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紀錄片和專題片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朱羽君教授在《現代電視紀實》一書中形象地把區分紀錄片和專題片比喻成「一部難念的經「,的確如此。對於紀錄片和專題片的分野,國內外影視界的看法一直分歧很大.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答案。
紀錄片(Documentary)一詞最早源於電影,在英文里它是一個形容詞。英國人約翰·格里爾遜最早使用這個詞是在1926年,他在美國看到電影人師羅伯特·弗拉哈迪的《莫亞納》一片後,在美國的《太陽報》上發表影評,認為這部片子有「紀錄的(Documentary)」價值。
後來類似《莫亞納》以及同類的《北方的納努克》這樣一些影片被慢慢冠上了「紀錄片」的名稱。
「專題片」則是帶有濃厚中國特色的名詞(西方類似的片種叫作「宣傳」).專題片最大的特點是創作者主觀意識的明顯介入,一般的專題片都會表現出明確的主題性、針對性、宣傳性、目的性等特徵。
《望長城》的創作即是由專題片創作觀念改變為紀錄片創作觀念一生動例證。本來攝制組請好幾位作家擔任撰稿人,而且也寫出了腳本。到頭來,編導者卻丟棄這個腳本而另起爐灶寫了一個簡單的大綱就去拍攝,丟棄腳本實質上就是丟棄了主觀意識的介入,就是意味著創作觀念的變化。
創作觀念的改變造成了工作方式的改變。而工作方式的改變造就了最終的作品風格樣式。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紀錄片就這樣誕生了。這是中國紀錄片電視敘事擺脫語言符號敘事的真正覺醒。
(1)宣傳片理論擴展閱讀
要嚴格界定紀錄片與專題片兩者的界限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1997年中央電視台《地方台30分鍾》策劃和組織各地方台聯合製作了 30集大型系列片《中國家庭》,1998年又策劃和組織各地方台聯合製作50集大型系列片《中國人》,要對這些片子進行分類就十分困難。
但是既然創作實踐中出現了「紀錄片」和「專題片」這樣不同的名稱,那麼就說明兩者之間又還是有差異的。
❷ 宣傳片《家》的觀後感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說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郁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沖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覺新的悲劇
覺新是巴金先生筆下的《家》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一個個性極其鮮明的人物。巴金先生也曾說:「我應當在覺新身上花費更多的筆墨。」可見,覺新這一人物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以及其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以簡單分析一下覺新這一人物形象。覺新這個人物可以分作兩個階段來看。第一階段是他從小直至中學畢業。這一階段的覺新,還沒有感受到命運的殘酷,而且又是那樣的出眾。「他生來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聰穎,在家裡得著雙親的鍾愛,在私塾得著先生的贊美……他在愛的環境中漸漸地長成……在中學里他是一個成績優良的學生……他對於化學很感到興趣,打算畢業以後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學里去繼續研究,他還想到德國去留學。」他在一番順境中成長,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正如書里所寫:「他的腦子里充滿了許多美麗的幻想。在那個時期中他是為一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如果沒有大的變故,覺民將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走上人生的坦途。
可是命運卻在此時跟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他的未來從此改變。從中學畢業開始,覺新步入了他人生的第二階段。僅僅因為長輩間在麻將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馬的愛人,與一個不相識的女子結婚。而這段婚姻竟是由抓鬮來決定的,如此荒唐的做法改變了他的一生。出國留學也隨之化為泡影。接著他在父親的安排下過上了大少爺應有的生活,也開始承擔起了大少爺應負的責任。他不是只知道吃喝享樂的花花公子,而是在父親去世後努力撐起這個家,雖然他的肩膀還是那樣稚嫩,可是他已被剝奪了青春。他必須要面對的大家族裡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許多有形和無形的箭便開始向他射來。」「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他看見了仇恨和斗爭,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們攻擊的目標。」開始的他並沒有選擇沉默,「他憤怒,他奮斗,他以為他的行為是正當的。然而奮斗的結果只給他招來了更多的煩惱和更多的敵人。」他的斗爭毫無結果,反而會把他拖得更加疲憊。於是他選擇敷衍家人,「他犧牲了一部分時間去討她們歡心,只是為了想過幾天安靜的生活。」他苟且度日,把曾經的夢想拋棄,直到有了孩子,他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可是,無法迴避的是,他還要在那個大家族內周旋。他採取「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其實這並非他的初衷,而是他在復雜的家族斗爭中所作出的無奈之舉。而覺新的悲劇正是在這種種無奈中展開。
覺新的悲劇不是他一個人造成的,而是由整個家族和社會造成的。
首先,覺新的自身原因。他在面對事情時過多地選擇了逃避、忍耐、順從。即使是犧牲自己和所愛的人,也要去遵從舊傳統。為此,他出國留學的夢想破滅了,他心愛的梅嫁與他人,最終他深愛的妻子也因此慘死郊外,連在她臨死前二人都沒能見上最後一面。覺新曾感嘆:「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只有犧牲的資格。」可是,他那毫無原則的苟且順從,犧牲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幸福,更有別人的幸福甚至性命。這完全是懦弱的表現。「他不說一句反抗的話」,如果說是出於無奈,那麼「沒有反抗的意思」 則完全是因為他性格的懦弱,懦弱到毫無疑義的聽從著家人的擺布。覺新的悲劇,他自己的懦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次,家族原因。第一,覺新的家族地位。他是家裡的長房長孫,他從一出生便註定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他是整個家族的未來,他承載著家人的希望。家庭就是他整個生活的中心,他的一切都要以家族為重。因此,他很難把視野投向整個社會,也就不會針對社會弊端做出抗爭。這一特殊地位註定了他不能像覺慧那樣激進,不能勇敢地做出反抗。第二,覺新的思想根源。這一點是由第一點衍生而來的。作為一個封建大家庭的長子長孫,他自然被寄予了厚望,接受良好的教育,當然這教育也是封建倫理的教育。儒家思想的孝悌觀念自然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里。這也在思想上給他戴上了沉重的枷鎖。在他的思想里他已不是簡單的為自己而活,他活著就是為了整個家族。它完全是封建禮教的奴隸。恪守著長房長孫的規矩。他完全成了一個傀儡,被人玩弄,任人擺布,沒有思想也沒有靈魂。
最後,社會原因。在封建社會日趨瓦解的時代,像高家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也註定走向腐朽和墮落。家族的逐漸腐化令覺新認識到它所嚴格遵守的舊傳統再也無力支撐起這個家,現實的巨大壓力使覺新變得迷茫不知所措。他始終認為封建秩序是不可動搖的,因而在紛亂的境況中他只有選擇墨守。
覺新是處在新舊制度之間的人,矛盾的境遇也造成了他矛盾的人格。
覺新從小接受的是傳統封建禮教的思想,是完全從他的祖父、父親身上繼承下來的。同時他又處在社會轉型的時期,與弟弟們一起如飢似渴的閱讀進步刊物。「每天晚上,他和兩個兄弟輪流的讀這些書報,連通訊欄也不肯輕易放過。他們有時候還討論這些書報中所論到的各種問題。」他的思想雖不如覺民覺慧激進,被稱作「劉半農的『作揖主義』的擁護者」,也常說自己「喜歡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可他的思想畢竟超越了封建禮教的范圍,是一大進步。而且他這樣又能夠「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沖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他正是在這種矛盾當中尋找理想與現實的交叉點。或許只有在這時他才能找回那顆年輕的心,自己才不至過早的老去。
覺新最大的悲痛莫過於兩位至愛的人的離去。
當他來到梅的床前,看著她「安靜地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閉著,頭發飄散在枕畔,瘦削的臉像紙一樣地白」,他心中會是怎樣的滋味?悲哀?悔恨?痛心?可這所有的一切都無濟於事,無論什麼都已無法挽回那隕落了的年輕的生命。寂寞的荒廟中又有誰能陪伴那孤獨的生命?
當瑞珏的聲聲苦叫從窗里飛出,闖進他的耳朵,他又是怎樣的心情?一扇破舊的木門最終使他們陰陽兩隔,至死都沒能見上一面,在門外狂吼的他又是怎樣的痛苦?那兩扇破舊的木門最終「攔住了最後的愛」。
直到此時,覺新才悔悟到:「真正奪去了他的妻子的還是另一種東西,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這一切全壓在他的肩上,把他壓了這許多年,給他奪去了青春,奪去了幸福,奪去了前途,奪去了他所愛的兩個女人。他現在開始覺得這個擔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掙扎。」這如果說算作思想上的覺悟的話,那麼他幫助覺慧離家便可稱作是將這一覺悟付諸實踐。他是真切的感覺「這個家需要一個叛徒」,真切希望這個腐朽家族的改變。
覺民這一典型形象揭示的是懦弱的個人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飽受煎熬和摧殘,最終葬送自己及他人的幸福的悲劇。他與覺慧構成鮮明的對比,也讓人們看到了在新舊時代交替的背景下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矛盾。
《家》讀後感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巴金老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長大後閑來無事隨手還會翻翻這本書。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裡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沖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著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著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盡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斗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為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熱情、有進步思想、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國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此後,他陸續創作了一系列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卓越影響的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
30年代是巴金小說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期。這期間,他先後完成的長篇小說有《死去的太陽》、《海底夢》、《砂丁》、《春天裡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時創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還創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說,其中短篇小說集有《復仇》、《光明》、《電椅》、《抹布》、《將軍》、《沉默》、《神·鬼·人》、《沉落》、《發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說題材非常廣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寬。它們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傾訴了民眾的呼聲;有些作品還表現了外國人民的生活。
抗戰期間,巴金主要在後方從事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工作。40年代,他的小說創作出現了第二個高峰期。這期間,他創作的有重要影響的小說有「抗戰三部曲」《火》及《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另外還有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寒夜》是巴金於40年代創作的最有成就的作品,它標志著作者寫作技巧的進一步成熟。
《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長篇小說《家》以20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著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為了爭奪家產,陳姨太、克安、克定等打著維護家族榮譽和高老太爺的招牌,耍盡了花招。他們先是鬧「鬼」,嚇死了老太爺,接著又鬧「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們很清楚是軍閥混戰,導致商場被毀,但卻硬逼覺新賠償股票的損失,並且在老太爺屍骨未寒時大鬧分家。除此而外,這個封建大家庭揮霍奢侈的寄生生活,還造就了一代整日只會揮霍無度,過著窮奢極欲糜爛生活的「敗家子」,這在高家「克」字輩人物身上顯得尤為突出。如高老太爺最喜歡的五兒子克定,不但嫖、賭、抽大煙、玩小旦樣樣精通,而且還騙取妻子的金銀首飾去當賣,在外面私設公館,蓄妓取樂。
作品在揭露這個封建家庭罪惡的同時,還側重表現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的摧殘和迫害。覺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馬、真誠相愛的一對戀人,只是因為雙方母親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兒戲般地拆散了這對情侶,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離開了人間。瑞珏是在陳姨太之流鬧「血光之災」的邪說中喪命的,她和梅一樣,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被封建禮教摧殘的除了梅和瑞珏外,還有在高家做丫頭的鳴鳳、婉兒等。鳴鳳只有17歲,就被高老太爺當做一件禮物送給了「死教會」的老惡棍、年已花甲的馮樂山做小,結果這位年僅17歲的少女被逼得走投無路,投湖自盡了。然而,鳴鳳的死卻沒有使這場悲劇完結,丫頭婉兒又很快被高家用來替代鳴鳳,繼續著人生的悲劇。
作品還表現了以覺慧為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的斗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斗,最後,他們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鍾。
《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作品通過以覺慧為代表的青年一代與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腐朽勢力的激烈斗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
❸ 企業做一個宣傳片需要多少錢
宣傳片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企業產品、服務還是形象的塑內造等方面都有或容大或小的影響。對於現代企業而言,能夠擁有屬於自身的宣傳片,無疑是明智的抉擇。其實針對宣傳片的價格問題,凌智動畫分為三個檔次:
1、基礎型宣傳片:1萬——7萬;
這種類型的宣傳片比較適合中小工廠、生產加工公司,主要展示的生產設備和管理水平即可,不用加很炫目特效。一般放在公司的網站上,和上傳網路視頻上進行宣傳。
2、中級型宣傳片:7萬——20萬;
這種類型的片子適用於有定規模、具有定市場知名度的中企業,主要凸現企業實力,要求做的比較氣,讓人震撼,或者比較有有形象氣質,屬於本著務實,適當提升形象的片子。
3、高端型宣傳片:約20萬~50萬;
這種類型的宣傳片適用於具有相當行業影響力、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企業、集團公司,主要凸現企業理念、研發理念、品質理念、合作理念、戰略理念等等,要求具有很高的形象氣質,基本可以定位在「務虛」的境界追求。
❹ 寫真館宣傳片畢業設計論文怎樣寫,求幫忙!
設計我能幫你做。
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
1.事實論據:事實在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事實論據又包括事例和數據。
2.理論論據:作為論據的理論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理論論據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
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聯系應該緊密一致。
❺ 為什麼好多企業要做宣傳片呢
可口可樂的總裁曾經說過「如果只有10塊錢的話,我會用9塊5毛錢來做廣告,用5毛錢來做糖漿」
為什麼呢?
因為啊:
無論是電視廣告時代還是現在的互聯網廣告時代,品牌在投放廣告時非常關心的一個指標是覆蓋頻次。如何在眾多的信息中脫穎而出,廣告是一個直接有效的手段。即便是已經反復加強了印象,如果過一段時間沒有強化,也會在消費者心中慢慢消失。根據經典的廣告理論,廣告起作用的邏輯源於三個方面——告知、說服、強化。
告知:主要針對於新用戶。品牌方利用廣告向新用戶介紹自己的產品,傳達自身的優勢,將新用戶轉化為准用戶,這是品牌的拉新,只最重要的功能和環節。
說服:主要針對於准用戶。這類型的用戶是有潛在需求的,他們或許有很多選擇,且並不在意選擇哪一家產品。而廣告不斷的不斷放送就是為了反復來說服潛在用戶嘗試自家產品從而轉化為真正的用戶群體。
強化:主要針對於忠誠用戶。這部分群體已經是產品的忠實用戶了,怎樣維持這個群體的忠誠度是品牌的主要目的,這就需要品牌廣告的不斷出現來強化這類群體的信任,保持他們對產品的忠誠度。
所以打廣告是最好的防守,也是最好的進攻,也是對品牌最好的維護。這就是為什麼已經很知名的大品牌還要不斷做廣告的原因。
想要您的企業脫穎而出,不妨來紅瓜子傳媒看看吧
❻ 企業宣傳片製作要素有哪些
企業宣傳片製作中,畫面語言,同期聲和解說詞為三要素;畫面語言原是影視製作製作中的理論概念,隨著影視製作傳媒的重視和發展,這一概念被移植到在企業宣傳片中逐漸發展。畫面語言是以鏡頭為基本的語言單位,通過鏡頭表現事情內容,創造情緒,創造氣氛,創造風格。企業宣傳片的畫面語言表現是有局限的,它不能充分展示製作者要表達的事情內涵。深圳卓 京 影 業在企業宣傳片拍攝中要加強鏡頭語言的積累,在製作初期,盡可能多視角地記錄事情的現場畫面,對事件進行無主題,中性(無思想傾向)的記錄;盡可能地把事件的遠景、近景、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局部特寫、環境、周邊等等都攝錄成鏡頭語言。這樣為後期編輯積累了豐富的鏡頭素材,鏡頭語言是企業宣傳片製作的基礎,而采錄過程中多視角,無主題,中性是後期編輯傳播所表現為影視製作傳媒本質特徵的素材保證。 企業宣傳片製作者的思想傾向表達和事件說明及潛意識引導是靠同期聲和解說來充分實現的。要杜絕主觀隨意性,按事物的客觀規律以及真實性來辦事。其次是編輯時分析語言的內在邏輯與流暢程度,觀看畫面與同期聲的銜接是否合理。企業宣傳片解說詞是影視製作人與觀眾進行交流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企業宣傳片解說詞寫得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片子的質量。企業宣傳片解說詞屬於文學的范疇。因此,要寫好企業宣傳片解說詞,並使其特色鮮明,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企業宣傳片解說詞的生動性。解說詞在企業宣傳片中主要的職能就是服務於主題。解說詞應盡量寫得親切、自然。
2、企業宣傳片解說詞的形象性。形象化的語言用在企業宣傳片解說詞中具有很強的鼓動性,最容易打動觀眾。
3、解說詞的喻理性。 在企業宣傳片解說詞的創作中,精心地選擇使用格言,不僅能給整部片子增色,而且能夠深刻地提示企業宣傳片的思想內涵,使觀眾大受裨益。
❼ 關於宣傳片版權和泄露公司機密問題的--請權威人士回答
根據著作權法,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因此,廣告片的版權由廣告片製作公司所有,但廣告製作公司必須在獲得廣告片中涉及他人作品(如有)的相關授權的情況下行使自身的著作權。如果廣告主與廣告公司簽有協議,廣告的版權歸屬依合同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清時,廣告片的版權仍由廣告製作公司享有。值得一提的是,廣告公司還應在與廣告片主創人員、演職人員訂立的合同中加入版權條款,就著作權歸屬達成協議,確保獲得廣告片的完整著作權。
此外,著作權法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如果廣告公司不希望創作人員在廣告片以外單獨行使上述權利,就應與權利人簽訂專有使用權合同,排除他人的使用。
——————————————————————————————————————————
你的問題一:主要是要看你當初的公司與廣告主也就是那家企業簽訂了怎樣的協議。
你的問題二:即使廣告的版權歸屬於你原本的製作公司,你也不享有該樣片的著作權,除非是你主創或你主演,或者你與公司簽訂了享有著作權的協議。所以你這樣出售給別人,肯定是侵犯了你原本公司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