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宣傳方式有哪些
一家成功的企業離不開優秀的企業宣傳。企業以利潤為導向,而良好的企業宣傳能夠達到提
升企業形象、推廣產品和服務以致提升營業額的效果。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在宣傳
方面較之傳統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
企業主要可以利用廣告宣傳、公關活動以及文化推廣三種方式進行宣傳。其中,廣告宣傳是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宣傳方式,需要有媒體來承載;公關活動具有更強的針對性,需要
更嚴密的組織性,是較為高級的企業宣傳方式;文化推廣則可以讓外界了解企業文化,體現
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廣告宣傳
根據載體的不同,企業可以選擇如下幾種媒體進行宣傳活動:紙媒體(報刊雜志、企
業內刊)、室內媒體(各種室內框架媒體,如電梯框架媒體、室內終端媒體、櫃台廣告、模
特等)、戶外媒體(利用建築物頂部及外部、路邊等戶外場地設置的信息媒介,如路牌、霓
虹燈、LED 電子屏幕等)、流動媒體(使用移動媒介,如各種車體)、廣播電視媒體及互
聯網媒體。
在上文提及的各種廣告媒體中,互聯網媒體,又稱網路媒體,比起傳統的紙媒體、廣
播電視媒體,宣傳成本低而受眾面廣,成為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宣傳手段之一。企業可以通
過建立能夠體現企業形象的公司網站和公司博客、使用各大搜索引擎的推廣服務、利用其他
門戶網站或專門網站的廣告位以及使用公共留言板及論壇來達到網路宣傳的目的。
公關活動
公關活動是企業為了創造良好的公共關系而舉辦的各種以信息溝通、樹立良好企業形
象為主的活動。主要分為日常公關活動和專項公關活動兩大類。日常公關活動是為改善公關
狀態的日常接待工作,如提升服務態度;專項公關活動是企業運用專門技術和手段安排已達
到改善公共關系的專門性活動,產品展示會、新聞發布會、市場調查、危機公關等就是常見
的專項公關活動例子。
文化推廣
雖然也需要有媒體承載,但是不同於廣告宣傳,企業在進行文化推廣時並不是直接打「廣告」,
而是在以企業的身份傳遞其他信息內容,如拍攝電視劇、製作公益宣傳片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文提到的三種宣傳方式並非相互獨立,企業在組織計劃宣傳活動時
往往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方式。例如,新聞宣傳,是利用如報紙、廣播、電視或者企業網站。
B. 企業宣傳有何作用
僅供參考
宣傳片是目前宣傳企業形象的最好手段之一。它能非常有效地把企業形象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更好地把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展示給大眾,能非常詳細說明產品的功能、用途及其優點(與其他產品不同之處),詮譯企業的文化理念,所以宣傳片已經成為企業必不可少的企業形象宣傳工具之一。
宣傳片除了能有效地提升企業形象,更好地展示企業產品和服務, 說明產品的功能、用途、 使用方法以及特點,已廣泛運用於展會招商宣傳, 房產招商樓盤銷售,學校招生 ,產品推介, 旅遊景點推廣, 特約加盟,推廣品牌提升,賓館酒店宣傳,使用說明,上市宣傳等等。通過媒體廣告向需要做宣傳片的企業進行宣傳,將會取得較好的推廣作用
企業宣傳片,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就相當於一個人的一張臉,無論是在展會,招商,終端店面,招標會議,我相信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會不要臉的,所以拍攝企業宣傳片,在於當今社會來說已經是一種必須,任何一人都不會說自己不要臉,當然任何一個企業也都不想在客戶,同行面前失去自身企業的尊嚴。所以企業宣傳片是時下所有企業的必須品,不但能夠提升公司的業績,而且可以提升企業的形象,未來三年內,我相信中國任何一個企業都會有一部自己的企業宣傳片
宣傳片從內容上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企業形象片,另一種是產品直銷片。前者直觀生動地展示產品生產過程、突出產品的功能特點和使用方法。從而讓消費者或者經銷商能夠比較深入地了解產品。營造良好的銷售環境。企業宣傳片的直接用途主要有:促銷現場、項目洽談、會展活動、競標、招商、產品發布會、統一渠道中產品形象及宣傳模式等。
C. 對企業文化的認識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回答
廣義上說,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說,文化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與制度。
而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並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願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它與文教、科研、軍事等組織的文化性質是不同的。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商品生產與經營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
關於企業文化的概念,由許多不同的認識和表達:
1、 美國學者約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中各個部門,至少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們所共同擁有的那些企業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是指企業中一個分部的各個職能部門或地處不同地理環境的部門所擁有的那種共同的文化現象。
2、 特雷斯·迪爾和阿倫·肯尼迪認為,企業文化是價值觀、英雄人物、習俗儀式、文化網路、企業環境。
3、 威廉·大內認為,企業文化是「進取、守勢、靈活性--即確定活動、意見和行為模式的價值觀。
4、 企業文化是一種新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企業要真正步入市場,走出一條發展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使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就必須普及和深化企業文化建設。
5、 企業文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所創造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個性的經營宗旨、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准則的綜合。
6、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在企業內部的綜合反映和表現,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影響下形成的具有企業特點和群體意識以及這種意識產生的行為規范。
D. 公司企業文化宣傳主要宣傳哪些方面的
1、企業發展史
2、企業開發
3、企業價值體現
4、重點產品突出
5、公司人員開發
E. 對公司企業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怎麼寫
開頭需要先給出整體的認識,接下來寫的是認識的過程,最後總結。
企業文化是比較偏的領域,與之相關的崗位也相對冷門,但毋庸置疑它很重要,而且會越來越重要。管理思想的發展源遠流長,從質量、制度到流程,再到文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相比於個人的職業生涯)。
費爾巴哈說,一個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特別是精神上。無論個人還是組織,對企業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都處在一個日益深入、逐步深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將會持續下去,永不終止。作為個體,我們應該始終保持對未知領域的敬畏,保持對學科和學術的謙恭,同時還要培養強烈的求知慾,鍛造強大的學習力。
企業文化是終極價值追求
一般認為,人的終極價值追求包括「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到哪裡去」,以上三條構成了人生的終極之問。相應地,企業有自身在哲學層面的思考,有屬於自己的終極價值追求,且貫穿於整個企業生命周期。企業的終極價值追求,即「我們是什麼」、「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將去往何方」。
企業史可以解決「我們是什麼」、「我們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而「我們將去往何方」則需要由「企業願景」來回答——我們要成為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我們能成為一家什麼樣的公司。伴隨著「我們將去往何方」這個課題的,還有一個「怎麼去」的問題,即我們憑借什麼、如何前往並到達「何方」——這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即我們憑借「核心價值觀」到達「何方」,最終實現「企業願景」。
這個解釋並沒有從正面回答「企業文化是什麼」,而只是在回答「企業文化有什麼用」、「企業文化能解決什麼問題」。站在「有什麼用」的層面回答「是什麼」的問題,以功效取代定義,並不準確,但可以提供一種思維方式,讓我們站在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問題。
F. 企業宣傳的宣傳目的
企業做宣傳片首先要明確目的;是為了提升企業形象那當然是做企業形象片。很多中小企業自身的形象並不是很突出,在企業內部對自身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在渠道和消費者中也沒有形成影響和共識。這對企業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那麼企業就需要將自身的資源進行整合,提煉出一個統一的企業形象。如果企業要做的是產品專題片,和企業形象一樣,產品的特點和功能定位也很重要。產品有產品的形象,產品的功能定位應該能夠體現出由產品所展示的品質、品味和品形到品牌的過渡。宣傳片可以幫助企業實現企業——代理商——經銷商——零售商——消費者對企業形象和產品的共識。 明確了目的還要明確用途,是用來促銷、參加會展還是招商、產品發布,這對宣傳片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G. 對公司企業文化的認識怎麼寫
寫作思路:通過企業的價值觀、經營理念、企業形象、行為規范、物質載體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方面來描寫對公司企業文化的認識。
例文如下: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管理過程中所形成、倡導,並經過篩選提煉而形成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它包括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企業形象、行為規范及物質載體等。價值觀是企業發展的最高指導原則;經營理念是支撐企業價值觀的各種信條、觀念,是企業發展與競爭策略的指導思想;
行為方式是企業文化中最真實、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部分,它特別要求理念與行為的一致性。企業文化全面而細致地滲透在企業活動的方方面面,隨著企業的發展而發展。企業文化既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也是企業的靈魂。
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客觀存在於每個企業之中。積極的企業文化能夠促進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使得企業長盛不衰;消極落後的企業文化卻極大地阻礙著企業的發展。
企業總是在不斷發展中培育著積極的企業文化,這是因為積極的企業文化不但能夠為員工營造一種積極的工作氛圍、激勵員工努力工作,也能夠增強企業內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可以說是企業應對市場競爭、創建一流企業和建立百年企業的內化動力。
H. 對企業文化的認識是什麼
在談到企業文化的作用時,我們能夠列舉出許許多多,比如凝聚功能、導向功能、示範效應等等。但是,這些功能所發揮的作用,最後都要落實到「組織」這樣一個特定的單位中,也就是說,我們得從組織的發展與成長角度來考察優秀企業文化的作用。
在企業管理活動中,「組織」一詞既是名詞,也是動詞。按照字面解釋,「組」就是將所有的東西合起來,「織」就是將東西編成一個整體。可是,在實際使用這個詞彙時和企業管理的實踐中,我們大部分人卻僅僅注意了「組」,而沒有注意到「織」的重要性。一個詞彙的關鍵與結果說明,往往在後一個詞上,這是漢語中的一個很奇妙的現象。打個比方說,「組」好比將一些線揉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線團;「織」卻應該是將這些線編織到一起,縱橫交錯,成為一塊布。從這一方面來理解,我們就可以看出「組」與「織」的關系以及「組」與「織」各自的作用:一團線的功能,充其量可以做一塊抹布,可是一塊布的作用卻顯而易見!我們說這些的意思並不是在搞清楚一個詞彙,而是想解決企業管理中的一個問題。
看看我們現實的管理,大家都在喊著如何如何組織,但是,大部分企業的管理行為表現出來的卻是「組」而不「織」!企業發展了,招來了一批人,將大家分配到各個工作崗位上,就開始幹活了。但是,這僅僅是「組」—將一團線揉在一起,成為一個線團。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能動性、自發性和創新性自然受到了極大的制約,要想讓大家產生高漲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說,組織管理中的核心問題不是「組」,而是「織」—成為一塊布,讓員工們縱橫交錯,相互扶持,緊密結合,唇齒相依,共同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這塊布的緊密度越高,其價值就越大。
那麼,如何對組織進行「編織」呢?這個「編織過程」,需要依靠組織結構設置、制度、流程等等,更需要建立一種基於全員認同和遵循的企業文化。
「精神管理」理論創立者齊善鴻教授「兩座房子」的故事能夠給予我們比較多的啟示—在企業這座「房子」里,人們拿著工資和福利還怨聲載道,而在寺院這樣的「房子」里,人們心甘情願地將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捐獻出來。兩相對比,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企業的管理中少了類似於宗教中能夠讓人們信仰的東西,更多的是一種基於簡單利益的交換—幹活,給錢!這個能夠讓員工產生信仰的東西,就是價值觀;或者說,是以價值觀為核心的優秀的企業文化。因此,齊教授在前述基礎上提出和強化了「組織人格」的概念,就是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創建能夠使整個組織成員認同的、成為全體成員信仰的思想和行動體系。
組織成員價值觀取向的一致性和單一性,是組織成長的最根本動力。拓展訓練中有一個集體「爬牆」的游戲,很能夠說明這個問題。有一個企業的拓展訓練結束後做總結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爬牆時那麼玩兒命?」大家討論了一陣子,得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結論,就是做這項活動時團隊成員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是單一的!我接著問:「為什麼我們在工作中鮮見這樣玩兒命的場景?」大家馬上就想到了:因為工作中很少有團隊「目標完全一致、而且單一」的時候!這樣一個場景,就充分反證了建立一個能夠讓全體成員信服的企業價值觀何其重要!完全以價值觀領導一個組織,恐怕只能在宗教中出現,但是,這也並不妨礙我們在管理中更多地運用價值觀的管理和建設來提升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近年來,美國的豪斯教授提出了「基於價值觀的領導」這一命題,就是這一方面的嘗試。
企業文化的作用在於形成能夠促進企業持續成長的良好價值觀。那麼,這一價值觀又是如何促進企業成長的呢?我們知道,企業的成本有兩個方面,一是外部交易成本,二是內部交易成本。企業外部成本更多地依靠企業的市場能力,而企業的內部成本則主要依靠管理效率的提高。優秀企業文化所產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於管理效率的提高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打個比方說,有兩台功率相同的發動機,分別裝在一艘摩托艇上和一艘大船上,摩托艇因為體重較輕自然跑得更快。如果將發動機視為企業擁有的核心資源,那麼,擁有同樣資源的兩家企業的成長速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體積」和「體重」。這種「體積」和「體重」則取決於企業的管理及其效率,比如共同價值觀的選擇與錘煉,企業目標、部門目標與員工個人目標的一直性,企業組織結構的合理設置及其運轉效率,企業制度的人性化與可操作性、持續創新性,企業流程的順暢與持續完善,企業內部信息傳遞的暢通,企業內部溝通體系的健全與不斷完善等等,這些管理工作做好了,企業的內部團隊意識將逐步緊密,資源配置的效率也將大大提高,企業的「體積」和「體重」將自然「縮小」和「減輕」,企業的競爭力將大為提高,成長速度自然將快起來了。反之,企業將成為一群「烏合之眾」—沒有目標和方向、相互排斥與攻擊、沒有合作精神,「體積」不斷增大,「體重」持續增加,這樣的企業,能夠維持就不錯了,成長則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說到底,企業文化的作用,更多地傾向於企業內部—即組織管理效率的逐步提升、資源配置的優化和企業競爭力的持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