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北省英雄人物事跡
董存瑞(1929年-1948年5月25日)是中國解放軍軍人,1948年在國共內戰中陣亡。
生平
董存瑞1929年生於河北省懷來縣的貧苦農民家庭。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5月25日,解放軍攻打中華民國政府軍駐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連隊負責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據說,在沖鋒時,遭到一個橋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鎖。董存瑞便抱起炸葯包,准備進行爆破。沖至橋下後,發現橋型暗堡距地面過高,也沒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葯包,拉燃導火索,與暗堡同歸於盡。董存瑞的行為,使得他成了中國共產黨宣傳的著名戰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紀念碑,碑上刻著朱德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㈡ 謝鏜忠的生平
1935年 紅9軍團改為紅32軍,任紅32軍教導隊代政委、96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1937年 入延安抗大學習。
1946年9月17日 率十七旅同十六旅強攻乃林之敵暫十八師一、二團,殲敵650人。 1947年5月14日 率十七旅經銀窩溝、花山南地向圍場進攻,15日阻擊打援,解放圍場。16日由隆化圍場公路南下,接近隆化。20日至30日,擔任主攻,攻打隆化縣城。6月率十七旅配合十八旅追擊赤峰逃敵,獲輜重百餘馬車。是月8日至9日率冀熱遼十七旅奪取天義,進占葉柏壽。6月29日至7月1日,率十七旅擔任主攻,同十三、十六、十八旅解放北票,殲敵九十三軍十八師2176人。9月23
日至25日,率十七旅同十三、十六旅攻下寧城,守敵十八師三團千餘人被殲。
1948年5月8日率十一縱三十一師從寧城出發,經平泉黃土梁子,在二溝阻擊敵人。16日攻取承德象鼻子山。25日十一縱各兄弟師共同全殲隆化守敵1900餘人。6月23日至25日率十一縱隊三十一師從平泉黨壩出發,同炮旅主攻昌黎縣城,殲敵3000人。10月10日至15日率三十一師同四縱、十一縱和獨立四、六、八師炮旅進行塔山阻擊戰,在打魚山、塔山、白檯子一線阻擊錦西、葫蘆島援錦(州)之敵「東進兵團」11個師的進攻,血戰6晝夜,殲敵2500餘人。
1966年1月21日,江青到蘇州見林彪。在林彪的支持下,江青在上海召開只有解放軍總政治部系統4個人參加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這4個人是總政治部副主任劉志堅中將、總政文化部長謝鏜忠少將、總政宣傳部長李曼村少將和總政文化部副部長陳亞丁。劉志堅、謝鏜忠、李曼村、陳亞丁陪著江青看了30多部電影、3場戲、個別交談8次,集體座談4次。會議結束前,為了向總政匯報,劉志堅起草了匯報提綱,江青看了不滿意,同張春橋、陳亞丁重新加工,形成了著名的《林彪同志委託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5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名單的通知》,謝鏜忠成為大名鼎鼎的中央文革小組成員。 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軍委改組了全軍文化革命小組,徐向前任組長,蕭華、楊成武、王新亭、徐立清、關鋒、謝鏜忠、李曼村任副組長。文革初期,謝鏜忠成了大忙人,經常要以全軍文革或中央文革組員的身份接見各種群眾組織,但他知名度低,群眾組織經常不給他面子。謝鏜忠的上級劉志堅是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1966年底,劉志堅受到沖擊,1967年1月被打倒。不久中央文革小組里也看不見謝鏜忠了,謝鏜忠終因此保全了自己。謝鏜忠後擔任武漢軍區政治部主任。
1949年7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十五兵團四十八軍發起解放贛南戰役。從7月27日起,全軍兵分兩路由贛西北向贛南進軍。其右路縱隊為該軍第一四二師,任務是從上高縣經新余、吉安、遂川、唐江,向前佔領南康縣城,以截斷贛州敵之退路。率領一四二師向南康進軍的是該師政治委員謝鏜忠。
㈢ 求英雄人物的資料!!!急!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於察哈爾省(今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的貧苦農民家庭,7歲時上過幾天學堂,後因家貧而輟學。抗戰爆發後,他的家鄉成了抗日游擊區,他13歲時就曾掩護過八路軍幹部,當上了兒童團團長。年少的董存瑞機靈聰明,很有骨氣,被稱為「南山堡的王二小」。1945年春,董存瑞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7月參加了八路軍。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鎮獨石口遭遇戰中,他機智地奪下敵人的一挺機槍而被記大功一次,被部隊授予勇敢獎章。1947年初的長安嶺狙擊戰,他在班長犧牲、副班長重傷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長,如期完成了狙擊任務,又立大功一次。至犧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榮獲3枚勇敢獎章和一枚毛澤東勛章。1947年3月,在平北整訓期間,董存瑞入了黨。毛澤東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號召後,各戰略區的部隊紛紛練習城市攻堅戰。當年解放軍沒有飛機,也缺少坦克,攻堅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實施爆破。董存瑞帶領的班被師、團領導譽為「董存瑞練兵模範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範爆破手」的稱號。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隊參加冀熱察戰役。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敵人事先在這里修築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築的暗堡還被稱為「模範工事」。 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在比武中奪得「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干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面對敵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葯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鍾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董存瑞由此成為人民解放軍的六位經典英烈之一。1950年,全國戰斗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決定,追認董存瑞為全國戰斗英雄。毛澤東主席在會上親切接見了董存瑞的父親。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員長為董存瑞烈士紀念碑寫了「捨身為國,永垂不朽」的光輝題詞。1998年,為紀念董存瑞烈士犧牲40周年,聶榮臻題詞:「舍己為國,人之楷模」。張愛萍題詞:「為國勇捐軀,萬代頌英雄」。
㈣ 董存瑞妹妹是如何回應暴走漫畫侮辱事件的
北京5月28日電 5月25日是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烈士犧牲70周年紀念日。5月24日,某媒體刊文《董存瑞家屬獨家回應『暴走漫畫』事件:這事算不上侮辱》。當天,在河北隆化,中國青年網記者見到了前來參加第二天紀念活動的董存瑞烈士的妹妹董存梅。
80歲高齡的董奶奶說,剛剛從家人處得知有這篇文章,非常生氣!董奶奶還透露,自己並沒有接觸過該媒體,同時,該媒體所稱的「烈士董存瑞一方的家屬及律師」中的律師王鳳鳴,並不是自己的律師,而是「暴走漫畫」找來的。董奶奶家屬也明確表示,沒有向該律師授權。董奶奶表示:「他跟我說的不一樣,所以這媒體是夠可以的。」
在該媒體報道中,「英雄妹妹董存梅的評論」中還有:「我們也需要『暴走漫畫』這樣的平台日後多宣傳宣傳英雄事跡。」董奶奶說,「我說宣傳英雄這個是應該的,『暴走』那個(需要暴走漫畫這樣的平台)我沒說」。
該媒體所謂「英雄妹妹董存梅的評論」中還有:「看到他們誠懇的態度很高興,他們還很年輕,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董奶奶說,「哎呦,這個我說你們年輕,你們錯了,以後你得改,你得認錯,你不認錯不行——我是這樣說的」!
尤其是聽說該媒體所謂「英雄妹妹董存梅的評論」中「年輕人創業做得很好,社會各界該支持的還是要支持」這句話,董奶奶急了,「這是他(律師)說的!這是他(律師)說的!所以把王鳳鳴(律師)叫過來,你這當時我怎麼說的?你當律師你就得公正,你不能給我講這些東西,你為了討好他(暴走漫畫)」!
㈤ 宋文玲的人物履歷
1977.03——1978.10,隆化縣柳溝營大隊學校民辦教師;
1978.10——1980.08,承德師范專科學校中師部漢語專業學習;
1980.08——1984.01,隆化縣步古溝中學教師、團委書記;
1984.01——1984.09,隆化縣委宣傳部幹事;
1984.09——1984.12,隆化縣委宣傳部理論組組長;
1984.12——1985.09,共青團隆化縣委副書記;
1985.09——1988.08,共青團隆化縣委書記(其間:1984.01——1986.12,河北大學自學考試法律專業學習);
1988.08——1989.05,隆化縣委宣傳部部長;
1989.05——1992.02,隆化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正科級);
1992.02——1992.12,共青團承德地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河北省青年聯合會承德地區辦事處主任;
1992.12——1993.07,共青團承德地委書記、黨組書記;
1993.07——1994.03,共青團承德市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正處級);
1994.03——1997.08,共青團承德市委書記、黨組書記(其間:1994.07——1997.07,河北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7.08——1999.09,灤平縣委副書記(正處級);
1999.09——2003.03,平泉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縣長(其間:1998.12——2000.12,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
2003.03——2008.02,平泉縣委書記;
2008.02——2013.07,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2013.07——2015.11,邢台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2015.11,邢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河北省第五次黨代會代表,河北省第十屆人大代表。
2015年12月邢台市委常委、副市長。
㈥ 感人革命故事
1、《朱德的扁擔》
1928年4月,朱德、陳毅帶領湘南起義的隊伍,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礱市,同毛澤東帶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師,組成工農革命軍第4軍(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地處羅霄山脈中段,是湘贛兩省的交界。周圍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嶺,地勢十分險要。 1928年11月中旬,紅軍集合在寧岡、新城、古城一帶,進行冬季訓練。
由於湘贛兩省敵軍的嚴密封鎖,井岡山根據地同國民黨統治區幾乎斷絕了一切貿易往來,根據地軍民生活十分困難,所需要的食鹽、棉花、布匹、葯材以及糧食奇缺,籌款也遇到很多困難。
紅軍官兵除糧食外,每人每天5分錢的伙食費也難以為繼。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飯、南瓜湯,有時還吃野菜,嚴冬已到,戰士們仍然穿著單衣。
為了解決眼前的吃飯和儲備糧食問題,紅4軍司令部發起下山挑糧運動。這些糧食大部分從寧岡的大隴運來。大隴的糧食是礱市、古城等地集中起來存在那裡的。
朱德也常隨著隊伍去挑糧,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兩只籮筐每次裝得滿滿的,走起路來十分穩健利落,年青力壯的小夥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
戰士們從心眼裡敬佩朱軍長,但又心疼他。四十開外的人了,為革命日理萬機,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麼辦?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
朱德沒了扁擔,心裡很著急,他讓警衛員到老鄉那兒買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動手,連夜做起了扁擔。
月光下,他破開竹子,熟練地削、刮、鋸,一會兒就把一面黃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擔。為防止戰士們再藏他的扁擔,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記」3個大字。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糧的隊伍又出發了,朱德仍然走在戰士們中間,大家看見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擔,感到十分驚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幾分干勁。從此,朱德的扁擔的故事傳開了。
井岡山軍民為了永遠紀念朱德這種身先士卒、艱苦奮斗的精神,專門編了一首歌贊頌他:「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2、《八女投江》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10月,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
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
她們分別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3、《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6]
1941年9月23日,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成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區一分區。
24日,35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以及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
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楊成武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楊成武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群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
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群眾從盤陀路安全地轉移到了田崗、牛崗、松崗一帶。清晨,日偽軍誤以為邱蔚團已經被包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500多日偽軍兇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來。
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
激戰中,7連戰士大部分犧牲,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為了讓大部隊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這班留下堅守。
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
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班長馬寶玉等五名戰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4、《董存瑞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凌晨,天還沒亮,陣地上一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著進攻的信號。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我人民解放軍強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敵人火力全給壓住了。
在硝煙彌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峰的磚塔,被我國人民解放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不一會兒,勝利的紅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頂峰。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進攻開始。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沖鋒。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
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沖鋒的道路。
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白副連長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沖出不遠,炸葯包就被敵人槍彈打中,李振德犧牲,其餘兩名爆破手負了重傷。
這時,團部來了緊急命令,要六連火速從中學東北角插進去,配合已突進中學院內的兄弟部隊,迅速解決戰斗。白副連長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挾起炸葯包,彎著腰沖了出去。在郅順義的火力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借著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
橋型暗堡里,國民黨軍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在快要沖進開闊地時,郅順義指著前面的一個小土堆,對董存瑞說:「你就在這兒掩護!」
一陣手榴彈把敵人碉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壞了。國民黨軍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突然,董存瑞撲倒了,郅順義站起剛要向前沖去,只見他猛然爬起來,一陣快跑跳進旱河溝里,進入了國民黨軍的火力死角。
而這時,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抱著炸葯包迅速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葯包的地方。
如果把炸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葯支架。怎麼辦?郅順義清清楚楚看著這一切,急得直攥拳頭。 突然,身後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進攻的時間到了。
董存瑞抬頭看了看橋頂,又看了看身後一個個倒下的戰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橋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葯包,使其緊緊地貼著橋底,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郅順義看到後,縱身一跳,朝橋下的戰友奔去;
董存瑞看見了,厲聲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毀,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道路。犧牲時,他年僅十九歲。
5、《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
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鍾,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裡,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
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
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
橋對岸的瀘定城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
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
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盪盪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㈦ 隆化縣常務縣長李悅死了
李縣長是因為赴縣宣傳部副部長韓子和感謝宴請,幾個人喝了十多瓶茅台,因而嗆肺才致死的。韓部長真有錢呀!一頓飯花了上萬元,還壯烈一個副處級幹部,只是感謝李幫他把自己媳婦安排到一個好的工作崗位。是不是應該清回呀?
㈧ 隆化縣碧桂園
<pre>李縣長是因為赴縣宣傳部副部長韓子和感謝宴請,幾個人喝了十多瓶茅台,因而嗆肺才致死的。韓部長真有錢呀!一頓飯花了上萬元,還壯烈一個副處級幹部,只是感謝李幫他把自己媳婦安排到一個好的工作崗位。是不是應該清回呀?
㈨ 董存瑞的英雄故事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於察哈爾省(今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的貧苦農民家庭,7歲時上過幾天學堂,後因家貧而輟學。抗戰爆發後,他的家鄉成了抗日游擊區,他13歲時就曾掩護過八路軍幹部,當上了兒童團團長。年少的董存瑞機靈聰明,很有骨氣,被稱為「南山堡的王二小」。
1945年春,董存瑞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7月參加了八路軍。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鎮獨石口遭遇戰中,他機智地奪下敵人的一挺機槍而被記大功一次,被部隊授予勇敢獎章。
1947年初的長安嶺狙擊戰,他在班長犧牲、副班長重傷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長,如期完成了狙擊任務,又立大功一次。至犧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榮獲3枚勇敢獎章和一枚毛澤東勛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訓期間,董存瑞入了黨。毛澤東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號召後,各戰略區的部隊紛紛練習城市攻堅戰。
當年解放軍沒有飛機,也缺少坦克,攻堅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實施爆破。董存瑞帶領的班被師、團領導譽為「董存瑞練兵模範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範爆破手」的稱號。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隊參加冀熱察戰役。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敵人事先在這里修築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築的暗堡還被稱為「模範工事」。
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在比武中奪得「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干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
面對敵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葯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鍾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董存瑞由此成為人民解放軍的六位經典英烈之一。
1950年,全國戰斗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決定,追認董存瑞為全國戰斗英雄。毛澤東主席在會上親切接見了董存瑞的父親。
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員長為董存瑞烈士紀念碑寫了「捨身為國,永垂不朽」的光輝題詞。
1998年,為紀念董存瑞烈士犧牲40周年,聶榮臻題詞:「舍己為國,人之楷模」。張愛萍題詞:「為國勇捐軀,萬代頌英雄」。
㈩ 隆化天卉中學收費標准
截止2020年,隆化天卉中學的學費為10000元/學年,住宿費1000元/學年。
《民辦教育收費管理暫行辦法》:
民辦學校對非學歷教育受教育者收取的學費、住宿費標准,由民辦學校自行確定。各學校在確定後,持教育或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法人登記證書及《民辦學校非學歷教育收費標准備案表》。
(10)隆化宣傳擴展閱讀:
天卉中學的教育理念是:「先學做人,再做學問」「教孩子三年,想著孩子三十年」,為此,學校制定的三條德育主線是:「七年級:習慣;八年級:自律;九年級:理想」。
2011年,天卉中學取得中考六聯冠的優異成績,王碩同學榮獲全縣中考狀元,承德市中考第二名的好成績。
2011年9月中旬,由《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主辦的從「改課」到「課改」——天卉中學大單元教學專項研討會在圍場木蘭會館如期舉辦。全國課改精英齊聚昔日皇家獵苑,以課為媒,智慧碰撞,共話課改途徑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