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花神節是什麼節日
花神節,簡稱花朝,俗稱"花朝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因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花朝節又稱 "挑菜節"。
漢族傳統節日。 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歷二月初二舉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
⑵ 花神節的節日傳說
此外,還有人認為花朝節的由來與發展同佛教有密切關系。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載:「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蓋花朝日事,世俗恆言……宋俗有撲蝶之戲,今雖不舉,而寺院啟涅盤會,談孔雀經,拈香者麇至,猶其遺俗也。」可見該節與佛教的祭祀禮儀有關,赴會進香、祭神拜佛是節日期間的重要活動(錢國旗《佛教與中國歲時節日》)。准此,花朝又歸為宗教性節日了。
宗力、劉群《中國民間諸神》有關於花神以及過花朝節習俗的專論。論者以為初民自然崇拜的內容之一,是植物崇拜。到「自然宗教進化至人為宗教以後,這類崇拜形式逐漸消亡。但萬物有靈的觀念未能徹底從人們頭腦中鏟除」,遂有花神信仰、花神生日的出現。此說言簡意賅,確為精論,但仍無法從史料中取證,勾勒出自上古植物崇拜到花朝節俗形成的逶迤足跡。這樣,花朝節的來歷問題,還是未能取得使人信服的答案。 壯族花朝節又稱「百花仙子節」。壯族民間節日。流行於廣西龍州、寧明等地。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舉行。節日里,男女青年匯集在長有木棉樹的平壩對歌。歌中必有歌頌百花仙子的內容。青年男女對歌情深,便拋綉球和互贈禮物。所得綉球不帶回家,待日落分手時,掛到木棉樹(民間認為百花仙子常住在木棉樹中)上,以求百花仙子保佑愛情永結,心地潔白。
⑶ 大家花朝節祭拜花神都是什麼流程
花朝節拜神,需要准備花神像、各類祭品、火種、蠟燭、焚香等,參與的人員有獻官一名、贊者一名、侍者二人、參祭十二位年輕女子則代表十二花神,當然還有觀禮者們。
花朝節祭祀流程之一:入場
贊者肅容緩步入場,向花神像作九十度揖禮後,轉身於左處肅立。贊者宣:「今逢癸巳花朝節,乃百花之誕辰,群卉之芳時,我漢志社同袍聚首於合肥大蜀山,以酒香果樂,祭百花神,儀式開始!請獻官入列!」獻官入列,面朝花神方向排列肅立。贊者宣:「請參祭人員入列。」參祭人員十二人入列。
花朝節祭祀流程之二:焚香
贊者宣:「請獻官焚香。」獻官向前一步。侍者執托盤將香燭、火等送到獻官前面,三柱香送於獻官手中後歸位,獻官執香向祭像作九十度揖禮,將香插入香爐,歸位肅立。
花朝節祭祀流程之三:祭品獻禮
侍者托盤盛水果。贊者曰:「獻禮。」水果由獻官擺放在花神前。贊者曰:「獻爵。」獻官從侍者托盤取過酒壺、酒爵,將酒爵倒上酒,執酒於祭台前將酒撒在祭台前的土裡,酒杯歸放於祭台,退畢肅立。贊者曰:「獻禮畢。」歸位肅立。
花朝節祭祀流程之四:參祭人員拜
贊者宣:「請參祭者祭拜!」十二人共同祭拜。贊者宣:「拜—!」「興—!」如此反復三次。
花朝節祭祀流程之五:撤饌禮
贊者曰:「禮即終告征,請獻官撤饌。」獻官上前撤去酒杯,放在侍者托盤。贊者曰:「撤饌禮畢!」
花朝節祭祀流程之六:分食福胙
贊者曰:「祭以示敬,宴以盡歡,凡與祭者,皆受福胙。」多名待者執托盤待立於祭台,由
三位獻官將祭台祭品盛於托盤,由待者分發到所有參祭者手中(可在上祭台前切為小塊)。如人數多,只象徵性分發前面幾人便可,眾人將分發到手中的食品吃掉。
花朝節祭祀流程之七:禮成
贊者曰:「禮成,請退!」贊者向眾參祭人員行九十度躬禮,然後參祭人員回禮。躬身退後三步。轉身,分別以原路退場。
⑷ 花朝節的祝福語
早春——司空圖
傷懷同客處,病眼卻花朝。草嫩侵沙短,冰輕著雨消。
風光知可愛,容發不相饒。早晚丹丘去,飛書肯見招。
題念濟寺暈上人院——盧綸
泉響竹瀟瀟,潛公居處遙。虛空聞偈夜,清凈雨花朝。
放鶴臨山閣,降龍步石橋。世塵徒委積,劫火定焚燒。
苔壁雲難聚,風篁露易搖。浮生亦無著,況乃是芭蕉。
摘紅英(賦花朝月晴)——劉辰翁
花朝月。朦朧別。朦朧也勝檐聲咽。親曾說。令人悅。落花情緒,上墳時節。
花陰雪。花陰滅。柳風一似鞦韆掣。晴未決。晴還缺。一番寒食,滿村啼鴂。
滿江紅(花朝雨作)——黃公紹
客子光陰,又還是、杏花阡陌。欹枕聽、一窗夜雨,怎生禁得。銀蠟痕消珠鳳小,翠衾香冷文鴛拆。嘆人生、時序百年心,萍蹤跡。
聲不斷,樓頭滴。行不住,街頭屐。倩新來雙燕,探晴消息。可煞東君多著意,柳絲染出西湖色。待牡丹、開處十分春,催寒食。
尉遲杯——柳永
寵佳麗。算九衢紅粉皆難比。天然嫩臉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態、欲語先嬌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憐才深意。
綢繆鳳枕鴛被。深深處、瓊枝玉樹相倚。困極歡餘,芙蓉帳暖,別是惱人情味。風流事、難逢雙美。況已斷、香雲為盟誓。且相將、共樂平生,未肯輕分連理。
⑸ 傳說中的十二花神是哪些呢
一月【梅花】,花神:梅妃
梅妃,本名叫江采萍,自小聰明伶俐,美麗過人,高力士收她選入宮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寵幸,後因楊貴妃失寵,鬱郁而終。詩贊曰:月底梅花性所耽,逢迎懶似欲眠蠶。上陽宮禁春深後,辭卻珍珠誦二南。
⑹ 花朝節語話花朝作文範文
花朝節又稱「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歷二月初二舉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
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因地而異,中原和西南地區以夏歷二月初二為花朝;江南和東北地區以二月十五為花朝,據說這是與八月十五中秋節相應,稱"花朝"對"月夕"。此外,還有一些地區以二月十二或十八為花朝節。這種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
花朝節在公歷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節氣「驚蟄」到「春分」之間。此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綻或盛開,定其中一天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當的。世界上像中國那樣定出花的節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見中華民族對花的熱愛有悠久傳統。「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綉,尚勞點綴賀花神。」這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夜間在花樹枝梢上張掛「花神燈」,燈火與紅花綠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叢中,賞花談情;文人墨客觸景生情,吟詩作畫……對於各地花匠或花卉愛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藝的好時節。
⑺ 古羅馬的花神節是怎麼樣的啊
古羅馬的花神節,是為了表示對羅馬神話里的費羅拉的尊敬而設立的,費羅拉是古羅馬人所崇拜的花神,也是羅馬神話中青春的象徵。
在節日的這些天里,無論平民還是貴族,都會將自己打扮一新,裝飾著玫瑰花,來到大街上通宵達旦的暢飲,載歌載舞。
⑻ 請問花神節的習俗有哪些呀
花朝節祝神廟會折疊傳說花神專管植物的春長夏養,所以,祀奉她的就不僅僅限於花農了,還包括耕種莊稼果蔬的農人。長江三角洲一帶多有花神廟,舊時吳越花農家還常供奉著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許多地方,不少農人都要聚集於花神廟內設供,以祝神禧,東北一帶還講究用素饌來供奉。有的地方還要演戲娛神,通常是由十二伶優分扮每年十二越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詩,也可以看出人們對花神的感情。人們紛至沓來,就此形成廟會。這天夜裡,要提舉各種形狀的「花神燈」,在花神廟附近巡遊,以延伸娛神活動。
游春撲蝶
古時,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賞花之餘,飲酒作樂,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縱觀二三月間的傳統佳節會發現,這一時期會有一系列游春的節日——春節拉開了迎春的序幕,花朝節前後構成游春的高潮。撰有名劇 <桃花扇> 的孔尚任,也曾寫有竹枝詞形容花朝踏青歸來的盛況:「千里仙鄉變醉鄉,參差城闕掩斜陽。雕鞍綉轡爭門入,帶得紅塵撲鼻香。」
宋時開封一帶的花朝曾流行「撲蝶會」,是當時民間頗有趣味的游藝活動。
種花挑菜
這一天,各地還有栽花種樹的習俗,有點今天植樹節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薺菜正是鮮嫩的時候。「採薇採薇,薇亦柔止……」
曬種祈豐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醞釀之際,家家攤曬各類種子,據說要湊其「百樣種子」,以祈豐收。預卜的方法很簡單:是日忌雨,晴則帶來百物豐熟的吉兆。
製作花糕
唐代的節日文化與飲食文化都十分發達。據傳武則天嗜花,每到夏歷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這種糕有著花瓣的馥郁和穀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宮廷坊上一時分外流行。
小結:在古代是有專門的花神供奉,還有專門的名劇,來形容花朵。古代對於花朝節都是非常重視的,現代人顯得並不沒有那麼重視,很多人都不知道花朝節具體是做什麼的,沒有以前那麼受重視了。
⑼ 花神節的花朝節習俗
花朝節習俗:
祝神廟會
傳說花神專管植物的春長夏養,所以,祀奉她的就不僅僅限於花農了,還包括耕種莊稼果蔬的農人。長江三角洲一帶多有花神廟,舊時吳越花農家還常供奉著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許多地方,不少農人都要聚集於花神廟內設供,以祝神禧,東北一帶還講究用素饌來供奉。有的地方還要演戲娛神,通常是由十二伶優分扮每年十二月的各月花神故事。
游春撲蝶
古時,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賞花之餘,飲酒作樂,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縱觀二三月間的傳統佳節會發現,這一時期會有一系列游春的節日——春節拉開了迎春的序幕,花朝節前後構成游春的高潮。 宋時開封一帶的花朝曾流行「撲蝶會」,是當時民間頗有趣味的游藝活動。
種花挑菜
這一天,各地還有栽花種樹的習俗,有點今天植樹節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薺菜正是鮮嫩的時候。
曬種祈豐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醞釀之際,家家攤曬各類種子,據說要湊其「百樣種子」,以祈豐收。預卜的方法很簡單:是日忌雨,晴則帶來百物豐熟的吉兆。
製作花糕
唐代的節日文化與飲食文化都十分發達。據傳武則天嗜花,每到夏歷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這種糕有著花瓣的馥郁和穀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宮廷坊上一時分外流行。
花朝節的簡介:
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⑽ 花朝節宣傳詞怎麼寫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這是紀念百花的生日。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舊時江南一帶以農歷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這一天,家家都會祭花神,閨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箋,取了紅繩,把彩箋結在花樹上,謂之賞紅,還要到花神廟去燒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正月的花神是柳夢梅,二月的是楊貴妃。
花朝節與中秋節相對應。晉人周處所撰的《風土記》一書:「浙間風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競放,乃游賞之時,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南宋《夢粱錄·二月望》「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漸聞風俗,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望之時,最堪游賞。」《中華全國風俗志》「二月望為花朝節。蓋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為花朝,八月半為月夕也。」宋代以後走向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