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成立社工組織的策劃書

成立社工組織的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1-07-22 08:04:21

⑴ 社工小組活動策劃書,關於社區鄰里關系的

社會工作社區親子、鄰里活動策劃。

「鄰里一家親」活動策劃方案

⑵ 如何寫社工項目策劃書

長者的照顧可以從身體、心理和社會關系等角度來考慮。出遊計劃可以有心理和社會關系回兩個方面的答考慮;首先從心理角度,讓老人外出,接觸大自然,身心愉快;建議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定項活動,給老人一些提示板,讓他們以此為提示尋找一些植物等,或提前安排一些小寶物,請老人來尋找,增加出遊的趣味性。其次從社會關系角度,可以藉助出遊活動,讓同行的老人之間建立一些聯系;建議做一些團隊建設的活動或是老人聚在一起,做一些小游戲,簡單易行的,讓老人相互之間有一些交流,促進相互的認識和了解。
可參考的活動:
歌曲接龍

擊鼓傳花:可以從出遊地方找一些樹枝等
每人一句,講一個「春天」(如果是春遊)、XX地方(出遊地點)的故事。
趣味運動會:兩人三足(需考慮長者身體狀況)等</ol>
金龍魚體驗館是什麼地方?如果是金龍魚(北京)營養健康體驗館的話,建議可以做一些健康小知識的問答活動,在參觀同時,普及些飲食健康知識。

⑶ 社工組織成立的歷史

中教聯盟老師:社工組織的成立和演變很復雜,最早應該是從西方的宗教中衍生的,是一種慈善性質的。開始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伴隨時間就有一些變換。找了一些大概的,沒有太具體的,要是寫論文的話去找一些相關的書和論文看一下,要是只做了解的話知道是西方宗教衍生,在中國的傳遞。我也給你找了一些,你看一下吧。

美國城市中最早的社會福利機構出現於19世紀中期。
世界上第一個睦鄰館是1884年在倫敦建立的湯恩比館。
睦鄰組織運動的重點是改造環境。
第一批拿工資的社會工作者是慈善組織協會的執行秘書。
1917年出版的《社會診斷》(Mary Richmond著)是第一本有關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的教科書。該書集中於個案工作。【1,研究(收集信息);2,診斷(發現問題);3,預後和制定治療計劃(確定幫助案主的具體做法)】

我國社會工作的各個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萌芽期——個人的慈善事業階段(20世紀上半葉社會工作開始在我國 起步發展) 1.教育方面: (1)標志性事件:1925年燕京大學建立社會學與社會服務系。 (2)19世紀,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軍事和文化侵入以及中國人自覺向西方尋求民族自救的道路,西方文化也以各種方式進入我國。20世紀初至20~30年代,一些傳教士在我國開辦社會服務,並在我國的大學講授社會服務等課程,一些大學開始從事社會服務教學並從事服務實踐活動,這樣,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開始出現。1925年燕京大學建立社會學與社會服務系可視為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重要標志。 2.社會服務方面: (1)標志性事件:晏陽初倡導並極力推行的華北平民教育運動。 (2)一些上層社會的人士開展了具有現代意義的孤兒救助、貧民救濟等活動。另外,一些在西方受過正規教育同時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知識分子為了救國救民也從事農村發展活動,其中以晏陽初倡導並極力推行的華北平民教育運動最為典型。這是我國知識界施行的、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社會工作實踐活動。雖然因戰爭等原因,這些實踐活動的效果是有限的,但它對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仍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40年代,當時政府將社會工作引入我國,對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有一定推動作用。 (二)第二階段:斷層期——受政治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發展的斷層。(1949年至改革開放期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出於對社會學、社會工作的錯誤理解,1952年政府決定在大學里取消社會學、社會工作學科和相關教育,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中斷。 (三)第三階段:發展期——有組織的開展社會活動(改革開放至90年代末期間) 1.1987年國家民政部為了推動社會工作的發展,在北京馬甸舉行了社會工作教育論證會,確認了社會工作的學科地位。
2 2.1988年,國家教委決定在部分高等學校試辦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在制度上開啟了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講程。國家教委首先批准了北京大學設立社會工作專業。 3.1991年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成立,1994年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成立,推進了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進程。 4.1992年正式加入國際社會工作者協會,這可視為中國社會工作專業(或教育)的開端。 5.高等學校則在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方面矢志不渝,並探索社會工作本土化的道路。 6.不同部門也在進行社會工作專業培訓,如民政、婦聯等。 (四)第四階段:專業化時期——科學的專業服務階段。(21世紀至今) 社會工作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在此階段由於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積累,使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突飛猛進,進入高速、專業的發展期。於是在這個時期我國社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專業化、職業化和法制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故作詳細分析。 1.建立、健全職業化體制 (1)標志性事件: 2006年7月,人事部、民政部聯合發布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首次將社會工作者納入專業技術人員范疇,為進一步提高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7年12月,民政部按照上述文件要求編寫的《全國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大綱》正式發布,相關考試於2008年6月底在全國舉行。首批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即將在我國誕生。毫無疑問,上述幾個重要文件的發布、實施及專業社會工作者的誕生,是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影響深遠。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指出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制定人才培養規劃,加快高等院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抓緊培養大批社會工作急需的各類專門人才。這就對社會工作制度建設作出了全面規劃,並強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專業化的發展。 (2)制定了相應的社會工作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有計劃、分步驟地推動社會工作在兒童服務、青少年服務、老年人服務、殘疾人服務、家庭服務、社區建設、矯治服務、醫療衛生等各領域的發展,實現社會工作的多元化和專業化。 (3)建立包括資格認證、從業規范、登記管理、繼續教育、評估監督等在內的一系列社會工作職業制度,推動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 (4)設置相應的行政管理機關,構建社會工作的行政管理體制,統籌協調社會工作的發展。 (5)增加「政府購買服務」等用於社會工作發展的財政預算,創建有利於社會工作發展的財政體制。建議在每年財政支出的公共服務項目的預算中,劃撥一定比例的經費用於社會工作事務的固定投入。並根據社會的發展情況,參考GDP的增幅,按比例提高社會工作的經費投入比率,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財政保障。 2.推進和加快社會工作法律制度建設 (1)標志性事件:2006年民政部聯合人事部在改革社會管理體制,大力加強社會建設的大趨勢下,民政部抓住機遇,聯合人事部正式出台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國人部發[2006]71號),這是我國社會工作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標志著我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制度的正式建立。 (2)法制化是社會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一些社會工作比較發達的國家及地區,均建
3 立了完備的社會工作法律制度體系,從根本上確定了整個職業體系的合法地位。然而,我國社會工作事業剛剛起步,各項法律法規亟待建設。從社會工作發展的長遠來考慮,應重視社會工作的立法研究及實踐,加快社會工作的法制化進程,確立社工的職業地位,維護社工的專業形象和職業尊嚴;保障社工的職權及執行力,提高社工的工作效率;保障社工在工作中的合法權益,降低社工的職業成本及風險。 3. 實踐和確立社會工作運行機制 (1)標志性事件: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指出要建立健全以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確定職業規范和從業標准,加強專業培訓,提高社會工作人員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強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專業化的發展。 (2)以社區為平台,以各類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為載體,以專業社會工作者為抓手,創建「社區、社團、社工」三社互動和「社工、義工」兩工聯動機制,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民間運作、社工引領、義工服務、群眾得益」的社會工作運行機制。採取一種科學化、專業化、人性化、大眾化的方法開展公共事務的管理,逐步理順社會工作與政府、社區、機構、居民間的關系,形成運轉流暢、資源共享、和諧互動的工作運行機制,促使政府轉變職能,降低管理成本,整合人力資源,擴大社會參與,推動社會民主法制的進程。 (3)設立配套的社會工作激勵機制。設置專職社工崗位,並以此為基礎,建立薪酬制度,以「體現專業人才價值」為指導思想,設計及實行一套多層次、全方位的社會工作激勵機制。在薪酬設計上,採取學歷、資歷、資格、業績、崗位等多種指標相結合的方案,「以崗定薪、以績定獎、按勞取酬」,設立合理的社工薪酬標准,使其高於同等工作的一般從業人員,合理體現社工的專業人才價值。 (4)具體來說有以下四種實施辦法: 一.建立職業資格制度。如2003年3月,上海市民政局會同市人事局出台了《上海市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認證暫行辦法》,將社工列入專業技術人才,規定每年組織一次社會工作師和社會工作師助理的資格認證考試。 二.建立注冊管理和繼續教育制度。如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社會工作師(助理)注冊管理試行辦法》,對取得社工職業資格的人員進行注冊管理,使其成為注冊社會工作者,以促進社工的職業發展,規范社工的職業操守和實務工作。 三.是建立崗位配置制度。如2004年,上海市民政局出台了《關於在本市民政系統及相關機構配置注冊社會工作者的意見》,明確提出在社會福利機構、社區公益組織配置社會工作者,並要求採取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力求上述目標在3年內到位。 四.是探索建立崗位輪訓制度。如協調社會工作各領域的有關部門,共同對實際在崗人員開展分期、分批、分層的崗位輪訓。 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是社會工作知識和經驗不斷積累和發展的反映,也是社會工作領域不斷擴大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不斷創新的過程。隨著社會福利政策的全面化、系統化及社會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建立,社會工作逐步走向成熟。 三、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特點 (一)非一般發展規律,開始由政府主導起步,而非民間志願的慈善事業先行起步。通過民政部主導的與北京大學的合作而開始了中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發展的進程。與先有社會需求,再由民間發起,並以慈善組織出面組織對貧弱階層的社會服務,然後再向專業社會工作轉變模式不同。實際上,當時民政部的目標就是培養若干掌握社會工作與管理知識的人才,然後到民政部門從事「民政理論研究」,著眼點並非一線的實務工作者。於是,社會工
4 作與管理的專業教育就在既沒有公眾認可的社會基礎,也沒有合適的社會載體的情況下,突如其來地「被恢復」了。這樣的恢復和發展,其實是與「社會」脫離的。如果用現在「制度嵌入」的理論來解釋的話,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在中國的被恢復,表現出一種「硬性嵌入」特點。 (二)發展過程中,民間組織表現並不活躍,政府協調社會工作中起主導作用。造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是首先我國社會工作起步工作就是由政府的民政部主導完成的,所以對歷史發展模式的依賴導致這一現象;其次政府對民間組織的信任還沒有建立起來。改革開放前30年中期有一很客觀的實例就說明了這一問題當時中國除了一部分從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教育的教師還算得上「內行」之外,並沒有專業社會工作者,但卻有了社會工作者的「自己的組織」。實際上,這個組織並不是為社會工作者成立的,而是為了方便民政部門對外交流而成立的。在「民政工作就是社會工作」的觀念的影響下,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都「被納入」社會工作者的行列。 (三)「跳躍式」發展模式。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借鑒國外多,自主創新少;政府引導多,自我實踐少。可以看到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開始發展至改革開放前期都沒有很大的進展,但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卻是突飛猛進的,社會工作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種短期內跳躍式的發展正是由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吸取外國的先進經驗得來的。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的社會工作的推進主要是由政府完成的,而政府在一些事情的覺得上具有社會實體、社會各團體所不能具有的強制力,所以形成「跳躍式」發展模式。 (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工作就表現出政府積極探索、社會工作教育率先發展、行政性社會工作與專業社會工作同時並存、專業社會工作不斷發展的特點。

⑷ 社工活動策劃方案

1、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大學,了解大學生活。
2、組織大學生免費為中小學生家教。

⑸ 我想成立一個社會工作協會,策劃書怎麼寫啊

.申請報告(內容應包括:(1)成立該社會團體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專2)其宗旨和業務屬范圍;(3)其活動地域及活動方式;(4)其活動資金和經費來源渠道;(5)要求aa擔任其業務主管單位,承認我會章程,成立後加入aa為團體會員;(6)已以×××方式徵得擬任秘書長、正副會長、顧問等本人同意)。
2.辦公住所使用權證明和3萬元以上活動資金證明。
3.發起單位和發起人一覽表及情況簡表、身份證復印件。

閱讀全文

與成立社工組織的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淘趣電子商務公司怎麼樣 瀏覽:456
衣服直通車推廣方案 瀏覽:643
2014浙大遠程電子商務作業答案 瀏覽:694
電站人才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682
企業聯誼會策劃方案 瀏覽:759
網路專題策劃方案 瀏覽:905
電子商務的虛擬性介紹 瀏覽:526
師資培訓活動方案時間安排 瀏覽:510
網路知識競答策劃方案 瀏覽:936
網路營銷設計方案總結 瀏覽:140
商家大型促銷活動 瀏覽:110
信息學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141
幼兒園聖誕節活動策劃方案範文 瀏覽:728
商場推廣app方案 瀏覽:271
電子商務框架結構包括什麼層 瀏覽:197
公司游戲游戲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6
供貨優惠條件及培訓方案 瀏覽:639
金融電子商務項目策劃書 瀏覽:998
上海安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90
銀源亞太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