面說「該」和「其」當然可用,中間又講現代漢語中的「這」「那」「他」使文章更流暢,最後又說「該」和「其」要用得恰到好處,使讀者無法明白「該」和「其」與「這」「那」「他」用哪個更好。
③歧義句:
如:請你代我買兩張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飛機票。此句有兩種理解:其一,往、返共兩張。其二,往,兩張;返,兩張。
如:這個廠超額完成了全年計劃的百30%,受到上級表揚。此句兩種理解:一種,比全年計劃多出30%;另一種,只超出全年計劃的30%。
(七)不合邏輯:
①強拉因果:
如:由於今天是公園里游園活動的最後一天,因此遊人寥寥無幾。此句強拉因果,「遊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為游園的最後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
如: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既然倖免,就沒有死,可又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犯了前後矛盾的錯誤。
③概念誤用:
如:圖書館增添了許多文學作品,如《語文知識指南》《教師語文大全》《辭海》等。文學作品與語文教學用書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圖書館增添了許多教學用書」。
④主客倒置:
如:那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該句應改為:「我與報紙接觸」,「我」為主動,「報紙」為被動。
⑤否定不當:
如:全校師生沒有一個人不否認,素質教育使整個校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該句去掉「否認」前的「不」字。
⑥前後失衡,缺乏照應:
如:有沒有人毀樹,是樹能成活的重要條件。該句前面是兩種條件"有沒有"。後面只說了「能成活」的一個條件,兩面失衡,應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參考:自己
❹ 班級口號關於紅軍精神的,今晚急要
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奮發拼搏、勇於開拓
展現自我、爭創新高
奧運精神、永駐我心
強身健體、立志成材
頑強拼搏、超越極限
揮動激情、放飛夢想
青春無悔、激情無限
頑強拼搏、勇奪第一
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奮發拼搏、勇於開拓
遵規守紀、團結互敬
拼搏奮進、永遠進步
團結拼搏、爭創佳績
飛躍夢想、超越劉翔
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奮發拼搏、勇於開拓
展現自我、爭創新高
奧運精神、永駐我心
強身健體、立志成材
頑強拼搏、超越極限
揮動激情、放飛夢想
青春無悔、激情無限
頑強拼搏、勇奪第一
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奮發拼搏、勇於開拓
遵規守紀、團結互敬
拼搏奮進、永遠進步
全民健身 利國利民
健康第一 從我做起
七年級一班:華中七一,永爭第一.我努力,我精彩。
七年級二班:堅強、誠實、進取。7、2加油,7、2雄起!
七年級三班:走進華中,走向成功。我愛我校,我愛我班。
七年級四班:放飛理想,勇於高攀。走進華中,走向成功。
七年級五班: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
七年級六班:齊心協力,牛氣沖天。七六七六,一枝獨秀。
八年級一班: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學生。
八年級二班:走進華中,走向成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八年級三班:華中學子,中華棟梁!
八年級四班: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九年級一班: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九年級二班: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團結友愛,頑強拼搏。
九年級三班:態度決定一切。
九年級四班:為2006級四班加油。
九年級五班:青春、活力、聰明、美麗、帥氣。
高2008級
1班:認真讀書,踏實做人。全民健身,奔向奧運。
2班:團結進步,永爭第一。
3班:團結拼搏,永爭第一!
4班:超越自我,挑戰極限!
5班:超越自我,秀出風采!
6班:6班、6班,永爭前三!
7班:團結拼搏,超越自我。
8班:人要搏出一片藍天!
9班:非比尋常,九班最強!
10班: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11班:11,11,永爭第一!
12班:和衷共濟,風雨同舟;拼搏進取,鑄就輝煌。 13班:努力奮進,永爭第一!
14班:揮灑著青春的活力,放飛希望和夢想!
15班:15班,齊心進,運動會,創佳績!
16班:犯其至難,圖其至遠!
17班:17班的人,17班的魂!
18班:高一18,實力最佳,體育健兒,整裝侍發!
19班:團結友愛,勤奮好學,激情飛揚。
20班:今天的驕傲將從這誕生,明日的太陽將從這里升起!
21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2班:展現青春風采!
23班:23,23,沖出國門,走向明天
高2007級
1班:全民健身,光我中華。 2班: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3班:風流今朝,盡在高二、3班。
4班:放飛夢想,堅持理想。 5班: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6班:青春活力,團結友愛,尊敬師長。
7班:高二七班,奔向未來!
8班:高二八班,向你問好。 9班:九班、九班,久久生輝,永放光芒!
10班:高二.十班,十全十美,勇奪第一!
11班:拼搏,拼搏,再拼搏,奮斗,奮斗,再奮斗!
12班:前進,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13班:播下希望,充滿激情,勇往直前,永不言敗!
14班:高二.14,永不言敗!
15班:運動場上,激情飛揚。
16班:16,16,一枝獨秀,秀出豐采。
17班:關注十七的表現!期待奇跡的出現!
18班:高2、18,實力最佳,與時俱進,開創未來。
19班:高二、十九,魅力永久,充滿自信,贏得勝利。
20班:不輕言放棄,終有一天,我們會展翅高飛。
高 三 1班:不斷進步,力求最好!
2班: 年輕沒有失敗,只要亮出風采!
3班: 命運全在拼擊,奮斗就是希望。 4班: 創造另一個新天地。
5班:5班的歡樂,無邊無際,5班的風采,5班的信念,無堅不摧,5班的精彩!
6班:把青春合美好都留美麗的母校,為你添彩,為你驕傲!
7班:荊棘莫不越,光乎華中,耀其中華!
8班:和自己比賽。為了明天,超越今天,我們最愉快!
9班: 頑強拼搏,賽出風格!
10班:只要不氣餒,奇跡就會發生。
11班:雙腿走遍中華!
12班:堅信未來的明天將屬於我們。
13班:為班集體的榮譽而奮斗!
14班:精神的動力,源於運動。
15班: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
16(文):飛翔 飛翔 飛翔!
16(理):敢愛、敢恨、敢拼、敢闖!
17班:17、17,永爭第一!
18班:沒有激情就沒有希望,沒有拼搏就沒有成功。
19班:虔誠治學,豁達泄世,修剪自我。
20班:沒有最棒的,只有最好的。
21班:只要拼,只要博,成功就在不遠處。
22班:永不言敗,永不退縮!
23班:今天,我為華中而驕傲;明天,華中以我而自豪!
24班:We are the best ! we are the wonder !
25班:積極去拼搏。
26班:敢愛、敢恨、敢拼、敢闖,圓夢在26班。
刻苦學習,
團結一心。
奮勇拼搏,
披荊斬棘。
二年十班,
永爭第一
二年十班,猛虎出山
二年十班,銳不可當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磨礪意志 奮發沖刺
團結拼搏 展現自我
英明神武
勇冠江山
史上最強
二年十班
放馬金鞍
惟我十班
超越夢想
激情無限!
1、(醫學系)
服裝——白大褂加口罩!
口號——消除「非典」肺炎,還我身體健康!
宣傳品——兩具人體骨骼標本,頭骨換成校長和黨委****的頭像
過主席台時的動作——全體正步,並揮舞手術刀或針管。
台上領導們的反映——很恐怖
2、(建築系)
服裝——工作服加頭盔
口號——有了我們,你們將不在缺「蓋」!
宣傳畫——本校新校園大型設計圖(怎麼看怎麼象公墓)
過主席台時的動作——全體正步,左手拖著一條鋼筋,右手揮舞板磚。
台上領導們的反映——太暴力了!簡直就是一群古惑仔!
3、(美術系)
服裝——乾脆沒穿衣服(全部人體彩繪)
口號——雖然君子不多,但是我們敢脫!
宣傳畫——校長和黨委****的裸體肖像(看上去分明是兩頭豬在洗澡)
過主席台時的動作——扭扭捏捏,搔首弄姿!
台上領導們的反映——(鼻血流成河)現在這孩子太開放了!
4、(財會金融系)
服裝——前幾排穿運鈔車保安服裝,後幾排穿紅馬甲!
口號——如果你很狂,請來搶銀行!
宣傳畫——一張特大的美元(頭像是校長的)!
過主席台時的動作——滿天撒紙錢!
台上領導的反映——真他媽晦氣!
5、(外語系)
服裝——各國服裝
口號——teacher thank you!(大家念的時候不約而同的念成了teacher **** you)!
宣傳畫——布希和薩達姆的婚紗照!
過主席台時的動作——全體向右看,齊刷刷的伸出中指!
台上領導的反映——別以為俺們不明白,他們的手勢是勝利的意思!
6、(歷史系)
服裝——全部古裝
口號——反清復明、天下太平
宣傳畫——侏羅紀恐龍(頭像換成黨委****的)
過主席台時的動作——面向主席台,演練一套打狗棒法!
台上領導的反映——練得真好,就是不應該對著咱們練!
7、(農學系)
服裝——紅色棉襖加花棉褲!(還趕著一群牲口)
口號——做好牛、產好奶!
宣傳畫——一頭超肥的豬(頭像換成系主任的)
過主席台時的動作——一聲哨響,全體牲口沖上主席台!
台上領導的反映——(擦了半天身上的糞)這他媽是誰的創意 )
❺ 蘇聯反法西斯衛國戰爭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宣傳畫
1941到1945年是蘇聯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年代。在戰爭年代,宣傳畫獲得發展,著內名的宣傳畫有《紅容軍戰士救救我》和《祖國母親在召喚》等。宣傳畫在衛國戰爭年代發揮了積極的戰斗作用。衛國戰爭年代的油畫創作也富有戰斗性。著名的作品有《法西斯飛機飛過之後》、《游擊隊的母親》等。
❻ 蘇聯有個和山姆大叔對應的宣傳畫
是一個紅軍戰士指著你,美國是山姆大師指著你,都有我們需要你的意思。
❼ 為什麼說漢語是種意合型的語言
漢語與英語的文字屬於兩個不同的體系.漢語屬於漢藏語系(Sino-Tibetan family),該語系包括四百餘種語言和方言,是形成最早,流傳最廣,使用人數極多的語系,漢語是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語言.而英語屬於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該語系含有12個語族和百餘種語言,世界上約一半人以該語系的語言為母語,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任何語言都具有一定的語法規律,語法規律通常受該語言的表現方法的制約.漢語屬表意文字(ideographic),而英語屬拼音文字(alphapetic),文字體系非常充分地體現了兩種語言的異質性(heterology).
一、 漢英語的語法特徵
漢語語法呈隱性(implicit),英語語法呈顯性(explicit).隱性和顯性是一對矛盾,語法上所謂的隱性和顯性是指有沒有外在的形式上的標志.漢語的隱性和英語的顯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漢語只除了有限的詞綴(如「子」、「兒」等)和助詞(的、地、得)外,不存在標明詞類的標記.如「打」在「鍾打了十二下」中是動詞,在「一打雞蛋」中是量詞,「打」字本身無任何標記表示詞性,其詞性只能從語境中才能識別.而且漢語動詞本身也沒有任何標記表示時態,語態和語氣.英語則不同,相當量的英語詞從詞形一望便知是什麼詞,如:-ment、-er、-ness、-tion等等是名詞標記,而-al、-ful、-ative等都上形容詞的標記,英語中有冠詞,冠詞用以標定名詞,名詞又是句法的主體成分,名詞定了,形式上與之呼應的動詞也就基本能確定,英語動詞時態的變化有屈折形式表示,如「He studies (studied、has studied、is studying)」.
2. 從語法功能上看,漢語中詞語在形式上看不出主語、謂語、賓語等.而英語人稱代詞與動詞均具有句法形態標定.例如:「她打他」和「他打她」中的作主語的「她」與「他」和作賓語的「他」與「她」毫無區別.而在英語中,主格與賓格指代相同,形式則不同,從以上兩句對應的英語可看出這一區別,「She hit him.」 「He hit her.」
3. 漢語句子的主語和謂語只要在語義一致,無任何形式上的要求.英語的主謂則嚴格要求在數、人稱、時態上一致.例如:「我是學生,他是學生,我們都是學生.」謂語都是「是」,而英語則不同,「I am a student, she is a student, we all are students.」同樣表達「是」,表現形式因人稱不同而不同.
隱性和顯性是漢英語語法最重大的、帶有根本性的差別.由於這一基本差別,造成兩種語言的一系列特點,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英語語法以形式為主,甚至脫離語義來進行,比如結構主義就是如此.而漢語語法離不開語義,一離開語義就毫無意義.
二、意合與形合
意合和形合是語言表現法.所謂「形合」(hypotaxis)是指藉助語言形式手段(包括詞彙手段和形態手段)實現詞語或句子的連接;所謂「意合」(parataxis)是指不藉助語言形式手段而藉助詞語或句子所含意義的邏輯聯系來實現它們之間的連接.前者注重語言形式上的接應(cohesion),後者注重意義上的連貫(coherence).
漢語和英語在語句銜接方式上的主要差別就是漢語求意合,英語求形合.胡曙中在〈〈英漢比較修辭研究〉〉中說:「現代英語在語句銜接方式上來說多用形合法,即用連接詞將句子銜接起來,而漢語既用形合法又用意合法,但重意合法.」也就是說,在英語中,詞句之間的各種邏輯關系往往用連詞,介詞等加以表達,這些詞是形合的顯性標記,而在漢語中,詞句之間的各種邏輯關系往往是通過句子之間的內部邏輯關系來表達,沒有明顯的標記.這也是漢語簡潔利落的原因,但也給漢譯英帶來困難,必須根據語境才能判斷出准確的意思.請看下例:
「他不幹,我干.」
就這沒么一句話,至少可以有四種理(1)假設關系:(如果)他不幹,(那麼)我(來)干.(2)因果關系:(因為)他不幹,(所以)我(才)干.(3)轉折關系:他不幹,(但是)我干.(4)讓步關系:(即使)他不幹,我(也)干.因此,在翻譯這句話是必須根據上下文,甚至說話人的語氣,才能對其意思作出確切的判斷.
(一) 漢語重意合
漢語是語義型語言,在幾千年的重意、重神、重風骨、重凌虛的傳統哲學、美學思想影響,形成了一種注重內在關系,隱含關系,模糊關系的語言結構素質.如:「校長召開大會動員全體老師教育好學生遵守一切規章制度.」詞與詞之間完全是非形式的鏈接.
漢語一個句子可由好幾個短句組成,它們之間只有意義上的聯系,無需形式上的粘連.相比之下,英語句子往往要求用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將句子成分連成一個意義與形式珠聯璧合的整體.例如:
「只有四嬸,因為後來僱傭的女工,大抵非懶即饞,或者懶而饞,左右不如意,所以也還提起祥林嫂.」
(魯迅:〈〈祝福〉〉)
「My aunt was the only one who still spoke of Xianglin`s wife. This was because most of the maid taken on afterwards turned out to be lazy or greedy ,or both ,none of them giving satisfaction.」
(楊憲益,戴乃迭譯)
原文只有一句話,但有兩層意思,而且兩層意思之間是因果關系.譯者將原文拆成兩句話,「四嬸是唯一還提起祥林嫂的人.這是因為…」,用關系代詞who引導定語從句,用指示代詞This銜接前後兩句,「 taken on 、to be lazy or greedy」以及「giving satisfaction」等動詞的非謂語形式恰如其分地將「僱傭的」、「非饞即懶」和「(左右不)如意」表現出來,結構清晰,語義明確.
漢語的這一不同特徵從翻譯中看得最明顯.又如: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勝一負;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殆.」
(〈〈謀攻〉〉)
這里非形式鏈接很明顯,若將其中隱含、省略、模糊的東西補上,其形式標記應如下:
「(若)知己(又)知彼,(則)百戰不殆;(若)不知己而知彼,(則)(將)一勝(及)一負;(若)不知己(又)不知彼,(則)每戰(將)必殆.」
再看英語譯文: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out defeat if you know the enemy as well as yourself. You will win one battle and lose one battle if you know yourself but leave yourself in the dark about the enemy. You will lose every battle if you leave both the enemy and yourself in the dark.」
( 劉宓慶:1991,159)
從譯文中可看出,凡漢語中隱含的成分英語中一個也不能少.而且譯文中還用了「you」這虛指主語,漢語中完全不必要.漢語意義的內在銜接形成一種隱約的「意義脈絡」,更初象一點,就是古人所說的「文意」、「文氣」,漢語正是靠這種「意脈」來組織句子,而不是受「形」的框束.
(二) 英語重形合
在顯性語言里,從構詞、構語、構句到語段中的連接都偏重於使用形式或形態因素.在漢英互譯時,要注意漢語意合與英語形合之間的轉化問題.如〈〈祝福〉〉例中,若按漢語句法關系來譯此句,則將不忍卒讀:
「Only my aunt ,because the maids taken on afterwards turned out to be lazy or greedy ,or both ,none of them satisfied her ,still spoke of Xianglin`s wife.」
英語之所以重形合是因為英語具有比較多樣的形組合手段(syntagmatic means),在下列這段英語(選自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中可以看出這些組合手段在謀求形合時所起的銜接作用:
「Eisenstein was born into the family of a city architech in Riga, and spent his childhood there and in St. Peterburg before studying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at the Petrograd School of Public Works .In 1918 he enlisted in the Red Army, where he proced posters and theatre designs. After the Civil War , he moved to Moscow to study Japanese, but was diverted into the theatre after a chance encounter with a childhood friend, Maxim Strach .It was in his theatrical work between 1920 and 1924 that Eisentein was exposed to a range of Modernist experiments in dramaturgy that were to lead him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inema.」
再看漢語譯文是如何謀求意合的:
「愛森斯坦出生於里加一個城市建築師家庭,在里家和聖彼得堡度過童年,後在彼得格勒建築工程學院攻土木工程,1918年參加紅軍,從事宣傳畫與舞台美術設計,內戰結束後去莫斯科學習日語,後因與兒時朋友邂逅而轉向戲劇,1920至 1924年間從事戲劇工作,接觸到戲劇創作中一系列現代實驗派,從而走上電影工作的道路.」
由於英語有許多外顯的形式組合手段,從而使英語句子中各種語法關系的視覺解析度大大加強,而漢語則是隱含的、模糊的.
三、結語
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這一特徵造成了漢英翻譯時一個獨特的技巧:增譯與減譯.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漢譯英時可能減掉某些東西,但絕對必須增加一些東西;英譯漢時可能增加某些東西,但絕對必須減掉一些東西.
(1) Think carefully before you answer his question.
a. 先仔細考慮好,再回答他的問題.
b. 在你回答他的問題之前仔細考慮.
(2) Be careful while crossing the street.
a. 過馬路要小心.
b. 在過馬路的時候要小心.
(3) He didn`t come home that night until 11.
a. 那天晚上11點他才回來.
b. 那天晚上直到11 點鍾他才回來.
(4) Eczema may be found in all ages groups and in both sexes.
a. 男女老少都可患濕疹.
b. 在所有年齡段和兩性中都發現有濕疹.
以上各例中的b句都是機械的、字對字的翻譯,沒有從漢語意合的要求來考慮文字的處理,所以譯文顯的累贅.
漢語的連句成章往往憑借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層次往往置於次要地位.如:
「學院請來一位洋教師,長得挺怪,紅臉,金發,連鬢大胡須,有幾根鬍子一直逾過面頰,挨近鼻子;…」
(馮驥才:《西式幽默》)
「Our institute employed an English teacher. He looked very strange—red face ,golden-haired, with a thick growth of whiskers that reached all the way to the nose.」
(劉先農譯)
「長得挺怪」的邏輯主語應是「洋教師」,「紅臉」指洋教師的臉是紅的,他的頭發是金色的,還有連鬢大胡須.英譯是不僅要斷句,而且要添主語,用過去分詞和介詞短語作狀語來描述這位洋教師的形象.由於漢文化重意念,漢語句子也建構在意念主軸上,句子強調的是意義,而不是結構.
形合和意合在翻譯中起著一根無形杠桿作用.奈達在〈〈譯意〉〉中指出,漢語與英語在語言學上的最重要區別就是意合與形合的對比.因此,在英漢互譯中這一點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潘文國 漢英語對比研究綱要[M]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
[2]李瑞華 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劉宓慶 漢英對比研究與翻譯[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4]陳宏薇 漢英翻譯基礎[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❽ 蘇聯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年代有哪些著名的宣傳畫
1941到1945年,在戰爭年代,宣傳畫獲得發展,著名的宣傳畫有《紅軍戰士救救我》和《祖國母親在召喚》等。宣傳畫在衛國戰爭年代發揮了積極的戰斗作用。衛國戰爭年代的油畫創作也富有戰斗性。著名的作品有《法西斯飛機飛過之後》、《游擊隊的母親》等。
❾ 這是哪部電影的海報
《辛德勒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