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是什麼樣的單位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屬於社會團體組織。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的前身是廣東書法篆刻研究會。它創建於1963年,1981年更名中國書法家協會廣東分會,1992年改用現名。它不僅是我省歷史上的第一個全省性書法藝術團體,而且是全國成立較早、成績較大的書會之一。創建之初,即與北京、上海的書法組織一起,為活躍60年代的中國書壇作出了重要貢獻。
『貳』 廣東省的歷史人物你知道多少
潮汕著名歷史人物
自古到今,潮汕地區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其中對我國或潮汕地區社會進步發展作過重要貢獻,對民眾做過重要好事的著名歷史人物,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潮汕地區的著名歷史人物,大致可以分為如下8類:
一、古代考中狀元人物
林大欽:明朝嘉靖十一年(1531),以《廷試策》切中時弊,且具有蘇文風格,被嘉靖帝親擢為文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潔身自娛,富有文才。
林德鏞:清康熙六十年(1721),考中武狀元。
黃仁勇:清嘉慶元年(1796),考中武狀元。
二、著名清官
潮籍清官很多,較為著名的有宋代的劉允、張夔、王大寶,明代的蕭端蒙、陳一松、王天性、薛侃、薛宗鎧,清代的鄭大進等。
劉允:歷任循州(今龍川)戶曹、程鄉(今梅縣)知縣、化州知州。體恤民苦,減免賦稅,革除弊政。
蕭端蒙:歷任山東道御史、巡按貴州、巡按江西等。查處龔灘敲詐案,懲辦江西藩王部屬並彈劾江西藩王。
鄭大進:歷任正定知府、兩淮鹽運使、湖南按察使、貴州布政使、河南巡撫、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直隸總督等。革弊興利,興修水利,力解民困,懲辦邪教,重視文教。
三、著名軍事家
翁萬達:明嘉靖年間,歷任梧州知府、廣西副使、四川按察使、陝西布政使、兵部侍郎、兵部尚書等。招撫莫登庸,保衛祖國南疆;抵禦俺答汗,保衛北邊安全;善文能詩,著述甚豐。
四、洋務派著名人物
丁日昌:歷任江西萬安縣令、蘇松太兵備道、兩淮鹽運使、江蘇巡撫、福建巡撫、會辦南洋海防節制水師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等。積極參與辦洋務,主辦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支持創辦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等;對台灣的開發作出積極貢獻。
五、抗金、抗元、抗倭、抗日著名人物
王大寶:歷任連州知州、袁州知州、禮部侍郎、諫議大夫、兵部侍郎、禮部尚書等。支持抗金名將張浚北伐,彈劾抗金敗將汪澈,致力穩住抗金局勢。
陳夢龍:曾任湖北石首主簿,主動請求參加抗元,散家財招兵抗元,協助文天祥在潮陽討伐陳懿、劉興,前往贛、閩參加抗元戰斗,為營救文天祥而戰死潮陽古埕沙堤。
林大春:歷任行人司行人、戶部主事、浙江提學使等。嘉靖四十二年(1563),他因母喪居潮陽,協助縣令郭夢得招義士抗倭,五戰五捷。
翁照垣:1931年任第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第一五六旅旅長,在「一二八」事變時率所部3000多名官兵誓死保衛陣地,並組織敢死隊和大刀隊,與敵浴血肉搏,重創日本侵略軍,被當時新聞界譽為「抗日英雄」。其後又於1933年在長城古北口及灤河以東一帶率官兵與日軍鏖戰,於1937年在津浦線一帶抗日,於1938~1944年回潮汕率領抗日自衛隊抗擊日本侵略軍。
六、近現代著名革命人物
潮汕地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近現代有不少著名革命人物,為中國革命事業而努力奮斗,其中有的還為革命事業而英勇犧牲。
楊石魂:1925年3月,創建中共汕頭特別支部,1926年任汕頭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長,1927年帶領部分武裝赴普寧參加「四·二三」武裝暴動,接著匯合海豐農民武裝於陸豐成立惠潮梅革命武裝隊伍。「八·一」南昌起義軍進發汕頭時,他奉彭湃指示,率領工農軍策應,其後隨起義軍撤至流沙,護送周恩來、葉挺等安全抵香港。1929年奉中共中央指示,赴武漢參加重建湖北省委工作,任省委常委兼秘書長,同年4月5日在武漢被捕犧牲。
方方:曾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參加東征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進入閩西蘇區。紅軍主力長征後,他留在閩西南堅持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書記等職務。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建立後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中,都作出重要的貢獻。
七、教育和科學著名人物
自古到今,潮汕地區的教育和科學著名人物甚多。如古代的趙德、薛侃、唐伯元、劉�和現代的杜國庠、陳唯實、許滌新、蔡翹等,都是著名的教育家或科學家。
趙德:韓愈任潮州刺史期間,復辦州學,趙德被聘主持州學,對古代潮州文教的恢復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劉�:歷任太常寺少卿、夔州知州、潭州知州兼荊湖南路經略安撫使等,還被封為龍圖閣學士。喜歡研究醫書,主編我國第一部兒科醫學巨著《幼幼新書》。
杜國庠:曾參與組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主要著作有《先秦諸子概要》、《便橋集》以及與侯外廬等合編《中國思想通史》等,是著名的哲學家、歷史學家和教育家。
許滌新: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國經濟的道路》、《廣義政治經濟學》第一、二卷、《中國國民經濟的變革》等。
蔡翹:留美醫學博士,編寫出中國第一部生理學大學教材,建國後致力航空生理醫學研究,建立中國第一個航天醫學研究基地,培養人才甚眾,著作甚豐。
八、文化界著名人物
潮汕地區的文化名人甚多,尤其在近現代,有不少文化界著名人物在全國的知名度甚高,如洪靈菲、戴平萬、馮鏗、鄭正秋、蔡楚生、陳波兒、秦牧等。
洪靈菲:1930年在上海參與籌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當選為「左聯」常委,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前線》、《轉變》,短篇小說《氣力出賣者》等。
馮鏗:1930年參加「左聯」,作品有詩集《春宵》、隨筆《一團肉》、中篇小說《最後的出路》等。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2月7日被反動派秘密殺害,是「左聯」五烈士之一。
鄭正秋:中國電影事業奠基人之一。1913年編導中國電影史上首部故事片《難夫難妻》,20年代創辦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新戲學校,培養出胡蝶等一大批電影藝術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
蔡楚生:1931年加入聯華影片公司,任編劇和導演,曾編導出轟動一時的《漁光曲》、《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優秀影片,建國後曾擔任國家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主席等,對我國電影事業作出卓越貢獻。
陳波兒:1929年參加上海藝術劇社,開始從事左翼戲劇電影活動。1934-1938年,在明星、電通等影片公司主演《青春線》、《桃李劫》、《八百壯士》等影片。1938年赴延安,導演多出話劇。1947年赴東北參加創建東北電影製片廠。
秦牧:1938年到廣州參加抗加救亡宣傳活動,後輾轉於粵、桂、川各地從事編輯、教育工作,積極創作文藝作品。建國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副主席、《羊城晚報》副總編輯,主編《廣東教育與文化》、《作品》等雜志,後任廣東省文聯副主席等。主要作品有《花城》、《藝海拾貝》、《語林采英》等數十部。
『叄』 越南主席胡志明曾有幾位中國妻子
1、胡伯伯在廣州給老毛子鮑羅廷任翻譯的時候,為了把越南光復會的激進團體「心心社」拉攏出來,遂看上了「心心社」核心人物林德樹的小姨子——客家女子曾雪。兩人於1926年10月成親,婚宴地點就在廣州市中心財廳前的太平西餐館(對,就是周公成親請客的館子),參加婚禮的有鮑羅廷的俄國婆子、蔡暢、鄧穎超。
胡伯伯成親半年,李和尚就在廣州大肆搜殺共產黨,胡伯伯趁亂逃跑,這一跑就沒了影。
1950年曾雪明看人民日報,看見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的大幅照片,再對照文字說明,琢磨這個人就是她失蹤二十多年的死鬼老公李瑞,喜出望外之下多次寄信給越南大使黃文歡探問,但未得到任何回應。1955年曾雪明曾提出申請前往河內與胡志明會面,打算去越南母儀天下,但遭到胡志明下面那幫兄弟極力反對,說是怕壞了胡志明在人民中偉光正的形象,河內當局直到今天也否認胡志明與曾雪明的關系。
恪守傳統的客家女子曾雪明一輩子孑然一身,很是凄苦。86歲的曾雪明1991年11月死於廣州,生前居住在龍津東路687號。
2、胡志明其實第一個女人叫阮清玲,於1920年春天從歐洲回國途中甲板上認識。旅途寂寞,胡伯伯很快就跟阮清玲同居了,回國後,阮清玲不顧家人的反對,成為胡志明的性伴侶和工作助手。
1923年由於叛徒出賣,阮清玲被捕後被處決。消息到了莫斯科當晚,胡志明就在留蘇越南青年同志會的會議上,當眾宣布:「清玲同志已經壯烈犧牲,但她永遠活在我的心中。我要向全世界宣告:越南不解放統一,我今生今世就不成家!」
3、1930年,胡志明又到達廣州,沒去找自己的結發妻子曾雪明,廣東省委安排中共黨員林依蘭與胡志明假扮夫妻,使胡志明取得合法身份。
胡志明在日記中寫道:「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言談舉止、性格愛好和阮清玲完全相同……我想,一定是我的真情感動了上蒼,讓清玲的化身得返人間。
林依蘭以「妻子」的身份,無微不至地照料胡志明的生活起居。胡志明感激不盡,弄假成真。接著胡調到香港,又勾搭上阮氏明開。
50年代,林依蘭已是廣東省高級領導幹部,胡訪問中國,邀請林依蘭到北京會面。林依蘭獲悉此訊,欣喜若狂。哎!又是一個想當國母的花痴。
在廣州市一人民醫院的林依蘭望眼欲穿等胡接她去越南,盼到的卻是胡志明的一封簡訊:「親愛的依蘭,咱們無緣再會,就讓我們彼此的心靈永遠融為一體吧!」
林依蘭死於1968年,臨終前,她把胡志明贈給她的那本「愛情日記」託人交還給胡。
4、阮氏明開是胡伯伯的第二個革命伴侶,阮氏是義安省榮市人,1928年阮氏明開參加新越革命黨,後轉為印度支那共產黨,約在1930年前往香港參與革命活動。
阮氏明開在香港經常去第三共產國際支部會所,由李瑞親自指導學習政治,耳鬢廝磨之下李瑞與她同居了,31年4月阮氏明開被香港當局逮捕,翌年初被釋放後赴莫斯科。
阮氏明開留在莫斯科的東方勞動大學學習直至1937年初。後來經法國返回西貢搞革命,被法國殖民當局拘捕後於41年遭到處決。按照越南共產黨的資料,阮氏明開是黎紅峰的妻子,並於1939年生下一名女兒。根據外國的資料,阮氏明開在成為黎紅峰的妻子之前,一直是阮愛國的四奶,這兩個資料都是真實的。
阮氏明開的妹妹後來嫁給武元甲,知道武元甲軍事才具平平,卻緊握軍權的原因了吧?
5、在土匪張的安排下,1944年底,胡志明帶領18名在柳州結束軍事訓練的青年幹部,以及土匪張給予的7萬6千美金返越。
隨行的18人中有一位名叫杜氏絡的姑娘,杜氏絡身世不詳。只知道她是土匪張在柳州辦的「政治軍事訓練班」中的電訊學員。
杜氏絡成了胡伯伯的五奶,負責管理民眾的衛生與照顧兒童的事務。越南歷史學家陳重金在他的《一陣風塵》的書中提及杜氏絡有為胡志明生下一名女兒。胡伯伯1945年初再次進入中國,與美國戰略服務處OSS(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身)合作。返越後,胡伯伯不再與杜氏絡約會。
6、1954年胡伯伯做了北越的國家主席,此時中央的健康衛生處發了一位來自「革命家庭」的山區姑娘,送到河內胡志明的身邊侍寢。這位姑娘名叫農氏春,是年春姑娘約22歲,胡伯伯65歲。
幾個月後,春姑娘的一個妹妹,以及舅舅的女兒亦被選中,三人共同侍侯胡伯伯,住市中的行棉街66號。姑娘們並沒與胡伯伯一起住,有需要的時候便由河內市公安局局長陳國環開車送去,陳對春姑娘的美色暗自猛吞口水……1956年,胡伯伯與春姑娘生下一名男孩,取名阮必中。
1957年春,一具無名女屍被帶往河內越德友誼醫院後被證實是農氏春,根據時河內市人民委員會副主席阮明勤先生透露:是陳局長對春姑娘先奸後殺,再把屍體棄野。
小小的公安局局長怎敢動胡伯伯的女人?很八婆的阮明勤先生又透露,是胡伯伯本人下令清除春姑娘。原因是農氏春意欲撒潑,打算公開與胡志明的關系,並要求承認兒子的正當身份,這不是給胡伯伯抹黑么?故此陳局長才膽大妄為,把春姑娘先奸後殺。春姑娘的妹妹農氏煌因在事發現場,成為目擊證人,於57年11月初被同樣處理。
7、在發生與春姑娘相識之前,越共中央曾向胡伯伯提議分配一位美女來滿足生理所需,可保持身心的長久康健。他們為胡志明選來了一位來自清化的省委委員——年青美貌的女幹部阮氏芳梅。阮氏芳梅答應婚嫁,但提出條件是必須要「名媒正娶」,要公開舉行婚禮。胡志明與兄弟們皆認為,不公開胡志明的婚姻對胡志明的政治聲譽與形像更加有利,最終他們決定放棄了胡與阮的婚事,阮氏芳梅後來任退伍軍人福利部副部長的職位。
8、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在《陳伯達最後口述回憶》中雲:「胡志明年輕的時候是結過婚的,他老婆廈門人,但是很早就去世了。越南革命勝利以後,他想再找一個福建籍的女人為妻,但是越南的黨中央不同意,他不能不服從越南黨中央的決定,所以他就一直沒有再結婚。」
相關問題全部
『肆』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是誰
張桂光,廣東南海人,1948年生。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漢語言文字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組組長。作品自1964年開始,多次參加省以上各級展覽,並被收入《中南海珍藏書法集》等作品集。
『伍』 馬來西亞的明星林德榮,求資料
中文姓名: 林德榮
英文名: JACKLIM
身高: 5尺9寸
生日日期: 4月8日
星座: 白羊座
如何獨處: 沒有什麼一個人獨處的可能
最喜歡的顏色: 藍、橙、黑、白、灰
最喜歡的食物: 除了動物內臟其他都可以
最喜歡的裝扮: 視場合而定
最喜歡的地方: 冷的地方
最討厭什麼個性的人: 沒有男子氣概與風度的人
最滿意的身體部位: 牙齒
認為自己最具魅力的地方(包含個性): 有人格、隨和
最值得驕傲的事: 認識我的人都說我夠義氣,不過時常放鴿子
最大的願望: 可以全權製作一部本地電影
座右銘: 船到橋頭自然直
你怎麼形容自己: 簡直不是人,是個機器人
本名: 陳志康
英文名: Royce
生日: 8月23日
出生地: 吉隆坡
身高: 178cm
籍貫: 海南
學歷: 才疏學淺
性格: 無厘頭,怕死,心狠手辣
最討厭什麼個性的人: 和自己一樣個性的人(一山不能藏二虎)
愛好: 睡覺
最喜歡的顏色: 黑
最喜歡的食物: 蔬菜
最喜歡的運動: 游泳
最喜歡的地方: 沒有討厭的人在的地方
最滿意的身體部位: 手指頭
最喜歡的水果: 橙
最喜歡的演員: MarkWahlberg
座右銘: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最大的願望: 快樂和幸福
認為自己最具魅力的地方(包含個性): EQ,控制情緒
『陸』 廣東書法家排名
廣東書法家排名前十名分別是:陳獻章、陳恭尹、熊景星、吳子復、秦咢生、連登、胡根天、盧有光、秦大我、許鴻基等書法家。
廣東十大書法家排行榜,由MaiGoo品牌網統計的數據,顯示陳獻章、陳恭尹、熊景星、吳子復等近代書法家成為廣東近代的書法名家。
主要通過檢索相關網路平台查找出生歷史上所有時期,祖籍、籍貫、出生地至少有一項為廣東省的書法家,並綜合考量他們取得的成就(作品、產量、榮譽頭銜等)、知名度、影響力得出廣東十大書法家排行榜。
『柒』 林姓名人的現代名人
1926年,讓徐志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曠世才女林徽因,最後在梁啟超賢惠兒媳的角色里化作「人間的四月天」,任憑冰心在《我們太太的客廳》一文中,對集建築師、教授、詩人和作家於一身的她吐點酸水。
1937年,「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先生所作《京華煙雲》成為全美暢銷書,並獲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作品。
1940年,有一個人享受過毛澤東一生唯一一次為他人執紼抬棺的高規格禮遇,這人就是林育英(又名張浩)。說起林育英,從他傳奇的一生,和兩個兄弟——林育南和林彪(又名林育蓉)來看,就可知中國歷史是少不了此人之名的。
1971年,「香港第一健筆」林行止創辦《信報》,備受世人矚目。
林披,九牧之父
1978年,林則徐的第五代傳人凌青(原名林默卿),踏上聯合國外交家之路。
1981年,印尼華僑巨富林紹良被評為世界十二大銀行家之一,旗下有近400家公司和銀行。
1994年,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台灣政壇重量級人物,曾被日本媒體預測為蔣經國接班人的林洋港角逐「總統」,得票率排名第三。
1999年,韓國林姓宗親萬分欣喜地在福建泉州尋到祖先到朝鮮半島前的下海出發地,並為自己是「唐九牧林」(因林祿16世孫林披的9個州刺史兒子而得名)的後裔而感到光榮與自豪。
《林姓史話》一書中「自周代至清代林姓主要文學家、詩人一覽表」和「自唐代至清代林姓書畫家、藝術家部分名錄」,共有林姓196人之多。
截至2004年,林姓院士足有22位。
細想一下,從他們到比乾的身上,無疑都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於忠、廉、孝、勤、儉的無數動人故事,以及「恕」與「和諧」的習性。
林波,男,1956年生,世界冠軍,中國射擊隊運動員,遼寧海城人。1973年入國家隊。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小口徑自選步槍比賽中多次獲全國冠軍,十三次打破全國紀錄並多次打破亞洲紀錄。1977年在中、羅射擊友誼賽中,以599壞的成績平小口徑自選步槍60發卧射世界紀錄。是第八屆亞運會小口徑步3×20項目和60發卧射團體冠軍、第九屆亞運會小口徑自選步槍3×40、3×20團體冠軍中國隊成員。在第四屆全運會預賽上,以400環的成績平小口徑自選步槍40發卧射世界紀錄。1980年國際射擊通訊賽上又以600環的成績再平小口徑步槍60發卧射世界紀錄。兩次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林覺民,革命先驅
林正英,香港已故著名演員
林若,曾任廣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林寧,大連林氏集團董事長
林元培,男,世界級橋梁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蘭英,女,1918年生,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曾任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
林文肯,男,1945年生,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紀檢組組長,中央紀委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
林元和,男,曾任廣州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廣州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林國恩,男,1946年生,目前最為系統地研究紅崖天書的專家,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
林志峰,男,1986年生,作家、詩人。筆名上官朝夕,出版作品有《第一次看到她微笑》《三天》《中國式蟻族》《孤獨是詩,寂寞是歌》等。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中國首位女性建築學家,也是現代詩人、作家,被胡適譽為「一代才女」。
林紓(1852年—1924年),被公認為近代中國翻譯界開山祖師。
林亮(1664—1727),漳浦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任台灣水師右營把總,1712年升福寧鎮左營千總。
林念修現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林木森曾任湖北省紀委書記。
林文漪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林樹森曾任貴州省省長一職,現任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林樹中國寶海外尋蹤第一人,獲英國劍橋國際名人中心「柏拉圖獎章」
林曉華中國足協副主席,足管中心副主任。
林春平 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兒子的室友,現中國春平集團董事長.
林豐正2000年任國民黨十三屆中央委員。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被視為是連戰的重要幕僚。
林一心 曾任任福建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書記處書記,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
林一心 1959年2月出生,現任金華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林全華,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巡視員。
林位超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林祝發 江蘇省郵政信息技術局軟體開發部副主任
林方略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致公黨海南省主委,海口市政協副主席
林木聲曾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現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林聲原遼寧省政府副省長
林廷生中共山東省委原常委、山東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
林印孫正邦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林存德現任廣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林光林曉峰樂清市市長
林孝悌溫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
林建軍,現任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業務協同部主任,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金融學碩士日期:2012-2-15
林書豪(Jeremy Shu-How Lin),美國華裔,1988年8月23日生於美國加州。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NBA華裔新秀
林鐸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
林加者法國華僑華人會名譽主席,華黎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海帆海外傑出生物學家,現任美國耶魯大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終身教授、耶魯大學幹細胞中心主任,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ISSCR)董事
林德憲溫州籍美國人,美國華商聯合總會主席,美國美安國際集團總裁,洛杉磯成德物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聖雄浙江聖雄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曾被評為第13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林光 美國幸運貿易有限公司總裁,美國國際產品安全協會會長
林亦沖台北市溫州同鄉會理事長
林光武法國法華工商聯合會會長
林華景曾任中共茂名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陽江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選舉聯絡人事任免工作委員會主任。
林建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金融部處長、高級經濟學家
林智鄭州溫州商會會長,河南省富立達實業有限公司
林元琳桂林溫州商會會長
林棣華葡萄牙溫州同鄉會會長
林北川 海南省海口市政協主席
林 願 林默父親,原任朝廷都巡檢,身居高位,
林軍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
林軍 江西省鷹潭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林軍 現任中共武昌區委常委、武昌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林定亮 南澳縣縣委副書記、縣長
林元達 河北省曲周縣縣委書記
林長洲 現任鍾祥市副書記、市長
林萬明惠安縣委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林海武廣東省徐聞縣人民政府縣長
林強遼中縣縣長
林樺仙游縣縣長
林紅仙居縣長
林旭長汀縣人民政府政府縣長
林共妙將樂縣縣長
林康松陽縣委副書記、縣長
林群潮安縣委書記,潮安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林健雄中共大埔縣委書記
林強永泰縣縣長
林少明遂溪縣長
林春元慶雲縣縣委副書記、縣長
林緒文無為縣政府縣長
林少文陸河縣人民政府縣長
林生墨竹工卡縣委副書記、縣長
林武民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
林建國共蓬溪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林錄印柞水縣人民政府縣長
林國華臨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林慶生莆田市政協主席
林鴻寧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政府副市長
林果先 現任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
林石安 現任清遠市紀委副書記
林鴻溢現任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博士後合作導師
林華聰1998年2月調龍岩市(地級市)任政法委副書記(正處級)
林武婁底市委書記
林光大莆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林素欽 莆田市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林承通莆田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林存安合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林殿玲現任中共萊蕪市委副書記
林曉英 龍岩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林皋中科院院士、水利工程及地震工程專家
林俊達現任中共揭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林彬 福州市委常委林彬兼任中共福州市委教工委書記
林明通 廣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林愈溪中共賀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林山青 南寧市委常委、橫縣縣委書記
林錦泉 成都市委 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總工會主席
林元和 曾任中共佛山市委書記、廣州市政協主席
林新 綿陽市委常委、副市長
林治學 中共汨羅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林崇中 門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林如鑫 現任汕尾市委常委、陸豐市委書記。
林祥余 臨沂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
林壯森 潮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
林日娣 女,廣東電白人,原任茂名市副市長,現任茂名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林少春 廣東省副省長
林雄 曾任中共茂名市委副書記、市長,肇慶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林中堅廣州市花都區區長
林振光 中共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捌』 揭陽市有哪些名人與英雄事跡
揭陽地靈人傑,歷代賢達志士輩出。宋代高士吳復古、明朝尚書翁萬達、郭之奇、黃奇遇,清代楊世達、武狀元林德庸、直隸總督鄭大進,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羅大綱,抗日名將翁照垣等均系揭陽籍名臣重將。另外有明代大儒薛侃,清末嶺南大詩人曾習經,現代大學者洪子誠,新聞史家方漢奇。 吳復古,字子野,號遠游。他的父親吳宗統,曾官拜翰林侍講,世居潮州。吳復古自幼聰穎,任俠好義,以博學多才、精通經典,被薦舉為孝廉,宋神宗年間被封為皇宮教授。他治學嚴謹,雖出入官宦門庭而剛直不阿,深得一代鴻儒司馬光、韓琦等的器重。學士蘇東坡與他交為摯友。因吳復古厭惡宮場上的爾虞我詐,淡泊仕途,不久,以孝養為辭,上表告退。
吳復古回潮州,卻對他妻子說:「黃卷塵中非我業,白雲深處是我家。」遂別妻兒,離開家庭,到潮陽縣直浦都(今灶浦鎮)的麻田山中建了一座庵堂,設歲寒堂,作為讀書養性之所。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吳復古游登州,於北海得12奇石,帶回麻田山。當時蘇東坡被貶江南,吳復古並不避忌,與他常有書信往返。後來為侍養父母,吳復古重回潮州,葺治園亭,教養子弟。吳宗統仙逝之後,葬於距麻田山不遠處。吳復古乃率家屬定居於揭陽縣南潮後厝,因這里與麻田山一江之隔,便於守制廬墓。此後,吳復古再度外出遠游。
元符三年(公元H00年)吳復古從番禺往清遠遭中病終,享年96歲。其妻兒趕往省視,扶柩歸葬於麻田山遠游庵之側。蘇東坡在真州聞訊,撰寫了《祭子野文》稱吳復古「急人緩己,立其渴飢,道路為家,惟義是歸,卒老於行,終不自非」。高度評價了吳復古高尚的一生。 林鳳祥,1851年(咸豐元年)在廣西永安(今蒙山)參加太平軍。任御林侍衛。1853年(咸豐三年)初,克武昌率先登城,升天官副丞相。3月攻南京,首破儀鳳門。建都天京後,與李開芳、羅大綱率軍攻克揚州、鎮江。同年5月,與李開芳、吉文元等為北伐主將,率精兵2萬餘人在揚州誓師北伐,經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隸,在臨洛關(今永年)擊潰清直隸總督納爾經額部萬餘人,封靖胡侯。繼續率軍由深州(今深縣)下滄州,抵楊柳青,直逼天津,攻克靜海(天津市的一個縣)。旋因孤軍深入,糧草不繼,又屆寒冬,漸入困境。1854年南撤,退至阜城,吉文元戰死,又退至東光連鎮。1855年2月,清軍急攻連鎮,督師苦戰,屢創敵軍。3月,連鎮失陷,受傷被俘,後解至北京就義。追封求王(一作彰王)。 翁照垣將軍於1892年出生在廣東潮汕地區惠來縣葵潭圩一戶貧苦石匠家。青年時入伍從軍,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到1926年止,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旅長、支隊司令和中將指揮官。1929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30年又畢業於法國摩拉納航空學校。1931年回國後先後任中央警衛軍旅長和第十九路軍旅長。「九·一八」事變後,力主抗日。擔任過上海大中學校抗日集訓部代主任。
1932年初,面對日寇挑釁閘北,不待軍命,奮起抗擊,打響了「一·二八」淞滬抗戰的第一槍,是這場震撼中外的國際戰事第一階段的前線最高指揮官。淞滬停戰後赴南洋宣傳抗日並為發展中國空軍募款。1933年又北上抗日,先後任東北軍師長,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副軍長。1935年任桂軍縱隊司令。「七·七」事變後先後任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及第七戰區東江游擊司令。抗戰勝利後返回汕頭,從事農牧工商業並被推舉為汕頭救濟院董事長。
翁照垣將軍於1949年移居香港,直至1972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