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治未病宣傳

治未病宣傳

發布時間:2021-07-19 17:30:22

㈠ 什麼叫「治未病」

《淮南子》中有句名言:「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治未病」是中醫學重要的防治思想。
這里的「治」,並不單純指醫療,還含有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等內容。
「治未病」,就是預先採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它的含義非常廣泛,大致講,可以理解為三個層面:
一是「未病先防」,
二是「防微杜漸」,
三是「既病防變」。
它要求人們在平時就要防病,有了小病就要注意阻止其釀成大患,在病變來臨之際要防止其進一步惡化,這樣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動權。
具體說來,中醫「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平素養生,防病於先。毫無疑問,「治未病」首先應該著眼於平素養護和調攝,未雨綢繆,積極採取措施,防止疾病發生。
也就是《黃帝內經》中所強調的「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在平時注意保養身體,從培養正氣,提高機體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襲兩個方面預防疾病的發生。
防微杜漸,欲病救萌。
《黃帝內經》中提出:「上工救其萌芽。」
也就是說疾病雖然還沒有發生,但已經出現了某些徵兆,或者是疾病還處於萌芽狀態時,就應該採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漸,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
 我們知道,健康與疾病之間並沒有一個截然的界限,中間可能存在一個「第三狀態」(即亞健康狀態)。
在「第三狀態」,盡管事實上體內已開始發生某些異常變化,但病象尚未顯露,或雖有少數臨床表現,卻不足以據此確診病症。
「第三狀態」的前途有兩種可能:或者向健康態轉化,或者向疾病態轉化。
中醫「治未病」的任務就在於促進其向健康態轉化。
臨床上像中風之類的病證,多數有先兆症狀,如頭眩、肢麻、手顫等,如能及時發現,採取果斷措施,就可以避免發病。
還有一些發作性疾患,如哮喘病,當出現先兆症狀時,或在緩解期,預先採取措施,就可以阻止其發作。
已病早治,防其傳變。
疾病發生的初期,就應該及時採取措施,積極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這也屬於「治未病」的內容。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講到:「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
又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都是在強調疾病的早期治療。
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較淺,病情較輕,正氣受損不重,因此早期治療很容易解決問題。
正像《醫學源流論》所說:「病之始生淺,則易治;久而深入,則難治」,「故凡人少有不適,必當即時調治,斷不可忽為小病,以致漸深;更不可勉強支持,使病更增,以貽無窮之害。」
疾病在早期即被治癒,就不會進一步發展、惡化。否則,等到病邪強盛、病情深重時再去治療,就比較困難了。
從根本意義上講,人類醫學應該是關於「健康」的學問,而不是關於「疾病」的學問。
治療「已病」只是在疾病發生後不得已的應對措施,是「消極醫學」;
而「治未病」,防患於未然才是積極主動的。預防為主,防重於治,應該說是中、西醫的共識。

㈡ 中醫治未病理念是什麼

「治未病」主要意思是採取一定的措施預防疾病發生,若疾病已經產生,那麼就及時治療原發病,以免造成疾病惡化。患者存在頭暈、四肢無力等症狀,考慮有可能是內分泌紊亂導致的,建議患者保持從組的睡眠,減少心理壓力,注意飲食清淡。

㈢ 治未病理念及意義是什麼

治未病是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中醫治則學說的基本法則。

治未病包含三種意義:一是防病於未然,強調攝生,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之後防其傳變,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三是預後防止疾病的復發及治癒後遺症。

一、攝生防病。《黃帝內經》中「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論述歷代醫家都極為重視,並通過他們的醫學實踐加以運用和發揮,使其成為別具特色的預防醫學理論。只有強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視攝生才能強身。

二、既病防變。疾病發生後,必須認識疾病的原因和機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變化規律,爭取治療的主動權,以防止其傳變。

三、預後防止疾病的復發及治癒後遺症。根據五臟(五行)之間生理、病理相關原理,從整體出發,預測原發臟的病變發展趨勢,採取非針對「現臟病」的「隔二、隔三臟」預防性治療,防止繼發臟病的產生,杜絕疾病發展和傳變。

治未病理念意義

為國民的健康護航

作為健康殺手的多數慢性病,都可以通過「治未病」的種種措施來預防;而對於傳染病,通過打斷傳染必須的三個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流行,指導人們遠離疾病。

降低醫療費用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國民非常關心的問題,怎樣防止醫療費用日趨高漲,減少醫療保健費用的巨大投資

㈣ 為什麼要開展「治未病」工作「治未病」有什麼好處

醫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重要的則是讓你不生病。「治未病」的初衷是希望能通過專業人員的個體化具體指導,告訴您不生病、少生病的辦法,幫助您將身體維護在一個更好、更健康的狀態。

㈤ 中醫治未病

有兩層意思。一是無病早防,不要到時候很被動。二是有病早治,不要小病拖成大病。

㈥ 「治未病」的意義是什麼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亞健康狀態在人群中不斷蔓延。世界銀行針對中國慢性病做的調查數據稱,在今後的20年,40歲以上人群,慢性病的發病人數會增長三倍......

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核心內容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患於未然。中醫有一種理念叫做“治未病”,其意義在於未病先防,疾病防變,病後防復,意思就是在沒有得病的時候先進行預防,得病後防止發生病變,在治療好疾病後防止復發。

而環境污染、生活快節奏、不良生活習慣使心腦血管、惡性腫瘤、呼吸系統、代謝紊亂等現代病種已成為健康的最大殺手,這類疾病目前尚無特效葯。

以自我保健為中心的養生法則告訴我們:防病於未然,治病於初始階段,是治未病理論的精髓。可以說“治未病”對於全民健康素質的提高,發揮著主導性作用。

3、降低醫療費用,節約醫療資源

國民健康對社會的意義,不僅是提供發展基礎、健康問題的解決,也能促進經濟增長。對於單個患者,可以通過提高健康水平,增加一個個體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時限與數量,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還可以為國家節省大量的治療花費,節省大量的醫療資源。

㈦ 現在倡導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如何做到未病先治

可以做一個疾病早期篩查,秦皇島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有個叫HRA的設備可以做。

㈧ 中醫宣傳的「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究竟是什麼意思

一、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也就是說人們在沒有患病的時候,要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中醫以「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論述強調重視體質的內在因素,一方面提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和「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們「順應天時,天人合一」,積極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減少它對人體的侵害,就可保證不發病或雖病亦不重。未病先防正是與現代「預防為主」的新醫學模式相吻合。它包含著調養精神、體格鍛煉、合理飲食、適時養生、科學用葯等豐富內容。

二、既病防變,治在發病之初。也就是說在患病以後,要積極採取措施預防疾病加重。一般來說,疾病的轉變是由表入里,由輕變重,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因此,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轉變途徑,做到早期診斷,有效治療,治在疾病發作加重之先。

三、除邪務盡,使病癒防復。所謂「愈後防復」,就是指在病癒或病情穩定之後,要注意預防復發,時刻掌握健康的「主動權」。一般病人初愈後,大多虛弱,這就要求在康復醫療中,做到除邪務盡。針對患者氣血衰少,津液虧虛,脾腎不足,血瘀痰阻等病理特點,採取綜合措施,促使臟腑組織功能盡快恢復正常,達到邪盡病癒,病不復發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治未病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實訓c2c 瀏覽:156
學科培訓下基層活動方案 瀏覽:935
車展活動策劃方案大全 瀏覽:297
電子商務畢業課題 瀏覽:680
化妝品店促銷活動主題 瀏覽:782
世界盃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54
電子商務是理工科嗎 瀏覽:715
市醫師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60
b2b電子商務平台選擇調研 瀏覽:205
移動聯通策劃方案 瀏覽:408
策劃部門內訓方案 瀏覽:875
義烏市翠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4
信息化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481
詩詞策劃方案活動 瀏覽:543
小家電促銷方案 瀏覽:527
百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86
軍訓培訓通知方案 瀏覽:557
特百惠水杯的策劃方案 瀏覽:192
電商運營平台策劃方案 瀏覽:242
新進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