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汕尾設市以前是怎麼樣的
這個問題比較不好答,不知道你說的汕尾是指市還是指市區。
因為建國後,汕尾設市前,一般叫汕尾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市區是屬於廣東省海豐縣的。但建市後,海豐反過來屬於汕尾市。只能稍微遠一點從海豐的歷史說起。如果你沒有耐心,可以在後面看起。看後面的【建國後】的即可
海豐取義於「南海物豐」。海豐縣為嶺南所稱望邑。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先民們已在東南沿海聚居生息。歷夏、商、周至春秋戰國為「南蠻」之地,也是「百越族」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214年),秦平百越設郡縣,次年設南海郡,置龍川、博羅等縣,海豐地域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成帝元年,析南海郡之東為東官郡,海豐隸屬東官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從東官郡的博羅縣劃出部分地區設置海豐縣。據傳因海豐地臨南海,海產豐富,取意於「南海物豐」,稱海豐縣。海豐置縣後,至南北朝均隸屬東官郡。唐代屬循州,唐代天寶元年(公元724年),海豐縣擢升海豐郡。海豐郡管轄歸善(今惠陽、惠東)、博羅、海豐、河源、雷鄉(今龍川)、興寧六縣。唐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廢置海豐郡,仍為海豐縣。五代屬越州,宋代屬惠州,元代屬惠州路,沿至明、清均屬惠州府。
海豐置縣後,區域界限曾有變更。唐代武德五年(公元 625年),從海豐縣劃出部分地區設置安陸縣(即原陸豐縣的前身)。至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安陸縣又並回海豐縣。宋代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推行王安石「募兵制」新法,海豐縣設八個都,有興賢都、金錫都、楊安都、石塘都、石帆都、吉康都、坊廊都、龍溪都。當時的海豐縣區域包括現在的汕尾市全境和惠來、普寧、揭西等部分地區。明代嘉靖年間,全縣又分設 8都 30里,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6年),從海豐縣劃出東部的龍溪都與普寧縣部分地區合起來設置惠來縣,海豐縣存 7個都。清雍正九年(公元 1731年)農歷四月五日,將海豐縣所屬的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等3個都劃出來,設置陸豐縣。海豐縣存興賢都、石塘都、楊安都、金錫都4個都,下設55約。
辛亥革命以後,全國行政區劃廢除府、州的設置。民國三年至民國九年(公元1914年至1920年),海豐隸屬於廣東省潮循道(潮循道包括汕頭地區和佛山地區一部分,共25個縣)。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廣東省劃分為15個行政視察區,海豐隸屬第10行政視察區(第10行政區包括海豐、陸豐、惠來、潮陽、普寧等縣)。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 1936年),廣東省改為九個行政督察區,海豐縣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海豐設立七個區:一區海城、二區公平、三區梅隴、四區青草、五區汕尾、六區赤坑、七區捷勝。 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五月以前,全縣設立6個區,45個鄉,11個鎮,794個保; 5月以後,又改設為4個大區,50個鄉,10個鎮。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以後,全縣撤區分設為35個鄉鎮,轄582個保。
■■■■■■■■■■■■■■■■■
【建國後】
1949-1952年12月,海豐縣隸屬東江區;1952年12月以後,海豐縣改屬粵東區;1956年3月以後,海豐縣隸屬惠陽地區;1958年12月以後,海豐縣改屬汕頭地區;1983年9月以後,海豐縣改屬惠陽地區;
1988年1月,汕尾市設立,海豐縣隸屬汕尾市。 一直以來,海豐縣與陸豐縣合稱「海陸豐」,在建市初期,海陸豐的叫法遠比汕尾市的稱呼更為廣泛。而汕尾市主要由原來的海豐縣與陸豐縣為主,加上陸河縣組成。這也是後來呼籲改名「海陸豐市」的原因。
汕尾建市時,出於一些深奧的原因,選擇當時一個小鎮的海豐縣汕尾鎮作為市區,以汕尾鎮加上東涌鎮(讀音:東沖鎮)、馬宮鎮、紅草鎮、捷勝鎮、田墘鎮、遮浪鎮幾個鎮,合成城區。管轄下屬的三縣(海豐、陸豐、陸河)一區(城區)。
後來,1994年7月,汕尾市委設立「汕尾市華僑管理區」(即原廣東省陸豐華僑農場,先後三次較大規模接納安置了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民2萬多人)。接著陸豐縣因為種種深奧原因1995年1月撤縣設縣級市。開辟由於跟隨當時全國性的開發區浪潮,為建設「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於是,將田墘鎮、遮浪鎮劃為一區,就是上面說的「紅海灣經濟開發區」了。
於是,到目前為止,汕尾市管轄就成了一市(陸豐市<縣級市>)、兩縣(海豐、陸河)、三區(城區、紅海灣經濟開發區、華僑管理區<陸豐內>)
至於汕尾市這個名字,只是因為種種或明或暗的原因,以市區主體所在的汕尾鎮鎮名而命名。由於主體汕尾鎮在上面所述已經知道原隸屬海豐。所以,歷史文化傳統語言等均與海豐一脈所承。
所以。出門在外地,有說汕尾人(汕尾市人)或者海陸豐人,其實都屬於一個源的自己人。當然如果要細分汕尾人(那就是指城區本身原汕尾鎮的了,現在也會包含一些城區的人),在整體上而言,出門在外的比較成熟的勢力或個人面前,通常情況汕尾人跟海陸豐人沒有太大區別,尤其在海外,包括港澳。至於現在網路上多數的有關於海豐人與汕尾人的爭端一般只是一些人沒文化不知道歷史又以為面子是靠地方大小來區分的無聊人,為爭面子爭風吃醋之類的小屁事在那拉幫約派煽風點火而引起。加上一群不明真相的小孩子居於地方保護的心理被那些人利用而義憤填膺……
具體詳細情況,可以參考網路的汕尾市、海豐縣、陸豐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等詞條。至於上述的種種深奧原因,因為都是風傳明傳暗傳等等說不清楚的因素,故不列明……只做參考。
Ⅱ 寫一篇關於汕尾風俗習慣的作文或說出汕尾有什麼習俗
我們廣東呢有三個民系:一是廣府人,以珠江三角洲為主,二是客家人,主要分居在梅州河源等地,三就是潮汕人啦在粵東一帶。三個民系有不同的語言,習俗,因為他們是由不同的途徑來到我們廣東的。很久很久以前,在嶺南這片土地上只有猛獸和土著即南越人的時候,就像現在的非洲大陸,聽說那時我們這邊大象,鱷魚也很多的,秦始皇派了50萬士兵過來這邊駐扎,後來還派了很多的女人過來,人們聚集在現珠江三角洲那一帶生活慢慢和那些南越人通婚形成我們現在的廣府人,講白話。所以廣府人可以說是當地人,本地人也不為過啦,因為當時的廣東的第一代君主趙佗就自稱自己是南越王啦。第二批來廣東的是潮汕人,他們是福建的漁民打魚打到這邊來,看到風景不錯,食物也充足就留了下來,還有一些是中原混戰逃過來的內陸人,後來形成講潮汕話的潮汕人。第三批也是因為混戰逃過來的中原人,他們剛剛到廣東發現南有廣府人,東有潮汕人,只好待在粵北這些荒山野嶺里,相對於這些地區的原居民而言,他們是客,所以稱為「客家人」。但不管是什麼民系的人,其實都是廣東人啦,所以我相信在我們車上會有潮汕人啊,廣府人啊,客家人等。(提問:請問車裡面有沒有潮汕人啊?),有啊,來來,我來提問提問好嗎?請問潮汕包括那幾個市呢?對了,汕頭,潮州,揭陽,還有沒有呢?喲,有人說汕尾也是吧,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汕尾也是潮汕地區,大家同不同意?反正跟汕頭有同一個字,有頭就有尾嘛!其實啊,汕尾並不屬於潮汕地區的哦,它只是剛剛好名字跟汕頭有同個字而已,其實在很久以前,汕尾這帶人也是福建的漁民移居過來,跟潮汕人的區別在於潮汕那邊的是爬山爬過來的,汕尾這邊的是游水過來的,所以會有點差別,不信?等一下你到了汕尾觀察下他們說的話是不是很像福建的閩南語,而不同於潮汕話。
汕尾是比較特殊的,古代的時候屬於惠州那邊的,近代又被劃到汕頭那邊去,所以既有客家人的習俗,又很像潮汕人,反正現在的世界走相同一,就無所謂是哪個民系的啦,那汕尾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因為汕」的意思是海灘的高處,而這里又以美麗濱海風光著稱,故得名「汕美」,「美」與「尾」諧音,後來就把「汕美」叫做汕尾。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為商埠,曾經是「舟楫雲集」之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小香港」之稱。跟汕頭沒什麼關系。現在的汕尾包括了汕尾城區,海豐縣,陸豐市,陸河縣等。有5271平方公里,總人口213萬,如果要算上港澳同胞,海外僑胞的話還要另加百萬人。在全國,可能會有不少朋友,甚至在廣東的朋友也許連汕尾的名字都未聽說過,或也僅限於聽說而已,並不真正對汕尾有多少了解其實,只要提起汕尾的另一個名字——海陸豐,則恐怕普天之下,就算是海外,也沒有幾個人會不知曉的了!如就有這樣一句民諺:「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有人對它作了這樣的詮釋,堅韌而彪悍的民風,總是孕育著躁動的期待,總是積淀變革的渴望,蓄勢待發之後爆一聲:嗨,咱們的海陸豐!汕尾市,就是基本上是在原海豐縣、陸豐縣的基礎上設立的!說到汕尾,是絕對避不開「海陸豐」這幾個字的!「海陸豐」在全國、在海內外的知名度,要遠較「汕尾」為高,要響亮得多!(近年來,有不少人紛紛提議,要將汕尾市改為「海陸豐市」,甚至連本地的省人大代表也將此正式做為提案,提交到了省九屆人大進行審議!)
現在許多人對海陸豐人的評價最多的就是兇悍,狠.,打架都是一村一村為單位的,確實,海陸豐人確實很兇悍,這其實跟海陸豐人民在抗日及革命所表現出來的英勇是一樣的.當時很多人是「石敢當」,拿著棍棒鋤頭把那些反動派打得落花流水,所以才有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海豐蘇維埃政府。這個小小的苗頭點燃了當時混亂的中國大地,之後紅色政權就遍地開花啦。不過大家不用擔心自己好像去到一個野蠻之地一樣,現在的海陸豐人民已經溫和了很多,跟我們沒什麼差別,只是在一些風俗方面跟我們不太一樣。特別是語言方面,O(∩_∩)O哈哈~我來給大家show幾句,隨便教你們幾句吧。
其實汕尾不單語言特別,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不一般哦,我總結了一下,一個是信仰方面,一個是吃方面。首先是信仰,如果你在廣州,肯定看不到家家戶戶門柱上掛著神牌,家裡面還供著菩薩,財神等等。他們每天都要向家裡各個神上香,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會隆重擺果擺肉燒紙錢,如果遇到佛但,神旦要前往寺廟去參拜。所以一年到頭這邊土地都會香火繚繞,俗話說有神佛信仰的人民大多都是民心向善的,這句話不是說假的,等一下大家到了汕尾可以觀察下路邊有沒有設立一些石柱,上面刻有南無阿彌陀佛的字樣哦,如果你到中國其他地方去肯定看不到得,而那裡每一路況不好或者經常發生車禍的路段甚至一些十字路口都有這些石柱,這些石柱不是政府搞的,而且當地人自發捐錢設立,為的是提醒過路人注意交通安全,也祈願佛祖保佑每一個在此經過的人。不過說回來,汕尾的人信仰卻有點混亂哦,在我們中國有各種各樣的信仰,其中信眾最多的無非就是佛教,道教,還有基督教。但是在這里他們不僅道教的神也信,佛教的佛也是他們供拜的對象,在大大小小的當地寺廟里你有時會發現財神爺也會有。在當地人的家裡你可能發現觀音菩薩香爐的下面有個土地神的神台。所以我們可以說他們有點迷信,因為他們什麼都信,只要是可以保佑他們的,他們很樂於捐錢去修各種各樣的寺廟,也樂於用大把錢請寺廟的和尚幫他們家的車,房,等等開光,甚至是手腕上小小的手鏈。
這群靠海的人民,還信仰著另一個偉大的神,就是媽祖啦,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之前有沒有人聽過媽祖的事跡?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夫婦住在福建的某個海邊,已生過五個女兒,十分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父母大失所望。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閑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稱她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因為她在村裡的威望,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少礁石,在這海域里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傳說,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又恍惚聽見空中有一陣陣悅耳的音樂……。
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媽祖逝世時鄉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於同年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祖廟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擴建,日臻雄偉。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至清康熙時,已形成了具有五組建築群的「海上龍宮」。可惜,原有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已廢圯,現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規模較小。近年來,湄洲祖廟進行了大量的復原修建工作,已初具規模。莆田湄洲島的上媽祖廟,天津的天後宮,澳門的媽祖閣,台灣北港的朝天宮和鹿港媽祖廟為我國天後宮有名的大廟。
同樣在汕尾也有很多媽祖廟,特別是在靠海的地方,幾乎是每一村必有一媽祖廟,而最大的要屬城區里那個鳳山媽祖廟啦,她是汕尾人民、旅居台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尋根問祖的聖地。同時鳳山祖廟作為汕尾港歷史沿革的佐證,反映了當地古、近代的漁業、農業、商業貿易、交通運輸以及文化藝術、傳統習俗和民間信仰,是汕尾港的發祥地。裡面有汕尾鳳山媽祖雕像。又稱「天後聖母」,高16.83米,由468塊花崗岩雕造而成,是大陸規模最大的媽祖雕像。
雖然我們的行程沒有鳳山媽祖,不過很幸運在我們酒店的旁邊就有一個當地最為古老的媽祖廟,每一年紅海灣的漁民要出海的時候,都要到哪去祭拜,所以等一下我們到了酒店,不妨在下海游水前先到媽祖廟去拜拜哈。
另外一個汕尾的特色是吃方面的,可能我們都是廣東人,都知道廣東人最會吃的啦,天上飛的,地上爬的,什麼沒吃過啊,特別是廣州人要排到全中國最會吃的第一位,吃遍南北,吃遍天上地下左右東西海內外。不過你不一定吃過汕尾的小吃哦。在汕尾特別是在海豐非常好吃,小小的城區竟然有一條幾千米的美食街,每天最為繁華的地方。車來車往人人的目標就只有一個:吃!所以那條美食街可以從早旺到第二天凌晨。各種美食特色小吃啦,甚至在某些地方也可以吃到很多的野味。但最著名的是這里的麻魚粥,魚丸,海鮮,還有菜粿,小米,牛肉片等等,但最特別要數菜茶啦,如果你上網路去查還不一定可以查得到得美食,它是海陸豐最為特色的小吃啦,用濃濃帶有茶香的豬骨湯做底,加上經過香油炒過得各種當季最新鮮的蔬菜伴上開水燙過的粉絲,還有瘦豬肉,蝦米,臘腸等做成最香,爽,鮮的菜茶,當地人也叫做燈菜。在每一年元宵節前後家家戶戶必吃的食物。現在不用等到元宵節就可以在一些餐廳吃得到啦。不過我們這一次就沒有緣分吃到這種小吃,因為這種小吃流行在海陸豐,在紅海灣就只有市場那裡有一家小排檔有,不過味道並不正宗,有興趣大家可以去試試。
說到吃,肯定要介紹一下我們這兩天的伙食啦,當然是以海鮮為主的啦,特別是紅海灣的蝦姑,就是廣州人眼裡的賴尿蝦啦,跟我的手掌這么大,肉質鮮美,而且只只蝦姑裡面都有很多的蝦膏,除了蝦姑,你們還會品嘗到當地很出名的魚丸,用最鮮的魚製成的,魚肉最美味另類吃法,還有牛肉餅,牛肉丸,它的彈性可以美一顆兵乓球,咬在嘴裡,香在心裡,回味無窮。
如果吃不過癮,晚上有大大小小的一百多家的排檔供你們去選擇,想不想聽著海浪聲吃海鮮呢?如果想就要好好計劃晚上的行程啦。
除了吃的讓我們嘴饞,汕尾這個地方還有很多地方值得你們以後去走走的,比如前面我提過的一點,海豐的蘇維埃政權所在地——全世界第二座紅宮紅場,(第一座在俄羅斯的莫斯科)裡面有近代革命詳細的各種介紹,也可以到哪去緬懷我們那些偉大的革命者,特別是連周恩來都佩服的澎湃烈士啦,可能孫中山你們一定熟悉得不得了,但是澎湃也是個出現中學歷史書上的人物,雖然不及孫中山偉大,不過他所創造的功績在海陸豐人民的心裡卻比孫中山還要重,在那裡沒有人不認識澎湃這個人,甚至那些小學生每一年都要到紅宮紅場去宣誓才能成為一名共青團員,在他們的作業里也一定會有一篇關於澎湃的作文。而他的成長經歷竟然跟孫中山有幾分相似哦,童年時都受過一些有先進思想的人的影響,長大後都先後到過日本留學,在日本搞了很多反對日本侵略的活動。澎湃其實出生在海豐最為富裕的家族裡,他家可以說是當地最大的地主啦,每年收租一千六百多擔外,還放租仔四百多擔,並有廁圍四座(就是那時的公告廁所,當時時沒什麼化學肥料的啦,最好的肥料就是公共廁所里的糞便啦,所以當時彭家把廁圍租給農民,每年可以收入很多錢的。)魚媼三口(就是在沿海海灘圍墾而成的一種既可以養魚,又可種一造水稻的地方,面積常常是從幾十畝到百餘畝,收入很大)房產六十多間,又經營雜貨店,魚行和杉行,油廠等等。總之是非常有錢啦,而且他們家男女老少補上三十口,被統轄的農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餘人,所以平均每一個人有五十個農民做奴隸。不過他家雖然富,卻沒有權,家族裡無人在「朝中」做官,他爺爺經常自嘆自己有錢無勢,所以十分期望自己有個能在朝廷里當官的子孫,可以光耀門庭,後來澎湃出生了,他爺爺找人算命說他以後可以帶來家族很多的榮耀,所以從小澎湃就被當做掌上明珠,倍加寵愛。他童年的時候做過很多頑皮搗蛋的事情都沒怎麼受到懲罰,甚至之後提出要去日本留學的時候,家人也只能順其意。不過他讀書倒是真的很厲害,當時什麼先進思想都源源不絕進入他的腦袋裡,特別是社會主義的民主思想,導致了他後來沒幫他家族帶來興旺,反而成了最激烈的破家仔。從日本回來後,他覺得要改變當地的現狀必須先從教育抓起,當了教育局長,不過隨著他的革命越搞越大,他的生活倒是越過越清苦了,後來在成立農會的時候,他當著很多農民群眾的面把他家那些租約,房產等等一一燒盡。一夜間,他家從最大的地主變成跟困苦的農民階級一樣。幸好那時,他爺爺已經過世了,不然肯定氣得跳起來。因為他這樣的決心,六個人的農會發展到了千人,萬人。甚至陸豐,惠州那邊的農民粉粉站起來加入了農會。他也先後到了很多地方去宣傳,發展各個地方的農會,你們知道嗎?其實廣州的農講所就是在澎湃的影響下建立的,他是農講所的第一屆主任,毛澤東才是第二三屆的主任。後來條件成熟的時候,澎湃就領帶了海豐人民成立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就在紅宮紅場里,我這樣簡單的幾句並不能描繪出當時革命的艱苦和澎湃的努力。但是他是真的做到啦,把海豐農民帶離了封建的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可以說,澎湃是發展農民革命的第一人。不過天妒英才,他不幸在上海被捕,雖然周恩來等人盡力營救,但最後還是秘密被殺了。他跟孫中山一樣終身投入在解救中國人民的革命里,但不同的是他不是病死在床上,而是死在革命的戰場上。和他一起還有他的妻子蔡素萍,她在澎湃的影響下也是一個非常出名的革命烈士。澎湃的事跡無法在這里一一述說,如果你們對他感興趣的話,可以到他的故居去走走看看,他的故居是非常有特色的,是棟結合西洋風格的小樓房,聽說周恩來也在裡面住過呢。
除了澎湃,其實海豐這邊還出過很多的名人,比如近代革命里很出名的軍HUA政要陳炯明,音樂家馬思聰等等。
景點呢?也有很多,比如陸豐的玄武山,褐石旅遊區。。。海豐的蓮花山,大家都聽過深圳的蓮花山,廣州的蓮花山,這蓮花山可到處都有啊,但是最高的還是屬海豐的蓮花山,而且終年香火旺盛,是個宗教盛地,大大小小的寺廟很多,最出名的是雞鳴寺和蓮花寺,l裡面還有個蓮花山旅遊度假區,有海豐的幾大景。
當然目前最受歡迎的就是今天要去的紅海灣啦,它其實是個半島來的,而且當地人不叫紅海灣,紅海灣其實海域的名稱,他們叫遮浪,意思就是那個半島遮擋住大海的海浪,所以紅海灣有個很出名的特色就是大海有一邊海浪濤濤,一邊靜如湖泊。它的形狀就像緊握拳頭向外伸出的大拇指啦。
廣東有很多海邊,比如廣州往西有上下川島,有陽江閘坡,陽西沙扒灣,有放雞島,中部有深圳的大小梅沙,往東有惠州巽寮灣,汕頭的南澳島,等等各個海域看起來都差不多,但細察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沙質方面尤數紅海灣不排第一,也排第二,在水質方面清澈無比,而且風光無限,是深圳附近的情人最佳的婚紗拍攝地啦。如果你們今天去到絕對不會後悔的哦。一定要好好玩哈。度過愉快的兩天
Ⅲ 汕尾市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中心怎麼樣
汕尾市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中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汕尾市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汕尾市博銳品牌推廣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汕尾市博銳品牌推廣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8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品牌推廣、企業形專象策劃與宣傳屬等。
法定代表人:謝林伶
成立時間:2015-08-07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50000002548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汕尾市區濱海小區御景園14棟9號門市
Ⅳ 汕尾市新聞辦公室電話是多少,求幫肋
那一個單位的新聞辦公室?問題沒有描述清楚。市委宣傳部、市政府、市電視台與廣播電台、市報社、市級各部門各單位的宣傳與新聞辦公室……
想清楚後,再撥打 114 詢問。
Ⅵ 汕尾市中視藝翔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汕尾市中視藝翔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8月2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影視劇策劃版、製作、發行權等。
法定代表人:劉慶雄
成立時間:2014-08-22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50000002091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汕尾市城區汕尾大道南段海港大廈九A
Ⅶ 宣傳海豐紅宮紅場的廣告詞
汕尾市紅來宮原為明代學宮。於明洪自武十二年(公元1329年)海豐知縣鄭源所建,其面積為1850mk。現存建築有靈星門、拱橋泮池、前殿大成殿(又稱「文廟」) 和兩廂配殿。兩廂配殿現保存許多革命文物。大成殿是紅宮主體結構。 1927年在中共東江特委和彭湃同志的領導下,在「八一」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的幫助下,海陸豐人民繼4月和9月兩次武裝暴動之後,10月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奪取政權。11月18日至21日在這里召開海豐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通過了「沒收土地案」等八項政治綱領。大會場四周和街道都粉刷成紅色,會場用紅布覆蓋牆壁,代表紅色政權因此把學宮改稱「紅宮」。紅場原為明代「社倉」,清代時稱「東倉」,清末倒塌成為草埔。因此當時稱該地為「東倉埔」。佔地2.2萬m2。
Ⅷ 汕尾市電視新聞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汕尾市電視新聞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01月2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影象製作(須專項審批的除外)、攝影,廣告設計、製作、宣傳(持經營許可證),新聞業務、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公關、禮儀、晚會承辦服務,初級藝術教育等。
法定代表人:曾海波
成立時間:2000-01-26
注冊資本:3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5001000315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汕尾市香城路市外經大樓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