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荀派宣傳畫

荀派宣傳畫

發布時間:2021-08-16 21:18:18

1. 荀派,梅派,尚派個是什麼風格

尚(小雲)派:清亮爽朗,剛柔兼備 荀(慧生)派:爛漫委婉,瀟灑俏媚 梅(蘭芳)派:典雅端莊,雍容華貴

2. 荀派的從藝經歷

1911年入三樂班(後易名正樂)從路三寶、薛蘭芬學京劇青衣、花旦,白牡丹與尚小雲、趙桐珊有「正樂三傑」之稱。曾拜吳菱仙、陳德霖、王瑤卿為師,並受孫怡雲、程繼先、田桂鳳、曹心泉、喬蕙蘭、李壽山等名家教益。
1918年加入喜群社,與梅蘭芳、程繼先合演《虹霓關》,與劉鴻升、侯喜瑞等合作了《胭脂虎》等戲,從此專演京劇。又同餘叔岩、王鳳卿、高慶奎、朱桂芳等合作,並拜王瑤卿門下學習正工青衣。後自組「留香社」。1919年加入永勝社,同年楊小樓應上海天蟾舞台之邀和譚小培、尚小雲赴滬,請荀慧生擔任刀馬旦,公演引起轟動,人稱楊小樓、尚小雲、譚小培和白牡丹為「三小一白」。荀慧生的表演生動活潑,扮相俊俏,使上海觀眾耳目一新,被贊為「譽滿春申」,後又與周信芳、馮子和、蓋叫天、小達子等人合作,演出《趙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橋》、《楊乃武與小白菜》等戲,名震滬上。上海國畫大師吳昌碩同知名人士嚴獨鶴、舒舍予也為宣傳和擴大荀慧生的藝術影響到處奔走。

3. 荀派的組班

名旦朱幼芬組班,演於中和園,營業不振。後邀入時慧寶、尚小雲、荀慧生、龔雲甫等人,於是每日滿堂。時先生當時嗓音高亢,以《戲迷傳》一劇紅遍梨園。
1919年9月9日,農歷己未年閏七月十六日: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錯》打炮
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錯》打炮,當時隨楊小樓,譚小培,尚小雲同去,有三小一白之稱。
1923年,農歷癸亥年:荀慧生收葉壽梅為徒
荀慧生收票友葉壽梅為徒,為荀慧生第一個弟子。
1923年4月26日,農歷癸亥年三月十一日:程艷秋結婚
程艷秋和果秀英在前門外同興堂飯庄舉行結婚典禮。整個飯庄喜氣洋洋,四周掛滿了賀喜的祝辭和書畫,賓客達四五百人。
因為新郎程艷秋、岳丈果湘林、冰媒梅蘭芳以及新郎的師傅榮蝶仙、王瑤卿,新娘的外祖父余紫雲等人,都是唱旦角的,因此在京的旦行名角,幾乎傾巢出動,前來賀喜助興。包括:陳德霖、余玉琴、田桂鳳、王瑤卿、王琴儂、朱幼芳、閻嵐秋、朱桂芬、荀慧生、於連泉、朱琴心、王蕙芳、姚玉芙等,全都在座。報刊稱之為「自有伶人辦喜事以來,真正巨觀之名旦大會也。」
婚後羅癭公為果秀英改名為果素瑛。
1925年,農歷乙丑年:楊寶森留滬在義母處調養
因在滬演出三個月,楊寶森嗓音極度疲勞而倒倉,乃至一字不出。經荀慧生介紹,拜認劇評家鄭過宜母親為義母,即留滬寄居義母處調養。
1925年,農歷乙丑年:《梨園外史》單行本出版
北京京華印書局印製的《梨園外史》一冊單行本出版,共十二回。封三版權頁的著作者署名為「作劇先生」和「觀劇道人」。「作劇先生」是江蘇吳縣的潘鏡芙的化名,「觀劇道人」是湖北安陸陳墨香的化名,除曹心泉、荀慧生等五人的序外,還有陳墨香的序(卻並非以自序形式出現):
「《梨園外史》小說家言也,紀道咸以來伶官故實。其間事跡,詢之老伶未盡符合,然其描摹優人之狀態,討論戲曲之源流,至為詳細,誠非老於斯事者不能道其隻字。紀事小有牴牾,奚足為病!昔太史公傳優孟,世且摘其謬誤,況此固以稗野自命者乎?施耐庵、曹雪芹之小說,摹繪得神,亦但能得盜賊、兒女之性情耳;至事跡之有無,直同鏡花水月。而此書所紀,尚不盡蹈空,欲考梨園掌故者豈可忽諸?方今之世,風俗淫靡,梨園以旦為第一流,讀此編『胡喜祿掃盡鉛華』一章,知作者蓋有隱痛焉!余出入伶官之家將三十年,於若輩之情偽,知之甚深,只以賦性疏懶,未克獨力撰作。是書之成,實為先獲我心,故援筆樂為之敘。墨香氏題。」
1925年,農歷乙丑年:余叔岩、楊小樓組雙勝社
余叔岩與楊小樓第二次合作,班名改為「雙勝社」,在香廠新明戲院演出。陣容十分齊整,旦角是荀慧生,架子花武二花是錢金福,丑角是王長林,小生是馮蕙林。在這個時期唱過多次新鮮好戲,如《青石山》中,楊小樓的關平,余叔岩的呂洞賓,錢金福的周倉;《戰宛城》,余叔岩飾張綉,楊小樓飾典韋,錢金福飾許褚,荀慧生飾鄒氏,王長林飾胡車。又排了一出老戲《摘纓會》,余叔岩的楚莊王,荀慧生的許姬,楊小樓的唐狡,錢金福的先蔑,王長林的襄老。此外,余叔岩與荀慧生還合演了很多生旦對兒戲,如《打魚殺家》、《南天門》、《梅龍鎮》等。
1925年4月26日,農歷乙丑年四月初四日:余叔岩首演《摘纓會》
余叔岩在新明戲院首演《摘纓會》。余飾楚莊王,楊小樓飾唐狡,荀慧生飾許姬,錢金福飾先蔑,王長林飾襄老。
1925年10月2日,農歷乙丑年八月十五日:荀慧生改藝名「白牡丹」為荀慧生
經楊小樓、余叔岩建議,荀慧生改藝名「白牡丹」為荀慧生。
1927年7月23日,農歷丁卯年六月廿五日:《順天時報》舉辦的「五大名伶新劇奪魁」結果揭曉
《順天時報》舉辦的「五大名伶新劇奪魁」,歷時一月終得出結果,五人分別以梅蘭芳《太真外傳》、程艷秋《紅佛傳》、尚小雲《摩登伽女》、荀慧生《丹青引》、徐碧雲《綠珠墜樓》入選奪魁劇目。
1928年1月13日,農歷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本日第一舞台「窩窩頭會」義務戲。

4. 欣賞下面這則戲曲廣告,說說他好在哪裡 梅派程派荀派尚派派派獨

首先,後一句是不是沒打完。

賞析 短短數言融合了京劇旦角的三大流派和幾大劇種,明確了戲曲廣告的身份,點明了主要內容,既對仗公整有內容豐富。

5. 荀派的吳昌碩

來源——博寶網
吳昌碩愛好京戲,並與京劇大師梅蘭芳之間有詩畫之交,此已有人著文談起過,但他與另一位京劇大師荀慧生也有著不少交往,卻從無專文談起,此處略作補述。
荀慧生是京戲中「荀派」藝術的創始人,與梅蘭芳創「梅派」、程硯秋創「程派」、尚小雲創「尙派」,合稱京戲「四大名旦」。昔時唱戲名角多通詩賦,喜好書畫,如梅蘭芳、程硯秋、兪振飛等均擅此道。
荀慧生在一九二一年秋到滬獻藝,因仰慕吳昌碩的書畫藝術,拿著自己所繪的書畫冊頁,在書法家劉山農的介紹引薦下,向吳昌碩請敎。吳昌碩本來就喜歡京戲,見廿一歲的荀慧生不僅擅長京戲,而且有意於書畫藝術,十分重視,欣然閱畢冊頁,並滿心歡喜地予以指導點撥,使荀慧生得到許多啟發。從此他便對吳昌碩行弟子之禮,甚為恭謹。
過了兩年,一九二三年農歷八月初一,是吳昌碩八十歲壽誕,許多朋友和及門弟子借上海山西北路海寧路口的華商別墅祝嘏,一時嘉賓雲集,氣氛熱烈,親友紛紛以詩畫相贈。當晩進行京劇演出,荀慧生、梅蘭芳等均到場,荀慧生除演唱《麻姑獻壽》外,還與袁寒雲合演梅派唱腔《審頭刺湯》,而梅蘭芳則反串演唱荀慧生的拿手戲《拾玉鐲》。此外,戎伯銘演唱《貴妃醉酒》,畫家熊松泉演唱《華容道》,給吳昌碩的八十歲大壽帶來了許多快樂與笑聲。
一九二七年春三月,荀慧生從北京赴滬獻藝,在一品香向吳昌碩補行拜師禮,當時也有不少名家在場。吳昌碩見荀慧生年紀輕輕而有意於書畫,滿心歡喜,於同年十月詩贈一額,文曰——仙樂風飄。至此,荀慧生就正式被列為吳門弟子。
不料,荀慧生入門僅一個多月,同年十一月廿九日,吳昌碩便溘然長世,終年八十四歲。荀慧生聞知噩耗,特從北平赴滬,撲在吳昌碩身上大哭不止。吳昌碩雖去世,但荀慧生與吳師後人卻往來不斷,友情延綿。
大約在1960至1962年間,荀慧生赴滬又到吳家,與吳昌碩三子吳東邁寒暄交談時,忽而進來兩個小女孩,大的十歲剛出頭,小的也只十歲左右,皮膚白皙而眼目清秀,長得很是活潑可愛,原來是吳東邁的兩個孫女,大的叫吳冬梅,小的叫吳有雯。荀慧生非常喜歡她們,當即便與吳冬梅說:「戲曲也應從小孩時學演唱。走,跟我到北京去。」
兩個女孩不知所措。吳東邁望望兩個天眞可愛的小孫女,終究捨不得放她們去。
不過,她們的父親吳長鄴卻時常赴京。每次到京,也必到荀慧生家拜訪,並住他家。許多年過去了,吳長鄴談起荀慧生,仍仿如昨日,他說:「荀慧生的太太姓張,是北京大學的學生。文化大革命中,荀被批鬥,她雪夜逃生,結果因年老體邁,被雪蓋住。等被挖出來,人已死了,很慘的。」(孫琴安)

6. 梅派 程派 荀派 尚派的風格

風格:

1、梅派:由梅蘭芳創立。綜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樂、服裝、扮相等各個方面,進行不斷的創新和發展,將京劇旦行的唱腔、表演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2、程派:由程硯秋創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過嫻靜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現古代的女性,尤其善於塑造遭遇悲慘、具有外柔內剛性格的中下層的女性。

3、荀派:由荀慧生創立。善於塑造天真、活潑、熱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嬌婉的風格。

4、尚派:由尚小雲創立。以剛健婀娜為特有風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纖巧,以氣與力取勝,具有陽剛之美。

(6)荀派宣傳畫擴展閱讀

代表人物:

1、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2、尚小雲

尚小雲(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綺霞。出生於河北邢台市南宮市。1900年1月7日出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是中國具有深遠影響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3、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

4、荀慧生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演員,荀派藝術的創始人。1925年與余叔岩合演《打漁殺家》起改名為荀慧生,號留香,藝名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

7. 各大戲曲派的代表作,如:荀派、梅派等。

京劇:《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群英會》《紅娘》等等
評劇:《花為媒》《秦香蓮》《劉巧兒》《楊三姐告狀》等等
河北梆子:《汾河灣》等
豫劇:《花木蘭》《七品芝麻官》等
秦腔:《周仁回府》等
崑曲:《牡丹亭》《長生殿》等
越劇:《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五女拜壽》等
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等

8. 荀派的藝術特色

他對唱和念的要求非常嚴格,認為唱要「以有限的腔調曲表達繁復錯綜的感情」,而念白在與觀眾交流時「比歌唱更直接、更有力一些」。為此,他主張唱和念時生活感和藝術性兩者結合,協調融洽,並與表情、身段的真實自然相一致,互為表裡。這正是荀派表演的特殊風格。
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在劇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的實踐與探索。在唱腔藝術方面荀慧生大膽破除傳統局限,發揮個人嗓音特長,吸取昆、梆、漢、川等曲調旋律,大膽創新。這不是簡單的一曲多用,而是從生活出發,從人物感情與心境出發,字正腔圓,腔隨情出,令人著迷。他善於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他還十分注重道白藝術,吐字清晰,聲情並貌,他創造出融韻白、京白為一體的念白,韻調別致,具有特殊的表現力。表演方面他強調「演人不演行」,不受行當限制,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突破,他塑造的許多少女、少婦的藝術形象,具有大眾化、生活化的特點。嬌雅嫵媚、清秀俊美、風格各異。

9. 荀派的著稱

他的唱腔素以柔媚婉約著稱,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為荀派弟子的必修課目。他的唱腔委婉動聽,俏麗多姿,聲情並茂,感人至深。他敢於標新立異,創造新腔;廣采博收,吸取其他劇種唱腔的長處,設計新腔。如《紅娘》中那段「反四平調」膾炙人口。他善於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荀慧生編制新腔堅持三條原則:一是讓人喜悅;二是讓人聽懂;三是讓人動情。
荀慧生的念白有獨特的風格,柔和圓潤,富於韻律美。他不照搬傳統的韻白和京白,從人物的感情感出發,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顯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輕重緩急,恰到好處,流利感人,又聲聲入耳。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生活美。

10. 荀派的介紹

荀派,荀慧生(1900~1968),男,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荀派藝術的創始人。祖籍河北東光,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詞」,字慧聲,1925年與余叔岩合演《打漁殺家》起改名為荀慧生,號留香,藝名白牡丹。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與楊小樓、尚小雲、潭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兩次當選 「四大名旦」,有「無旦不荀」的美譽。他指導和親自傳授的後人、學生、徒弟有:吳紀敏、金淑華、李薇華等,稱為京劇荀派。

閱讀全文

與荀派宣傳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鮮肉品促銷方案 瀏覽:88
怎麼宣傳營銷方案 瀏覽:184
潮牌衣服促銷活動有哪些 瀏覽:608
快遞行業微信推廣方案 瀏覽:557
佛山市達人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32
千千電子商務騙局揭秘 瀏覽:97
qq商務推廣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市場細分領域 瀏覽:768
富至創投電子商務 瀏覽:39
最有效的項目營銷方案 瀏覽:928
個人生日會策劃方案 瀏覽:533
社區端午節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62
電子商務管理課後答案 瀏覽:834
微課製作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951
奶粉促銷活動廣告詞範本 瀏覽:389
端午節飲料促銷活動 瀏覽:130
廈門星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3
一年級培訓元旦活動方案 瀏覽:109
杭州網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95
童書策劃方案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