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港囧》其實很好看,你真的看懂了嗎
無論《港囧》在此前如何賣力的宣傳,但有經典《泰囧》在前,作為續作的《港囧》一定會表現出「續作效應」:
1、口碑一定不如《泰囧》。因為《泰囧》已經登上神壇並奉為經典,按照規律,任何經典的續集一定會不如第一部。所以,哪怕大部分觀眾其實已經不太記得《泰囧》的很多細節劇情,但由於《泰囧》使徐崢達到了頂峰,高潮之後就一定會是下滑的曲線,那麼,觀眾在看過之後,最好的評價大概就是「《港囧》是還不錯,但確實不如《泰囧》」。
2、《港囧》票房一定會好。哪怕可以預料《港囧》的口碑一定不如《泰囧》,但由於國產片大多是一些成本很低、喙頭很足、實為忽悠、以青春、恐怖為主題的雷片,用心製作的優秀喜劇片著實太少,而徐崢和其囧系列已是成為金字招牌,對於壓抑了太多喜劇飢渴慾望的觀眾而言,一定會爆發這種飢渴,從而掏錢買票看《港囧》。
於是,這就造成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港囧》的票房果然連創票房紀錄,《港囧》在豆瓣的評分連創新低,到目前為止已降到了6.4分。
但《港囧》的口碑「差」和《無極》、《小時代》這類電影的口碑「差」有本質不同。一方面,《港囧》本身不是爛片,另一方面,《港囧》口碑「差」是建立在人們繼《泰囧》之後對其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的基礎上的。現在主流的評論,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幾點:
1、徐崢既想更多地將導演理念(表達中年危機)融進電影中進行表達,又想迎合市場拍成搞笑喜劇,導致《港囧》太分裂。前半段以搞笑為主,但是拼湊的都是段子,不如想像中的搞笑;後半段以教育為主,但是說教意味太重。
2、演員不給力。包貝爾模仿王寶強的痕跡太重,但又明顯不如王寶強;趙薇的設定太矬,戲份太龍套且龍套得沒啥水平。
❷ 《港囧》這部電影怎麼樣值得去電影看嗎
愛情、青春、懷舊、懸疑、警匪、動作等各種元素糅合其中,能做到彼此不搶不爭,不燥不亂,反倒相互碰撞,激發出不一樣的趣味。
❸ 電影《港囧》下載完整版36
Baby笑道。「哈,這還要你猜。」陳賀笑了笑。少許眾人猜了一下都沒有猜到,然後張寧就出現了。相對來說,張寧兒可是現在非常火的音樂歌手。「張寧兒。」眾人歡呼,這兩人在影視界內可能不出名,但是在樂壇屬
❹ 電影《港囧》梗概作文450字
《港囧》依託於前兩部影片良好的群眾基礎及上映前的造勢宣傳,即便是徐崢、趙薇、包貝兒的「新鮮」組合出征也能順利橫掃各項影史記錄,短短幾天狂瀾數億票房,這樣的「囧」片收獲如此「佳績」實屬意料之內,情理之中。相較於前作《泰囧》故事的中規中矩,三年後已成十億導演的徐崢顯然野心更大無限澎湃。嚴格意義上說《港囧》肯定是喜劇片,但是十億導演卻號稱是「全類型」片。在《致青春》、《北京愛情故事》、《匆匆那年》……的青春狂潮褪去之際,《港囧》又玩起了青春主題的延續。盡管劇中夾雜著港曲懷舊、黑幫動作、青春執念,可還是以喜劇托底,這樣的青春多少都帶些戲謔的意味。
影片講述了一個上門女婿在對俗氣的岳父一家人看不上,對老婆一肚子意見之際,在同學聚會上談及初戀心猿意馬,約見續情路上遭遇的囧事。故事內容不必贅言,自是囧途囧事。在以初戀為切入的偽青春背景下,片中人物被披上了文藝外衣,這樣的喜劇添頭,其實是導演理想中想過以藝術家的身份創作電影,但現實中貢獻的卻是精心設計的BRA式喜劇。通篇而論,影片的野心可見一斑,青春、初戀、中年危機、夢想、香港音樂、家庭矛盾、親情綁架、驚險、反轉、堆笑點、葷段子等等等,眾多的元素糅合在一起卻並無違和感。技巧的運用也完全迎合了小人物喜劇片的模式,通過各種不經意展示出人物情感的轉變。而一部DV機成為貫穿整部影片的另一條線索,它所製造的「片中片」效果雖然不新鮮了,但多了內心與表象的對抗,現實與過去的交織,讓電影層次得到了豐富。作為國產喜劇的最新代表,它在這個時代的審美環境下,已經實現了力所能及的進化。
盡管影片元素的雜糅讓仍是導演「新人」的徐崢駕馭起來略顯吃力,但是延續了「重新上路找回自我並修補情感」的套路的《港囧》,其個中誠意和製作水準,都沒辜負積攢的「良心」口碑。徐崢展示了日益成型的技巧和更強大的自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著國產喜劇片的進化;主演方面,徐崢仍是整部喜劇的主腦,表現依舊可圈可點,影後趙薇對人物的拿捏細致入微,能夠充分展現出人物的多重特質,而包貝爾在包括身份、形象與台詞都被精心設計過後,他口中說出那些代表大陸「90後」文化的東西顯得確是如此,成功地讓觀眾忘了王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