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宣傳部招新宣傳語幽默的
學生會招新幽默宣傳語一
1、求萌妹,求御姐,求正太,求大叔雲集各類精英,社團聯合會,期待你的加入
2、吾輩之道,未入豈能知曉,東大社聯,來了才知道。
3、加入我們,我們會幫你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讓你發現美並創造美,讓你的大學生活如理想般充實,快樂。
4、你認為自己無一專長卻有一顆熱忱的心,願意為社團運作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嗎?
5、給自己一個機會,創造自己的精彩。
小編推薦:《大學加入學生會有什麼用 大學學生會那個部門好》
6、學生會,逐夢開始的地方。
7、有你,他的生活會更好。
8、共聚學生會,一起快樂分享。
9、學生會來匯學生,學生來會會升學。
10、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學生會是你展翅翱翔的天空。
2學生會招新幽默宣傳語二
1、治安部,安全有你有我有他。
2、你可以自由揮灑你的才藝,你可以激揚文字,你可以醉心創作,宣傳部是你的舞台。宣傳部是一個給你溫暖與鼓勵的大家庭,期待同學們的參與!
3、用學識與激情,刻印屬於你的青春徽章。
4、共聚學生會,一起快樂分享。
5、宣傳部,宣傳一瞬間,精彩每一刻。
6、生活部,用心細致,服務同學,全面周到,有你演繹。
7、你的選擇不會錯,我的承諾不會空。
8、你的加入才能讓咱們生活的更完美。
9、強百行唯藝術,利生活知設計。
10、一天路過,一天錯過,還有一天好好把握!我們用斑斕色彩,給你看一中明天輝煌。
② 急求關於中國共青團團徽故事!!
1958年4月,這三幅設計圖連同團中央宣傳部決定公布這個初選方案的說明,一並刊登在《中國青年》雜志1958年第8期的封底上。
團中央宣傳部要求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積極發表看法,說明喜歡哪一種團徽式樣,同時要求各團省委於1958年12月底以前將本地區的意見綜合起來上報團中央宣傳部。
1959年初,團中央書記處對團徽設計方案進行認真地比較和審議後,正式選定了團徽樣章。1959年4月29日,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胡耀邦同志為請中共中央審核批准團徽一事,給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劉瀾濤同志寫了報告。
4月30日劉瀾濤同志將此報告批呈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同志,當天,鄧小平同志閱後批示:「劉、周、彭批閱後退耀邦,擬同意五月四日公布。」
接著劉少奇同志、周恩來同志、彭真同志都圈閱表示同意。至此,團中央書記處選定的團徽樣式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中國共青團從此有了自己的團徽。
(2)徽章宣傳部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第三十一條規定:團徽「象徵著共青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團結各族青年,朝著黨所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標志。它象徵著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親切教導下,緊密團結全國青年、高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旗幟。
朝著黨所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它象徵著中國青年一代繼承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永遠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朝氣蓬勃、奮發向上。
③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的誕生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舊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對外交往活動日漸增多。在當時外事往來中,常有互相贈送本國青年組織徽章的禮節,所以,團中央領導人萌發了製作中國青年團團徽的想法。
1955年9月,青年團二屆三中全會決定,要在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建議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為了通過這次變更團的名稱的時機,對團員、青年進行思想教育,鼓舞全體團員和青年獻身於共產生義事業,動員他們積極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同時也為了增強團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團中央決定在籌備召開青年團三大的過程中設計製作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
團中央作出製作團徽的決定後,由團中央宣傳部負責具體實施。1956年4月,以團中央的名義邀請的一批在京詩人、作曲家、美術家,舉行了座談會,由書記處的同志談徵集團歌、隊歌和團徽、團旗、隊徽的要求,開始了廣泛征采團徽圖樣的工作。
1955年5月10日,團中央宣傳部又發出了《青年團中央宣傳部關於徵求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團徽、團旗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隊徽的工作意見》。團中央宣傳部在組織地方團委開展徵集活動的同時,也直接派人同中國美協聯系,邀請了中央美院實用美術系的青年教師常沙娜、周令釗、李綿璐、溫練昌、陳若菊等8位工藝美術家及有關藝術團體、院校的青年,參加團徽、團旗和隊徽、隊旗的創作。其中常沙娜、溫練昌負責團徽圖樣設計。
由於是初次開展這方面工作,當時團中央宣傳部對團徽的設計要求提得不是十分明確,只是要求團徽的圖案要體現「青年團的奮斗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表達青年團員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熱情」;團徽的式樣要和團旗統一起來:「色彩鮮明,不超過三種顏色」「簡單樸素,活潑大方和美觀」。
截止到1956年10月底,團中央宣傳部共收到18個省市約200位作者寄來的575件團徽、團旗、隊徽設計稿件。11月初,團中央宣傳部對這些稿件進行了初步挑選,經初步挑選後的稿件,將提供給有關會議審議。
1956年11月15日,團中央宣傳部邀請了在京的工藝美術設計專家對應征的團徽、團旗和隊徽、隊旗稿件進行初選。專家們對徵集到的團徽設計圖樣並不滿意。團中央宣傳部認為,用各種不同手法來設計各種不同風格的圖樣,會更有利於比較和選擇。於是,他們除了組織北京工藝美術學院的同志重新設計外,又再次發信紿遼寧、上海等8個省(市)團委宣傳部,請他們再次證求設計稿件。
1957年2月8日至21日,青年團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團的省、市委書記會議,宣傳部向與會者展示了應征的設計圖樣。與會者普遍認為,這些團徽的設計圖樣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一部分同志提出了修改意見。
團省、市委書記會議結束後,團中央宣傳部又請在京的工藝美術專家根據會上提出的意見,對設計圖樣進行了加工、修改。1956年5月至1957年初,團中央宣傳部共收到團徽、團旗、隊徽設計圖樣700多件。
1957年5月9日,青年團二屆五中全會舉行,宣傳部又把設計圖樣拿到全會上作第二次展示。但到會中央委員對所有圖樣均不滿意。5月15日,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5月24日,團中央宣傳部向大會主席團提交了《關於徵集團歌、團徽、團旗、隊歌、隊徽的幾點說明》。《說明》總結了1956年5月以來宣傳部的工作情況,檢查了工作中的缺點,同時向大會提出了此後開展這項工作的建議。當天,宣傳部還從徵集到的設計圖案中選擇了比較好的設計圖,在會場前廳作了第三次展示。展品中不僅有設計圖樣.還有根據有經驗同志的建議讓工廠趕制出來的兩種團徽設計樣品。但是,這兩次展示均未收到預期的效果。
青年團三大閉幕不久,整風反右運動就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起來了,徵集團徽設計的工作被擱置下來。至到1957年底,這項工作才又重新被提上議事日程。
團中央宣傳部和書記處決定任命中國青年雜志社的美術編輯李國靖承擔團徽設計任務,並將之前已徵集到的設計圖都交由她作為參考。
過了一段時間,李國靖向團中央宣傳部交了三幅設計圖(其中有一幅是根據常沙娜同志的設計稿加工修改而成的),這三幅圖既有李國靖綜合若干徵集稿的長處,再經自己的再創作而產生的新的設計圖,也有對原徵集稿稍作加工修改的作品。隨後書記處決定把這三幅圖作為團徽設計的初選方案予以公布。
1958年4月,這三幅設計圖連同團中央宣傳部決定公布這個初選方案的說明,一並刊登在《中國青年》雜志1958年第8期的封底上。團中央宣傳部要求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積極發表看法,說明喜歡哪一種團徽式樣,同時要求各團省(市、自治區)委於當年12月底以前將本地區的意見綜合起來上報團中央宣傳部。
1959年初,團中央書記處對團徽設計方案進行認真地比較和審議後,正式選定了團徽樣章。
1959年4月29日,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胡耀邦同志為請中共中央審核批准團徽一事,給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劉瀾濤同志寫了報告。4月30日劉瀾濤同志將此報告批呈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同志,當天,鄧小平同志閱後批示:「劉、周、彭批閱後退耀邦,擬同意五月四日公布。」接著劉少奇同志、周恩來同志、彭真同志都圈閱表示同意。至此,團中央書記處選定的團徽樣式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中國共青團從此有了自己的團徽。
1959年5月4日,正臨五四運動四十周年紀念日,《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重要報紙都同時刊登了中國共青團團徽圖樣及共青團中央發布的《關於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的說明》。
④ 哪位運動員是第一個獲得奧林匹克金質勛章的中國人
許海峰是第一個獲得奧林匹克金質勛章的中國人。
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金得主,同時也是中國首位奧運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1986年漢城亞運會上以超世界紀錄660環的成績獲自選手槍冠軍、氣手槍個人金牌和自選手槍團體冠軍。1990年北京亞運會勇奪四金,1991年奪得世界氣槍錦標賽冠軍和亞錦賽五枚金牌。1995年宣布退役並開始執教。2012年10月14日傳記電影《許海峰的槍》上映。
(4)徽章宣傳部擴展閱讀:
從練習射擊到拿到奧運金牌,許海峰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少年時代,他就對射擊展現出了強烈興趣和天賦,在老師和同學眼裡,許海峰是有名的「彈弓大王」,一個晚上,能夠打200多隻麻雀。
進入射擊隊以後,在教練的幫助下,許海峰進步神速。1984年4月,在美國洛杉磯進行的射擊預選賽上,許海峰獲得頭名。
1984年7月28日,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這是自1979年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之後,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夏季奧運會。
當時,由於中國隊在1980年的冬季奧運會上沒能獲得獎牌,所以,把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這個任務留給了1984年的夏天。
1984年7月29日,洛杉磯普拉多射擊場晴空萬里。上午9點,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第一個比賽項目——男子自選手槍慢射正式開始,共有來自37個國家的56名運動員參加了這個項目,中國隊則派出了許海峰、王義夫兩名運動員參加這個項目。
男子自選手槍慢射要求選手在150分鍾之內打完60發子彈,前面的兩組,許海峰均以97環收官,發揮穩定。但是打到第三組第八發的時候,許海峰竟然打了一個8環,一時間讓人捏了一把汗。
穩住,一定要穩住...他不停的對自己說。最後三發子彈,許海峰打了兩個10環,一個9環,整個靶場,他最後一個結束比賽,同時也獲得了最熱烈的掌聲。
最終,27歲的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為中國代表團拿下了一枚具有歷史意義的金牌,這塊金牌,也向世界宣布,一個新的體育大國正在悄然崛起。
⑤ 求學生會宣傳部口號
加入宣傳部,學姐等你來。
⑥ 宣傳部招新宣傳語幽默
1、求萌妹,求御姐,求正太,求大叔雲集各類精英,社團聯合會,期待你的加入
、吾輩之道,未入豈能知曉,東大社聯,來了才知道。
3、加入我們,我們會幫你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讓你發現美並創造美,讓你的大學生活如理想般充實,快樂。
4、你認為自己無一專長卻有一顆熱忱的心,願意為社團運作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嗎?
5、給自己一個機會,創造自己的精彩。
6、學生會,逐夢開始的地方。
7、有你,他的生活會更好。
8、共聚學生會,一起快樂分享。
9、學生會來匯學生,學生來會會升學。
10、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學生會是你展翅翱翔的天空。
11、治安部,安全有你有我有他。
12、你可以自由揮灑你的才藝,你可以激揚文字,你可以醉心創作,宣傳部是你的舞台。宣傳部是一個給你溫暖與鼓勵的大家庭,期待同學們的參與!
13、用學識與激情,刻印屬於你的青春徽章。
14、共聚學生會,一起快樂分享。
15、宣傳部,宣傳一瞬間,精彩每一刻。
16、生活部,用心細致,服務同學,全面周到,有你演繹。
17、你的選擇不會錯,我的承諾不會空。
18、你的加入才能讓咱們生活的更完美。
19、強百行唯藝術,利生活知設計。
20、一天路過,一天錯過,還有一天好好把握!我們用斑斕色彩,給你看一中明天輝煌。
⑦ 學生會宣傳部徽章弄個什麼好
學生會宣傳部的徽章用什麼樣的好啊
⑧ 中國國旗,國徽,國歌的來歷是什麼
中國古代雖然也有過各種各樣的戰旗,卻從來沒有正式的國旗。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開始和西方近代國家打交道。後來,洋務大臣李鴻章在同西方國家交往的過程中,發現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國旗,而大清帝國卻沒有一面自己的國旗,便奏請朝廷制定一面代表大清帝國的國旗。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制定了中國的第一面國旗,也稱黃龍旗。旗面為黃色,是皇權的象徵,旗面上繪飛龍戲珠的圖案,龍為青色,珠為紅色,龍頭向左上方昂起。
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需要制定一面自己的國旗,1895年第一次廣州起義前,孫中山的好友陸皓東製作了青天白日旗,後來,孫中山在青天白日旗上加上紅底色,成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他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中,便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起義軍的旗幟。但是孫中山使用的這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並沒有得到革命黨人的一致贊同,黃興就反對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未來的中國國旗,他認為青天白日旗有類似日本太陽旗之嫌,他自己設計製作了一面「井」字旗,象徵古代中國的井田制度。孫中山則堅持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未來的中華民國國旗,為此,他和黃興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甚至一度為此而不和。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後,急需制定國旗,當時的革命黨人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國旗,主要的有十八星旗和五色旗。十八星旗象徵漢族聚居的十八行省,含有狹隘的大漢族主義思想,而五色旗象徵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意思,故最後決定以五色旗為國旗,十八星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旗為海軍旗。武昌起義時孫中山尚在美國,等他回到國內,國旗之議已定,他雖然表示反對,但也無可奈何。
1927年蔣介石北伐定都南京後,決定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中華民國的國旗。
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6月16日,全國政協籌備會議首次會議上,決定成立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小組,並向全國發出徵稿啟事。一個月內就收到國內外應徵稿件1920件,圖案1992幅。
應征的國旗方案也各具特色,如陳嘉庚設計的國旗是鐮刀斧頭旗;郭沫若設計的國旗是兩個長條,象徵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長江和黃河;朱德設計的國旗左上角為藍色長方形,嵌有紅五角星,象徵晴朗的天空。這些圖案經過認真挑選,選出38幅圖案印發給政協代表,讓大家評議。最後確定其中的復字第32號圖案,經毛澤東審查通過並在9月27日的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正式通過作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這面國旗的設計者曾聯松,是上海一名普通的經濟工作者。國旗的寓意是:一顆大星引導在前,幾顆小星環繞其後,形成眾星拱北斗之勢,大星即為中國共產黨,小星代表中國人民,黨和人民團結戰斗,從勝利走向勝利。在確定小星的數目時,他聯想到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說:「人民包括四個階級,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所以他決定以四顆小星代表廣大人民。
從此,五星紅旗正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國徽的誕生
我們都知道,國徽是國家的象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國徽也專門作了規定。那麼你知道國徽是怎麼誕生的嗎?1949年7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向全國公布徵求國旗、國徽及國歌詞譜的方案。由於種種原因,均未採用。因此,在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沒有公布國徽方案。1950年初,受黨中央的委託,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分別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兩組同志在查閱國內外大量資料的基礎上設計了自己的方案。1950年6月20日晚,周總理親自主持全國政協國徽審查組會議,最後一次討論國徽方案。大家通過反復比較、討論,最後決定採用清華大學設計的方案。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發了向全國頒布國徽的命令。從此,國徽就誕生了。
國歌是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標志,能反映民族的心聲和意志,除我們所唱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外,中國歷史上還另外產生過6首國歌。
一。1896年,我國清朝政府派遺北洋大慮、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外交特使赴西歐和俄羅斯作禮節性訪問,在歡迎儀式上要演奏來濱的國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當時根本不知道國歌的意義和作用,哪有什麼國歌。於是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臨時使用。歌詞為:
"金殿當頭紫閣重(chóng), (抬頭看見重重疊疊的輝煌王宮)
仙人掌上玉芙蓉, (就象神仙手中玉蓮花綻放)
太平天子朝天日, (在這太平盛世天子出宮祭祀蒼天)
五色雲車駕六龍。" (坐著五彩的雲車要六條神龍來拉)
(註解:這是唐朝王建的詩歌《宮詞》中的一首)
因為李鴻章最早使用此曲,後改稱《李中堂樂》。這就是舊中國最早的一首國歌。
二。1900年以前,我國還未正式使用過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國歌。外國殖民者入侵中國後,打著自己的國旗,唱著自己的國歌,在中國領土上橫行霸道。中國人深感氣憤屈辱。出於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諸國宣稱"立憲",以法律條文頒布了國歌,歌名叫《鞏金甌》,歌詞是:
"鞏金甌 (鞏固偉大的河山)
承天幬(dào覆蓋) (承受上天的恩寵)
民物鐵鳧藻 (人民堅定不移歡欣鼓舞地支持王朝)
喜同胞 (為同胞而欣喜)
清時興遭 (大清盛世恰逢)
真熙嗥(háo 呼告) (天下太平吉祥)
帝國蒼穹保 (國家疆土永保完整)
天高高 (就象蒼天不改)
海滔滔。" (碧海永存!)
這首歌因不合國情民意,一天也沒傳唱,頒布了僅一個月,辛亥革命爆發,《鞏金甌》成了清王朝的葬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首國歌。
三。1912年1月1日,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臨時革命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國歌,由沈恩孕作詞,沈彭年作曲,歌詞是:
"東亞開化中華早 (中國開創東亞革新之風氣)
揖美追歐舊邦新造 (學習美國歐洲建造新強國)
飄揚五色旗國榮光 (飄揚著光榮的五色國旗)
錦秀山河普照 (照耀著錦綉的萬里河山)
我同胞鼓舞文明 (同胞們齊來振興中華文化)
世界和平永保。" (共同捍衛世界的美好和平)
曲調昂揚流暢,歌詞通俗凝煉。這是我國第三首國歌。
四。1915年,袁世凱篡奪了中華革命臨時政權,廢棄了孫中山頒布的國歌,啟用《中華雄踞天地間》為國歌,歌詞是:
"中華雄踞天地間 (中華傲立在天地間)
廊八埏(shān) (八方長城是走廊)
華胄從來昆化巔 (中華精神自古是登峰造極)
江湖浩盪山錦連 (遼闊的疆土上群山如錦綉綿延)
勛華(對堯、舜二帝的尊稱)捐開堯天(英明的君王奉獻自我,開創了繁榮的 國家)
億萬年。" (永遠,永遠)
這首歌曲雖短小精煉,但宗旨是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搖旗吶喊,剛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滾滾浪潮淹沒。
五。1916年袁世凱下台。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徵集國歌,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將《尚書》中的《卿雲歌》選作歌詞並作曲,全歌僅四句16字,歌詞是:
"卿雲燦兮 (吉祥的雲彩多燦爛啊!)
纖縵縵兮 (鋪展在空中變化多姿啊!)
日月光華 (太陽和月亮的光輝)
旦復旦兮。" (一天又一天照耀人間)
(以上四句均出典自《尚書大傳 虞夏傳》,末句即復旦大學得名由來)
並由教育部下令於1921年7月在全國傳唱。這首歌為軍閥混戰的舊中國歌功頌德,塗脂抹粉,遭到國民的唾棄。
PS這碰巧是復旦大學校名的來歷
復旦校歌前兩句就是:復旦復旦旦復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六。中國歷史上第六首國歌是1930年國民黨政府根據孫中山1924年在黃雨軍校的訓詞為歌詞,由程懋銘作曲的《國民黨黨歌》。歌詞是: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 (我黨宗旨)
以建民國 (憑此建國)
以建大同 (構建樂土)
咨爾多士 (依靠大家的英勇)
為民前鋒 (擔當人民的先驅)
夙夜匪懈 (朝夕永不鬆懈)
主義是從 (遵從三民主義)
矢勤矢勇 (發誓勤奮勇敢)
必信必忠 (堅決誠信忠誠)
一心一德 (大家同心同德)
貫徹始終。 (始終堅定執行)
由於歌詞主題突出,內容厚重,故廣為流傳。
七。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勞動人民心聲和意志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它是電影《風雲兒女》中的主題歌,由著名詩人、劇作家田漢1935年在上海監獄中揮筆疾書而成,人民音樂家聶耳飽醮激情譜曲。每當唱起這首歌,就銘記國家、民族創來的艱辛,就想起蘆溝橋、平型關、延河水、沂蒙山
其實二十多年前《義勇軍進行曲》曾改過一次詞,最後一句改為「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前進前進前進進!」文革結束後恢復原詞~~
中國國旗圖案的含義:
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拱於大星之右。旗桿套為白色。
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相互關系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
為著在紅底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
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五星紅旗的歷史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國內各大報刊刊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徵集國旗圖案的啟事。一個月後,籌備委員會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區寄來的應征圖案 3012 幅。後於9月開議時,審核通過的共有38幅,最後敲定8幅(?)國旗樣式作為備選國旗。當時最受歡迎的是草案一的設計。該設計以紅底配上黃星,以及一條代表黃河的黃條而成。紅底與黃星為徵求新國旗設計稿的必備基本要素,黃星代表共產黨或中國人民。但部分人士認為,中國並非只有黃河一條大河而已,於是衍生出另外兩個草案,草案二是二黃條代表黃河,長江,草案三則是三黃條代表黃河,長江,珠江。但張治中向毛澤東表示,黃條分割紅地,如同國家被分裂,應另選作品。接下來選中了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由上海市民曾聯松所設計,原本的圖樣如草案四,構想主要是表現出中國四個主要社會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團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另一方面,也隱喻以漢族為中心,其他滿、蒙、回、藏等四族共同統一在中國內的含意。但由於五顆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隱含階級地位之分,於是改為環繞大星的設計,並在大星中加入了鐮刀鐵鎚的標志,後來毛澤東將鐮刀鐵鎚標志刪除,因為考慮既已用四顆小星表示工、農、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與農民的象徵物,似乎又變得不平等了。國旗就此定案。在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五星紅旗獲得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會議代表一致通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的國旗。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標志著五星紅旗成為新的中國國旗。
中國國徽圖案的含義:
紅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和庄嚴。
國徽圖案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 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
中國國徽的歷史由來: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布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政務院邀請有關人士開會討論國徽設計問題。按中央規定,組成國徽的素材為國旗、天安門、齒輪、谷穗與紅綬帶,而完美的組合則需要依靠藝術家們的政治和藝術修養。會上,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高庄的發言語驚四座、擲地有聲:「在塑造國徽模型時,我有一個願望,就是想使我們的國徽更庄嚴、更明朗、更健康、更堅強、更程式化、更統一;並賦予更高的民族氣魄和時代精神,以冀我們國徽的藝術性提到國際水平,永放光芒。」當時,由清華大學梁思成教授等人設計的國徽平面圖案,已由政協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華夏,原為族名,它由黃炎聯盟擴大繁衍而來。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後來,華夏又成了中國的別稱。『華夏』二字的含義,主要有兩種說法:一些人認為是美好盛大的意思;一些人認為是華山和夏水的合稱。中國,長期作為地域概念使用,與中原、中土同義。在古代,華夏族、漢族主要居住在中原(黃河流域),並在這里建立國家,而少數民族多分布在周邊,並在那裡建立政權,因此,一些華夏族、漢族也稱本族建立的國家為『中國』。16世紀、17世紀,西方人開始稱明、清王朝為『中國』。此時,『中國』不僅包括漢族,還包括兩個王朝境內的其他民族。鴉片戰爭後,『中國』一詞出現在外交文書上。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國內外通常將其簡稱為『中國』,』中國』正式作為國名。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這一概念的含義更加豐富完整,56個民族生活在遼闊的疆域里。」
中國國歌含義
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1年"9·18"事變之後,它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必勝信心。詩人田漢在國民黨獄中寫成歌詞後,輾轉傳給聶耳譜曲。此歌最初作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廣為流傳,影響極大。
毛主席就說過選這首做國歌的理由:要不忘國恥,居安思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5年,由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影片《風雲兒女》描寫的是「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佔了中國的東北三省,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一些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線。歌曲隨電影的放映,更由於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於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2004年3月14日,中國第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⑨ 1931年頒授的第一枚勛章是誰的
1931年頒授的第一枚勛章是方誌敏。隨著全國各地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工農紅軍的發展壯大,1931年11月7~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
為了表彰和嘉獎為蘇維埃政權而英勇奮斗的紅軍將士,大會設立了最高榮譽獎章——紅旗勛章,同時決定授予方誌敏紅旗勛章一枚。
(9)徽章宣傳部擴展閱讀
方誌敏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暴動,創建贛東北蘇區。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
他把馬克思主義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根據地。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犧牲。
2009年9月,方誌敏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⑩ 紫荊勛章的評價
《紫荊勛章》作為新千年大片,年初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段播出後,在全國產生熱烈反響。不久前又榮獲國內文藝類最高獎項「五個一工程獎」。著名評論家、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仲呈祥撰文說,這部展示中資企業在香港回歸前後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屈辱與光榮、挫折與奮發歷程的電視劇,具有新穎的美學品位和較深廣的社會內涵,經得起美學分析和歷史分析。
《紫荊勛章》從一開始就得到廣州市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悉心指導,市委領導不僅親自參與該片的策劃組織工作,而且還多次召集該片編劇、導演一道進行藝術探討,對全劇的故事結構、人物命運等諸多要素都提出很多關鍵性的意見;市委宣傳部也為創作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這是一部關於中國內地資本在香港進行運營的電視劇。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1997年香港回歸。李修龍和張天偉是大學同學,一同被派到香港工作。他們從東江引水工程開始,逐漸成長為香港長凱建築公司正、副經理。隨著事業的發展,兩人的觀點發生分歧,導致事業有成有敗。內地姑娘徐麗原是來港繼承遺產,被騙之後又遭蹂躪。她「失蹤數年」後以太平洋公司公關經理溫尼小姐的面目重新出現。她與李修龍和張天偉先後有過感情糾葛……香港房地產巨子馮天源之女馮家慧在李、張兩人創業時就幫助過他們,在日後自己的經營中,面對破產和風雨的考驗,又得到李修龍的有力幫助……幾經起伏,在香港新機場大樓的工程中,溫尼小姐陰謀破產,而李修龍、馮家慧和太平洋公司的亨利因對社會的傑出貢獻,獲得了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的「紫荊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