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有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具有高度傳染性,潛伏期長,無症狀感染並會侵襲人體。 與其他傳染病相比,其死亡率約為2.3%,略高於普通流感,但遠低於SARS的死亡率10%。 然而,問題在於缺乏對其結構,性質,來源,傳播途徑和治療方法的科學認識。 因此,只能採取大規模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來限制人員的進入。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新冠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
㈡ 關於豬流感宣傳的文章
忽然之間,「豬流感」這個看似玩笑的詞彙變得貼近我們了。
這場爆發於墨西哥的流行性感冒已經在墨西哥感染了接近4000人,其中有152人疑似死於豬流感病毒。另外,美國有44人感染,目前確認有感染的國家達到了14個,距離我們最近的是韓國。
雖然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還沒有發現疑似病例,但考慮到這是一場類似非典的病毒傳播疾病,如何防患於未然是我們的當頭大事。下面,作者就教你如何利用你的愛車來做好豬流感預防工作。
先解釋一下預防工作的必要性。雖然目前現有的醫療保健與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已經相當完善,但政府和醫療機構都對小小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束手無策。每年,普通的流感病毒引發的流行性感冒在美國大概導致36000人死亡,全球范圍內每年有50萬人死於流感病毒。而在全球范圍內導致超過5000萬人死亡、爆發於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已被科學家確認是因基因突變而直接跳到人類身上的禽流感病毒。
目前的豬流感,或者說是H1N1流感病毒,爆發如此之快的原因可能是從一個被感染的豬直接傳染給了與其接觸的人,這意味著人類本身對其並沒有自然免疫性。假設H1N1病毒的人際傳播可能變成事實,從目前形勢來看是很可能的,一個全球范圍內的流行疾病災難將成為現實。
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在這個由豬流感引起的公共健康危機事件中充當一個有價值的工具。下面是八個簡單的步驟,通過這些小的步驟,你的愛車將有可能變成你在此次豬流感危機中的諾亞方舟。
1) 多用你的車。
病毒是通過直接的人與人接觸傳播的,比如通過咳嗽散發出來的病毒在空氣中傳播、接觸病毒攜帶者打噴嚏感染的物體表面等。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多開車,少乘公共交通工具,從而降低接觸病毒的概率。當然,開車的時候要關好窗戶,使用你的空調。如果你是環保主義者,不願意開車,可以選擇騎自行車、助動車等個人交通工具,但記得要戴上口罩。
1) 把你的愛車變成移動的消毒站
囤積一些酒精消毒劑和普瑞手消毒劑,每次進車之前都要對自己消毒,尤其是你接觸過一些公共場所的物體後,比如水龍頭、洗手間的把手或者加油站的加油泵等。另外,對於自己家人和朋友也要要求他們能做到這點,特別是小朋友。基本上除了房車你很難在一般轎車中找到水槽,所以這些便於移動的消毒設備就極為重要了。
定期對自己愛車的外飾表面消毒,比如你的車門把手,車窗和任何你能用消毒劑擦得到的地方。對內飾同樣要定期清理消毒,現在也許是對你的愛車進行徹底消毒的好時機。
2) 安裝一個高效的空氣微粒過濾器
一些高檔轎車,比如賓士和沃爾沃,已經標配了高效空氣微粒過濾器,把外部空氣進行過濾後再引入車廂內。檢查一下你愛車的配置表,看一下是否也有這種裝置。如果有的話,看看其中的濾芯是不是時間太久了,一般空氣過濾器的濾芯每年更換一次。
這種高效空氣微粒過濾器是在美國二戰時候著名的「曼哈頓工程」中發明的,本來是用來過濾核試驗室中的放射性顆粒。現在的空氣微粒過濾器更為先進,廣泛應用於醫葯和精密設備工廠及生化實驗室中,並輔以紫外線用來消滅病毒。雖然車用的空氣微粒過濾器對於直接過濾病毒的效果並沒有那麼理想,但至少它能過濾到攜帶病毒的微粒,如唾液和灰塵等。
3) 在車上自備一個應急包
雖然目前看來豬流感引起社會秩序的完全崩潰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但它的大規模爆發使得醫療和保健服務系統不堪重負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你不想到時候在擠滿患者的醫院大廳里席地等待的話,自己准備一個用於常規疾病的醫療包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你愛車的儲物空間,准備一個全面的急救包和其他的一些基本供給,將幫助你度過包括豬流感在內的其他一些小規模緊急狀況。
這個應急包應包括:1、常規的急救設備,如綳帶、止痛葯、任何特定病情的常規葯品、醫用剪刀、酒精消毒棉紗、肥皂、雙氧水、氫化可的松軟膏、鑷子、快速冷卻冰袋(一般為乾冰材料)和一個急救手冊;2、個人保險憑證、護照和其他重要證件的復印件;3、可充電的手電筒和備用電池;4、每個家庭成員一個備用毛毯;5、車內每人儲備一桶的純凈水;6、能夠在常溫下長期儲存的食物,比如一大盒的巧克力;7、一個記錄你所在地緊急救助機構的電話(不是110、120而是其直接的固定電話)、你家人和朋友的緊急聯絡方式的表單;8、你所在地的詳細地圖;9、一些基本的結實而舒服的衣物和鞋子;10、小型滅火器;11、一個備用的手機和備用手機電池;12、一些小額鈔票;13、一些結實的繩子;14、一個無線對講機;15、一個大而結實的背包,至少能將以上物品全部裝進去;16、一些修車的工具;17、在後備箱放一桶備用車用燃料;18、潤滑油和一小桶淡水(用來防備汽車油箱水箱損壞);19、備用的熔斷器、風扇皮帶和其他一些你的車常用的備件。
4) 做一個緊急狀況預案
為你個人和你的家庭制定一個緊急狀況和突發事件的預案,比如公共健康危機、戰爭和地震等。誰去接孩子、誰去准備食物、你要和誰碰面、准備到哪裡避難等。去年的汶川地震證明:在突發事件中,我們平時依賴的通訊網路可能因負擔過重而崩潰,而且還有其他不可預知的因素會破壞現有的基礎通訊設施,所以事先做好一個詳細的預案能幫你節省很多時間,甚至挽救你的生命。
5) 在車內准備一些簡單的防病毒衛具
如果豬流感變成一種廣泛流行的傳染病的話,如何小心謹慎的採取基本的防感染措施將會十分必要。在車內准備一些口罩將會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你也可以極端一點,准備一些醫用口罩、手套和鞋套。買的時候多買點,放在後備箱中一部分,每次進出車的時候用。配合之前提到的消毒劑,將會是你抵禦H1N1病毒的利器。
6) 在車內儲備一定劑量的抗病毒葯物
在治療H1N5禽流感病毒中效果顯著的奧斯他偉(Oseltamivir)是一種用於神經氨酸酶的特異性抑制劑,其抑制神經氨酸酶的作用可以抑製成熟的流感病毒脫離宿主細胞,從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體內的傳播以起到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作用。雖然目前對於如何治療H1N1還沒有更為官方的說法,但作者相信基於H1N1和H5N1病毒之間的「作用血源性」,奧斯他偉將會對該病毒有著一定的抑製作用。這種葯在剛被感染的48小時內服用會有很好的效果。為了防止疫情爆發時的混亂,請一定要購置一定的該葯儲存起來,以備自己不幸被感染。
7) 在車內儲備一定劑量的抗病毒葯物
在治療H1N5禽流感病毒中效果顯著的奧斯他偉(Oseltamivir)是一種用於神經氨酸酶的特異性抑制劑,其抑制神經氨酸酶的作用可以抑製成熟的流感病毒脫離宿主細胞,從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體內的傳播以起到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作用。雖然目前對於如何治療H1N1還沒有更為官方的說法,但作者相信基於H1N1和H5N1病毒之間的「作用血源性」,奧斯他偉將會對該病毒有著一定的抑製作用。這種葯在剛被感染的48小時內服用會有很好的效果。為了防止疫情爆發時的混亂,請一定要購置一定的該葯儲存起來,以備自己不幸被感染。
8) 不要恐慌!!
如果非要說人類作為一個群體在某方面極其不擅長,那一定是如何應付緊急事態。首先要鎮定下來,因為如果你已經做到了以上幾點,你已經在應付危機之前領先於絕大多數人。冷靜的分析形勢,並快速找到最有效的反應方式。
如果你能夠做到以上八點,那麼在任何危機到臨之前,你已經做好了良好的准備。不論是豬流感還是其他危機,你都可以放心的應對了。
㈢ 給汽車戴口罩就是蹭熱度的人血饅頭非也非也!
序言
疫情當前,眾志成城,越來越多的小夥伴都在找尋各種渠道囤積口罩、眼罩,個人防護已經成了如今作為個體作為關注,也最容易實現的一件事,當然,某種程度講,它確實也迫在眉睫,否則你可能會面臨裸奔出門,無罩可用……
隨著疫情的控制,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復工,而這個階段,個人的防護就不再是戴口罩那麼單一了,復工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五湖四海的人都會再次相聚,公共出行顯然相對高風險,而對於自駕出行來講,則成了當前最好的復工出行方案,人戴口罩了,那麼我的車呢?前不久一些車企祭出各種黑科技,宣稱車輛也要「戴口罩」,具備N95等級的車內空氣凈化系統再次成為焦點,然而,這事兒真的靠譜么?
給汽車戴口罩是蹭熱度?非也非也!
論點:在開始談靠不靠譜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和大夥聊兩件事兒,「人和車的呼吸系統」
(疫情出行,給「汽車戴口罩」是輿論恐慌,還是真實需求?)
都知道AED能救命,疫情當前,你知道如何拯救車內的你嗎?
都知道AED能救命,疫情當前,你知道如何拯救車內的你嗎?
當然,盡管我們和大家叨叨了很多關於過濾的事兒,不僅提了N95和N99的差異,也談及了負離子殺菌技術在車內的應用場景,包括名爵在內,不少車企還在車內應用了諸如抑菌材料,VOC優化等技術,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更好阻隔,更好的「內消」。
但是!這並不是說有了車輛的防護,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車輛的使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場景,不僅有交談,還有進進出出,且在人流密集或相對密封的情況下,我們即便是在車內也應該戴上口罩(萬無一失嘛)。當車輛行駛至人少或無人的地方時,才可以脫下口罩,當然,你也可以在空曠地區開啟外循環為車內通風。不管怎樣,還是希望大家能萬眾一心,減少外出,勤洗手和戴口罩,我們一起抗擊疫情!爭取早日勝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全年有哪些
如5.31無煙日什麼來的,都是自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全國愛耳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世界衛生日,全國碘缺乏病日,全國學生營養日,世界無煙日,全國愛眼日,國際愛牙日,全國高血壓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等日子都是健康教育相關的活動日。
㈤ 銘訓觀察|車企要慎用N95進行宣傳 宣傳什麼才足夠有意義
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跨國車企在宣傳中強調其產品標配了「N95」級空調過濾器,但多家本土品牌車企卻開始大范圍的宣傳,是本土車企真的比跨國車企做的優秀,還是此「療效」有待考究?
2月13日下午,國際著名的汽車濾清器供應商——科德寶microAir通過其公眾號向中國汽車濾清器行業發出了一封公開信,該供應商在公開信中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旗下華誠認證(天津)技術有限公司此前一天提出的「汽車空調濾清器關聯N95口罩「的認證標准表示質疑。
總結
《出行財經》願意看到中國車企基於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發展,提出對未來智慧座艙方面有獨特構想的方案。同樣也希望看到像吉利這種將汽車研發設計帶到全新方向的「全方位健康汽車」。
正如Autolab創始人趙奕所講,不論汽車有沒有過濾殺毒的功能,有汽車保護,就會大大降低病毒傳染的概率;再考慮到新冠病毒主要依靠飛沫傳播,那車輛的保護能力就更好了,現在大家假設車停在滿是病毒的空間里,它能否保護裡面的人不染毒,這個討論是沒有價值的。因為「沒有車停在病房裡面的」。
現在政府鼓勵社會自駕上下班或錯峰乘坐交通工具上下班。因為自己有車,就已經把自己和聚集人群隔離開了。因此大家與其這么費心的宣傳N95級別防護,還不如宣傳「擁有自己的車就是最好的隔離」。
這也正如趙奕所認為的「足夠有意義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艾滋病反歧視宣傳的哲學依據是什麼
[編輯本段]基本概述
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內臟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4淋巴組織作為攻擊目標,大量破壞T4淋巴組織,產生高致命性的內衰竭。這種病毒在地域內終生傳染,破壞人的免疫平衡,使人體成為各種疾病的載體。HIV本身並不會引發任何疾病,而是當免疫系統被HIV破壞後,人體由於抵抗能力過低,喪失復制免疫細胞的機會,從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導致各種復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9年至10年,在發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們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艾滋病初期感染起源發展
科學研究發現,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傳播的,是一位非洲男子與其他靈長類動物性交後傳染開的,當時該男子在與其他靈長類動物性交後,再與其他同性者性交,才開始有艾滋病。 由美國、歐洲和喀麥隆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說,他們通過野外調查和基因分析證實,人類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於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從猿類免疫缺陷病毒SIV進化而來。其實,艾滋病的起源應該是在非洲。1959年的剛果,還是法屬殖民地。一個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請參與一項和血液傳染病有關的研究。他的血液樣本經化驗後,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塵封數十年。萬沒想到的是,數十年後,這血液樣本竟然成為解開艾滋病來源的重要線索。 艾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簡要介紹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艾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見曾毅:愛滋病的流行趨勢、研究進展及遏制策略)。 [1] 艾滋病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越來越迅猛,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的發展,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第四大殺手。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確認艾滋病以來,25年間全球累計有650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萬人死亡。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當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萬人,另有280萬人死於艾滋病。2008年7月29日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星期二發布了《2008艾滋病流行狀況報告》。報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取得了顯著進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現緩和局勢,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數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都出現下降;不過,各國的情況並不均衡,全球艾滋病患者的總數也仍然居高不下。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萬,比2001年下降了30萬;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為200萬,比2001年下降20萬。[2] 據專家介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從感染初期算起,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直至因長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葯物,也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目前,這種病死率幾乎高達100%的"超級癌症"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故此我們把其稱為"超級絕症"。 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區別
艾滋病病毒代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一個人感染了HIV 以後,此病毒就開始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人體免疫系統的一個功能是擊退疾病。經過幾年, HIV 削弱了免疫系統,這個時候,人體就會感染上機會性感染病,如,肺炎,腦膜炎,肺結核等。一旦有機會性感染發生,這個人就被認為是患了艾滋病。 艾滋病代表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無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狀態或綜合症狀。人不會死於艾滋病,而是會死於與艾滋病相關的疾病。
[編輯本段]症狀
臨床表現
艾滋病的臨床症狀多種多樣,一般初期的開始症狀象傷風、流感、全身疲勞無力、食慾減退、發熱、體重減輕、隨著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皮膚、粘膚出現白色念球菌感染,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腫、血皰、滯血斑、皮膚容易損傷,傷後出血不止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不斷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短、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並發惡性腫瘤、呼吸困難等。由於症狀復雜多變,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一般常見一、二種以上的症狀。按受損器官來說,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內膜炎,血小板減少性腦出血等 1. 一般性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體重下降在三個月之內可達 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艾滋病常見症狀 2. 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 消化道症狀 食慾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葯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 神經系統症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風、偏癱、痴獃等。 5. 皮膚和粘膜損害 彌漫性丘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潰爛。 6. 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臨床症狀的特點
1.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 2.在感染艾滋病後往往患有一些罕見的疾病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桿菌與真菌感染等。 3.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厘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 4.並發惡性腫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等。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約30%艾滋病例出現此症狀,出現頭痛、意識障礙、痴呆、抽搐等,常導致嚴重後果。
四期症狀
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病有一個完整的自然過程,臨床上將這個過程分為四期:急性感染期、潛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個感染者都會完整的出現四期表現,但每個疾病階段的患者在臨床上都可以見到。四個時期不同的臨床表現是一個漸進的和連貫的病程發展過程。 1. 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這個時間。HIV侵襲人體後對機體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病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還會發生乏力、出汗、惡心、嘔吐、腹瀉、咽炎等。有的還出現急性無菌性腦膜炎,表現為頭痛、神經性症狀和腦膜刺激症。末梢血檢查,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淋巴細胞減少,單核細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時,症狀常較輕微,容易被忽略。當這種發熱等周身不適症狀出現後5周左右,血清HIV抗體可呈現陽性反應。此後,臨床上出現一個長短不等的、相對健康的、無症狀的潛伏期。急性感染期2. 潛伏期 感染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但潛伏期不是靜止期,更不是安期,病毒在持續繁殖,具有強烈的破壞作用。潛伏期指的是從感染HIV開始,到出現艾滋病臨床症狀和體征的時間。艾滋病的平均潛伏期,現在認為是2-10年。這對早期發現病人及預防都造成很大困難。 3. 艾滋病前期 潛伏期後開始出現與艾滋病有關的症狀和體征,直至發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時間。這個時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關綜合征"、"淋巴結病相關綜合征"、"持續性泛發性淋巴結病"、"艾滋病前綜合征"等。這時,病人已具備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點,即細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狀較輕而已。主要的臨床表現有: A.淋巴結腫大 此期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主要是淺表淋巴結腫大。發生的部位多見於頭頸部、腋窩、腹股溝、頸後、耳前、耳後、股淋巴結、頜下淋巴結等。一般至少有兩處以上的部位,有的多達十幾處。腫大的淋巴結對一般治療無反應,常持續腫大超過半年以上。約30%的病人臨床上只有淺表淋巴結腫大,而無其他全身症狀。 B.全身症狀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適,肌肉疼痛等症狀。約50%的病有疲倦無力及周期性低熱,常持續數月。夜間盜汗,1月內多於5次。約1/3的病人體重減輕10%以上,這種體重減輕不能單純用發熱解釋,補充足夠的熱量也不能控制這種體重減輕。有的病人頭痛、抑鬱或焦慮,有的出現感覺神經末梢病變,可能與病毒侵犯神經系統有關,有的可出現反應性精神紊亂。3/4的病人可出現脾腫大。 C、各種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淺表淋巴結腫大和全身症狀外,患者經常出現各種特殊性或復發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復感染會加速病情的發展,使疾病進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約有半數病人有比較嚴重的腳癬,通常是單側的,對局部治療缺乏有效的反應,病人的腋窩和腹股溝部位常發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皰性膿庖瘡,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負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發生尖銳濕疣和尋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單純皰疹和胸部帶狀皰疹的發生率也較正常人群明顯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當常見,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糜爛、充血、有乳酪狀覆蓋物。 其他常見的感染有非鏈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竇炎和腸道寄生蟲感染。許多病人排便次數增多,變稀、帶有黏液。可能與直腸炎及多種病原微生物對腸道的侵襲有關。此外,口腔可出現毛狀白斑,毛狀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重要線索。 4. 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學者稱其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此期具有三個基本特點: 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 發生各種致命性機會性感染。艾滋病病情嚴重的圖片發生各種惡性腫瘤。 艾滋病的終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潰,病人出現各種嚴重的綜合病症,直至死亡。 確診艾滋病不能光靠臨床表現,最重要的根據是檢查者的血液檢測是否為陽性結果,所以懷疑自身感染HIV後應當及時到當地的衛生檢疫部門做檢查,千萬不要自己亂下診斷。
[編輯本段]病理
特性
在室溫下,液體環境中的HIV可以存活15天,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在3天內有傳染性。近年來,一些研究機構證明 ,離體血液中HIV病毒的存活時間決定於離體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乾的情況下,即使在室溫中放置96小時,仍然具有活力。即使是針尖大小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鮮的淋巴細胞,艾滋病毒仍可在其中不斷復制,仍可以傳播。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經過自然乾涸2小時後,活力才喪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乾涸2-4小時,一旦放入培養液中,遇到淋巴細胞,仍然可以進入其中,繼續復制。所以,含有HIV的離體血液可以造成感染。但是HIV非常脆弱,液體中的HIV加熱到56度10分鍾即可滅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滅活;37度時,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爾馬林、35%異丙醇、0.5%來蘇水和0.3%過氧化氫等消毒劑處理10分鍾,即可滅活HIV。 盡管艾滋病毒見縫就鑽,這些病毒也有弱點,它們只能在血液和體液中活的細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氣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離開了這些血液和體液,這些病毒會很快死亡。只有帶病毒的血液或體液從一個人體內直接進入到另一個人體內時才能傳播。它也和乙肝病毒一樣,進入消化道後就會被消化道內的蛋白酶所破壞。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接觸,如:握手,接吻,共餐,生活在同一房間或辦公室,接觸電話、門把、便具,接觸汗液或淚液等都不會感染艾滋病。
病毒的感染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狀,沒有被確診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並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臨床症狀,被確診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攜帶艾滋病病毒,都具有傳染性。不同之處在於艾滋病病人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臨床症狀,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還沒有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外表看起來跟健康人一樣。這一時期叫做潛伏期,潛伏期為無症狀感染期,本期除HIV抗體陽性外,無自覺症狀和陽性體征。潛伏期長短不一,半年到12年不等,少數可達20年以上。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6年。 機會感染:所謂機會感染,即條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襲力較低、致病力較弱的微生物,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不能致病,但當人體免疫功能減低時則為這類微生物造成一種感染的條件,乘機侵襲人體致病,故稱作機會性感染。屍檢結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於機會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機會感染的病原多達幾十種,而且常多種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蟲、病毒、真菌及細菌等的感染。 1. 原蟲類 (1)卡氏肺囊蟲肺炎:卡氏肺囊蟲是一種專在人的肺內造穴打洞的小原蟲。人的肉眼看不見,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養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蟲肺炎主要通過空氣與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後,免疫功能受到破壞,這時卡氏肺囊蟲便乘虛而入,在病人體內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滿滲出液和各種形態的肺囊蟲,造成肺部的嚴重破壞。 卡氏肺囊蟲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種不常見的感染,過去僅發現於戰爭、飢餓時期的嬰幼兒,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白血病患兒。卡氏肺囊蟲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個常見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屬於最嚴重的機會感染,約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發生一次卡氏肺囊蟲肺炎。 艾滋病患者合並卡氏肺囊蟲肺炎時,首先有進行性營養不良、發熱、全身不適、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以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病程4~6周。發熱(89%)和呼吸急促(66%)為肺部最常見的體征。某些人肺部還可聽到羅音。卡氏肺囊蟲肺炎常復發,病情嚴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蟲肺炎病人胸片顯示兩肺廣泛性浸潤。但少部分患者(約佔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極少異常。據對180例卡氏肺囊蟲肺炎X線胸片檢查所見,表現為兩側間質性肺炎的77例,間質及肺泡炎症45例,肺門周圍的間質炎症26例,單側肺泡及間質炎症24例,未見異常者8例。 肺功能測定示肺總量及肺活量下降,隨著病程的進展而進一步加劇。 氣管鏡或肺穿刺所取之標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蟲,有時還可以查到其它病原體,此時為混合性機會感染。本病病程急劇;亦可緩慢,終因進行性呼吸困難、缺氧、發展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達90%~100%。 (2)弓形體感染:艾滋病人得弓形體感染主要引起神經系統弓形體病,其發生率為26%。臨床表現為偏癱,局灶性神經異常,抽搐、意識障礙及發熱等。CT檢查可見單個或多個局灶性病變。依據組織病理切片或腦脊液檢查可見弓形體。極少數弓形體累及肺部(1%)。該病是由寄生性原蟲動物鼠弓漿蟲所致的一種動物傳染病。人的感染途徑,先天性感染是由母親經胎盤傳給胎兒。後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組織囊蟲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3)隱孢子蟲病:孢子蟲是寄生於家畜和野生動物的小原蟲,人感染後,附於小腸和大腸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瀉,病人表現為難以控制的大量水樣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達50%以上。診斷靠腸鏡活檢或糞便中查到原蟲的卵囊。 2.病毒類 (1)巨細胞病毒感染:根據血清學調查表明,巨細胞病毒廣泛存在,多數巨細胞病毒感染者無症狀,但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糞便、眼淚、乳汁和精液中遷延排出病毒。並可經輸血、母親胎盤、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傳播。艾滋病伴巨細胞病毒感染時,常表現為肝炎、巨細胞病毒肺炎、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皮疹等。確診巨細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檢或屍解標本中找到包涵體或分離出病毒。根據Guarda等對13例艾滋病人屍解的研究,最常見的診斷是巨細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濟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細胞病毒感染均為播散性,並且經常影響兩個或多個器官。 (2)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和性接觸,也可經飛沫傳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報皮膚侵入人體。孕婦在分娩時亦可傳給嬰兒。感染病毒後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膚粘膜損害、累及口周、外陰、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氣管及腸道粘膜等,以唇緣、口角的單純皰疹最常見,其損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皰,基底稍紅,水皰被擦破後可形成潰瘍,其潰瘍特點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繼發感染,症狀多較嚴重,病程持續時間長,病損部位可培養出單純皰疹病毒,活檢可查到典型的包涵體。 (3)EB病毒:該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檢測到EB病毒抗體,EB病毒可致原發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貧血、淋巴結腫大、全身斑疹,T細胞減少等。 3.真菌類 (1)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種條件致病真菌,常存在於正常人的皮膚、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和陰道粘膜上,可從皮膚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養出來。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或機體菌群失調時,可使白色念珠菌變為致病菌導致念珠菌感染。可分為皮膚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後者多見為鵝口瘡--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齒齦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剝離,露出鮮濕紅潤基底。多見於嚴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戀者持續有鵝口瘡無其他原因解釋時,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將發展為艾滋病的指征。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咽困難及疼痛或胸骨後疼痛,食道鏡檢查可見食道粘膜有不規則潰瘍和白色偽膜。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龜頭包皮炎、內臟念珠菌病等。 皮膚、粘膜念珠菌病的診斷有賴於臨床表現和求助於真菌檢查。 (2)隱球菌病:是由新型隱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容易經呼吸道,偶可經腸道或皮膚入侵致病。隱球菌腦膜炎是艾滋病常見的並發症。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現為發熱、頭痛、精神錯亂及腦膜刺激症狀。肺部隱球菌,以亞急性或慢性發病,伴咳嗽、粘痰、低熱、胸痛、乏力、X線檢查為非特異性改變。對隱球菌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真菌檢查確診。 4. 細菌類 (1)結核桿菌:結核病常發生於有艾滋病感染但尚無艾滋病的病人,這可能因為結核桿菌的毒力強於其它與艾滋病相關的病原體,如卡氏肺囊蟲等,所以結核病更易發生於免疫缺陷早期。 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結核病人有肺結核,其症狀和體征常很難鑒別於其他艾滋病相關的肺部疾病。 艾滋病患者常表現為擴散性的感染。艾滋病感染病人並發結核最突出臨床特徵是高發肺外結核,艾滋病伴結核病人或發現結核而診斷艾滋病人中70%以上有肺外結核。艾滋病伴肺外結核最常見的形式為淋巴結炎和粟粒性病變,還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樞神經系統。 (2)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為艾滋病的重要並發症之一,常波及肝、肺、脾、腎、血液、骨髓、胃腸道、淋巴結等,其表現為發熱、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實驗室檢查為非特異性,確診靠病原分離培養及活檢。 (3)其他常見的致病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淋球菌等均可引起機會感染。
艾滋病患者多出現明顯的消瘦和嚴重的營養不良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或全血細胞減少 長期腹瀉引起水電解質紊亂神經系統的損傷引起智力下降反應遲鈍抑鬱憂慮類妄想狂精神病或痴呆 心血管系統的損傷引起心動過速心臟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 腎功能的損傷可引起間質性腎炎和腎小管壞死出現蛋白尿少尿高度水腫氮質血症及腎功能衰竭 肌肉骨骼系統的損傷可引起遊走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和關節腔積液酷似風濕性關節炎抗風濕治療效果不佳亦可表現有多發性肌炎肌肉明顯壓痛及活動障礙肌肉活檢呈壞死性肌炎 內分泌系統的損傷可出現腎上腺功能不全和低腎素血症低血壓持續性低血鈉和高血鉀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和腎上腺危象等艾滋病的最新研究進展
[編輯本段]艾滋病檢查化驗
實驗室檢查 (1)主要是中度以上細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 淋巴細胞耗竭:T淋巴細胞功能下降,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為1.25~2.1),遲發型變態反應皮試陰性,有絲分裂原刺激反應低下。 (2)B淋巴細胞功能失調: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循環免疫復合物形成和自身抗體形成。 (3)NK細胞活性下降。 (4)各種致病性感染的病原體檢查如PCR。組織學證實的惡性腫瘤,如KS。 (5)HIV抗體檢測: 1.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2.明膠顆粒凝集試驗(PA);3.免疫熒光檢測法(IFA);4.免疫印跡檢測法(Western Blot,簡稱WB法);5.放射免疫沉澱法(RIP)。其中前三項常用於篩選試驗,後二者用於確證試驗。 (6)PCR技術檢測HIV病毒。
[編輯本段]臨床診斷
1.病毒抗體陽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項者,可為實驗確診艾滋病病人。 (1)近期內(3-6個月)體重減輕10%以上,且持續發熱達38℃一個月以上; (2)近期內(3-6個月)體重減輕10%以上,持續腹瀉(每日達3-5次)一個月以上。 (3)卡氏肺囊蟲肺炎(PCR) (4)卡波濟肉瘤KS。 (5)明顯的黴菌或其他條件致病感染。 2.若抗體陽性者體重減輕、發熱、腹瀉症狀接近上述第1項時,可為實驗確診艾滋病病人。 (1)CD4/CD8(輔助/抑制)淋巴細胞計數比值<1,CD4細胞計數下降; (2)全身淋巴結腫大; (3)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佔位性病變的症狀和體征,出現痴呆,辯別能力喪失,或運動神經功能障礙。
艾滋病需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
一、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二、 繼發性免疫缺陷病,皮質激素,化療,放療後引起或惡性腫瘤等繼發免疫疾病。 三、特發性CD4+T淋巴細胞減少症,酷似AIDS,但無HIV感染。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結締組織病,血液病等,AIDS有發熱、消瘦則需與上述疾病鑒別。 五、淋巴結腫大疾病:如KS,何傑金病,淋巴瘤,血液病。 六、假性艾滋病綜合征:AIDS恐怖症,英國同性戀中見到一些與艾滋病早期症狀類似的神經症狀群。 七、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損害可以是艾滋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需予鑒別。
檢測監測
㈦ 家中有人發水逗,怎樣防傳染
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2~6歲幼兒,偶爾出現於成人及嬰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因接觸患兒皰疹內的皰漿通過衣服、用具、玩具傳染,傳染性較強。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多見於冬春季節。
小兒傳染上水痘病毒後,要經過2~3周的潛伏期後才出現症狀。一般是先發燒一天,伴有頭痛、厭食、哭鬧、煩燥不安、全身不適或咳嗽,然後有皮疹出現,大多散布於頭面部、軀干及腋下,發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時皮膚出現米粒至豆子大小的鮮紅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時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水皰,周圍有紅暈,水皰極易破裂而潰爛。3~5天後,水皰漸漸乾燥,先由中央萎縮,然後結痂,再經數天或2~3周,結痂完全脫落而痊癒,一般不留痕跡。發病時眼結膜、口腔與咽部粘膜、陰道粘膜皆可發生損害。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少數患兒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差,會出現出血性水泡和繼發性細菌感染,可導致腦炎、肺炎、心肌炎或其他器官疾病。
水痘患兒的病情一般比較緩和,很少有並發症,無須特殊治療,常可在7~10天內自然痊癒。但要精心護理,以防止感染。發熱出疹期要卧床休息,給病兒多喝水,並供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魚蝦等食物;預防受涼感冒,特別不要吹風;常洗手洗臉,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潔消毒,講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溫濕度要適宜。剪短指甲,避免小兒抓傷皮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瘙癢嚴重,可擦爐干石洗劑止癢,也可服用撲爾敏等葯物;皰疹破潰可塗龍膽紫,已有感染可局部塗一些消炎軟膏,必要時可服用黃連素、磺胺類葯物;切忌使用膚輕松、強的松一類的軟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如出現持續高燒、咳嗽、頭痛、胸痛或皰疹密集,色紅赤,皰液混濁以及已經發生彌漫性膿瘡、蜂窩組織炎或淋巴腺炎的患兒,則需送醫院治療。
為預防水痘傳染,對患兒應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對接觸過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離觀察3周,體弱者可在接觸後4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見,傳染性很強,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其特點為皮疹先見於軀干,然後蔓延至面部,最後達四肢,呈多形性疹:斑疹,丘疹,水皰疹,痂疹。水痘患者應嚴格隔離,休息,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皮膚破損處用2%-5%NaHCO3濕敷,禁忌手抓,化膿處塗抹抗生素軟膏。對免疫功能缺陷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水痘Chickenpox(帶狀皰疹)
何謂水痘?
本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致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幾乎人人必患,通常在兒童期。如兒童期未患病,成人期仍敏感並可受感染。
如何感染?
接觸了傳染期的患者。病毒因患者咳嗽、噴嚏而經空氣傳播,也可因接觸了患者使用過的布類、卧具而受染,疾病後期的脫痂則無感染性。
有那些症狀?
低熱、頭痛、食慾減退,1-2天後皮膚出現搔癢的水皰疹,常始於軀干然後播散至面部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嚴重者,頭、腋下、眼瞼和口腔均可出現水泡,然後破裂、結痂。成人症狀往往較兒童嚴重。
症狀何時出現?
一般是接觸病毒後2周,也可11-21天。
傳染期多長?
水泡出現前1-2天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當所有水泡乾燥時可認為已無傳染性。
是否需要隔離?
是。首批水泡出現後應將患者從工作或學校中隔離5天,或直至全部水泡乾燥和結痂。
如何治療?
通常不必特殊治療,爐甘石洗劑常用於止癢,如效果不佳,應就醫。
有否預防疫苗?
有。水痘疫苗已在美國批准使用。可向醫生咨詢。
如何免受感染?
避免接觸患者,由於早期水痘幾乎不可能被診斷,如有危險,可注射疫苗。患者應隔離,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或至全部水痘乾燥結痂。
水痘
(Varicella)
水痘是兒童的高度急性傳染性疾病,偶發於成人。有終生免疫力。它是由復合皰疹DNA病毒,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原發感染。以發熱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徵。
病因及發病機理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呈磚形、直徑為150-200nm,核酸為DNA,有立體對稱的衣殼,在細胞內繁殖。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VZV存在於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皰疹和血液中,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而傳染,已知VZV可經醫療器械傳播。VZV主要經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然後入血和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內第二次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偶爾累及內臟。
臨床表現
治療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
全身治療
主要是加強護理,預防繼發感染和並發時的發生。發熱期應卧床休息,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與水分的供應。臨床對症用葯為主。熱度高者可給予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者可塗以2%龍膽紫液,若有彌漫性膿皰、蜂窩組織或急性淋巴結炎等並發症時,則需投用廣譜抗生素。重症患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水痘是怎麼發生的?
水痘常見於2~10歲的兒童,是一種發病急、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水痘好發於冬春兩季,常在幼兒園或小學校內引起流行。
水痘的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皰疹的漿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也就是說如果健康的兒童與患水痘的兒童經常一起玩耍、說話、密切接觸都可感染而發病。所以一旦患了水痘應注意隔離,在完全治好以前不應去幼兒園或上學。即使是與水痘患者接觸過的小孩,也應隔離觀察2~3周。因為感染病毒後不是立即發病,一般要經14~17天的潛伏期,長者可達3周。
水痘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與之接觸的兒童約90%發病。而且從發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起病較急,可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成人較兒童明顯,一般1~2天內發疹。首先發於軀干,逐漸延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軀干多,面部四肢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數小時後變成綠豆大小的水皰,周圍繞以紅暈。水皰初呈清澈的水珠狀,壁薄易破,伴有瘙癢。經2~3天而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不留疤痕。在發病3~5天內,皮疹陸續分批發生,故同時可見丘疹、水皰、結痂等不同時期的皮損,病程約 2~3周。
口腔、眼結合膜、咽部、外陰等粘膜也偶可發生損害,常形成潰瘍而伴有疼痛。
皮疹並非出得越多越好,只要符合一般的出疹規律,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是正常現象。若水皰抓破後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皮膚壞疽,甚至引起敗血症。此外,少數患者還可出現水痘性肺炎、腦炎、心肌炎及暴發性紫癜等並發症。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外感時邪熱毒,濕熱郁於肌膚所致。
出水痘會不會留疤痕?
水痘發生的部位較廣泛,可延及頭面部,且成批出現,數目較多,故有人擔心會不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一般來說水痘按照自然病程發生、消退,即使水皰較大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也會很快痊癒,愈後不留疤痕。但若不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反復搔抓破潰後易繼發細菌感染,甚至發生壞疽,愈後會有疤痕。因為單純水痘的損害部位很淺,未到達真皮組織,如果合並細菌感染則會向下破壞而導致疤痕形成。
可見出水痘不會留下疤痕。但是在臨床上水痘還有幾種特殊類型,應引起注意。
(1)大皰型水痘 只見於2歲以下的兒童。為成批發生的2~7cm大小的大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但痊癒很快。
(2)出血性水痘 水皰內容物為血性,有高熱及嚴重的全身症狀。好發於營養不良、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使用免疫抑制劑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病人。
(3)新生兒水痘 通常是在生產時由母親而感染,一般症狀表現較輕,但亦可發生系統損害而致死。
(4)成人水痘 症狀較小兒為重。前驅期長,高熱,全身症狀較重,皮疹數目多,也更癢。
以上幾種特殊類型雖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就應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否則不僅僅是留疤痕的問題,還可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㈧ 關於預防鼠疫的標語
防鼠疫的標語就可以知道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鼠疫一定要防,而且一定要隨時隨地放。葯物治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