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全協議書怎麼寫
1、標題。可以寫「協議書」三字,也可以寫明協議書的具體名稱「XXXX協議書」。2、訂回協議雙方的基本信息。在標題下,答正文之前,寫明訂協議雙方的信息,並在雙方單位名稱之後註明一方是甲方,一方是乙方,便於在正文中稱呼。3、正文。正文包括開頭、主體兩部分。開頭是交待簽訂協議的目的、原因、依據,緊接著可用程式化語言轉入主體,如「現對有關事項達成協議如下」。主體要求就協議有關事宜作出明確的、全面的說明,尤其要著力寫好協議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正文條款內容:(1)協商目的(2) 協商目的責任(3)協議的時間和期限(4)協商目的條款和酬金{價格明確總額大寫必須明確貨幣種類}(5) 履行條款期限(6) 違反條款的責任處理4、落款應寫明訂協議雙方單位的名稱,並加蓋公章。必要時還得寫上鑒證單位和公證單位的名稱,並加蓋公章。最後寫上簽訂協議的日期。
B. 培訓機構教師合同
法律分析:培訓機構教師合同屬於勞動合同的一種,訂立合同內容包括雙方信息、勞動期限、薪資、工作內容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C. 幼兒園自行與老師簽訂的安全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摘要 很多幼兒園都會和家長簽訂的,但是其法律效力不大,如果出了什麼事,責任判定是按相關法律的,和這個簽訂的協議關系不大。
D. 我是幼兒園的園長,孩子總是出現安全事故,老師責任心不強,誰有關於幼兒園和老師之間的安全協議書
幼兒園教師安全責任書 幼兒園工作安全第一,安全工作教師先行,為了加強管理,落實責任,杜絕幼兒園事故的發生,愛心幼兒園本著「安全工作,預防第一」的管理方針,特與教師簽訂此安全協議書 一、各班教師在幼兒入園之時起便對幼兒的安全負責,各班主任是班級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各班幼兒出現安全問題,班主任負主要責任,班主任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安全教育,加強安全管理,認真督促落實好班級各項安全措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二、課堂教學安全由任課教師負責,各教師必須重視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在自己的視線之內,並及時清點各班人數。 三,接送幼兒要認清人,如有陌生人接,需通報園長,園長接送的幼兒,必須交到家長手裡,如是生人,必須電話聯系家長。 四、戶外游戲要確保幼兒安全,教師不得讓幼兒「放任自流」,要有計劃的組織指導幼兒活動,科學鍛煉,確保每一個幼兒活動的安全。 五、各班注意用電安全,嚴禁幼兒觸摸各種電器,並結合實際隨機向幼兒進行自救、健康、安全等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六、教師必須嚴格執行請假制度,不得私自外出,如果私自外出,幼兒出現安全問題,後果自負。 七、各班教師應經常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幼兒發現問題及時匯報,保證幼兒在園安全。 八、在工作中,如果因教師管理不善,失職,在可避免性情況下造成對幼兒傷害,教師要負責幼兒的全部醫葯費外,造成嚴重後果的教師自動辭職,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發生幼兒傷害,不需教師負責! 九,值班教師應嚴格把好門衛關,防止幼兒走失。 此責任書一式兩份,簽字有效。 園方(簽字)_______ 教師(簽字)________
E. 辦個輪滑培訓班,安全協議合同書雜么寫
請參考
住外寄宿生安全協議書
甲方:(簽章)
乙方:學生 家長 .
由於吉陽中學男生宿舍拆除重建,學生住宿緊張,但學校已努力解決大部分學生的住宿問題,原則上仍不允許寄宿生在外住宿。部分學生如果需要外住的,必須由家長寫出書面申請,並由班主任和年段長簽字,同時遵守以下安全條款:
1、家長不能讓未成年子女單獨居住,必須由成年監護人監護,以保證子女不受不良因素的影響。
2、家長要對未成年子女進行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的教育,提高子女應對多種險情和安全事故的能力,以避免造成未成年人的傷害。
3、家長要選擇較好的地方給未成年子女居住,要求房東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
4、家長要確保學生在住宿點和學校之間道路上的安全及在住宿點休息時的安全。
5、學校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對外住學生的安全教育,教會學生如何應對各種緊急情況,學會安全走路,學會安全騎車,學會安全乘車。
6、學校組織有關教師用各種方式盡可能地對外住學生進行管理,了解外住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困難。
7、如果學生發生安全事故,學校將依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學生家長和學校共同遵守以上條款,齊心協力保證外住學生的安全。
本協議一式兩份,學生家長和學校各執一份。
2005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