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武夷山旅遊策劃書

武夷山旅遊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1-08-29 20:47:31

A. 如何合理規劃武夷山茶文化旅遊

1、加強觀光茶園建設。 觀光茶園與一般茶葉生產園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明顯的區別。觀光茶園是供旅遊者參觀游覽、休閑度假的茶園,應有風景可觀,有茶可品,有茶的紀念品可購。這樣,既要考慮茶葉生產的要求,又要考慮觀光休閑度假的要求;既要符合茶樹生物學特性的栽培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園林的美學要求。因此,必須以茶園為主體,充分體現茶的特色。觀光茶園必須以生態學、經濟學原理為指導,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路設計,實現茶葉生態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對茶業資源進行深層次、多方面的開發,改變傳統的低效益單一的茶葉生產模式。同時茶園管理本身又是一門藝術工程,所以要把觀光茶園建設和茶藝園建設結合起來。觀光茶園的總體規劃要合理,做到茶樹樹冠造型、建築物設計、布局與環境協調一致。因此,要在茶園布局設計、樹冠造型、建築物配套實用性的基礎上加強藝術性,由傳統農事上升為一種藝術活動,增強觀賞、娛樂價值。日本有名的岡山後樂園茶園是日本的三大名園之一,園內茶行修剪成浪狀,與瀨戶內海的景觀十分協調,每年吸引了無數遊客,大大促進了茶葉消費和弘揚了日本茶道。在惜土如金的新加坡,也十分重視開辟觀光旅遊茶園,年收益超百萬美元,不到兩年就收回投資,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武夷山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產之奇而奇」在天心岩附近的九龍窠上生長著武夷山最著名的茶樹「大紅袍」,它被譽為「茶中之王」,是極品佳茗,現今大多數遊人都可在武夷山一睹「大紅袍」的芳容了。在宣傳武夷山茶文化方面,「大紅袍」的功勞也非同一般,但武夷山並不是只有「大紅袍」一個茶景點,著名的還有茶洞、龐公吃茶處、御茶園遺址和水簾茶館,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足跡,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
開發茶文化旅遊線路,樹立旅遊品牌,通過茶之旅遊,使茶文化「活靈活現」,深入人心,使遊客增長了知識,也起到了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2、重視茶文化紀念品的設計推出。 茶文化旅遊紀念品與一般紀念品相比,更有實用價值、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茶文化旅遊購物必須以高檔茶為主,同時生產適應時代要求的綠色食品茶葉、有機茶葉、保健茶,開發更多裝璜精美的茶葉禮品、茶葉食品和與茶文化有關的各種茶具、用品。應該指出,在研究茶葉之外,茶具也是旅遊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各式精巧的古今茶具,精美包裝的高檔名茶以及茶的詩畫,都是很有價值的旅遊紀念品,又是饋贈親友的理想禮品。今後還將運用各種現代新技術、新工藝開發食品行業、醫葯行業、保健功能產品,文化行業中的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旅遊者的不同需求,提高茶葉附價值,促進山民增收
3、把茶園建設成為青少年科教實踐基地。 茶葉科教基地作為中小學生學習茶葉科學技術,認識我國的茶文化和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思想品德極好的實踐和教育基地。目前,華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與廣州市教育部門合作,把華南農業大學實驗茶園、茶廠作為廣州市部分中小學學農科教基地,每年高峰期每周可接待中小學師生200—300人。活動內容包括:學生到茶園採茶,自己動手參加制茶,安排茶學專業研究生給學生講解茶葉生產、加工的基本知識。並通過VCD、幻燈、錄像片展示茶文化有關內容,如茶的起源、發展歷史、泡茶藝術和品飲。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們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把茶葉生產、科技示範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中小學生思想素質河科技素質的提高。這一點觀光茶園及茶園在規劃設計、生態布局、園林建築的協調,在品種搭配、間種作物、水利設施及栽培管理都必須是先進的、規范的;茶廠加工機械配套、手工制茶示範以及遊客自製茶葉都必須有嚴格的、科學的技術指導。以便於旅遊者及中小學生在參觀、實踐過程中把採摘、炒制、品茗、泡茶、茶藝表演作為普及和提高人們的茶葉科學知識的過程。
4、積極興建茶文化休閑村。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所擇之具,所掏之水,所取之茗,都是十分講究的。提到茶,人們眼前彷彿就是:青山白水間,閑亭雅閣上,沉沉的古案,橫卧的瑤琴,焚香的石爐上,裊裊幾縷清煙,藍白相間的瓷器里,淡淡的一盞琥珀……。所以茶文化村的興建,可選在清靜、優雅的環境,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地方。內設茶史館、茶樓、品茗室、茶具茶詩書畫欣賞室及各類茶葉專賣點,有條件的還可開設茶葉批發集散地等。定期舉辦茶文化講座和茶文化學術交流,評茶會、鬥茶會,觀賞我國各民族的以至世界各地的飲茶風俗,使之成為茶的「世界大觀」。
要通過茶文化促進會、研究會、茶葉學會等組織與旅遊公司合作,開辟茶文化專線旅遊,組織旅遊者到國內茶鄉、茶葉生產基地、茶公園進行綠色漫遊,參加採茶、制茶活動,與村民一道唱茶歌、跳茶舞,體驗茶人之樂。還可在國內主要旅遊線途中設茶藝館、茶文化展示廳、名茶展銷點,使遊客在游覽名勝古跡後到這些地方小憩,欣賞茶藝表演,品賞國內各種名茶。
5、加強武夷岩茶的市場管理 。武夷山是全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每年都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旅遊購物,武夷茶葉在旅遊六要素的「購」中佔主導地位,這是一塊潛在的資源優勢,一方面是遊客在武夷山購買的主要商品,促進茶葉銷售,另一方面通過遊客又能擴大武夷岩茶宣傳面,如今大量的旅遊宣傳促銷中把茶文化傳播、茶葉營銷作為重要內容,為旅遊業與茶產業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實現雙贏打下了基礎。目前,武夷山共有各類茶葉經銷店400多家、茶室等飲茶場所100多處,各賓館也設立「茶座」,供客人選用,這都是宣傳促銷武夷岩茶很好的平台。
武夷山旅遊業發展,促進了武夷岩茶當地銷售市場的繁榮,同時也給武夷岩茶經營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景區、度假區岩茶銷售店星羅棋布,比比皆是。然而,在岩茶市場興旺繁榮的背後,卻有一些不法商販利用遊客對武夷岩茶的無知,蒙騙消費者,銷售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茶葉。這種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武夷岩茶的形象,更踐踏了武夷岩茶的聲譽。
(1)加強茶葉經營者的物價管理及導遊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如規范岩茶解說詞、誠信導購等),使武夷岩茶的銷售價與質量成正比。
(2)具備一支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對其進行武夷岩茶宣傳指導,以便今後規范茶葉市場工作的順利進行
6、加大宣傳力度。在內容上,從茶文化、茶產業角度,製作一套精美的武夷岩茶專題片,邀請中央電視台參予策劃製作。同時要製作一批高檔次、有特色,包涵武夷岩茶歷史、文化、風光、品牌、標准、品種、工藝及簡易感觀質量鑒別、防偽技術使用等內容的宣傳畫冊、VCD光碟、掛圖等擴大宣傳面。組織策劃武夷岩茶包裝設計大賽,提高包裝設計檔次;對導游在茶文化、推銷茶時的解說予以統一規范。在形式上,要開展形式豐富、不同層面的宣傳。運用「數字武夷」網路平台,開設茶產業網頁、鏈接全國知名網站,開展網上宣傳;建立武夷山茶業信息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利用黃金周或節假日做大做強武夷山茶王賽、民間鬥茶賽等茶事活動,吸引遊客。今年4月份武夷山第七屆大紅袍茶文化節,武夷山旅遊局免費開放旅遊景點、景區,吸引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茶人,擴大武夷岩茶的知曉率、美譽度和忠誠度。建立武夷茶葉博物館,茶文化公園免費讓遊客參觀,加深遊客對武夷茶的了解;利用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等各種媒介宣傳,共同營造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

B. 武夷山遊客滿意度調查方案策劃要怎麼做啊

問卷要自己寫。
程序可以大概說一下:
一、地點
1、與酒店合作,在客房安放調查表
2、景區路口
3、餐館
……
二、項目執行
1、資金安排
2、人員安排
3、禮品發放
4、配合單位

大概寫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方案如果粗做很簡單,如果要做細來,需要成立一個項目小組,分工要明確。資金的安排很重要。

C. 武夷山的發展變化和遠景規劃。各都60字以上。

1.武夷山的變化:武夷山的山體構造與岩性特徵均不同於武夷山脈的其他部分,後者由花崗岩和火成岩構成,而武夷山的山體則為紅色砂礫岩,屬於丹霞地貌形態,以其「奇秀甲東南」的丹山碧水而著稱於世。相傳唐堯時彭祖率領族人來到崇安居住,當時洪水泛濫,到處汪洋一片,民不聊生。彭祖的兩個兒子彭武和彭夷帶領大家挖河堆山,疏浚洪水,他倆所挖的河道就是九曲溪。人們為了紀念武、夷兩兄弟,就把此山稱為「武夷山」 ,並在九曲溪匯入崇陽溪的地方建造了武夷宮。變化之一是景色:武夷山可稱得上是山依舊水依舊,武夷山變化的是城市風貌,不變的是武夷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記得二十三年前來武夷山,景區門前一片泥土地,現在是度假區的地方以前都是莊稼地,而現在已經成為武夷山遊客集中住宿吃飯,是武夷山最繁華的地方了,入夜,度假區絲毫沒有山區那種昏暗、萬般寂靜的感覺,反而是燈火輝煌不夜天,二十三年前怎麼敢想像這等繁華景象會在閩西山區一個小鎮出現?度假區將莊稼地變成商業化的城鎮,而武夷山景區里卻根本沒商業化,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雙遺產保護的相當好,在天游峰和九曲溪,根本見不到小販小攤,也不見商鋪林立,更見不到看到遊客一窩蜂地湧上來強拉強買的現象,九曲溪管理更到位,在九曲溪里,見不到一個礦泉水瓶,見不到一次性飯盒,漂流一個半小時,那麼多竹筏上也沒見哪個遊客望水裡扔垃圾,因此九曲水還是象23年前來的時候那麼清。
變化之二是范圍:景區范圍在不斷增大,說明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強,90年代前的武夷山景區就是現在的武夷山核心景區俗稱兩山(天游峰、大王峰)夾一溪(九曲溪),而現在的武夷山分成武夷山核心景區、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三大區域,遊客到武夷山現在都住在度假區,不象我以前可以住在九曲開始的九曲賓館,度假區真象一座山城,店連著店,鋪挨著鋪,飯店賓館數不清。
同樣武夷山核心景區也在不斷擴大,遊客到武夷山不但可以玩兩山夾一溪(俗稱武夷老景游),現在還出來很多武夷山新景游,有著名的青龍大瀑布和下梅古村,還有閩越王城等新景,也是我這次武夷游的重點。
因為三天的時間關系,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這次還是沒到,成為武夷游的遺憾,自然保護區有華東第一山龍崗山海拔2300米,有著原始植被和各種原始風景,如果到武夷山還要到自然保護區,那麼安排四天時間是必須要的。
變化之三是交通:武夷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交通,記得二十三年前來武夷山,火車半夜到上饒,然後大家集體在上饒火車站迷糊到天亮,然後在上饒市去找了個當時算豪華大麵包車的日野車,當時同去的50個人大多數是土包子,坐慣了平時那種顛簸不已的破車,哪裡坐過這種全封閉的豪華空調車,日野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開時,還沒出浙江省界,就不斷有人暈車嘔吐了,從早上八點上饒開車到下午三點到武夷山景區門口,人累的暈過去,暈車的人一路暈過來,等到車門打開,個個臉色蒼白,在武夷山門口癱坐一地。哪象現在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從上海到武夷山一路高速據說最長也就七小時,曾有人開車技術高六個小時趕到武夷山了。
變化最大的還是武夷山有了自己的民航機場,當同程接待人員告訴我可以乘飛機直達武夷山時,我還用我老婆93年來武夷山是乘飛機到南平機場再轉車二小時到武夷山的老經驗來問機場出來二個小時路程是自己乘車進去還是有接機的車?聽得同程接待人員一楞一楞,說機場出來15分鍾就到賓館了,沒二小時的呀?我才知道武夷山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大。
現在在武夷山不象從前全靠兩條腿走路爬山,現在景區環保車可以將你送到任何一個開放的景點,回想起那時我們從天游峰爬到大王峰真叫可怕!
變化之四是沒纜車:武夷山和其他遺產地不同的是武夷山絕對不修索道纜車,記得黃山、張家界和三清山修纜車,張家界還修了個百步雲梯引起了公眾議論紛紛,現在在浙江等地很小的一座山,爬爬只有300多米的都搞了個纜車上山,我驚訝於武夷山為什麼不在天游峰、大王峰乃至自然保護區內的龍崗山搞個纜車上山,也曾問過景區領導和景區其他人,他們的回答就是纜車在方便遊客的同時也對生態、景色帶來了破壞,他們不想讓天游峰等景色被一條纜繩破壞了看點。更妙得是他們在維修景區道路時能不用水泥盡量不用水泥,哪怕這樣做成本更高一些,因此足可以解釋武夷山雙遺產為什麼保護的這么好!
變化之五是遊客:二十三年前在武夷山很少見國內遊客,那時上海人也就蘇州杭州玩玩算旅遊了,那時在山裡面到處可見港澳同胞,到處可聽到港澳同胞港式的普通話,哪象現在滿山都是國內遊客,間或有一二個外國遊客,可見我們國家現在真是「發」了!
武夷山的其他對比在我以後的武夷山故事中會一一寫出,但以上五大對比說明了武夷山景區的變與不變中存在著哲理性,該變的是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變的應該是大自然,武夷山環保做得好,管理到位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劃定功能區、實施總體規劃設計、進行法規建設與保護管理,主要工作是實施建設、發展規劃、編制《經營方案》、建立資源連續清查體系,開展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研究,實施GEF項目,開發生態旅遊,大力發展區內鄉村經濟及進行機構改革工作。1、總體規劃的修編。總體規劃是切實保護、合理開發建設、科學管理風景名勝資源的綜合部署,是指導各項工作的依據。《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1986年即經國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批准實施。由於世界旅遊業的發展重點正在轉向亞太地區,中國是這個地區旅遊大市場之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聲名已鵲噪世界,旅遊市場日益擴大和迅速發展。為適應當前形勢要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需重新審視,予以修訂,以便更好指導景區的建設、管理和保護工作。1996年,由福建省城鄉規劃設計院著手進行《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於1996年8月6~9日,在武夷山風景區武夷山莊召開「總體規劃」修訂研討會,1998年5月23~24日,在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舉行「總體規劃」修訂技術鑒定會。這次規劃在原規劃范圍的基礎上,向北發展,增加2.5平方公里;溪東旅遊服務區向東擴大,增加0.5平方公里;新劃入城村景區,增加4.5平方公里;風景區周邊調整,增加1.5平方公里,合計增加用地9平方公里。修訂後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范圍達79平方公里,其中武夷山風景區64平方公里、溪東旅遊服務區10.5平方公里、城村景區4.5平方公里。景區內設置保護地帶為景區外圍保護地帶(70平方公里),九曲溪上游保護地帶,即沿九曲溪上游水源保護地帶(363平方公里),合計保護地帶面積433平方公里,其中一面坡34.05平方公里(50180畝)。《總體規劃》將武夷山定性為丹霞地貌為特色,自然山水為主景,歷史文化為內涵,觀光旅遊和休閑旅遊相結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武夷宮小區詳規修編。「武夷宮小區詳細規劃」完成於1994年6月,同年7月審定,11月上報,1995年1月,福建省建設委員會批復並付諸實施。由於旅遊形勢的發展,小區原規劃有局部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故需在原基礎上,按現有布局,再作一些調整充實,使之形成重要旅遊窗口。修編重點放在尚未規劃的范圍,如:玉皇閣、幔亭山房3號房、彭祖山房原辦公用房改建、職工食堂空地、幔亭山房與武夷山莊之間的空地等。旅遊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主要工程項目有古街標本館、桂香村、翠煙小肆南部、月滿空山彩月軒等,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投資500萬元;完成聚會風雲廣場(面積400平方米),南武路停車場(面積3000平方米),投資12萬;完成區標,面積400平方米,投資55萬元。1996年10月23日,管委會在武夷宮召開規劃會,確定:武夷宮景區主入口為萬年宮與南武路的結合點,並設置宮門,突出武夷宮在景區的地位和作用。宋街飛雲樓通道為次入口,通過主入口管理,形成武夷宮整體性、統一性,提高綜合效果。1997年,完成了武夷宮門、宮門道路、朱熹紀念館廣場鋪設、仙足池、龍井亭、三清殿翻修和票房、道路、幔亭山房大門等項目,同時拆除幔亭山房前的桑拿夜總會、大王峰下的聚珍閣及朱熹迷宮等三處違章建築。3、景區各景點詳規編制。天心永樂禪寺及大雄寶殿規劃,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南方分院編制,管委會於1996年5月23日審定上報,規劃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總造價3000萬元。天心茶村小區規劃,在東南大學指導下,由景區建築設計室編制,用地11.56公頃,功能分居住、景區入口服務、茶文化綜合服務三個區,建築密度為11%,容積率0.25,綠地率為75%,規劃由管委會於1997年底逐級上報,1998年5月福建省建委批復實施。武夷宮萬春園、多類植物園規劃,武夷宮開心島規劃、武夷山止止庵規劃分別於1994年、1997年、1998年編制完成,因世遺申報,均暫緩實施。高蘇坂至星村環景公路,由南平市交通規劃設計院提出,1998年6月上報,1998年9月省建委批復實施。公路全長14.33公里,等級按山嶺重點三級,路基寬7.5米,路面6米,東起武夷大道武夷山機場路口,經茶場六區、壢屯、官莊、太廟、遇林亭,與星村公路相銜接。城村詳細規劃,由管委會編制《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城村景區規劃提綱》,再由上海同濟大學提出,於2000年底完成,規劃用地總面積14.3平方公里,保護地帶21.9平方公里。九曲溪夜遊規劃,由北京市政設計研究院正式提出,管委會於1999年9月19日已請示論證。百鳥園規劃,由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1999年6月,由管委會建設局上報,省建委於1999年7月已批復。大峽谷生態公園旅遊規劃,由武夷山風景區管委會組織編制,建設部專家林源祥教授指導,2000年已完成。4、景區規劃管理。1995年,重新完善九曲溪仙凡界碼頭規劃中的候筏室、曲廊工程設計。1996年,共完成天游景點改造規劃中遨遊霄漢、茶室、工藝品商店工程改造設計;完成一線天停車場及攤位設計;完成武夷宮中北區建設規劃幔亭山房專用道、宮門、仙足池、龍井亭、觀景台、廁所等方案及水電設施設計。1997年,完成天游小區、天游景區入口小區、一線天景點、大紅袍文化旅遊景點、桂林茶村小區等規劃。1998年,依據「總體規劃」及申報世遺要求,制定了高星公路、一線天、雲窩、天游、天心茶村等景點建設規劃和桂林、天心、山前、南源嶺村民搬遷及景區電力、通訊、廣播三線下地規劃。1999年,完成山北景區總體布局規劃方案和蓮花峰、遇林亭窯址、小竹林景點詳規,並予以實施。2000年,協同有關部門完成四新、程墩、城村古漢城等小區規劃,同時在實施中進行管理和監督。
武夷山市現有生態公益林92.6萬畝,佔全市林地面積的29.1%,其中國家級51.2萬畝,省級40.3萬畝,縣級1.1萬畝。為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規模,構築較為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計劃將主要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重點治理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及生物多樣性豐富典型地區范圍內的商品林重新劃定為縣級生態林,以建立20萬畝的縣級生態公益林,屆時全市生態林面積占林地面積比例提高至35%。建設重點是水庫主要匯水區域、縣級公路、旅遊線路兩側、溪流兩側、野生動植物分布豐富地區以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地區、重點保護地帶,以及現有的大部分天然商品闊葉林。縣級生態林規劃建設計劃用五年時間完成,建設期限為2008年至2012年,投資概算700萬元。具體時間安排為2008年完成5萬畝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以後四年逐年完成5、4、3、3萬畝的生態公益林保護建設。截至6月,已完成2.2293萬畝林地的小班調查、權屬認定等前期區劃界定的各項准備工作,現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書簽訂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9月份將完成4.7321萬畝的生態林區劃界定,年底可全面完成界定書簽訂工作。從土房子、矮教室、破桌椅到綜合樓、電腦室、多媒體再到閩北最高學府——武夷學院在武夷大地上崛起。改革開放30年間,武夷山市教育事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一個個令人驚喜的變化,也見證了武夷山市教育發展的輝煌歷程。

林必松是南平師專學校81屆的一位老校友。2003年,南平師專遷入武夷山高教園區,更名為武夷學院後,他就經常會到學校走走看看。而讓林必松沒有想到的是,20多年後,他的女兒也考上了這所大學,成了自己的「校友」。

位於武夷學院圖書館一樓的「南平師專校史展示廳」是這對父女最喜歡去的地方,這里不僅留下了父親難忘的青春記憶,還承載著女兒的夢想。

在女兒林怡然的陪伴下,看展廳,逛校園,武夷學院此行,讓林必松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南平師專校友林必松說,當時,我們去南平讀書很不方便,坐4、5個小時的車,現在大學辦在我們自己家門口,感到確實非常方便。學校建設的這么好,辦得有聲有色……。我覺得,這個大學非常好,也是我們武夷山人的福氣。

的確,就像林必松說的那樣。從坐車到外面去讀大學到擁有一所家門口的本科院校,是武夷山人的福氣。而且,這所本科院校還如此的美麗且富有魅力。僅佔地面積3千多畝的校園,就已經相當於清華大學的規模了。也正是這種變化,讓林必松的女兒發出了和自己父親一樣的感慨。

武夷學院學生林怡然告訴我們,如果以後有人想讀大學,我會建議他來武夷學院,武夷學院真的很棒。作為一個武夷山人我覺得很自豪,也很驕傲。

當然,回首過去30年,讓武夷山人感到自豪和驕傲的不僅僅是這所大學。據我們所知,30年前的武夷山連一所像樣的小學都沒有。

楊彩玉,一位從教30多年的老教師。談起當年的教育往事,她拿出一些黑白老照片和去年剛剛照的彩色畢業照。

武夷山市二中教師楊彩玉說,30年前,教育就比較差了,環境比較差,教室都是泥巴地,校園里一棵樹都沒有。現在教室都非常漂亮,還有多媒體,學生很辛福。30年教育歷程,變化最大的就是整個教學設施改善了非常多,教學環境也改善了很多。

這是楊彩玉對武夷山市教育30年變化最直觀的感受。她的感受,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武夷山市教育事業這30年來的發展歷程。

盤點改革開放30年來,武夷山市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學前教育蒸蒸日上、義務教育均衡推進、高中教育不斷壯大、職業教育迅速發展、高等教育方興未艾的良好辦學格局。現在,不論是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教師隊伍素質建設,都遠遠超過了30年前。

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力地推動了武夷山市科教興市的步伐。據統計,1978年,武夷山市中等教育升入中專的僅98人,大專66人。30後的今天,升入本科院校的達476人,專科598人。這些大學人才,有30%回到了武夷山市,投身於家鄉的建設中。

事實說明,改革開放30年來,武夷山市的教育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相信,在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興國方針的指引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教育的教育事業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D. 同學聚會活動方案 武夷山

武夷山景區北路口椿輝商務酒店為您專屬回答
建議找專業策劃做 可以幫您引進
或者只是簡單的聚會旅遊用餐也能幫您免費策劃··

E. 大學生旅遊文化節策劃書怎麼寫

關於舉辦「武夷學院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
一.活動名稱:
武夷學院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為指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以「三綠」「四會」「五開」「六為」的學校定位為行動指南。
三.活動主題:
「傳承文明 相約武夷 激情校園 魅力旅遊」
四.活動意義:
在武夷學院開創旅遊文化節的先河,展現旅遊文化,豐富大學生文化生活,親身感受旅遊文化,樹立正確旅遊行業觀,從而了解旅遊、實踐旅遊。旅遊文化節內容涉及廣泛,形式規模宏大。極大的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生活,為我院學生創造一個表現自我、開發內在潛力的平台。
五.啟動時間: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下午15:00
六.參加對象:武夷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及周邊兄弟學校
七.活動地點:圖書館前的廣場、校報告廳、同文樓多媒體教室等
八、活動內容概況:
本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分為六個部分。分別為:
①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開幕式之茶之韻——品茗論道
(2009年3月26日下午15:00——17:00)
②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之導游大賽
(2009年3月29日-09年5月9日)
③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之「旅遊天下,小相片,大世界」旅遊攝影展
(2009年3月30日-09年4月8日)
④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之旅遊文化系列講座
(2009年4月7日-5月10日 上午:9:00, 晚上:19:00;)
⑤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之自行車自願者環保游活動
(2009年5月9日8:00—15:30)
⑥2009年武夷學院旅遊系畢業生歡送晚會暨武夷學院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閉幕式
(2009年5月29日 19:00)
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參賽項目均不收取報名費。詳細內容見各活動策劃書。本次活動於2009年3月26日15:00正式啟動,2009年5月29日在校報告廳舉辦2009年武夷學院旅遊系畢業生歡送晚會暨武夷學院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閉幕式。
九、.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武夷學院團委 武夷學院學生處
承辦單位: 武夷學院旅遊系團總支 武夷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武夷山市自行車協會 武夷山導游協會 中國移動通信武夷山分公司
活動顧問單位: 武夷山市旅遊局 武夷山市景區管理委員會

F. 武夷山景區規劃與開發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

成果組成: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說明書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文本·圖集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專題報告
完成時間:2002年5月

項目組成員: 項目負責人: 周建明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博士
牛亞菲 教授
項目組成員: 尹澤生 教授
羅 希 高級城市規劃師
王守春 教授
王立軍 教授
岳鳳珍 高級園林工程師
湯銘潭 高級工程師
王瑋華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成 青 助理規劃師
王 偉 助理規劃師

規劃重點與思路:結合南平市建設具有閩北特色旅遊生態經濟區和重點發展「綠、旅、新」產業的戰略,南平旅遊業將形成以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為龍頭的大武夷旅遊經濟體系,開發以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為主體,文化旅遊和生態旅遊等專項旅遊為輔助的旅遊產品,規劃形成兩個中心(武夷山市區、南平市區)、一條核心線路(南平-武夷山南武路)、東西兩條旅遊環線、四大優先旅遊開發區、九個重點旅遊項目、四條重點旅遊進出通道的空間結構框架。

評審意見:
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成果於2002年4月24日在福州市武夷大酒店評審。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旅遊協會、北京旅遊學院、廈門大學、福建師大、華僑大學、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的專家、領導參加了此次評審。評審專家們經過認真閱讀規劃材料、聽取規劃組的匯報,形成以下評審意見:
1. 本規劃通過大量調查研究和多次聽取各方面意見,形成的成果具有資源調查翔實、指導思想明確、規劃原則得當、發展思路清晰、空間結構合理等優點,內容全面、體例規范、文字簡潔、圖件豐富,符合編制旅遊發展規劃的要求。
2. 本規劃從南平市旅遊資源和環境的特點著手,以資源和環境保護為前提,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間的關系。策劃的旅遊項目突出南平特色,確定的旅遊產品分析透徹。為南平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明晰的思想、具體的內容和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操作性。
3. 規劃針對南平實際提出的「雙向驅動極核型鏈式擴張模式」和通過形成「兩個發展極核,一條核心線路兩條旅遊環線」帶動南平整體發展的新思想,在旅遊發展模式和發展機制的選擇方面具有前瞻性。
專家組認為,《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處於國內同類規劃的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通過本規劃,並經進一步修改,報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專家評審組
二00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閱讀全文

與武夷山旅遊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一勞動節櫥櫃促銷活動主題 瀏覽:881
o2o是電子商務嘛 瀏覽:980
電子商務屬哪類行業 瀏覽:494
禮品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603
優質米營銷策劃方案案例 瀏覽:691
企業與個人電子商務 瀏覽:945
凡科互動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61
消防宣傳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瀏覽:19
鳳網電子商務 瀏覽:522
醫葯企業網路營銷方案 瀏覽:535
部門周年慶策劃方案 瀏覽:552
珠海善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42
促銷活動函怎麼寫 瀏覽:425
年終促銷活動宣傳語現金紅包 瀏覽:336
培訓機構方案優勢劣勢 瀏覽:111
設備安裝培訓方案計劃 瀏覽:353
五一鞋店活動促銷方案 瀏覽:299
汽車美容店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23
節後復工安全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725
慈善活動策劃方案書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