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馬鈴薯宣傳

馬鈴薯宣傳

發布時間:2021-08-17 22:39:24

A. 用幽默的語言為馬鈴薯這一段廣告詞

誰家的馬鈴響叮當,誰家的土豆香又香。
我來炸,你來炒;
我來燒,你來烤;
吃了它,你才是土豆,不吃它,你就只是褲兜而以。
謝謝!希望能幫到你。

B. 馬鈴薯的網上營銷

首先找對客戶人群,
營銷團隊的推廣
線下營銷的輔助

C. 徵集"愛比卡"馬鈴薯片廣告詞

薯片愛比卡,好吃我愛它!

D. 馬鈴薯的意境詩

土豆,其實就是馬鈴薯。「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中國東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葯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土豆,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1、山芋芼羹,地黃釀粥,冬後春前皆可栽。——宋·王質《沁園春》

【全文】二百年間,十二時中,悲歡往來。但蓋頭一把,容身方丈,無多緣飾,莫遣塵埃。屈曲成幽,蕭條生凈,野草閑花都妙哉。家無力,雖然咫尺,強作縈回。竹齋。向背松齋。須次第、春蘭秋菊開。在竹籬虛處,密栽甘橘,荊橋斜畔,疏種香梅。山芋芼羹,地黃釀粥,冬後春前皆可栽。門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

2、爛煮園蔬,熟煨山芋,白發蒼顏窮秀才。——宋·王邁《沁園春》

【全文】首尾四年,台省好官,都做一回。便前頭更有,合當做底,何妨且恁,猛省歸來。甲第新成,開尊行樂,脆管繁弦十二釵。回頭笑,這狂生無用,削盡官階。狂生真個狂哉。潑性氣年來全未灰。有龍鱗鳳翼,不能攀附,牛衣漁具,早已安排。爛煮園蔬,熟煨山芋,白發蒼顏窮秀才。官休做,莫狂無處著,送去瓊崖。

E. 為我家鄉的特產馬鈴薯寫一段廣告詞。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馬鈴薯真遺憾!!

F. 為什麼要推廣種植馬鈴薯

在2016年發布的中央1號文件中,為了應對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部署,把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計劃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平均畝產提高到1300公斤,總產達到1.3億噸左右;優質脫毒種薯普及率達到45%,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1、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打造小康社會主食文化的有益探索。還有五年時間就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意味著13億多中國人都將進入一個比較殷實的生活狀態,消費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呈現品質消費、綠色消費、個性消費新趨勢。食品的開發要適應這一變化和趨勢,拓展傳統主食文化內涵,展示不同主食文化品味,體現不同主食使用價值。馬鈴薯以其營養豐富著稱,特別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成分,滿足消費結構升級和主食文化發展的需要。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培育健康消費理念,打造小康社會主食文化。

2、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破解農業發展瓶頸的有益探索。多年來,在農產品供給的壓力下,農業資源過度開發,導致耕地地力下降、水資源更為緊缺,資源環境已亮起「紅燈」。馬鈴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點,適應范圍廣,增產空間大。在抓好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同時,把馬鈴薯作為主糧作物來抓,推進科技創新,培育高產多抗新品種,配套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增加主糧產品供應,提高農業質量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持續發展。

3、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有益探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馬鈴薯作為適應性廣的作物和市場潛力大的產品,是新一輪種植結構調整特別是「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理想的替代作物之一。把馬鈴薯作為主糧、納入種植結構調整的重點作物,擴大種植面積,推進產業開發,延長產業鏈,打造價值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種植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發展質量。

4、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引領農業綠色發展的有益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推廣綠色環保技術,形成綠色發展新格局。馬鈴薯用水用肥較少,水分利用效率高於小麥、玉米等大宗糧食作物,在同等條件下,單位面積蛋白質產量分別是小麥的2倍、水稻的1.3倍、玉米的1.2倍。在我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擴種馬鈴薯,減輕農業用水壓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5、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帶動脫貧致富的有益探索。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的目標,重點和難點在農村。馬鈴薯多種植在西部貧困地區、高原冷涼山區,既是當地農民解決溫飽的主要產品,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作物。把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開發,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與農戶建立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在馬鈴薯產業開發中分享增值收益,帶動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

G. 馬鈴薯在世界的傳播有哪些途徑

馬鈴薯是南美洲的古老栽培作物,它從南美傳播出來的歷史迄今已有400多年,現已分布到全世界144個國家和地區。

盡管馬鈴薯從原產地傳入歐洲的具體時間至今難以確定或許永遠也無法確定,但現在可以確定的是馬鈴薯從原產地向外傳播是在16世紀後葉,首先被傳到歐洲。最早在南美洲見到馬鈴薯的人是在1536年由Jim閚ez de Quesada帶領的西班牙探險隊。最早把印第安人馴化的馬鈴薯介紹給歐洲的是Francisco L髉ez de G髆ara 在1552年出版的有關印第安歷史的書和1538年到達秘魯的西班牙人(Pedro Cieza de Le髇)在1553年出版的書中有關馬鈴薯的描述。馬鈴薯最早被引進歐洲栽培有兩條路線:一是大約在1551年西班牙人(Valdevii)把馬鈴薯塊莖帶到了西班牙介紹給國王,但直至1570年馬鈴薯才被引進並在南部種植,西班牙人種植的馬鈴薯後來傳播到歐洲大部分國家以及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二是1588—1593年,馬鈴薯被引種到英格蘭,經考證,最可靠的年份是1590年,並遍植英倫三島,英國人引進的馬鈴薯後來傳播到威爾士以及北歐諸國,又引種至大不列顛王國所屬的殖民地以及北美洲。

H. 馬鈴薯的由來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十六世紀中期,馬鈴薯被一個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那時人們總是欣賞它的花朵美麗,把它當作裝飾品。

1586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搜集煙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它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中國,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

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

(8)馬鈴薯宣傳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1、溫度:性喜冷涼,不耐高溫,生育期間以日平均氣溫17℃ ~ 21℃為適宜。

2、光照:光照強度大,葉片光和作用強度高,塊莖形成早,塊莖產量和澱粉含量均較高。

3、水分:馬鈴薯的蒸騰系數在400 ~ 600之間。如果總降雨量在400 ~500 mm之間,且均勻分布在生長季,即可滿足馬鈴薯的水分需求。

4、土壤:植株對土壤要求十分嚴格,以表土層深厚,結構疏鬆,排水通氣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最為適宜,特別是孔隙度大,通氣度良好的土壤,更能滿足根系發育和塊莖增長對氧氣的需要。

I. 馬鈴薯廣告語

1、「薯」香門第——(產地);
2、生態讓土豆美麗,土豆讓餐桌美味;
3、金蛋蛋銀蛋蛋,比不上我們的土蛋蛋;
4、綠色馬鈴薯,營養好生活;
5、「土」納天地精華,「薯」立健康榜樣。

閱讀全文

與馬鈴薯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端午節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62
電子商務管理課後答案 瀏覽:834
微課製作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951
奶粉促銷活動廣告詞範本 瀏覽:389
端午節飲料促銷活動 瀏覽:130
廈門星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3
一年級培訓元旦活動方案 瀏覽:109
杭州網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95
童書策劃方案 瀏覽:722
愛耳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67
大班畫展策劃方案 瀏覽:336
教育培訓合作方案範本 瀏覽:654
ktv的促銷活動 瀏覽:215
電子商務商業網站的分類 瀏覽:98
傢具商場營銷方案 瀏覽:450
36歲展指南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213
工業品推廣方案 瀏覽:847
北京市商業零售經營單位促銷活動管理規定 瀏覽:303
戶外主題沙龍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9
社區促銷活動場地租賃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