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雲南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是雲南省建水縣的民間傳統工藝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宋末年間開始生產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歷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說法。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紅黃青褐白)製作成型,經過書畫、雕刻、填刮、燒煉、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澤深紫,花紋雪白,叩聲如磐。
紫陶屬雲南傳統的名優產品。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建水紫陶被列為我國四大名陶之一,與江蘇宜興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並駕齊名。
建水紫陶集書法、繪畫、雕刻、鑲嵌、燒制、磨光等工藝於一身,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
近年來隨著雲南潽洱茶的興起,建水紫陶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春天,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其中做製作茶壺的佼佼者當數單鷹。
單鷹,男,雲南省陶瓷研究學者、陶藝家、建水陶制壺師。
作品簡潔大方、做工細膩、新穎、嚴謹、典雅且與適用完美結合,收到壺藝愛好者的好評,作品頻頻在各種展覽會上獲獎,深受國內外壺家的喜愛和贊賞!
其作品多採用古法柴(龍)窯燒制,常混搭於生活陶缸、陶瓮、陶窖附燒,出窯時作品常常呈灰頭土臉相,現慘不忍睹狀(燒成品少之又少)。燒成品中會有紫砂壺燒制早期出現的「飛釉」和「火疵」 ,及傳說中的「缸壇釉淚」現象。 其中最為難得一見的是皺皮龜裂紋建水紫陶壺(建水紫陶無釉而能開片,更是陶中一絕。)那些有「飛釉」和「火疵」 、「缸壇釉淚」、皺皮龜裂紋的建水紫陶茶壺可謂是他的獨門絕技。
柴燒無法量產且成品率很低,出窯時作品常常呈灰頭土臉相,現慘不忍睹狀(燒成品少之又少)。燒成品中會有紫砂壺燒制早期出現的「飛釉(灰釉)」和「火疵」 ,及傳說中的「缸壇釉淚」現象。 其中最為難得一見的是皺皮龜裂紋建水紫陶壺(建水紫陶無釉而能開片,更是陶中一絕)作品極其稀缺。那些有皺皮、龜裂紋、金絲紋理(壺身布滿蛛絲般的美妙紋路)的建水紫陶茶壺可謂是他的獨門絕技。當然如此稀罕的建水紫陶壺只有那些被稱之為有褔之人的人看到。
單鷹壺藝的作品以荷系壺、竹系壺、梅系壺、福緣杯(也有人叫知足杯、反貪杯、戒溢杯等的,主要是源於在使用此杯子時,杯子裡面的茶水不可過滿,過滿的話,杯子裡面的茶水會如同變魔術一般全部消失殆盡,當然只要茶水不過滿的話,杯子可照常使用。)等為長。
單鷹壺藝的作品簡潔大方、做工細膩、新穎、嚴謹、典雅且與適用完美結合,收到壺藝愛好者的好評,作品頻頻在各種展覽會上獲獎(如:在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等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廣州國際工藝品藝術品收藏品展覽會獲一個金獎及一個銀獎;在2012「中國·金藝獎」國際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獎,獲「中國·金藝獎」最佳創意獎一個、最佳工藝獎一個; 在2013年中國精品茶具「金羊獎」獲一個金獎、兩個銀獎),深受國內外壺家的喜愛!
這些柴燒的建水紫陶壺作品不單單美麗,原料取自天然,完全沒有毒素。更神奇的是,這些柴燒杯壺能夠改變水的味道,杯拿來泡茶,甘醇無澀;用來喝酒,高濃度的酒立刻變成陳年老釀,潤而不嗆,酒精濃度降低。
由於火痕和落灰會因燒窯的薪柴材質不同、坯表的落灰多寡、燒窯時間的長短、坯體在窯內的位置及所受的溫度差異而呈現各異及不確定性造成了柴燒效果的偶然性,這也決定了每件柴燒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柴燒的建水陶品與一般窯的差別在於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產生的落灰經高溫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特別明顯而難得的是燒成的陶品有受火面與背火面的陰陽變化與明顯的火焰痕跡,它散發一種自然、質朴、渾厚、古拙的美感……………………………………
柴燒的陶品無論是黑色還是肝色,其呈色都具有渾厚、深沉的特點。偶遇難得的窯變陶品,則具有變化莫測的顏色,其色系分明,且色帶過渡自然!
單鷹壺藝柴燒的建水紫陶壺有如下優點:
一是個性十足,外表常有柴火在土窯燒制過程中,柴火掠過所留下的那一波又一波的火痕,顯得窯氣十足。
二是通透性好,看得見的、會呼吸的茶壺、好養、而且短時間內就可養得出效果來。柴燒茶具可以凈化茶湯,同時柴燒茶具經過長時間茶湯滋養,色澤更加溫潤喜人。這與市面上一般常見的建水紫陶有很大的區別。
三是常有窯變的茶壺出現,這可能要歸功於因柴火不容易均勻的控制,在土窯燒制過程中產生的忽大忽小的火候。窯變的茶壺,有變幻莫測的顏色,有明顯的色系,且色帶過渡自然。
四是柴燒的茶壺,不論肝色、黑色等色都有一個共同點:色深、色沉穩、色厚實。
五是火痕及落灰的不確定性造成了柴燒效果的偶然性,每件柴燒作品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獨一無二的。
六是茶水明白單鷹柴燒壺的好,因為,那是有身份證的壺。那歷經柴火所留下的、獨特的「火痕」、「落灰釉」,其色系分明、且過渡自然!因其成品率低、不可復制性及與生俱來的稀缺性而顯得玩味十足。
⑵ 建水的名人及故事
廉明知府——張 隆
提到蘇杭名人,莫過於白居易、蘇東坡,可知有被稱為「繼美白、蘇」的張隆。
張隆,字伯興,明代建水州人。正統貢生。任杭州知府,浚西湖,維修白堤、蘇堤,治理彰河,政績優異,清正廉明,得以覲見皇帝。後因母親病逝,回鄉守墓。明代嘉靖年間建水首祀四賢祠,張隆居四賢之首。如此忠孝廉明的知府,難怪狀元楊升庵有碑文,稱贊張公「官處脂膏不自肥,潤西湖廣其利,彰水安其鍤,考績三年,最於全浙」。
仗義諫官——劉 洙
滿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仁人之心」,目睹時政積弊已深,既無力回天,又不肯與奸臣侫幸合流,因仗義執言被調任外職,便辭官回鄉,侍養老父,開辦書院,教授子弟,施救鄉民。
劉洙,字道源,號三貞,明代建水州人。正德進士。任刑科給事中、都給事中等職,針貶時弊,敢於諫言。著有《奏疏》三卷、《參駁》五卷。楊慎、胡汝翼為其作傳記,且其施政已載入史冊,對後世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琉球使臣——蕭崇業
被省史學界稱為「滇中航海第二人」,其詩文被譽為「開雲南海外文學第一頁」。
蕭崇業,明代建水州人。隆慶進士。歷任兵科都給事中、南京操江提督等職。博學好古,深通國家典章制度。萬曆皇帝派他率船隊渡海冊封琉球(今沖繩島)中山王。蕭祟業在對待外邦上主張:「以文德感化」,「識治體者,在修文德以服遠,尊中國者,不割齊民以附夷」。在琉球期間,考察了當地的山川物產和風土民情,著有《使琉球錄》、《養乾秦議》《航海賦》《南遊漫稿》等。為紀念蕭崇業,蒙自新安所把鎮內的一條街道命名為崇業街。
工部尚書——包見捷
包見捷, 明代建水州人。萬曆進士。自小便有「神童」的美譽,官至吏部侍郎。以敢於上疏,彈劾不法稅使而聞名朝廷內外,並潛心研究歷朝典憲。萬曆皇帝以某朝典章制度詢問廷臣,唯見捷能敷陳無遺,受皇帝贊賞,賜額「文獻名邦」,下詔建坊於其故鄉臨安。卒後詔贈工部尚書。雍正在《建水州志》中贊譽其「為一代名臣,南邦文獻,汲引後學。」
申法御史——傅為詝
「老去幾曾離別慣,夕陽影里玉驄停。」或許耿直的諫臣內心裡的孤獨無人能懂吧!
傅為詝,清代建水縣人。雍正進士。乾隆年間任貴州道監察御史、奉天府府丞,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力主去奸民,除冗苛,申法禁,清獄訟而端風化等,人稱「直諫名臣」。後以贍養老母告假歸家,著書立說。著有《讀禮偶存》、《讀漢書論》、《藏密詩抄》等,卷帙浩繁,實為大儒。詩與古人相埒,書法不讓南園。涉獵之廣泛,才更能體現其為大家的實至名歸。
泰山北斗——陳世烈
陳世烈,清代建水縣人。乾隆進士,歷任廣西正考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職。工詩文,擅書法。歸里後任昆明五華書院山長,育才無數,桃李滿天下,施應培、錢灃、周樽、李松齡、楊焯等雲南名士出其門下,三迤人士視為「泰山北斗」。
慈惠吏儒——張履程
有「出為名吏,處為名儒」之贊的張履程,清代建水縣人,乾隆舉人。陝西大荔、華陰等縣知縣。居官慈惠,唯民為親,開倉出麥,賑濟災民,督工開河,勤治水患,每離任老幼泣送,愛民如子,還鄉後主講崇正書院。詩作有《彩雲百詠》、《彩雲續詠》等。所詠史事,可補志乘之缺,為雲南方誌界所推重。
陶藝大師——向逢春
陶藝大師向逢春,專攻紫陶,愛書畫,創殘帖斷簡裝飾工藝,具有濃郁的人文特點,為我國陶藝一絕。一生佳作不計其數,被人爭相收藏。建水陶能躋身全國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沒。其造型、書畫、磨光被譽為「向氏三絕」。是我國陶藝發展史上當之無愧的名家。
萬卷樓主——梁之相
梁之相,建水縣城人,號 「二十萬卷樓主人」。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碩士。博學多能,通經史,擅詩文,精書畫,喜收藏。對目錄學、版本學、方誌學、圖書館學以及文學、史學均有研究。個人藏書多達二十餘萬卷。著作達二三十種之多,是雲南近現代的知名學者,有「墨林奇才」之譽。解放後任雲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省文史館副館長。
教育名家——劉寶煊
建水西庄新房人。早年兩度赴日本留學,後於雲南大學任教。一九三八年回鄉,任建民、臨安中學校長,於校內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宣傳革命思想,培育出大批人才。一九四八年受中共華南分局之託,組織武裝斗爭,任討蔣自救軍二縱隊司令員、思普地區臨時人民委員會主任,解放後任昆明市教育局局長。
從一個富家子弟到一個思想進步、追求真理的優秀共產主義戰士的蛻變,心繫人民、胸懷博大並且令人致敬。
⑶ 有關於建水孔子文化節的作文
第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 ,出生於魯國陬邑。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分別為:《詩經》、《尚書》、《禮記》、《樂》、《周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和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第二:
舉辦孔子文化節對國內來說可以使得國人深刻認識孔子,提高素養,增強自豪感和自尊心。如果是對於國外來說呢就可以推廣中國文化和中國價值觀,提高中國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提高國際地位。
建水孔子文化節在保留祭孔大典等傳統內容的基礎上融入新內容,以突出建水文化特色,彰顯建水文化活力。近年來,建水縣以「古城風貌保護恢復」為核心,擦亮「千年臨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兩張旅遊名片,做強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古城5A級旅遊景區三個品牌,挖掘最具建水特色的居家文化、儒學文化、紫陶文化、市井文化,打造古城文化旅遊景區、瀘江煙柳鄉村文化體驗區、燕子洞生態度假區、曲江氡泉生態園、雲龍山南部宗教文化和民俗風情旅遊區,全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第三:
中國紅河·建水孔子文化節是弘揚儒家文化、提升古城品位、宣傳推介建水的良好平台,是建設文化建水、活力建水、美麗建水的重要內容,自2005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九屆,在展現建水歷史文化名城風采、促進國際型旅遊業發展壯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建水街頭,各種關於孔子文化的商品琳琅滿目,各種玉石雕琢的孔子、各種關於孔子的書籍到處都可以買到,最暢銷的是建水文廟精編的《論語》。在街頭不時有人讀起「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⑷ 建水近期哪裡需要發宣傳單的
昨天分手了今天隨便找個男票
⑸ 建水紫陶的簡介
一壺紫陶,建水三代手藝人。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建水紫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陶、四川榮昌陶並列為中國「四大名陶」,馳名中外,但一段時間以來落於寂寞。近年來,在州委、州政府及建水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建水紫陶業快速發展,形成了集體、私營、個體(家庭作坊)多種生產經營方式共同發展的格局。特別是州委七屆七次全會提出了「全力打造紅河歷史文化三個千年四個百年」亮麗名片文化品牌。建水縣委、縣政府以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建水紫陶文化資源,做強做大紫陶產業為目標,確定將建水紫陶打造成為中國「陶都」,實現「產城文」一體化發展,成為帶動區域經濟、文化、旅遊的主導產業。
目前,建水紫陶及相關產業已達到8億元的年產值,但是,在建水紫陶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建水紫陶研究會會長謝恆認為,建水紫陶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隱憂。
盛名之下的發展「瓶頸」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雲南普洱茶的異軍突起,用建水紫陶壺泡雲南茶、保存普洱茶受到不少人的追捧。隨著建水紫陶市場前景看好,建水紫陶國營廠的部分技師外出創業,小作坊生產逐漸恢復。謝恆介紹,建水2004年時僅有7家紫陶企業,截至2014年11月,建水登記注冊的紫陶企業共329戶,從業人員3000多人,年銷售收入2億多元;加上關聯產業的產值,建水紫陶產業的年產值超過8億元。
建水陶茶居紫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建水縣貝山陶庄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紅河火寶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建水碗窯興仁建材陶瓷廠、紹康工作室、袁應德作坊等一批私營個體企業不斷壯大和發展,有效擴大了建水紫陶的生產規模,提升了其知名度。同時,一批具有較高工藝水準的專業代表性人才逐漸涌現,已有一批優秀的陶藝傳承人獲得雲南省高級工藝美術師稱號。2008年,建水紫陶傳統製作工藝被國務院批准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貝山陶庄等紫陶作坊,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示範基地;2010年,建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名陶之鄉」;2011年6月,「建水紫陶」成為代表雲南省的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之一。品牌建設與營銷工作得到推進,先後參加「第七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地理標志成果展」和「第一屆中國國際地理標志產品博覽會」,進一步擴大了建水紫陶的知名度;「火寶」「貝山」「陶茶居」等多家企業注冊的商標,已成為雲南省、紅河州的著名商標和知名商標。目前,申請使用「建水紫陶」專用標志標識222052個,申請使用刻制「建水紫陶」印章74枚,「建水紫陶」的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
但建水縣文化產業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在快速發展中,建水紫陶仍然存在著「瓶頸」亟需突破。一直以來,建水紫陶沿襲歷史傳統,形成以日用陶為主,美術陶為輔的發展格局。隨著制陶業、手工藝品業的不斷發展,建水紫陶在傳統工藝、審美、創作等方面都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發展思維有待突破。中低端的日用陶、美術陶市場飽和度高,缺乏具有較高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的高端藝術品陶,對陶品的裝飾和創作多以名人書畫為主,對差異性競爭優勢挖掘不夠,形式和內涵都有待創新。
目前,市場上各類紫陶產品存在質量不統一、好次混雜的現象,缺乏具有權威性、統一性的產品標准,不利於「建水紫陶」這一國家地理性標志產品的品牌建設和維護。建水紫陶行業規范有待完善,有關行業運行、市場建設等政策和條款有待制定。
建水紫陶業目前規模較小,產值較少,產業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現代工業生活用品的快速發展對紫陶業產生巨大沖擊,市場空間逐漸縮減,生產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紫陶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聯動程度不高,以古井、古塔、古橋為代表的特色景觀與紫陶工藝及產品結合度較低,城市雕塑小品、地面鋪裝、廣告標識、街燈座凳等環境要素方面特色不夠鮮明;與民族文化、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有待深化。
建水紫陶以日用陶、美術陶為主,缺乏對高端藝術品的關注和創作,陶品層次較為單一,現有產品尚未打入高端藝術品投資和消費市場,缺乏具有較高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紫陶工藝品,成品業發展受到一定限制,高端市場有待積極培育。缺乏集陶土資源貯備、工藝展示、藝術品陳列、商貿交易、會展宣傳等為一體的大型紫陶產業綜合宣傳和推廣平台,高端紫陶藝術品、名家品拍賣機構有待建立。
這些問題都是建水紫陶產業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作為建水縣紫陶研究會主席,謝恆自2004年發起組建建水縣紫陶研究會以來,一直致力於建水紫陶文化歷史的研究推廣和建水陶文化產業的培植發展,是當代建水紫陶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對當下建水紫陶產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有著自己深刻獨到的見解。
謝恆認為,建水紫陶文化產業要做強做大,必須有一個強大的產業群來支撐。縱觀全國其他著名陶瓷生產地,無一不是有一個強大的產業群來支撐。以宜興紫砂來說,宜興市的傳統紫砂產業年產值不過10億元左右,但與紫砂相關的產業卻達到近百億元的產值。而湖南醴陵,作為我國陶瓷釉下彩工藝的發源地,也是我國較為著名的瓷都,同樣是傳統陶瓷產業的年產值不到10億元,而與陶瓷相關產業的年產值卻達到了120億元。所以,要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必然要建立一個強大的相關產業群。
而要建成一個強大的建水紫陶相關產業群,在省、州、縣各級黨委、政府出台許多促進建水紫陶產業發展政策的基礎上,政府和企業還要找准各自的定位,並尋找到雙方的共同點。政府為紫陶產業制定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企業則要研究如何利用好政府的扶持政策,才能實現良性互動與循環,共同促進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
就如建水縣文產辦相關負責人所說,建水紫陶產業目前存在「瓶頸」制約,是從宏觀方面來說,具體來說,需要解決以下問題,並有所突破,才能真正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
建水縣目前有紫陶研究會、紫陶協會,還有紫陶產業發展辦公室。研究會與協會屬行業組織、群眾團體,而紫陶辦則是政府部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3個組織、部門之間存在分工不明確、多頭管理的現象,增加了「內耗」。因此,建水紫陶行業的組織管理機構需要重新調整,需要理順建水紫陶產業的組織管理機構和行業協會的管理體制。
同時,建立一個專業的、長期的建水紫陶發展規劃。建水紫陶產業發展規劃也出台過,但這些都不是從專業角度出發的。沒有專業的長期發展規劃,就有可能走彎路,不利於紫陶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州、縣政府已委託專業機構在做建水紫陶產業發展規劃,這個問題正在解決。
四川榮昌、廣西欽州都是以陶瓷為主要產業的城市,這些城市的行業管理部門每年都擁有政府給予的大量扶持資金。在參加國內外一些重大的評比、會展中,這些縣市的行業協會或管理機構利用政府的扶持資金成批租下展位,再分給當地藝人參展使用。但是,反觀建水紫陶,由於缺乏資金,只能是幾個紫陶藝人湊錢合租一個展位來展示,還有更多的紫陶藝人因為展位費用、車旅費用等原因而沒有參評、參展。沒有參評、參展的機會,建水紫陶怎麼能有更大的發展?高端產品如何能產生?因此,需要政府一些具體的扶持措施。
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不僅僅是建水縣和紫陶從業者的事。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全力打造紅河歷史文化三個千年四個百年」亮麗名片文化品牌,建水紫陶名列其中,雲南省委、省政府也有意將建水紫陶打造成雲南繼普洱茶之後的又一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從這些政策里,可以理解為發展壯大建水紫陶產業是全州,甚至是全省層面上統籌考慮的事,不能再狹隘地認為,發展建水紫陶產業,是建水縣的事。只有將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放在全州、全省的層面和高度來考慮,建水紫陶產業才能盡快實現省、州黨委、政府提出的目標和要求。
要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這里包括3個層面的人才培養。」謝恆說,一個層面是紫陶從業技術工人的培養,這需要與職業中學、中專、大專院校聯合開展,為紫陶業提供大量的初級技術工人。二是加強與省陶瓷協會的聯系和協作,積極開展建水紫陶國家級大師申報工作。「今年5月,配合省陶瓷協會完成了建水紫陶業『雲南省陶瓷大師』評選工作。」謝恆說,建水紫陶在全國也算是小有名氣,但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國家級大師。沒有國家級大師,建水紫陶要想做強做大,就會很難。三是培養建水紫陶專門的研究推介人員。相對於我國其他地方的名陶名瓷,建水紫陶的研究很滯後,沒有相關的專著。當然,這是一些客觀原因造成的。一是建水地處偏僻,研究者相對較少,二是歷史原因造成產研分離。起初,制陶的人沒有寫書出專著的能力和水平,而有能力寫書出專著的人,卻又不會製作陶器。政府是否可以考慮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出版建水紫陶相關專著。
「只有突破這些制約,建水紫陶才能健康成長為百億元產值的產業。」謝恆最後說。
謀局做強做大共發力
今年9月底,連續舉辦了11屆的建水孔子文化節更名為「建水孔子文化節暨紫陶文化旅遊節」。9月26日,建水第一條紫陶文化主題商業街——建水紫陶街開始開放,這是一條以紫陶銷售及展示、休閑體驗、度假觀光為主的特色旅遊步行街,彌補了建水沒有紫陶作品展示街的空白。在開街儀式上,還舉行了象徵紫陶窯火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火炬傳遞儀式。這可以說是建水紫陶的又一次「發力」。
建水縣委宣傳部部長楊為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建水紫陶如何走出建水、走出雲南,甚至是走出國門是建水縣委、縣政府一直在思考和關注的問題。其實,這些年來,建水紫陶的產量、名氣雖不如宜興紫砂,但隨著政府的關注和決策,也逐漸走出國門,為人所知。一是打造建水紫陶品牌。建水紫陶已成功申注為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且目前正在申請認定中國馳名商標,以品牌宣傳推動整個紫陶產業的外向發展。二是成立紫陶協會。組織參與各類展覽並組織制陶大師到各個制陶聖地交流,打破閉門造車、孤芳自賞的格局。三是藉助紅河州對外文化交流的平台,與梯田、民族歌舞等紅河特色一起,走出省界、走出國門。近年來,已完成台灣之旅、日本之旅、法國之旅等。四是與雲南茶結合,推廣雲南器。把普洱茶、建水陶打造成實用、親密的伴侶組合,不斷推廣宣傳建水紫陶。五是建水紫陶不僅有茶器,還有其他傳統的生活陶,比如氣鍋。這很大程度上為建水紫陶的推廣另闢了蹊徑。民以食為天,建水紫陶在飲食文化中的運用,也讓大家更進一步知道建水紫陶、使用建水紫陶。
同時,依託建水紫陶協會,力邀陶藝專家、工藝美術大師到建水交流指導。已組織過台灣陶藝大師團來建水開展講座、制陶技藝展示。國家工藝美術大師、陶瓷專家孟樹峰,已多次受邀到建水為建水紫陶的發展助力。目前,孟大師正在為建水紫陶建設陶瓷藝術家庫資料庫。此外,近日,在建水陶藝家肖春魁浪鬼禪寂柴燒基地,舉辦了國際柴燒創作營活動,邀請了來自日本、韓國和我國青島、河南、台灣的國際知名陶藝家到建水進行創作,並舉辦了兩場高水準的講座,為建水紫陶的發展帶來了活力。
⑹ 建水紫陶的著名大師作品有哪些
「建水紫陶著名的大師有向逢春、陳紹康、陳學、丁吉三、馬成林,潘金懷等。 向逢春,建水碗窯村人,制陶匠人。後專攻紫陶,愛書畫,創殘帖斷簡裝飾工藝,具有濃郁的人文特點。一生佳作不計其數,被人爭相收藏。建水陶能躋身全國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沒。其造型、書畫、磨光被譽為「向氏三絕
⑺ 雲南建水實驗中學散播虛假廣告
1.在這里說地有用
2.學校不存在廣告
3.只能說是宣傳
4.有什麼問題直接到教育行政部門反應
5.情況必須屬實
6.否則影響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