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這個校徽標志是哪個學校的、。
校徽作為學校的標志,首先應該符合標志的設計要求並達到相應的功能。標志是以視覺形象為載體,代表某種特定事物內容的符號式象徵圖案。依據標志所代表內容的性質,以及標志的使用功能,可將標志分為五種類別。A:地域、國家、黨派、團體、組織、機構、行業、專業、個人類標志。B:慶典、節日、會議、展覽、活動類標志。C:公益場所、公共交通、社會服務、公共安全等方面說明、指令類標志。D:公司、廠商、商店、賓館、餐飲等企業類標志。E:產品、商品類標志。其中,前三類屬於非商業性的標志,後兩類屬於商業類標志。按照這個分類,校徽應是非商業性標志。標志的設計要求是獨特性、注目性、通俗性、通用性、信息性、文化性、藝術性。標志的功能是區分事物、宣傳工具、信譽保證以及裝飾美化。例如同濟大學的校徽,它的主體是龍舟,龍舟上,同濟人在奮力劃槳,象徵「同舟共濟」,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同濟大學的校徽,又能體現同濟人的精神。它的設計符合標志的設計要求,並達到了區分、宣傳、美化的作用。香港大學校徽的主體是由校訓「明德格物」四個字組成的,上面是東方文明的象徵龍的造型,而下面是它的西文名字。「明德」和「格物」均出於「四書」中的《大學》。「明德」是指人與生俱來的光明皎潔的德行,並讓這種德行彰顯出來,發揚光大,更多的是強調做人;「格物」是指探究事物的原理,擁有淵博的知識,更多強調的是做事和做學問。從校徽的設計圖案中,我們可以看出香港大學的辦學原則和目標,同時也能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內涵。
校徽作為一種視覺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其自身的能指與所指。能指是校徽的外在表現形式,包括它的形狀、顏色、圖案、字體等等。而它的所指是它背後所隱藏的文化價值。校徽是一個學校的標志,一個學校的形象象徵,也是一個學校社會認知的重要標志,所以它應該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辦學特色、學校類型以及學校的文化底蘊。例如由魯迅先生設計的北京大學的校徽,是「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北大的許智宏校長說,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許多畢業了多年的北大學生回想起來,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北大給學子們最寶貴的是「自由獨立,兼容並蓄」的精神。中國人民大學新校徽採用的是暗紅色,取自於宮牆的深紅顏色。它的設計者章葉青認為,鮮艷的紅色在視覺上顯得過於興奮、刺激,而這種深紅色顯得理性、大氣、包容,是比較具有中國特色的顏色。他把這一顏色確定為校徽的唯一使用顏色,並稱之為人大紅。就像鮮艷的哈佛紅在美國成為資本經濟的某種象徵一樣,他希望人大紅今後成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象徵。新校徽由三個篆體「人」字組成。據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介紹,新校徽有三層含義:一是為人民辦學,這是辦學的宗旨;二是以人為本培養和造就人才,這是辦學理念;三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這是辦學特色。此外,三個「人」字還有「三人成眾」,「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義。
❷ 校慶50周年活動策劃,宣傳部策劃
第一章 五十周年校慶活動的整體思想
宗旨:回望本校、挖掘文化、展示成就、加強合作、提升人氣、鑄造品牌
目的:◇通過本次校慶活動,鑄造一個文化深厚、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本校品牌形象,擴大本校在社會的影響力,提升社會的認知與美譽度。
◇通過本次活動的規模效應,建設一個生命靈動、關系和諧、人氣升騰、榮校報國的本校精神家園。
◇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完善校園網站,編撰校園的校史、開辦校慶報等信息、宣傳、交流平台。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增強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性。彼此關注、支持,營造「校園情懷」「師生情感」的氛圍,並為日後的相關校園活動奠定基礎。
原則:隆重熱烈、簡朴務實、重視過程、把握細節、師生共參、辦出特色
策劃構思:
一、通過對本校資料的整理與其他渠道獲得的信息互補,進行研究,深入了解本校。挖掘活動可利用信息資源,重點突出,完美展示本校。
二、針對本次50周年校慶活動,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制訂具有鮮明性與完整性,並具有延伸力的可行性系列方案。
三、在活動中著重體現「光輝的歲月」「非凡的現在…『真摯的情感」的人文主題,以「情感」為凝聚,形成強烈的氛圍統一。
四、在活動中,改變舊模式,採取「創新性」手法,使全校師生共同關注,共同參與。
第二章:校慶活動具體策劃方案與構思
一、啟動期
啟動期內的活動意義:主要是通過廣大在校師生的共同參與,營造出校慶的氛圍。並通過參與的形式,表達出對校園的熱愛與對本次活動的重視。為日後的工作進行鋪墊。
時間:2006年5月~7月
1.成立校慶籌備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
2.研究確定校慶日和校慶范圍及名稱。
3.啟動校慶活動經費籌集工作。
4.針對「本校成立50年」,面向校園開展校慶標志和校慶禮品的徵集活動。開辟 全校師生的參與途徑,增加全體師生的關注度。
5.「我愛我校」為話題舉辦激揚文字、真摯祝福主題徵文活動,加強本此活動在學生中的情感共鳴。
6.以「校慶——師生總動員」為宗旨,舉辦「慶校慶」黑板報比賽描繪出自己眼中的校慶。
7.以「吾愛吾師」為主題開展多樣的繪畫、攝影、書法展。依此搭建老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二、推進期
推進期間的活動意義:對學校發展取得的成就進行一個總結性的回顧,通過教師的名譽和學子的成績體現學校的實力。並為社會拓展活動奠定基礎。
時間:2006年7月~10月
1.建立各地校友聯絡站,編輯《校友通訊錄》。設立專題網站。
2.編撰校史,編印畫冊,編輯《校慶專刊》,製作光碟,設計確定校慶紀念品。
3.「五十年榮譽與夢想」本校50年的發展歷程主題圖片展。突出「成就」「榮譽」。回顧50年來學校的發展狀況,在教育設施,教學理念,師資力量,教育成果,傑出人才等等綜合反面去反映。
4.「昔日的老師,闊別多年的同學」社會尋找活動。(利用媒介)
5.「獻給母校50歲的禮物」師生紀念品製作展覽。
6.開展歌唱祖國、歌唱母校歌詠比賽。
7.繼續籌集校慶活動相關經費,設立專項基金。
三、高潮期
高潮期間內的活動意義:以「共同的母校」為線索,充分拓展,歷代本校師生對與學校的貢獻,回憶往昔,總結今日,展望未來,凝聚校園文化。
時間:2006年10月~12月
1.邀請領導、來賓、校友。
2.召開新聞發布會,在各媒體上加大校慶宣傳力度。
3.「回顧光榮歷史,展望美好未來」慶祝50周年主題論壇。邀請上級領導,歷代學子的代表、老師代表、家長代表共同圍繞本校的發展里程進行回顧和探討,並對未來進行一個展望。
4.邀請我校畢業並在社會上有較高威望的專家、學者及各界名人進行一次高水平的專場學術報告.
5.種植校友林,種下我們的愛心,種下我們的希望。
6.開辦歷屆老校友同學會,回味過去,寫下感言,拍照留念。
7.以「五十聚首,人生難逢」為主題的詩歌、散文朗誦比賽。新老校友互相合作,交流感情,獻上一份對母校的祝福。
8.「學予榮譽勛章」頒發活動。對獲得社會成就的學子和在國內比賽活動中取得成績的學生頒發本校榮譽勛章,目的是為加強與以畢業生的情感聯系與鼓勵在校師,上為校爭光的熱情。
9.大型文藝演…晚會。體現「奮斗」「光榮」「輝煌」主題。以活動的形式加強反映出學校的成果與學校的優勢。也成為凝聚校園情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0.個人DV拍攝、攝影比賽,每位師生運用自己的DV機、照相機,在校慶過程中抓拍精彩瞬間,感人鏡頭,校園風光。
四、延續期(校園外部)
延續期內的活動意義:向社會傳達本校的悠久歷史、校園文化、優勢的資源、傑出的成就,並通過相應的活動,拓展影響力度與范圍。向社會進行鞏同。
1.「放眼校園,美在身邊」公益環境活動,以「綠色校園」為切入。開辦綠色環保服裝秀。旨在率先樹立「綠色校園」的社會認知,形成本校的「形象推廣戰略」。
2.「友誼校園」牽手活動:與其他高校建立友誼校園的牽手活動,進行學術交流。同時也要考慮與偏遠地區的學校建立「愛心工程」,增加社會美譽度。
3.「示範校園」參觀活動:向社會開辟「示範校園」參觀活動。在活動期內,開放校園。讓社會(家長,學生)進行參觀。增加對本校的了解與信任。提高「生源」問題。屆時也可通過學校的宣傳資料,推薦學校的優勢與特色。給回憶,永不褪色的珍藏;給思念,自由飛翔的翅膀;給困難,輕松燦爛的笑臉;給朋友,一世不泯的友誼;給老師,我們真誠的感謝;給母校,我們永恆的眷戀!回顧歷史,我們心潮澎湃,展望明天,我們激情滿懷。沿著學長們光輝的足跡,我們前進的步伐是多麼的堅定。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母校的明天會更好!
四、參考文獻
1.《50周年校慶紀念冊》,柯永仙主編;
2.《校志》;
3.有關學校的校慶活動方案
❸ 宣傳工作
一、概況
2012年,學校宣傳工作主要由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兩部門承擔。黨委宣傳部是負責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職能部門,編制3人。新聞中心是負責學校新聞宣傳工作的輔助部門,編制10人,在編6人。
學校宣傳思想工作在校黨委的領導下,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科學化水平,為學校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完成了60周年校慶、紀念建黨90周年、喜迎十八大、迎接第十次黨代會、黨建專項評估等重要任務。
二、校慶宣傳
1.籌建校史館。2011年6月,學校決定在60周年校慶之際,籌建校史館新館。宣傳部牽頭,地學發展研究中心、檔案館、離退休處等部門參與籌建。明確了校史館「存史、資政、研究、育人」的定位,以及「一館、一展、一隊伍」的建設目標。完成了前期調研、史料徵集、文稿起草、展覽設計、展廳布置、講解團隊招募等工作,並於校慶前夕揭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整體氛圍營造。一是通過公開徵集,在20餘件作品中遴選了校慶徽標(LOGO),並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校慶核心圖形,形成了校慶標識系統(VI),成為校慶形象識別的基礎系統。二是通過公開徵集、重點約稿,擬定校慶宣傳口號。三是完成了校慶日校園氛圍營造設計手冊,完成了簽到台、接待站、圍擋、道旗、彩飄等校園戶外布置、裝飾等。四是舉辦了溫家寶題寫校名揭牌儀式,完成了主樓、體育場、校門等學校主要標牌更換。五是完成校慶大會、校慶文藝晚會視頻製作及同步直播。完成校慶大會「室外大屏」、「居民區入戶」現場同步直播,完成校慶文藝晚會「綜合教學樓」、「居民區入戶」現場同步直播。製作大會部分直播視頻,拍攝晚會暖場部分視頻(教職工校慶祝福),分別在校慶大會和校慶晚會上播放。
3.校慶宣傳展示。豐富宣傳形式,總結辦學經驗,凝練學校文化,全方位展示學校形象。一是印製中英文畫冊,內容涵蓋了地大概況、發展歷史、領導關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國際合作、校園文化、黨的引領等方面的內容。二是製作校慶電視宣傳片《地學搖籃 甲子華章》。三是校慶專題網站。採用全新網頁設計理念建設校慶專題網站,設置「校慶新聞」、「通知公告」、「地學搖籃」、「甲子華章」、「祝福地大」等多個欄目,全面報道校慶進展。四是推出新浪校慶官方微博及新華社手機報。在新浪網上開設了校慶官方認證微博,刊發微博400餘條。粉絲數達3100餘人。通過新華社手機報發布學校校慶信息。
4.校慶新聞報道。突出重點,樹立品牌意識,集中宣傳報道建校60年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一是校內宣傳報道。完成校慶各項活動新聞采寫及攝影攝像工作。共撰稿件近20餘萬字,拍攝圖片5000餘張及大量視頻資料。保證了校慶新聞圖片的提供和影像資料的留存。新聞網開辟校慶專欄「迎校慶」、「喜迎校慶 多彩校園」,全面及時報道校慶相關活動。「特別轉載」欄目轉載和刊發優秀校友事跡,共計400餘條。宣傳欄推出「黨和國家領導人賀信」、「校慶大會等活動報道」、「中國地質大學組建25周年座談會」、「歡迎校友回家」、「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等版面近200個。出版中國地質大學報校慶專刊及專版等20餘個版面。二是校慶外宣工作。全面推進完成發布校慶公告、校慶外宣報道,建設校慶專題網站及校慶官方微博、校慶大會新華網直播等多項工作。累計組織接待60餘家媒體近百名記者對校慶大會及校慶系列活動進行采訪和報道。完成新聞報道100餘篇(其中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媒體刊發報道50餘篇),10餘個版面整體宣傳(通版報道1次,整版報道3次、半版7次)。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教育報》、《中國國土資源報》發布了中國地質大學60周年校慶一號、二號公告;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刊發學校60周年慶祝大會報道。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刊發學校60年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在《中國國土資源報》全方位展開宣傳,採用專版、校慶專欄、專稿等形式,加大報道力度,突出宣傳重點。在《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圍繞學校科研成果展開深度宣傳。在《北京教育》雜志封底刊發學校校慶形象宣傳。與知名網站合作,建設新華網校慶專題網站並實現校慶大會網路圖文直播。與中國教育電視台合作進行校訓展播。
三、理論武裝
1.明確思路。堅持「抓兩頭、促中間」。圍繞形勢熱點和重要精神,堅持以黨委中心組學習為龍頭,帶動全校理論學習,引導各級幹部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努力將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到學校事業改革發展上來。努力把黨的政策、學校的決策內化為師生愛國愛校興校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2.突出重點。一是以學習宣傳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兩會精神為重點,為黨的十八大和校慶60周年營造良好氛圍。二是把握總理回母校視察良機,組織各二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溫家寶總理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並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進一步理清了思路、轉變了觀念,廣大教職工表示要立足本職崗位,扎扎實實工作,加快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步伐,為早日實現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宏偉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三是重點學習宣傳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組織各級幹部教師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實質,認真落實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各項任務。四是以迎接北京市黨建與思想政治評估檢查為契機,大力開展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教師思想狀況常態調研機制,及時了解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和關注問題,做好政治引導,努力將他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上來,統一到學校的中心工作上來。五是十八大召開時,組織師生全過程認真收看大會,並就大會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深入的輿情調研,全校上下形成了關注十八大、熱議十八大的良好氛圍。大會結束後及時舉辦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專題報告會,邀請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博士生導師高新民教授做題為《學習十八大精神,推進黨的各項工作》的報告。起草了《關於在全校范圍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單位把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與全面落實學校「十二五」規劃結合起來,與迎接校第十次黨代會結合起來,切實通過培訓、徵文、發放學習材料、組織參觀等多途徑開展學習宣傳活動。積極參與「首都百萬師生微黨課」。開展「師生微言微語十八大」微博大賽,並積極發表評論,全校迅速掀起了學習宣傳十八大精神熱潮,各單位師生進一步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黨委宣傳部被市教工委評為「學習宣傳十八大精神先進單位」。
3.做好服務。以指導實踐和推動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制定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著力做好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的服務工作。全年圍繞學習專題組織形勢與政策報告會兩次,共編發兩級中心組理論學習參考共5期2000餘冊,購買理論學習光碟40餘盤,發放《政府工作報告單行本》、《十八大報告單行本》、《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中國共產黨黨章》等30多種理論書籍,合計5000餘冊,內容涵蓋了中央精神、重要文件、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重要活動的講話等。堅持「向校領導和二級黨組織推薦一本好書」活動,全年共推薦10餘種圖書。黨委宣傳部積極做好「兩報兩刊」的訂閱和發行工作,提出「兩報兩刊」是黨的輿論宣傳主要陣地,也是推動兩級中心組理論學習的重要平台,倡導各級黨組織組織黨員讀報、學報、評報,以此來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學院骨幹教師理論研究水平較高的優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支持和鼓勵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教師依託理論學習撰寫心得體會和理論文章。全年兩級中心組學習做到理論學習有考勤、有筆記、有心得,各黨支部和教師黨員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和及時性都有所加強。
四、師德建設
繼續堅持師德建設的「四結合」工作方法,即師德建設與教師隊伍相結合,與學術帶頭人、學術團隊建設相結合,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與思想教育工作相結合。積極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考評機制和輿論監督機制,健全師德師風的考評、問題報告和投訴制度。2012年工作的重點將師德建設與科學道德、師風建設相結合,利用教師培訓、教師節等活動開展科研誠信教育,倡導教師們嚴格自律,戒浮躁浮誇。通過校報、新聞網、電視台、宣傳櫥窗等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北京市教育先鋒、北京市教育先鋒教書育人標兵、北京市教學名師的先進事跡和教育經驗,在全校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五、文化建設
1.組織溫家寶總理題寫校名揭牌儀式。為紀念學校建校60周年,著名校友溫家寶總理為母校題寫了校名。經過精心的策劃和准備,2012年6月18日溫家寶總理題寫校名揭牌儀式隆重舉行。溫家寶總理為母校題寫校名的正式啟用,標志著溫家寶總理為母校題寫的校名,將作為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和精神財富固化下來,成為學校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
2.弘揚北京精神。舉辦「北京精神」系列宣講會,圍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主題,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和宣講活動,解讀「北京精神」內涵和意義。通過座談會、黨團日活動、徵文比賽、主題班會等形式組織師生進行專題學習,學習面覆蓋到全校師生。堅持不斷豐富和創新「北京精神」學習載體,編寫「北京精神」小冊子等一批宣傳材料,充分利用校園電視、校園網、校園廣播、地新社、閱報欄、《地大青年》(報紙)、校園櫥窗、閱報欄等陣地,大力宣傳「北京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修訂VIS。以完成教育部校訓、校徽、校歌徵集工作為契機開展大學理念系統的設計工作,總結概括了地大精神的徵求意見稿,完成了學校視覺識別系統(VIS)的修訂工作。
4.承辦「世界地球日」「資源·文化」專家論壇。為紀念第43個世界地球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學校共同主辦「資源·文化」專家論壇,黨委宣傳部具體承辦。2012年4月20日國務院參事、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常江,學校教授、能源實驗中心主任張金川應邀做了專題報告。
六、精神文明建設
認真落實北京市海淀區和學院路街道有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動員廣大學生及教職員工參與2012年度「感動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評選活動。積極響應海淀區「小事大愛」徵文活動,努力發動廣大師生踴躍投稿,把徵文活動作為弘揚「北京精神」的重要工作,先後徵集匯總上報近40篇稿件。積極參加海淀區文明委高校系統精神文明座談等關於創建首都文明區的交流研討,結合實際,為創建文明區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大力宣傳海淀區創建首都文明區的有關公告、標語、工作進度安排、階段性工作和效果,以及相關政策措施,在校園內營造創建文明區的良好環境氛圍。
七、思政研究
積極申報北京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專項課題,組織學校教師申報2011~2012年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評選。參加了市教工委組織的思想政治教師赴井岡山培訓活動。認真組織2012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人才「百人工程」新增人選的評選及推薦工作。繼續做好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的推薦和組織協調工作,全年共組織21位教師參加12期培訓。
八、普法宣傳
全年以「學習憲法,獻禮校慶」為主線,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4·22世界地球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一系列主題日活動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主觀能動性,通過有獎法律題目問答、法律問題現場咨詢等活動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同時積極與海淀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海淀區學院路街道、海淀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等單位共同舉辦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增強學生法律素養和道德責任感,活動效果良好。
九、隊伍及平台建設
1.輿情監測及時有效。充分認識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形勢,建立輿情分析研判和引導機制,新聞宣傳信息報送工作,堅持做好學期開學和重大事件前後的輿情調研工作,及時、全面、准確掌握師生思想動態,全年共上報輿情信息7篇,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輿情分析,為學校科學發展提供基礎信息。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妥善處理校慶60周年、聯合攀登珠穆朗瑪峰等重大事件的輿情應對工作。
2.新媒體應對有所突破。積極應用微博等新媒體平台開展宣傳。開通校慶60周年官方微博、學校官方微博、開展「師生微言微語十八大」微博大賽,積極參與「首都百萬師生微黨課」,幾大微博的關注度在逐日提高,微博已經成為學校發布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按照上級要求,積極做好《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建設工作。
3.隊伍素質有所提高。積極組織宣傳幹部參加首都高校網路輿情監控與引導專題培訓,努力提升宣傳隊伍專業素質。建立網路輔導員、評論員、管理員隊伍,對網路輿情進行及時引導,營造和諧的網路氛圍。
4.牢牢把握輿論陣地。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傳授有紀律、公開宣傳有要求,加強校內宣傳陣地、課堂教學,講座論壇、學術交流等管理,嚴格審批程序,不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渠道。全年共審批、備案哲學社會科學講座10餘次。全年在學校重大活動、重要節日共懸掛橫幅20餘條。
❹ 如何製作學生會的海報呢,有沒有哪位是大學學生會宣傳部的,謝謝
我是院宣傳部部長,製作海報很簡單的。
一是要確定主題,在明確你要宣傳的活動的性質你才能進行海報的構思。比如說,晚會,就花哨點,時尚點,顏色可以很鮮亮,圖案要很漂亮。二是海報構思和設計,這個首先要先收集些跟你主題相關的素材,圖片呀,版式很漂亮的字體呀,這個在網上都搜得到,根據構思設計海報的版面。三就是著手製作海報了,這個過程其實更簡單了,只要你會畫畫寫字,根據自己設計的簡圖和搜集的素材照著畫就OK了。准備工作就是海報紙張,顏料,彩筆蠟筆等用的上的東西,當然也要鉛筆橡皮。先打草稿在上色。
我說的夠詳細了吧,對了還有一點,如果你本身很會畫畫我還是支持你找個人幫你上色,不然工作三四個小時也不好完成。。。
❺ 大學里的新聞宣傳部一般可以搞什麼活動
新聞徵文 攝影 視頻比賽
學校宣傳片 廣告設計 徵集校徽 校歌
辦報紙
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