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電台宣傳稿

電台宣傳稿

發布時間:2021-08-20 04:54:28

1. 求電台播音廣播稿

羅京一路走好
《我們記憶中的羅京》丹東人民廣播電台

6月5號,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著名播音員羅京在北京病逝,終年48歲。很多丹東人在回顧他生前留下的一連串印跡時,卻並不知道,羅京的首次播音卻是在丹東人民廣播電台,而且他與丹東電台的播音員們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賈楠老師,您好!我是羅京。由於走得匆忙,沒能和您道別,深感遺憾。在丹期間,蒙您多方關心、熱情照顧,卻未能當面致謝,實感抱歉,還望您能原諒。
這次丹東之行,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今後的學習更有了針對性,我將不會忘記這段愉快的富有成效的旅行,我想今後,我們還會見面的。羅京,1981年8月3日於北京。」

翻開泛黃的信紙,丹東人民廣播電台老播音員賈楠,彷彿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年前。1981年,北京廣播學院李鋼教授應邀來到丹東電台做播音指導,他還帶來了廣院幾位大三的學生開展實習和播音示範。

賈楠:「其中羅京是大二的學生,他跟我實習能有兩個多月,開始一周時讓他熟悉環境,後來早上四點五十的預告節目就讓他預告,天氣預報就讓他報,後來播新聞我們倆一塊播。第一次對外正式播新聞,咱們台,丹東電台給他是第一次機會。」

羅京的首次播音是在丹東人民廣播電台,這一說法,在他的專業老師李鋼那裡再次得到了印證。雖然在丹東電台實習的時間很短,但羅京的勤奮、謙虛、好學,給播音員賈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賈楠:「(羅京)非常謙和,敬業、好學,我們在值早班的時候,他得了急性腸炎,我說,你就不值吧,回去休息。給弄點葯吃了,堅持值完了才回去。雖然人家是北廣學生,咱是地方台,但非常尊敬,一口一個賈老師叫著,播稿時候跟你切磋,非常善良。我下夜班,他們臨時決定就走了,給我寫了個紙條,給我買了禮物,給我孩子買了小望遠鏡,他也不是那麼寬裕的,這個望遠鏡我一直留到現在。」

「賈老師,您好!託人帶得禮物收到了。在丹期間,蒙多方照顧,無以為報,今又如此厚贈,受之有愧,盛情難卻,只有發奮學習,不負眾望,他日有幸,定當重報您的情誼。因為有了去丹實習的經驗,今後的工作定會駕輕就熟。至此,我更感謝您的幫帶,使我對廣播有了了解,給今後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您是我真正的老師,我將不會忘記您。此致,敬禮。羅京,1981年10月。」

近三十年,羅京一直不忘他曾經實習過的丹東電台,更牽掛著給予他幫助的人們。無論多麼家喻戶曉,但那個穩重、親切、勤奮的羅京卻一直留在了丹東電台播音員們的心中。

賈楠:「91年我在北廣學習的時候,羅京請我到中央電視台去看看,領我到大演播、二演播都走個遍。我去年到美國去了,他們告訴我羅京病了,我掛了電話,他說:我挺好,沒事,放心。後來,我又給他掛一次,他說,賈老師,我挺好,放心,很快三月份就回去工作了。我就每天看電視,一直都沒有,最後是這樣一個噩耗。」

驚悉羅京病史,心痛如同刀絞;一日未使少寢,往事腦海縈繞;相處兩月有餘,品德堪稱崇高,播音痛失精英,羅京一路走好。——賈楠

2. 有關於多媒體的廣播稿

各位通訊員朋友:
應有關領導之約,現冒昧地在此談談「廣播稿的寫作」。其實,我對廣播稿的寫作法,僅僅略知皮毛。充其量,是二三十年前給縣廣播站和雲貴兩省的廣播電台投過稿,後又當過縣廣播電視台的總編輯;在去年所著的《新聞寫作譚》一書中,還漂皮地談了談不同媒體稿件的寫作,當然也談了廣播稿的寫作。
在此,權當拋磚引玉。如有不對,歡迎批評指正。
一、廣播稿的概念
1、廣播的含義
廣播,是指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的新聞傳播工具。通過無線電波傳送節目的稱無線廣播,通過導線傳送節目的稱有線廣播;前者我們通常稱為廣播電台,後者則就叫廣播。
2、廣播稿的含義
廣義地說,廣播稿就是為了廣播或廣播電台的播出需要,所專門采寫的文稿及相關音頻資料,它主要包括消息、通訊、評論、訪談和錄音報道等。
狹義地說,就是專為廣播而采寫的各類新聞稿件,特別是針對「新聞聯播」節目而采寫的消息或小通訊。
現在我們所說的廣播稿,就是狹義的廣播稿,是特指為我市廣播電台的「新聞聯播」節目而采寫與製作的稿件和錄音材料。
二、廣播的社會作用和發展
廣播同其他傳媒形式一樣,對人們的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說,如溝通作用、教化作用、動員作用、導向作用、感染作用、批評作用等等。社會越是發展,科技越是進步與發達,我們越是離不開信息傳媒。廣播、報紙、雜志、電視和互聯網,分別是我們在從事各項社會活動時,獲取信息的窗口和渠道之一,而且是尤為重要的窗口和渠道。
廣播作為重要的傳媒形式,它的歷史並不長,還不到一百年時間,但是它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曾起過非常重要和重大的作用。在交通還不發達的上個世紀上半葉,甚至在八十年代以前,它以報紙不能望其項背的速度,將世界上剛剛發生的重大事件迅速傳遍每個角落。二戰時,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就是廣播及時將信息傳遞給了整個中華民族以及全世界。歌劇《紅岩》有這樣一個情節,當渣滓洞里的江姐她們從廣播里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時,那萬千感慨匯成欣喜與驕傲,她們一針一線在鐵窗里綉五星紅旗。一九七六年,我們僻遠的玉屏,也同全國同時驚聞毛主席和周總理逝世,肝膽俱裂,天地失色。就是在交通和科技相當發達的今天,廣播仍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汽車司機、學生、工人和廣大農村群體中仍然有著數量龐大的受眾。尤其是在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廣播的作用尤為突出。當然,因為電視和互聯網的普及,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沖擊著廣播,但這並不妨礙它仍然是有著強大影響力的主流傳媒形式。
廣播是隨著電台的產生應用而興起的。十九世紀末,電台發明。僅僅二三十年的光景,廣播電台便應運而生。世界上第一家正規廣播電台,於1920年11月2日在美國誕生,它是美國商業部對西屋公司發給的一個商業性電台執照,其呼號是:KDKA。
我國最早的廣播電台,是1922年美國人奧斯邦在上海成立的中國無線電公司與美資英文報紙《大陸報》創辦的「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電台」,呼號XRO,於1923年1月23日晚間首次播出節目。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哈爾濱無線電台的台長劉瀚於1926年建成並於10月1日廣播的電台。1928年8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創辦「中央廣播電台」。我們今天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其創立可追溯到1940年12月,即延安新華廣播電台。1949年3月,更名為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同年12月5日,再次更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至今如此。
貴州人民廣播電台,創立於1950年1月1日。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12月31日,成立了貴陽人民廣播電台。之後,全國統一各省的廣播電台的稱號,於是更名為貴州人民廣播電台。貴州的廣播電台的歷史,還可往前追溯。1938年4月,為了「堅固播音壁壘」,對敵實施有效的廣播和更有力地爭取國際同情與支持,國民黨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設「貴州廣播電台」。
銅仁人民廣播電台,於1999年10月1日正式開播,現開辦有一套新聞綜合調頻廣播,頻率為FM103.6,發射功率1000瓦。
玉屏廣播站,始建於1951年。當時叫玉屏縣收音站,每日收記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發的國內外大事和時事政策等內容,而後送縣領導閱,次日由《玉屏簡報》印發。1956年6月,改名為玉屏縣人民廣播站;1961年又更名為玉屏縣廣播站;1984年並入縣廣播電視局。縣廣播站從建站時起,就堅持自辦「玉屏新聞」節目。據《玉屏侗族自治縣志》記載,播出的新聞稿件數量是:1987年,455篇;1988年,396篇;1989年,350篇;1991年180篇;1992年,390篇;1994年,1007篇;1995年,356篇。在1991至1995年間,有6個節目在地區獲獎,有26篇稿件獲省廣播電台獎。從1985年至1988年間,我算是玉屏廣播站最熱心的通訊員之一,此時,也是我搞通訊報道的主要時段。我的稿件,被編輯們推薦到地區和省里評獎,得到了省地新聞部門的獎勵,也得到了省軍區和軍分區的獎勵。
因為種種原因,玉屏的廣播節目難以為繼,但廣播仍然在發揮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我們大家要努力地勤奮采訪,寫出更加生動精彩和富有感染力、震撼力的廣播稿。
三、廣播稿的特點
說是廣播稿的特點,其實指的是新聞稿件經廣播這種傳媒形式傳輸而表現出的特點。較之其他媒體形式而言,廣播有其獨到和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靠聲音來傳遞信息,受眾通過聽覺來獲取與感知其信息內容。它的特點是:
1、傳播速度快
在傳統的四大媒體中,廣播的傳播速度是最為快速、最為迅捷的。這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第一,是它的工作程序。廣播稿到了編輯部,經編審後,就可直接送達播音員播音,當即向受眾直播或錄播。相比報紙、雜志來說,就沒有繁瑣的排版、校對、付印、運輸、發放等環節。電視新聞,制播程序也比廣播繁瑣得多。第二,是它靈活的時間。廣播的「新聞聯播」節目雖有固定的時間,但遇有重大或緊急新聞,可隨到隨播;一天24小時,隨時可以發播要聞。然而,再快的報紙,常規也只能是每天一次,就算是特刊,也只可能偶爾地破例有一兩期,而不可能對重大新聞隨時印報。第三,是它自身的運行速度。廣播信號的傳輸,是30萬公里/秒。報紙、雜志是靠車輛運輸,其速度可謂望塵莫及,與其不可同日而語。
2、傳播范圍廣
同樣,在傳統的四大媒體中,廣播的傳播范圍是最廣的。廣播廣播,其「廣」之得,大概來源於此。只要電台發射信號的功率足夠強大,無論是在高山還是在江河,都能清晰地聽到廣播的聲音。這一點,不但報刊望塵莫及,就是電視也不能相比,一是因為廣播信號的波長和頻率比電視信號更容易傳輸;二是收音機電視機更便於攜帶。
3、聽覺感知
廣播是用聲音作用於人的聽覺器官,適宜人的生活習慣,通過聽覺作用於大腦,易於接受。對於只要聽覺和思辨力正常的人,無論婦孺老幼都能接受,對識字能力和文化程度沒有過高的要求,因而,擁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再則,聽廣播就像聽一個熟悉的人在述說,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溝通,富有親和力。
4、簡短清晰
廣播稿通常都不長,以說清事情的原委為目的,多數稿子不到一分鍾。短稿,線索單一,脈絡清晰,不枝不蔓,不繞不拐,容易讓人聽清,不易分神。相對來說,在傳統的四大媒體中,它的稿子長度是最短的。
四、廣播新聞的種類
就廣義的新聞種類而言,一般認為有兩大類:一是客觀實錄類新聞,如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等;二是敘事說理類新聞,如述評、評論、社論、編輯部文章等。狹義的新聞種類,就是特指消息的種類。消息我們通常分為四種,即動態消息、典型消息、綜合消息、述評消息。
廣播新聞的種類,在此也可理解為狹義的消息,實際上也就是動態消息、典型消息、綜合消息和述評消息四種。
但是,廣播因其鮮明的用聲音傳播、用聽覺感知的特性,決定了新聞種類有所不同。具體說,它有三種形式:一是單純的文字稿;二是以錄音配合文字的組合稿;三是以文字(語音)解說現場錄音的實況稿。
錄音和音效播放,是廣播最鮮明的個性特色,廣播新聞的種類也就離不開錄音,具體有:錄音報道、錄音通訊、錄音特寫、錄音訪談、配樂廣播、廣播對話、廣播評論、重大集會和重要文藝、體育表演活動的實況轉播等等。
五、廣播稿的基本寫法
廣播稿在寫作法則上,與寫其他媒體稿件並無本質上的不同,都得遵循寫作的一般程式和規則,都要費心費力地經營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然而,所不同的是,廣播稿它是通過聲音與聽覺結合並相互作用的形式而體現出的一門語言藝術。在此,通常的新聞稿件寫法作略,僅就廣播稿的特殊之處,予以強調。
1、新聞稿件的構成要素和通常格式
新聞,此處特指消息,它有其固定的構成要件和基本格式,即固定的寫作套路。
第一,新聞六要素:五個「W」和一個「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第二,消息五部件: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怎樣駕馭消息寫作,怎樣分布力量把握這五大部件?我的《新聞寫作譚》中有篇文章叫《消息寫作的重心與中心》,裡面寫道:「重心是標題與導語。重心,就是作者精力和功力的集中點、傾注點。標題和導語,濃縮與集聚了消息的主題思想和消息的核心內容,自然得傾其力量表現。……中心是主題與事實。中心,即主體部分的寫作,它是作者思想意圖的展示區,是消息主題思想的完整表達和基本事實以及細節的具體展示和呈現。」
2、廣播稿寫作的語言特點
要寫好廣播稿,就必須考慮到語言表現和聽覺習慣的兩個因素,在聲與聞上下功夫。
第一,追求口語化,少用書面語。
聽覺感官,是相對聲音而言的,沒有聲音,自然沒有聽覺器官。而聽覺器官長期適應於某種聲音的頻率或結構形式以後,也就養成了某種聽覺習慣,一旦這種聲音發生變化,聽覺器官就難以適應。因此,廣播稿一定要符合於日常的口語習慣,要盡可能口語化,適合聽覺器官的接受與感知習慣。老舍先生說:「書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老李,說說,切莫冗長』!大概不如說:『老李,說說,簡單點』!後者現成,容易說,容易懂。」這里的一個「切莫冗長」和一個「簡單點」,在聽覺感知上,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又如

3. 電台稿件和新聞稿件寫法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新聞稿件是用來看的,可以用文鄒鄒的詞,可以用復雜的句式,可以配圖進行視覺強化;電台稿件是口頭的,必須口語化,音調盡量抑揚頓挫,期以抓住聽眾注意力。

閱讀全文

與電台宣傳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玩游樂園促銷活動 瀏覽:188
威海市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265
4s店售後活動營銷方案 瀏覽:818
小朋友包餃子策劃方案 瀏覽:221
部門語言文字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78
傢具搞促銷活動的記錄 瀏覽:787
風箏節策劃方案書 瀏覽:284
教師技能提升培訓方案 瀏覽:869
培訓學校復課洗手方案 瀏覽:682
順豐優選是什麼電子商務模式 瀏覽:306
景區全員營銷激勵方案 瀏覽:955
廣州九大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 瀏覽:692
學校物業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3
就業局培訓精準扶貧方案 瀏覽:764
電子商務專員可以轉推廣嗎 瀏覽:389
廣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61
竹製品的營銷方案 瀏覽:664
建立銀行策劃方案 瀏覽:504
社區健身操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06
電信網格化管理培訓方案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