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廠消防安全預防
一、 消防安全防護技術措施。
1、嚴格控制引火源。
盡量選用本安型電氣設備(漏電跳閘、過載過流保護、短路瞬時斷電裝置),嚴防電器線路發熱老化致短路引起火災。嚴格控制任何可能引火源。
2、有序控制可燃物。
易燃的可燃物的數量不能多,避免引起大型難以控制火災;可燃物的位置應有序擺放,方便人員操控和逃生;可燃物之間的間距應科學,防止引起交叉和火災蔓延。
3、合理控制可燃物與引火源之間的安全間距。
可燃物與點火源之間的有效安全防護距離一般在5米以上。因辦公室內工作場所狹窄,最小安全間距也應在1.5米以上。
4、合理確定重點防火平面布置圖,落實消防器材,掛設針對性的防火標志。
5、保持消防通道暢通。在高樓層部位設置逃生救援通道。配備必要數量的逃生繩。
二、 消防安全防護管理措施。
1、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
消防安全,人人有責。所有單位工作人員都有義務做好自己的本職消防安全工作。對於自身的工作環境,首先加強自檢。單位屬各責任實體及科室負責人也應定期檢查。根據上述消防安全技術,嚴查火
災隱患,並及時採取「五定」、「四清」保安全的措施。同時單位安委會組織人員對重點監控部位進行專項督察。
2、工作現場應及時清除陳舊過時、功耗高、發熱嚴重、運行狀況不良的電氣設備;盡量減少使用大功率電器。使用前仔細檢查電氣線路有無打結、破損、裸露、老化現象;使用時現場應有人監護;離開時做到人走、斷電、熄燈;所有用電場所設置一個操控方便的總開關。嚴禁亂拉亂接電源電器。
3、可燃物多的地方,現場禁止吸煙。禁止擅自燃燒紙張物品。特別區域執行動火審批制度。
4、開展防火安全教育,並在單位櫥窗欄內宣傳消防安全知識,對全員進行防火安全講座,以提高全隊職工消防安全工作意識。
5、定期進行防火檢查,及時更換滅火器葯劑和檢查消防栓的有效性。
6、成立專兼職消防防火組織,進行火災模擬演練。執行消防值班制度。
7、必要時各級自上而下簽定防火安全責任書。
② 企業消防安全知識
1、單位應當嚴厲恪守消防法律、法規、規章,貫徹「避免為主、防消聯系」的消防工作方針,實行消防安全責任,確保消防安全。法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許非法人單位的首要擔任人是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部擔任。
單位應當執行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清晰逐級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斷定各級、各崗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
2、消防安全要點單位應當設置或許斷定消防工作的歸口辦理職能部分,並斷定專職或許兼職的消防辦理人員;其他單位應當斷定專職或許兼職消防辦理人員,能夠斷定消防工作的歸口辦理職能部分。歸口辦理職能部分和專兼職消防辦理人員在消防安全責任人或許消防安全辦理人的領導下展開消防安全辦理工作。
3、單位應當樹立健全各項消防安全准則,包含消防安全教育、訓練;防火巡查、查看;安全分散設備辦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設備、器件保護辦理;火災風險整改;用火、用電安全辦理;易燃易爆風險物品和場所防火防爆等內容。
4、火災風險性較大的大中型公司、專用庫房以及被列為國家要點文物保護的古建築群辦理單位等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樹立專職消防隊,並定時安排展開消防演練。
5、安排擬定契合本單位實踐的救活和應急分散預案,至少每半年要安排職工進行一次逃生自救和補救前期火災的演練。
6、定時對本單位的消防設備、救活器件和消防安全象徵進行保護養護,確保其無缺有用。要時刻堅持防火門、防火卷簾、消防安全分散指示象徵、應急照明、機械排煙送風、火災事故播送等設備處於正常工作狀況。
7、確保分散通道、安全出口的暢通。不得佔用分散通道或許在分散通道、安全出口上設置影響分散的障礙物,不得在經營、出產、工作時刻關閉安全出口,不得遮擋安全分散指示象徵。
8、制止在具有火災、爆破風險的場所運用明火;因特殊狀況需求進行電、氣焊等明火工作的,動火部分和人員應當嚴厲依照單位的用火辦理准則辦理批閱手續,落完成場監護人,裝備滿足的消防器件,並鏟除動火區域的易燃、可燃物。
9、恪守國家有關規定,對易燃易爆風險物品的出產、運用、貯存、出售、運送或許毀掉實行嚴厲的消防安全辦理。制止攜帶火種進入出產、貯存易燃易爆風險物品的場所。
10、消防安全要點單位應當進行每日防火巡查,並斷定巡查的人員、內容、部位和頻次。其他單位能夠依據需求安排防火巡查。防火巡查人員應當及時糾正違章行為,無法當場處置的,應當當即向有關部分陳述。
11、消防值班人員、巡查人員有必要堅守崗位,不得擅離職守。
12、新職工上崗前有必要進行消防安全訓練,具有火災風險性的特殊工種、要點崗位職工有必要進行消防安全專業訓練,訓練率要達100%,並持證上崗。
13、不要在宿舍、出產車間、廠房等場所亂接亂拉暫時電線和私自運用電氣設備,制止超負荷用電。禁止在庫房、車間內設置職工宿舍。
14、公司的熱處置工件應堆積在安全的當地,禁止堆積在有油污的地上和木材、紙張等易燃物品鄰近。
15、褐煤、濕稻草、麥草、棉花、油菜籽、豆餅和粘有動、植物油的棉紗、手套、衣裳、木屑以及擦洗過設備的油布等,假如長期堆積在一起,很簡單自燃而發作火災,應勤加處置。
16、植物堆垛應存放在枯燥的當地,一起做好防潮。堆垛不宜過大,應加強通風,並設專人檢測溫度和濕度,避免垛內自燃或致使飛火延伸。
17、公司職工要做到「三懂三會」,即懂得本崗位火災風險性、懂得根本消防知識、懂得避免火災的辦法;會報火災、會補救初起火災、會安排分散人員。
18、火災發作後,要及時報警,不得不報、遲報、謊報火災,或許隱秘火災狀況。撥打火災電話「119」時,要講清起火單位、地址區域、大街、房子門牌號碼、起火部位、焚燒物質、火勢巨細、報警人名字以及所運用電話的號碼。報警後,應派人在路口接應,引導消防車進入火場。
19、電器或電線著火,要先堵截電源,再施行救活,不然很能夠發作觸電傷人事故。
20、穿過濃煙逃生時,要盡量使身體靠近地上,並用濕毛巾、手絹等捂住口鼻低姿行進,避免有毒煙氣的損害。
③ 生產企業個人消防宣傳主要事跡怎麼寫
xxx同志作為分管xx縣消防工作的政府領導,對消防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極大的支持。在該同志領導下,xx縣積極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大力加強城市公共消防設施和消防裝備建設,確保了「社會消防工作責任目標」的完成,增強了該縣整體抗禦火災事故的能力。
年初,為強化各級政府、部門做好消防工作的責任感,xxx同志主持召開全縣消防工作會議,將社會消防工作「責任目標」進行細化、分解,確保「責任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分階段地實施,與各級政府、部門簽定了責任狀,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
自xxx同志分管消防工作以來,xx縣消防部隊的裝備建設發生了質的飛躍,部隊的戰鬥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2011年,在xxx同志的多方努力下,縣政府撥款150萬元用於部隊發展建設,投入60萬元購置了特勤器材搶險救援裝備,大大的增強了部隊的滅火救援能力。同時,xx縣應急救援中心的建設項目已被批准,立項和土地劃撥工作已經完成。
今年以來,xxx同志親自部署開展「荊楚天網」行動、構築社會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建築消防設施隱患排查整治行動、重大火災隱患掛牌督辦、「五大活動」、「清剿火患」戰役等一系列消防安全專項治理行動。xxx同志五次帶隊開展消防安全檢查,督促火災隱患整改,出面協調消防工作開展過程中與有關部門的關系,並定期到消防大隊聽取工作匯報,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在xxx同志的重視和支持下,xx縣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也呈現出全面開花的良好局面,建成了xx鎮政府專職消防隊,為當地的經濟建設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xxx同志視消防工作為己任,視消防官兵為自己的兄弟,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消防是我家,消防工作是政府工作,黨和政府將這項工作交給我,是對我的信任,我將全力以赴抓好消防工作,為構建和諧xx、平安xx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④ 如何工廠消防安全方面的宣傳欄
1、內容簡潔明了(最好配圖片)
2、工廠內公共區域配置的消防設備的使用方法(最好配圖片)
3、火災前後的處置方法,怎樣報警(最好配圖片)
4、消防安全方面的小常識(最好配圖片)
5、消防日常訓練的圖片
6、火場的逃生方法(最好配圖片)
7、工廠疏散指示圖(標注全,滅火設備的位置)
⑤ 企業消防安全知識有哪些,企業工廠消防安全怎麼做
你們工廠應該有保衛科-消防吧,讓他們給你出個消防各項規章制度。
消防控制室應該張貼相關的消防規章制度
⑥ 印刷廠用火安全及消防知識
1.加強全廠職工安全防火、防盜的教育,增強防火、防盜意識。
2.各車間、部門應配備消防器材,滅火機是防火的專用和必備品,任何人不得隨意移動位置和使用。對消防器材應定期檢查、定期換葯,由專人負責。
3.各車間、倉庫中嚴禁吸煙、嚴禁帶入火種,下班前應切斷電源、關好門窗。
4.重點廠區做好防火、防事故標志(如火警電話:119)。
5.對違章用電、用火,發現後要嚴肅處理,根據情況給予批評、教育、罰款甚至處分。觸犯刑律者,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以下供參考:
一、經常對員工進行防火安全教育,健全義務消防組織、定期開展消防訓練,提高職工對防火安全的認識,增強滅火技能。
二、完善防火組織機構,搞好安全防範,建立健全防火責任制,劃分防火責任區,定期開展防火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三、嚴禁在倉庫、車間吸煙、使用明火,生產用火和生產取暖須經主管人員批准後在規定地點,並採取有效防火措施。
四、加強電源管理,定期檢修,發現電源火災隱患應及時報告,進行維修,下班時切斷電源。
五、必須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並保證完好有效,放置地點醒目易取,使每位員工掌握滅火器性能和使用方法,會報火警、會撲救初起火災。
六、提高警惕,嚴防壞人縱火破壞,如發生火警應保持鎮靜,積極設法撲救,並迅速報警。
七、如違反規定,對造成火災事故者要追究責任,並根據情節、後果從嚴處理。處理火災事故做到三不放過(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和群眾未受教育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