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個一鄉村文化建設工程是什麼內容
「十個一」鄉村文化建設工程的內容:
為每個行政村配備一名文明宣傳員、一個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欄(網路宣傳視屏)、一所市民文明學校、一個綜合文化活動中心、一個鄉情村史陳列室、一個標准籃球場、一個鄉村大戲台、一支特色文體隊伍、一支志願服務隊、一個農村居民信息服務站等項目。
首都文明辦創建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十個一」建設將以「全國文明村」、「首都文明村」和「北京最美的鄉村」為突破口,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最終逐一驗收、逐個達標。建設資金將以市、區縣政府的財政投資為主,同時鼓勵企業和個人捐贈興辦這些農村公益性文化設施。
(1)貧困村宣傳欄擴展閱讀:
四川省以「十個一」工程推進文化扶貧:
2018年,四川省文化系統扶貧工作將聚焦3500個計劃退出貧困村文化室建設,以文化扶貧扶志(智)為核心,推進文化扶貧工作全面落實。
四川省將實施「十個一」工程:
(1)建設一批達標村文化室,配送一批流動文化車,提升打造一批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數字文化驛站,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創作一批文藝作品。
(2)保護利用一批文化遺產和民族工藝,落地一個「飛地」文化產業園區,命名一批文化扶貧示範村,打造一批村史紀念館和鄉村特色博物館,培育一批鄉土文化文藝人才和文化志願者。
② 貧困村脫貧的「十一有一低於」是什麼
1、有特色產業。
2、有住房保障。
3、有基本醫療保障。
4、有義務教育保障。
5、有安全飲水。
6、有路通村屯。
7、有電用。
8、有基本公共服務。
9、有電視看。
10、有村集體經濟收入。
11、有好的「兩委」班子。
「一低於」是指貧困發生率低於3%。
(2)貧困村宣傳欄擴展閱讀:
按照縣級制定脫貧計劃、入戶認定、村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縣級審定公告等程序對貧困戶認定脫貧銷號。
1、制定實施年度脫貧計劃。每年年初,縣級根據全區整體脫貧計劃,採取倒逼方式制定年度脫貧計劃,明確年度脫貧對象。對列入年度脫貧的貧困戶進行重點扶持。
2、入戶認定。在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鄉鎮人民政府組成驗收工作隊,隊員由縣、鄉幹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責任人組成,每組兩人以上。按照自治區制定的貧困戶脫貧標准,每年年底對年度計劃脫貧戶進行入戶認定。
達到脫貧標準的,驗收工作隊員填寫《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戶主和驗收工作隊員、幫扶責任人雙方簽名確認。完成入戶認定後,工作隊員將《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交村民委員會。
3、村評議公示。召開村民大會對年度脫貧戶進行民主評議,提出年度脫貧初步名單,在自然村(屯)、村民小組等村民活動較集中地方進行第一次公示。
公示期內,村民有異議的,通過村委會或直接向鄉鎮人民政府反映,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工作隊員進行調查復核。經公示無異議後在《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中填寫村委會審議意見。初步名單和《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報鄉鎮人民政府。
4、鄉鎮審核公示。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報送的初步名單,對照《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逐項內容進行審核,並填寫鄉(鎮)審核意見。脫貧名單在各行政村村民活動較集中地方進行第二次公示。
公示期內,村民如有異議可向鄉鎮人民政府反映,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工作隊員進行調查復核。公示無異議後的名單提交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5、縣級審定。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按照自治區制定的貧困戶脫貧銷號標准,對各鄉鎮報送的《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進行審定。脫貧戶名單報自治區、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
6、公告。經審批確定為脫貧戶的,在行政村公告。縣級扶貧部門組織各鄉鎮相關工作人員,根據認定的脫貧戶名單更新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相關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貧困戶脫貧檔案。
③ 貧困村的退出標準是什麼
貧困發生率低於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有集體經濟或合作組織、互助資金組織;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有安全飲水;電力入戶率達到100%;有標准化村衛生室。
貧困村相關法律
(一)制定實施年度脫貧計劃。每年年初,縣級根據全區整體脫貧計劃,採取倒逼方式制定年度脫貧計劃,明確年度脫貧對象。對列入年度脫貧的貧困戶進行重點扶持。
(二)入戶認定。在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鄉鎮人民政府組成驗收工作隊,隊員由縣、鄉幹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責任人組成,每組兩人以上。按照自治區制定的貧困戶脫貧標准,每年年底對年度計劃脫貧戶進行入戶認定。
達到脫貧標準的,驗收工作隊員填寫《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戶主和驗收工作隊員、幫扶責任人雙方簽名確認。完成入戶認定後,工作隊員將《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交村民委員會。
(三)村評議公示。召開村民大會對年度脫貧戶進行民主評議,提出年度脫貧初步名單,在自然村(屯)、村民小組等村民活動較集中地方進行第一次公示。
公示期內,村民有異議的,通過村委會或直接向鄉鎮人民政府反映,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工作隊員進行調查復核。經公示無異議後在《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中填寫村委會審議意見。初步名單和《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報鄉鎮人民政府。
(四)鄉鎮審核公示。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報送的初步名單,對照《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逐項內容進行審核,並填寫鄉(鎮)審核意見。
脫貧名單在各行政村村民活動較集中地方進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期內,村民如有異議可向鄉鎮人民政府反映,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工作隊員進行調查復核。公示無異議後的名單提交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五)縣級審定。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按照自治區制定的貧困戶脫貧銷號標准,對各鄉鎮報送的《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進行審定。脫貧戶名單報自治區、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
(六)公告。經審批確定為脫貧戶的,在行政村公告。縣級扶貧部門組織各鄉鎮相關工作人員,根據認定的脫貧戶名單更新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相關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貧困戶脫貧檔案。
④ 貧困村退出的程序是什麼
(1)確定任務。每年11月底前,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根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將下一年度貧困村退出任務下達到有關鄉鎮和貧困村,並在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標注。
(2)退出申請。每年11月底前,根據擬退出貧困村「兩委」提出的申請,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進行初審並在貧困村所在鄉鎮公示無異議後,上報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3)審核公告。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對擬退出貧困村組織有關部門或第三方評估核查。對符合退出條件的貧困村,由市級政府批准退出,並在貧困村所在縣公告。
(4)備案銷號。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將貧困村退出結果報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備案。縣級扶貧部門負責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和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對退出貧困村進行銷號標注。
(4)貧困村宣傳欄擴展閱讀
貧困村「七有一低於」具體指標解讀:
一低於:貧困發生率低於3%:17號文件中原表述為「貧困村發生率低於(等於)國家對貧困村脫貧要求的貧困發生率」,且文件中的《貧困村脫貧摘帽認定表》將貧困發生率定為5%以下。根據中央16號文件精神,現已明確貧困村要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必須降至3%以下。
七有
1、有硬化路:指有水泥路或瀝青路通行政村村委會或村小學所在地,通到行政村村口,路基寬4.5米(含)以上,路面寬3.5米(含)以上。
2.有水喝:通過打井、水櫃、水窖、引用山泉水、自來水等方式解決飲水問題,且行政村內有水喝的農戶比例達到95%(含)以上。
3、有穩固住房:指行政村內95%以上農戶有穩固住房,房屋標准與貧困人口「有穩固住房」指標要求一致。
4、有電用:指行政村內95%以上農戶接通生活用電,認定達標,不要求生產用電。
5、有服務設施:指行政村村委所在地有辦公場所、有宣傳欄、行政村內有衛生室,村內無衛生室但群眾在距離住所5公里可解決就醫的也可視為有衛生室(距離是5公里,還是3公里,或者10公里,各地情況不一樣,明天討論時大家可以提意見);行政村內有籃球場或文化室(農家書屋)或戲台等。
6、有電視看:指所有自然屯通過無線發射信號、衛星接收設備、有線信號等方式,能收聽收看中央或廣西的廣播電視節目,群眾能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新聞信息。
7、有醫療保險:指行政村內95%以上的農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⑤ 貧困村一低七有是指
貧困村「七有一低於」具體指標解讀:
一低於:貧困發生率低於3%:17號文件中原表述為「貧困村發生率低於(等於)國家對貧困村脫貧要求的貧困發生率」,且文件中的《貧困村脫貧摘帽認定表》將貧困發生率定為5%以下。根據中央16號文件精神,現已明確貧困村要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必須降至3%以下。
七有
1、有硬化路:指有水泥路或瀝青路通行政村村委會或村小學所在地,通到行政村村口,路基寬4.5米(含)以上,路面寬3.5米(含)以上。
2.有水喝:通過打井、水櫃、水窖、引用山泉水、自來水等方式解決飲水問題,且行政村內有水喝的農戶比例達到95%(含)以上。
3、有穩固住房:指行政村內95%以上農戶有穩固住房,房屋標准與貧困人口「有穩固住房」指標要求一致。
4、有電用:指行政村內95%以上農戶接通生活用電,認定達標,不要求生產用電。
5、有服務設施:指行政村村委所在地有辦公場所、有宣傳欄、行政村內有衛生室,村內無衛生室但群眾在距離住所5公里可解決就醫的也可視為有衛生室(距離是5公里,還是3公里,或者10公里,各地情況不一樣,明天討論時大家可以提意見);行政村內有籃球場或文化室(農家書屋)或戲台等。
6、有電視看:指所有自然屯通過無線發射信號、衛星接收設備、有線信號等方式,能收聽收看中央或廣西的廣播電視節目,群眾能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新聞信息。
7、有醫療保險:指行政村內95%以上的農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5)貧困村宣傳欄擴展閱讀:
貧困戶「八有一超」政策具體指標解讀:
1、有穩固住房:指有主體穩固安全,無倒塌危險的住房,人均在13平米(含)以上(廳堂、廚房、衛生間等生活附屬房屋面積計算在內)。房屋可以是磚混結構、土木結構、也可以是木製結構。
2、有飲用水:不僅指有自來水喝,通過打井、水櫃、水窖引用山泉水等方式解決飲水問題,也可認定為有飲用水。
3、有電用:家庭接通生活用電即達標,不要求接通生產用電。
4、有路通自然村:指20戶以上的自然村(屯)有路通到村口,路可以是砂石路,也可以是水泥路或瀝青路,達到屯級路驗收標准,機動車能安全通行。
5、有義務教育保障:指貧困戶家中適齡未成年人能接受義務教育,沒有因貧輟學的學生,因重度殘疾、精神病或重大疾病等原因不能正常上學的除外。
6、有醫療保障:指貧困戶家庭成員全部參加新農合醫療保險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7、有電視看:貧困戶家裡有電視機,不論尺寸型號,黑白或彩色電視機都行,能收看中央或廣西頻道,有線、無線或網路電視都可以。
8、有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是有收入來源,主要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來講,只要具備下列其中之一的就視為達標。
包括人均耕地0.5畝(含)以上、有養殖收入、有人均1畝以上山林地、有經營場地(鋪面)、家中有成員外出務工半年以上或創業致富有收益能解決生產生活的,以及其他收入;二是有最低生活保障,主要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來講,指符合當地低保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
9、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准: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主要是: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再減去生產經營費用支出,然後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數。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計算較復雜,也難統計、難核實。
實際工作中,幫扶責任人要指導貧困戶按月、按季度記錄好各項收入及支出情況,並且每季度或每半年對貧困戶的收入記錄情況進行核實,確保貧困戶收入的真實性、准確性。2015年我國現行扶貧標准為年人均純收入2855元,2016年預計約3100元(按增長6%的比例估算),要以國家最終公布的年人均純收入為准。
⑥ 農村危房改造匯報
國家的補助標准很低,有的農戶是因為補助低了,修不起,想全身靠政府.加上農村危房改造的修建是有時間限制的,如果不能按時修建完工,無法完成危改任務.
⑦ 如何運用群眾的路線引領扶貧開發
要在扶貧開發中始終踐行 「堅持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發揮群眾力量、保障群眾利益」的群眾路線,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才能使得扶貧開發不斷以新的成效取信於群眾、造福於群眾,使我們的扶貧開發工作真正成為連接民心和黨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1 切實堅持群眾觀點,注重謀劃全局戰略
被幫扶的貧困村大都資源匱乏、集體經濟薄弱、自我發展能力羸弱,「貧困老區」的帽子往往已戴多年。這就要求幫扶方必須始終堅持群眾觀點,緊扣「村集體增收致富、貧困戶增收脫貧」的主題來謀劃扶貧工作的全局戰略,有效地促進扶貧工作上台階、上檔次、出特色。
1.1 注重明確扶貧開發的整體思路 概括地說,就是「堅持為了群眾、發動群眾的根本原則,把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訴求作為制定幫扶規劃、開展扶貧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和勞動力轉移作為治本措施來抓,有效地促進集體增收、農戶脫貧」。
1.2 注重更新扶貧工作隊的工作理念 概括地說,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理念。毋庸置疑,扶貧工作隊是做好扶貧開發的生力軍,面對紛繁復雜的農村基層,工作隊必須及時更新工作理念,盡快融入群眾,用「群眾觀念」武裝頭腦、用「群眾方法」強化本領,在日常工作中切實做到「用真心去解決貧困群眾的困難、用真情去溫暖貧困群眾的心靈、用真誠去贏得貧困群眾的信任、用真干去激發貧困群眾的熱情」。
1.3 注重指引扶貧工作隊的工作方法 概括地說,就是「了解民情、匯聚民智、尊重民意、激活民力、凝聚民心、排解民憂,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不斷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能力。」具體地說來,就是在扶貧工作開展中緊緊圍繞「村集體增收致富」和「貧困戶穩定脫貧」兩個目標,以整村推進為抓手,堅持可持續發展和「造血」扶貧觀念,一以貫之地落實「項目決策順應群眾期盼、項目規劃尊重群眾意願、項目啟動激發群眾熱情、項目實施發揮群眾智慧、項目進程依靠群眾監督、項目落實保障群眾利益」,循序漸進、分步實施,著力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縮小貧富差距,不斷提升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
2 切實站穩群眾立場,注重推進幫扶共建
在明確扶貧開發的目標方向、整體思路和工作方法後,幫扶方就得以規劃為依據、以項目為載體,注重與被幫扶村的幹部群眾一齊共同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有序展開,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的著手:
2.1 扶貧宣傳,凝聚民心 「宣傳先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效地激活民力、凝聚民心。一是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熱情。通過入戶走訪、村民座談、群眾大會、扶貧信息宣傳欄、橫幅標語、電視廣播等多種形式向群眾講清道理、宣傳政策,把貧困群眾的思想從貧窮落後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幫助他們克服「惰性思維」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激發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勤勞實干、依靠科學技術致富脫貧的信心和主動性。二是激發社會大眾關心、支持、參與扶貧開發的熱情。通過媒體全方位、多形式地對扶貧開發的社會意義、貧困群眾的生活現狀和扶貧工作的進展情況大力宣傳報道、積極揚頌各種扶貧濟困的行為和現象,營造出全社會攜手扶貧、共建和諧的良好氛圍。
2.2 黨建扶貧,夯實民基 「火車跑的快,還靠車頭帶」,幫扶方要在扶貧開發中始終把黨建扶貧擺在重要位置優先審視、科學謀劃、積極推進,充分發揮掛扶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一是強化村兩委領導班子建設,(1)幫助強化村級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提高村兩委的凝聚力;(2)幫助強化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提升村兩委的戰鬥力;(3)助推村兩委換屆選舉,積極引導「願為群眾辦事、能為群眾辦事、靠得住、有本事、有威望」的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二是加強村黨支部活動陣地建設,大力改善貧困村村兩委的辦公條件,確保實現「五有」(即有牌子、有活動場地、有電化教育設備、有宣傳欄、有工作制度)。三是積極在黨員農戶中培育致富帶頭人,提高村兩委團結、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2.3 基礎扶貧,惠及民利 「從解決貧困群眾最想、最盼、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充分發揮幫扶資金的撬動效應,積極發動當地幹部群眾投資投勞、共同建設」是開展貧困村基礎設施完善工作必須堅持的基本思路。通過幫助貧困村建設「致富路」、「民生橋」和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大型民生項目,努力讓極其有限的幫扶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大力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強有力地助推貧困村的經濟發展和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同時也通過這批立竿見影、急民所急的民生工程贏取廣大貧困群眾對幫扶方扶貧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2.4 集體增收,匯聚民智 面對貧困村集體經濟薄弱,自我發展能力羸弱的突出問題,幫扶方可通過組織召開不同層次座談會的形式,廣泛徵求村組黨員幹部和群眾在產業發展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與當地黨員幹部群眾一起現場勘查、調查研究、綜合論證集體增收項目,鼓勵當地群眾投資投勞,充分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和自然稟賦,可以通過不斷推廣「六種幫扶模式」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即「基地+企業+農戶」幫扶模式、「入股當地致富帶頭人」幫扶模式、「大戶帶小戶」幫扶模式、「興建集貿市場」幫扶模式、「整合貧困村資源連片開發」幫扶模式、「異地造血」幫扶模式。這樣一來,既能充分溝通與當地黨員幹部群眾的感情和聯系,又能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形成共同扶貧的強大合力。
2.5 產業扶貧,力促民富 「一戶一法、因戶施策」是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道,也是扶貧開發的重中之重。幫扶方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著手。
宏觀上,在充分利用掛扶村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注重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科技培訓、科技示範、科技推廣來引導和扶持貧困戶發展有特色、有市場、成規模的種養業項目或來料加工項目,逐步形成支柱產業。
微觀上,在前期充分入戶調研的基礎上,注重「靶向式造血」。一方面,加強與貧
⑧ 貧困村退出程序是什麼
(1)確定任務。每年11月底前,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根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將下一年度貧困村退出任務下達到有關鄉鎮和貧困村,並在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標注。
(2)退出申請。每年11月底前,根據擬退出貧困村「兩委」提出的申請,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進行初審並在貧困村所在鄉鎮公示無異議後,上報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3)審核公告。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對擬退出貧困村組織有關部門或第三方評估核查。對符合退出條件的貧困村,由市級政府批准退出,並在貧困村所在縣公告。
(4)備案銷號。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將貧困村退出結果報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備案。縣級扶貧部門負責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和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對退出貧困村進行銷號標注。
(8)貧困村宣傳欄擴展閱讀
貧困村「七有一低於」具體指標解讀:
一低於:貧困發生率低於3%:17號文件中原表述為「貧困村發生率低於(等於)國家對貧困村脫貧要求的貧困發生率」,且文件中的《貧困村脫貧摘帽認定表》將貧困發生率定為5%以下。根據中央16號文件精神,現已明確貧困村要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必須降至3%以下。
七有
1、有硬化路:指有水泥路或瀝青路通行政村村委會或村小學所在地,通到行政村村口,路基寬4.5米(含)以上,路面寬3.5米(含)以上。
2.有水喝:通過打井、水櫃、水窖、引用山泉水、自來水等方式解決飲水問題,且行政村內有水喝的農戶比例達到95%(含)以上。
3、有穩固住房:指行政村內95%以上農戶有穩固住房,房屋標准與貧困人口「有穩固住房」指標要求一致。
4、有電用:指行政村內95%以上農戶接通生活用電,認定達標,不要求生產用電。
5、有服務設施:指行政村村委所在地有辦公場所、有宣傳欄、行政村內有衛生室,村內無衛生室但群眾在距離住所5公里可解決就醫的也可視為有衛生室(距離是5公里,還是3公里,或者10公里,各地情況不一樣,明天討論時大家可以提意見);行政村內有籃球場或文化室(農家書屋)或戲台等。
6、有電視看:指所有自然屯通過無線發射信號、衛星接收設備、有線信號等方式,能收聽收看中央或廣西的廣播電視節目,群眾能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新聞信息。
7、有醫療保險:指行政村內95%以上的農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