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圍屋宣傳語

圍屋宣傳語

發布時間:2021-07-11 17:00:10

1. 客家圍龍屋解說詞✨

解放軍符號

2. 運籌圍屋,決勝千里之外

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運籌帷幄,拼音: yùn chóu wéi wò,漢語成語;釋義: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制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在軍帳內對軍略做全面計劃。常指在後方決定作戰方案。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在軍帳中制定作戰策略,能夠在千里之外決定勝利。

3. 圍屋建造的歷史背景和作用

在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飢荒等原因,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被迫南遷,歷 經五次大遷移,先後流落南方。由於平坦地區已有人居住,只好遷於山區或丘陵地帶,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存世最多和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採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技藝,選擇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遠,邊遠的山區,為防止盜賊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建造了營壘式住宅,形式有兩種:一:磚瓦結構。二:特殊土坯結構: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粘稠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三、花崗岩條石結構(如江西龍南龍光圍)。普通的圍龍屋佔地8畝、10畝,大圍龍屋的面積已在30畝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圍龍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長時間。一間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壘。屋內分別建有多間卧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形成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群體 。
江西贛州、福建龍岩、廣東梅州以及香港、澳門地區,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區域之一。客家人的傳統居所——客家圍屋,主要分布於粵東、粵北、贛南,東江流域和環處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其內涵豐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粵港地區的客家圍屋,大體可以分為15種類型,其中尤以圍龍式圍屋、城堡式圍樓和四角樓最具地方特色。
作用:抵禦外族入侵。

4. 形容客家圍屋建築的成語

圍屋屋前必有半月形池塘,屋後必有半月形化胎,兩個半圓相合,形同陰陽兩儀的太極圖式。兩個半圓,圍繞著方正的堂屋,寓意於「天圓地方」,將整座屋宇喻為一個小宇宙,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故,可用成語「天圓地方」來形容客家建築。
以上,供參考!

5. 寫一篇關於客家圍龍屋申報世界遺產的廣告文案

很好啊,不懂就要問嘛

6. 客家圍屋

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做黏合劑,以竹片夯築起·木條做筋骨,夯築起牆厚1·高15米以上的土樓。

7. 有什麼詞語可以形容福建土樓圍屋~~~~

星羅棋布 鬼斧神工 萬古長存 拔地倚天

希望滿意哈

8. 梅州圍龍屋的文化內涵! 急求!!!!!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敬老尊賢、禮貌文明、知書達理的傳統美德。圍龍屋內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魚池和盆景,正屋後面半園「花頭」和正門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圍均載有各種花木和果樹,圍龍屋背後的山頭林木叫「龍衣」,嚴禁砍伐,整座建築掩映在萬綠叢中,一年四季鳥語花香,環境優美而靜雅。 圍龍屋內的柱、梁、枋、門等雕繪上山水花鳥、飛禽走獸等栩栩如生的圖案,並塗上鮮艷奪目的油漆,顯得金碧輝煌,古色古香,十分壯觀、氣派。一般來說,一座圍龍屋聚居著一個近親家庭,相互之間和睦共處,尊老愛幼。逢年過節,男女老少齊集正屋上廳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門前的禾坪上舞龍舞獅,敲鑼打鼓,盡情歡樂,呈現出一派喜悅、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圍龍屋的風格是原始住宅風格的傳承。據考古資料,處於黃河流域的原始社會中後期的半坡氏族和龍山氏族,他們居住的區域就是由幾十座樣式為方形和圓形的土夯房屋組成。這說明客家人的居住觀念潛意識地蘊含了對祖先某些住宅經驗的復甦和借鑒。
第三、圍龍屋的建築特色也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投射。 集中體現在講求建築物體與天然地形的協調統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學道理。如遇上不盡人意的地形則通過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築半門調整座向,以達到陰陽平衡和適應環境。這種陰陽思想,後來又夾雜了不少講究「風水屋場」的巫術文化,如俗諺:「風水人間不可無,全憑陰陽兩相扶」等。
第四、體現了傳統的宗族觀念。 圍龍屋客家民居建築規模宏大,一方面,呈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習性。因為,客家不論是在長途跋涉的游離中,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戶所難於克服的困難,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內住戶按輩份高低及尊卑來分配房間,其建築中心位置都安放祖宗牌位,供後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這種傳統家族倫理思想。 客家人建了新屋,一般都要舉行「搬新屋」禮俗,叫「出煞」。要請風水先生驅趕「三煞」之後,才會平安吉利。遷居之日,大擺宴席,祭祀神靈。

9. 圍龍屋的名稱來歷

圍龍屋
客家民居建築的風格和形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變化,有圓寨、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據歷史學家考察,這種民宅建築與中原貴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這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漢人,因戰亂、災荒等原因輾轉南遷贛、粵、閩交界山區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遷定居嶺南後,不但傳播了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

一、圍龍屋的整體布局

圍龍屋的整體布局是一個大園型,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圍龍屋前半部為半月形池塘,後半部為半月形的房舍建築。兩個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空地用三合土夯實鋪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動或晾曬的場所。「禾坪」與池塘的連接處,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牆,矮的叫「牆埂」,高的叫「照牆」。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來放養魚蝦、澆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倉庫,也是污水自然凈化池。

後半部的房舍建築,正中為方形主體建築。有「三棟二橫」,一圍層;有「三棟四橫」,二圍層。最小的圍龍屋的建築面積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則上萬平方米。有的大圍龍屋居住著上百戶人家,幾百口人。普遍為「三棟二橫」一圍屋居多。三棟二橫圍龍屋,有上、中、下三廳,各廳之間均有一口天井,並用木製屏風隔開,屏風按需要可開可閉。廳堂左右有南北廳、上下廊廁、花廳、廂房、書齋、客廳,居室等,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築結構前低後高,這樣就有利於採光、通風、排水、排污。

正屋——橫屋外層便是半月形的圍屋層,有的是一圍層,有的二圍層,圍龍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圍屋間,拱衛著正屋,形成一道防禦屏障,圍屋間窗戶一般不大,是自然的瞭望孔、射擊孔,便於用弓箭、土槍、土炮等武囂抗擊來攻之敵。圍龍屋的設計建築其實與當時客家人的處境有極大關系。客家人是唐宋以來由中原南遷的漢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區,受當地人的排擠和欺侮,為了團結禦侮求生存,他們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禦性的城堡式住宅——圍龍屋,以抵禦盜匪和當地人的侵擾。圍龍屋還建有堅固的多層「角樓」,既可用來儲備糧食、草料,又可居高臨下射擊來犯之敵。如遇盜匪前來擾劫,只要把大門、半門一關,村民們便攜武器進入圍龍屋和角樓,進行抗擊。

二、圍龍屋隱含的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敬老尊賢、禮貌文明、知書達理的傳統美德。圍龍屋內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魚池和盆景,正屋後面半園「花頭」和正門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圍均載有各種花木和果樹,圍龍屋背後的山頭林木叫「龍衣」,嚴禁砍伐,整座建築掩映在萬綠叢中,一年四季鳥語花香,環境優美而靜雅。

圍龍屋內的柱、梁、枋、門等雕繪上山水花鳥、飛禽走獸等栩栩如生的圖案,並塗上鮮艷奪目的油漆,顯得金碧輝煌,古色古香,十分壯觀、氣派。一般來說,一座圍龍屋聚居著一個近親家庭,相互之間和睦共處,尊老愛幼、相敬如賓。逢年過節,男女老少齊集正屋上廳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門前的禾坪上舞龍舞獅,敲鑼打鼓,盡情歡樂,呈現出一派喜悅、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圍龍屋的風格是原始住宅風格的承傳。據考古資料表明,處於黃河流域的原始社會中後期的半坡氏族和龍山氏族,他們居住的區域就是由幾十座樣式為方形和圓形的土夯房屋組成。這說明客家人的居住觀念中潛意識地蘊含了其對祖先某些住宅經驗的復甦和借鑒。

第三、圍龍屋的建築特色也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投射。

集中體現在講求建築物體與天然地形的協調統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學道理。如遇上不盡人意的地形則通過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築半門調整座向,以達到陰陽平衡和適應環境。這種陰陽思想,後來又夾雜了不少講究「風水屋場」的巫術文化,如俗諺:「風水人間不可無,全憑陰陽兩相扶」等。

第四、體現了傳統的宗族觀念。

客家民居建築規模宏大,一方面,呈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習性。因為,客家不論是在長途跋涉的游離中,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戶所難於克服的困難,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內住戶按輩份高低及尊卑來分配房間,其建築中心位置都安排放祖宗牌位,供後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這種傳統家族倫理思想。

客家人做了新屋,一般都要舉行「搬新屋」禮俗,叫「出煞」。要請風水先生驅趕「三煞」之後,才會平安吉利。遷居之日,大排宴席,祭祀神靈。

10. 客家圍屋的代表性的圍龍屋

松山下賴屋,又名松山下老屋,位於廣東省梅州興寧市永和鎮長安村,是典型的客家圍龍屋。由於老屋剛好坐落在松山下,故名松山下老屋。松山下老屋是長安村最大的老屋,也是興寧市著名的老屋之一。松山下老屋一帶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氣候宜人,特別適合居住。二〇〇九年八月,松山下老屋被興寧市人民政府評為「興寧市客家民居保護單位特色古民居」。
南華又廬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清光緒三十年(1904)潘祥初所建。佔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外觀宏偉,氣勢不凡。屋內分上、中、下三堂,二橫共八堂,左右兩側各四堂(左邊中、興、伊、始,右邊長、發、其、祥),上堂後面還有枕屋一排、廚房二座(左右各一座),屋背後有果園,種有各樣優良的嶺南佳果。右邊有花園,建有蓮池、石山、奇花異草。全屋總共有118間房,大小廳堂幾十個。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宇安廬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三堂四橫,圍屋外半徑為15.1米,內徑為11.2米,共15個扇形房間;花胎、圍屋內是呈半圓的斜坡地,用卵石砌築地面,並種上常青觀賞花木;上堂進深較大,中堂則比上堂下堂寬廣,兩邊有八柱擎托棟宇,下堂前為大門,後為天井,用雕刻精緻的木屏風隔開;屋內空氣清爽,廳房內外互相融洽,遙相呼應。外大門為獨立式的門樓,內大門為凹門,附加門罩式,外形美觀。
棣華居位於梅州市梅江區西陽鎮白宮村。以造屋的兩兄弟的名字命名,含「棣棠並茂,華萼相輝」之意,象徵兄弟和睦、人丁興旺。房屋呈半圓形,前臨水塘,背靠青山,有龍廳、正堂、南北廳等數十個房間。「棣華居」現居住丘保平一家5口人。據丘保平介紹,這座老屋已有上百年歷史,他是這座老屋的第5代主人,最多的時候這里曾住過70多口人,「棣華居」的子孫,博士、教授以上的讀書人已有34人。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崇慶第位於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三堂兩橫一圍,屋內廳堂中雕龍畫鳳,地板、花胎、池塘均用水泥和花崗石建造,建築玲瓏別致,是一座建造標准較高的圍龍屋。此屋為古秀階等幾戶人家合建,建造期間,由古秀階理事,故人們又稱此屋為「古秀階」。
光祿第張弼士故居。位於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三堂四橫,建築面積4180平方米。門前豎有清政府御賜的「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牌坊,正門塑李鴻章所書「光祿第」屋名,屋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還有前後花園及書齋等。飛檐斗拱,畫棟雕梁,構思巧妙,工藝精湛。1991年,北京古建築研究所專家曾專門到此考察,認為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客家建築風格的民族古建築。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九廳十八井位於梅州市豐順縣湯西鎮。由3棟大屋連成,中棟較大,共有9個廳堂和18個天井,中大門兩側有石鼓2個,門坪立2尊高大石獅,溪水經門前右側流過,四周種有密密麻麻的棘竹。這座圍龍屋建於清同治年間,現仍保存完好。
九棟居位於梅州市蕉嶺廣福鎮,建於清康熙年間,內設9個廳堂,9個屋棟,前後共有6個大門,整座建築4165平方米,共134個房間,是罕見的大型客家民居。

閱讀全文

與圍屋宣傳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視頻營銷方案 瀏覽:446
大眾點評網電子商務 瀏覽:81
排水檢測修復培訓的計劃方案 瀏覽:790
部編教材小學語文培訓方案 瀏覽:402
38婦女節黃金營銷方案 瀏覽:263
電子商務可做項目 瀏覽:941
初中政治校本網路培訓方案 瀏覽:157
關於理論宣講的培訓方案 瀏覽:561
湖南集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6
美麗隨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59
杭州森馬電子商務 瀏覽:921
醫院匯報片策劃方案 瀏覽:305
中秋佳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41
小米公司產品推廣方案 瀏覽:367
簡答題電子商務系統的組成 瀏覽:450
旅遊宣傳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54
旅遊景區培訓方案 瀏覽:981
奶粉捐贈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77
酒店技能培訓考核方案 瀏覽:514
國企中高層培訓方案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