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推廣浙菜
就全國而言,浙菜已經有很好的知名度,位列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如果是餐飲店形成連鎖店的話,改善鹽漬、腌漬過度的菜,口味爽口清淡為主,從養生方面入手比較不錯。嘿嘿,可以參考俏江南,本來大家都不怎麼熟悉俏江南,「大小戀」的明星八卦效應一來,加上俏江南投資張雨綺主演的電影《刀見笑》,四面八方幾乎都宣傳到了。作為浙江人,支持推廣浙江菜!
⑵ 浙菜的文化的內涵指的是什麼
浙菜即浙江菜系,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其中以杭州菜為代表。浙江菜系各地風味比較統一。主要流行於浙江地區。和江蘇菜系中的蘇南風味、安徽菜系中的皖南、沿江風味較近。浙江菜具有色彩鮮明,味美滑嫩,脆軟清爽,菜式小巧玲瓏、清俊秀麗的特點。它以燉、炸、燜、蒸見長,重原汁原味。浙江點心中的團子、糕、羹、面點品種多,口味佳。名菜名點有:龍井蝦仁、西湖蒓菜湯、蝦爆鱔背、西湖醋魚、炸響鈴、搶蟹、新風鰻鯗、鹹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牡蠣跑蛋、蜜汁灌藕、嘉興粽子、寧波湯團、湖州千張包子等。
⑶ 浙菜的風味特色
綜述
浙菜基於以上四大流派,就整體而言,有比較明顯的特色風格,又具有共同的四個特點:選料講究,烹飪獨到,注重本味,製作精細。
選料講究
原料講究品種和季節時令,以充分體現原料質地的柔嫩與爽脆,所用海鮮、果蔬之品,無不以時令為上,所用家禽、畜類,均以特產為多,充分體現了浙菜選料講究鮮活、用料講究部位,遵循「四時之序」的選料原則。
選料刻求「細、特、鮮、嫩。」
1、細:即精細,注重選取原料精華部分,以保持菜品的高雅上乘;
2、特:即特產。注重選用當地時令特產,以突出菜品的地方特色;
3、鮮:即鮮活,注重選用時鮮蔬果和鮮活現殺的海味河鮮等原料,以確保菜品的口味純正;
4、嫩:即柔嫩,注重選用新嫩的原料,以保證菜品的清鮮爽脆。
烹飪獨到
浙菜以烹調技法豐富多彩聞名於國內外,其中以炒、炸、燴、熘、蒸、燒6類為擅長。「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浙菜常用的烹調方法有三十餘類,因料施技,注重主配料味的配合,口味富有變化。其所擅長的六種技法各有千秋:
1、炒,以滑炒見長,要求速度快速成菜,成品質地滑嫩,薄油輕芡,清爽鮮美不膩;
2、炸,菜品外松而里嫩,力求嫩滑醇鮮,火候恰到好處,以包裹炸、卷炸見長;
3、燴,燴的技法所製作的菜餚,湯菜榮獲如願了鮮嫩,湯汁濃醇;
4、溜,溜的技法所製作的菜品講究火候,注重配料,主料多需鮮嫩腴美之品,突出原料的鮮美純真之味;
5、蒸,講究配料和烹制火候,主料作到鮮嫩瞍美;
6、燒,燒的技法所烹制的菜品,更以火工見長,原料要求燜酥入味,濃香適口。
另外,浙江的名廚高手烹制海鮮河鮮有其獨到之處,適應了江南人民喜食清淡鮮嫩之飲食習慣。烹制魚時,多以過水處理程序,約有三分之二的魚菜是以水傳熱介質烹制而成,突出了魚的鮮嫩味美之特點,傳統菜當首推杭州的西湖醋魚,系活魚現殺,經沸水氽熟,軟熘而成,不加任何油腥,滑嫩鮮美,眾口交贊。
注重本味
口味注重清鮮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清〉杭州人李漁《閑情偶記》中曾認為「世界好物利在孤行」,意思是要吃上等原料的本味。但是烹飪的發展證明,所謂突出原料本味,並非原料經合理的科學的烹飪,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去其糟粕,即除用熟處理外,還需要用蔥、姜、蒜、紹酒、醋等調味品,達到去腥、膻,增香的功效,驅逐原料的不良之味,增加原料的香味。
例如,浙江名菜「東坡肉」以紹酒代水烹制,醇香甘美。由於浙江物產豐富,因此在菜名配製時多以四季鮮筍、火腿、冬菇、蘑菇和綠葉時菜等清香之物相輔佐。原料的合理搭配所產生的美味非用調味品所能及。如雪菜大湯黃魚以雪裡蕻鹹菜、竹筍配伍,湯料鮮香味美,風味獨特;清湯越雞則以火腿、嫩筍、冬菇為原料蒸制而成,原汁原味,醇香甘美;火夾魚片則是用著名的金華火腿夾入魚片中烹制而成,菜品鮮合一,食之香嫩清鮮,其構思真乃巧奪天工。此類菜品例子舉不勝舉,足以證明浙菜在原料的配伍上有其維妙獨到之處。在海鮮河鮮的烹制上,浙菜以增鮮之味和輔料來進行烹制,以突出原料之本。
製作精緻
浙菜的菜品形態講究,精巧細膩,清秀雅麗。這種風格特色,始於南宋,《夢粱錄》曰:「杭城風俗,凡百貨賣飲食之人,多是裝飾車蓋擔兒;盤食器皿,清潔精巧,以炫耀人耳目」。據南宋人筆記載,趙宋偏安江南,都在臨安(今杭州),宮廷中就設有「意思蜜煎局」,專制各色雕花蜜煎以供御用。意思蜜煎局的廚師,或以木瓜雕成「鵲橋仙故事」,或「以菖蒲或通用草雕刻天師雙虎象於中,四周以五色染菖蒲懸圍子左右。又雕刻生百蟲鋪子上,卻以蘚、榴、艾葉、花朵簇擁。」由此可見南宋時期廚師食雕技藝之高超。
縱觀當今浙江名廚綜合運刀技法之姻熟,配菜之巧妙,烹調之細膩,裝盤之講究,其所具有的細膩多變幻刀法和淡雅的配色,深得國內外美食家的贊賞,均體現了浙江廚師把烹飪技藝與美學的有機結合,創造出了一款款美饌佳餚。如傳統名菜「薄片火腿」,片片厚薄均等、長短一致、整齊劃一,每片紅白相間,造型尤似江南水鄉的拱橋;南宋傳統名菜「蟹釀橙」,色彩艷麗,橙香蟹美,構思巧妙,獨具一格;創新菜餚「錦綉魚絲」,9厘米長的魚絲整齊劃一(足見刀工底之深厚),綴以幾線紅綠柿椒,色彩艷麗和諧,博得廣大食客的贊許。許多菜餚,以風景名勝命名,造型優美。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⑷ 浙菜的特點
浙菜特點主要是選料精細,擅長炒、炸、燴、熘、蒸等烹飪方式,注重食物本味和形態精巧。
一、選料刻求「細、特、鮮、嫩。」
細,取用物料的精華部分,使菜品達到高雅上乘。特,選用特產,使菜品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鮮,料講鮮活,使菜品保持味道純真。嫩,時鮮為尚,使菜品食之清鮮爽脆。
二、烹調擅長炒、炸、燴、熘、蒸、燒、海鮮
河鮮烹制獨到一面,與北方烹法有顯著不同,浙江烹魚,大都過水,約有2/3是用水作傳熱體烹制的,突出魚的鮮嫩,保持本味。如著名的「西湖醋魚」,系活魚現殺,經沸水汆熟,軟熘而成,不加任何油腥,滑嫩鮮美,眾口交贊。
三、注重清鮮脆嫩,保持主料的本色和真味
多以四季鮮筍、火腿,冬菇和綠葉的菜為輔佐,同時十分講究以紹酒、蔥、姜、醋、糖調味,藉以去腥、戒膩、吊鮮、起香。
四、形態精巧細膩,清秀雅麗
此風格可溯至南宋,《夢粱錄》曰:「杭城風俗,凡百貨賣飲食之人,多是裝飾車蓋擔兒;盤食器皿,清潔精巧,以炫耀人耳目」許多菜餚,以風景名勝命名,造型優美。
⑸ 浙菜的發展及由來
1.起源
浙菜具有悠久的歷史。黃帝《內經·素問·導法方宜論》曰:「東方之城,天地所始生也,漁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鹽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有「楚越之地……飯稻羹魚」的記載。由此可見,浙江烹飪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另外,我國的考古學家在1973年從浙江餘姚河姆渡發掘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秈稻、谷殼和很多菱角、葫蘆、酸棗的核和豬、鹿、虎、麋(四不像)、犀、雁、鴉、鷹、魚、龜、鱷等40餘種動物的殘骸。同時,還發掘出了陶制的古灶和一批釜、罐、盆、盤、缽等生活用陶器。據科學家考證,這些文物距今約有7000年左右的歷史,是長江下游,東南沿海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早的地層之一。
2.春秋時期
吳越春秋時期,春秋末年,越國定都「會稽」(今紹興市),利用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在中原各國的經濟、文化和技術的影響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錢塘江流域的農業、商業、手工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越王勾踐為復國,加緊軍備,並在今紹興市的稽山,過去稱「雞山」,辦起了大型的養雞場,為前線准備作戰糧草用雞。故浙菜中最古的菜要首推紹興名菜「清湯越雞」。其次是杭州的「宋嫂魚羹」,出自「宋五嫂魚羹」,至今也有880年歷史。從杭州近郊的良渚和浙東的餘姚河姆渡兩處人類活動的古遺址中發現,從豬、牛、羊、雞、鴨等骨骸中證明,浙菜的烹飪原料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已相當豐富。東坡肉、咸件兒、蜜汁火方、叫化童雞等傳統名菜均離不開這些烹飪原料。
3.南北朝以後
南北朝以後,江南幾百年免於戰爭,隋唐開通京杭大運河,寧波、溫州二地海運副業的拓展,對外經濟貿易交往頻繁,尤其是五代(公元 907年)吳越錢鏐建都杭州,經濟文化益顯發達,人口劇增,商業繁榮,曾有「駢牆二十里,開肆三萬室」之稱。經濟的發展,貿易的往來,無不為烹飪事業的發展和崛起產生巨大的推動力,使當時的宮廷菜餚和民間飲食等烹飪技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4.南宋
南宋建都杭州,浙菜在「南食」中佔主要地位。被稱為中華民族第二次遷移的宋室南渡,對進一步推動以杭州為中心的南方菜餚的創新與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此次大遷移中,北方的名流達官貴人和勞動人民大批南移,卜居浙江,把北方的京都烹飪文化帶到了浙江,使南北烹飪技藝廣泛交流,飲食業興旺繁榮,烹飪技術不斷提高,名菜名饌應運而生。吳自牧的《夢梁錄》、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勝錄》、周密的《武林舊事》等書都記載了杭州城飲食市場的繁華和齊味萬方的市食佳餚。據《夢梁錄》卷十六「分茶酒店」中記載,當時杭州諸色菜餚有280多種,各種烹飪技法達15種以上,精巧華貴的酒樓林立,普通食店「遍布街巷,觸目皆是」,烹調風味南北皆具,一派繁榮景象。自南宋以後的幾百年來,政治中心雖在北方,但言物力之富,文化之發達,工商之繁庶,浙江必居其一。 北方大批名廚雲集杭城,使杭菜和浙菜系從萌芽狀態進入發展狀態,浙菜從此立於全國萊系之列。至今八百多年的南宋名菜蟹釀橙、鱉蒸羊、東坡脯、南炒鱔、群仙羹、兩色腰子等,至今仍是高檔筵席上的名萊。紹興除了清湯越雞外,鯗扣雞、鯗凍肉、蝦油雞、蓑衣蝦球;寧波的鹹菜大湯黃魚、苔菜小方烤、冰糖甲魚、鍋燒鰻,湖州的老法蝦仁、五彩鱔絲、嘉興的炒蟹粉、炒蝦蟹等,都有幾百年的歷史。溫州近閩,受閩菜影響,烹調上講究清淡,以海產品為主,像三絲魚卷、三片敲蝦等菜也歷史悠久。
5.民國後
杭菜首先推出了龍井蝦仁等新菜。但以杭菜為主的浙江菜系,基本上分為三大派別,一派以烹調北方風味的「京幫」館子,即烹飪界一致看重的大幫菜,以烹調高檔原料為主,如魚翅、海參、燕窩、熊掌以及烤乳豬、掛爐鴨子(北京烤鴨),此幫杭州最強。另一派以紅燒為拿手的徽幫,主要分布於杭、湖(吳興)寧波等地,菜品以入味、重油、重芡、重色、經濟實惠為主。另一幫即本地萊,真正的土生土長菜系。杭州規模較大的有西湖樓外樓,開設於清道光年間,以西湖醋魚、龍井蝦仁聞名。有城內清和坊的王潤興,人稱「皇飯兒」。以魚頭豆腐,人稱木榔豆腐,件兒肉、腌督筍拿手。紹興有蘭香館,蓑衣蝦球、專門烹制頭肚醋魚等標准紹菜。浙東寧波有東福園,鹹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等名菜是正宗的寧波地方傳統菜。
浙菜有它自己獨特的烹調方法。除人們的地域性口味偏愛外,富饒的特產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宋嫂魚羹是用鱖魚在水中煮,魚剔除骨後將魚肉放回原湯中加少許醬油、糖和較多的醋,不加油製作的工藝,創制了類似的「西湖醋魚」。西湖醋魚製作簡單,魚經宰殺,刀工處理,水煮後撈出加調料而成,但技術標准要求很高。像這種烹調方法全國名菜中絕無僅有。紹興名菜白鯗扣雞也有類似情況,把雞與白鯗(鹹味黃魚干品)同放一隻碗中,不加油,蒸後其味芳香入味。寧波盛產黃魚,將黃魚與鹹菜同煮,做出了湯濃味鮮清口的鹹菜大湯黃魚。嘉興過去盛產大閘蟹,除小吃店攤外,酒樓飯店不出售整隻湖蟹,而歷來用蟹粉(即湖蟹的肉)烹制菜餚。浙南重鎮溫州,講究用湯,「三片敲蝦」、「三絲敲魚」均用高級吊湯。此外,杭州的泥烤菜「叫化童雞」,用茶菜作配料的「龍井蝦仁」等等,都是獨特的烹調技術。
6.新中國的成立後
浙江菜與全國各大菜系一樣,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浙江省還成立了專門培養烹飪人才的各類學校和烹飪研究機構,廣泛地烹飪文化交流,進一步完善了飲食業的設備和條件。
7.七八十年代以來
浙菜仍以傳統菜唱主角。80年代末,有些傳統菜已不受歡迎。取而代之的是「甲魚、河鰻」到眼下的基圍蝦、帶子、青蟹、膏蟹、鮮活赤貝、鮑魚、小沙魚等等。最主要的是,飲食服務的網點一年比一年壯大,特別是私人經濟的發展,來勢兇猛。到 1992年底,杭州的私營個體餐飲已猛增到四千餘家。在供應品種和烹調上,私營個體的做法基本實行「活殺現烹」,口味上聽任食者的要求,這迫使國營大店也跟著做。杭菜部分在「南風」的影響下,基圍蝦、帶子等取代了舊杭菜有些品種。一些傳統菜加創新,紹菜仍佔主位。寧波發揮了靠海鮮的優勢,溫州菜發展了許多以海鮮為原料的名菜。
⑹ 浙菜的招牌菜
⑺ 浙菜的介紹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種。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和明清時期的發展,浙江菜的基本風格已經形成。 浙菜中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其中的「西湖醋魚」是杭州傳統名菜,相傳宋朝時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里以打魚為生。有次生病時,他嫂嫂親自到湖裡打魚,用醋加糖燒成菜給他吃,吃後病就好了。後來此菜名即成「西湖醋魚」,杭州地區各家菜館均有供應。過去孤山樓外樓牆壁上曾留有「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的詩句,慕名而來品嘗的日益見多。清康熙皇帝南巡時,也指明要品嘗西湖醋魚,可見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揚全國。
「新風鰻鯗」是浙江寧波地區的風味名菜,魚鯗是東南沿海漁民最喜歡食用的佳品,用黃魚製作的叫「黃魚鯗」,用鰻魚製作的「鰻鯗」。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即現在的寧波地區,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取當地的鰻鯗,代替鮮魚作菜。吳王食後,覺得此魚香濃味美,與往日宮中所吃的鯉魚、鯽魚不同。待到回宮,雖餐有魚餚,但總覺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後來他差人到鄞縣海邊抓來一位老漁民,專為他製作魚餚。用鰻鯗加調味品後蒸熟,夫差吃後贊不絕口,鰻鯗從此身價百倍。清代鰻鯗也在民間流行,當時浙江台州溫嶺縣松門地區出產的「台鯗」,聞名全國。袁枚在《隨園食單》上曾提到「台鯗好醜不一。出台州松門者為佳,肉軟而鮮肥。生時拆之,便可當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鮮肉同煨,須肉爛時放鯗,否則鯗消化不見矣。凍之則為鯗凍。紹興人法也。」寧波當地每當冬令及過春節時製作的「新風鰻鯗」,略微風干,即可食用。「乾菜燜肉」是紹興名餚,是用紹興特有的霉乾菜和五花肉同煮,燜至酥爛時為佳。同時,肉油滲入霉乾菜,霉乾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軟,鮮美可口。
浙菜體系,具有悠久歷史的浙江菜品種豐富,菜式小巧玲瓏,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在中國眾多的地方風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浙菜主要有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四個流派所組成,各自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浙菜系與眾不同的是因時因地而異。如杭州是全國著名風景區,宋室南渡後,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游覽杭州風景者日益增多,飲食業應運而生。其製作精細,變化多樣,並喜歡以風景名勝來命名菜餚,烹調方法以爆、炒、燴、炸為主,清鮮爽脆。寧波地處沿海,特點是「咸鮮合一」,口味「咸、鮮、臭」,以蒸、紅燒、燉制海鮮見長,講求鮮嫩軟滑,注重大湯大水,保持原汁原味。紹興菜擅長烹飪河鮮、家禽,入口香酥綿糯,富有鄉村風味。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賽蟹羹」、「家鄉南肉」、「干炸響鈴」、「荷葉粉蒸肉」、「西湖蒓菜湯」、「龍井蝦仁」、「杭州煨雞」、「虎跑素火煺」、「乾菜燜肉」、「蛤蜊黃魚羹」等數百種。
浙菜基於以上四大流派,就整體而言,有比較明顯的特色風格,又具有共同的四個特點:選料講究,烹飪獨到,注重本味。製作精細。
⑻ 浙菜的特點是
浙江菜,簡稱浙菜,是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故諺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省位於我國東海之濱,北部水道成網,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西南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東部沿海漁場密布,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和貝殼水產品500餘種,總產值居全國之首,物產豐富,佳餚自美,特色獨具,有口皆碑
⑼ 浙江菜的介紹
浙江菜,簡稱浙菜,是中國漢族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佳餚美,故諺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省位於我國東海之濱,北部水道成網,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西南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東部沿海漁場密布,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和貝殼水產品500餘種,總產值居全國之首,物產豐富,佳餚自美,特色獨具,有口皆碑1。
⑽ 浙江菜的浙菜特色
原料講究品種和季節時令,以充分體現原料質地的柔嫩與爽脆,所用海鮮、果蔬之品,無不以時令為上,所用家禽、畜類,均以特產為多,充分體現了浙菜選料講究鮮活、用料講究部位,遵循「四時之序」的選料原則。
選料刻求「細、特、鮮、嫩。」
1、細:即精細,注重選取原料精華部分,以保持菜品的高雅上乘;
2、特:即特產。注重選用當地時令特產,以突出菜品的地方特色;
3、鮮:即鮮活,注重選用時鮮蔬果和鮮活現殺的海味河鮮等原料,以確保菜品的口味純正;
4、嫩:即柔嫩,注重選用新嫩的原料,以保證菜品的清鮮爽脆。 浙菜以烹調技法豐富多彩聞名於國內外,其中以炒、炸、燴、熘、蒸、燒6類為擅長。「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浙菜常用的烹調方法有三十餘類,因料施技,注重主配料味的配合,口味富有變化。其所擅長的六種技法各有千秋:
1、炒,以滑炒見長,要求速度快速成菜,成品質地滑嫩,薄油輕芡,清爽鮮美不膩;
2、炸,菜品外松而里嫩,力求嫩滑醇鮮,火候恰到好處,以包裹炸、卷炸見長;
3、燴,燴的技法所製作的菜餚,湯菜榮獲如願了鮮嫩,湯汁濃醇;
4、溜,溜的技法所製作的菜品講究火候,注重配料,主料多需鮮嫩腴美之品,突出原料的鮮美純真之味;
5、蒸,講究配料和烹制火候,主料作到鮮嫩瞍美;
6、燒,燒的技法所烹制的菜品,更以火工見長,原料要求燜酥入味,濃香適口。
另外,浙江的名廚高手烹制海鮮河鮮有其獨到之處,適應了江南人民喜食清淡鮮嫩之飲食習慣。烹制魚時,多以過水處理程序,約有三分之二的魚菜是以水傳熱介質烹制而成,突出了魚的鮮嫩味美之特點,傳統菜當首推杭州的西湖醋魚,系活魚現殺,經沸水氽熟,軟熘而成,不加任何油腥,滑嫩鮮美,眾口交贊。 口味注重清鮮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清〉杭州人李漁《閑情偶記》中曾認為「世界好物利在孤行」,意思是要吃上等原料的本味。但是烹飪的發展證明,所謂突出原料本味,並非原料經合理的科學的烹飪,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去其糟粕,即除用熟處理外,還需要用蔥、姜、蒜、紹酒、醋等調味品,達到去腥、膻,增香的功效,驅逐原料的不良之味,增加原料的香味。
例如,浙江名菜「東坡肉」以紹酒代水烹制,醇香甘美。由於浙江物產豐富,因此在菜名配製時多以四季鮮筍、火腿、冬菇、蘑菇和綠葉時菜等清香之物相輔佐。原料的合理搭配所產生的美味非用調味品所能及。如雪菜大湯黃魚以雪裡蕻鹹菜、竹筍配伍,湯料鮮香味美,風味獨特;清湯越雞則以火腿、嫩筍、冬菇為原料蒸制而成,原汁原味,醇香甘美;火夾魚片則是用著名的金華火腿夾入魚片中烹制而成,菜品鮮合一,食之香嫩清鮮,其構思真乃巧奪天工。此類菜品例子舉不勝舉,足以證明浙菜在原料的配伍上有其維妙獨到之處。在海鮮河鮮的烹制上,浙菜以增鮮之味和輔料來進行烹制,以突出原料之本。 浙菜的菜品形態講究,精巧細膩,清秀雅麗。這種風格特色,始於南宋,《夢粱錄》曰:「杭城風俗,凡百貨賣飲食之人,多是裝飾車蓋擔兒;盤食器皿,清潔精巧,以炫耀人耳目」。據南宋人筆記載,趙宋偏安江南,都在臨安(今杭州),宮廷中就設有「意思蜜煎局」,專制各色雕花蜜煎以供御用。意思蜜煎局的廚師,或以木瓜雕成「鵲橋仙故事」,或「以菖蒲或通用草雕刻天師雙虎象於中,四周以五色染菖蒲懸圍子左右。又雕刻生百蟲鋪子上,卻以蘚、榴、艾葉、花朵簇擁。」由此可見南宋時期廚師食雕技藝之高超。
縱觀當今浙江名廚綜合運刀技法之姻熟,配菜之巧妙,烹調之細膩,裝盤之講究,其所具有的細膩多變幻刀法和淡雅的配色,深得國內外美食家的贊賞,均體現了浙江廚師把烹飪技藝與美學的有機結合,創造出了一款款美饌佳餚。如傳統名菜「薄片火腿」,片片厚薄均等、長短一致、整齊劃一,每片紅白相間,造型尤似江南水鄉的拱橋;南宋傳統名菜「蟹釀橙」,色彩艷麗,橙香蟹美,構思巧妙,獨具一格;創新菜餚「錦綉魚絲」,9厘米長的魚絲整齊劃一(足見刀工底之深厚),綴以幾線紅綠柿椒,色彩艷麗和諧,博得廣大食客的贊許。許多菜餚,以風景名勝命名,造型優美。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