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平涼市委宣傳部雷部長

平涼市委宣傳部雷部長

發布時間:2021-08-26 10:39:39

『壹』 天平高速公路平涼咋沒有動作

天平高速項目建設單位正在抓緊開展開工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年底前動工!

2014年9月18日,天水市副市長雷鳴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天水至平涼高速公路建設涉及的選線規劃、開工建設等事宜。天水至平涼高速公路建設和設計單位,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G8513平涼至綿陽高速平涼(華亭)至天水段(含靜寧至庄浪高速公路)是全省重點推進的「3341」交通提升重大項目,是構築隴東南快速交通網的重要交通干線。該項目的實施對於進一步完善我市交通網路,加快開放開發步伐,推動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意義重大。目前,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規劃選址、社會穩定風險分析評估、佔用土地預審和「占補平衡」補充耕地以及項目環評、水源地調整論證等相關工作已完成。
雷鳴要求,各相關縣區和部門要按照9月10日市長辦公會議要求,認真做好項目建設的各項協調保障工作,主動與省上相關部門和項目建設、設計單位對接,切實加快項目前置性手續的辦理進度。項目設計單位要從有利於當地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尊重事實,充分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進一步對項目選線進行合理規劃設計,使其更具前瞻性、合理性和科學性。尤其對項目途徑三陽川新區的線路擺布,要與當地政府、規劃部門充分溝通,實地勘察論證,提出更加合理的選線方案,避免影響新區整體規劃和卦台山景觀。項目途徑的相關縣區要及早做好征地拆遷和控制性工程的前期准備工作,加強對沿線村莊群眾的宣傳教育,堅決遏制在項目控制紅線內搶栽、搶種、搶建的行為。項目建設單位要及早動手,全面做好項目開工建設的各項准備工作,為今年年底前動工建設奠定基礎。

2008-12-19 根據天水市確定的明年交通建設立項重點,預計明年,天水至平涼將建高速公路,總里程278公里,總投資176億元,其中天水境內投資112億元,天水初步確定14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重點爭取國家立項,總投資約289億元。據了解,天水至平涼高速公路,總里程278公里,其中天水境內里程171公里,總投資176億元,其中天水境內112億元。

『貳』 真正的強者是含淚奔跑的人的原文

《中國教育報》:真正的強者是含淚奔跑的人

--------------------------------------------------------------------------------

作者:牛春林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07年7月11日第1版 點擊數:259 更新時間:2007-7-12
在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東台新區,10平方米的一間平房內,住著平涼二中高三學生張曉和他癱瘓的媽媽曹雪紅。

6月7日,全國高考第一天。

5點多,張曉像往常一樣起床,為媽媽穿好衣服、洗好臉、梳好頭,然後做好飯端到媽媽面前,自己也隨便吃了一點,便匆匆趕往城西的考場;

中午,張曉從城西趕到城東的家中,為媽媽打開窗戶,給媽媽挪挪身子、擦擦汗,接尿、遞水,侍候媽媽吃過午飯,他又匆匆趕到考場參加下午的考試;

下午6點,張曉匆匆超越一個個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簇擁著接回家的同學,汗漬漬地回到家,把屋子收拾得整整齊齊……

看著兒子的一舉一動,曹雪紅眼中溢滿了淚水。

「沒有曉曉,我活不到今天」

199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去了張曉爸爸的生命,給他媽媽致命的一擊。不到一個月,曹雪紅病倒了。住院兩個多月命雖保住了,卻留下了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從此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那年張曉才4歲,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媽媽從此不能動了,而自己則常常覺得肚子很餓。

曹雪紅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欠下了一筆外債。不得已,在內蒙古額濟納旗舉目無親的張曉母子被外公外婆接回了甘肅平涼老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開始借住在親戚家,但時間不長,張曉母子就成了親戚眼中的包袱,一輛破舊的手推車將母子倆拉出了親戚家。眼看要流落街頭,一位好心的大媽騰出自家看守菜地——不足3平方米的小土草房,供母子二人棲身。

過了兩年光景,張曉母子又被清出搖搖欲墜的草房,租住在另一間四處透風、不足5平方米的伙房內。從內蒙古回到平涼14年,張曉母子先後搬了6次家。

當同齡人還在媽媽懷里撒嬌的時候,張曉卻用稚嫩的身體支撐起了這個破碎的家。四五歲時,張曉開始學著做飯。面條做不了,就煮粥吃。鍋台高,夠不著,張曉便踩著小凳,趴在鍋台上,時不時被溢出的米湯燙傷小胳膊。飯做熟了,張曉就踉踉蹌蹌把飯端到媽媽床前,一勺一筷子地喂媽媽。雖然常常把米飯做成稀飯、把稀飯做成夾生的米飯,曹雪紅卻十分知足。每次吃飯,曹雪紅都是就著淚水咽下的。

左鄰右舍看著張曉母子生活艱難,便時不時送來一塊餅、一個饅頭、一碗湯,張曉總是端給媽媽,千方百計哄媽媽:「媽媽,我已經吃飽了,你快吃吧!」直到看著媽媽吃完才離開。同學送給他一點好吃的,他總能找出自己不喜歡吃的理由,讓給媽媽吃。有時家裡揭不開鍋,但只要弄到一點吃的,張曉總是先喂給媽媽吃。「只要有一口飯,我也不會讓媽媽餓著。」

上了小學,張曉就開始連揉帶搓地洗衣服,總是讓媽媽穿得乾乾凈凈。

兒子一天天長成了大小伙兒,曹雪紅感到多有不便,不再讓兒子給自己擦洗全身。身處青春期的張曉也不是沒有一點心理障礙,可他不止一次地在內心告訴自己:「那是我的媽媽,我為她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兒子反過來勸說媽媽:「我再大,就算把媳婦娶了,娃生了,我還是你兒。常年卧床容易生褥瘡,不洗不行!」

曹雪紅說:「沒有曉曉,我活不到今天。」

14年,苦難沒有壓倒張曉

面對現實,張曉很少哭,總把腰板挺得直直的。筆記本上,張曉寫下激勵自己的話:「真正的強者,不是流淚的人,而是含淚奔跑的人。」

14年,張曉含淚奔跑的背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付出。常年卧床的媽媽,開始尚能挪動,攙扶著可以自己上廁所。隨後病情越來越重,一度大小便失禁。張曉每天都要幫媽媽穿衣、洗臉、刷牙、梳頭,每天都要生火、做飯;過不了幾天,還要給媽媽洗腳、洗澡、剪指甲、洗衣服。

「久病床前無孝子」。常有人驚嘆:張曉的14年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張曉說,面對癱瘓的媽媽,我做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瑣事,是我理所當然應該做的事,是每一個兒子都會做的事。「媽媽是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如果沒有媽媽,我奮斗下去還有什麼意義?」每當別人誇張曉孝順時,張曉總是這樣說。

在最艱難的日子裡,張曉母子倆常常靠拾菜葉子糊口。沒有米、面,就吃拾來的菜;沒鹽、沒醋,就用白水煮菜。時間稍長,肚子就脹得受不了,娘兒倆直吐綠水。

放學後,張曉只要有一點時間,就去撿柴火、撿煤核兒、拾菜葉。一個風雪交加的冬日,張曉安頓好媽媽後出去撿柴,黑暗中被蛇咬破了手腕。天越來越黑,雪越下越大,張曉忍著鑽心的疼痛,拖著柴火一步一步向前挪。曹雪紅在家等得心急,拄著拐棍踉踉蹌蹌挪到路口去等兒子,看著兒子血淋淋的手腕,曹雪紅一把將兒子摟入懷中。雪地里,又冷又餓的娘兒倆抱作一團,失聲痛哭。

張曉母子曾一度分文沒有,為交幾十元的房租、電費和給兒子湊下學期的費用,曹雪紅忍痛賣掉丈夫生前留下的一條毛毯和自己結婚時的一個床罩、一對枕巾做路費外出乞討。張曉了解媽媽的苦衷後,帶著作業本,攙扶著媽媽爬上長途汽車去了西安。可真到了西安,曹雪紅卻怎麼也張不開嘴,伸不出手。一連3天,沒要到一分錢,也沒吃上一口飯。狠狠心,母子倆花3.5元買了一碗面。可娘倆你讓我,我讓你,誰也不先動筷子。餓著肚子,張曉也沒有忘記趴在西安大街樹下的平台上寫作業。

苦難沒有壓倒張曉,他學習刻苦,勤奮向上。上小學時,張曉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經常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上初中、高中後,張曉的學習成績排在全班的十六七名。

「這樣的好娃世上少有」

與張曉交談,印象最深的是張曉清秀且稚氣未脫的眼神中那種倔強的神情。每月50元租金的10平方米小屋中擠著兩張小床、一個折疊飯桌,家中唯一的電器是一台鄰居淘汰送給他們的小電視機。

生活雖然艱辛,屋裡屋外卻收拾得井井有條、一塵不染,讓人不相信支撐這個家的是一個不滿18歲的男孩。

談起張曉,左鄰右舍無不嘖嘖稱贊:張曉這樣的好娃世上少有!從70多歲的老人,到幾歲的孩子,沒有一個不喜歡曉曉的。

張曉家的鄰居何奶奶已70歲了,張曉一直把她當作自己的「奶奶」。何奶奶告訴記者,曉曉是個十分懂事的孩子,從學校回到家,不是侍候母親,就是收拾家,要不就是去撿柴火、拾菜葉,從不見他出去玩耍。為了省電,倒是常見他深夜在路燈下寫作業。只要見到你挑水,曉曉就一定會從你肩上奪過去。門口小賣部的服務員告訴記者,不管天氣多熱,張曉從未來買過一根冰棍。

在平涼二中,師生們對張曉更是贊不絕口。張曉的同班同學黨煥彰佩服地說,張曉身處逆境,但堅強、樂觀,體現了中國人的「韌」性,為我們樹立了楷模。班主任劉建軍稱贊張曉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在家,他孝敬母親;在學校,他把陽光留給同學。他的行動,凈化了我們的靈魂。」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馬博文則說:「張曉讓我們找到了德育教育的切入點。」

蘭州蜀草中醫院專家聽說張曉的感人事跡後,專程到平涼為曹雪紅進行診斷,並於6月15日親自把曹雪紅接到醫院免費治療。記者在病房看到,在醫院的精心治療和張曉的精心照顧下,曹雪紅已能坐在床上接受記者的采訪,她告訴記者,疼痛已明顯減輕。天氣好的時候,張曉還把媽媽抱上輪椅,興致勃勃地推著媽媽到五泉山公園、東方紅廣場、黃河風情線觀光。推著輪椅上的媽媽,大汗淋漓的張曉說,我唯一的希望是讓媽媽站起來!

張曉以頑強自立的精神,實踐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深深打動了老師、同學和社會各界人士。今年2月,學校授予張曉「自強不息好青年」稱號;4月,張曉獲「第十一屆甘肅省五四青年獎章」;6月,中共平涼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教育局作出《關於在全市廣大青少年中開展向張曉學習的決定》。同時,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向張曉表示敬意。對每位好心人的幫助,張曉都一一記入「恩人簿」。張曉說,別人幫了我,哪怕是一個饅頭、一塊餅,我也要記住別人的情。我要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盡自己所能,回報社會和所有關心我的人。

http://life.cersp.com/body/lists/200707/2017.html

『叄』 平涼市,八里橋,朱家溝,知道的請留言下。!

西湖斷橋,最早叫段家橋。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從孤山蜿蜿蜒蜒到這里,只有一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
橋旁有一間簡陋的茅舍,住著—對姓段的夫婦。兩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男的在湖裡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家釀土酒。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婦倆剛要關門,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白發老人,說是遠道而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婦見他年老可憐,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一條剛從西湖裡捕來的鯉魚,打上一碗家釀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氣,一連飲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發老人臨別時,說道:「謝謝你們好心款待,我這里有酒葯三顆,可幫助你們釀得好酒。」說罷,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葯,告別而去。
段家夫婦將老人的三顆酒葯放在釀酒缸里,釀出來的酒,顏色猩紅,甜醇無比,香氣襲人。從此,天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名揚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酒樓。他們為了感謝白發老人,積蓄了一筆錢,准備好好答謝他。
歲月流逝,一晃三年。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發老人冒雪來到段家酒樓。夫婦倆一見恩人來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長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別。臨別之時,段家夫婦取出三百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謝謝你們夫婦—片好心,我這孤單老人,要這么多銀錢何用?你們還是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吧!」說罷,便踏雪向小橋走去。段家夫婦站在門口相送,只見老人剛跨上小木橋,腳下一滑,橋板斷啦,老人也跌進了湖裡。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忽見白發老人立於湖面,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婦這才知道,白發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臨別說的話,使用那筆銀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從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啦。
鄉親父老懷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後來,因為「段」、「斷」同音,使被稱為斷橋。

放生橋橫跨於朱家角鎮東首漕港河上,是珠里(朱家角)十景之一。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由寺僧募款建造,僧人性潮曾規定在橋下只准放生伍鱉,而不得撒網捕撈,故名放生橋

仙 人 橋 的 由 來

古時候,仙人橋那塊地方叫白龍澗,澗底深不可測,其中有六條白龍盤踞於此,為非作歹,興風作浪。當地百姓每年都要送去童男童女及牛羊祭品,稍有不周,冬刮狂風,夏降暴雨,災害不斷,生靈橫遭塗炭。當地百姓上山打柴,如果誤入白龍洞,便成了6條白龍的美食。
在金閣山修行的何仙姑看在眼裡,氣在心裡,她不顧修行道淺,決定為民除害。何仙姑同六條白龍從地上斗到空中,從山上斗到山下,直到斗得天昏地暗。整整年鬥了七七四十九天,六條龍敗陣逃入了深水澗中,何仙姑從腰間抽出桃條笊籬,撈出了六條白龍,並將他們定在白龍澗上,供人們上山通過。
日久天長,六條白龍變成了六塊條石浮架在兩崖之間。人們為紀念何仙姑為民除害,遂命名為仙人橋。

「騰橋」的由來早在明代以前,騰橋就已是撫州通往閩粵等地的重要通道。
當時有西坑郭,旱橋口,張家口,迷魂園,楊家巷,邱家排等幾個小村莊就散落在大路的兩邊。明洪武年間又有羅氏遷居至此。由於人口繁衍較快,村莊逐步擴大,漸漸的就與邱家排、旱橋口等小村連成了一個較大的村莊。
當時在村前有一小河,小河上有一座木橋供人過往。在木橋旁有棵巨大的楓樹,樹上附生著薜荔藤纏繞其身,後隨著薜荔藤的衍生繁茂,不少藤蔓隨風飄動並纏至橋身。因而往來行人就把這里叫做「藤橋村」。
一次,有一巡撫騎馬路過此橋,忽被橋邊樹藤絆倒,人馬皆跌於橋下的河水中。後問及地名為「藤橋」村時,該官謂這里水、草不利,皆以去之,並改水為「馬」,即為「騰」字。「騰橋」 由此得名。

酒仙橋的傳說

在過去北京東郊的酒仙橋地區是很荒涼的地方,從附近的地名比如:六公墳、王爺墳我們就可以知道過去這里是一片達官貴人的墓地。我20年前在酒仙橋的河邊還看見一塊殘碑,墓碑的基坐是雕刻的很精美的烏龜,碑體和基坐已經分離並有幾米的距離,殘碑的左面是滿文,右面是漢文,滿文我不認識,從殘缺的漢字中還能找出這樣的句子:「一等精部伲哈番……朕甚悼焉……」。可見墳墓的主人不是一般人物。
那麼酒仙橋的地名是從何而來的呢?過去在如今的酒仙橋向西的800米左右有一座長不足二十米寬五、六米的石橋,石橋是用許多半米寬的石條組成的,每塊石條上每隔10公分都刻有水槽,雨天不會積水,平時行人、馬車也不會打滑,那座橋如今已經看不見了,但那座橋才是酒仙橋地名所指的酒仙橋,酒仙橋的故事還要從頭說起。
過去的那座橋坐落在京杭大運河上,在石橋的這一段運河叫做壩河,現在的北京東郊還有東壩河、西壩河兩個地名,是由於農田缺水建壩蓄水而來的名字。在石橋的北邊有一座廟,廟是坐北朝南的,廟不大,寬不二十米,是一個兩進的院子,在前院里有三棵很高大的松樹,從很遠就能看的見,廟的地理位置雖然很荒涼,但不缺香火錢,廟里的老主持收留了一個小孤兒,先教他幫忙作飯,再教他挑水。和尚們都叫他「凳子」,凳子就住在前院的門房裡,小門房向進院子的通道開了一個窗,即使是整個院子的門都關著,客人也能從窗子喊凳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凳子在廟里已經呆了許多年,從童年到少年再到如今的青年,他已經習慣了這里的生活,認為自己是廟里的一員了,現在整個小廟的挑水、作飯、打掃院子以及一些雜活都是他承擔了,老主持是看著他長大的,也從心裡喜歡他,知道他不願意入佛門,就讓他有空自己做些事情為將來娶媳婦做打算。
凳子做的燒餅很好吃,除了決大多數滿足和尚們食用外,剩餘的凳子就拿來賣,到了清明時節或是一些幾代在朝廷做官人的忌日,凳子的生意就很好,裝銅錢的泥罐子都滿了,凳子就請人打了一個木頭的錢櫃子,錢櫃子是兩層的,下面一層放大錢,上面就放散錢。
有一天才過四更,就有人來敲凳子的窗戶,凳子迷迷糊糊中想是有人要買他的燒餅,就把燒餅端到窗前,打開窗戶,由於夜色太黑,凳子看不清來人的面貌,只能從來人被白衣服勾勒出的身形看出來是一個年輕女子,她的聲音有點柔,也許是她的一身白衣服,讓凳子感到她的聲音有點涼,她只要一個燒餅,卻給了凳子一兩銀子,凳子說他沒有那麼多錢找,來人說不用找了。凳子也怕別人說他要不義之財,他下意識地把銀子放到錢櫃子的下層里。
第二天白天凳子也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還像往常一樣在廟里做事,可是到了四更他就醒了,果然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敲他的窗戶,凳子從聲音知道還是昨天的那個女子,她還是只要了一個燒餅卻給了凳子一兩銀子,凳子還是收了。就這樣這個女子每天四更一過就來凳子這里買燒餅,但凳子一直也沒有看清這個女子的相貌。
這一天是八月十五,凳子數著他錢櫃子下層里的錢已經有二十兩了,他很想能看見這個女子到底長得是什麼樣子,他沒有關窗子,月亮大大圓圓地掛在天上,凳子睜著眼睛躺在床上,月光透過窗照在凳子腳邊靠窗的桌子上,因為窗戶是朝東的緣故,月光在桌子上劃出一條亮線,這條亮線到窗戶是由月光組成的窗簾,窗簾輕輕抖動,閃亮的銀色斑斕從上向下滑,又有小亮點從桌子的亮線出發向上飄,其實那是塵埃。院子里的松樹被秋風把枝葉刮的沙沙地響,牆角有秋蟲在鳴叫,凳子心裡有些凄涼,長這么大沒有體會過親情的溫暖,更沒有體會過戀情的溫馨,他在這個世界很孤獨。又是四更了,凳子有點想她……
突然,凳子看見了她的影子在窗戶外出現,可是為什麼她沒有遮住一絲的月光?凳子一點也沒有害怕的感覺,他一下子就從床上跳起來,來到窗前,借著月色,凳子第一次看到了這個慷慨的女子的面容,也許是凳子見過的女子太少,在他眼裡這人女子簡直美若天仙,她大大的眼睛,閃亮閃亮的,彎彎的眉毛和眼睛搭配的那麼和諧,直挺挺的小鼻子,小小的嘴巴,雖然缺少些紅潤,但她的膚色像不摻任何雜質白玉。凳子被眼前女子的美貌驚呆了,嘴巴張得老大,都合不上了。
凳子發呆了不知道多久,才問這個總在深夜來訪的今夜是否也是買火燒,那女子說:「不,我今天是向你道別的,以後我就不會再來了」。凳子請那女子等一下,他想出來和她說一會兒話,那女子輕輕點頭,後又只是輕輕的一笑,凳子就被她的笑容陶醉了,他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眼前這個女子。
那女子告訴凳子,她的小名叫酒窩,她出生在中下層家庭,她的父親是釀酒的,又因為她的父母見她漂亮又有兩個小酒窩,所以給她起了這個的名字,她長到十五歲,因為她出落得很標致,被一個朝廷的提督看中了,雖然那提督比酒窩大三十多歲,但她的父母覺得以後酒窩會當上提督夫人,過好日子,就答應了這門親事,誰知道酒窩命苦,結婚第二年,提督還不到五十歲就死了,提督最喜歡小老婆酒窩,要她陪葬,那天提督的家人給她喝了毒酒後,酒窩的靈魂離開的她的肉體飄了起來,她看見自己和提督一起被埋在石橋東南兩里遠的地方,酒窩心不甘啊,她才正是二八年華呀,還沒有來得及享受人生呢。
凳子聽著酒窩的故事,很為她感到難過,他很想用自己的手把酒窩的小手暖熱些,可是他沒有能力,他很想酒窩是一個人而不是鬼,凳子傻傻地問酒窩:「你要是能活過來多好?」,酒窩回答凳子說:「只要你真心喜歡我,你就會有辦法,愛會給你帶來財富。」
「什麼辦法,你要我怎麼做?」
「之前我給你的錢是冥錢,你今天回去看就知道了,但只要你按照我的話去做,你能得到的比這些更多,但你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你的努力也很容易失敗。」
「那我具體需要怎麼做呢?」
「我需要一個男人愛我三十年,在這期間不能和其他任何女人有絲毫感情瓜葛,你能做到嗎?」
「我能!」
「可是到我們能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都已經老了。你真的能堅持嗎?」
「你只要讓我能見到你,我就能做到。」
「今後,你每年的八月十五夜裡的四更都可以見到我,但我們見面超不過一刻鍾,所以你最好在四更前在我的墳前等我。」
酒窩的話才完,就像一陣風一樣不見了蹤影。
凳子回到了屋裡,拿出錢櫃子,已經感覺到輕了許多,再打開下層,他一點也不驚訝,那些銀子都變成了紙錢。但他堅信酒窩說的話,愛會帶來財富;其實在凳子心裡,即使愛酒窩不會帶來財富,他也願意。
那天見面之後,凳子就在數著日子,一個個漫漫長夜思念的感覺好苦,但凳子心裡有八月十五月圓的盼望,期待著相逢的那一刻,那真的只是一刻呀。
凳子還是給廟里的和尚做飯、挑水,自己賣些燒餅,過著簡單、孤獨的日子,天涼了,他為廟里砍柴,燒火為和尚取暖;下雪了,壩河雖然是流動的,但也結冰了;冬日深了,凳子做事時要穿棉襖了;春節到了,但對凳子來說,這個節日沒有什麼意義;春天來了,河開了,喜鵲開始在三棵松樹上叫了,但天還是有些涼;河邊的野花兒開了,凳子想起酒窩的容貌比花兒更嬌、更美,心裡喜滋滋的,凳子時常去到酒窩的墳前,為她的墳填些土,栽些野花;夏天來了,河邊的草長的好高了,夏夜河裡的青蛙叫成了一片,凳子在夜裡時常夢見酒窩,夢見酒窩笑的樣子,凳子在夢里也笑了,他為酒窩的墳墊了土,連日來他在酒窩的墳前慢慢修建著青石台階;終於等到了秋天,秋蟬在松樹上凄厲地叫著,凳子希望時間快點過去,早一點到八月十五,就在快到八月十五前的幾個晚上,凳子失眠了。
這一天終於等來了,才過三更凳子帶著自己做的月餅就出發了,石橋在月光下顏色像玉一樣,河水的波浪在月色下閃著粼粼的光,凳子朝墳地走去,他已經為酒窩的墳建好了青石台階,一團圓圓的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凳子坐在青石台階上,秋風把他新添的沒有系緊藍布長衫的衣角吹起來,許多日子沒有下雨,草又干又黃,被風吹的干響,一直以來這片墳地一個人也沒有,只有月亮知道凳子對酒窩的思念,還有彎彎的壩河水知道凳子曾經走過的一天一天。凳子在著急的等待那一刻的到來,又害怕那一刻的到來,因為他們只有一刻的時光。
終於到了四更,剛才凳子前面還是他一夜一夜踏平的路,現在酒窩就在他的前面,還是那一身潔白的衣服,婀娜的身姿,凳子站起來,走近酒窩,銀色月光下,酒窩顯得更純、更美了,凳子分明看見酒窩的眼裡噙滿了淚水,凳子抓住了酒窩的手,深情地凝望著她,酒窩問凳子:「你這一年是怎樣熬過來的,你想我嗎?」。
「我無時無刻不在想你!」
「這些我都知道了,但你要堅持三十年,你還能堅持么?」
「我愛你,就算再長時間,我也會等你。」
「你看到我的淚水嗎?」
「看到了,你為什麼不開心?」
「我也是思念你呀,你等我的淚水留到我的酒窩,用蘆葦把我酒窩里的淚水取走,然後好好保存在一個小壇子里,怕淚水幹掉,就在壇子里加一些這河裡的水,把壇子密封好,你知道了嗎?等你想我的時候,就打開聞一聞,壇子里有我的味道。」
「好,我知道了」,凳子趕快去找蘆葦,截了最干凈的一截,飛快地跑回酒窩,把酒窩的酒窩里的淚水吸到蘆葦里,之後凳子看見酒窩笑了,笑的嫵媚、可人憐愛。凳子歡喜地看著酒窩,很想親酒窩一下,可是時光啊是一個調皮又喜歡戲弄人的傢伙,想讓它停留的時候它偏偏溜得很快,只聽到酒窩說:「記住我剛才說的話。」,酒窩就在凳子面前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凳子只楞了一下,想起酒窩的話,就小心地捧著蘆葦,跑回廟里,他按照酒窩的話做了,找來一個小壇子,把酒窩的淚水吹進壇子,到壩河裡取了一小勺河水倒進壇子里,再把壇子密封好。
從這之後每當凳子想酒窩他就會把壇子打開,這壇子里發出淡淡的清香,凳子早就忘記酒窩說的愛可以帶來財富的話,留在凳子腦子里的只有思念。
從小廟到酒窩的墳只有兩里多地,走多了就清晰地走出了一條路,在這條路上總可以在深夜見到凳子的身影。這是一條指引著思念的路、一條系著愛戀的路,路上的塵土都知道他們的故事,石橋知道凳子相思的分量,當凳子從石橋走過的時候,石橋可以感到凳子腳步的震撼。
又是一個春去秋來,這里寫的快,可是你知道凳子的三百六十五天是怎樣過來的嗎?凳子今年先准備好了蘆葦,他想如果酒窩還是要他用蘆葦取她酒窩的淚水的話,他有準備,就可以節省點時間,和酒窩多說一會兒話。
這一年的月亮還是又大又圓,當凳子看到酒窩出現的時候,酒窩已經看到了凳子手裡的蘆葦,凳子精心准備的蘆葦,還有凳子為酒窩做的月餅,去年酒窩就沒有來得及吃。
「凳子,你還是要去找一根蘆葦,舊的不行,要新截取下來。」,凳子看著酒窩眼裡的相思淚,自己都快哭出來了,但他還是要聽酒窩的話去找新蘆葦。
和去年一樣,當凳子用蘆葦汲取了酒窩的酒窩里的淚水的時候,他看見了酒窩會心的笑,凳子的心花開了。酒窩問凳子:「你那壇子里的味道怎麼樣?」
「好啊,很香,和你的味道一樣」
「這三百六十五天很難熬吧,你還能堅持多久?」
「我會堅持的,等你還陽,我們團圓。」
「我也很想你呀。」,酒窩才說完這句話,就又消失了。
凳子又照著去年酒窩的話,把酒窩的淚水吹進壇子里,加了一勺壩河的河水,密封好,在凳子眼裡,這壇子只是代表了思念,別的就沒有任何意義。
第三年凳子怕相見時沒有很快就找到新的蘆葦,他就向別人請教如何栽種蘆葦,學會了他就把蘆葦種了一大片在酒窩墳地旁邊的河堤上,可是這第三年酒窩又告訴凳子人工種的不行,一定要野生的,他們相聚的時間還是那樣的少。
時光就這樣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過去了,到了第十年,他們相會的那一刻,酒窩問凳子:「你沒有把那壇子里的東西做別的用嗎?」
「我覺得那壇子就是當我想你的時候,拿出來聞一聞,有很清香的味道,是你的味道。」
「你只要取出一點我的淚水,放進裝滿水的木桶里,那水就可以變成酒,你可以去把酒賣了,肯定很好賣的。」
但是凳子沒有照著酒窩的話去做,他覺得要錢有什麼用了,什麼也比不上思念酒窩更重要。
時光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了,第二十九年,凳子仍然住小廟里,過著孤獨、貧寒的日子,雖然他已經從一個青年變成一個老年人了,鬢角已經花白了,他想著未來,期望著和酒窩團聚的日子,想到今後他們的生活需要一些錢,他在這最後一年才把一滿壇子裝滿酒窩淚水打開,只是用一滴壇子里的水,裝滿壩河水的木桶就酒香四溢。
他把木桶拿到石橋旁邊去賣,喝過的人無不贊賞,凳子的生意一下就紅火起來。正如酒窩說的,你的愛可以給你帶來財富,只是半年工夫,凳子靠賣酒就掙了百八十兩銀子。
凳子不是貪財的人,他有酒的收入,他仍然堅持做燒餅,但他的燒餅是送給買酒的人,和沒有飯吃的人,不再收錢了。
凳子已經等了酒窩三十年了,他一直盼望著用他的愛可以讓酒窩還陽,一起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凳子和酒窩的第三十次見面的時候就要到了,這個日子凳子一直等了三十年,八月十四的那一天凳子像往常一樣到壩河裡用木桶打水,他感覺到有人在草叢中偷偷監視他的行動,凳子並沒有留意。
八月十五這一天,凳子沒有像半年以來在四更的時候去壩河去取水,他要去見酒窩,這一天酒窩不是四更才出來,她才過三更就向凳子住的小廟方向走,她走到石橋的時候留下了眼淚,因為閻王違背了之前的允諾,她永遠也不能還陽,永遠也不可能和她心愛的凳子在一起了,今天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也是永別。
凳子從小廟里出來了,一下子就見到了酒窩,他高興地向酒窩跑去,以為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用分離了,可當得知這最後的一刻鍾是她和他的訣別,凳子的心如刀割,但凳子沒有陪酒窩一起哭,他要讓這最後一刻鍾成為酒窩美好的回憶,他靜靜地和酒窩牽著手沿著小河一直向前走,他想一直就這樣看著酒窩,看著她,一直到她消失的那一瞬間。
有個妒忌的人偷看凳子的秘密,他告訴人們說,只有在四更的時候從石橋下去,到壩河取一木桶河水就是酒,其實是因為八月十四那天,河水裡正好有酒窩的一滴眼淚被他趕上了,那人這樣一說,就沒有人再買凳子的酒了。
其實凳子也再不想賣酒了,八月十六日那天,凳子端著盛滿酒窩淚水的壇子從石橋跳進壩河裡,他就這樣和找酒窩去了,這一天從石橋到西壩河酒的香飄了三十里,連空氣中都是酒的馥郁的清香。
但從此後人們再也喝不到凳子的酒了,他們以為凳子就是酒仙,為了紀念他曾經給大家帶來的美酒,他一生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去的地方的這座石橋就改名為酒仙橋了。
蘇州"楓橋"的由來

一座寺院里只能有一個當家和尚,寒山和拾得兩位高僧在一座廟里,誰作主持好呢?兩位高僧都很客氣,推來推去,毫無結果。這座廟里只有他兩個和尚的時候,還不要緊,等到陸陸續續招了一批小和尚進來,就有問題了。小和尚問:「老和尚,今天念哪本經呀,」寒山說:「應該先問拾得師父。」小和尚就去問拾得,拾得說:「還是應當問寒山師父。」他們互相尊重,卻苦了小和尚,怎麼招待香客呀,買多少香油,派誰去拾柴呀,等等。小和尚無所適從,有意見了,就難勉叭叭咕咕的。小和尚的話傳到寒山、拾得的耳朵里,兩個人又商量起來,推來推去,還是毫無結果。這時走來一個老農婦,說:「兩位師父不要謙讓了,我來給你們出個主意吧。你們比比本事,本事大的做當家和尚,這樣最公平。」寒山、拾得一聽,是個辦法,不過,比什麼呢,農婦指指廟前一條河,說,這條河上缺座橋,鄉里鄉親來來往往靠渡河,又不方便又危險,請你們施展法術,變座橋出來,哪個變得出來就是哪個本事大。出家人不打逛言,所以,不怕寒山拾得隱瞞法術,果然拾得先施法術,把身上的僧衣一脫,往河面一拋,變做了一個橋面,可惜,沒有橋架支撐,一陣,風吹來,眼看就要把它刮塌。寒山急忙將手中的禪杖往河邊一插,運起法術,禪杖頓時變成一棵樹,樹朝對岸一鋪,一座橋就穩穩當當卧在了河面上。老農婦一笑,說:「還是寒山本事大些。」說著把一塊手帕朝腳前一拋,手帕化做一朵蓮花,她踩著蓮花就升到了空中,寒山拾得抬頭一看,原來老農婦是觀音變的。寒山只好做當家和尚了,那座廟也就叫做「寒山寺」了。寒山那根禪杖,是用楓樹削成的,那座橋自然就被稱作「楓橋」了。

巴掌橋的來歷

泰州青年路南段,原工藝美術大樓門口,早先,這兒的道路是被老三官殿前一條玉帶河分割為南北兩邊的。小河上原來有座小橋,叫巴掌橋,又叫隱龍橋。巴掌橋的橋身,統共只有兩三步長,橋面跟兩岸的路面差不多相平。由於它又矮又短,很不惹眼,連不少六十歲上下的老泰州,也叫不出這座橋的名字。其實,叫它巴掌橋,倒不是因為種種原因它矮小,其中有一段故事哩。

相傳這座橋在南唐就有了。當初,宋太祖趙匡胤在沒有發跡之前,一次奉北周皇帝世宗的命令帶兵攻打南唐,被打敗了,隻身一人從此地經過,被南唐的兵馬發現了,就緊緊追趕過來,真是危險得很哩。趙匡胤情急生智,就朝橋下一躲,半截身子插在水裡。這後頭成百的追兵,騎馬帶刀,殺氣騰騰,在通過小橋的時候,橋身因年久失修,被大隊人馬踩得搖搖晃晃,直接就要倒塌。這位趙大爺生怕他被壓倒在橋下,趕忙用雙手撐住橋頂。追兵追到前面,看沒有人影響到兒,就疑惑起來,為首的馬上猜到趙匡胤可能躲在橋底下,於是,一揮手叫兩個親從奉命奔到橋下,自己隨即帶領眾人繼續往來帳檔前方追去。兩個親從奉命奔到橋下,撥蘆草仔細尋找了一番,竟沒有發現蹤跡,只得掉頭追趕大隊向上復命。嗯,趙匡胤哪裡去了哩?原來,趙大爺事先就想到追兵過後,仍有尋找的可能,於是,等腰三角形到追兵通過小橋之後,他就馬上撥開蘆葦,爬上北岸,飛奔走了。

事過之後,有人無意之中發現橋洞底下,橋面背後,有兩個深深的大巴掌印。不久,這種事情傳揚開來,巴掌橋的名字她就漸漸被人喊起來了。再以後,趙匡胤登基做了宋代的太祖皇帝,
當陽橋的由來

當陽橋位於當陽縣城玉陽鎮東北,焦枝鐵路南側,荊當公路線上。

當陽橋又名壩陵橋,原名官橋,是舊時迎送官吏之處。因三國蜀將張翼德曾在此橫矛斷橋,故又稱橫矛處。據當地傳說,·此處原築有壩,壩上建有張趙祠,故得名壩陵橋。

東漢建安十三年秋,曹操起兵五十餘萬南下,將劉備困於當陽,劉備在混戰中,棄妻子率百姓逃走。張飛率二十餘騎斷後,至壩陵橋,見曹軍追來,便一人立馬橋頭,大聲喝曰:「吾乃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其聲如雷,敵不敢近,曹軍退走後,張翼德便將小橋拆毀。張飛喝斷橋梁水倒流的故事,流傳至今,聞名中外。因橋在當陽境內,歷史上又稱橋為「當陽橋」。

計釧瑤紹貝苗爸冒向鐫詹顧汾申謝觸周臨舟出折

『肆』 平涼的特色美食都有哪些

一、靜寧大餅

靜寧大餅又名鍋盔,是甘肅靜寧縣特有的傳統麵食小吃,因其獨特的製作工藝與風味聞名於世。其特點是:外形規則、平整、呈圓盤形,薄厚均勻,色澤光亮,又脆又酥,甜美可口,不易破碎,即使在炎熱酷暑季節,也不發霉變質,深受廣大遊客青睞,是出外旅行、饋贈親友之佳品。

二、炸果子

炸果子又稱炸油條,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

三、罐罐蒸饃

罐罐蒸饃是甘肅省涇川地區特色傳統小吃,麵粉和後經反復揉搓,回餳做饃。皮薄層多,硬而有韌,涼食酥而不粘,後味香甜,耐於久貯。罐罐蒸饃酥軟可口,醇香味長,熱柔冷酥,具有長期存放不霉、不餿、不變味之特點。用開水浸泡,如棉蕾試展,白蓮初綻,其味不減,是旅途必備之佳品。 罐罐蒸饃,一個個皮兒透亮,雪白鮮嫩,最為人稱道。

四、靜寧燒雞

靜寧燒雞亦稱靜寧鹵雞,是甘肅省靜寧縣一帶的特色傳統名菜,屬於甘肅菜。它以形色美觀、鮮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紅、肉香味厚、爽口不膩,馳名甘、陝、寧等省(區),是西蘭公路上過往旅客爭相購買的風味食品。或路途食用,或饋贈親友,莫不為人稱絕,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補佳品。人們形容「聞香千里外,味從雞肉來。」

五、酸湯面

酸湯面是一種麵食,酸中帶辣,開胃爽口,色香味俱全。」好的酸湯面柔軟耐嚼,湯香撲鼻。夏天來點酸酸的辣辣的味道,吃上一碗酸湯面絕對讓你胃口大開,開胃醒腦提神。

六、苜蓿面

苜蓿面是一種甘肅省的特色傳統麵食。不是普遍存在的木樨肉中的木樨,苜蓿是一種草,也是菜。白白的面擀開,切成比韭菜葉稍寬、二指長的面條,先把苜蓿下在滾水裡,稍煮,再下了面,一煎一點涼水,熟了,調鹽醋熟油辣子,湯糊糊的,菜綠綠的,面白白的,你吃一吃,濃濃的山野味、新鮮味,使你永遠忘不掉它的特色。

七、華亭糝飯

華亭糝飯是甘肅省傳統的特色麵食小吃。華亭海拔較高,作物生長期長,向來以出產優質甜玉米而出名。玉米本是谷中尤物,每百克含碳水化合物為72.3-72.9克,可產熱量367千卡,同時富含飴糖、麥芽糖、葡萄糖和果糖,三項指標均屬五穀之首。由於做糝飯時只需將面粒煮熟即可,因而營養價值損失微乎其微。故糝飯有高能甜食之稱。

八、玉米珍珍

玉米珍珍,傳統小吃。經過創磨、去皮的玉米細小顆粒,即玉米珍珍熬成稠稀飯,配以包心菜、青椒等鹹菜食之。飯色金黃、原味濃郁、醇香撲鼻,富於地方特色。

九、酥合子

酥合子是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民間手工特色小吃。主要以本地產優質小麥粉、胡麻油為主要原料,佐以核桃仁、花生米、黑芝麻、白芝麻、葵花仁及青紅絲為內餡。外形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香甜可口,營養價值高,具有益智、健腦、烏發等食療養生效果,是理想的休閑食品,也是走親訪友饋贈之佳品。

『伍』 甘肅平涼雷健健的准考證是多少

問教育局。

『陸』 李業輝的歷年榮譽

1992年獲平涼市委、平涼市政府「全市政法系統先進工作者」獎。同年還獲甘肅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全省交警系統先進工作者 」獎。1994年獲甘肅省公安廳交警總隊「 全省交警系統先進工作者 」 獎。
1999年散文集《歲月隨想》、詩歌集《愛是人生的願望》被編入「 愛我平涼叢書 」,集體榮獲甘肅省委、甘肅省政府首屆「五個一工程獎 」。
2000年獲甘肅省知識工程領導小組「 優秀讀書家庭 」 榮譽證書。2001年被文化部全國人才管理中心 編入《中國地方文藝人才年鑒》(313頁)。2003年詩集《愛是人生的願望》獲平涼市委、平涼市政府「 第一屆崆峒文藝獎 」三等獎。
2004年受到平涼市崆峒區委、平涼市崆峒區政府邀請參加「 崆峒文化論壇 」 。
2005年獲崆峒區委、崆峒區政府「 安全生產先進個人 」 獎 。
2006年獲平涼市政府「 安全生產先進個人」 獎。
2007年榮立公安部「 個人三等功 」。
2008年中篇小說《喪鍾為自己敲響》獲平涼市「 第二屆崆峒文藝獎 」三等獎。
2011年報告文學《祝你平安》獲平涼市「 第三屆崆峒文藝獎 」二等獎,並榮記公安部「個人三等功」。
2011年在平涼市作家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平涼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2012年任甘肅省平涼市文聯《崆峒》文藝雜志副主編。
2012年被聘任為平涼市總工會職工文化聯合會職工文學協會顧問。
2012年5月,獲平涼市文聯、平涼市國稅局、平涼市書法家協會、平涼市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稅收.發展.民生」平涼市書畫提名展參展「書法作品」榮譽證和收藏證書。
2012年6月,獲平涼市委宣傳部、平涼市總工會、平涼市文聯、平涼市老年書畫家協會、隴東書畫研究院聯台舉辦的慶「七.一」「中國移動杯」書畫大展暨「老年書畫家協會成立15周年、隴東書畫研究院建院10周年慶典書法作品精品獎」榮譽證書。2012年8月,在「『鼎元杯』平涼首屆全國電視書法大賽」評比中書法作品獲優秀獎。
2012年10月,楷書中堂參加甘肅省藝術館「『翰墨神韻,詩意甘肅』——首屆甘肅作家詩人書畫展」,並被收入《「『翰墨神韻.詩意甘肅』——首屆甘肅作家書畫展作品集》。2013年1月,書法作品入展「長慶杯」甘肅職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書畫展。2013年11月,被聘任為寧夏涇水書畫研究院副院長。2013年12月,榮獲中國作協小說學會頒發的「中國當代小說獎」。同年書法作品入選《墨香西部--甘肅省定西、平涼、慶陽三市書畫聯誼展》等活動。為中書協西部教育基地培訓班學員。2014年2月,作為平涼地區代表參加了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同年其作品被《屈原風<詩刊>》以《李業輝的詩書人生》為題作過「特別報道」
藝術成就被編入由魏柏樹總纂中華書局2012年7月出版的《平涼地區志》。

『柒』 會寧一中和平涼一中相比哪個好

平涼一中地處隴東名城平涼市,位於六盤山之麓崆峒山下,涇河之濱,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享有「隴東第一學府」之美譽。學校創建於1905年(光緒31年),時稱「隴東官立中學堂」,是甘肅省最早創建的中學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建於1764年(乾隆29年的)「柳湖書院」。1913年(民國2年)更名為「甘肅省立第二中學」,1936年更名為「甘肅省立平涼中學」,1984年正式定名為「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2000年被評定為甘肅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2003年改辦獨立高中。學校先後受到國家教育部、團中央、省、市多項表彰獎勵。
平涼一中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甘肅早期黨的創始人、革命烈士王效錫在此組織學生開展過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於1936年10月來校做抗日演講。曾有一大批進步青年學生走上革命道路,為民族解放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1949年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平涼一中獲得了新生,學校設施得到充實,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校管理不斷完善, 百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學校煥發了青春活力,學校歷屆領導班子抓住發展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內部管理機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形成了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
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2500多名學生,在職教職工207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省、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能手55人;高級教師43人,中級教師74人,英籍外教2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1%以上,其中碩士及在讀碩士生7人。 學校佔地面積767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理、化、生實驗室及儀器設備達到國家I類標准,擁有300多台的5個多媒體微機室,兩個多功能教室和功能齊全的校園網等現代化教育技術設備,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一流的物質保障。美術室、音樂室、閱覽室、圖書室、心理咨詢室和佔地40餘畝的運動場,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多年來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全市榜首,學生在國家、省 市各學科競賽中屢屢獲獎。
在新的形勢下,我校緊緊圍繞素質教育主題,在創新中尋求突破,在改革中尋求發展。通過對教育新理論、新觀念、新思想的學習研究,在繼承學校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要求和學校發展實際,提出了「崇尚科學、弘揚人文、注重個性、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提煉了學校百年傳承的精神,確立了「無逸」校訓;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德樹人;改革創新,科研興校;優化隊伍,管理強校;勵精圖治,以質立校」的辦學思想和「兩全、三高、一流」的辦學目標(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力爭教師隊伍高水平,學生素質高層次,學校管理高效益;爭創省內一流和全國示範性高中)。通過深入研究學校教育現狀和可持續發展前景,制定了《平涼一中五年發展規劃》。
學校以新的辦學理念為指導,努力在全體教職工中樹立並踐行新的人才觀、質量觀和發展觀;以轉變觀念為先導,以課程改革為核心,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措施,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體系,推動辦學思想和模式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逐步形成了「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運用校史等校本課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德育特色;形成了「教有特色,學有所長,全面發展,注重個性」的育人特色和以「現代化、示範性、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特點的辦學特色。同時,不斷加強「三風」建設,抓常規、抓落實,形成了「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嚴謹、博學、敬業、奉獻」的教風和「勤奮、好學、慎思、拼搏」的學風。
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位於當年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革命聖地——會寧縣城。學校創建於1940年,是會寧教育史上的第一所中學,它的前身是「會寧簡易師范學校」。1950年春,經省文教廳批准該校與會寧初中合並為「甘肅省會寧縣初級中學」。1956年春,在時任縣長馮琯的積極主持下,縣人民政府決定,會寧初中新選校址、擴建校舍、增大班額。在省教育廳批准並撥來建校專款後,學校由縣城東關移到新校址(即現在學校校址)。1957年春,學校由省教育廳批准開始招收高中班,從此成為完全中學,校名改為「會寧中學」。1961年秋,經上級批准「會寧中學」正式更名為「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簡稱「會寧一中」。
經過六十年的艱苦創業,如今的會寧一中無論從辦學條件、辦學規模,還是師資力量、教育教學水平都有了長足發展。學校現為白銀市重點獨立高級中學。全校設3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200多名,教職工150人,任課教師120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8人,中學一級教師46人。在任課教師中,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97人,經省、市、縣逐級拔有25名教師已成為省、市、縣的骨幹教師或學科帶頭人,一支數量充足、學科齊全、結構合理、素質較高和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已經形成。學校總佔地面積6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2000多平方米,學校教學設施設備齊全,先後修建了教學大樓,圖書實驗綜合大樓,寬敞舒適的學生公寓樓和教職工家屬樓,還修建了學生食堂、醫務室、體育場,整修了花園、道路。近年來,學校領導放眼未來,緊跟時代步伐,花大氣力添置和更換實驗及電教設備。先後投資40多萬元購置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奔騰」Ⅲ型686計算機60台,配置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教室,在全縣率先開設了計算機課,並計劃於2001年加入以中國教育衛星視頻系統為基礎的現代遠程教育網路。建成了擁有60個座位的現代化語音室,還添置了幻燈機、放相機、錄音機、電視機等其它電教設備,物理、化學、生物實驗設備正按國家一類標准配置。2000年,學校被確定為白銀市現代技術教育實驗學校。學校正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各種音像手段,採取各種得力措施,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和教學信息化程度。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會寧一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為宗旨,發揚苦教苦學精神,積極進取,奮力拚搏。特別是八十年代以來,學校以「三個面向」為指針,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在管理上實行校長全面負責、黨支部監督保證、教職工民主管理的領導體制,大膽推行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考核獎懲制;不斷完善學校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把學校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在管理體制上形成了:校長——教導處——教研組——教師的教學管理體系;校長——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學生的教育管理體系;校長——教研室——教研組——教師的教研管理體系;校長——總務處——校辦廠、師生灶、醫務室等的後勤管理體系;校長——辦公室——廣播室、收發室、檔案室等的行政管理體系。在管理方法上,實行學校領導分工負責,輪流值周和部門管理相結合。目前,學校正在試行目標管理,把以任務指導行動,逐步轉變為以目標指導行動。學校緊緊抓住「系統——部門——組織——個人」,「計劃——執行——檢查——總結」,「組織——指導——協調——激勵」這樣一些重要環節,圍繞實現目標,統籌安排各項具體工作。在職業道德建設方面,堅持開展以「培育敬業精神、塑造師德形象、提高育人水平」為宗旨的「師德建設工程」,加強對教師政治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精神導師意識、人格榜樣意識的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學校開展以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為主線的「樹文明校風、建文明校園、創文明班級、當文明學生」活動,堅持革命傳統教育和養成教育,並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分層次制定德育目標:高一年級以革命人生觀、集體主義教育為中心,做一個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級以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教育為中心,做一個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級以理想、心理健康教育為中心,做一個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學校倡導每個學生做到「五會」: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業,真正做一個品學兼優、無愧於家庭、無愧於社會、無愧於時代的合格中學生。在教育教學上,實行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注重素質,「五育」並舉。鼓勵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探索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校非常注重教學過程的管理,制定了《會寧一中教學規范化要求》,對教學的各個環節,從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自習輔導等各個方面提出了嚴格、明確、具體的要求,並加大檢查、督促及落實力度,學校將檢查結果量化評分記載,做為一年一度「教師職務任職考核」的主要內容。同時,設立了「高考教學成果獎」,「會考、統考教學成果獎」,「優質課教學競賽獎」等,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增強內驅力。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學校通過典型引路、系統培訓、實踐中提高和領導先行等一系列途徑,形成了一支教科研相結合的骨幹隊伍,緊緊圍繞著「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效率」這個總課題,有計劃、全方位、分層次地開展教學科研工作。
每學年,各個教研組都制定出明確、具體的教學研究計劃,做到課題、任務、時間、人員四落實。目前,學校正承擔著省級教育科研項目2項,市級教育科研項目7項,全校教師有300多篇科研論文分別在國家、省、地(市)級報刊上發表。教研活動為教師教學業務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近幾年的優質課競賽中,會寧一中派出的參賽教師均取得了優異成績,物理、數學、化學、語文、生物、政治、歷史、音樂均獲得市級競賽一等獎(第一名),其中物理、生物、音樂、政治學科代表白銀市參加全省教學競賽,物理學科獲甘肅省特等獎,並代表甘肅參加全國競賽,獲國家二等獎;音樂學科獲省一等獎,全國三等獎;生物學科獲省二等獎(第四名);政治學科獲省三等獎。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方面,學校以培養「合格+特長」學生為目的出發,精心組織,統一安排,廣泛開展科技製作,知識競賽,書法、繪畫、演講、文藝、體育比賽,成立了多個興趣小組,吸引?�#福埃サ難��渭印=�改輳�諶��骷陡骼嗑喝�校�群笥校保溉嘶窠薄Q��摹八男∽髕貳敝杏校保導�ㄆ�┗窆�一蚴〖督保�叮岸嗉�袷屑督薄S捎誄て詡岢盅細窆芾恚�細裰謂蹋�轄髦窩В��P緯閃恕扒詵芮笫怠⒍懶⑺伎肌⒀б災掠謾⒊鮮到� 鋇難Х紓�把細褚�蟆⒔淌橛�恕⒀轄髦窩А⑻剿髑笫怠鋇慕譚紓�翱炭唷⑶笫怠⒀轄鰲⒋蔥隆鋇男7紓�哂辛恕叭�鮃弧鋇男賂窬鄭閡皇怯幸桓鐾漚帷⑶笫怠⒖�亍⒔�〉牧斕及嘧櫻歡�怯幸恢д�我滴袼刂矢摺⒆櫓�吐尚鄖俊⒕匆搗釹椎慕淌Χ游椋蝗�怯幸桓鑾詵芎醚А⒗鍾諫轄�⒘⒅境剎諾難��禾濉J�嗄昀矗�誚淌χ杏肯殖鋈��判悖橙耍�。ú浚┘隊判悖溉耍�屑隊判悖玻啡恕T諮��校�願嚦賈貧然指匆岳矗�延校擔常埃岸噯絲縟敫叩妊Ц�鈐歟�渲校玻埃壩嗝�鴉袼妒俊⒉┦墾�換虺齬�粞А4櫻保梗梗材昶鵜磕旮嚦忌��聳�莢冢常埃叭艘隕希�渲校玻埃埃澳甏蠢�紛罡嘸吐跡�錚擔埃度耍�乇鶚牽玻埃埃敖轂弦瞪��蟆⒉耒��煌�Х直鷚裕叮埃販趾停擔福撤值母叻只窀仕嗍‖氖防嗟諞幻�偷諶����感!⑽�崮��昧巳儆�?lt;BR> 新的成績給學校增添了新的光彩。自八十年代以來,學校先後榮獲省(部)級獎15次,地(市)級獎18次,在教育教學、科技活動、體育衛生、共青團工作、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等方面跨入了甘肅省先進學校行列,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998年被省委宣傳部、省總工會評選為「甘肅省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是全省教育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2000年,又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甘肅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上級領導對學校也十分關心,省政協主席申效曾、副主席韓正卿,原國家教委主任何東昌、甘肅省副省長李重庵、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王湛、原省教委主任羅鴻福、李膺和副主任白繼忠、傅九大以及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領導都先後多次來校視察指導工作。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甘肅電視台、甘肅日報等十餘家新聞單位都曾采訪報道過學校的辦學成就。尤其是1996年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節目中報道之後,甘肅電視台又以《甘肅教育的驕子——會寧一中》作了ㄌ獗ǖ潰�謔∧諭庖�鵒私洗蠓聰臁H緗瘢�崮�恢幸衙��ど希�磧���?lt;BR> 面向新世紀,已走過60個春秋的會寧一中,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滿懷信心,開拓奮進,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向全國名校行列邁進。

『捌』 平涼工業中等專業學校的現任領導

雷志輝:黨委委員、校長。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趙友鵬:黨委書記。主持學校黨委全面工作。
賈榮: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分管工作:負責黨務、人事、紀檢監察、信訪維穩、統戰、信息化、宣傳、計劃生育、普法、婦女、青年團等工作。分管科室:行政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信息中心、團委、婦委會
戴三軍:黨委委員、副校長。分管工作:負責學生、招生、就業安置、精神文明工作。分管科室:學生科、招生就業辦
李仲武:工會主席。分管工作:負責工會、安全、綜治、校安工程等工作。分管科室:工會、保衛科
柳文清:副校長。分管工作:負責教學、實驗實訓、教研督導、語言文字規范化、各類培訓等工作。分管科室:教務科、教研督導室、培訓實習中心、綠洲培訓中心等工作。
徐陸軍:副校長。分管工作:負責後勤、財務、校園綠化、食品衛生等工作。 分管科室:總務科

閱讀全文

與平涼市委宣傳部雷部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方案及總結 瀏覽:963
書畫筆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80
禁毒講解員培訓方案 瀏覽:113
凡客誠品校園推廣方案 瀏覽:824
監管平台促銷活動 瀏覽:898
義烏潘朵電子商務 瀏覽:240
火鍋店夏季營銷方案 瀏覽:760
電子商務人格特質 瀏覽:141
幼兒園應急搶救培訓方案 瀏覽:361
廣東電子商務員分章練習 瀏覽:754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方案 瀏覽:132
駐村幫幫扶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690
6月教育培訓招生活動方案 瀏覽:972
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總結 瀏覽:540
2019全年營銷方案 瀏覽:146
小學師德師風培訓方案 瀏覽:614
韓都衣舍的電子商務策劃方案 瀏覽:400
2019年設備安全月策劃方案 瀏覽:257
公益老人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92
北京易商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