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鹽都宣傳片

鹽都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06-17 09:51:20

A. 現在全國緊缺食用鹽到底什麼情況

這是擔心核電站污染海水引發的食鹽搶購。
浙江沿海屬於台灣暖流,海水北上到日本附近,日本核電站爆炸引起的輻射污染物不可能會隨著海流飄來浙江。核電站上空是西風帶,污染物也不會隨著大氣環流吹來影響浙江,只會影響加拿大與美國。
缺鹽可能是鹽商故意製造的恐慌,找機會發橫財。

B. 鹽城的歷史是什麼

鹽城,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東晉義熙七年改名鹽城,此為現名之始;南北朝稱鹽城郡;隋初仍為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宋代屬楚州;元朝屬淮安路;明代屬淮安府;清初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劃歸江蘇省;民國初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後仍恢復原名。其它縣的設置:清朝雍正九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建東台縣;抗日戰爭中期,建台北、鹽東、阜東、建陽4縣;1966年新建響水縣。1983年撤銷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建市,1996年,郊區撤銷,建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亭湖區轄原鹽城市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
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市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這就是鹽城歷史變遷的輪廓。

C. 鹽城鹽多嗎

鹽城是全國最大的造鹽場地,北有渤海,有很大的鹽廠,鹽城的鹽是全過文明,銷售海內外,東北亞等地。而且鹽城就是沿海城市,鹽的資源,不想而知,非常豐富的,從古代就有記載,鹽城以有豐富的鹽地區而被成為鹽城。鹽城,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東晉義熙七年改名鹽城,此為現名之始;南北朝稱鹽城郡;隋初仍為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寧代屬楚州;元朝屬淮安路;明代屬淮安府;清初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劃歸江蘇省;民國初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後仍恢復原名。鹽城市地處江蘇東部,東臨黃海,與南通、泰州、揚州、淮安、連雲港等市相鄰,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815萬,是江蘇面積第一,人口第二的市。下轄東台、大豐2個縣級市,建湖、射陽、阜寧、濱海、響水5個縣,鹽都、亭湖、開發區三個區。鹽城歷史淵源 鹽城,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東晉義熙七年改名鹽城,此為現名之始;南北朝稱鹽城郡;隋初仍為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寧代屬楚州;元朝屬淮安路;明代屬淮安府;清初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劃歸江蘇省;民國初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後仍恢復原名。其它縣的設置:清朝雍正九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建東台縣;抗日戰爭中期,建台北、鹽東、阜東、建陽4縣;1966年新建響水縣。1983年撤銷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建市,1996年,郊區撤銷,建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亭湖區轄原鹽城市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市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這就是鹽城歷史變遷的輪廓。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後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建國後,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縣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他們可以說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 鹽城歷史上鹽、漁、農業較為發達,尤以產淮鹽著名。先秦時期開始零星煮鹽,從西漢至清代中葉,淮鹽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財源之一。在唐代,鹽城還是我國主要出活海口之一,據新、舊《唐書》記載,高麗僧人封大聖、新羅國王了金士信、日本國使者粟田真人、小野石根以及阿倍仲麻呂,都是經鹽城登陸轉赴長安或出海的。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恢復沿海經濟,從蘇州、松江等地大規模移民來鹽屯墾,鹽城人口大增。鹽城的手工業也頗為發達,明清時期的建湖周氏冶鐵、李氏花炮,東台曹氏木雕、唐氏羽扇以及濱海的泥彩塑,大豐的西團發綉和東台安豐的木芙蓉織品等,在江淮之間是負有盛名的。 在中國革命現代史上,鹽城是革命老根據地之一,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1926年春,鹽城建立了黨的組織。1932年間,胡喬木同志在鹽城加入地下黨,辦報宣傳革命。1940年10月,東進北上的新四軍與南下的八路軍在白駒獅子口會師,成立了華中總指揮部。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從此鹽城成了蘇北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心臟。華中局黨校、抗大五分校、魯藝華中分院,在鹽城為黨培養了大批抗日幹部。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留下了戰斗足跡。1947年10月底鹽城獲得解放,1948年上半年全鹽阜區回到了人民懷抱,又成為解放戰爭的大後方,為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貢獻。 文化的發達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鹽城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在鹽阜大地上,哺育過文雄海內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南北朝產生過名醫徐道度,清代有治水專家馮道立;明清出現過詩人吳嘉紀]陳玉澍、書法家宋曹、畫家萬嵐以及評書的開創者柳敬亭等。建湖的「百戲」在唐代即享有盛譽,慶豐十八團是我國雜技三個半發源地之一。明代中葉還出現過東台安豐人王艮為代表的具有全國影響的泰州學派。近、現代鹽城出現的學者名流甚多。

D. 鹽城的名人

陳 琳 漢朝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鹽瀆縣人,他做過古射陽縣郡守,後任漢末大將軍何進的主薄。因何進陰謀篡漢被殺,他避居冀州,又為袁紹重用。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第24回時也寫到陳琳的故事。後來袁紹被曹操打敗,陳琳因文雄海內,又為曹操留用,文稿多出其手。漢獻帝建安23年(公元217年)病故,葬於古射陽河畔。陳琳擅長草擬公文,尤以替袁紹起草討伐曹操的檄文最為有名。他的詩僅存4首,以<<飲馬長城窘行>>最有價值。

陸秀夫 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實,祖籍建湖建陽,生於1236年。幼年隨父遷居京口朱方鎮(今丹徒縣境內),後在鶴林寺讀書(鎮江焦山至今仍藏有陸秀夫題鶴林寺的石碑),20歲登進士;德祜初任禮部侍郎;後又升為端明殿學士僉書樞密院事;祥興元年(1278年)為左丞相,駐軍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境內)抵抗入侵的元軍。次年元軍攻破崖山,陸秀夫堅貞不屈、寧死不降,先驅妻、子入海,爾後背負皇帝、懷藏玉璽從容投海而死。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明朝初,在其故鄉建陽鎮建有「丞相陸公故里碑";在福建吉安有陸秀夫與蔡荔娘完婚之地"活水亭"古跡;另有<<陸忠烈集>>傳世。

張士誠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大豐縣大龍鄉張家墩人,生於1321年,鹽販出身。因受不了鹽警欺壓,於是夥同其他17個鹽民揭竿起義,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他為首領。後隊伍逐漸壯大,先攻下鹽城、泰州、高郵等地,自封誠王,國號大周,年號文佑;後又攻下平江(今蘇州)、湖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地;元至正23年(1363年)在平江自立為吳王。4年後被朱元璋打敗,其被俘,後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縊而死,時年47歲,葬於吳縣斜塘。

卞元亨 元末明初人,原籍便倉。少時膂力過人,曾赤手空拳打死過猛虎。後在山東永王軍中任謀劃,歷時9年。永王兵敗被俘,他作文生祭,申明大義,後被中丞李炳之陷害,發配遼東,明永樂元年被赦免歸鄉,自稱東溟叟,又號柏門老人,死於1419年,享年90歲。他一生寫下許多詩作,著名的有《遼東有感》、《戌歸》、《示後》、《戌歸詠牡丹二首》等。據傳,便倉枯枝牡丹就是卞元亨栽的。

高 谷 明朝官員,字世用,丁溪場人,生於明洪武24年(1391年),25歲登上進士,歷任翰林侍講、侍讀學士、工部尚書,後進少保東閣任大學士。66歲時升為謹身殿大學士,仍兼東閣。高谷為官清廉,辦事公道,主持正義,後因年老主動離職回家。英宗皇帝對他評價甚好。高回鄉後,仍住的是簡朴房屋,死於1460年,享年70歲。

王 艮 明朝哲學家,初名銀,王守仁替他改名為艮,字汝止,號心齋,東台安豐人,出身鹽丁。他拜當時著名哲學家王守仁為師,刻苦自學,終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題,主張從日常生活中尋求真理,他認為,「道」要解決老百姓的吃飯穿衣,有飯吃、有衣穿就是道,就是真理等。王艮一生沒有參與封建政權的統治活動,不肯做官,終身為民。他是明朗哲學家的一個流派——泰州學派的創立人。他廣收門徒,弟子中有樵夫、陶匠、農民、鹽丁等,他終身講學,始終接近勞動人民。後人將其著作輯成《王心齋先生遺集》。

朱 恕 明朝哲學家,泰州學派重要成員,字光信,號樂齋,大豐縣草埝人,樵夫出身。他性格剛正,見義勇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努力學習文化,勤學苦練,很有成績。在哲學思想上繼承了老師王艮的哲學思想。他雖系學者名流,但仍以樵業為生,不肯與官僚交遊,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朱恕和韓貞吾的著作,後人輯為《朱樂齋、韓貞吾兩先生遺集》流傳於世。

宋 曹 明末清初大書法家,字彬臣,又字 臣,號射陵,鹽城郊區北宋庄人,生於1620年,卒於1701年。他工書能文,對書法造詣很深,著有《書法約言》、木刻雙鉤《草書千字文》、《杜詩解》、《會秋堂詩文集》等書,這些書作用很大,對後人的書法、詩文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入清後,他不滿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不願做官,過著隱居生活,自號耕海潛夫,以書詩自娛,寫下許多名詩,其詩篇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對清廷腐敗統治的仇恨,是一位很有骨氣的愛國詩人。

柳敬亭 明末清初大說書家,他本姓曹,原名永昌,字葵宇,東台曹家莊人,生於1587年。15歲時為避仇而流落江湖,息於柳樹下,故改姓柳,名蓬春,號敬亭。他起初自學成才,很有說書本領;後來拜松江說書名家莫後光為師。在名師指點下,大有長進,技藝精湛,在南京秦淮河開業說書,聲名大振,擅說《隋唐》、《水滸》、《三國》等書,後來成了我國評書藝人的鼻祖,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吳嘉紀 明末清初愛國詩人。字賓賢,號野人,別號陋軒,生於明朝萬曆46年(1618年),布衣出身,東台安豐人。他雖家境貧困,體弱多病,但不以為苦,喜讀書,愛寫詩。由於他長期生活在貧民之中,因此他的詩大部分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艱難困苦生活,對老百姓的痛苦深切同情。明亡後,他從事抗清愛國文學活動,有許多詩揭露了清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痛斥了清軍的暴行,因此受到清政府的迫害,他的《陋軒詩集》被列為禁書。他死於康熙23年(1684年),葬於梁垛開家舍,清內閣中書汪懋麟為他作基銘刻石。吳嘉紀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很有成就的貧民詩人,其著作《陋軒詩集》共收入他寫的詩1091首。

葛天民 明朝抗倭英雄,字田純,東台人。明朝天啟年間貢生,曾任福建福清縣丞、山東經歷等職。後解職回鄉,時值倭寇(即日本海盜集團)入侵騷擾我國沿海地區。葛天民為保衛家鄉,組織鹽民、農民、居民數千人智斗倭寇。當時倭寇用的武器是「倭刀」,只宜近戰,他就動員民眾用長毛竹削尖為竹槍刺,抗擊敵人;倭寇腳穿皮鞋或木屐,他就動員民眾在要道上撒上豌豆,黃豆。倭寇一到,腳踏豆子,一走一滑,紛紛跌倒,此時埋伏在路旁的民眾四處出擊,用長竹槍刺,倭寇用倭刀亂砍,因刀短傷不到人,反把竹竿越砍越尖,大家對准倭冠直刺,這一仗殺得倭寇大部死傷,只剩少數殘寇狼狽逃竄,以後,倭寇再也不敢到此侵犯了。後人為紀念葛天民的抗倭功績,為他立了墓碑。

王之楨 明末清初抗清名人,字筠長,鹽城人。明末貢生,他精通經史,博學多才。1644年,明崇禎皇帝自縊,清兵入關,著名抗清愛國將領史可法督師揚州,抵抗清軍,設招賢館,廣收人才,王之楨前去,積極輔佐史可法,獻了著名的抗清十策,深得史的賞識,在幕中掌握機密文書。當清軍包圍揚州、勸史可法歸降時,王之楨挺身而出,以史的名義回答清軍頭領多爾袞,申明大義,嚴詞拒降。這封《答多爾袞書》十分著名,一直為後代傳頌。

徐 鐸 清朝書法家,字令民,號南岡,又號楓亭,鹽城徐馬庄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及第,任翰林院編修;後奉旨校士山東,在濟南府儒學傳集學官弟子宣講,勉以讀書立志,研求經濟;後來為湖南正考官,曾出守雲南,又升山東按察使,後擢布政使,是著名書法家,在山東指導曲阜孔繼涵、孔繼涑兩兄弟的書法,使之大有長進。據考,曹雪芹寫的《紅樓夢》中的二孔,就是指這兄弟兩人。

馮道立 清朝水利專家,字務堂,號西園,東台時埝人,生於乾隆47年(1782年),死於1860年,終年79歲。青年時代他目睹家鄉常鬧水災,便立志治水為民造福。他認真研究水利,常到實地勘察,參加過許多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一次去勘察,3年未歸,甚至途中路過家門而不入,大有大禹治水的精神。他為治理里下河地區的水患作出了很大貢獻,為家鄉辦了許多好事,深得民眾的稱贊。他一生寫有許多水利專著,如《淮揚治水論》、《淮揚水利圖說》(內有《七府水利全圖》7幅),系統地科學地提出了根治蘇北地區、特別是里下河地區水患的具體方案,還有《勘海日記》、《束水芻言》、《測海蠡言》(後附《攻沙八法》),是他幾十午治水經驗的總結,實用價值極大。

徐開業 清朝狀元,字健庵,號丹岑,響水縣六套人,生於乾隆53年(1788年)。嘉慶25年(1820年)武科應試,他中頭名狀元,大魁天下,年值33歲,歷任御前一等花翎侍衛、陝西都閫府宜君營參將等職。皇帝授予他武功將軍,晉封武顯將軍,其夫人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道光11年(1831年)11月7日在潼關陣地上帶甲而終,年僅44歲。徐開業不僅是武狀元,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且精通文學,寫有許多名詩。可說文武雙全,名揚天下。

陳玉澍 清末著名愛國詩人,原名玉樹,字惕庵,建湖縣上岡鎮人。清光緒14年(1888年)考中舉人。他愛好寫詩,其詩中充滿愛國激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他一連寫了幾十首詩,痛斥日本的侵略行徑,抨擊清政府的反動無能,歌頌為國捐軀的將士。其詩中還洋溢著唯物論的戰斗精神,如《戲題寺壁》、《七夕》都很有名。他擁護當時的維新變法,著作有《卜子午譜》、《後樂堂文鈔〉等。

宋澤夫 民國革命志士,名潤,原名殿康,字澤夫,清同治11年(1872年)出生於鹽城宋村。他自幼勤奮讀書,青年時便有革新之志,反對清政府,積極響應辛亥革命,抵制袁世凱,傳播革命思想,創辦教育事業,「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宋澤夫在《新公報》上發表《青天白日哪裡去了?》、《國喪》等文章,痛斥蔣介石的「烏天黑日」。抗戰爆發後,他慨然出任第五戰區鹽城抗日總動員委員會會長,發動群眾抗日。1940年新四軍到鹽城後,他欣然出任鹽城縣臨時參議會議長,竭力擁護共產黨,共商抗日大事。後不幸被捕,遭嚴刑拷打,但寧死不屈,大義凜然,表現了「殺頭現成,改口不能」的英雄氣概。後被營救出來,出任鹽阜區首屆參議會副會長。病危中,他還告誡探望者:「一條路,靠共產黨」,臨終際,猶高呼「抗日殺漢奸!」1942年12月10日與世長辭,葬於宋村。宋澤夫先生逝世後,中共鹽城縣委敬獻輓聯「敢說敢言敢怒敢罵嫉惡如仇臨終猶高呼殺敵,有氣有節有愛有憎剛毅可風迂難競不屈寇庭」,並決定把鹽城中學改名為澤夫中學。陳毅園志曾稱贊宋澤夫是「蘇北的魯迅」。現在,市暨鹽都縣政府還決定修建宋澤夫陵園。
胡喬木:(1912-1992),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論家和社會科學家,我國思想理論文化宣傳戰線的卓越領導人。出生於鹽都縣鞍湖鄉張本庄,1930年在北平清華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青年團,1932年在鹽城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7月到達延安。從1941年2月起,任毛澤東同志的秘書、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一直繼續到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發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胡喬木同志主要在中共中央領導機關任職。這期間,他親自或參與起草和編纂了許多黨中央的重要文件。胡喬木同志是中共第八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二屆、第三屆、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顧委常務委員,中共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院長。1992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著有《胡喬木文集》和詩選等。

喬冠華:(1913-1983),我國當代著名的外交家。1913年3月8日,生於今鹽城市建湖縣慶豐鄉。5歲入叔父家塾,16歲時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獲學士學位。後又入德國杜賓根大學哲學系,一年後獲博士學位。1937年結業回國,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喬冠華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局長,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由周恩來兼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外交部副部長、部長等職。1971年10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後,喬冠華為出席第二十六屆聯大中國代表團團長,11月15日,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大會上首次作了發言。此後,自二十七屆到三十一屆聯合國大會,均由他率代表團出席,為我國的外交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83年9月,因患重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0歲。

戈公振:(1890-1935),我國三十年代著名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史研究的開拓者和我國早期的新聞教育家。名紹發,字春霆,清光緒十六年(1890)生於東台台城一"世代書香"人家。戈公振自幼聰慧,讀過私塾,1913年冬,進入上海有正書局圖畫部當學徒。第二年被調到《時報》編輯部工作,初任校對、助編,後升任編輯直至總編,在《時報》前後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創了《圖畫時報》,揭開中國畫報史上嶄新一頁。他編譯成《新聞學撮要》一書,還寫成了我國第一部報刊研究專著《中國報學史》,代表了舊中國報刊史研究的最高學術水平。他還熱心於新聞教育工作。從1925年起,先後在上海國民大學、南方大學、大廈大學、復旦大學等校的報學系或新聞學系,講授新聞學和中國報學史。1930年3月,他創辦了《申報星期畫刊》,並擔任主編。1933年3月,他隨我首任駐蘇大使顏惠慶前往莫斯科訪問,後來決定留在蘇聯,研究蘇聯社會。1935年夏,接到鄒韜奮兩次電報,邀他回國重新籌辦《生活日報》,他即啟程回滬。不久,因闌尾炎住院,不幸於10月22日病逝,享年僅45歲。戈公振去世後,鄒韜奮為他寫了悼文。

顧正紅:(1905-1925),是偉大的"五卅"反帝愛國運動中第一個英勇獻身的烈士。1905年生於今濱海縣正紅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921年,進日商內外棉九廠做掃地工。後又進日商內外棉七廠做盤頭工。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14日,內外棉十二廠無理開除兩名工人,工人立即罷工抗議。15日下午,工人與工頭、巡捕發生沖突,顧正紅站在隊伍的最前列。內外棉七廠大班川村蓄意開槍,顧正紅在中彈受傷的情況下,仍高呼口號。兇手川村又連開兩槍,一個幫凶還用刀猛砍顧正紅頭部。顧正紅終因失血過多,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20歲。以顧正紅犧牲為導火線,上海工人階級掀起了"五卅"反帝愛國運動。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名彥端,字肇端,號子安,別號耐庵。祖籍蘇州,隨父施元德遷居興化,落戶白駒場(今大豐市境內),寫下了不朽名著《水滸傳》。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元延佑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施耐庵36歲登進士。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率廣大灶丁起義反元。張士誠再三邀請施耐庵進他的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願欣然前往,後遭張冷落,遂離張。此後,施耐庵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後經友人幫助,在白駒修建了房屋,從此在這里隱居不出,專心撰寫《江湖豪客傳》。書成後,施耐庵感到書名太淺露,依據《詩經》"古公稟公,朝來走馬,率西水滸,至於歧下"詩句,改名為《水滸傳》。明洪武三年(1370),施耐庵與世長辭,享年74歲。

E. 介紹一下鹽城

鹽城的歷史文化介紹 鹽城人文薈萃,自然景觀獨特。在鹽阜大地上,出現過文雄海內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南北朝名醫徐道度、清代治水專家馮道立、明清詩人吳嘉紀、孫玉澍、書法家宋曹、畫家萬嵐、評書的開創者柳敬亭等名人。建湖的「百戲」在唐代即享有盛譽,慶豐十八團是我國三個半雜技發源地之一(另兩個是山東聊城、河北吳橋;半個是北京天橋)。明代中葉以東台安豐人王艮為代表的泰州學派在全國頗有影響。近、現代鹽城出現的學者名流甚多。涌現出不少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元末,鹽民張士誠起兵於白駒場;南宋末年的陸秀夫是鹽城長建鄉(今建湖縣建陽鎮)人,與文天祥同榜進士,官至左丞相,抗元御敵,背負幼帝趙(吳)投海殉國;明末清初的王之楨,是抗清名將史可法的得力幕僚;近代的馬玉媛在三河、寶坻等縣上任,反抗洋人入侵,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抗日戰爭年代,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生活、戰斗過,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鹽城還是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胡喬木、著名外交家喬冠華、著名翻譯家戈寶權的故鄉。 鹽城有始建於唐代的永寧禪寺、南宋丞相陸秀夫祠堂、明末著名書法家宋曹故居、《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和現代名人胡喬木、喬冠華的故里;境內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郊有獨具一格的卞倉枯枝牡丹園,大眾湖和九龍口風景區水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沿海丹頂鶴、麋鹿兩個自然保護區分別是聯合國和中國人與自然生物圈網路成員,為國內外旅遊界關注的綜合生態旅遊區。 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丹頂鶴自然保護區[江蘇鹽城江蘇鹽城江蘇鹽城江蘇鹽城] 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又稱鹽城生物圈保護區,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於1983年批准建立,1984年10月掛牌。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協調理事會批准為生物圈保護區,並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1996年又被納入「東北亞鶴類保護區網路」。 鹽城保護區為我國最大的海岸帶保護區,地處江蘇中部沿海,轄東台、大豐、射陽、濱海、和響水五縣(市)的灘塗,海岸線長582公里,總面積45.33萬公頃,其中核心區為1.74萬公頃,土地權屬保護區。保護區總部設在鹽城市東54公里的新洋港鎮上。保護區駐鹽城辦事處,設在建軍東路173號(新四軍紀念館東側大星小學門前)。保護區管理處為科研事業單位,屬國家環保局、江蘇省環保局和鹽城市人民政府三重領導。主要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即灘塗濕地生態系統。 保護區地勢平坦,海拔為0- 4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7 - 14.6℃,無霜期210-224天,降雨量980-1070mm,日光輻射量為116.2-121Kcal/cm2,災害天氣多為台風、暴雨、冰雹和霜凍。歷史上古黃河和長江都曾在保護區南北兩端入海,長江和黃河攜帶大量泥沙沉積形成廢黃河三角洲,保護區北端海岸侵蝕,中南部淤長,全區每年淤積成陸900公頃。灘塗北窄南寬呈帶狀分布,寬處可達15公里。保護區為里下河主要集水區,有十多條河流流經保護區入海。如:灌河、中山河、扁擔港、射陽河、黃沙港、新洋港、斗龍港、王港、竹港、川東港、梁垛河、新港等。夏季多雨,上遊河水下泄後,多形成灘塗澇災,冬季多乾旱。遇乾旱年份,潮位較低,灘塗多因缺水而發育不良。 保護區生物地理位置位於古北界華北區黃淮平原亞區,北部與東洋界華北區接鄰,動植物區系以溫帶為主。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地區之一,區內有植物450種,鳥類379種,兩棲爬行類45種,魚類281種,哺乳類4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鶴、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遺鷗、大鴇、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白鱘共十二種,二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67種,如獐、黑臉琵鷺、大天鵝、小青腳鷸、鴛鴦、灰鶴、鵲鷂、斑海豹等。區內資源豐富,每年可產蘆葦一百多萬擔,水產品百餘萬噸,年出口沙蠶近300噸。 保護區是挽救一些瀕危物種的最關鍵地區,如丹頂鶴、黑嘴鷗、獐、震旦鴉雀等。每年來區越冬丹頂鶴達到千餘只,佔世界野生種群40%以上;有一千多黑嘴鷗在保護區繁殖;千餘只獐生活在保護區灘塗。鹽城還是連接不同生物界區鳥類的重要環節,是東北亞與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水禽重要的越冬地。每年春秋有近300萬只岸鳥遷飛經過鹽城,有20多萬只水禽在保護區越冬。保護區還是我國少有的高瀕危物種地區之一,已發現有29種被列入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因此,鹽城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丹頂鶴自然保護區已引起海內外人士的關注,先後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團來考察和觀光,此處已成為保護丹頂鶴等珍禽的基地。住宿: 打車去縣城,那邊暫無旅館 交通:從鹽城乘1個半小時車可達 美食: 當地有新鮮的海鮮,而且很便宜,還可帶回送人.

F. 鹽城是哪個城市

江蘇-鹽城

G. 鹽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很多好玩的地方

H. 鹽都區委宣傳部部長張雷調到哪兒了

陳雷吧!貌似調海南去了

I. 鹽城的發展怎麼樣

周圍外地人,只去過銅馬那裡,沒有往南邊新區看看,就認為鹽城不行,還說鹽城沒有什麼城市最基本的製造業(其實鹽城有悅達、中大、江動、森達等好幾家全國500強企業,而且以上這幾家,全是鹽城人自己的企業,不是外資,也不是外地人投資的),說鹽城市區建設不好(其實鹽城近幾年來城市建設翻天覆地了!)。說句不好聽的,鹽城才通火車2年吧,鹽城機場原先為軍用機場,但現在已經開辟了飛往漢城(首爾)的定期航班,鹽城雖然沿海,但港口才剛剛開始建設,我們的沿海地區一直替國家養著丹頂鶴和麋鹿等保護動物!!!鹽城也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國家政策!!(江蘇共3個城市是沿海城市,其中連雲港、南通都在80年代成為國家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惟獨沒有鹽城。但我們鹽城現在照樣遠遠超過了連雲港!和南通還有差距。我們鹽城下轄2區,2縣級市,5縣。蘇北僅有的2個全國百強縣就是我們鹽城的東台和大豐!!東台排名還不錯的!!!但是有些人瞧不起我們,大概他是不知道在以武漢為中心,300公里為半徑,沒有一個全國百強縣!!!!如果知道了,絕對會服氣~!!!因此,我說鹽城還是可以的,但和蘇南差距很大,還要倍加努力才是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23 19:33 鹽城市地處江蘇東部,東臨黃海,與南通、泰州、揚州、淮安、連雲港等市相鄰,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815萬,是江蘇面積第一,人口第二的市。下轄東台、大豐2個縣級市,建湖、射陽、阜寧、濱海、響水5個縣,鹽都、亭湖、開發區三個區。鹽城歷史淵源 鹽城,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東晉義熙七年改名鹽城,此為現名之始;南北朝稱鹽城郡;隋初仍為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寧代屬楚州;元朝屬淮安路;明代屬淮安府;清初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劃歸江蘇省;民國初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後仍恢復原名。其它縣的設置:清朝雍正九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建東台縣;抗日戰爭中期,建台北、鹽東、阜東、建陽4縣;1966年新建響水縣。1983年撤銷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建市,1996年,郊區撤銷,建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亭湖區轄原鹽城市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市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這就是鹽城歷史變遷的輪廓。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後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建國後,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縣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他們可以說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 鹽城歷史上鹽、漁、農業較為發達,尤以產淮鹽著名。先秦時期開始零星煮鹽,從西漢至清代中葉,淮鹽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財源之一。在唐代,鹽城還是我國主要出活海口之一,據新、舊《唐書》記載,高麗僧人封大聖、新羅國王了金士信、日本國使者粟田真人、小野石根以及阿倍仲麻呂,都是經鹽城登陸轉赴長安或出海的。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恢復沿海經濟,從蘇州、松江等地大規模移民來鹽屯墾,鹽城人口大增。鹽城的手工業也頗為發達,明清時期的建湖周氏冶鐵、李氏花炮,東台曹氏木雕、唐氏羽扇以及濱海的泥彩塑,大豐的西團發綉和東台安豐的木芙蓉織品等,在江淮之間是負有盛名的。 在中國革命現代史上,鹽城是革命老根據地之一,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1926年春,鹽城建立了黨的組織。1932年間,胡喬木同志在鹽城加入地下黨,辦報宣傳革命。1940年10月,東進北上的新四軍與南下的八路軍在白駒獅子口會師,成立了華中總指揮部。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從此鹽城成了蘇北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心臟。華中局黨校、抗大五分校、魯藝華中分院,在鹽城為黨培養了大批抗日幹部。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留下了戰斗足跡。1947年10月底鹽城獲得解放,1948年上半年全鹽阜區回到了人民懷抱,又成為解放戰爭的大後方,為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貢獻。 文化的發達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鹽城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在鹽阜大地上,哺育過文雄海內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南北朝產生過名醫徐道度,清代有治水專家馮道立;明清出現過詩人吳嘉紀]陳玉澍、書法家宋曹、畫家萬嵐以及評書的開創者柳敬亭等。建湖的「百戲」在唐代即享有盛譽,慶豐十八團是我國雜技三個半發源地之一。明代中葉還出現過東台安豐人王艮為代表的具有全國影響的泰州學派。近、現代鹽城出現的學者名流甚多。

閱讀全文

與鹽都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教舌吻片段的電影 瀏覽:464
蜀電影 瀏覽:460
韓國一部穿越電影 瀏覽:143
印度電影兩人隔著車在玻璃上寫字 瀏覽:745
有一部電影男主有雀斑 瀏覽:904
床戲精彩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67
男女主有小孩 瀏覽:971
深圳市鴻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94
懸疑推理免費電影 瀏覽:302
韓國兒子和後媽的電影 瀏覽:955
免費看電影法國系列 瀏覽:295
泰國蠱的電影 瀏覽:905
在線觀看什麼網站好 瀏覽:158
幼兒園新年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04
日本教師在學校和學生做 是什麼電影 瀏覽:614
什麼什麼說電影的名字 瀏覽:992
韓國電影男子摔斷腿 瀏覽:113
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活動策劃的方案 瀏覽:530
李彩潭主演的韓國電影 瀏覽:206
驚奇隊長電影有幾部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