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通告通報公告的區別
通告通報公告的區別如下:
1.所告知的對象不同。通報是上級機關把工作情況或帶有指導性的經驗教訓通報下級單位或部門,無論哪種通報,受文單位只能是制發機關的所屬單位或部門;通告所告知的對象是全部組織和群眾,它所宣布的規定條文,具有政策性、法規性和某種權威性,要求人們遵照執行,一般都要張貼或通過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公告,通常是以國家的名義向國內外宣布重大事件。
2.制發的時間不同。通報制發於事後,往往是對已經發生了的事情進行分析、評價,通報有關單位,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通告制發於事前,都有預先發出消息的意義;公告也制發於事後,用來宣布重大事件和決議、決定。
3.目的不同。通報主要是通過典型事例或重要情況的傳達,向全體下屬進行宣傳教育或溝通信息,以指導、推動今後的工作,沒有工作的具體部署與安排;通告公布在一定范圍內必須遵守的事項,有著較強的、直接的和具體的約束力;公告是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向國內外鄭重宣布重大事件和決議、決定。
4.作用不同。通報可以用於獎懲有關單位或人員,通知、公告無此作用。
通告:是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事項的周知性公文。通告的使用面比較廣泛,一般機關、企事業單位甚至臨時性機構都可使用,但強制性的通告必須依法發布,其限定范圍不能超過發文機關的許可權。
通報:基本意思是用來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指示精神或情況時使用的公務文書。通報適用行政機關,黨務機關及人大使用。
公告:是指政府、團體對重大事件當眾正式公布或者公開宣告,宣布。
『貳』 公告、通告、通知、通報、報告、請示的各自有什麼用途
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通知: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發布規章;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有關單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執行的事項;任免或聘用幹部。通知大多屬下行公文。
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通報屬下行公文。
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或者建議,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報告屬上行文,一般產生於事後和事情過程中。
請示:是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請示指示和批準的公文文種。請示主要用於:1.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缺乏明確政策規定的情況需要處理;2.工作中遇到需要上級批准才能辦理的事情;3.超出本部門職權之外,涉及多個部門和地區的事情,請示上級予以指示。
『叄』 通報情況用什麼 公文文種
通報情況用的公文文種:通報。
通報是上級把有關的人和事告知下級的公文。通報的運用范圍很廣,各級黨政機關和單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揚好人好事,批評錯誤和歪風邪氣,通報應引以為戒的惡性事故,傳達重要情況以及需要各單位知道的事項。
通報是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團體經常使用的文種。其目的是交流經驗,吸取教訓,教育幹部、職工群眾,推動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3)宣傳用通報擴展閱讀:
通報特點:
(1)內容的真實性
真實是通報的生命。通報的任何情況、事實都必須是真實的,不能有差錯,更不能編造虛假情況。因此,寫通報時對正反兩方面的事實都要認真核實,做到准確無誤,沒有水分。
(2)目的的曉諭性
通報的目的曉諭性是很明顯的。表彰通報行文的目的是告曉有關單位和人員,有誰因何事受到了表彰,以表揚激勵先進,號召學習先進;批評通報的目的則是讓人們知道錯誤,認識錯誤,吸取教訓,改正錯誤,引以為戒;情況通報的目的是讓人們了解通報的事項。
(3)教育性
它是讓人們了解有關重要情況及正反方面的典型材料,使人們受到教育,提高認識以先進典型做榜樣,以反面典型做警戒,從而知道應該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肆』 「通報」這個詞語怎麼用通報這個詞語到底怎麼用
—、概說通報是上級把有關的人和事告知下級的公文.通報的運用范圍很廣,各級黨政機關和單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揚好人好事,批評錯誤和歪風邪氣,通報應引以為戒的惡性事故,傳達重要情況以及需要各單位知道的事項.其目的是交流經驗,吸取教訓,教育幹部、職工群眾,推動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編輯本段]二、特點1.告知性. 通報的內容,常常是把現實生活當中一些正反面的典型或某些帶傾向性的重要問題告訴人們,讓人們知曉、了解. 2.教育性. 通報的目的,不僅僅是讓人們知曉內容,它主要的任務是讓人們知曉內容之後,從中接受先進思想的教育,或警戒錯誤,引起注意,接受教訓.這就是通報的教育性.這一目的,不是靠指示和命令方式來達到,而靠的是正、反面典型的帶動,真切的希望和感人的號召力量,使人真正從思想上確立正確的認識,知道應該這樣做,而不應該那樣做. 3.政策性. 政策性並不是通報獨具的特點,其他公文也同樣具有這一特點.可是,作為通報,尤其是對表揚性通報和批評性通報來說,在這方面顯得特別強一些.因為通報中的決定(即處理意見),直接涉及到具體單位、個人,或事情的處理,同時,此後也會牽涉到其他單位、部門效仿執行的問題.決定正確與否,影響頗大.因此,必須講究政策依據,體現黨的政策. 通常按內容性質把通報分為三類:表彰性通報、批評性通報和情況通報. 1.表彰性通報. 表彰性通報,就是表彰先進個人或先進單位的通報.這類通報,著重介紹人物或單位的先進事跡,點明實質,提出希望、要求,然後發出學習的號召. 2.批評性通報 批評性通報,就是批評典型人物或單位的錯誤行為、不良傾向、丑惡現象和違章事故等的通報. 這類通報,通過擺情況,找根源,闡明處理決定,使人從中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這類通報應用面廣,數量大,懲戒性突出. 3.情況通報. 情況通報,就是上級機關把現實社會生活中出現的重要情況告知所屬單位和群眾,讓其了解全局,與上級協調一致,統一認識,統一步調,克服存在的問題,開創新的局面. 這類通報具有溝通和知照的雙重作用. [編輯本段]三.通報的結構1.標題. 由制發機關,被表彰或被批評的對象和文種構成. 2.主送機關. 有的特指某一范圍內,可以不標注主送機關. 3.正文. [編輯本段]獎懲性決定與表揚批評性通報的區分表彰(批評)通報正文結構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說明表彰或批評的原因,即寫清先進事跡或錯誤事實的經過情況,要求用敘述的手法真實客觀地反映事實;第二部分,對所敘述的事實進行准確的分析,中肯的評價,做到不誇大、不縮小,使人們能從好的人和事物中得到鼓舞,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第三部分,一般是對表彰的先進或批評的錯誤作出嘉獎或懲處.最後還要根據通報的情況,針對現實的需要,發出號召或提出要求. 情況通報正文結構一般有兩個部分:一是被通報的情況,二是希望和要求. 一、出發點與側重點不同.獎懲性決定重在處置,它的著眼點在於獎懲有關單位或個人,它代表了領導層的權威意志.獎功罰過是其首要目的,教育或警示他人是其次要目的.通報的目的則是使受文單位了解某一重要情況或典型事件,從而受到教育或警示.表揚性通報對被表揚的單位主要是理解上級的精神,更上一層樓;而對後進單位主要是學習受表揚單位的經驗,起步前進;對一般單位主要是學先進、找差距、定措施.批評性通報,對一般單位主要是對照自己,防患於未然;對有類似問題或尚有隱患存在的單位則鳴鍾警戒以根除僥幸心理.總而言之,獎懲性決定重在處置,獎功罰過;表揚批評性通報重在教育比照,或先進示範,或以儆效尤. 二、標題寫法不同.表彰性決定的標題格式通常如下:「關於授予×××稱號的決定」或「關於給予×××表彰的決定」,如《國務院關於授予趙春娥、羅健夫、蔣築英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的決定》.處分性決定的標題格式通常如下:「關於對××的處理決定」,如《關於對「六·二八」重大責任者××的處理決定》.決定的標題中常常含有處置性動詞,諸如授予、處理、給予等動詞.我們再來看看錶揚批評性通報標題的實例,如《××××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柳州市壺東大橋特大交通事故的通報》、《××市衛生局關於醫生汪××濫用麻醉品造成醫療事故的通報》.我們可以看出,表揚批評性通報的標題中一般不使用處置性動詞. 三、正文的組成不同.獎懲性決定一般先簡要敘述先進事跡或錯誤事實,然後寫明組織的處理決定;表揚性通報與批評性通報的寫法略有不同.前者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概述先進事跡,表明通報發出單位對通報事項的態度.2.指出先進單位或個人的主要做法經驗,或敘述事情發生的經過並分析事件的意義.3.提出要求和希望,號召大家學習.後者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敘述錯誤事實經過.2.表明通報發出單位對事件的態度及處理意見.3.分析錯誤或事故產生的原因與危害性.4.提出要求,警示其他單位或個人.獎懲性決定重在處置,表揚批評性通報重在宣傳與教育,正文的構成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