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學社活動所需要出100道文學常識題,求教。
太多了,估計不會有人專門給你寫,要不就是復制粘貼的。我給你個建議吧,可以圍繞古典名著和詩詞歌賦來寫,例如四大名著作者是誰?賈寶玉前世是什麼東西?請說出鐵杵成針故事主角寫過的詩至少3首;蘇軾的父親叫什麼,弟弟叫什麼等等。很簡單,有一點文學常識都應該能答出來。其實圍繞四大名著隨便一部就能出幾千道簡單的題目了。希望有所幫助。
❷ 文學常識
1初唐四傑:1王勃·2楊炯·3盧照鄰·4駱賓王
2漢初三傑:韓信,蕭何,張良
3希臘三聖:蘇格拉底,柏拉圖(蘇格拉底的學生,其哲學思想是古希臘哲學發展的最高峰),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學生)
4世界十大文豪:荷馬(希臘),但丁(義大利),歌德(德國),拜倫(英),莎士比亞(英),雨果(法),泰戈爾(印度),列夫托爾斯泰(俄),高爾基(法),魯迅(曾經拒絕獲諾貝爾獎)
5六朝古都(吳,東晉,宋,齊,梁,陳)---江蘇南京(金陵,健康)
6美國短篇小說三劍客:歐·亨利,傑克·倫敦,馬克·吐溫
7三大短片小說之王:契科夫(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法),歐·亨利(美)
8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兼地理學家)
9文化史上三怪傑:瞎子-彌爾頓(文學家),啞巴-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家),聾子-貝多芬(著名音樂家)
10明末清初三大學者: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
11四大文化名人:屈原,但丁,哥白尼,莎士比亞
12福樓拜--現實主義小說的開創者
13
····```
❸ 文學常識
我認為關鍵在(「詩經六義」的兩類)。
我們知道詩經六義即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如果實在要給「六義」分類,那也是兩類:是形式和表現手法,而不能說風雅佔了六義的兩類。(原句好像說六義是把詩經分為六類)單說「風雅」是針對《詩經》的內容而言,也就是說《詩經》按內容分可以分為三類:風、雅、頌。
所以原句可改為:「風雅」指的是《詩經》中的《國風》,《大雅》,《小雅》,它們是《詩經》的兩種形式或體裁。
❹ 常見文學常識
(一)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像,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後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長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這部儒家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做的事,不應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13、漢賦是漢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它是一種詩化的散文。
14、賈誼是西漢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論文《過秦論》。
15、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辭賦的傑出作家,《子虛賦》和《上林賦》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記》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一部史書,也是紀傳文學的典範。
17、漢代樂府民歌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樂府本來是指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關,後來人們把樂府機關採集、整理、保存的詩歌稱為樂府詩。
18、《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長篇敘事詩, 敘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
19、《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組無名氏的短詩,它是對樂府民歌的發展,標志著五言詩技巧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20、漢末建安時期,一批文人詩歌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被人們稱為「建安風骨」。
21、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稱「三曹」。
2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龜雖壽》中的名句,表現了英雄人物老當益壯的胸懷。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時期的女詩人。她的五言《悲憤詩》表現漢末政治動亂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詩八十二首,總名為《詠懷詩》。
25、陶淵明,東晉(公元317年420年)大詩人。他的詩表現田園恬淡寧靜的生活情景,被人們稱為「田園詩人」。
26、陶淵明較晚時期所寫的《桃花源詩並記》標志著他思想和藝術的新高度,詩人在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會理想。
27、抒情長詩《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藝術發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詩句,描寫了北方大草原的風光。
29、《木蘭詩》是北朝民歌的傑出代表作,描寫了女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動人故事。
30、南朝詩人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開創者。
31、干寶的《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代表。
32、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是紀錄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動活潑,文筆簡潔。
33、《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評論文學的著作,對後代文學評論有很大的影響。
34、鍾嶸的《詩品》是我國第一部評論詩歌的著作,對後代詩歌評論有很大的影響。
3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詩歌、散文和小說都十分發達,尤其是唐詩的成就最高。
36、唐代出現了很多的偉大詩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等。
37、唐代文學家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了古文運動,主要是復興儒學,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38、唐代詩歌發展一般分成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39、流傳到今天的唐詩有5萬多首,是這以前詩歌總和的兩三倍。
40、唐代詩歌分古體和近體。古體句數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較自由。近體分律詩、絕句兩種。律詩格律較嚴,每首四聯八句,中間要對仗。律詩、絕句平仄都有規定。古體、近體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41、初唐四傑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
42、王勃寫了著名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43、駱賓王7歲寫了著名的《詠鵝》詩:「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4、陳子昂是初唐四傑以後的著名詩人,他反對六朝綺麗之風,提倡古樸淡雅的詩風。
45、盛唐有名的田園山水詩人是孟浩然和王維。他們的詩歌表現祖國山河的壯麗和田園的自然質朴,詩中有畫。
46、盛唐有名的邊塞詩人是高適和岑參。他們的詩表現了祖國邊塞風光和唐人開拓進取的精神。
47、王昌齡,是寫七言絕句出名的詩人,《出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48、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非常有名氣,這首詩是這樣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告誡人們在取得成績之後要更加努力,才會實現更高的理想。
49、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年輕時到過中國很多地方,寫下了很多歌唱祖國的好詩。他的詩熱情浪漫,想像力很豐富,人稱「詩仙」。
50、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學藝術按照體例可以分為純文學和謊言文學,其中去盡了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維護階級權貴謊言、愚民謊言的作品稱之為純文學,反之則稱之為謊言文學。
49、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官方作家是莫言。
50、作家應該完全憑文本說話指的是:作家不應該依靠愚民謊言和妥協態度來竊取話語權,而應該以不妥協的態度創作出真誠的具有審美意義的文本,並且依靠此文本來撞擊受眾的審美期待,從而獲得受眾發自內心的肯定。
51、純文學必須區別於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屬於謊言文學的一種副產品。二者均不屬於純文學范疇。
52、梅村體的代表詩作是《圓圓曲》,作者是清代詩人吳偉業。
53、被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唐詩是《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張若虛。
54、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引王漁洋的話說到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是:「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其庶幾乎!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
55、唐朝詩人李白盛贊二謝的詩歌,其中大謝是謝靈運;小謝是謝朓。
56、中國十大古典名曲為:《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57、儒家五聖是:孔子、顏回、曾參、子思和孟子。
❺ 關於文學常識
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的史學名著。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易》《書》《詩》《禮》《春秋》
❻ 關於比文學常識一類的策劃案可以取什麼好聽的名字
觀文知語
日4個字還回答不了,我再多寫幾個廢話
❼ 文學常識
(1)《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而有完整的__編年體史書_______.記敘了上起_魯隱公元年(前722年),______下迄_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______,春秋各國內政外交的大小事件,它無論對__史學______和____文學___都有極大的影響.
(2)《國語》是我國第一部____國別史著作_______,分別記載了周王朝及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之事.是通過記載__歷史人物的言論________來反映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文化外交活動的.
❽ 文學常識
1.《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寫的《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
2.(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是不朽名作。
3.例句:書是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
訪寫:書是階梯,(能攀登知識之山)。
書是(甘泉),(能滋潤心靈之田)。
4.把下面的句子填寫完整,使它讀起來詩情畫意。
例:小溪匆匆走下山崖。
陽光(燦燦擁抱)大海。
高山(巍巍依偎)草原。
5.舉辦奧運會是多少人的夢想啊,你知道第29屆奧運會是哪一年?在哪個國家?哪座城市舉辦嗎?有關奧運會的其他資料你搜集了多少,請你再列舉三點來。
2008年中國北京
1.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是一個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包括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每屆會期不超過16天。
2.奧林匹克運動會因起源於古希臘奧林匹亞(Olympia)而得名。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歷經293屆,後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以邪教活動罪名而廢止。189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體育會議,根據法國貴族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的倡議成立了國際奧委會,並決定恢復奧運會。現代第一屆奧運會於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此後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行。由於1924年開始設立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奧林匹克運動會習慣上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3.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其正式確認「更快、更高、更強」為奧林匹克格言,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6個字,但其含義卻非常豐富,它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於斗爭、敢於勝利,而且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於平庸、要朝氣蓬勃、永遠進取、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❾ 文學常識
紅與黑是象徵賭盤上的黑點紅點,而輪盤則象徵人生的游戲等.紅色象徵著於連的追求人生意義,而黑色就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拚命奔波,卻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義的生存狀態.
司湯達起了這樣個性鮮明的書名,不知諸君有些什麼想法。
不知怎地,這樣一部小說在我尚不懂事時便深深印在腦海里。
在我又一次看到這本書的簡介時,瑪蒂爾德穿著黑色喪服,懷抱她情人的頭顱坐在馬車中的樣子便再次浮現。
我還想起了 漂亮朋友 這本書。他們的主角確實有相似之處。
不扯開去,紅與黑由始而終通篇浸透的是一種在資產階級將要興盛的時代之前的狂熱,對腐朽和丑惡作者極力貶斥,不能不承認說於連是一個熱愛正義和光明的小強式人物是有失公正的。最後我為了了解於連而精疲力盡,大耗神思。
掩卷而思,紅色是生命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的代表,天生的傲氣和才智支持這一股熱情,澆灌了在他內心最深處野心的種子,同時紅像是一個先知吐出的預言一般,化作一注鮮血,從斷頭台上的人的脖頸中流出,此時心有何感?沉痛?嘆惋?憐憫?司湯達以其細膩的心裡和言語的刻劃,噴薄而出的感情的激流,征服的又何止幾個世紀的讀者。若你不是心情復雜的看完這個小人物的一生,而妄圖用幾句甚至幾個詞彙概括於連——並且成功了,那麼,紅與黑也不過是本引人注目的小冊子罷了。
我並非要如何的盛贊作者,只是尚未從中回過神來。
再說黑。對此我作此解:若黑引為黑暗,那麼只要回看當時的社會和它的名流們,作出怎樣的聯系和理解都不為過,然而我覺得為了涵蓋全文,勉強解釋,紅與黑,令人聯想到於連的自尊與虛榮和他人性中陰暗的部分。於連並不是在善與惡之間反復徘徊(鑒於難於以我所持有的道德觀判斷那個我並不熟悉的社會,從而衡量於連規從道德的程度,我的觀點也許有些偏差),雖然他自有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是與那個社會水火不容的,但是他的幸福標准和人生目標無疑和他的愛情一樣反復無常,在他的意識中輪流佔有上風,並數次處於半瘋狂狀態。最後只有魂靈同屍首俯卧在山洞寂土上。他的思想同時兼容了黑暗和正義——他在鄙棄那些貪財無德的小人的同時,因為愛情以外的東西而和恩人的女兒暗通款曲,使他痛苦難堪,滿足自己的虛榮和野心。
這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只說人們在他死後還在對他爭論不休。
若是你默念著紅與黑時,悟出了什麼不能具之以言語的想法,那說不定正是司湯達的本意呢
這個問題可以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理解會有差別~我認為,紅與黑至少應該是表達對立的兩個方面~紅是積極的,黑是頹廢的~
紅:軍裝 黑:道士
紅:革命,黑:貴族
紅與黑》中的於連是19世紀歐洲文學中一系列反叛資本社會主義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疑慮和矛盾中的於連
無疑,《紅與黑》是一部充滿著魅力的作品。西方關於研究司湯達的作品數量足以與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紅學"等量齊觀。的確,作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紅與黑》中對於19世紀上半期法國風起雲涌的各方斗爭和矛盾都展現得頗為深遠,貴族、大小資產階級、教會人士一個個的粉墨登場,潛伏在表象下的實力的交戰刻畫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朽和虛偽。而在我看來,《紅與黑》之所以如此經久不衰,都絕不僅僅在於該作品所體現出的政治和社會意義。記得藍棣之老師曾經說過,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大大不同於記錄社會的高級文件,文學的意義也絕不僅在於記錄,我想,是《紅與黑》中主人公於連充滿著無限矛盾與反差的各種思想和行為,更足以讓每位讀者看得目瞪口呆卻又如痴如醉,足以讓每一位研究者分析成千次上萬次。
我們隨便從中挑一段來讀,便很容易看出於連的極端細膩和敏感。在市長家做家庭教師時,於連已經通過出色地背誦拉丁文《聖約》贏得了德·瑞納一家上下刮目相看,更憑著他清秀的長相、少年的自尊打動了德·瑞納夫人的芳心。而於連卻出於一種奇怪的自尊和一定要證明點什麼的心理,望著她,彷彿她是個仇敵,他正要上前和她決斗交鋒……
就是這樣,這個怪異的於連牢牢抓住了讀者們的心。於連的敏感和細膩、倔強是天生的,他還擁有著超群的記憶力,而他的高傲和自尊、崇拜權勢則是後天環境的賦予。於連確實是十分自我的,在他的心目中,尊嚴被提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可以放棄輕而易舉就能到手的錢財,因為他需要的是別人的尊重。但他對於"自尊"的理想和追求又最終把他引向了歧途。
於連雖然有著民主的思想和英雄主義的熱情,但當他得到了拉莫爾公爵的賞識時,他卻逐步地向貴族勢力妥協了,這時的於連彷彿只知道為拉莫爾公爵的一場政治陰謀走足報信。在他的個人奮斗歷程中,他經歷著一次次的反抗和妥協。他是機智聰明的,然而在很多方面,我們只能說他是天真而無知的,比起整個社會中精心鑽營的人們來,他是無力的,也是無助的。
左拉在《論司湯達》中是這樣寫的:"他(司湯達)停留在一種抽象的意願里,他要人這種生物不包括在自然里,而是靠在一邊站著,然後宣告只有心靈是高貴的"。左拉覺得於連是"完全裝配好的智慧和情感的機器","純粹在思辯中產生的創造物",他"專在推理上下功夫",主張自然主義的左拉認為司湯達在創作中帶有觀念學者和邏輯學者的身份,於連似乎只是永遠在心理活動,外界的事務,哪管它春夏與秋冬,能對於連產生震動的永遠都只是他的想像中別人對他的輕蔑與尊重。這不也正說明了作者對於連心理上入木三分的刻畫嗎?
《紅與黑》中於連的心理在疑慮和矛盾中掙扎,對於人物的思索是一個極大的寶庫,采之不竭,魅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