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地藏宣傳

地藏宣傳

發布時間:2021-05-29 15:17:09

① 誰給我介紹一個地藏菩薩啊

地藏菩薩
中文名稱: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講,有一婆羅門女,「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母在地獄受苦,遂變賣家宅,獻錢財供養於佛寺。後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引,夢游地獄,見鬼王無毒,求得母親得脫地獄,婆羅門女醒來方知夢游,便在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釋迦佛告訴文殊說:「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就是說地藏前世的身世為求母得脫地獄的婆羅門女。

又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的囑托,要在釋迦滅度後、彌勒佛降誕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度脫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道中的眾生。而且他發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有情眾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的救濟。

相傳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說法道場。據說唐代有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泛舟渡海,來到中國。見九華山峰巒疊起,是修道的好去處,於是在山中擇地而居,潛心修行。據說他那時雖已六十歲,但身體異常健壯,「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他選擇了東崖岩石,終日坐禪誦經,後被山民諸葛節發現,民眾大為感動。其事跡傳開後,得到本地閔姓山主等人的捐助,於是建寺廟,辟道場。金喬覺去世後,葬於神光嶺的月身寶殿,俗稱「肉身塔」。據《宋高僧傳》、《重僧搜神記》等稱,金喬覺「趺坐函中,遂沒為地藏王」,過了三載,「開函視之,顏色如生,舁之,骨節俱動,若撼金鎖焉,隨(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篤信地藏菩薩,而且傳說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們便認定他是地藏菩薩轉世。九華山也就被認為是地藏菩薩道場。而對地藏菩薩的信仰,在民間也越益流行。每年農歷七月三十日,即傳說的地藏菩薩誕辰之日,各地前來九華山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

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地藏(公元630——729年),生於新羅國王族,俗姓金,號喬覺。生而相貌奇特,頂骨聳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敵十人。為人心地慈善,穎悟異常,嘗自誨曰:「六籍寰中,三清術內,唯第一義,與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喬覺時年二十四歲,出家剃發為僧,唐代的中國佛教,如日麗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羅、高麗、百濟等國的僧人來華求法。地藏出家後,即攜白犬善聽航海來華。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陽縣九華山。

具體的請看http://ke..com/view/15971.htm
根據以上資料,我認為事情是這樣的,在唐朝以前很久就有地藏菩薩,到了唐朝的時候出了叫比丘的人被人們認為是地藏菩薩的轉世。你研究下,看是不

② 我們都知道地藏三經,但是另外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佛說地藏菩薩十王經很少聽到宣講

來自網路

在地藏菩薩的經典之中,最為主要有"地藏三經"之稱、這就是: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十輪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
與此三經密切相關的還有對此三經的註疏,以及懺儀、行法類的雜藏和靈感記等等。
由於地藏菩薩大願宏誓和成為幽冥教主的身份,所以與地藏菩薩緊密聯系的還有關於地獄、十王的經典、以及盂蘭盆會、目連的經典等。地藏經典不僅收輯於歷代藏經中,而且在敦煌遺書中也有不少發現,甚至在民間信仰之寶卷形式中,也有很多流傳。限於篇幅,我們僅以《大正藏》為主來檢索地藏菩薩經典,並對這些經典情況略作歸納。
以《大正新修大藏經》來說,第13、17、20卷中地藏經最為集中。此外還有圖像部中的個別經典。例如第13卷的中失譯《大方廣十輪經》、玄奘《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實叉難陀《地藏菩薩本願經》、不空《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第17卷中菩提燈《占察善惡業報經》。第20卷中輸婆陀羅《地藏菩薩儀軌》、《埊吿大道心驅策法》、《地藏菩薩陀羅尼》。第85卷中《地藏菩薩十齋日》、《地藏菩薩經》。還有《大正藏圖像》第6卷中《金色地藏曼荼羅圖》、《六地藏圖》、《地藏曼陀羅》種子圖、《圖像》第7卷中的《預修十王生七經》等等。
在《卍續藏》第35冊中有明藕益大師智旭《占察善惡業報經玄義疏》 、靈耀《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靈耀《地藏本願經科注論貫》,還有知性《地藏菩薩本願經演孝疏》。第129冊有智旭《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智旭《贊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失名《慈悲地藏懺法》。第149冊有常謹《地藏菩薩靈驗記》,第150冊有藏川《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十王因緣經》、《佛說地藏菩薩預修生七經》。
《大正藏》第85卷中的經典則原出自敦煌遺書、如《地藏菩薩十齋日》即選大英博物館藏S.2568號。《佛說地藏菩薩經》即選大英博物館藏S.197號卷子。《大正藏圖像》各卷中雖無單獨的地藏經典,但是在各種曼荼羅圖以及關於曼荼羅的經典中還有不少包括地藏菩薩的圖像及儀則軌范等。在此尚不可能有詳細討論。圖像卷第7中的《預修十王生七經》是據自高野山寶壽院寺的藏本,《卍續藏》第150冊中經典《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和《預修十王生七經》雖未注出處,但這幾種寫本都與敦煌卷子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因為,敦煌遺書中此經寫本有數十個編號。日本所傳即使不是敦煌卷子,出自其他的傳本,也可以作對比的勘排對照研究 。
另外民間流傳亦很盛的有題為不空譯的《佛說延命地藏經》。
在"地藏三經"之中,有兩部經都被指為疑偽經典。這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與《占察經》。所謂疑偽經,一般是指中土撰述、依託佛說,而不是從域外傳入的經典。疑偽經確是佛教史上較復雜的情況。但即是斷定為疑偽經,也不能說明其不重要。如《首楞嚴經》與《大乘起信論》,都有關於其真偽的爭論,但這兩部經在中國佛教史上都有到極重要作用。地藏經典中疑偽經典較多的情況,是地藏信信仰中一個重要的特色。三經之外,《佛說延命地藏經》、《地藏十王經》與《預修生七經》等也屬疑偽經。這個情況值得深入研究,至少可以說明地藏菩薩信仰具有較強的中國特點。
《地藏菩薩本願經》梵文經名為Ksitigarbha-pranidhana-sutra。內容分為十三品。《本願經》是有關地藏菩薩最重要的經典,經中敘述地藏菩薩的本願功德、本生誓願。其中也包括了地藏菩薩的諸種本生事跡,經中還強調了誦讀本經可獲不可思議的利益、消無量罪業之功德。
《本願經》雖然經題署名為唐於闐國沙門實叉難陀 所譯,但是從佛籍考之,唐代經目中多所未載。如開元釋教錄、貞元新定釋教目錄等內都沒有這條記載。而歷代以來藏經刊印情況中,宋、元、高麗等諸藏中皆沒有收載,只有更晚的明藏中收有此經。因而呂徵先生指說此經為明初始得 。所以唐實叉難陀傳譯本之說法不夠可靠。實際明代高僧祩宏在此經原序已明確說出,《本願經》時流通本(即為通行本)譯人為法燈、法炬。其時代、里籍、民族皆不明了。實叉難陀譯此經只是託名。另從隋唐地藏信仰流播情況看,或有可能有唐代始譯本,但很早就失傳了。
據實際材料來看,《本願經》至遲在北宋已流行。宋代端拱年間(988-989)常謹所集的《地藏菩薩靈驗記》之中,有清泰寺沙門知祐感應記之文,說是五代後晉之高祖天福(936-948)年間,有西印度沙門知祐來住清泰寺,其所持經有梵夾本地藏本願功德經,還有地藏與十王變相。若此則此經在五代時已入華,而且已經流傳 。同時,在常謹為此靈驗記所寫的序言中,也整段地引用了《本願經·分身功德品》中的內容。在另一本靈驗記、即宋代非濁所作的《三寶感應要略錄》之中,第三十二條紀載所敘為地藏菩薩過去世為女身時,救母出無間地獄之事,與《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中地藏菩薩救母故事辭句完全一致,出自《本願經》無疑。由此可知,《本願經》在宋代流行已確立無疑。此前的流傳或有可能。
又此經之形成,日本學者羽溪了諦認為在於闐形成。而松本文三郎則說此經是依仿凈土經之阿彌陀佛本願經,參約地藏十輪經為骨架,增補而成之疑偽經。
隋唐以後中國地藏菩薩的信仰極為普及,論者多因其濃厚的深入民間信仰色彩,謂其皆出自《本願經》。確實,在地藏三經之中,以對後世地藏信仰影響最多而論,非《本願經》莫屬。《十輪經》與《占察經》的側重稍有不同。但從藏經目錄與刊刻及實際流傳經典中反映情況,可以確知,《本願經》的流傳沒有晚至明代,也不能早至唐初。宋代已經流行,傳譯應在其時稍前。
《本願經》中載有四種地藏菩薩本生事跡。忉利天宮神通品有兩則。其一為過去久遠劫前,地藏身為大長者之子。因見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佛具有千福庄嚴相好,生景仰心。為證此庄嚴之相,發願盡未來際不可計劫,度脫六道罪苦眾生。其二說在過去劫地藏為一婆羅門女,其母悅帝利生前不信三寶,墮無間地獄。聖女為救母出地獄,瞻禮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布施塔寺,為母設供修福,並發弘願,盡未來劫廣度罪苦眾生。
閻浮眾生業感品載兩則,其一是過去久遠劫時地藏為國王。國內人民多造惡業,遂發願度盡罪苦眾生,否則不願成佛。其是地藏曾為光目女,其母墮於地獄受苦,光目為救度之,而發願救拔一切罪苦眾生,眾生成佛後,方成正覺。"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願深誓,因隨地藏經典與信仰而遠播。尤其是地藏本生中有二棟皆是救母,親歷地獄,不避艱險難困,這種事跡也深合中國人孝道思想,因而更促進了地藏信仰的流行傳播。印光大師評此經,"誠可謂險道之導師,昏衢之慧炬。貧乏之寶藏,凶歲之稻梁。…一切孝順兒女,有所師承 "。明代智旭大師更直說到,《本願經》為我佛中之孝經。
對《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註疏,有秦溪大師青蓮定文、門人岳玄排出《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高泉、靈耀《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論貫》、高泉、靈耀《地藏本願經科注》。此這三卷刊章疏都刊於《卍續藏》第35冊,其實均是清代沙門靈耀所作的本願經科注。內容分析中有:人法為名,不思議性識為體,不思議行願為宗,不思議方便為用,無上醍醐為教相等等內容。
至於《地藏菩薩本願經演孝疏》,是清代沙門知性所述。但不清楚版本所出 。

《占察善惡業報經》又是另一類型的地藏經。經名又稱為《大乘實義經》與《漸剎經》等。此經本身也極具特點。其上下兩卷,上卷詳細介紹以木輪輪相法來占察人們的宿世因緣善惡之業。下卷則有較強的理論性,申述大乘實義的觀法。經前題為隋菩提燈譯,但此經歷來出處不明,因將其列入疑偽。初唐經錄尚列其為偽。直至武周時《大周經目》及《開元錄》始列其為真經。此後其經影響愈廣。據晚唐新羅僧人珍嵩說,《大乘起信論》亦是據《漸剎經》所造。據現知材料,在當時的著名僧人中,與《漸剎經》唯一有關的就是新羅僧人圓光 。因而,《占察經》很有可能就是由圓光撰出。
圓光是學養很高的攝論宗僧人。廿五歲由新羅來華至金陵。通涅槃、成實之學。曾在蘇州虎丘修禪觀。隋開皇九年(589)入長安。振興攝論之學。聲高名重。新羅王遙聞其名敕歸國。他回國後仍置"占察寶"。在新羅也有很大影響。新羅從王室至平民都很敬重他。他還撰寫了經論,講解大乘經典並創"世俗五戒" 。
《占察經》之佔法,是在木片上刻出十善十惡、身、口、意名稱及一至八的數字等。並投向凈物。以其顯現數字來占吉凶善惡。最終競能占出一百八十九種業報差別。經中顯示佔法同時還示以懺悔之法。《占察經》的佔法數相雖然很多,但仍以一來統一諸多數相。以一實境界來統攝。因而體現出與《大乘起信論》的諸多一致之處。《占察經》的"一實境界"及"一心二相"與《起信論》的"依一心為本,無明念而生諸境界"與"一心二門"都非常相似,總之,《占察經》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以及與新羅僧人和韓國佛教的關系,都值得深入探究。

在《卍續藏》第35冊中,還有失名的《慈悲地藏懺法》。這些地藏菩薩懺法,對地藏信仰的深入民間,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地藏三經及註疏的情況簡述至此。

③ 關於地藏王菩薩的傳說

《地藏菩薩本願經》: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阿僧只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余。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凈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等正覺。
發誓願已,具聞清凈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合十祝願吉祥,阿彌陀佛。

④ 只要你為一切虛空遍法界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發地藏菩薩渡盡眾生方成佛的願 你 覺得好嗎值得宣傳

地藏菩薩真的願就是希望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趕快成佛,所以,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得證菩提,圓滿佛果,是最圓滿的。

⑤ 番茄小說裡面的游戲廣告開局選地藏是什麼游戲

游戲角色,地藏這個職業適合掛機刷怪,其實就是一個
虛假宣傳
的廣告,誘導對這種畫面有興趣的
游戲玩家
下載而已。其實廣告和游戲完全沒關系。

⑥ 樓上的言論:1、「地藏保佑死後成道,六道輪回,不可輕拜,否則亦損陽壽」——此為妄語,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說得好,樓上在那?

⑦ 大力宣傳地藏菩薩的明末高僧是誰

靈峰蕅益大師

⑧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1、在過去無量劫前,地藏菩薩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親生前喜歡吃魚子,造了極多的殺生業。光目女知道母親死後會墮落到惡道中,於是請阿羅漢入定觀看,見母親果然在地獄中受苦。光目女一心念佛,以佛像誠敬供養。

後來其母投生光目女家,為奴婢之子,出生未滿三天便告知:自己蒙光目救度投生為下賤人,而在十三歲將短命而終並再受苦報,原因是殺害和毀罵二業。於是光目立誓救拔未來一切罪苦眾生,而光目之母也終得舍離苦報。

2、又在過去久遠劫前,地藏菩薩曾是大長者子。當時有佛名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見佛相好庄嚴,心生恭敬,便請問佛因作了怎樣的行願,而得這樣的庄嚴相。佛回答說,得這樣的庄嚴相,應當久遠濟度一切苦惱眾生。於是長者子立下大願,要在今日到未來劫,度脫一切苦惱眾生出離苦海,然後自己才成就佛果。

3、又在過去無量劫前,有佛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劫。這位佛出家前是一個小國國王,他和一個鄰國國王為友,同行十善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的造惡眾生,他們共同發願。一王發願早成佛道,後度化所有罪苦眾生。一王發願如果不先度完罪苦眾生,讓他們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絕不成佛。發願先成佛道的是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最後成佛的是地藏王菩薩。

(8)地藏宣傳擴展閱讀: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

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這位出身新羅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並因此成為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⑨ 地藏王菩薩的傳說

什麼叫傳說?九華山肉身佛是假的么?

⑩ 地藏菩薩是什麼

地藏菩薩是孝親尊師

聖號釋意http://ke..com/view/15971.htm

梵語乞叉底櫱沙(ksitigarbha),譯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義:(一)能生義,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薩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攝義,土地能攝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薩能攝取一切善法於大覺心中。(三)能載義,土地能負載一切礦、植、動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薩能負載一切眾生,由眾苦交煎的此岸,運載到清涼的彼岸。(四)能藏義,土地能含藏一切礦、植等物,喻菩薩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義,土地能持一切萬物,令其生長,喻菩薩能總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長。(六)能依義,土地為一切萬物所依,喻菩薩能為一切眾生所依。(七)堅牢不動義,土地堅實不可移動,喻菩薩的菩提妙心,堅如金剛,不可破壞。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義。指地藏菩薩處於甚深靜慮之中,能夠含育化導一切眾生止於至善。世有秘密庫藏,蘊藏許多金銀財寶,則能濟諸貧乏,利益人寰。喻菩薩具有如來三德秘藏,無量妙法,則能救脫無數眾生,咸登覺岸。
菩薩因何名為地藏?據《三寶感應要略錄》載:如來昔在靈鷲山時,地藏菩薩遊行諸國,教化眾生,到毗富羅山下,至喬提長者家。其長者家內,被鬼奪其精氣,其家五百人,並皆悶絕,不省人事,經於旬日。地藏菩薩見此情景,即作是念:「實可苦哉,實可痛哉;世間有如是等不可說事。我今愍此眾生,而作救濟。」說此語已,便即騰身,往靈鷲山,即白佛言:「世尊!我見喬提長者家五百餘人,皆被惡鬼奪其精氣,悶絕在地,已經數日。我見是事已,生憐愍心,生愛護心,唯願世尊,許我設此救濟之法。令諸惡鬼降伏於人,令諸行者隨意驅使,復令長者還得如故。」爾時如來,從頂上毫,放光萬尋,照地藏身。與會大眾各相謂曰:「今日如來,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薩必成大法,教化眾生。」時地藏菩薩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復驅使諸惡鬼等。我念過去無量無邊久遠有佛,號燒光王。其佛滅後,於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羅山,善行道術。我見眾生被諸鬼所惱,如彼長者家無異。我於爾時作是誓願:遇善知識,求學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羅山,語彼仙人。仙人心生歡喜,於三日內,授我預知萬理,消除罪惡。又將一切惡鬼,招集我所,依師法教,調伏其心,令發道心。於須臾間,一切地獄受苦眾生,各乘蓮花,諸苦停息。爾時仙人,見我得如是神力,與我授記,而作是言:汝於無量無邊世,佛與授記,名曰地藏。於五濁世中,人天地獄,常當化身,救度眾生,令離災難,今見長者,如本無異。我今往彼家,特救護之。」世尊聽許,菩薩往化,五百餘人,一時復活。
[編輯本段]
深信因果
地藏菩薩根據穢土眾生惡習根深,多造罪業的特點,在《地藏菩薩本願經》里,著重宣傳因果報應說,並從業感差別的角度,列舉了二十三種因果報應,說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業感緣起、自作自受的道理。在由因感果的問題上,說得如此具體和入理,在其它經典里,尚不多見。地藏菩薩的用意,是將因果關系說清楚,使人們都能對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負責,由少造惡業,到不造惡業,這對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有著積極意義。欲知二十三種因果報應的具體內容、請看《地藏菩薩本願經》、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地藏菩薩說因果報應,很少神秘色彩。只是說明事物的性質和由此而引發的必然後果。這二十三條的內容,包括有關社會、家庭、個人等諸多道德范疇。如果我們能仔細體味,認真尋求,必能從中吸取很大的教益。所以說,佛教的因果報應理論,十分有益於社會、人心,這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至理的深意所在。

梵語乞叉底櫱沙(ksitigarbha),譯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義:(一)能生義,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薩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攝義,土地能攝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薩能攝取一切善法於大覺心中。(三)能載義,土地能負載一切礦、植、動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薩能負載一切眾生,由眾苦交煎的此岸,運載到清涼的彼岸。(四)能藏義,土地能含藏一切礦、植等物,喻菩薩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義,土地能持一切萬物,令其生長,喻菩薩能總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長。(六)能依義,土地為一切萬物所依,喻菩薩能為一切眾生所依。(七)堅牢不動義,土地堅實不可移動,喻菩薩的菩提妙心,堅如金剛,不可破壞。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義。指地藏菩薩處於甚深靜慮之中,能夠含育化導一切眾生止於至善。世有秘密庫藏,蘊藏許多金銀財寶,則能濟諸貧乏,利益人寰。喻菩薩具有如來三德秘藏,無量妙法,則能救脫無數眾生,咸登覺岸。
菩薩因何名為地藏?據《三寶感應要略錄》載:如來昔在靈鷲山時,地藏菩薩遊行諸國,教化眾生,到毗富羅山下,至喬提長者家。其長者家內,被鬼奪其精氣,其家五百人,並皆悶絕,不省人事,經於旬日。地藏菩薩見此情景,即作是念:「實可苦哉,實可痛哉;世間有如是等不可說事。我今愍此眾生,而作救濟。」說此語已,便即騰身,往靈鷲山,即白佛言:「世尊!我見喬提長者家五百餘人,皆被惡鬼奪其精氣,悶絕在地,已經數日。我見是事已,生憐愍心,生愛護心,唯願世尊,許我設此救濟之法。令諸惡鬼降伏於人,令諸行者隨意驅使,復令長者還得如故。」爾時如來,從頂上毫,放光萬尋,照地藏身。與會大眾各相謂曰:「今日如來,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薩必成大法,教化眾生。」時地藏菩薩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復驅使諸惡鬼等。我念過去無量無邊久遠有佛,號燒光王。其佛滅後,於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羅山,善行道術。我見眾生被諸鬼所惱,如彼長者家無異。我於爾時作是誓願:遇善知識,求學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羅山,語彼仙人。仙人心生歡喜,於三日內,授我預知萬理,消除罪惡。又將一切惡鬼,招集我所,依師法教,調伏其心,令發道心。於須臾間,一切地獄受苦眾生,各乘蓮花,諸苦停息。爾時仙人,見我得如是神力,與我授記,而作是言:汝於無量無邊世,佛與授記,名曰地藏。於五濁世中,人天地獄,常當化身,救度眾生,令離災難,今見長者,如本無異。我今往彼家,特救護之。」世尊聽許,菩薩往化,五百餘人,一時復活。
[編輯本段]
深信因果
地藏菩薩根據穢土眾生惡習根深,多造罪業的特點,在《地藏菩薩本願經》里,著重宣傳因果報應說,並從業感差別的角度,列舉了二十三種因果報應,說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業感緣起、自作自受的道理。在由因感果的問題上,說得如此具體和入理,在其它經典里,尚不多見。地藏菩薩的用意,是將因果關系說清楚,使人們都能對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負責,由少造惡業,到不造惡業,這對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有著積極意義。欲知二十三種因果報應的具體內容、請看《地藏菩薩本願經》、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地藏菩薩說因果報應,很少神秘色彩。只是說明事物的性質和由此而引發的必然後果。這二十三條的內容,包括有關社會、家庭、個人等諸多道德范疇。如果我們能仔細體味,認真尋求,必能從中吸取很大的教益。所以說,佛教的因果報應理論,十分有益於社會、人心,這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至理的深意所在。

閱讀全文

與地藏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語小學培訓學校萬聖節的方案 瀏覽:416
2016商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5
深圳宥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03
成達電子商務 瀏覽:881
培訓班3月份招生方案 瀏覽:47
教務處外出培訓方案 瀏覽:404
活動游戲策劃方案 瀏覽:836
華平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993
電子商務最全面的定義 瀏覽:455
企業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版本 瀏覽:96
廈門網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79
2015年廣州跨境電子商務規模 瀏覽:453
電子商務專項培訓方案 瀏覽:564
生財有道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271
電子商務改變世界 瀏覽:784
京東才奧電子商務 瀏覽:128
速食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81
youer運動會方案策劃 瀏覽:700
銀行與學校的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976
元旦網路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