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撕衣服、大跳艷舞,肯德基新廣告到底在干什麼
除了賣雞毛烤翅的麥當勞,肯德基也風騷走位了一把,換形象、出母親節「賣肉」宣傳片,玩得不亦樂乎。
於是我們就能看到......湛藍的海水,與大長腿的比基尼模特,奢華的遊艇,炸雞派對的狂歡。滿屏肌肉的小鮮肉,每塊腹肌都閃著炸雞般的油光。走一下海盜風,好不容易打撈上來的寶箱里裝滿的炸雞腿。
打造出階級象徵,打上領帶,把頭發梳成大人模樣。在晚宴上的成功人士,不抽高檔雪茄,只抽高檔炸雞。精準定位年輕群體,吃的不是炸雞,是態度。年輕就是要穿得色彩繽紛好似聖誕樹,logo印在小腿,帶上滑板,塗塗鴉。讓我們一起高喊「keep real」不能放過每一次的節日。聖誕節就要圍著火爐吃炸雞,每個人臉上笑嘻嘻。
❷ 宣傳片 廣告片用英語怎麼翻譯!急!!!
Advertising reel 廣告片
Promotional film 宣傳片
❸ 看疫情把那些著名企業都逼成啥樣了,麥當勞腿開了,奧迪環散了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歐美地區大肆蔓延,各國政府也都呼籲人民待在家裡,避免與人群接觸或是群聚,不少國家祭出鎖國封城政策,希望能夠控制疫情。但由於民族性使然,歐洲國家仍沒有避免群聚或戴口罩的習慣,因此疫情控制不容樂觀。為此各大企業也都利用品牌圖示來呼籲民眾戴口罩、避免接觸。
在本月,大眾集團旗下在歐洲所有工廠,包括葡萄牙、斯洛伐克,以及在義大利的蘭博基尼和杜卡迪都停工至少有兩周的時間,隨著疫情一發不可控制,這些工廠的復工時間變得遙遙無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麥當勞與hello kitty、機器貓、夢工廠等漫畫及影視公司的合作僅限於玩具的贈送和銷售么高懸賞20分。
麥當勞基本上都是送玩具的,除了很個別的是要收取一定費用。貌似中國除外。麥當勞首先要買卡通形象的版權,需要給錢。至於店內播放的動畫片是有限制的,只能播放對應玩具的宣傳片。(不然直接把熱播的動畫片播出來電影院喝西北風了)。對於一個新產品,他們要提前一年多做計劃,從最開始和影視公司開始算的話可能要兩年。商談好後會再設計玩具和玩具的生產並運輸。
❺ 求麥當勞宣傳片背景純音樂
http://www.mcdonalds.com.hk/chinese/campaign/summer/
❻ 急!!!!求視頻地址。在麥當勞里常常播放的宣傳片,一個胖子演的,麥當勞的招聘
國人很多就是賤,麥當勞315曝光又不是沒看到
❼ 給我一些宣傳語吧!
麥當勞進入法國時,公司曾在街頭抽取了近200名不同年齡和層次的路人,請他們來參與廣告宣傳片的問卷調查。
麥當勞的宣傳片重在介紹快餐是如何的衛生、營養,為了讓被調查者深信廣告片的真實性,公司還邀請他們去原料產地和快餐製作現場實地見證。
而最終,這200位消費者所填的問卷結果卻讓公司難以接受。在「您打算每周光顧幾次麥當勞?」這項調查中,76%的人表示一次,12%選擇兩次,9%選擇三次及以上,剩下的3%則表示一次也不會。
接下來的廣告宣傳討論會一片死氣沉沉,大家一時間拿不出更能打動和吸引顧客的廣告創意。就在所有人都手足無措之際,一個人突然站了起來:「其實,通過這次問卷調查,被調查者們,也就是我們未來的顧客,已經為我們設計好了一條最好的廣告宣傳語。」
「已經為我們設計好了宣傳語?」在座的其他人紛紛向他投去疑惑的目光。
「是的,這個宣傳語就是『麥當勞雖然好吃,但為了您的健康,我們建議您每周來這里,最好不要超過一次!』」
這條自我否定的廣告語震驚了在場的許多人,但最終卻被採用了。就連麥當勞總部看到它時,也大為震驚,認為法國公司違背了麥當勞一貫優化快餐的宣傳策略,這條災難性的廣告語註定會失敗。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廣告語一經推出竟反響強烈,一舉讓麥當勞深入法國消費者心中。目前,麥當勞在法國的門店已多達1 500多家,且每年以新開30家的速度遞增,家家門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法國麥當勞正是以非同一般的誠實態度贏得了消費者———快餐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沒人能否認這個事實,而試圖掩蓋和顛覆這個事實的任何廣告,都只會招致人們的反感,從而覺得企業不夠誠實,對他們的健康視若無睹。其實,對於這樣有害的真相,你告不告訴顧客,顧客都知道。但告訴的好處是,喜歡麥當勞的顧客依然會一如既往地每周去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而那些原本對快餐排斥的顧客,反而會因此改變對麥當勞的看法,試著去吃吃看,他們會在潛意識里覺得,一周吃一次應該不會有大的健康問題。
誰把消費者當成傻子,誰便是真正的傻子。世界上不存在沒有任何缺點的產品,這就如同不存在完美無缺的人一樣。試圖美化和粉飾本來就不完美的商品,是無法真正贏得消費者的,唯有以實相告、以誠相待才是經營的制勝之道。
❽ 麥當勞的「送餐到桌」服務,透露了什麼細思極恐的信號
從麥當勞在微信朋友圈推出的最新宣傳片可以看出,「送餐到桌」對準的是家庭到店顧客的消費場景,通過提供這項服務,讓媽媽省出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但實際是,麥當勞粉色大使會主動對所有顧客推薦這個服務體驗。
但細想之後,會覺得,一家智能程度超過目前國內所有標榜智能餐廳的餐廳,也突出了服務員,增加了送餐到桌服務,這種做法不僅是順勢而為,甚至有可能又一次引領了趨勢。
那些強調無服務員、無收銀員、無采購和無廚師的「四無」智能餐廳,有可能導致第五無:無顧客。
作為服務的餐飲業,在順應消費升級的路上,服務是不可迴避的晉級法寶。
未來餐飲的核心價值——當產品標准化、供應鏈標准化,一切可以用工業化手段來替代的時候,唯一不能替代的就是人帶來的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