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YY和勝利羽拍的問題
一般來說一個拍子建議拉磅數越高,該拍子的承受能力和質量就越好,但是這是對於YY這牌子和其他的是不一樣的,YY的建議磅數都是17-22,但是其過硬的質量使其拉線磅數都可以到28-30。運動員使用的球拍型號和外面賣的是一樣的,但是是特定定做的。而勝利那些牌子的拍子,建議的磅數就是拍子最高承受的磅數,所以不能超過。
根據個人經驗,勝利的拍子,一般拉線比建議磅數少個2磅就是極限了,拉到建議的最高磅數,拍子很容易就變形。
❷ yy的高端羽拍耐打嗎
以業余者的力量,球到到拍框根本打不爛,所以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但是YY的拍子比較脆,在發生碰撞時很容易就斷了,這個是YY的一個缺點。
400左右的拍子建議買勝利納米6或者7,還有凱勝的100TI,這3款性價比都非常高。
可能加線加手膠就500元左右
希望採納
❸ YY什麼系列的球拍比較好
下面提供YY的各種線:
1、NBG95:獨創的碳素納米纖維,高反彈力與高耐用度獲得統一,適合尋求高速度和高耐用度的選手。長度:10m
線徑:0.69mm——日本製造
2、BG70PRO:橢圓側絲採用編織結構,提供了優異的張力持久度,手感扎實,適合進攻性力量型選手。長度:10m
線徑:0.70mm——日本製造
3、BG65Ti:氫化鈦塗層處理,提供既敏銳又舒適的擊球手感,適合進攻性力量型球員。長度:10m;線徑:0.70mm
——日本製造
4、BG65:0.70mm的直徑,外裹特殊採用編織結構的側絲,降低線間磨蝕,提供優異的耐用度。其均衡的性能獲得
世界級 頂尖球員的信任。長度:10m;線徑:0.70mm——日本製造
5、BG85:0.67mm的直徑,由非常領先的高彈性Vectran纖維和多股編織側絲構成,提供優異的反彈威力和敏銳的
擊球感。長度:10m;線徑:0.67mm——日本製造
6、BG68Ti:側絲是編織結構的高彈性橢圓Vectran纖維,線芯是高強度多纖絲,0.68mm的纖細直徑,給予球員更
大的扣殺威力。長度:10m;線徑:0.68mm——日本製造
7、BG80:0.68mm的直徑,氫化鈦表面處理,不僅擁有清脆的擊球音響,而且提供敏銳舒適的手感,適合控制性球
員。長度:10m;線徑:0.68mm——日本製造
8、BG6:超細的0.66線徑,具有優異的反彈力和清脆的擊球音響。長度:10m;線徑:0.66mm。——中國製造
BG98..也是高磅納米線..力量大..控制力好..耐用..
BG85..纖維彈力線..控球好..彈力好..擊球感好..
BG80..纖維彈力線..彈力好..強度大..控球好..擊球感好..
BG70..纖維線..力量大..強度大..
BG68TI..纖維彈力線..力量大..彈力大..擊球感好..耐用
BG65TI..纖維彈力線..力量大..強度大..擊球感好..耐用
BG65..纖維線..各個能力均衡..耐用..
BG6..纖維先..彈力打..擊球感好..
❹ yy羽毛球拍,高端拍和中端拍有啥區別比如vt zf2和vt zf
VTZF2和ZF都是高端拍,而且都是頂級型號。
要說高端和中端的區別,舉例應該是VT ZF2 LCW、VT F LCW、VT 1 LCW。這幾款塗裝基本一樣的球拍才是高、中、低的代表性球拍。
各個檔次的球拍從材質上是有分別的,例如下以官網資料可以對比一下。
VT ZF2 LCW的材質:
拍框材質:高彈性碳素、 音頻濾清器、緻密型納米碳素、鎢
拍桿材質:高彈性碳素、 超高彈性碳素、 緻密型納米碳素
而VT F LCW的材質:
拍框材質:高彈性碳素、 鎢
拍桿材質:高彈性碳素
VT 1 LCW的材質:
拍框材質:碳素、 鎢
拍桿材質:碳素
高端拍會使用更多的技術設計和更好的材質,加工工藝要求也會更高。所以出來的效果更能體現出設計效果。而中低端拍在這方面就會更弱一些。所以高端拍使用起來會更穩定,更能執行使用者的使用要求。
需要再了解一下的就是YY的高端拍都是日本生產,中端基本台灣生產,低端的更多會放在大陸生產。選擇的時候也可以留意一下中桿上的產地說明。
❺ 關於YY羽拍的真假和價格
國內一樣有真的YY啊,經銷商跟YY的代理拿貨的時候,可以5.5-6折左右拿到貨,那樣就可以6.5折賣或者7折賣,
經銷商賺多賺少的問題。
真的YY價格都是很透明的。像AT900,AT700,NS9000,ARC10之類的高端拍子,都不會低於一千塊的,
如果你發現有低於一千的,那就可能是假的。
國內YONEX的代理商是威健。國內正品是鋼號為CH的。
不要相信一些商家說的話,他們經常會說國內沒有真的YY,都是假的,那是因為看你不懂,或者他自己不懂。為他自己賣假拍子找理由而已
如果一個店賣的是正品YY,然後又打6.5折,那你就不用講價了。因為已經夠合理的價錢了。
❻ YY羽毛球拍ARC10與N9900有何區別
YONEX NS9900羽毛球拍評測報告
移動像蝴蝶,刺像蜜蜂——YONEX NS9900評測報告翻譯版 YONEX NS9900第一印象:
我最近沒有收到多少來自「邪惡帝國」的樣品(這傢伙的東西來自YY公司),但是當他們說寄出的時候,就真的寄出了。當我打開最近的一批樣品的包裝時,一支球拍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令我迫不及待想試試。我像一個小孩收到聖誕或生日禮物一樣,好奇並且小心翼翼地打開了球拍上的塑料薄膜包裝。
我心裡不住地在想,這肯定就是之前我得知的那支最新的YY NS9000系列。球拍中桿和手柄上 「NanoSpeed9900」的logo確認了我的激動,至少我有玩具可以玩了。我會想起我之前對NS9000 X/S的印象,起初我並不喜歡他們的配色,但最後你會越來越喜歡它。或許這個配色塗裝使得NS9000銷量慘淡並擁有所謂「未來派」的外表,但是我會說NS9900看上去比它的前輩會好很多。在用過AT900和AT700一段時間之後,我決定在寫評測之前用一用NS9000以便更好地適應NS9900的重量平衡感覺。握住球拍的時候感覺非常的舒服,就像我使用一款真正的高端拍一樣自在。這款輕頭拍前後的重量平衡並且稍帶一點點的頭重感覺。
拉線印象:
球拍相當容易拉線,拉30磅時球拍的橫豎形變都不大。感覺相當的堅固。根據非官方報告,這款球拍理論上可以承受38磅的拉力。所以我想NS9900在牢固性方面有改進。 准備活動:
我喜歡NS9900的中桿硬度。擊球時感覺介於硬和特硬之間。也許是9.9K是一支新拍的緣故,一切都是那麼的清新。可能是由於拍框的設計,與9KX、9KS相比,9.9K揮動感覺要來得更輕松。(???swing wise是我不怎麼清楚的地方,畢竟專業用語不是太精通)開始幾拍,我的確感覺到了一些震動。然而,這並不影響對球的控制和良好的觸球感。對拉底線很輕松,我不必「用力」去擊球。總體來說,殺球貌似變猛了點但是平抽需要點力量。拍頭揮動也來得更快。 上場:
我喜歡揮動NS9900時的那種運行方式。與其他NS系列的拍子相比,當9900劃破長空時我感受不到太多的拖沓累贅。即使作為一支頭輕拍,你也可以感受到擊球時的那種精確和觸感。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將球擊打到球場上的任何位置。當吊球和網前處理時,由拍框傳遞到我大腦的信號是那樣的清晰。但是對於平抽我不是太滿意,此拍需要我用更大的努力來產生動量去回擊球。不管怎樣,NS9900的機動性很好很輕快,即使在雙打也亦是如此。我對拍子的整體表現非常滿意。殺球力量和手感讓我想起來AT900T,這點令我相當驚訝,要知道,9.9K可是把頭輕的拍子啊!平高球表現很好,在體力下降時我依舊可以打得很輕松。揮拍時更少的阻力帶來了表現上的極大的差別。YY NS9900接殺球我也很喜歡。但是我需要小心控制力量使球不至於出界。拍子有著卓越的防守表現。
結論:距離NS9000系列發布已經差不多3年了,Yonex在這段時間里非常勤奮地投入到了新技術的每一個細節和規格的研發當中。NS9900自詡是NS系列中拍頭揮動速度最快的,這樣的技術也就為殺球和drives(啥意思?平推?)帶來了更多的力量。可以想像Yonex NanoSpeed 系列 NS9900 將會是技術上、設計上以及實用性上的又一個突破。拍框耐用性的提高使得球拍在高磅拉力和頻繁穿線的情況下用得更久。對高級選手而言,我建議使用2U規格的,因為通常來說2U的球拍在高磅拉力情況下擁有更好的耐用性。但並不是說3U就不好,很多人覺得2U太重。對於那些有意從NS9000 S/X 升級到NS9900的人來說,現在可以出手了,你絕對不會為此而感到後悔的。引用球拍的宣傳用語「移動像蝴蝶,刺像蜜蜂」,球拍打起來像一款頭重進攻拍但又很容易掌握。不得不再一次說Yonex和他們的研發團隊永遠能製造出最好的羽毛球拍。隨著NS9900的到來,這一次你的比賽將不再一樣。 我將按照感覺、控制、力量、防守來對球拍進行評分,不過這都是基於我自己的測試和觀點,這些可能因為使用者、拉力、球線的不同而不同。 評分:整體感覺: 9.5/10
控制: 9.5/104
力量: 9/10
防守: 9/10
靈活性: 9/10 優點: 設計、技術、球拍速度、耐用性、良好的控制和靈活性
不足: 價格
適用者: 中級/高級. 單打/雙打 選手 YY弓箭10,羽毛球拍中的法拉利,絕對的弓劍10(ARCSABER 10) 賽場上法拉利跑車是最拉風的王者,除了無與倫比的速度之外,
讓人熱血沸騰的大紅色最大地刺激了我們的感官!
在球場上弓劍10(ARCSABER 10)絕對是最耀眼的球拍,
強悍的速度,激動人心的中國紅,絕對的定性和可控性,
使用弓箭10(ARCSABER 10)就像開法拉利一樣過癮!!
2008年奧運會上,弓劍10是眾多羽壇高手手中利器!如鮑春來,皮特蓋德,張寧等。
在冷兵器時代弓與劍是絕對的王者!弓箭射程遠,攻守平衡,側重於進攻;
劍為帥,指揮千軍萬馬,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尤尼克斯(yonex)在弓劍7(ARCSABER 7)之後推出全新之作弓劍10(ARCSABER 10)為的是給更多的非頂級高手鍛造一張進攻利箭!畢竟在尤尼克斯的羽拍家族中 AT900,AT700,NS9000X太硬朗,不是肌肉男,很難發揮出球拍的最佳效果最誇張的是NS9000X,號稱「一堆人跑去都打不動!「 弓劍10(ARCSABER 10)的推出,讓我們輕松享受進攻的樂趣!
如果把NS9000X比作一把注重扣殺的大鐵錘那麼,弓劍10(ARCSABER 10)絕對是一把大家都拉得動,射得遠,瞄得準的神劍!由於「疊杯納米管」的加入,使得球拍更具有良好的控球性和力量性!
「內置T形接頭」合金材料改為輕量的特殊塑料材料,
這樣讓球拍更輕,更穩定扣殺速度更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適合人群: 1, 喜歡遠距離進攻,非肌肉男的球友! 2, 喜歡精準扣殺的球友,打別人一個措手不及的球友! 3, 追求速度高於一切,享受速度帶來的快感的球友! 4, 喜歡法拉利的球友! 5, 喜歡槍械,如AK47的球友! 6, 最後,當然是喜歡中國紅的球友!!!
❼ 羽毛球拍選擇,YY的
你好,更具你的信息你需要一款桿軟容易借力的頭重拍,同時球拍要略輕。根據這些標准我建議使用yonex vt60。頭略重,4u,軟桿,即使不能很好掌握殺球技巧也能打出很有力擊球,vt60價格在700到1200之間,建議到中羽知名的幾位商家那裡購買tw版,此拍屬於yonex高端拍,產地為日本
❽ 求YY羽毛球拍性能大全,並附圖片
至於圖片,按照型號到網上查找吧。這里不容易掛多個圖。
一、Cab系列
1、Cab30MS(CH/3U4/68ti/AC102C /24LB/BP288)
Cab30MS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做工比較精細,銀、黑配色古典大氣,拍桿上金色和紅色的暗紋相得益彰,使中桿有一種纖細修長的視覺效果,個人覺得拍桿的圖案設計絕對是Cab30MS外觀上的一大亮點。拍框材質是高碳加「Ultimum Ti」,全拍框盒式設計,拍框上半部Muscle Power」設計;高碳加「Ultimum Ti」普通尺寸中桿,加長型手柄,確切講是加長型拍椎,Cab系列的經典造型。
我打圓頭拍還是有基礎的(練球用的第一支拍就是圓頭拍),Cab30MS總體感覺是一支攻略強、守略弱的拍子。高遠球表現中規中矩,基本是出多大力球就飛多遠,掌控球的落點相對容易;網前球表現優異,搓球、劈吊、勾對角落點精準;防守一般,由於甜點區小,回球質量不好的幾率要高於方頭拍,同時硬中桿也加大了反手球和被動球的回球難度;殺球,較小甜點區的拍子在殺球時即有優勢又有劣勢,優勢是殺球時只要擊中甜點區,殺出的球一般又快又狠又准,有種檯球中大力沖球入袋般的感覺,聲音也很爆,劣勢是如果沒有一定的羽毛球擊球基本功,在殺球的瞬間很難打到甜點區,並且如果打不中甜點區,殺球質量會很糟,瞬間就會造成攻防易位,使殺球者限於被動局面。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Cab30MS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2、Cab35(CH/3U4/NBG95/AC102C /25LB/BP287)
Cab35是YONEX公司自2004年推出Cab30MS後,時隔5年,新推出的一款Cab系列旗艦級球拍,運用了納米技術、搭載了全新材質重裝上陣。Cab系列終於也跨入了納米時代!
外觀上,Cab35既保留了Cab2O的一些經典設計元素,如配色延續了Cab2O系列的黑色主基調、拍框和拍桿「金粉」透明漆、拍頭12點位置的全炭素身份標識「TOTALLY INTEGRATED GRAPHITE STRUCTURE」、T-Joint部位的倒三角形圖案、665mm標准長度、全盒式拍框等,同時也融入了潮流設計元素,如2009年YONEX球拍拍框上比較流行的紅色火焰紋章、充滿激情的紅色和金色條紋、小巧的拍錐等。材質上,拍框選用了NS9000X/S、AT900P/T上的「Elastic Ti」材質,拍桿選用了ARC10上的「Ultra PEF」
和納米材質。總的看,Cab35不僅是對其原型拍Cab23的全面升級,也同樣是對Cab30MS的材質升級,「Elastic Ti」和「Ultra PEF」取代了「Ultimum Ti」。
同為3U的拍子,Cab35使用起來感覺要比Cab30MS輕靈一些,我想也許Cab30MS是加長型的緣故吧!Cab35給我最大的印象是爽快的手感和彈性出眾的拍桿,由於圓頭和標長拍揮拍迅捷的天然特性,從方頭拍猛然變到Cab35,我竟然用了將近十天的時間去調整揮拍節奏和磨合最佳擊球點,說句實話,截至目前我在換用其他拍子時,適應期從來沒有這么長的,但現在Cab35回報給我的舒爽擊球手感讓我感到用這么「漫長」的時間去適應還是值得的。另外,Cab35拍桿的彈性要明顯好於Cab30MS,剛開始用Cab35時,由於擔心標長拍在打高遠球時擊球點低,我總是下意識地加些力,致使回球經常出界,後來摸透Cab35脾性了,用九成力度就能達到用Cab30MS十成力量的效果。同時,該拍絕對揮拍速度極快,絲毫不輸NS9900,我想應該是圓頭、標長、拍頭不重的綜合效應,因此該拍比較適合現在以快制勝的比賽風格。但Cab35缺點也是明顯的:首先是「霸道」,即習慣了Cab35後,再用其他拍得適應一陣子,同樣,用慣了其他拍後,再想用順Cab35也得費點功夫,借用IT術語,該拍「手感兼容性不好」;其次,圓頭標長拍子在防守區域上略為吃虧;最後,殺球不重,而且對殺球點的要求更苛刻一些。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Cab35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3、2O的神話——Cab2O、Cab20MS(CH/2U4)
自1984年以來,Cab2O系列相繼發展出三代老標、兩代新標和若干衍生分枝,綿延生產了20多年,成為了羽毛球拍史上真實的神話!我曾一度痴迷於Cab2O系列,妄想有朝一日能夠收集齊所有的Cab2O系列拍子,但現實卻明確地告訴我:這個想法也是一個神話,無法實現的神話!
為了給自己一絲慰籍,經過苦苦尋覓,終於找到了CH版、2U、全新的Cab2O和Cab20MS,由於來之不易,沒有捨得上線使用,至今無法感受到傳說中的YONEX原點手感。此次,這兩支拍子,作為「嘉賓」列席本次評述。
總結
獨特的黑金底蓋已充分彰顯出Cab2O在整個YONEX羽拍中無上尊貴的地位,2O所在的Cab系列也為YONEX成為目前羽毛球拍界第一品牌立下了汗馬功勞。個人曾經一度認為Cab30MS已經是YONEX的Cab系列、甚至是所有圓頭拍的終極發展形式,但是Cab35的出現,我終於明白了只要心中還存有對羽毛球運動的熱愛、對羽毛球賽場的眷戀、對羽毛球科技的痴迷,無論圓頭拍,還是方頭拍,在羽毛球場上都會找到一片自己絢麗的天空。
二、Ti系列
Ti10(CH/三代/3U4/68ti/AC102C /24LB/BP284)
2U的Ti10(一代)讓人們認識到原來羽毛球運動中也蘊含著暴力的因素,2008年為了紀念這支經典的球拍,YONEX推出了Ti10紀念版,可能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通過實際使用記住Ti10這個名字,此次推出的紀念版在設計上沒有沿用一代的理念,出人意料地推出一支頭輕型的拍子,大家習慣稱其為:Ti10(三代)。與一代一樣,Ti10(三代)拍框和拍桿均採用了超高碳材質,加長細中桿設計,只不過Ti10(三代)採用的是內置鈦網設計。
總體感覺Ti10是一支打中前場球占優勢的拍子。因為是頭輕型設計,打高遠球基本要靠正確的擊球姿勢和爆發力;網前球的特點就是穩,由於拍頭輕,揮動靈活,搓球、勾對角等技術動作容易控制發力,撲球、封網速度較快;前半場防守能力不錯,平抽快擋球僵持能力強,但防落點很深的殺球和被動回對方底線球是弱項;殺球,在具備必需的手腕爆發力和技巧的前提下,Ti-10(三代)加長拍桿的折彎點較為靠後,在擊球前拍桿彎曲較大,拍面的角速度較大,能帶來更多的擊球能量(遺憾的是頭輕型設計不能帶來像Ti10(一代)那樣強悍的進攻力),但受拍桿形變影響,殺球精度略受影響。拍子連續殺球能力較強。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Ti10(三代)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總結
個人認為Ti10(三代)現在已不能算做一支以強力進攻為特點的拍子了,通過改進設計,在保留了必要進攻性能的基礎上,大大增強了拍子的靈活性,使其能更適應現在快節奏的羽球比賽。但是,在Ti10(一代)強大進攻力的盛名下,Ti10(三代)的進攻力總是fans心中的遺憾。
三、MP系列
1、MP100(CH/3U4/68ti/AC145/24LB/BP292)
2U的MP100是繼2U的Ti10(一代)之後又一個強力進攻型拍子,一支極端暴力的拍子!當初買MP100的時候,2U、3U的都有,經實際比較,我還是選擇了3U,2U的MP100對我來說確實有些重了!經常有人問我:MP100和AT700,哪支拍子進攻性更強?其實,YONEX曾經正式比較過上述兩支拍子,根據2004年YONEX球拍性能圖,MP100的進攻能力高於AT700(老七)!
與AT系列球拍不同,MP100的頭重感並不明顯,但拍子整體比較沉,拍框三、九點位置有鈦網覆蓋,拍桿是8mm的普通桿,含有「Ultimum Ti」材質,硬度相當高,幾乎可以和NS9000X媲美,拍子掄起來有一種大棍劈砸的氣勢,估計MP100的swing weight不小,因此,想要用好MP100,必須要有一定的力量基礎。在實戰中,MP100特點很鮮明,在有必要力量保障的前提下,該拍出球乾脆利落,對球的落點控制較為精準,尤其是主動高遠球,落點非常准確,另外,殺球是相當的暴力!是集「快、准、狠」於一體的殺球!但是,由於MP100拍身相對較沉,在揮拍速度、平抽和防守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劣勢。
隨著羽毛球比賽規則的改變,快節奏的拉吊突擊型打法已成為當今羽毛球運動競技的主流,面對球場上快節奏的攻防轉換、攻守易位,以及力爭在自己體力不支之前迅速解決戰斗或以盡量少的體力支出拖垮對手體力等戰術思想的主導下,體力消耗大的不爭事實,使MP100的身影漸漸淡出了賽場!MP100退隱了,留下了一段「紅光閃過,絕殺一擊」的羽壇傳說。
但與此同時,為適應新的羽毛球比賽規則,YONEX羽毛球拍的一顆新星已冉冉升起……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MP100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2、MP99(CH/3U4/68ti/AC102C/24LB/BP290)
MP99絕對可以稱為YONEX羽毛球拍中的一大經典之作,是為數不多的在技術和商業上雙雙大獲成功的拍子,在AT系列出現之前,國際賽場上有一段時期曾是黃香蕉豐收的季節。與上面提到的Cab30MS一樣,MP99的拍框和拍桿均採用了高碳加「Ultimum Ti」的材質,但是方頭、全拍框MP、細中桿、真正加長的手柄設計再加上搶眼的配色,處處透露著現代潮流羽拍的特徵。
總體感覺MP99是一支很全面的拍子。因為是均衡型設計,並且藉助中桿的彈性,打高遠球可以省一些力氣(個人感覺MP99中桿的彈性要好於Cab30MS,難道僅僅是因為粗細不同嗎?);網前搓球、勾對角比較舒服;防守能力不錯,平抽快擋球僵持能力強,被動回後場球比Ti10(三代)、NS9000X、Cab30MS略好;殺球,速度雖然不是最快,但是易於驅動,殺球精度和連續殺球能力不錯。個人認為MP99能適合大多數人的打法,均衡的設計沒有明顯的短項。唯一的遺憾就是傳說中脆弱的拍框,在高磅下,拍子的壽命將會如何呢?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MP99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總結
MP系列在YONEX各系列羽毛球拍中是一個大家族,具有如下五個顯著特點:
一是產品種類多,除中高端的MP66、MP77、MP88、MP99、MP100外(均在拍桿中加入了「Ultimum Ti」),還有若干低端產品群;
二是產品型號全,在MP系列中頭重型、均衡型和頭輕型的拍子都可以找到,如:頭重型的MP88,均衡型的MP100、MP99,頭輕型的MP66等;
三是供應時間長,目前仍有一些MP系列的低端型號在繼續生產和投放市場;
四是設計應用廣,MP設計也經常被應用到YONEX其他系列的羽毛球拍上,如Cab10MS、Cab20MS、Cab30MS、Ti10、NS9000X/S等等;
五是影響范圍大,類似MP的設計,現經常可以在其他品牌的拍子上發現。
四、NS系列
1、NS9000X(CH/3U4/68ti/AC102C/24LB/BP290) &. NS9000S(CH/3U4/68ti/AC102C/24LB/BP285)
從來沒有想到外觀如此一致的拍子,差異會那麼大!NS9000X/S是頗具爭議的兩支拍子,一是外觀,有人說NS9000外觀奇醜無比,丑到經典;但也有人認為NS9000配色很妙,驚為天人。二是性能,有人認為X設計失敗,頭輕桿硬,無法使用,S則是萬能之拍,買拍的首選;也有人認為X是絕世之作,目前設計最完美的拍子,S則過於糖水和脆弱,不符合其在NS系列中的龍頭地位。
總體感覺,NS9000X是一支擊球效果與使用者技術和體力條件成正比的拍子,NS9000S是一支在達到一定擊球效果的前提下,比較省力的拍子,也就是常說的好上手的拍子。打高遠球,NS9000X/S都基本要靠正確的擊球姿勢和爆發力,這是頭輕型球拍對使用者的基本要求,但感覺S比X更省力一些,手感更柔和一些,我想應該歸功於S相對較軟的拍桿吧。網前球,論彈性X和S基本相同,但是在小球的控制上,感覺還是X反饋回來的觸感更清晰一些,小球的高度、落點更精準一些。網前撲球,X好於S。在防守時,由於S相對桿軟、頭輕在防守時比X占優勢。殺球,NS9000X殺球時對手腕力量和技巧的要求較高,不能靠蠻力,必須運用「鞭擊」的技巧,由於超硬的拍桿將絕大部分擊球力量有效地傳導到拍面,且拍框較硬,拍面穩定性較好,所以,在用NS9000X殺球時,有一種球一碰拍面就射出去的感覺(好像用乒乓球拍的木頭光板面扣殺乒乓球的感覺),殺出的球速度很快,落點很精準。NS9000S由於頭輕,殺球時更需要運用「鞭擊」的技巧,但是軟桿的形變會抵消一部分殺球力量,NS9000S殺出的球沒有NS9000X的快和准。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NS9000X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NS9000S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NS9900(CH/3U4/68ti/AC102C/24LB/BP287)
NS9900是YONEX公司2009年春季新推出的產品,按照往年慣例,春季推出的拍子一般都是各系列的高端產品。對於NS9900的宣傳,YONEX公司依舊打出了高科技材質這張「王牌」,此次的科技是「X-FULLERENE」,一種比「FULLERENE」性能更強勁的材質,被運用到拍子的2點和10點位置,同時,揮拍速度也有所提升。
NS9900整體形態是窄拍框、7mm細拍桿,加長型拍柄。第一眼看到NS9900的介紹,我的第一反應NS8000加強型出現了。曾經流傳過一段老色NS8000拍頭不結實的傳聞,由於我沒有長時間地用過老色NS8000,所以不敢貿然評述傳聞的真假,但是NS9900拍框添加的「X-FULLERENE」是不是為了進一步增強拍框的強度呢?NS9900的手感與NS9000X、NS9000S比較接近(也許更像NS8000,但因為沒怎麼用過NS8000,所以這里只與NS9000X/S對比),NS9900的揮拍速度和靈活性要好於NS9000X/S;進攻威力上NS9900僅比NS9000X差一點點,卻比NS9000S強不少;連續殺球方面,NS9900要好過NS9000X/S,尤其是點殺性能,感覺同樣力道下,球速似乎快於NS9000X/S,應該是得益於該拍較快的揮拍速度;平抽球方面NS9900表現出色,更利於掌控多回合的節奏,另外,在對手殺球質量不高、來球線路較平的情況下,NS9900更易於截擊對方殺來的球,並以平抽球回擊對方,變被動為主動;防守方面,NS9900還是要遜色於NS9000S的。總體看,NS9900的風格更偏向於NS9000X,如果手感可以用公式表達,個人認為應該近似為「NS9900=(3*NS9000X+NS9000S)/4」。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NS9900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總結
雖然YONEX不是最早推出納米材質(概念)羽毛球球拍的廠家,但其NS系列球拍卻後來居上,在國際賽場上閃現出了奪目的光芒,NS7000、NS8000、NS9000X、NS9000S都曾伴眾多職業高手闖盪羽壇,征戰四方!
五、ARC系列
1、ARC Z-SLASH(CH/3U4/68ti/AC102C/25LB/BP291)
ARC Z-SLASH是YONEX在2009年秋季推出的ARC系列新旗艦拍,一年中春、秋兩季連續推出現有系列的旗艦拍,在YONEX近幾年的經營歷史中還是較為少見的,看來失去中國國家羽毛球隊和韓國羽毛球隊的贊助商資格,對其產品和經營策略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也許是痛定思痛、也許是標新立異、也許是一鳴驚人、也許只是巧合,2009年的這個秋天,ARC Z-SLASH出現了! 一支殺球速度能夠達到421公里/小時的球拍誕生了。
ARC Z-SLASH的設計在近幾年YONEX羽毛球拍中還是有突破性的:一是突破了單純的材質賣點概念,2004、2005年NS7000、NS8000的「納米科技」、2006年NS9000X/S的「軟鈦合金」、2007年ARC7的「疊杯碳素納米管」、2008年ARC10的「超級高彈性碳素和超級聚乙烯纖維」、2009年NS9900的「X鏈富勒烯納米碳素」,此次Arc Z-Slash卻沒有走以新科技材質為賣點的老路;二是突破了球拍外形的限度,在YONEX方頭羽毛球拍中創造了最小的拍面、最窄的拍框寬度(經測量僅為9mm)和最細的中桿(6.9mm),通過變化物理形狀對該拍進行了設計優化。
ARC Z-SLASH在高遠球、平抽球等方面表現優異,在多拍情況下較容易掌握節奏上的主動權。另外,殺球是ARC Z-SLASH最大的賣點,感覺用ARC Z-SLASH殺出的球雖然不如AT700等暴力拍重,但球的速度也是相當快,而且連續殺球能力是相當強悍。通過實際使用,感覺ARC Z-SLASH殺球真正威力不在於寄希望打出421公里/小時的殺球,一擊必殺,而是利用快速連續不斷的殺球打亂對手節奏,使其防守出現漏洞,為自己爭取主動。
總體感覺,雖然ARC Z-SLASH拍面略小於普通的方頭拍,但在主動情況下,這點差異可以忽略,在被動情況下雖稍有影響,但影響也是很微小。ARC Z-SLASH適合於積極主動的打法,充分體現了羽毛球運動「以我為主、以快為主、以攻為主」的特點。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2、ARC10(CH/3U4/68ti/AC102C/25LB/BP291)
ARC系列是YONEX公司的最新系列,主要科技還是納米概念,宣傳的賣點是控球性。ARC10更是將疊杯狀納米管、超高彈性材料等最新科技集於一身,那麼這把「弓劍」將帶來什麼樣的新體驗呢?
總體感覺,ARC10是一支彈性超強的拍子。打高遠球,ARC10依靠彈性和均衡型的設計,比較省力,但是可能因為彈性太好的原因,高遠球的落點不太好控制。在網前小球的控制上和網前撲球時,還是要控制好力度和角度,雖然ARC系列是以控球為特點的,但是個人感覺ARC10出球還是很快的,控制不好很容易失誤或者回出質量較低的球。在防守時靠拍子的彈性基本可以將球回放網前或對方後場,但落點不好控制。殺球,ARC10因為其均衡型設計,即使是動作不夠規范,主要靠蠻力殺球,也不會感到像頭輕型拍那樣發飄,殺球時,明顯感到有一種球拍發生形變「包裹」住球,然後又將球快速「甩」向對方的感覺,球速較快,落點較為精準。ARC10與MP99基本屬於同一種手感的拍子,即各方面表現比較平均,如仔細體會,感覺ARC10的彈性比MP99的更好一些,而MP99對球落點的控制能力比ARC10似乎更好一些。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ARC10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總結
ARC系列應該是YONEX現在的主打系列,目前現貨產品主要是ARC Z-SLASH、ARC 10、ARC 9、ARC7、ARC5,2010年還將推出ARC8DX等產品,產品線相對不長,還存在進一步開發和發展的空間。個人認為ARC系列還將繼續推出包含更新科技材質的旗艦拍,畢竟該系列拍子的核心設計理念是建立在材質創新基礎之上。ARC Z-SLASH是對未來羽毛球拍發展方向的一次積極探索,是對YONEX現有羽毛球拍形體設計尺寸極限的一次挑戰,相信隨著材料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創新,通過運用新科技、新材料,整體更加纖細、手感更加敏銳和舒適、更加強韌的羽毛球拍將陸續會來到我們手中。
六、AT系列
1、AT700(老色/CH/3U4/NBG95/AC102C/25LB/BP298) &. AT700(新色/CH/3U4/NBG95/AC102C/25LB/BP294)
2003年春季,一款將極限扣殺速度提升4%、理論殺球速度達到364公里/小時,同時集方頭、鈦裝甲、7mm細加長拍桿、「Ultimum Ti」等科技於一身的拍子如新星般冉冉升起,憑借其強悍的殺球能力和相對輕靈的揮拍(主要與同時期的MP100相比),很快就和MP100成為球場上的「喋血雙雄」。後來的幾年中,隨著羽毛球運動競技對速度和攻守節奏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圓頭拍日漸衰落、方頭拍漸成主流,JP版一代Ti10的淡出、MP100的適時退隱等因素,這支拍子迅速成為了眾所矚目的新一代「殺手之王」,先後伴隨陶菲克、張寧、林丹等羽壇頂尖高手登上了奧運會羽毛球冠軍的領獎台。這支拍子叫做「AT700」,現在球友稱其「老七」!從此,YONEX羽毛球拍進入了一個力量和速度的新紀元。
AT700目前有4個版本,它們是AT700(老色)、AT700(新色)、ATSB版和AT700LTD,各版本情況如下:
(1)AT700(老色)。AT系列的標志性產品,2003年春季首次面世,2006年底全面停產。
(2)AT700(新色)。2006年秋季開始發售,現市面上銷售的AT700,絕大多數為新色。網上有AT700拍桿內鈦鎳合金絲數量的圖片,AT700(新色)有3根,而AT700(老色)有4根。
(3)ATSB版。「SB」代表「Super Brand」,是YONEX公司為紀念其榮獲2003/2004年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超級品牌稱號,於2004年限量製作發行的。該版共生產了5000支,每隻拍子拍桿上均有XXXX/5000的標示,該版無CH版本。拍子是以AT系列限量版的名義發布,雖然是AT700(老色)變換塗裝,但是拍子上沒有700的標志,對於AT700收藏者應該是一點小小的遺憾。但也可以視為AT700的外傳。
(4)AT700LTD。也稱為「世界版」,個人認為是AT700(新色)變換塗裝。2008年5月面世,據說全球限量發行30000支,其中:中國限量9999支、日本限量2500支、新加坡限量5000支,還有若干其他國家和地區版本。值得注意的是,CH版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版本的塗裝不同,其他版本是「WORLD EDITION」和「地球儀圖標」,而CH版是「CHINA EDITION」和「中國古代雲紋圖標」。
不同於MP100,感覺AT700的重量似乎全部集中在拍頭部分,揮動起來能夠感覺到拍頭的慣性,加大殺球的威力。大方頭、AT型拍框和細拍桿,使AT700在防守回球質量和揮動靈活性等方面要好MP100,更加適應當今快節奏的比賽。同時,4U的AT700更是以損失有限的進攻力為代價,大大增加了拍子的靈活性,兼顧了力量和速度。
AT700(老色)和AT700(新色)的手感區別,是論壇中較常見話題之一,通過實際使用對比(老七拍照時已剪線收藏),個人感覺新、老色AT700的差別很小,只是感覺AT700(老色)的拍頭稍重一些,拍桿彈性稍好一些,但這種差別根本不足以影響比賽的勝負,所以,我給予AT700(老色)和AT700(新色)相同的分數。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AT700(老色)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AT700(新色)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AT800OF(CH/3U4/NBG95/AC102C/25LB/BP299) &. AT800DE(CH/3U4/NBG95/AC102C/25LB/BP293)
作為AT700(老色)同時代的拍子,2004年YONEX推出了專門為雙打設計的拍子——AT800OF和AT800DE,並首次在拍框上使用了單線孔設計,目的是提高拍子撞拍後的生存幾率(但實際經驗告訴我,目前,還沒有什麼拍子是屢撞不壞的)!個人感覺AT800OF和AT800DE是在AT700(老色)的基礎上,分別以側重攻擊能力和改善優化防守能力為各自特點而演化出來的一對拍子,如果把AT700比作楊過使用的玄鐵重劍,那麼AT800OF、AT800DE就是後來郭靖、黃蓉熔煉玄鐵重劍鑄就的屠龍刀和倚天劍,不僅沿用了AT700(老色)的材質配置,更重要的是延續了AT700(老色)的霸氣和靈氣。
AT800OF極重的盒式拍頭和極硬的拍桿確保了雙打中後場強力突擊的威力,在殺球方面,AT800OF絲毫不遜於AT700(老色),並且特硬的拍桿更是有助於提升暴殺的出現幾率,殺出的球虎虎生威,霸氣十足。AT800DE則是另一種風格,相對較輕的破風式拍頭(其實也不算輕)和相對較軟的拍桿(其實也不算軟,與Ti10(三代)在同一水平線上),在攻防形勢瞬息萬變的雙打比賽中,確保了拍子揮動的靈活性,縮短了攻防動作的轉換時間,封網、撲球、平抽等很迅猛,猶如飛翔的仙鶴一般輕靈和敏捷,同時,該拍在輪換到後場進攻時,也能夠提供一些輔助火力支援。
雖然AT800OF的進攻能力是極其強悍的,是雙打中主要的進攻來源,但是防守吃力是其明顯的缺點,而AT800DE在防守方面的優勢恰恰能夠護住AT800OF的短門,使AT800OF能夠「肆無忌憚」的進攻、再進攻,這樣一攻一守的設計很理想,如果在比賽中能夠根據場上的形勢明確分工,充分發揮每個拍子的優勢,必將增強雙打組合的攻擊和防守能力。但隨著納米科技概念漸成主流、YONEX對當時「Elastic Ti」材質的莫大期許和雙打專用拍定位的局限性,AT800OF/DE成為了羽毛球賽場上的匆匆過客,2007年春季它們的繼任者降臨了……事不關性能,唯商業利益爾!
個人評分(五星滿分)
AT800OF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AT800DE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AT900P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AT900T
進攻性能:★★★★
防守性能:★★★★
靈活性能:★★★☆
技術需求:★★★★
體力需求:★★★★
總結
AT系列,一群使你充滿了進攻激情的拍子、一群在球場上伴你快意恩仇的拍子!方頭、鈦裝甲、細中桿、加長拍桿或拍柄、鈦鎳合金、軟鈦合金、納米科技等,匯集了YONEX公司大部分科技於一身,這個系列的出現,將鈦碳拍子的發展拉升到了極致。個人認為該系列中的兩支球拍將有可能成為YONEX羽毛球拍中的經典之作,一個是AT700(老色),YONEX羽拍中攻擊力的代名詞,代表著AT系列的傳統,另一個是AT900T,速度和力量的完美結合,代表著AT系列的未來。
對於AT系列,該說些什麼呢?只要有體力、有機會殺球,進攻不僅僅意味著勝利,更是一種美妙的享受!
至於圖片,按照型號到網上查找吧。這里不容易掛多個圖。
❾ yy羽毛球拍推薦
這個啊,先得看你自身情況,你如果發力很好,力量足,步伐快,那麼VT80或VTZF都可以用,都是頭重設計,中桿硬,殺球給力,快狠,但是防守的話就不是那麼好,打控制球不是很好,而且長時間擊球會疲勞很快,ARC10呢,是中桿硬度不錯,頭不重也不輕,攻守兼備,但是上手速度比較慢,這個力量不說很好的話可以考慮,這把球拍平衡點比較特殊,所以上手比較慢,你可以試試你同學的,然後看順手不,線的話如果暴力殺球的話,BG80P,拉26磅足夠,硬度大,控球的話BG99或BG98,這幾個聲音都很清脆,經濟性的話BG95吧
❿ YONEX(YY)羽毛球拍
NS850是yonex 2010年最新推出的中端納米系列球拍,拍桿硬,平衡型,無論單打還是雙打都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