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博學篤行與時俱進哪個大學校訓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廣大宣、李汶謙、記者皮澤紅報道 11月22日,廣州大學舉行合並組建20周年大會,30多所廣州地區兄弟高校的領導、學校6位院士以及校友代表、師生代表500餘人齊聚一堂,共賀廣州大學合並組建20周年,共話高水平大學發展建設大計。大會同時線上直播,廣大校友「雲端」相聚,共襄盛會。
奮力創建一流創新型大學——廣州大學舉行合並組建20周年大會
廣州大學舉行合並組建20周年大會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奇珠,廣州市政協主席劉悅倫,廣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世彤,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曉丹,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東,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小勉,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庾建設以及廣東省、廣州市有關部門的領導、廣州各區的領導、在穗的主要企業集團的領導等出席大會。
下午3點,在廣州大學校長魏明海主持下,廣州大學合並組建20周年大會開幕。大會上宣讀了省教育廳、市委市政府的賀信,向院士、離退休老同志代表、教職工代表頒授了合並組建二十周年章,播放了合並組建20周年專題宣傳片和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成員單位義大利帕多瓦大學賴索托校長的視頻賀詞、海內外校友會及校友代表等發來的祝賀視頻。
奮力創建一流創新型大學——廣州大學舉行合並組建20周年大會
向院士頒授二十周年章
二十載櫛風沐雨,二十載薪火相傳。2000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廣州師范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廣州大學、廣州教育學院、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為新廣州大學。2005年,合並後的廣州大學主體遷入大學城。2006年,廣州大學被增列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6年,廣州大學全面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在辦學發展的不同階段,廣州大學始終不改教育初心,紮根南粵大地,在與城市共長共榮中辦學育人。
「合並組建二十年來,廣州大學始終秉承『博學篤行、與時俱進』的校訓,開拓創新、克難求進,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扎實推進內涵建設,辦學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2016年整體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以來,學校在黨的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以及傳承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省教育廳在賀信中高度肯定了廣州大學合並組建20年的辦學發展成就,希望廣州大學在新征程新起點上繼續保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奮進姿態,時刻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與使命,深刻認識和准確把握廣東高等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新機遇,努力謀劃好新發展階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一流創新型大學建設的各項工作舉措,努力為廣東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更大貢獻。
「合並組建二十年來,廣州大學堅持內涵建設、創新引領、特色發展、開放辦學,以『德才兼備、家國情懷、視野開闊,愛體育、懂藝術、能力發展性強』為目標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傳承文化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高水平大學建設成效顯著,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市委市政府在賀信中高度肯定了廣州大學合並組建20年的辦學發展成就,希望廣州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進一步追求學術卓越,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能力;堅持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努力建成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與廣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一流創新型大學,為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再創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東在講話中指出,經過20年的努力拚搏、銳意進取,廣州大學取得了喜人的辦學成績,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廣州深化教育改革,打造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為廣東和廣州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希望廣州大學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更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繼續強化服務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廣州建設引領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擔當,堅定不移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為把廣州大學辦成與廣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一流創新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紮根中國大地,聚焦大學使命,為奮力創建一流創新型大學而奮斗!」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在大會致辭中回顧了合並組建20年來,廣州大學始終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科研創新為動力,以開放辦學為要務,克難求進、奮力前行,整體辦學實力邁入國內高校百強行列的發展歷程。站在黨和國家「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站在合並組建20周年再出發的歷史交匯點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廣州大學將聚焦大學使命,全面提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開放交流合作的水平,努力建設與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深度融合,與廣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的一流創新型大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教授為大會致辭;廣州大學「十佳學生」、人文學院邵澤麗同學,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範教師樊軍輝教授分別作為學生代表、教師代表致辭;校友代表,廣州市政協常委、廣州新城市投資控股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曹志偉校友致辭;兄弟高校代表、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冉丕鑫教授致辭。
當晚,合並組建20周年暨2020年迎新晚會在廣州大學北區田徑運動場副場舉行。晚會以原創作品為主,通過管弦樂演奏、詩朗誦、歌舞、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充分展現廣州大學合並組建20年的發展歷程和「博學篤行、與時俱進」的精神傳統,展現廣州大學師生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對未來發展的激情展望。
回望廿年跨越,再啟新征程。據了解,廣州大學還將舉辦院士智庫創新論壇系列學術會議、教師專場音樂會、學生學年禮、「奮進廣大」詩詞創作大賽等合並組建系列活動,以全方位展示廣州大學合並組建以來的發展成就,表達全校師生員工對廣州大學未來發展的美好期待,為學校在更高起點上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凝心聚力。
㈡ 進來再說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咽,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歌辭就是上面這首《短歌行》。
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詩,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就提到它,後來經過小說家渲染,更是家喻戶曉了。但此詩究竟寫什麼?唐代吳兢說它「言當及時為樂」(《樂府古題要解》)。羅貫中則又給此詩蒙上「詩讖」的迷信色彩,說曹操「烏鵲南飛」諸句是不祥之兆,預示他赤壁之戰的失敗。這些說法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我認為還是清代張玉谷說得對:「此嘆流光易逝,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之詩。」(《古詩賞析》卷八)陳沆也指出:「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是勸人及時行樂嗎?誠然這是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嘆,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貪生畏死之想,聯系全篇來看,他感嘆的是戰爭頻仍,大業未成,因而產生一種時間的緊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說:「不戚年往,憂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這「人生幾何」的慨嘆,並不軟弱消沉,而是為了執著於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時努力,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魏源說得好:「對酒當歌,有風雲之氣。」
歷來創業雄主深知一條成功之路,要治國平天下,首先要有經天緯地之能人。馬上得天下的漢高祖唱《大風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是他發乎其中的心聲。此時曹操,「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他更迫切需要輔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所以,當此月明星稀之夜,「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之時,不禁一吐其求賢若渴之情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彷彿是隨口吟詠《詩經》中的名句。自續二句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本是女子對情人的深情相思,變成自己對賢才的渴望了。「呦呦鹿鳴」四句,是《詩經》中誠懇熱情歡宴賓客的詩篇,曹操又信手拈來,表示自己期待賢者的熱誠。「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又把賢者比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內;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人「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感謝「越陌度阡」遠道而來的賢士們,屈尊相從,在今日的宴會上促膝談心,真感到莫大的快慰!可是我知道還有大批賢士尚在歧路徘徊。他們像南飛烏鵲,擇木而棲,繞樹三匝,還沒有最後選定歸宿呢!於是,曹操對天下賢才發出由衷的呼喚:「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示自己有寬廣的政治胸懷,求賢之心永無止境,猶如大海不辭涓流,高山不棄土石一樣。並且,他以禮賢下士的周公自勵,號召天下賢才來歸,開創一個「天下歸心」的大好局面。這四句詩氣魄宏偉,感情充沛,表現出統一天下的雄心和進取精神。在千古詩人中,只有曹操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寫得出來,也只有他能與之相稱。至今讀之,猶覺豪氣逼人。
讀者也許要問:曹操,世之奸雄也,果能有如此愛才、禮賢的胸襟?應該公正地說,歷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思想解放的改革家。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造成了兩漢文化思想上的僵化,董仲舒更倡導儒術與神學相結合的讖緯學說。曹操則對神學迷信,封建禮教等傳統觀念大膽懷疑,公開否定。從用人來說,兩漢以通經、仁孝取士,曹操則提出「唯才是舉」,重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他抗聲雄辯道:「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耶?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書,說他「知人善察,難弦以偽,拔於禁、樂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有一位擅草書檄的陳琳,早年曾為袁紹作檄文,辱罵曹操為「敖閹遺丑」(曹操出身宦官家庭),後袁敗歸曹,操謂曰:「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左右勸殺之,操憐其才,不咎既往,加以重用。由此可見,上述曹操橫槊賦詩抒發其一片愛才心意,感情是真實的,是符合他的為人的。陳子展教授《談曹操》一文中評論曹操的詩「慷慨悲涼,千古絕調。……其詩之風格恰與其人之人格相稱。修辭立其誠,迥非後世之獨夫民賊盜國擅權,妄為豪言壯語、自欺欺人,終受歷史裁判者所可比擬。此亦其在文學上別有造詣之一秘也。」
㈢ 勤學明理,探究篤行的作文
勤學, 說來容易,做來難,有些同學學習成 績很差,就以為是自己的頭腦笨,不 聰明,或者說老師沒有教好.在我看 來,成績不好,不是天資與教師的問 題,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時對待學習的 態度不認真,不勤於學習. 我記得 有一位名人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 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高 爾基也說過:"天才出於勤奮".這 些話都說得很對,譬如說大發明家愛 迪生,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織燈,進 行了上千次的試驗,幾乎所有的金屬 都被他試驗過了,正是憑著這種勤奮 刻苦的精神才取得"白織燈"的成 功,成為人世仰慕的發明大王.幾乎 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勞 刻苦、奮斗競爭的歷史,絕少有靠投 機巧取勝的,可見,任何成就的取得 都是與刻苦,勤學分不開的. 但是 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差不說,上課還不 聽講,不是睡覺就是玩,根本不去學 習,這個樣子成績又怎麼會好得起來 呢?也有些同學自以為天資聰明,驕 傲自滿,上課不聽講,下課就沉迷於 網路游戲中,我們不如想一下,既然 天資和勤奮都是成功的來源,我們是 否可以只保留天資而捨去勤奮呢?王 安石在一片篇題為"傷仲永"的文言 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江西金溪縣 有個方仲永,自幼天資聰慧,方仲永 的父親為了得到人們的誇獎和錢財, 天天帶著仲永去別人家裡幫別人題 詩,不讓他學習,由於仲永沒有時間 看書,學習,才能漸漸衰退,20歲 時,方仲永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普普 通通的人了. 可見,一個人天資 再 高,如果不勤奮學,也會變得遲鈍。
㈣ 勵志篤行今日始,金榜題名會有時。
這個句話意思是:今天開始努力,總有一天會金榜題名的。
金榜題名
1、讀音:jīn bǎng tí míng
2、釋義:金榜:科舉時代稱殿試揭曉的榜;題名:寫上名字。指科舉得中。
3、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絕寄舊同年曰:『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花間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只一人?』」
4、譯文:為什麼扶,太和九年及第;第二年,捷三篇,因此一首寄過去一年說:『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天。花時間經常被紅色妝問,什麼事重來只有一人?』」
(4)篤行宣傳片擴展閱讀
金榜題名的近義詞:
蟾宮折桂
1、讀音:chán gōng zhé guì
2、釋義:科舉時代比喻考取進士。
3、出處:《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舉賢良封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4、譯文:「武皇帝在東堂會送,問李說:『你自己是如何?』李回答說:『臣推舉賢良封策,作為全國第一,還是桂林的一支,崑山的一塊玉。』」
㈤ 紅色經典格言宣傳內容
1、愛國之抄心,實為一國之命襲脈。——蔡元培
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3、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吳玉章
4、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魯迅
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6、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
7、成功的花,浸透了奮斗的淚泉,撒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8、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9、淡泊可以明志,寧靜可以致遠。——諸葛亮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1、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雷鋒
㈥ 以「誠信、勤學、善思、篤行」為話題的議論文
文學家說,勤奮是打開文學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科學家說勤奮能使人聰明;而政治家說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基石。
眾所周知,學習要靠勤奮刻苦。那初三的我們該偏向於勤奮還是刻苦呢?華羅庚先生說:科學的靈感,絕對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看來他是支持勤學的,而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老先生曾說:「我是個拙笨的學術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諸如這類的名言還有許多,比如巴爾扎克說「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愛因斯坦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那麼,聽了這些名人的話,大家是怎樣認為的呢?
自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因為勤學而成材,並留下許多千古的佳話,如「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等。這部大型動畫系列片就是以古代名人勤奮好學的故事為素材的。我們所知道的故事中有《華佗學醫》、《諸葛亮喂雞》、《魯班學藝》、《李白鐵杵磨成針》、《王羲之吃墨》、《張三豐創太極》等內容。這些都是我們所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這些故事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勤奮學習的典範。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學習那些人物,在看動畫片時還能學習那些勤奮的精神,不僅那些人物要成為你的偶像,還應成為你的榜樣。
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只有學習好了,學懂了,學精了,才能有所作為。而這些的前提就是怎麼樣學,怎樣的學習方法鑄就怎樣的學習成與敗。
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的名人墨客,以獨到的方法勉勵而成材的。如吳思梁錐刺骨,拿螢火蟲做燈讀書,鑿壁偷光諸如此類,真是數不甚數,在古時都會有那麼多的方法來學習成材,更何況在這大都市有良好的、優越的學習環境呢!
中國的勤奮是可以追尋到古代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更應該發揚這良好的學習方法。但只光有好的學習方法,而不去運用、不去實踐,是不行的;而單一的勤奮學習,不分白天黑夜捧著書讀那遲早變成為「書獃子」。所以呀,好的學習方法,要學習休息兩不誤。而這學習嘛,要你在學習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勤學就是要告訴我們學無止境,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虛心求教。
套用一句,99%的勤奮+1%的汗水=成功
㈦ 中山市華僑中學的學校文化
辦學理念
一切為了人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辦學目標
辦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華僑中學
育人目標
培養愛國愛鄉、崇德行善、剛健進取、國際視野、世界胸懷的世界僑中人。
校徽
校徽設計由海洋、海鷗及太陽組成,形似海上日出、海鷗飛翔,寓示華僑中學揚帆濟海、行健不息、傳播中華文化的意念。校徽呈現藍、黃、紅三種顏色,構成華僑文化三原色。藍色代表蔚藍的大海,象徵華僑的進取精神;黃色代表黃土地,「繼承炎黃脈,不改中國心」是華人華僑共同的心聲;紅色代表中國紅,華僑滾燙的血液里澎湃的依然是中華的聲音。
校訓
自強不息,敢爭第一
校風
勤奮、守紀、合作、創新
教風
嚴謹、求實、團結、進取
學風
樂學、善思、明辯、篤行
校歌
《讓世界走進僑中》(2012版新校歌)
60周年校慶宣傳片
《甲子風華 僑通天下》
校慶日
每年12月第一個星期日
㈧ 反思篤行什麼意思
成績出來了,我此時手中拿著成績單,腦子里一片空白,怎麼回如此的差呢?我獃獃的望著成績單回想起以前。
那是初二升初三考試前的日子裡,我比別人多付出了許多努力,終於在考試里我超長發揮一舉奪魁,坐了初三的第一把交椅。
自從我那次之後,上課不注意聽講,下課下完成作業,更不用說比別人更努力了,而且還跟一些學習不好整天惹事的人摻和,老師們見我這樣怕我退步找我談話,可是我只當耳旁風,還以為老師和我過不去,之後依舊我行我素,還玩還玩,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可是時間卻從我的放盪中飛逝。
終於又一次的考試來臨了,我本以為可以輕輕鬆鬆的,可是我錯了,每一道題都似曾相識,這時想起老師們的那些話,我真是後悔也來不及。尤其是班主任的那句:「你該好好反省放行了。」更使我難受。
「叮呤……」鈴聲把我從思索中拉了回來,我想我確實應該反省了,倘若我課上認真聽講,那些題能似曾相識嗎?倘若我及時反省我能墮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嗎?想想以前那個我,再想想現在的我,我真是變的太快了,我又很慶幸這次讓我失敗了,使我反省了,能及時改過,及時努力去追回我以前的時光。
這件事之後,我得到了一個道理:「你若想做一個成功的人,那麼你就必須經常反省,不要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自毀前程」朋友請記住生活中最需要反省!
㈨ 樂思篤行派招募會員公告
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有過一個百年的噩夢: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遭到殺害的「反滿抗日」分子: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1842年 中英鴉片戰爭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5月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1851年(清咸豐元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 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清咸豐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 捻軍起義
1852年(清咸豐二年)12月至1853年1月 武漢之戰
1853年(清咸豐三年)3月 江寧之戰
1853年(清咸豐三年)5月至1855年5月 太平軍北伐
1853年(清咸豐三年)5月至1856年4月 太平軍西征
1853年(清咸豐三年)5月至1857年12月 鎮江之戰
1853年(清咸豐三年)至1855年 上海小刀會起義
1854年(清咸豐四年)6月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5月 大成國起義
1854年(清咸豐四年)10月 湘軍攻武漢之戰
1855年(清咸豐五年)1月至2月 湖口之戰
1856年(清咸豐六年)2月至6月 一破江北江南大營
1856年(清咸豐六年)6月至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5月 雲南回民起義
1856年(清咸豐六年)至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7年(清咸豐七年)6月至1863年(清同治二年)6月 石達開遠征
1858年(清咸豐八年)8月至9月 二破江北大營
1858年(清咸豐八年)11月 三河大捷
1858年(清咸豐八年)12月至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1月 黔西南回民起義
1859年(清咸豐九年)6月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1859年(清咸豐九年)至1865年(清同治四年)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1860年(清咸豐十年)2月至5月 二破江南大營
1860年(清咸豐十年)5月至6月 楚雄之戰
1860年(清咸豐十年)9月至1861年9月 安慶之戰
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6月 二郎場之戰
1862年(清同治元年)2月至1864年4月 浙江之戰
1862年(清同治元年)5月至1864年7月 天京之戰
1862年(清同治元年)5月至1863年10月 陝西回民起義
1862年(清同治元年)至1873年 甘肅回民起義
1865年(清同治四年)5月 高樓寨之戰
1867年1月23日(清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灞橋之戰
1869年(清同治八年至十年)至1871年 金積堡之戰
1869年(清同治八年)5月 黃飄之戰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12月 紙橋之戰
1876年(清光緒二年)至1878年 收復新疆的戰爭
1883(清光緒九年)至1885年 中法戰爭
1883年(清光緒九年)5月 第二次紙橋之戰
1884年(清光緒十年)8月 馬尾海戰
1884年(清光緒十年)10月 淡水之戰
1884年(清光緒十年)冬至1885年春 宣光之戰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2月至3月 鎮海之戰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3月 鎮南關之戰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9月 平壤之戰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9月 黃海海戰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月至2月 威海之戰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11年10月10日(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 武昌起義
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至1914年(民國三年)8月 白朗農民起義
1911年(清宣統三年)11月至12月 南京之戰
1915年(民國四年)12月至1916軍6月 護國戰爭
1917年(民國六年)9月至1918年11月 護法戰爭
條約:
一、南京條約 1842年8月29日 英國
二、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10月8日 英國
三、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四、望廈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五、北京條約 1860年9月21日 俄國
六、馬關條約 1895年4月4月17日 日本
七、辛丑條約 1901年9月9月7日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中國屈辱的歷史
九月,與許多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中國也有巨大的成就: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希望你能夠找到答案
㈩ 結合校訓,,崇德,勵志,博學,篤行,寫一篇800字作文
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良好的文明習慣要從小抓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雷鋒日記》 相信每個人不會不熟悉這句話。雷鋒精神像春風一樣拂過了同學們的心靈,播下了樂於奉獻、樂於助人、爭做
文明使者的種子。
先人倡導的「仁愛和諧、正義奉公、尚禮守法、崇智求真、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鑄就了中國人民不屈的精神靈魂,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勤儉廉政、刻苦耐勞和精忠報國的優良素質,在傳統文化長期孕育下的中華傳統美德使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昌盛,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同時,優秀的民族文化承載著傳承傳統美德的重任。我們的先賢用他們的思想和智慧為我們這個民族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稱。古有程門立雪的尊師,有孔融讓梨的尊長,有三顧茅廬的恭敬,有負荊請罪的謙讓團結等等。其實,做到講文明、講禮儀並不難。其中一部分同學身體力行,已經成了我們學校一道明禮的獨特風景線。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以一顆明禮的心對待身邊所有的人,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約束我們的言行,做一個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好學生。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禮儀之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美德世代傳承,明五禮、知五恥,對個人是品德修養,融入到社會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是維系社會正常生活和良好風氣的豐厚滋養。
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為精神引領,講道德,樹明禮向善之風,做正直友善的人;講學習,樹艱苦奮斗之風,,做勤勞節儉的人;講健康,樹崇文尚潔之風,做健康開朗的人;講誠信,樹誠實守信之風,做正義坦盪的人;講秩序,樹禮讓和諧之風,做遵紀守法的人;講奉獻,樹互助友愛之風,做熱心志願服務的人。
個人榮辱事關國家興衰,我們切不可「以恥為榮」,更不可「以榮為恥」,要「恥榮分明」。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不能混淆,我們要知榮明恥。「清官執法,不貪權貴。剛正讓誰人都平易近人,潔凈讓誰人都卓爾不群。這成了立在人們心中的豐碑。」——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希望每個人積極努力,為樹立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作出積極貢獻。讓我們共造和諧新風范。
——————————————————————————————————————————
奮發向上,是中華兒女幾千年來與大自然拼搏而儲蓄形成的核
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華文明發展歷史的光輝結晶。奮發向上的
精神,促進了社會人文的發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進了人類與自
然、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
我們的黨,就是憑著奮發向上的革命精神,從弱小走向了強
大,帶領人民趕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國,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
嚴;我們的黨,就是秉承崇德向善的高貴品德,率領全國人民建設
新家園,構建幸福生活,懲惡揚善,維護了世界和平。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寶貴財富,是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織部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的強大動力。我們今天的道德講堂以「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為主
題,共有六個流程,分別是「自我反思、唱一首歌曲、學模範(看
一部短片和講一個故事)、誦一段經典、發善心、送吉祥」。
讓我們進入第一個環節,進行一次深刻的反思:
「心誠不誠」、「情真不真」、「行正不正」
在大家反思的時候,我講一個故事: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有一個問題是:電梯里總有一面大鏡子,那
個大鏡子是干什麼用的呢?
回答踴躍:用來對鏡檢查一下自己的儀表;用來看清後面有沒
有跟進來不懷好意的人;用來擴大視覺空間,增加透氣感„„
一再啟發後,主持人終於說出了非常簡單的正確答案:肢殘人
士搖著輪椅進來時,不必費心轉身即可從鏡子里看見樓層的顯示
燈。原來是這樣!原本活潑靚麗、機智風趣的嘉賓們多少有些尷
尬,其中有一位頗有些抱屈地說:
"
那我們怎能想到呢?
"
是啊,怎
能想到呢?時至今日,我們的確越來越聰明,我們的知識面的確越
來越寬廣。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時常可以想到海闊天空,但不幸的
是,無論思路擴展到多遠,我們往往還是從自己出發的。這說明:
電梯里的鏡子,有人用來裝飾自我,有人用來保護自我,有人依此
舒適自我,為什麼沒有想到「自我」之外的「他人」呢?答案之所
以正確,正是因為其出乎人們的意料。細味之下,我們不難想到我
們的出發點總是站在自己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