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唐詩宋詞的宣傳標語/
1、古今中外,年輕何以張揚,詩詞歌賦,才情萬世流芳。
2、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3、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4、薈群英,重品萬篇華章;集眾賢,傳承千古文明。
5、拂歷史塵埃,現詩詞華彩。
6、古興曲水流觴,今舉詩詞大會。
7、學賦五車,漢賦楚辭;才高八斗,七步成詩。
8、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9、詠流芳詩,賽千古詞。
㈡ 楚辭的宣傳語 四十字
像水銀瀉地,像麗日當空,像春天之於花卉,像火炬之於黑暗的無星之夜,永遠在啟發著、激動著無數的後代的作家——鄭振鐸
㈢ 有關中國古代現代廣告故事
一、 實物廣告。
即出示實物,自由交換。據《史記·平淮書》載「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曰市井。」隨著都市興起,商業繁榮,實物廣告逐漸演化成「懸物廣告」。據宋吳自牧《夢梁錄》載:當時的杭州酒店有掛草葫蘆、銀馬勺、銀大碗的,這些都是盛酒、舀酒的器皿。還有些葯店掛個盛葯的「懸壺」。
有些商人直接把商品樣品掛在店鋪門前。如賣絨線的、毛線的把各色各種絨線匝、毛線匝掛在門前,木炭鋪懸掛一捆質地好的木炭,斗笠、草帽店、鞋子、靴子店也懸掛實物作為宣傳廣告。
二、 叫賣廣告。
我國古代商人分行商、坐賈兩類,行商走街串巷,沿街叫賣,坐賈是開店鋪,等待顧客上門。《楚辭》中有「師望在肆,鼓刀揚聲」之句。師望即姜太公,鼓刀即敲打屠刀以示自己是殺豬羊賣肉的。姜太公站立市井敲刀叫喊賣肉,他可謂叫賣廣告的祖師爺。北宋《東京夢華錄》載:「是月季春,萬花爛漫,牡丹芍葯,棠棣香木,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開,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晴簾靜院,曉幕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聞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懸生,最一時之佳況。」因叫賣者有板有眼有韻味,以致發展成為一種口頭說唱藝術。今日的文藝廣告即來源於此。
三、 文字廣告。
殷商時代,有個叫格伯的人,把馬賣給棚先,這件事被銘記在青銅器上。湖北鄂州出土的青銅鏡上也有意味很濃的文字廣告的記載,如「王氏作竟真太好」、「榮氏鏡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等。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汴梁城東的十字街口就有各類橫豎標牌掛板,上寫店名、字型大小、物品等,有的還有畫圖,可謂圖文並茂。有些還寫成對聯、詩句作文字廣告,如大詩人蘇東坡就曾給賣饊子的老太婆寫過一首廣告詩,詩曰:「纖手搓來玉米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糹厘臀金。」老太婆把詩牌置於店鋪前,生意興隆。再如明代《金陵繁勝圖》中就畫有標著「茶、酒、書、葯、米、帽」等字樣的招牌。舊北京德愛堂葯店,店前豎立一塊長牌,上寫:「德愛堂沈家祖傳七代小兒七珍丹只此一家別無二處」。字大醒目,老遠就瞧得見。
四、 音響廣告。
用樂器演奏或是用特定物互相敲打碰撞來招徠顧客。如商代就有賣糖果的商販吹簫招引顧客的,宋代杭州城裡有家賣「梅花酒」的,就用鼓、笙、嗩吶、梆子等演奏家喻戶曉的古曲《梅花引》來吸引顧客。再如賣針頭線腦的貨郎邊吆喝邊手打拔浪鼓並美其名曰「喚嬌娘」。磨銅鏡的匠人手持鐵呱打板,邊打邊吆唱「磨鏡子喲!」並美其名曰「驚閨」。賣油的敲木梆子,賣酒的敲竹板等,只要人們一聽到這些不同聲響,就知道是什麼生意來了。
五、 旗幟廣告。
用布、綢子綴在竿頭,竿豎立店前。布綢上有寫白字的、黑字的。最早的見於《韓非子·外儲說》上載:「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懸幟」又稱為「酒望子」。剃頭匠人的挑子上掛的白布簾也是「望子」。漢族人開的飯店門前掛紅布包糹厘的籮圈,並綴有紅布穗子,這表示不僅供應主食,還兼有肉食、酒菜;而清真飯店則是藍布包糹厘籮圈並綴藍穗子,這表示只供應清真飯菜。
六、 燈籠廣告。
燈籠廣告,出現較晚,大約在唐朝中後期。中唐以前,我國城市實行宵禁,沒有夜市,暮鼓響後,一切文化商業活動便停止了。較早的燈籠廣告記載,見於王建的《夜看揚州市》「夜市千燈照碧雲」。到了宋代,都市繁華,商業興隆,夜市大興,燈籠廣告盛行。當代的燈箱廣告、霓虹燈廣告就是古代燈籠廣告的延續發展。
七、 印刷廣告。
隨著印刷術的發明,印刷廣告漸漸出現。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廣告是1944年在成都望江樓唐代古墓中出土的一張《陀羅尼經》(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它不僅刻有圖畫和中文,而且刻有外文。紙端還題有「成都府都縣龍池坊汴宋馬鋪發售」字樣,把生產單位、售貨地址、售貨辦法都刻印出來。這比西方廣告印刷早600多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標年板印品。宋代出現了銅板和活字印刷廣告。元代有把廣告印在包裝紙上的,湖南沅陵出土一紙元代廣告,右邊豎印:「潭州昇平坊內白塔街大尼寺相對住危家,自燒洗無比鮮紅紫艷上等銀朱、水花、二朱、雌黃,堅實匙筋,買者請將油漆試驗,便見顏色與眾不同。四遠主顧,請認門首紅字高碑為記。」左邊豎印:「主顧收買銀朱,請認元旦祖鋪內外圖書印號為記。」到了明清,套色彩印廣告、年畫式廣告也出現了。
八、 綵樓廣告。
我國古代還用商品、花物等搭紮成彩色牌坊、樓房樣做廣告。從出土的東漢畫像磚上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些景觀。另據《東京夢華錄》載:「凡京師酒店,門前皆縛綵樓、歡門。」《都城記勝·食店》記「汴京州南一帶,酒店皆結綵棚。」當今的廚窗陳列廣告可以說是古代綵樓廣告的發展。
九、 草標廣告。
我國農村在晉代就產生了定期的農貿集市,叫草市。大都位於交通要道、渡口或驛站所在地。因集市多在田野路邊,遍地是草,賣物者順手摘一根草插在物貨上以示出賣。約定俗成,久而久之,凡所賣之物都插一草標,以致於延續到解放前賣兒賣女賣老婆,都在頭上插一草標。在古典小說《水滸傳》和《儒林外史》中,有很多關於插草標賣物的描寫。草標廣告這一形式,至今在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還使用著。
十、 姓氏廣告。
隨著經濟發展,各鋪房為了維護商業信譽,保持傳統特色,便用姓氏作字型大小,於是產生了姓氏廣告。如北宋汴京的小吃店大多用姓氏作字型大小,象「北食則礬樓前李四家」、「南食則寺橋金家、九子曲周家」、「曹婆婆肉餅」、「王婆子葯店」、「張三飯庄」等。這一形式,至今還被許多個體商家所採用。
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廣告詩: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他的《客中行中》雲:「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也許可算我們至今能夠確認的第一首廣告詩。
宋代紹聖年間,蘇東坡被貶至海南儋州,曾為一賣餅老嫗寫了一首廣告詩,詩雲:「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東坡肉」是蘇東坡被貶至湖北黃州時所創,為了推廣,他曾寫了一首廣告詩《食肉歌》:「黃州好豬肉,價錢入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清朝道光年間,詩人楊靜亭曾作《都門雜詠一百首》,其中《水晶糕》一首為紹興的「水晶糕」作了如下的廣告:「紹興品味手藝高,江米桃仁軟苦糕。甘淡養脾療胃弱,進場宜賣水晶糕。」
㈣ ·楚辭》和《史記》兩本書中任選一本,寫一則閱讀宣傳語
《史記》,《史記》,聞名一世。
㈤ 為楚辭寫一條閱讀宣傳語
香草美人,人神共戀
㈥ 為《楚辭》寫一則宣傳語
風繁詞騷,《楚辭》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