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動車充電定時器發展狀況
銅線直徑1.2毫米導線截面1平方毫米的導線100米電阻1.5歐姆,雙股接出50米總電阻1.5歐姆。
銅線直徑1.6毫米導線截面2平方毫米的導線100米電阻0.8歐姆,雙股接出50米總電阻0.8歐姆。
8芯的網路線,銅芯有粗有細,有的有4根鍍銅鐵芯線,就算每根銅芯直徑0.3毫米,導線截面積0.07548平方毫米,100米電阻23歐姆,以4根並聯成一股,雙股接出50米總電阻5.8歐姆。接出10米總電阻1.16歐姆。
這要看什麼樣的充電機,要看是否為固定輸出電壓的,還是三段式智能的,
對於固定電壓輸出的充電器,輸出側直流電阻可以大一些,也就在1歐姆以內,最多可以到5歐姆。
對於三段式,導線直流電阻要更小些,
導線長了,無非就是電池充電超過10個小時也充不滿。
對於專門設計的充電器,採用中壓供電,可以對100米外的電動車充電,導線電阻可以10歐姆,而採用小截面導線,還可以對每個12V電池單獨充電,充電結束後,自動降低充電電壓,可以遙測每個電池的充電狀態。
這就是功夫了。
跪求24V30A充電機電路圖
現在有許多這樣的產品出售呀。
自己做要定製大功率變壓器,一般地說,是輸出交流電壓24伏特到33伏特,功率是1千瓦(應該是伏安),注意要在次級24伏特到33伏特之間抽多幾個頭。
簡單的方法,是將次級輸出用全波整流,直接輸出到電池,要串聯電流表,要並聯電壓表,用工業電器的開關(浙江省一帶盛產)人工調節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根據充電的進程人工調節。至於自動穩壓、自動穩流的充電機,在35年前,可控硅的控制方式資料是公開出版印刷的。簡單應急的方法,是用功率足夠的行燈變壓器(36伏特安全電壓輸出)、隔離變壓器、電焊機變壓器,對其次級加繞幾圈,正向串聯或者反向串聯,調整輸出電壓和充電電流到合適的范圍。
電動自行車剛換了新電瓶,昨晚充了一晚上充電器燈還是紅的,是電瓶問題還是充電器問題?
我昨天剛換了新電瓶,昨晚充了一晚上充電器燈還是紅的,是電瓶問題還是充電器問題?
原先我的舊電瓶也是無論充多久都是紅燈,電池發熱很嚴重,所以才換了電瓶,可現在充電器還是不變綠。
原先電池是10A的,現在換12A電瓶,充電器是1.8A的,能夠沖12A的電瓶?
問題補充:
原先我的電瓶就是被充得變形非常嚴重才換新的,每天都充12個小時,
這就有兩個方面要討論;
首先是要用電壓表測量充電器不接電池,空載狀態下的輸出電壓,
再測量充電十多個小時後的充電電壓和充電電流,
你還是自己購買一個普通的指針式三用表為穩妥,平時就接在充電器的輸出端兩邊測量電壓,經常留意觀察其電壓的變化。俺是購買了通用的、單一用途的指針電壓表並聯在充電機上,連續觀察充電電壓的變化過程。至於充電電壓的正常范圍,網路上有許多網頁連篇累牘地介紹,請自行檢索為盼。
以上的工作就是判斷充電器的輸出電壓是否失控。
因為蔣胡述軍卓強迫本人下崗,下列的內容是簡單介紹;
即使是符合國內各個工廠出廠標準的充電器、即使是那些三段式智能充電器,哪怕是計算機控制的充電器,都是將幾節電池串聯起來充電,再新、性能再一致的幾節電池,經過若干充放電循環,各節電池的電壓和容量的差異會越來越大,通常的故障現象就是其中部分電池鼓脹。如果是新舊電池搭配使用,這種故障的發生幾率就更高、更頻繁。
所以,有條件的情況下,要採取每節電池一個單獨的充電器。這對於從高層住宅上向樓下的電動自行車電池充電是綜合能力的考量!
特別是對各節電池充電過程單獨遙控、遙測。
本人在此有長期的經驗。例如樓上有通用的充電器,電動自行車上另外有用分立元器件搭建的超低壓降差充電控制器。
你應當去要那些高考狀元、集成電路設計研究生、博士導師為你解決實際需要,他們的工資月薪起點萬元人民幣以上,俺是領取社會救濟地。
高層樓宇對樓下蓄電池充電、遠程充電設計,
採用中壓、低壓輸電傳輸,採用完全分立元器件搭建超低壓降差電路、遙控、遙測電路,
盡量不採用單片機才能體現高素質設計能力,而且實現時序控制、充電電壓自動調節、充電電流自動調節。
電動車48V1.8A的充電器,延長輸出端30米線後,可否用48V2.5A或者48V3A的充電器?
因為住五樓、電動車在一樓,所以充電很不方便。
如果用原配充電器,延長充電器輸出端後電池經常充不滿(延長220V端的話不是很安全)!
這是要專門設計的充電器。
本人的一個做法,是將現有充電器輸出電壓調高,在自行車上另外有一個協調電路。因為實際上有充電末期降壓的要求,完善的電路要專門設計,具體設計細節和完整的圖紙、測試數據,可能要5年到10年後才公布。
現在已經積累了過百張圖紙,都可以使用,各有優缺點,其正規的設計對於電路理解要十分深刻,把握極其准確。
本人實際上的測試到達120米距離,安全電壓范圍的中壓輸電,末端再調整。
現在也使用帶遙測充電電壓、充電電流的線路,這是對每個電池單獨充電的完善方式。
市場上完全沒有相關的產品。
俺是長期從高層樓宇,向樓下電動自行車充電地,經驗豐富。
要保證有利於電池的壽命,保障傳輸安全,要使用超低壓降充電器,本人既使用全分立元器件組裝的超低壓降線性穩定保障線路,也使用進口超低壓降線性集成電路,也使用開關調制集成電路。
你所表述的問題,是因為一般電動自行車充電器設計水平低、對成本限制壓力大而導致地。對於高能電池,強調要持續檢測電池溫升;而對於鉛酸電池,其耐受能力強的多,如果鉛酸電池充電狀態下溫升過高,已經過充電十分嚴重啦。
充電器不能自動跳燈的反映十分普遍,最簡單地方法,是*****,人工監控,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的浮充電電壓;障礙是現在充電器生產企業都對線路保密,要花費幾天時間目力慢慢詳細判讀線路的裝配分布,以逆工程的方法重新繪制電路圖,方可制定改裝措施。
更大的困難是現在將幾個額定電壓12伏特電池串聯起來充電的方法有嚴重缺陷,電池經過幾十個充放電循環後,各個電池的容量、各個電池的電壓相差越來越大,即使人工干預充電,也是杯水車薪、
無助於事、干著急、無法施以援手。
徹底解決的方法是每個電池一個充電器,每個電池都有*******連續監測,這種充電器不是現在的三段式充電器或者企業所宣傳的「計算機智能」充電器。
本人一直想全面無償公開相關設計和大量測試數據,你們要葉勤、胡軍、蔣述卓開放免費教學網路吧,還有他們掌管的出版社呀。
什麼牌子的電動車充電器質量好,本人想做這方面的代理
告訴你吧,牌子響的沒有一家能達到以下全國最高功能、性能、指標,
而且那些大品牌是暴利產品!他們的產品售價,按照正常的利潤空間,就能達到以下效果,已經向某高校科技服務公司提出,他們無法意識到其技術創新和市場潛力,尤其是開創了新的市場空間。
現在不生產,不銷售,凍結。
你有需要,可以通過網管來聯系,也許可以授權生產,與經濟利益訴求沒有直接和必然的聯系,沒有先決的條件,從法律上來表達,就是可以考慮免費。
下面也不是正面回答,是幾個其他答案的匯編,你慢慢去理解吧,
如果國內外有類似功能的產品,你再來抨擊吧,
如果你發掘不到,那就要抨擊大品牌充電機,
尤其是那些不給線路圖、不給裝配圖、又是貼片安裝,不可維修、不給配件、不公開測試條件和測試結果、不公開故障特徵與處理維修方法的生產企業、用戶不可以調整、不可以改裝的電動自行車充電器,
電動車充電器電源間歇震盪怎麼回事
一般是輸出短路啦!就相當於打嗝的效果,這是洋人設計的安全保護措施。
具體要看是否電壓等級錯誤不匹配,輸出電流是否小而電池容量太大(這個可能性小,因為正常的充電器限制最大輸出電流),是否過載。
『貳』 設計一個讓電動車電瓶充電充滿後自動斷電的電路,我想用555定時器定時做
應該是用比較器,而不是定時器,定時器如果假設你5小時沒有充滿電電瓶豈不是處在虧電狀態?如果5小時時間太長,比如4小時就充滿了,電瓶豈不是處在過充狀態?虧電不能發揮電瓶的最大性能,過充會損壞電瓶,所以應該是用比較器,當電瓶的充電電壓達到設定值時就自動停止充電
你找個充電器的原理圖分析一下就明白了,沒有一款用定時器的,不行就買個成品的充電器,一個充電器幾十塊,一組電瓶可是好幾百塊
『叄』 新能源汽車充電的話能用定時器嗎離得車庫遠充滿去拔很費勁 我看到說明書上說斷電需要先拔充電槍那一頭
現在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潮流,很多汽車企業都開始進入新能源汽車了,因為國家政策的支持,所以越早進入的話,占據的市場份額就越大。而且現在全球都在宣傳節能環保,我國很多一線城市都實行了限行限號的政策,就是為了能夠改善環境。在這種背景下面,新能源汽車就誕生了,說到新能源汽車大家首先會想到特斯拉,這是新能源汽車中的王者,一般的人真的買不起。
那麼對於擁有新能源汽車的車主來說,他們充一次電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呢?相信很多車主都沒有算過,那麼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新能源汽車把電充滿一次需要花費多少?新能源車充電一次費用多少,這筆賬可得一定要算,否則你會後悔!
想要知道價格是多少的話,首先我們要知道電費的價格。民用電價格一般峰谷電價分別為一度電0.6元和0.4元上下,國家電網直流充電站價格一般在一度電0.4-0.9元之間浮動,第三方交流充電樁一般電價+服務費在一度電1.2-1.8元之間。充電效率,交流電充電樁一般效率能達到88%,直流電效率大概在93%。
新能源汽車目前主流的電動汽車續航在100到500公里之間,各個充電充到滿價格不一樣。以200公里車為例。採用充電樁充電,目前主流充電樁充電一度電價格在1.6元到1.8元之間,充滿電大概需要31度電左右,價格在49.6到55.8之間。
而如果你使用的是家用充電樁的,價格統一是在0.58元左右,充滿的話大概的價格是在18元。還是比較便宜的,而且採用家用電充電的話,每個城市的價格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城市價格甚至只有五毛錢,而充滿電僅僅只需要15.5元,真的非常實惠。
但是如果你在三用充電樁充電的話,拋去電費成本以外充電樁商家,每度電一般還會收取幾毛錢的服務費,因此對於一輛續航能力為150km左右的新能源汽車,一次從零到100%所需要的費用也才30元左右,所以從動力成本上計算還是相當劃算的。
而且新能源汽車上的發動機以及變速箱都是靠電來提供動力的,所以不需要保養,只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檢查就好了。大家都知道汽油車保養的話,還是比較昂貴的,一次就要好幾百,甚至上千。而從這方面來看的話,真的便宜不少。
現在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潮流,很多汽車企業都開始進入新能源汽車了,因為國家政策的支持,所以越早進入的話,占據的市場份額就越大。而且現在全球都在宣傳節能環保,我國很多一線城市都實行了限行限號的政策,就是為了能夠改善環境。在這種背景下面,新能源汽車就誕生了,說到新能源汽車大家首先會想到特斯拉,這是新能源汽車中的王者,一般的人真的買不起。
那麼對於擁有新能源汽車的車主來說,他們充一次電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呢?相信很多車主都沒有算過,那麼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新能源汽車把電充滿一次需要花費多少?新能源車充電一次費用多少,這筆賬可得一定要算,否則你會後悔!
想要知道價格是多少的話,首先我們要知道電費的價格。民用電價格一般峰谷電價分別為一度電0.6元和0.4元上下,國家電網直流充電站價格一般在一度電0.4-0.9元之間浮動,第三方交流充電樁一般電價+服務費在一度電1.2-1.8元之間。充電效率,交流電充電樁一般效率能達到88%,直流電效率大概在93%。
新能源汽車目前主流的電動汽車續航在100到500公里之間,各個充電充到滿價格不一樣。以200公里車為例。採用充電樁充電,目前主流充電樁充電一度電價格在1.6元到1.8元之間,充滿電大概需要31度電左右,價格在49.6到55.8之間。
而如果你使用的是家用充電樁的,價格統一是在0.58元左右,充滿的話大概的價格是在18元。還是比較便宜的,而且採用家用電充電的話,每個城市的價格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城市價格甚至只有五毛錢,而充滿電僅僅只需要15.5元,真的非常實惠。
但是如果你在三用充電樁充電的話,拋去電費成本以外充電樁商家,每度電一般還會收取幾毛錢的服務費,因此對於一輛續航能力為150km左右的新能源汽車,一次從零到100%所需要的費用也才30元左右,所以從動力成本上計算還是相當劃算的。
而且新能源汽車上的發動機以及變速箱都是靠電來提供動力的,所以不需要保養,只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檢查就好了。大家都知道汽油車保養的話,還是比較昂貴的,一次就要好幾百,甚至上千。而從這方面來看的話,真的便宜不少。
『肆』 【求助】如何在宣傳冊中插入用PDF文件轉成的圖片
提取PDF中的圖片且保持較高的清晰度的話,需要用FOXIT PDF EDITOR 這樣的PDF編輯工具,用它打開你的PDF, 滑鼠點擊專圖片處,點右鍵屬-復制,然後你在word或畫圖中就可粘貼該圖片。用快照截圖的方式清晰度會變差。
我想你應該是用word之類的文字編輯工具來製作宣傳冊吧,即便不是word,同樣應該可以用上述方法復制的圖片插入到你的編輯頁面中進行圖文編排的。
『伍』 C++如何實現顯示宣傳界面後彈出主界面,就像CAD似的,先顯示一個圖形界面,然後載入程序
如果是先顯示一個畫面再載入的話,你可以創建一個窗口,下一個定時器,等時間到後再開始載入下一個。
但我覺得,應該是在開始載入畫面的時候,就開始載入程序,並且一直等待程序初始化完畢後再結束此畫面,再進入程序。期間,這個畫面出於等待狀態,並且判斷程序是否載入完成。這個可以設置一個變數或者其他什麼標記,以供開始的界面窗口判斷。
至於代碼的話,我想你學了C++和Windows編程,寫出來不難吧。
『陸』 阿波羅11號登月上去和返回為什麼沒有計時器和畫面是不是通訊不好、還是造假美國為什麼要騙全世界人類
國旗塵埃鞋印行走畫面膠片無回歸 火箭土星五號遭棄 引發美國人首次登月是騙局之爭十大疑點首次登月是不是騙局
第一次登月的宇航員對本報特約記者表示確實登上月球 中國專家稱「嫦娥」很難拍到鞋印
昨天,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969年美國人是否真的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嫦娥」能否拍到當年在月球留下的腳印?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潘厚任對本報記者表示,拍下當時的登月痕跡不太可能。
與阿姆斯特朗一起登上月球的阿波羅11號的宇航員布茲·奧爾德林對本報特約記者表示,一個在他面前提出質疑的人當時就被他打了一個耳光。
奧爾德林還回應了「騙局說」所提出的一些質疑。
燕山大學李子豐教授(以下簡稱李)在搜集研究「阿波羅號登月」疑點後,表示計劃在明年7月召開「美國人類登月真相探究會」,揭露一個世紀大騙局。
而針對「阿波羅號登月」十大疑點,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潘厚任(以下簡稱潘)給出了相關解釋,他並不認同「騙局」一說。
■爭辯人物
「騙局」說支持方:李子豐
燕山大學石油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河北省石油學會理事、《燕山大學學報》編委、《石油鑽探技術》編委、河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評議人。
「騙局」說反駁方:潘厚任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從事太空科技工作四十多年,參加我國第一、第二顆人造衛星的總體設計和衛星系列規劃的制定等工作,曾任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總體設計組副組長。
觀點交鋒
1.
沒有空氣國旗如何橫向飄揚
李:在阿波羅號登月的電視片上,有一段美國國旗在月球上橫向飄揚(順風飄揚)的畫面。
大家知道,月球上沒有空氣,美國國旗怎麼能橫向飄揚?
潘:仔細看畫面可以知道,這面國旗是用「7」字形的支架撐起來的,正是因為月球沒有風沒有阻力,這面旗子才可以長時間晃動而不是立刻停下來,看上去就產生了飄動的感覺。
2.
高溫過百塑料國旗如何不化
李:有人在替美國辯解時說國旗是塑料做的,有褶皺感,但塑料一般對溫度敏感,月球對著太陽的一面溫度很高可達100攝氏度以上,背離的一面溫度很低可達零下100攝氏度。塑料不怎麼適宜做放在月球上的旗幟。
潘:阿波羅號可以選擇在月亮有太陽光和沒有太陽光的臨界點著陸,那個地方的溫度是比較均衡的,能避免溫差大的情況,就好比地球太陽落山時的氣溫。
3.
電視畫面太空為何漆黑一片
李:在電視片上,月球是亮的,天空是一片漆黑的。現在大家都知道,在太空的宇宙飛船中,向四周看,太空是比較明亮的。宣傳片與事實不符。
潘:這和拍攝時曝光時間有關,在月球上只有曝光時間足夠長才能顯示背景中的星星之類的東西,當時的拍攝情況應該是無法顯示背景中的東西,而只是漆黑一片。
4.
飛船登月為何不見塵埃飛起
李:月球上沒有空氣。當飛船到達月球時,只能用向前方噴射物質的方式減速。月球表面積累了厚厚的塵埃,在噴射物質的作用下,必然會向四方濺射,並將降落點附近的灰塵吹走。登陸月球的畫面有這一場景嗎?
潘:一方面,阿波羅號是逐步減速輕輕落在月球上,而且是垂直落下並沒有側向力,即使有微粒碰撞也很快會掉下;另一方面,月球上空氣非常稀薄,接近真空狀態,因此幾乎沒有地球那樣的空氣流,也就不會激起大量的灰塵。
■宇航員回應
我們確實登上了月球
我們確實登上了月球!與阿姆斯特朗一起登上月球的阿波羅11號的宇航員布茲·奧爾德林對本報特約駐美國記者說。
對於質疑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的問題,奧爾德林表示,這樣的聲音早在他們剛返回地球的時候就有人發出。
「當時的懷疑是針對我們插在月亮上的美國國旗,有人指出:『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風,旗子怎麼會飄啊?』」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被這樣的問題糾纏幾十年,他也回答了若干次:「實際上那是事先將旗子的一面用鋼絲固定住,以求達到迎風招展的效果。」
文/本報特約駐美國記者溫燕記者曹雪
奧爾德林資料圖
■中國專家
「嫦娥」拍不到登月腳印
據了解,嫦娥一號衛星科學目標是獲取整個月球表面的立體影像,與一般的詳細觀測不同,它的解析度是120米左右。但是每一軌的覆蓋寬度相對較寬,達到60公里左右。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潘厚任對本報記者表示,嫦娥一號衛星經過美國人第一次登陸月球地點上空的可能性比較大,但要想從拍下的照片中看到當時的登陸痕跡不太可能。
文/特稿記者廖洪武
5.
表面無水鞋印如何印上月球
李:鞋印只有在有一定水分的條件下,才能形成。在月球表面根本沒有水分的條件下,是形不成鞋印的。我們在海邊沙灘行走就可以感覺到這一點。
潘:並不一定要有水分才能形成腳印。只要月球下面比較硬,上面有浮塵就會有壓痕。好比在一個木板上撒上麵粉,手一按也會有印痕。
6.
高溫之下膠片相機如何拍攝
李:月球在太陽直接照射之下,氣溫可高達100攝氏度以上,膠片早已熔化了。
潘:登月的地方選擇在日照和陰影的交界處,溫度也不是太高。航天員使用的可能是特製的膠片。
7.
兩塊石頭為何影子方向不同
李:從錄像畫面可以看到,兩塊石頭的影子朝向並不相同,而月球只有一個光源——太陽,畫面說明有兩處光源,有造假嫌疑。
潘:月球表面不平可以造成這個結果。表面不平就會造成物體投影在不同的斜面上,從側面看,好像投影是拐彎了,在現場用眼睛看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8.
人在月球行走為何並不輕快
李:分析錄像畫面可以發現,登月的兩位宇航員行走並不快,步子不大,也跳不高,基本上和地球步行情況差不多,而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按道理步行應該很輕松的。
潘:當時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宇航服大約有120公斤重,而且宇航服是根據失重狀態設計的,手腳彎曲都不方便,十分笨重,不可能像想像的那樣輕松。
9.
重返地球為何沒有火箭裝備
李:人不光要到達月球,還要返回。在出發時,地球發射場需要有裝備和火箭。那麼,返回的裝備和返回火箭在哪裡?那個小噴氣式返回艙能脫離月球引力嗎?
潘:因為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小噴氣式返回艙並不需要巨大的推力,它完全有能力飛回軌道,和分離前的艙體結合然後再返回地球。
10.
登月火箭現在為何放棄不用
李:阿波羅號登月用的是土星五號火箭,功率巨大無比,為什麼現在棄而不用了?據說連圖紙都沒有保存下來。
潘:土星五號的技術還在,推力可以達到189噸,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箭仍然是它。但因為成本因素,加上航天發射並不一定需要這么大的推力,所以美國並沒有將它派上用場,不需要採取「殺雞用牛刀」的做法。
本版撰文/特稿記者廖洪武記者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