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立春景色描寫
1、《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2、《立春》
左河水
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3、《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圖片
4、《題望苑驛》【唐代】溫庭筠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景陽寒井人難到,長樂晨鍾鳥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樹名從此號相思。
分明十二樓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5、《涼州詞》
【唐代】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6、天凈沙.春
【元代】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② 我想要幾張簡單的立春的葫蘆的剪法,要圖片的
找到一些,只能發出來一張,我給發到這個網頁上,有好多個葫蘆的剪紙。
http://hi..com/lpwxu6012/blog/item/208c1123f6bc80f8d6cae2fa.html
③ 立春的贊美句子
1、立春了。似乎一瞬間,天改變了,從冬天滑到春天。正准備在寒冷的日子裡苦熬吶,冬居然真的要結束了?
2、立春是真實的。上天似乎就在今天轉了彎兒,往溫暖的方向開始急速行駛。是誰把握了這個方向盤,又是誰製造了這個日子為轉折點?天道有序,天道立春。
3、打春,春天打今個兒開始了。即是荒煙蔓草滄海橫流的境地,遇歲初新到,總有最美好真摯的期盼。
4、臘盡春來六九頭,冰寒雪冷不自由。爆竹聲中龍歸海,梅花香里蛇入樓。人生苦短須盡歡,歲月綿長莫言愁。一年最盼多豐稔,風調雨順好氣候。
5、小年的冬雪,大地覆蓋了白色。立春初晴的陽光,塗抹著金色和溫暖。風兒吹過,霧霾跑了,天空重又舒展了,藍藍的純凈。
6、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中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
7、 立春過後,春暖花開,春意融融,春風和煦,哪一個詞語不包含了對春的期待呢。和風四起,雖攜帶了一些早春的風沙,但溫暖的日子畢竟真切地走來了,夢想不再是夢想,現實之路花開如畫。
8、立春時節,雨兒有些頑皮總想著敲詐春天些許,好讓它快點送來暖意。而春天卻比雨兒聰明多了,時暖時寒的和喜春的人們發著小脾氣。
9、立春過後,一年的農作就要開始。記憶中的圖景,憨厚的鄉已著急地扛著農具出發了,沿著那條熟悉的田埂小路,向著心中盤算好了的嶄新的一年。
10、共喜新年見立春,雪花呈瑞復茲辰。
④ 立春的含義是什麼 立春的寓意有什麼
一、含義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歷范疇。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
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節氣。每個節氣有三個候,每個候是五天。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點。立春,陰陽轉化,陰退陽升,生氣始發,萬物復甦,新的一個輪回從此開始了。
二、寓意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還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古人對歲首很重視,立春要拜祭春神、太歲、土地神等,敬天法祖,由此便衍化了辭舊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動。
(4)立春宣傳圖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由來
炎帝發明太陽歷已被考古界證實。1972年河南伊川土門遺址出土了神農氏太陽歷陶缸。歷圖整體作雙踆烏載日,像一個大圓裡面畫了五隻眼睛。據史學家王大有先生考證,這個圖就代表了二十四節氣。一幅簡單的圖畫就概括出復雜的節氣,祖先的聰明才智令人嘆服。
今天建築物前的裝飾物華表柱,在炎帝時代是觀天測地的一種儀器。人們立木為竿,以日影長度測定方位、時間、節氣,並以此觀測恆星的周期。早期先民也是靠這種「日晷」劃分出了二十四節氣,並由此認識到「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念。如此看來,節氣的發明最少有6000年了。
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閎、鄧平制訂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為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淮南子·天文訓》(西漢初年由淮南王劉安及門客李尚、蘇飛、伍被等共同編著)則完整地記錄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天氣與物候的對應。
⑤ 關於立春的唯美句子
1、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中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
2、今天立春了,六九頭一天,古語說:春打六九頭,沿河去看柳。當年的灞柳飛雪折枝贈別銷魂處,是依柳願望的橋,想來此時,灞上霧塵朦朧,或許,此景此情,需要憑借豐富的想像,或進往古人的腳步里尋去了。
3、立春在即,頭頂的陽光也大了許多。亮亮的,正脫去冬日的寒氣,它那身穿了整冬的衣服,怕是在以後的日子,也要長久地擱置起來,晾曬一年,等秋葉萎落,等大地上的生命沉睡過去,再重新穿起。如今,太陽漸大,風也小了又小,我分明覺得地里那些草的細小的頭顱,輕輕地冒了出來。新新的,嫩嫩的芽尖,帶了孩童的微笑,含了詩意的期待,純真又純凈地擦亮了眼睛。綠色的風景,正在多少生命的心頭,精描細畫成又一年的美麗圖景。
⑥ 立春的由來立春的由來
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6)立春宣傳圖擴展閱讀:
立春的習俗:
1、游春(探春、遊行):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後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之後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
2、春牛:民間藝人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
3、春牛圖: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
4、春娃:鄉寧等地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⑦ 立春用畫圖怎麼表示
要圖片是么
⑧ 立春有什麼習俗
立春有迎春,祭祀祖先,咬春,踏春這些習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准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來。
2,祭祀祖先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志》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志》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
3,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卜、五辛盤(用蔥、蒜、椒、姜、芥五種辛辣食物調和而成)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
4,踏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