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孤兒院活動策劃。
支持你們!
但沒有好的策劃活動。。。。
2. 關於奉獻愛心,幫助養老院孤兒院的策劃書,必須是策劃書
「敬老院之行」活動策劃書
參考自:172校園活動網
3. 孤兒院志願活動策劃書怎樣寫啊大一的我很迷茫!!
把你想的 去孤兒院全過程寫下來再修改
4. 暑假去福利院當志願者,寫活動總結,活動主題怎麼寫
篇二:青年志願者社會福利院活動總結
陽春三月,我們土建學院青年志願者分隊開始了20xx年的第一次志願者活動,大家懷著服務社會的心去看望一為年過八旬的老人,希望帶給她一絲絲的溫暖,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時間:20xx年3月28日
二、活動地點:焦作市社會福利院
三、活動對象:福利院老人孩子
四、活動目的: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已太多,而我們土建學院志願者僅是一個小小的分隊,雖然我們的力量不大,但是大家都有一顆熱忱的心,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志願活動,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把這份愛心帶給需要幫助的人。
五,活動內容:3月28日上午8點,我們按准時從學校出發,去往我們這次所關心對象焦作市社會福利院。·····
向福利院領導說明我們的來意之後,我們就走進福利院,第一個感覺就是破舊,年邁的老人怎麼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下?這里的老人和孩子看上去都很可憐,除了少數幾個孩子身體是健康的,許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生理上的殘疾,老人們也是痴呆或行動不便。·
這里的設施條件很差,孩子和老人的房間很小,真的很小,卻結結實實擠了約有十張床,地面有些潮濕,空氣里殘留著尿液的味道。在這里,雖然有部分的老人是子女託管的,但是,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是真正的「三無對象」。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里一共居住著28位孤寡老人,他們有的是喪失了勞動能力,有的是殘疾人,有的是為國家流過血淚的退伍軍人。解放以前,現在的福利院其實是一個救濟中心,許多的老人就是在那時起便住進了這里。他們都沒有了家,福利院就是他們的家。
這里居住的老人,年紀都比較大,最年輕的是五十多歲,年紀最大的,已經是九十五歲高齡。
這里的居住環境較好,兩位老人合住著一個房間,房間里還擺設著床鋪、床櫃、衣櫥和許多日常用品。
老人們都已經老了,他們甚至聽不清我們在說些什麼,但是他們仍是開朗地和我們交談,說著他們年輕時和不年輕時的故事,叫人的心,莫名地溫暖起來
福利院里有許多孩子,都身患殘疾,他們小小的身體里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
他是如此的不幸,我們只能默默地,為他做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希望他幼小的心靈,能夠感受和體會...
盡管是這樣大家的熱情絲毫沒有減退,在同老人的談話中我們了解到:老人由於行動不方便,到現在都還沒吃早餐,同學們立即給老人煮麵條吃。這時老人的鄰居來了,從鄰居口中我們得知:田婆婆的老伴早已不在,老人以前是靠給人看手相來過活,現在就去揀垃圾。有時候幾天沒看到老人出門,鄰居們都會好心的去敲敲田婆婆的門,生怕有什麼意外發生。同學們聽到這,鼻子一酸,眼眶濕潤了,大家分頭干起了活來,有的陪老人聊天,有的打掃衛生,有的為老人洗那些都已發白了的衣服,我們還和那些孩子、老人們一起歡笑並且表演了豐富多採的娛樂節目,如唱歌、跳舞、和老人聊天、講故事等,
活動總結
《福利院志願活動總結》(http://www.unjs.com)。臨走前,同學們還為老人們剪指甲、梳頭,然後同學依依不捨的離開了老人,老人佇立在門口,久久的凝望著,同學們都下定決心,一定會堅持來看望老人的。
六、活動結果:此次志願者活動圓滿成功。
七、活動影響:通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同學們的思想品質,給需要幫助的人們帶去了一份關愛之心。
我們始終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這句話,作為志願者我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這次活動我們進行得非常順利,我們也一定會堅持下去。
篇三:青年志願者協會福利院活動總結
為了充分鍛煉自己,磨練意志,更重要的是用志願者行動傳播愛心,讓志願者精神永放光芒,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愛.我青年志願者協會於09年4月18日舉辦了一次以「助殘」為文題的公益活動:去看望和幫助石馬坪福利院的老人和小孩.
早晨9:50協會各成員都准時在舊圖書館門前集合,按原定計劃十分鍾點完名出發.在行進途中, 所有成員都遵守規則排成一列,像一條長龍,在青協紅旗的帶領下向福利院前進。由於時間關系,大家以小跑前進,盡管很累,但大家都很有精神。因為,他們都牽掛著那裡的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老人。
來到福利院,經工作人員的同意,我們進入了院內。福利院一座三層高的樓房進入眼簾,樓前有一塊場地,供老人休息孩子們玩耍。同時也看到了讓我們震撼的情景:有十幾個孤殘兒童,他們有的痴呆;有的患有精神病症;有的肢體殘缺等等。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讓他們所謂的「父母」遺棄的孤殘兒童。這一幕讓每一位成員揪心,令人沉重!我們在院方的允許下,我們將人員分成兩隊,一隊負責打掃樓上的衛生,一隊領著孩子們來到院子里玩耍,同時把我們帶來的一小吃分發給孩子們。孩子拿著吃的,一個勁的在哪裡蹦蹦跳跳,高興極了雖說他們有的不會說話,但是,那種激動、充滿感激的眼神,讓我們不能不為他們做點什麼!整個活動雜亂卻有序的進行著,大家都有幹得很起勁,有的擦玻璃,有的拖地。在此同時,文藝部的也一直在忙著拍照,把這感人的一幕幕留成美好的回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會兒工夫,整個樓煥然一新。 之後,我們為孩子老人們獻上了一個小游戲。這既增強了我們活動的豐富性,又給他們帶去了又一份快樂。 十一點半,大家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告別孩子們,志願者們紛紛表示要在今後更加關心這些孩子,會經常來看望他們,給他們更多的愛,更多的幫助,讓他們都與其他孩子一樣能快樂、健康地成長! 這是一次重要的活動,為今後的再次活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同時也能擴大協會在學院中的影響力,能夠較好地促進協會的發展以及日後志願者規模的擴大。這次活動將增進我們學生和社團(協會)之間的聯系,也將增強社團對於公益事業的了解和行動的落實,最重要的是給老人和小朋友帶去歡樂,來增進我們協會與福利院的交流和聯系。
盡管活動圓滿的完成了,但活動安排還是存在著不足。比如說活動進行前的准備工作(該帶的工具、用品等),時間的安排等等。但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及時總結和一次次活動經驗的累積,以後的活動我們將越辦越精彩!
篇四:走進社會福利院活動總結
20xx年10月12日,1689愛心團隊走進鄭州市社會福利院,慰問那裡的病人和孩子們。此次活動與以往有所不同,除了按傳統來看望一下孩子們和病人外,還打算在這里為一批紅十字會新志願者舉辦一次加入宣誓儀式。參加此次宣誓的新成員有:張鑫、李若晨、王鵬飛、陳鑫、左嬌、左斌、孔曙光、臧周凱、孔陽光。參加活動團隊人員有:楊麗、李波澤、雷高威、杜朋林、潘璐、趙喜成、朱惠子、張平賀、李藝菲、楊華蕊、孫力強、劉璐、趙瑞、高智。
10月12日9點30分,1689愛心團隊在楊麗老師的帶領下來到鄭州市社會福利院,此次團隊為孩子們帶來了水果、薯片、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並且這次我們的志願者王鵬飛特別為福利院帶去了大量學習盲文的紙張。我們志願者們一進入福利院,住在樓上的孩子們和病人們就對我們的志願者招手,志願者們也高興的回應他們。首先,我們來到了二樓,看望住在這里的孩子們,我們將水果、薯片等食品分給孩子們。因為我們1689愛心團隊每周都要來社會福利院看望,所以孩子們都已經和我們熟悉了。 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我們一起玩耍,志願者們都抱起這里的孩子們,用心去關懷孩子們。來的時候有幾個孩子正在寫作業,有許多題目都不太會,我們的志願者們就耐心的為他們講解。然後,志願者們和孩子們一起玩游戲。孩子們都很是開心。志願者們看見滿臉笑容的孩子們,也感覺非常快樂。
一個多小時後,志願者們來到了四樓,看望住在這里的病人和中老年人,志願者將拿來的水果、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分給大家。大家見到楊麗老師又一次來看他們,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都爭先恐後的拉著楊麗老師的手,訴說自己在一周中的生活,楊麗老師又詢問一下他們近段的生活情況,有什麽需求沒有,有什麽地方需要我們志願者們幫助的沒有。大家都被這種關懷感動了,一位50多歲的福利院病人,為志願者們熱情高歌。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把全場氣氛提升到極點。接下來又為我們演唱了《東方紅》等經典歌曲。志願者們都以真心的掌聲表達對這位病人的謝意。
最後,志願者們和福利院里所有成員齊聚一樓。接下來,我們1689愛心團隊要在這里舉辦一場河南省紅十字會志願者的新成員加入宣誓儀式。這次有八位新成員經過審核同意加入河南省紅十字會,成為注冊志願者。福利院的管理人員、孤兒、病人等都參與和見證了整個過程。新志願者在老志願者高志的率領下,在紅十字會標志下進行宣誓。全場肅靜,宣誓過程庄嚴神聖。儀式結束後,周圍的所有人都為這八位新成員表示祝賀。福利院的孩子們集體為新志願者演奏了一場《感恩的心》,稚嫩的童聲,緩慢的手語動作,真情的表達。在場所有人的心都被孩子們所感動。相信此時此刻所有志願者們的心中應該會多一份責任。之後,楊麗老師又對所有的志願者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真正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點愛,多為社會弱勢群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時間飛快,轉眼已近中午,志願者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福利院。相信他們的心中一定有所收獲。總體分析,此次活動舉辦的相當成功。不僅僅為福利院的兒童和病人們帶去了溫暖,同時也鍛煉了一批新志願者。
篇五:敬老愛幼在行動——社會福利院志願者活動總結
12月5日,我們4、7、14班的志願者服務隊於下午三點半離開學校,踏上了前往瑞安市社會福利院的道路。
從瑞中的後門出發,乘坐13路分成兩輛車先後來到了楊家橋,但是由於福利院搬遷的緣故,我們經歷一場奔波,再次乘坐13路來到浙江廚工,才順利到達了社會福利院。
福利院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和我們想像中的有所區別,因為到達的時間比較遲,耽誤了他們的正常接待時間,因此和孩子們的接觸時間有限。
大約從四點半開始,我們和孩子們開始了心與心的交流。
孩子們大多是四五歲的孩子,據了解,已經達到學齡的孩子們已經在學校就讀,他們的學費、生活費大多都是靠著社會資助。福利院本身並沒有什麼盈利產業,但是瑞安市民源源不斷的愛心資助還是令他們的生活有了一定保障。
那些孩子大多都不太愛說話,而且據悉有一部分是先天殘疾兒童,智障偏多。但是,因為僅僅是四五歲的孩子,所以這些潛在的殘疾還不是很明顯能表露出來。志願者們和孩子們相處地很融洽,很和諧。當時正值飯點,餓著肚子的志願者們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在飽餐,彷彿自己心裡也被欣慰與辛酸喂飽了。除了這些吃著飯的孩子們以外,還有一些自由活動的大齡兒童,相對來說我們和他們的接觸比較少,但是印象卻是尤為深刻。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交流能力,在和他們的艱難交流中,從他們的簡單的小幸福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們生命的辛酸。
這么多孩子,他們現在尚還幸福,可是許多年之後呢?
當他們長大之後,或許社會對他們的目光少了像現在的憐憫,但我們相信,那個時候,當這些孩子長大以後能生活自理時,也許社會給予他們的更多是鼓勵吧!
計劃中我們還有探望老人的活動,但是由於時間關系並沒有進行,只是由領隊們代表去祝福了一下。大約到了五點半,我們才在孩子們的目光下離開。
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有著一定的波折。第一,因為舊址搬遷,浪費了一定時間。第二,因為時間太晚,沒有進行計劃中的活動。但是總的來說,看到回程上志願者們若有所思的神情和部分人的盈盈淚光,我認為這次活動是極為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