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上海市師資培訓計劃

上海市師資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2-06-20 22:35:55

Ⅰ 上海市培訓制度怎麼做

上海市員工教育培訓制度 一、總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開發人力資源,樹立公司良好的企業形象,以提高員工素質,不斷為各崗位培養和輸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以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特製訂本制度。 第二條 教育培訓體系由以下兩部分組成: 1.新員工崗前統一教育培訓; 2.員工在崗教育培訓。 二、崗前培訓 第三條 新錄用員工報到後應接受人力資源部組織的崗前培訓,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參加。培訓結果將作為今後定職定級的參考。 第四條 崗前培訓的目的: 1.使員工了解和掌握公司的經營目標、各項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盡早融合到員工隊伍中去,順利開始其職業生涯。 2.使新員工盡早掌握工作要領和工作程序、方法,達到工作質量標准,完成崗位職責創造提高公司經濟效益和個人收人的條件。 第五條 崗前培訓的內容: 1.講解公司歷史、現狀、經營范圍、特色和奮斗目標; 2.講解公司組織機構設置、介紹各部門人員; 3.講解各項辦公流程,組織學習各項規章制度; 4.介紹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輔導使用辦公設備; 5.解答疑問; 6.組織撰寫心得體會及工作意向。 第六條 專業技術性要求較強的崗位,由部門經理根據需要另行組織崗前專業培訓。培訓計劃及結果報行政部備案。 三、在崗培訓 第七條 在崗培訓的目的: 1.提高、完善和充實員工各項技能,使其具備多方面的才乾和更高水平的工作能力,為工作輪換和橫向調整以及日後的晉升創造條件; 2.減少工作中失誤、工傷事故和災害的發生,降低失誤造成的損失,保障員工人身安全; 3.減少員工工作中的消耗和浪費,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127.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氣氛。 四、附則 第八條 本條例由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解釋。 第九條 本制度自xx 年xx月xx日起實施。 但願這個可以幫助你

Ⅱ 上海市松江區第七中學的師資力量

松江七中是一所公辦初級中學。現有教職工184人,中共在職黨員50人,退休教工81名;全校共有18個組室,46個教學班,學生1567名。建校二十多年來,在上級的領導關心下,在全校黨員和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團結和諧,務實創新、銳意進取,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學校獲「區文明單位」、「市素質教育實驗校」、「市花園單位」、「市行為規范示範校」、「市體育傳統校」「市一期、二期課改研究基地」等榮譽稱號。
學校在獲得精神文明建設區級最高榮譽後,沒有沉醉於榮譽之中,而是以此為新起點,繼續扎扎實實做好創建工作,圍繞發展規劃,進一步提高校園文明程度,努力把學校建成管理規范、質量上乘、特色鮮明、環境和諧的松江人民滿意的學校。下面匯報近二年來所做的工作。
縱觀我校文明單位創建活動,領導重視是基礎,教職工參與是關鍵,制度建設是保證。在新的形勢下,他們將結合本校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深入持久地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學校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範作用,努力辦松江人民滿意的教育。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正是一支「以事業為先、以學生為重、以敬業為本、以奉獻為榮」的幹部隊伍和師資隊伍成就了七中的成績。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的同時,涌現了一批師德標兵、首席教師、學科名師和德育名師、區十佳班主任等區級骨幹教師群體。
「五官端正」是學校對教師的師德要求,「嘴不歪」,不對學生冷嘲熱諷;「眼不斜」,不歧視學生;「耳不偏」,不偏聽偏信;「心不懈」,不對學生灰心喪氣;「腿不懶」,不動輒向家長揭短告狀。同時嚴格執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制定相關規章制度,並通過學生家長問卷調查、社區評議員制度對教師師德進行監督。定期舉行的「希冀論壇」「希冀講壇」「希冀藝壇」「希冀之窗」,是老師們成長的舞台,在學習和交流中分享智慧,碰撞思想,培養出一批有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和創造性的教師群體,專業能力和教育境界得以提升
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有創新。在配合課改的順利推進中,師資培訓是關鍵。為此學校堅持做到「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有計劃、有課題、有重點、有記錄、堅持每周一次集體教研活動,「嚴、研、實」研究新大綱新教材新教法新學法,在研討和實踐中反思不斷提高,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
在教師隊伍整體建設和協調中,學校改變「重使用、輕培養」的狀況,把使用與培養結合起來,繼續完善「尊老、重中、培青」的機制,即尊重老教師,重用中年教師,培養青年教師。

Ⅲ 上海師范大學大專嗎

上海師范大學(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簡稱「上海師大」,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高校,上海市
學校創建於1954年,時名上海師范專科學校,1956年擴建為本科院校上海第一師范學院和上海第二師范學院,1958年兩校合並成立上海師范學院。1972年與華東師范大學等五校合並成立上海師范大學。1978年恢復上海師范學院。1984年改名為上海師范大學。1994年與上海技術師范學院合並成立新的上海師范大學。1997年至2003年,上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南林師范學校黃陵衛生保健師范部、上海市行知藝術師范學校、上海師資培訓中心、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等先後並入或劃歸學校管理。學校排名USNEWS2018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國內地)73位,排名QS2018亞洲大學排行榜(中國內地)59位。
1956年7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長劉季平在上海師范專科學校舉行的大會上宣布,在上海師專的基礎上成立上海第一師范學院和上海第二師范學院。同時撤銷上海師專建制。從此上海地方開始培養大學本科師范生。第一師院院長廖世承,副院長陳雲濤。第二師院院長陳琳瑚(上海市教育局局長兼任),副院長劉芳、沈德滋。一師院培養中等學校文科師資,二師院培養中等學校理科師資。

年8月9日,新校舍主要建築群竣工,校舍整體設計為庭院式古建築風格,所有建築物均是紅磚牆大屋頂,近1萬平方米的5層教學大樓坐落在校園中央,是當時漕河涇地區的制高點。
1956年5月8日,中央教育部正式通知上海市教育局:為適應上海市中等學校師資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1956年暑假後上海成立師范學院一所,並將上海師專改建為師范學院,校名分別定為上海第一師范學院和上海第二師范學院。

1956年上半年,兩所師院積極進行了基本建設的規劃和籌備。第一師院的校經多處選,創辦剛滿兩年的上海第一、第二師范學院,合並成為一所以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師范學院——上海師范學院。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任命教育家廖世承擔任第一任上海師范學院院長。原與第二師院相鄰的上海音樂學院舊址,劃歸上海師范學院,成為上海師院東部。原二師院為上海師院西部。全院總面積佔地558.65畝。
1958年暑假,招收新生1574人,在校學生達4160人。翌年暑假,招收新生2448人,在校學生在達5935人。教師人數也隨之增加。上海師院迅速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上海地方高校。

Ⅳ 上海市閔行區明星學校的發展目標

1.學校管理工作目標:
堅持依法辦學和以德立校相結合,強化服務意識。構建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關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創設平等與民主、開放與創新的師生主動發展的現代學校環境。
具體措施:
(1)建立科學的網路化管理體制。落實崗位責任制,促進學校內部各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形成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共同提高的工作機制。
(2)加強學校黨政領導班子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增強班子成員的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發展意識。要有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敬業奉獻、爭創一流的工作作風,切實發揮好領導班子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
(3)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完善學校管理。如:行政值日制度、門衛值勤制度、教職工請假制度、教育教學成果獎勵制度,學校結構工資分配製度等等。充分調動教職工工作積極性,使他們的責、權、利有機統一,學校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程序規范。
(4)為每個教師的成長創造民主、平等、愉悅的環境和條件,尊重教師的人格和價值。學校領導要成為教師創新的發現者、教育創新的欣賞者,教師開展探索活動的支持者和排難者。
(5)初步形成新基礎教育的八大運行機制。即目標導向機制、依法治教機制、德育核心機制、教學優化機制、和諧發展機制、科研先行機制、特長培養機制、評價激勵機制。使學校管理科學化、標准化、制度化。
2.信息化工作目標
構建一支能熟練應用教育信息資源為學科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營造一個能使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氛圍;形成一所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高品質特色化的示範性九年一貫制學校雛形。
具體措施:
(1)建立學校信息化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協作,不斷完善學 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讓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不斷加強與學科教學整合,激活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
(4)繼續深化學校各職能部門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辦事效率,實行校務公開,逐步實現校園網應為學校的教學、管理、日常辦公、內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實的支持,初步形成學校數字化管理網路。
3、德育工作目標
以德立校,育人為本,發揮德育活動的綜合性功能,優化德育。開展生動活潑的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生命成長的質量。德育始於「行規」,創建區行為規范示範學校、區法制教育先進學校及區優秀家長學校。繼續推進少先隊特色工作,爭創區雛鷹大隊。
具體措施:
(1)以校班會和10分鍾團隊會等主題教育活動和常規教育為載體,發揮德育活動的綜合性功能,優化德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生動、活潑的教育實踐活動,提高生命成長的質量。
(2)優化班主任隊伍的管理。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例會,增進合作與交流。學校制定好班主任評價考核辦法,增強班主任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
(3)加強 「四個一」 班級建設:一支主動發展自主管理的小幹部隊伍,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教室環境,一堂別具一格的主題班會,一本展示學生成長的班級日記。
(4)對各年級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心理輔導和健康教育、法制宣傳,塑造健全的人格。
(5)以「少先隊員為本,道德為先,發展為重」的原則,以「民族精神代代傳」主題活動為重點,建立一支自主發展的大隊部隊伍和一支優秀的鼓號隊,建設好「嚴謹、活潑」的大隊部活動室,爭創區級雛鷹大隊,引導少先隊員的體驗創新,不斷促進該校少先隊工作整體推進。
(6)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格局。重視家校聯系,普及家庭教育知識,使家庭成為學校的後方保障;利用好社區資源,拓展育人空間,同時讓校園文化深入社區。
4、教學工作目標
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逐步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聚焦課堂教學,關注學生作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確立全面質量觀,形成學科特色,整體提升教學質量,力爭處於區域先進行列。
具體措施:
(1)嚴格教學常規管理,重視過程管理和信息反饋。在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復習、命題、考試等各個教學環節力求規范,教導處要加強檢查和反饋工作。要使每位學科老師明確職責,把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內化為一種自覺的教學行為。
(2)聚焦課堂教學,向45分鍾要效益。以開展研究性教學為抓手,以學習潛能開發為重點,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課堂教學的素質化,提高教學實效。
(3)挖掘學校資源優勢,因材施教,實施同質分層遞進策略。關注學生作業,加強個別輔導。以關注學生作業為教學突破口,培養學生的作業意識和科學的作業習慣。
(4)中學部要充分利用班額人數較少的優勢,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和發揮教學個性,展示教師精湛的教學能力,全面推進小班化教育模式的有效實施。小學部要以「小學生學習潛能開發的實踐研究」市級課題研究為契機,直面課堂,開發學生智商和情商方面的潛能,提高學習效能。
(5)確立全面教學質量觀。在狠抓語數外基礎學科教學質量的同時,要重視勞技、美術、音樂、體育等教育教學活動,加強對活動課的管理,開設各種競賽輔導和興趣課。要繼續鞏固市級科技辦學特色的成果的基礎上,注入發展新內涵。同時,形成具有藝術、音樂、體操、武術、籃球等辦學特色項目。尤其籃球、武術項目能夠出類拔萃,領先於兄弟學校。
(6)充分利用好校園網、圖書館、閱覽室等知識場所,拓展學習空間;通過開展系列學科競賽、第二課堂活動等多種形式活躍學生思維,豐富校園文化建設。
5.師資培訓目標
建設一支具有新基礎教育基本理論素質,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精、管理能力強的師資隊伍。
具體措施:
(1)加強新基礎教育的校本培訓,全員參與,基本確立新基礎教育的價值觀、學生觀、教學活動觀。
(2)組織教師學習二期課改行動綱領和學科課程標准,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研討,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的學識水平和業務能力。
(3)現代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是學校師資培訓的重要課題,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信息化資源,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真正實現教與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4)開展業務培訓、專家講座、外出學習、教研活動等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為教師提供學習、交流機會,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學水平。
(5)關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探索個性化的教師發展多元評價。
6.教科研工作目標
樹立科研興校的思想,立足該校的教育教學實際開展教育科研工作,使之成為教育教學質量的助推器、提高教師素質的孵化器。規范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以課題研究為抓手,爭創區優秀科研學校。
具體措施:
(1)加強對教師的科研理論指導工作,制定校本培訓計劃,縝密落實方案,讓教師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進行教育教學科研活動。
(2)結合區新一輪教育發展的規劃及該校實際,編制學校的課題研究指南,為教師提供服務。
(3)以「小學生學習潛能開發的實踐研究」 市級課題研究為重點,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形成人人參與研究、個個爭寫論文的濃郁氛圍。繼續做好課題立項、開題論證、中期匯報、課題結題等各項研究工作,進一步規范課題管理,更好的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4)提供機會鼓勵更多的教師積極參與區、市、全國性的各種科研成果交流和評比工作。完成好每學年「明星學校教育教學論文集」的編輯和出刊工作,總結教師教科研成果。
(5)實行教科研獎勵制度,確保課題研究經費落實到位,進一步規范科研工作的管理。
7.後勤保障工作目標
強化服務育人意識,做好後勤服務保障工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和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保駕護航。
具體措施:
(!)合理規劃布局完善學校的各項基礎性設施建設。
(2)做好財務管理,合理安排提高學校經費使用運行質量。完善校產管理制度,做好清資核產,造冊登記工作,強化勤儉持家意識,做好節水節能工作。
(3)明確後勤的服務育人功能,保證服務質量,確保教育教學一線工作的順利開展。
(4) 加強學校飲食衛生工作,做好食堂招租承包等管理工作,杜絕食物中毒現象發生,確保師生用餐質量。
(5)加強防範意識,做好學校的安全保衛工作。加裝防盜報警系統等硬體設備,並經常開展學生的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
(6)學校的綠化工作將逐步完善,爭創區級綠化文明單位。
8.校園文化目標
校園是師生生存的基地,要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顯示濃厚的文化底蘊,創設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師生的主動發展。讓校園文化成為學校辦學理念、追求方向、價值觀念的形象化展示。
具體措施:
(1)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導,積極引導師生精神生活的高品位,道德風尚的新境界。
(2)強化環境育人功能,讓校園說話,校區內要體現校園文化特色的多種文化景觀,讓牆壁說話,板報、牆報、走道布置都要洋溢師生探究創新的精神活力。
(3)加強藝術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開展多種新式的藝教活動,充分發揮藝教功能,形成辦學特色。
(4)強化校園文化的輻射,切實發揮對社區文化的提升作用,積極投入到社會大文化的建設,不斷吸納、逐步豐富、力求提高。
(5)做好學校網站建設,各年級、教研組、班級建立特色網頁,加強教師、學生、家長相互交流,讓更多的文化因素傳遞出濃郁的特色,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道景觀。
(6)加強校風、班風、學風、教風建設。倡導進取精神、研究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十一世紀新型學校充滿了無限的生命力和無限的發展前景,現代教育制度下的明星學校的成長需要一個不斷更新、不斷改革、不斷發展的過程。這樣的創建過程,不僅將催生一大批新基礎教育的探究者、實踐者和創新者,更重要的是培育了適應社會需求、實現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時代新人。歷史賦予全體明星人機遇和挑戰,我們將下功夫、辦實事、創特色、求實效,真正使學校成為學生生活的家園、學習的樂苑、活動的天地,實現孜孜以求「讓學生幸福」的教育目標。

Ⅳ 上海市求真中學的師訓規劃

提升師德師風 基於該校「以人為本,求真創新」的辦學思想和「讓我們的學生自信而快樂地成長」的辦學理念,配合區「德藝雙馨」的主要課題,開展以「雙愛」為主線的師德建設等一系列主題教育和培訓活動,提升我校全體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使得這種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潛移默化到每位教師的一言一行中。
創建學習型團隊 建立「教—研—訓」一體化的校本教研製度。健全教研製度,開展學習型教研組、項目課題組建設,加強「三觀」學習,做到每位教師每個學年讀一本教育專著、承擔或參與一項課題研究、寫一篇教科研論文。力爭有4名教師在全市有一定的影響,確保有10名教師在全區范圍內有較高的知名度;培養或引進3名以上區學科帶頭人、5名以上區級骨幹教師、5名以上區級優秀班主任,8名以上教師在市區級優質課評選中獲獎;努力為學校的青年教師搭建平台,是他們成為學校和區域教育教學及研究的骨幹分子。
提升學歷、職稱層次 加強同市區進修學院及教研室的聯系與合作,繼續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98%達到大學本科學歷,10%達到碩士研究生水平;高級職稱比例力爭達到20%以上。
凸顯學校特色 在師資培訓中,在校本課程開發、項目課題組建設、教學模式、學生文化、家校關系等方面,緊緊抓住學校的辦學特色——「全面發展,語言與思維見長」,使學生自信而快樂地成長。
四、實施原則
我校「十一五」師資培訓的實施原則以「五結合」為主旨,貫徹落實到實處: 「十一五」師訓規劃的貫徹與落實,要與市、區級教師培訓相結合;要與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要與學校「新三年」規劃相結合;要與學校課改相結合;要與學校特色相結合。
五、實施措施
1.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正軌化
(1)每周五15:30——16:30進行全校政治學習活動,每位教師認真做好學習筆記,使廣大教師自覺成為勤奮學習、善於思考的模範,成為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於實踐、銳意創新的模範。
(2)落實以「雙愛」為主線的主題教育和培訓活動,每周進行「三個一」 活動(在備課組中進行一次自我說課、與一位學生進行一次談心、與一位家長進行一次交流),每月進行「五個一」活動(向主管領導或組內成員進行一次交流、完成一次組內聽課、完成一次跨學科聽課、進行一次組內評課、給學生進行一次生涯輔導),每學期進行一次書面的反思與總結。
(3)貫徹市教委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全員大培訓計劃、區教育系統學校幹部教師隊伍建設與發展「十一五」規劃,確保時間、不折不扣地完成上一級的培訓任務。
2.骨幹引領專業化
(1)通過「骨幹引領制」,該校將在全校范圍內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研討氛圍,從而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的深入和深化,為全體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指明方向。「站在名師的肩膀上提升」,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的示範作用,每學期面向全體教師開設一次示範課,通過這些名優教師「上課→議課→析課」和重點突出的評課、論課,以評促改、以點帶面地促進全體教師對內發地、生成性地理解新課程。骨幹教師對新課標執著的鑽研態度,以及他們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也增強了我校全面推進骨幹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信心。
(2)在課題研究為載體的校本研修和師資培訓活動中,確立「項目首席制度」,從而對活動的組織形式進行規范和要求。項目管理模式是現代企業組織結構扁平化的產物,我們引入這種制度,這一方面,是為了充分發揮項目管理開放、民主、反饋及時的優點,並以此為契機有效整合不同學科之間教材、教師、其他教學資源,從而推動課題研究向著操作性強、推廣價值高的方向展開;另一方面,這也有利於調動全體教師的研究積極性和主動性,增進彼此的溝通和理解,使教師之間形成一種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既民主開放又規范有序的工作氛圍。 在項目首席制的前提下,每個課題組成員都對課題負責、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首席教師對所有課題組成員負責,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的校本研修和師資培訓活動的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
3.周末研修制度化
(1)確保每周五下午15:00——16:00完成一次研修活動,內容分為:單周——教研組、備課組「單元集體備課」活動;雙周——課題組活動。通過制定周末研修制度,保證師訓工作開展的活動時間和活動質量,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出濃厚的研修氛圍。
(2)周末研修活動的具體內容結合課題研究而展開,在我校「基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踐」主課題下,在項目首席的引領下,結合各教研組的子課題,進行「集體說課→個人備課→集體聽課→集體評課→個人反思」的研修和師訓活動。這樣,我校以課題研究為主旨的周末校本研修活動,就紮根於課堂教學之中,通過研究促進教學。
(3)周末研修活動的內容有時還表現為廣泛利用外界資源。與兄弟學校、各教研機構建立良好的關系,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加強對教師對外界教育理論與實驗的學習。既要及時吸收最新的「課改」成果,不斷推進自身的課改實驗,又要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展示活動,發揮輻射宣傳作用。
六、保障與激勵
1.制定保障制度。
(1)時間上的保障。 確保每周五下午15:00——16:00完成一次研修活動,每周五16:00——17:00進行全校政治學習活動。
(2)人員上的保障。 領導到位,骨幹、項目首席引領,教師全員參與。
(3)內容上的規范。 周末研修活動內容規定為:單周——教研組、備課組「單元集體備課」活動;雙周——課題組活動。 在單周的教研組、備課組「單元集體備課」活動中,教研組長應在開學兩周內制定詳細的活動安排(包括主講人、活動內容、活動主題);在雙周的課題組活動中,教研組長和項目首席明確活動內容(集體說課、個人備課、集體聽課、集體評課、個人反思)。
2.制定激勵制度。
(1)對在全員培訓中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善於探索,並取得顯著成績的教師,評選先進,給予獎勵。
(2)項目首席制的引領人及骨幹教師,組織活動卓有成效者,通過考核後,給予獎勵。
(3)在階段性的總結中,對於培訓效果明顯的研究、活動內容,向區域予以推廣和宣傳,並由學校積極推薦刊登。
3.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
(1)參加市、區級培訓的教師應按要求完成在線測試、對展示課的點評和編寫一份教學設計、參與展示活動的評選等互動活動。完成培訓和考核後,按規定記入相應的學分。
(2)校長和支部書記組織每次政治學習,並規范周末研修制的具體要求;人事幹部負責每次的人員考勤。
(3)制定學校培訓工作領導考核小組,由學校相關領導組成。
我們深知新課改剛剛啟動,觀念的更新非一朝一夕的事,理念轉化為行為、落實到每一個課堂的教育教學更是不易。因此,此規劃的制定,將使我們進一步完善不同層次的共同體建設,構建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激發教師參加校本研修的內驅力。下沉重心、聚焦課堂、關注常態,扎實而有效地開展培訓工作,切實改善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新課改實施,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Ⅵ 上海未來教師「種子計劃」筆試考什麼呀

筆試內容一般為教基+公基,也有考學科的。

「未來教師儲備與培養計劃」(種子計劃)是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導下,由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發起,並在各區教育局和區教育人才服務中心以及本市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通力合作下,由上海名師培訓中心負責實施。

致力於從「供」和「需」兩方面入手,整合教師招聘需求,搭建未來教師儲備庫,在高起點培育和打造德才兼備的未來教師隊伍。目標是在高校中甄選出高素質大學生進入基礎教育未來教師儲備系統,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新教師入職培養和儲備機制。為構建與高等教育全面銜接的、社會各方協同參與的、階梯式遞進的普教系統教師職前教育體系奠定基礎。

「種子計劃」的主要內容

「種子計劃」主要致力於培養非師范專業大學生成為未來上海基礎教育師資力量,為在校學生提供能力輔導、教資信息、職業測試、校園體驗、職前培訓、實習實踐等項目。

(一)· 校園體驗

為高校低年級學生提供校園參觀和實習體驗活動。通過諸多「未來教師實踐基地」學校創造條件,開放一定數量的校園體驗名額,同學們要抓住機會,校園體驗活動開放報名後,抓緊報名哦。

校園體驗活動將於10-12月期間開放,請予關注,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哦!

(二)· 職前培訓

通過「種子計劃」報名成功並通過筆試測試的同學,將納入重點培養對象,即育苗階段。將安排一定課時數的職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職業規范和人文素養、學科教案設計輔導、招聘政策宣講和解讀、模擬面試、求職輔導、生涯規劃等。

(三)· 實習實踐

學員們除了參加職前培訓外,還將同步參加為期至少一個月的跟崗實習。由市、區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提供實習基地學校,根據學員的求職意向安排實習學校進行跟崗實習,並由帶教老師全程指導。跟崗實習結束後,將視學員表現進行擇優推薦用人單位。

Ⅶ 為什麼上海師范是二本

是一本。

上海師范大學是上海市重點建設大學、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學科)建設試點單位,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院校。

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理事單位,是一所以文科見長並具教師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藝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歷史

學校創建於1954年,時名上海師范專科學校,1956年擴建為本科院校上海第一師范學院和上海第二師范學院,1958年兩校合並成立上海師范學院。1972年五校合並成立上海師范大學。1978年恢復上海師范學院。

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4年改名為上海師范大學。1986年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4年與上海技術師范學院合並成立新的上海師范大學。1997年至2003年,上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南林師范學校黃陵衛生保健師范部、上海市行知藝術師范學校、上海師資培訓中心、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等先後並入或劃歸學校管理。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上海師范大學

閱讀全文

與上海市師資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眾贏電子商務是真的嗎 瀏覽:195
產品培訓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78
重視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132
國際電子商務示範法最新版 瀏覽:543
淺談電子商務對東莞企業的影響 瀏覽:727
消防培訓演練實施方案 瀏覽:976
銀行合規制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9
電子商務投資協議 瀏覽:789
315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420
河南星光電子商務 瀏覽:855
市場營銷學知到測試答案 瀏覽:420
學市場營銷的可以找什麼工作 瀏覽:220
市場營銷策劃專員崗位職責 瀏覽:633
如何讓避免跨界電子商務逃稅 瀏覽:141
非公黨建外出培訓班培訓方案 瀏覽:231
安全培訓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489
縣級教師培訓團隊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67
移動開門紅營銷方案 瀏覽:814
零食促銷方案範文 瀏覽:765
季度促銷活動獎勵方案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