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榴彈炮是不是一種大型遠程榴彈發射器
榴彈炮口徑大,炮彈的威力和殺傷力也非常大,說它是大型遠程榴彈發射器,也是正確的。
2. 特種彈主要有哪些彈種
特種彈一般指利用煙火劑或其他裝填物產生的光、色、聲、熱、煙和電磁等效應,完成信號指示、縱火、照明、施放煙幕、電子偵察與干擾等特種作戰任務的彈葯的總稱。
傳統的特種彈種主要是信號彈、照明彈、燃燒彈、發煙彈和宣傳彈。隨著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和作戰需求的不斷發展,特種彈已經出現了電視偵察彈、紅外誘餌彈、雷達誘餌彈(又稱箔條干擾彈)、多波段遮蔽發煙彈等新型彈種。
3. 這是什麼炮彈哪一種型號
因為沒有圖片,任何一種都可以。
炮彈根據用途和使用場合,有多種分類:
常見的地面身管火炮(地炮)常用的彈葯有殺傷爆破彈(也叫高爆彈,榴彈)、穿甲彈、穿甲爆破彈(混凝土爆破彈)、燃燒彈,特殊彈葯有子母彈、雲爆彈、激光制導炮彈、預制破片彈、末敏彈、布雷彈、照明彈、宣傳彈、毒氣彈、核彈等多種。
這是破甲彈的一種。
4. 迫擊炮是什麼
迫擊炮是一種用座鈑金屬承受後坐力、發射尾翼炮彈的曲射火炮。特點是射角大,彈道彎曲,最小射程近,適於對近距離遮蔽物後的目標射擊,殺傷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隨步兵迅速隱蔽地行動。主要配備殺傷爆破榴彈,還配有煙幕彈、照明彈和宣傳彈等,可完成多種戰斗任務。
美國M224式60毫米迫擊炮
M224式迫擊炮是美國研製的60毫米輕型連級迫擊炮,1981年起裝備美軍步兵連、空中機動連和空降步兵連,曾在1983年格瑞那達戰斗中使用。全套裝備由炮身、炮架、座鈑和瞄準具組成,戰斗全重208千克。行軍時可以由2名士兵攜帶。另有一種手提式迫擊炮,採用M8式矩型座板,戰斗全重僅7.8千克,僅用1名士兵即可攜帶和操作使用。兩種型號均配用M720式榴彈和M722式發煙彈,均採用M734式新型多用途引信。這種引信可選擇近炸、近地面炸、著發和延期4種裝定方式,從而提高了使用的靈活性和炮彈的殺傷效果。此外,還配備了AN/GVS-5型手持式激光測距機和M23式迫擊炮彈道計算器,使對遠距離目標射擊的精確度大大提高。火炮口徑60毫米,初速237.7米/秒,最小射程50米,最大射程3500米,最大射速30發/分,持續射速15發/分。M720式榴彈重17千克。
蘇聯「瓦西里克」82毫米自動迫擊炮
「瓦西里克」迫擊炮是蘇聯研製的一種新式82毫米自動迫擊炮。該炮結構特殊之處在於沒有座鈑炮身裝在雙輪開腳大架上,裝有反後坐裝置。後膛裝填。配有自動裝彈箱,每次可裝彈4發,射速可達40~60發/分,是人工操作,從炮口裝填的迫擊炮發射速度的2~3倍。
「瓦西里克」迫擊炮也可裝在步兵戰車或汽車上,發射時從車上自動卸下,在地面發射,射擊完畢即用機械裝置裝到車上,迅速轉移至另一發射陣地。炮重約800千克,間接瞄準射程1000~5000,直接瞄準射程1000米,高低射界0°~50°,方向射界左右各10°。配用榴彈和空心裝葯反坦克彈。
該炮於1971年開始裝備蘇軍摩托化步兵營。它既可用作普通迫擊炮、又可完成直接瞄準任務或用作反坦克武器。在阿富汗戰場上使用的是裝在履帶式降戰車上的自行式。
比利時NR475A1式81毫米迫擊炮
NR475A1式迫擊炮是比利時研製的81毫米迫擊炮,為陸軍部隊裝備使用。該炮既可發射美國的炮彈,又可發射PRB工廠生產的炮彈,特別是能發射殺傷效力高的NR436式遠程榴彈。它由炮身、炮架、座鈑和瞄準具等組成。身管為滑膛,炮口裝填。行軍時可分為3件由士兵背負,也可車載或由直升機空投。火炮口徑81毫米,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5820米,射速15~20發/分,高低射界+39.4°~+85°,方向射左右各7.9°,炮身長1350毫米,戰斗全重43千克,配用NR436式遠程榴彈、榴彈、發煙彈和照明彈。NR436式遠程榴彈裝有塑料闊氣環,以密閉火葯氣體提高射程,彈重4.2千克,最大射程5820米殺傷半徑平均25米,配瞬發引信。
義大利「布雷達」81毫米迫擊炮
「布雷達」迫擊炮是義大利研製的一種新式81毫米迫擊炮,用它來替換舊式迫擊炮。
該炮主要特點是採用加長身管的方法,而不是採用特製炮彈或改進發射葯的辦法來提高射程。它採用從炮尾拔出擊針的辦法取出不發火彈,而不是採用危險的倒彈方法,從而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該炮由炮身、炮架、座鈑和瞄準具組成。身管為骨膛式,炮口裝填,炮架由鋁合金製成。圓形座鈑。行軍時可分為3件由士兵背負、此外,還為該炮研製了CMBS迫擊炮計算機,它能存儲9~12個迫擊炮炮位,30個目標,30個觀察員和已知點,10個己方部隊陣地,大大提高了射擊的可靠性、准確性和快速性。
火炮口徑81毫米最小射程75米,最大射程5000米、高低射界+35°~+85°,方向射界(移動炮架)360°,最大射速20發/分,炮身長1455毫米,炮全重43千克。
芬蘭M58式160毫米迫擊炮
M58式迫擊炮是芬蘭研製的一種160毫米迫擊炮,由泰普勒公司製造,故又稱M58泰普勒式迫擊炮。它採用傳統的炮口裝填方式,配用了一系列新式榴彈,這些新彈配用近作引信,使其威力可提高2倍,因而它是一種很可取的武器、該炮主要由炮身、炮架、壓鈑和瞄準具組成。身管為滑膛,炮口裝填,拉大發射。炮架不同於一般迫擊炮、由1根支柱、下架和車輪組成。支柱用於升降身管,使身管進行俯仰,以便裝填彈葯、火炮口徑160.4毫米,最大射程10000米、射速4~8發/分,戰斗全重1450千克,配用M58式泰普普榴彈、彈重40千克。
葡萄牙HP式81毫米迫擊炮
HP式迫擊炮是葡萄牙研製的一種81毫米迫擊炮,1979年開始批量生產。火炮口徑81毫米,發射美製M43A1B1式榴彈時,最小射程75米,最大射程4200米。炮身重量有15千克和185千克兩種,炮架重13.5千克,座板重13千克,瞄準具重0.85千克,短身管型戰斗全重4235千克,長身管型戰斗全重4585千克,炮身長分別為1155毫米和1455毫米、榴彈重3.25千克。
5. 世界上最早的宣傳彈是什麼
宣傳彈最初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人在戰爭末期(1918年)廣泛利用它影響德軍士兵的士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盡管廣泛利用飛機投擲宣傳炸彈,宣傳彈仍被採用。前蘇軍曾用122毫米榴彈炮發射宣傳彈。
6. 航空宣傳炸彈有哪些用途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利用專門裝備的航空宣傳彈從飛機上投送信息心理戰宣傳材料。
目前美軍用於投送信息心理戰宣傳材料的此類航空宣傳彈主要是2種型號的M129特種航空宣傳彈(北約稱之為傳單彈)——E1和E2。這種航空宣傳彈在越南戰爭期間被研製出來並被成功地用於完成信息對抗任務。
特製的M129E1/E2航空宣傳彈可裝於轟炸機彈艙內或殲擊轟炸機、強擊機的外掛架上,它可以直接向敵方所在地區拋撒大量傳單,將氣流運動對傳單的分散作用降至最小,保證傳單高精確度降落。
M129E1/E2航空宣傳炸彈由玻璃纖維製成,由M129E1彈體和M148尾部組成。彈體長19.05厘米,直徑為40.6厘米。空彈重52.2公斤,裝傳單後重102.5公斤,也就是說其有效載荷為50.3公斤。炸彈中可放置3萬張大小尺寸為13.7厘米×20.3厘米的傳單,傳單被機器捲成7卷,每卷重量7.3公斤。在使用的宣傳材料尺寸更小的情況下,炸彈能夠攜帶6萬~8萬份傳單。
為了能夠裝入炸彈,傳單被捲成6個直徑36厘米的卷和1個直徑31厘米的卷。能夠攜帶M129E1/E2航空炸彈的有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A-6「入侵者」攻擊機、F-16「戰隼」戰斗機和F-18「大黃蜂」戰斗機。
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美國專家發現了M129E1和M129E1E2航空宣傳炸彈的一系列不足。首先,航空宣傳炸彈彈體由強度較低的玻璃纖維製成,通常掛在戰斗機的外掛架或轟炸機的彈倉內,這使飛機的飛行性能和機動性能受到很大限制。其次,航空宣傳炸彈的設計並不能說非常成功,炸彈體內的引信位於成卷的傳單之間,這經常導致紙制宣傳品被點燃,使部分傳單無法使用。
總體而言,美軍心理戰專家認為M129E1/E2航空宣傳炸彈的設計已經過時,有必要研製並裝備全新的航空宣傳炸彈。與此同時,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使用2000枚M129航空宣傳炸彈投送了1.225億張傳單。
美軍空軍信息戰戰斗試驗室負責美軍航空裝備和武器製造領域的研究和試驗設計工作。自1997年起,該機構已在信息戰領域實施了270個研究項目,全部與實施心理戰有關。試驗室的專家承認M129E1/E2航空宣傳炸彈已經過時,能夠取代它的是從武器上拆除下來的、大量存放於軍隊倉庫中的航空集束炸彈。這主要是因為就結構而言,集束炸彈由數個彈匣構成,這些彈匣既可以填充炸葯,也可以放置傳單。
美國專家選取SUU-30B/B航空集束炸彈作為航空宣傳彈試驗樣品。該集束炸彈彈身長2.33米,直徑為40.6厘米。由於用途不同,SUU-30B/B航空集束炸彈有幾個不同的外型。但該型航空炸彈的基礎是SUU-30彈匣,彈匣之前用來填充彈葯,現在則可以用來投送印刷材料。在運用該彈匣的基礎上研製出了代號為LBU-30集束傳單(宣傳)彈。
此外,SUU-30彈匣也是目前已從武器上拆卸下來的CBU-52、58、71型集束炸彈的構件,這就使得美國專家能夠以其為基礎研製用來投送傳單的新型宣傳彈。
SUU-30彈匣所容納的傳單數量遠比M129航空炸彈多,但到目前為止,新型航空宣傳彈的有效荷載尚未公布。被美國空軍稱為「獵鷹」的新型LBU-30集束傳單(宣傳)彈於2000年在美國愛格林空軍基地(佛羅里達州)進行了第一次試驗。在試驗過程中,美國空軍第40飛行試驗中隊的F-16戰斗機從6000米的高空成功地投擲了LBU-30航空炸彈。
之後,美軍空軍信息戰戰斗試驗室決定使用SUU-30集束彈匣對舊式的M129航空炸彈進行改進。這主要是因為新的炸彈不會限制參與實施心理戰的戰斗機的戰術技術能力。
為了投送信息心理戰印刷宣傳材料而改裝的另一個試驗樣品是Mk20「石眼-2」集束炸彈,艦載飛機也能夠攜帶它。Mk20「石眼」集束炸彈長2.1米,直徑為33厘米。Mk20「石眼-2」集束炸彈的工作原理與前面分析過的SUU-30B/B航空集束炸彈類似。以其為基礎製造的傳單(宣傳)彈被命名為PDU5/B(其字面意思為用於投送印刷材料的炸彈)。
在其設計中使用了Mk20「石眼-2」集束炸彈的SUU-76C/B集束彈匣。
2001年11月,美國空軍第40飛行試驗中隊的戰斗機參與了在美國愛格林空軍基地進行的PDU5/B集束傳單(宣傳)彈的第一次試驗。
2002年1月,美國空軍司令部決定對該型號的傳單(宣傳)彈進行批量生產。
7. M-9609式彈可以裝多少彈葯
M-9609式彈,該彈裝有42枚外徑為38毫米的子彈,其空心裝葯可以穿透120毫米厚的RB-390鋼裝甲板。每發彈所攜帶破片的殺傷面積為5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2個破片,破片可以穿透1.6毫米的低碳鋼板。
子彈具有自毀能力,主觸發引信和煙火自毀裝置的可靠性為99%(在試驗中發射的10發炮彈中,420枚子彈中只有4枚的引信出現故障)。彈丸中可以選裝校射裝葯,當彈丸爆炸時,可以產生一種桔紅色的煙霧,從而通過目視調整拋射高度。最佳高度是650-700米,覆蓋范圍40000平方米。
照明彈包括晝用和夜用型,夜用型是為幫助用戶使用第二代和第三代像增強儀而設計的,它對近紅外波段較為敏感(0.7-0.95毫米)。迪奈爾公司還為45倍口徑火炮研製了宣傳彈、干擾彈(雷達反射)和訓練彈。雷達干擾彈內含裁成一定長度的包鋁玻璃纖維,可以干擾2-20GHz的頻率波段。
為了進一步提高射程,迪奈爾公司正在研製一種由沖壓式噴氣發動機推動的彈丸,命名為「Pro-RAM」。這種彈的研製利用了公司將沖壓式噴氣發動機用於空對空導彈以及為裝甲車的76毫米火炮研製沖壓動能反坦克炮彈的經驗。
據項目主管稱,炮彈依靠發動機燃燒15秒以保持甚至提高彈丸的炮口初速(而V-LAP火箭發動機僅燃燒2秒)。這樣可將符合北約彈道標準的900米/秒炮口初速和重45公斤的彈丸的射程提高到75-77公里。如果使用G-652火炮,射程可以超過80公里,海平面炮口初速達1015米/秒。
Pro-RAM的推進、結構設計和進氣孔部件的試驗工作開始於1999年,2001年3月末使用45倍口徑試驗炮首次發射了完整的Pro-RAM彈。2001年還計劃開始進行炸葯載荷的試驗,炸葯採用環形放置而非中心放置,預計高爆彈裝葯為5公斤,比V-LAP多0.5公斤。該彈也可以選裝子彈葯。
8. 宣傳彈窗怎麼會一直在手機屏幕上,我用的是vivo
建議進入設置--更多設置--應用程序--全部--找到有消息提醒的程序,取消顯示通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