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永嘉縣社保局
參加社保有個社保證的,個人參保的話,辦理的時候會給你個社保證還有要去信用社辦理一個專用卡用於繳費的,如果是企業參保的話,可能你的社保證在你的參保企業那裡。是不是社保過可以到你參保的社保部門用身份證可以查到你的參保記錄的。
『貳』 浙江東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溫州東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影視劇投資、拍攝、發行、宣傳片拍攝、新媒體營銷、活動策劃、明星代言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傳媒公司,由徐策擔任董事長,宗峰岩、呂佳容、王妍蘇擔任董事,是溫州市影視投資聯合會會員單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各類廣告業務;承辦展覽活動;會務服務;企業管理服務;企業形象策劃;組織策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演出中介);商務信息咨詢。
法定代表人:徐策
成立時間:2015-11-30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32400016687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江北街道襟江中路14號
『叄』 永嘉宣傳部部長職務多大
職務本身的行政級別是正科級,個人級別是副處級。
永嘉是溫州市下轄的一個內縣,行政級別是正容處級的。縣委宣傳部是縣委的內設機構,行政級別是正科級的,由於宣傳部部長都是由縣委常委兼任的,其個人的行政級別就是副處級了,相當於副縣長的行政級別。
『肆』 永嘉縣有什麼珍稀動植物
浙江省永嘉縣和青田縣是黿的主要產地,但是已經連續14 年沒有發現過黿。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yuán) 黿 黿野駱駝的正式名稱應是野生雙峰駝,是久負盛名的國際瀕危野生動物,雖然它被發現已有多年,但真正得到生物學確認卻還是近十幾年內的事。
日前,《浙江政務信息(專報)》第414期刊發了《永嘉縣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成效顯著》一文,副省長黃旭明在上面批示指出,野生動物保護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肯定了我縣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並希望「堅持去做,越做越好」。
近年來,我縣因地制宜,按照「保護優先、分類管理、疏堵並重」思路,全面加強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全縣共有陸生野生動物361種,分布著金錢豹、黑麂、豹貓、白鷳等國家及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7種,在2015年浙江省全國第二次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獸類資源專項調查中,通過紅外相機拍攝到了我省罕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羚,填補了我省無斑羚影視資料的空白。
打擊保護並舉
嚴厲打擊違法行為,通過整合執法力量,建立公安、林業等聯合執法常態機制,嚴厲打擊亂捕濫獵、非法經營珍稀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近三年已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5次,查處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案2起,查處行政案件(非法狩獵)1起。2015年10月起歷時5個月,破獲一起特大販賣珍稀野生動物案,該案銷售網路涉及全國10多個省(市),販賣的珍稀野生動物及製品達1萬余只,涉案金額1億多元。此案驚動公安部,被列為督辦案件。前天,該案件涉案的32名被告人在縣法院被起訴審判。
我縣在境內的楊家山村、龍灣潭候鳥棲息地及巽宅白天鵝棲息地等設立鳥類保護區,安排專人值守,播撒食物,並組織全縣688名護林員對鳥類活動區域進行嚴密監控、排查,保障候鳥安全過境。同時,我縣發展社會公益力量,引導群眾樹立全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開展「保護守護綠色家園」宣傳活動,發放《保護野生動物資源造福子孫後代倡議書》,並成立了由20多名隊員組成的「縣綠眼睛」公益組織,義務開展野生動物宣傳、救助等工作。
減少人為威脅
在減少人為威脅方面,通過發展人工繁育野生動物來緩解旺盛的市場需求,鼓勵山區群眾創辦養殖場,依法馴養繁殖、經營利用野生動物,以保障野生動物資源安全。通過發展森林旅遊,來改變山區群眾的生活方式,由「砍山」變為「看山」,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岩奇、瀑多、林秀」等森林資源優勢,先後建成森林公園19個,開發永嘉書院、百丈瀑點等新景點,2015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4.76億元,帶動林(農)產品銷售4.98億元。同時,還將楠溪江源頭、生態脆弱地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納入重點公益林建設范圍,目前全縣有生態公益林131萬畝。
在建設美麗棲息環境方面,結合「山水永嘉、綠色永嘉」行動,實施綠化造林、森林撫育、林相改造項目,恢復森林植被,3年來新增造林綠化4.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83%,新增林木蓄積量3.8萬立方米。在森林消防方面,啟用防山火監測系統,建成專職森林消防隊伍18隻,2015年全縣僅發生森林火災4起,獲「全國森林消防工作縣級先進單位」稱號,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並實施嚴格的林地保護制度,打擊非法佔用林地、濫伐林木等行為,嚴守生態「紅線」。
『伍』 漳州市永嘉廣告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漳州市永嘉廣告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05月1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設計、製作、發布50平方米以下國內廣告業務,經營廣告材料,裝飾、裝璜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蔡鶴鳴
成立時間:2004-05-17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60010001308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漳州市馬灶路漳州鍾廠
『陸』 永嘉縣人民醫院的歷史沿革
1931年(民國20年)永嘉縣立醫院成立,院址設在溫州市府學巷,張景飛任院長。當時工作人員有:醫生張景飛、周志強、張紫霞三人(均浙江醫專畢業),葯房黃琮、周厚,護士有陳漢昭、江華英、林天醉、金守箴四人。因限於條件,僅開設門診部,每天門診約100人。1936年因經費困難而停辦。 1936年9月(民國25年)永嘉縣衛生事務所成立,張景飛任主任,人員7人,衛生經費編入地方預算。1937年1月,頒發《永嘉縣衛生設施計劃綱要》提出籌設區衛生所,要求衛生事業普及全縣。但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1940年2月(民國29年)設立永嘉縣衛生院,地址在溫州市城下寮(積谷山邊),後遷至大同巷,首任院長江卓儒(1940.2——1940.7)後任院長有陳詢、周如煊,江卓儒、張修德、劉鎮、葉華、張中剛。縣衛生院直屬於永嘉縣人民政府領導。1942年夏秋,霍亂流行,9月在衛生院內設立永嘉縣臨時防疫處,李則淵兼處長,江卓儒兼副處長。1944年9月,日軍入侵,溫州市第三次淪陷時,縣衛生院隨縣政府搬遷至楓林鎮。1945年4月,日本軍隊入侵楓林時,衛生院又搬遷至表山鄉,全部葯物器械被永樂人民抗日自衛游擊隊接收,後來游擊隊在岩坦嶼北設立醫務組,為軍民免費診治。1945年6月,溫州收復後,在溫州市區恢復縣衛生院,人員27人。1949年5月7日,溫州解放,溫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永嘉縣衛生院。
1949年5月2日,雙溪縣民主政府在岩頭鎮成立,附設醫務室,負責人林純。9月21日,雙溪縣民主政府遷至楓林鎮,改名永嘉縣人民政府,11月醫務室改稱醫務所,負責人倪丕基,1950年6月,醫務所隨縣人民政府遷至江北。
1950年8月,以永嘉縣人民政府醫務所為基礎建立永嘉縣人民政府衛生院,當時基礎很差,葯品不到100種,器械短缺,無辦公桌椅。原駐江北龍橋,因房子不夠用,遷移至羅浮區江心頭,借民房使用。工作人員5人,院長兼醫師倪丕基,醫助林純,葯劑員葉守儀,事務員翁微祥,勤工梁德芳。9月1日,又吸收醫師周海容,護士謝旭初,婦幼衛生助產士李裴然、助產士吳賢、助理護士姚竟成等5人。9月12日,省衛生廳向平陽縣衛生院調來環境衛生技術員邱江濤,助產士李美玉,李美玉未到職即私自離職,後又增加會計陳愛椒,共計12人。其中醫務人員9人,事務員2人,勤工1人。有病床10張,產科除普通接生箱外無其他設備。外科,檢驗均無設備器械。11月,縣衛生院隨縣人民政府遷至溫州城區,院址先在後營巷(原西溪公所),後搬下橫街(天主堂)。衛生行政及醫療、防疫、婦幼保健工作均由縣衛生院統一管理。
1951年1月,增衛生警郭則光兼收發文書工作。2月份又增衛生警鮑立明,擔任環境衛生事務。增清潔員徐文龍、徐順吉(楓林),項宗其、丁岩福(永強)、朱成芳(梧埏)、葉高弟、邵銀臻等7人擔任清潔各區環境衛生工作。因人手少,經縣府專署同意2月成立機關醫務所,設在蛟翔巷,專負責機關工作人員的治療和幹部保健及防疫工作。吸收項甫濤為醫師,李日千為葯劑員,調衛生院李斐然為護士。2月28日,代院長倪丕基因病休息,經縣府同意,衛生院院務由醫務所醫師項甫濤代理。6月份,專署指示,邱光濤、張國斡、姚竟成調玉環衛生院工作。項甫濤與周海容對調。6月底,縣衛生院人員有19人,代院長倪丕基,代理院務醫師項甫濤,助醫林純,助產士吳賢、汪志秋,護士謝旭初,助理護士葉守儀,會計陳愛椒,衛生警郭則光、鮑立明,清潔員朱成芳(清潔班長)徐順吉、徐文龍、丁岩福、項宗其、葉高弟、邵銀臻、張永清。清潔員指定擔任各區清潔環境工作。7月,李象宣任縣衛生院政治指導員。10月,朱鑒德任院長。12月成立院務委員會。當時全縣劃分11個行政區,145個鄉鎮,人口64萬。
根據省衛生廳「把基層衛生機構普遍建立起來」的指示,同年建立區鄉負責醫師制度;縣人民政府衛生院在各區鄉聘請思想比較進步,學識比較豐富,熱心為人民服務的醫師為區鄉負責醫師,管理本區鄉范圍內的開業醫生,領導開展衛生防疫,婦幼保健工作。共聘任醫師21人。衛生院除了搞好醫療工作外,還負擔衛生防疫、婦幼衛生、環境衛生等項職能。
1952年,衛生院業務收入210900000元(老幣,1萬元相當於今一元),其中門診190375000元,住院73000000元,業務支出382886500元。
同年設立專職會計,5月,衛生院附設婦幼保健站,院長朱鑒德兼主任,助產士朱莉莉為副主任,有婦幼保健員4人,吳秋蓮、徐順葉、吳美珠、徐素雲。10月,開設婦產科,12月,朱鑒德院長當選於縣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並出席縣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
1953年2月,縣人民政府衛生科建立,衛生行政歸縣衛生科領導。4月,蔣達生任院長,5月,蔣達生升任衛生科長,仍兼衛生院長。同年7月11日,衛生院院務委員會因柯訓正等委員調離進行改選,在全院工作人員會議上,推選蔣達生、李象宣、朱莉莉、孫向雲、趙桂香、王洪勛,李斐然、林純、鄭洪林等9人為委員。衛生院設衛生防疫、總務、醫療預防三股。衛生院設簡易病床30張,同月,政治指導員停配。
1954年3月,增胡彩珍為副院長。夏,縣衛生院遷至竇婦橋,機關醫務所撤消。10月,衛生系統第一個黨小組——縣衛生院黨小組成立,胡彩珍任組長,黨員4人。同時衛生系統第一個團支部——縣衛生院團支部成立,書記朱莉莉,團員6人。
1955年1月,增補胡卜熊、林純為衛生院副院長。10月,醫院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全年門診人次22834人,住院351人次,病床使用率48.6%,治癒率69.2%,平均住院日數17.7天。
1956年6月,遵照省人民委員會的通知,永嘉縣人民政府衛生院改名為永嘉縣人民醫院,院長由衛生科長蔣達生兼任。工作人員20人,其中醫務人員14人,行政後勤6人,設病床20張。醫院衛生防疫股分出成立縣衛生防疫站。7月,開設中醫門診但無中葯配方室。當年門診30934人次,住院464人次,病床使用率46.63%,治癒率76.5%,平均住院日6.28天,全縣人口70萬。
1958年8月,甌江以南的永強、梧埏、藤橋、三溪四區劃歸溫州市。永嘉縣人民政府機關由溫州市遷至上塘鎮,縣人民醫院也隨政府遷移,先搬上塘岩上村,借祠堂開診,無病床。4月,醫院由岩上村搬至上塘橫街,租汪伯英五間二層民房開診。
1960年4月,醫院院舍落成,建築面積1020m2,其中門診樓七間三層290m2,病房九間一樓430m2,職工宿舍130m2。搬入新居後,將股室調整為醫療、預防、秘書三股。同年成立保健股,設立口腔科當年有工作人員24人,其中院長1人,秘書1人,會計1人,掛號1人,炊事員1人,醫師5人,醫士3人,護士6人(其中2人長期離職學習,2人短期離職學習,1人下放鍛煉),助產士2人,葯劑士2人,檢驗士1人。有黨員5人,團員7人。醫療器械只有顯微鏡一台,高壓消毒鍋一台,電動離心機一台,病床開放32張。
1961年,縣醫院在縣衛生學校原址設肝炎療養部,收治機關幹部中的肝炎患者;外科手術室建立,能開展下腹部手術,同時建立供應室,歸屬護理部。此時魯迪生任副院長。
1962年10月,林美玉任副院長。醫院放射科設立,有50mAX光機一台,可開展透視和胃腸造影。外科能開展胃切除、膽囊扎除、子宮截除和剖腹產。全年門診32942人次,住院972人次,配中西葯方43566張。醫院工作人員35人,蔣達生、魯迪生、朱秀梅、黃銀標、林樹人、徐洪文、王鴻勛、邵向雲、陳治民、陳先鋒、張志千、陳賢長、吳春寶、管秀珠、吳春生、倪秀珍、吳立中、陳椒芬、施肖蓮、王秀、陳嬋、徐寶丹、鄒美翠、葉林妹、朱月英、王志堅、李素芳、張澤榮、吳旭月、朱松蘭、林洪每、婁進景、楊春孝、張高妹、盧新民、潘濟舟。
1963年,建職工宿舍六間二樓計m2。3月,張志千被省衛生廳任命為縣名中醫。5月,設立腸道科門診,全年門診量32171人次,住院966人次,治癒好轉率為89.5%,全年做大小手術101例。
1964年9月,醫院建立黨支部,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王銳爽任支部書記。10月,趙志忠任院長。當年省衛生廳核定床位50張,實際開放93張(包括療養院41張)。
1965年4月,醫院療養所由上塘岩上村搬至羅東九峯寺,繼續開診。4月—9月,醫院在清水埠冶煉廠開設門診部。王洪勛、徐韶頤、陳智花、費代旋、張澤榮、吳旭月、婁進景、林洪每等人在門診部工作過。
5月,王銳爽調任衛生局副局長。
1966年2月,梁風任醫院黨支部書記。後續建化驗樓、婦產科病房四間二層共m2。5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5.16」通知,「文化大革命開始」,很快波及醫院,院內開展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運動。
1967年上半年,醫院開始成立「紅衛」「白求恩」二派群眾組織並參與社會二大派活動。隨運動的深入,二派斗爭趨向激烈,醫院領導和業務骨幹受到沖擊,黨團組織停止活動,領導班子癱瘓,醫院秩序被擾亂,醫療質量下降。11月,縣城上塘發生「兩派」武鬥,醫院被迫停診40多天。
1969年3—4月,縣城上塘又發生「兩大派」武鬥,醫院又被迫停診多天。8月,永嘉縣軍管會批准,縣人民醫院實行軍事管制。9月26日,永嘉縣革命委員會以永革字(69)104號批准縣醫院建立縣人民醫院革命委員會。由七名委員組成,其中,革命幹部代表二名,群眾代表五名,同意革委會由林洪每、胡康西、胡道漲、趙志忠、繆菊英等7人組成,暫缺正主任一名,群眾代表一名,決定趙志忠為革委會副主任。從此,醫院一切大權統歸永嘉縣人民醫院革命委員會。12月,醫院軍事管制撤消。
1970年7月,張憲珍任革委會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11月,潘國嘉任革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11月下旬,開展全面整建黨。
1971年6月,醫院黨支部領導醫院開展批陳整風運動,「九一三」事件後,醫院開展揭批「林彪反革命集團」運動。
1972年12月,潘國嘉調離,張憲珍因身體不佳上級口頭宣布邵煥道負責醫院工作。後因邵煥道身體欠佳,醫院工作由原防疫站領導謝祥燦兼管。
1973年3—4月,由李中齊帶隊的縣革命幹部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5月,汪慶芝任醫院黨支部書記,革委會主任。
1974年初,醫院開展「批林批孔」運動。2月團支部改選,書記王素芬,副書記金庭士。5月增補邵向雲、胡道漲、洪忠渭、邱英英為革委會副主任。
1975年6月17日,縣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工宣隊)進駐醫院,領導鬥批改運動。12月,邵向雲、胡道漲、洪忠渭、邱英英不再擔任革委會副主任。爾後,工宣隊撤離。
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逝世,全院職工懷著悲痛的心情進行悼念。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全體職工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開展悼念活動。10月6日「四人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全院職工投入揭批「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罪行活動,醫院開始撥亂反正,正本清源。
1977年8月,縣人民醫院革委會撤消,恢復院長制,汪慶芝任院長、黨支部書記,單定松任黨支部副書記、副院長。醫院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同月,在清水埠開設傳染病分院,地址原溫州市腫瘤醫院內(現縣中醫院)。
1978年12月23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醫院也重新確立以醫療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指揮系統得到加強,各項工作逐步規范。
1982年2月,李建立任醫院黨支部書記,3月,胡望皆任副院長。7月設立醫務處和護理部。12月,經宣傳部批文同意將醫務處改為醫務科,年末統計全院有職工153人,其中幹部92人,全民職工36人,集體職工13人,臨時工12人。
1983年2月,邵向雲任副院長。下半年,建築面積為4689.5平方米的門診、病房、手術室大樓落成投入使用。同時設立急診室。60年建設的老醫院用於職工宿舍。醫院用房條件和職工住房條件得到較大的改善。年底全院職工147人。
1984年7月,金可豎任醫院黨支部書記,李建立調計生委,邵向雲提任院長,胡望皆調縣衛生防疫站任黨支部書記。陳賢長、朱國慶任副院長。醫院設立五官科、針灸理療科、骨傷科。職工增至184人。
永嘉縣人民醫院1985年4月,曾憲權任黨支部書記,金可豎調縣衛生進修學校任支部書記。醫院根據需要設立兒科、眼科、麻醉科、營養室、胃鏡室。9月,醫院實行院長負責制,科室負責人聘任制。9月9日,醫院首次實行科主任聘任。同時建立落實知識分子政策領導小組。12月,醫院召開首屆職工代表大會,從而建立了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職代會的任務主要是審議院長工作報告,修訂有關規章制度,通過醫院實行兩級管理崗位經濟責任制方案,職工提案及其他醫院工作的重大事宜。 1986年1月,醫院正式實行「兩級管理崗位經濟責任制」。2月21日,醫院開始全面整黨,對黨員進行理想、宗旨、黨紀、黨員標准教育。6月,邵向雲調溫州市第五醫院任副院長,由陳賢長主持工作。9月劉世恩任醫院院長。同月,醫院急診、放射樓建立,一樓為急診,二樓為放射,面積m2。
1987年,醫院先後建立皮膚科、病理科,腦電圖室、檢驗科增設中心實驗室。同時建立醫院治安聯防隊。3月,醫院實行第二次科主任聘任。8月,縣衛生系統職稱改革在醫院試點。同月,醫院實行《目標管理與超勞務計酬》辦法。10月,曾憲權調縣黨史辦,劉世恩兼任黨支部書記。
1988年3月,醫院實行科室承包責任制,5月急診室改為急診科。8月19日,院勞動服務公司建立,醫院計劃外臨時工納入勞動服務公司管理。9月,中醫葯大樓投入使用,面積m2。12月,鍋爐房投入使用,同時醫院實行住房補貼制度。
1989年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務人員道德規范》及實施辦法在醫院實施,促進了全體醫務人員的道德建設。同月,以醫院為主體建立中國農工黨永嘉縣委員會醫葯衛生支部。5月,醫院全面實行技術經濟崗位責任制。8月財務總務科分設財務科、總務科。
1990年6月,醫院班子調整,劉世恩調任衛生局副局長,醫院工作由陳賢長主持。8月,衛生局副局長葉際彬兼任醫院支部書記、院長,朱國慶改任副書記,胡道漲任副院長。12月,王森波調衛生局任副局長。經縣委組織部批准,於11月16日醫院黨支部改建為黨總支,並進行了換屆。
1991年6月,醫院病區葯房投入使用。9月,全院醫療用房進行修繕。10月污水處理工程投入使用,排污問題得到徹底解決。12月,病員食堂建立,住院病人實行「包伙制」,解決了住院病人的用膳問題。同時住院病人實行統一著裝制。
1992年,經過多年努力,經省衛生廳考核驗收。9月14日,省衛生廳以浙衛(1992)382號文件授予永嘉縣人民醫院為一級乙類醫院(相當於衛生部評審標准二級丙類醫院稱號),同時授予省級文明醫院稱號。
1993年10月,醫院開展「優良服務月」活動。促進了醫德醫風的改善,醫療質量的提高。12月,總面積為669.2m2,投資30萬元的醫院食堂竣工並投入使用。解決了醫院食堂條件簡陋的大問題。
1994年1月,葉際彬調任計生委副主任,朱國慶任黨總支書記,金庭士任院長。4月縣人民醫院院刊《和風》創刊。此後,縣醫院的較大活動均能在《和風》中反映出來。10月,金庭士因病住院,醫院工作由朱國慶主持。
1995年,上級補助醫院自籌,職工集資的價值300萬元的日產東芝300EZ全身CT機正式投入使用,從此醫院的儀器設備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1996年,由衛生廳衛生建築設計院設計,總建設面積為5656m2的醫院新門診大樓經費率招標,由縣建築工程公司承建的縣樣板工程正式動工。
1997年,醫院共青團委員會建立,下轄三個支部。4月,院質量管理科建立。6月,台州醫院和醫院建立三年對口幫助關系,無償培養衛技人員,定期派專家來院指導,實行掛鉤扶植。
1998年,根據縣衛生局的安排,醫院與五尺鄉衛生院結對扶貧,定期派醫務人員,並給予資金器械的資助。3月,新門診綜合樓落成,行政和門診全部遷入,9月19日正式開診。9月,建立老幹部門診,和為民應急(110)搶救醫療隊。10月,醫院退離休支部建立。12月,縣政府同意醫院住院大樓立項建設。同月29日,金庭士住院期間由朱國慶主持工作。
1999年6月,縣委、縣委組織部調整醫院領導班子,潘平任院長,增補王獻松為副院長,金庭士任協理員。5月14日,縣府同意永嘉縣120急救中心建立,該中心掛靠縣人民醫院。10月9日,省衛生廳批准授予醫院為「愛嬰醫院」。11月6日,醫院舉行門診大樓開診,住院樓奠基,120醫療急救中心正式運行,愛嬰醫院通過省級評審盛大慶典活動,市衛生局、縣四套班子、縣衛生局、市有關醫療單位、各兄弟縣市區市人民醫院,縣機關部門、中心衛生院以上醫療衛生單位共100多個單位的近200名代表到會祝賀。市衛生局夏愛華局長,縣府錢建民縣長出席,並做講話會後舉行門診大樓剪綵和住院大樓奠基儀式。11月,經中共縣委批准,建立中共縣人民醫院黨委,下轄7個支部。
2000年1月,醫院實行《崗位目標責任計獎辦法》 。3月,醫院被縣委、縣府命名為縣級文明單位。4月,從2000年起,醫院實行全員社會養老保險。5月醫院開展「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兩思」教育。8月,縣編委批復縣「120急救中心」為全民事業單位,經費差額撥款,同時設立設備科。9月醫院試行「行政後勤科室」考核辦法。10月神經內科被縣衛生局確定於重點專科。同月,醫院實行護士招聘制。12月,醫院榮獲99年度醫療質量優勝單位。
2001年5月,醫院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活動,通過集中學習,對照檢查,整改提高三個階段,提高了全體職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7月醫院全面推行電算化。
『柒』 胡椒來幫忙!發胡歌的照片和視頻(越多越好) 我是新胡椒,多多關照
去 胡歌 吧 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