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農村勞動力轉培訓計劃

農村勞動力轉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1-12-11 10:45:54

❶ 如何發揮職業學校 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中的作用

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已成為各行業,一定要輸送學歷+技術的技能人 級各類培訓機構和職業教育的重要職責和才,可以採取先學歷教育再培訓的方式進 戰略重點。盡快轉變辦學模式、辦學機制、行。目前,有將近1億農民作為勞動力已 辦學體制,以就業為導向,實施「訂單式」培經轉移了,但這些人普遍科技素質低,只 養,把農民科技培訓職能同勞動力轉移培有通過轉移後的職業培訓,才能實現從 訓相融合,確保培訓後農民實現轉移和穩「轉移到轉化」的飛躍,

❷ 如何辦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證

第一步:實現轉移就業的農村勞動力按照規定準備辦理轉移就業登記的有關材料。

第二步內: 農村實現轉移就容業人員將應提交的材料整理匯總後直接或通過村級就業服務組織報鄉鎮社會保障事務所。

第三步:鄉鎮社會保障事務所對農村實現轉移就業人員相關材料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將轉移就業登記內容錄入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管理子系統,並列印《北京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登記表(確認)》,本人確認並簽字後加蓋轉移就業登記專用章。

對未持有《北京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證》的農村勞動力,按照農村勞動力求職登記要求核發證件。

第四步:鄉鎮社保所將相關材料整理留存,將相關原件材料交還農村勞動力本人。

(2)農村勞動力轉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持有《北京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證》的,需提交:

1、本人填寫並簽字確認的《北京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登記表》;

2、被各類用人單位招用的提交勞動合同書或聘用協議書;

3、從事個體經營或自主、合夥經營的提交《營業執照》副本或其它法人證書副本、合夥經營證明等;

4、村級組織或其它聘用部門出具的書面證明材料;

5、其它可證明實現轉移就業的書面材料等。

❸ 如何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 開展「創業培訓」

今年以來,湯山街道勞保所以提升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增收為著力點,創新性、多形式地開展農民素質培訓,累計培訓勞動力培訓1320人,其中農村勞動力704人,再就業154人,創業培訓83人,新生勞動力64人,外來勞動力培訓115人,在職職工培訓200 人,通過轉移就業技能培訓,農民職業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是結合主導產業,推進「按需培訓」。賈乾勇先生指出結合湯山區域產業特點,立足特色農產品,邀請專家和種植養殖能手授課,形成農技推廣專家、農技指導員和產業農技員各行其責的產業服務體系,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工作。通過培訓,推進了農業產業提升,培養了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結合市場需求,突出「重點培訓」。通過座談會、走訪調查等途徑,了解企業實際用工需求,積極探索「校企聯合」、「政企聯合」等培訓形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計劃地開展電工、烹調、餐飲服務、園藝等技能培訓,使培訓合格人員能夠一上崗就成為崗位能手,縮短企業自我培訓時間。

三是結合人員特點,開展「創業培訓」。做好返鄉農民工培訓工作,積極開展從業人員培訓,鼓勵外出難、文化程度偏低的富餘勞動力,特別是婦女積極加入到創業培訓當中;對有意回鄉創業的城鄉勞動者,開展經營人才創業培訓,同時加強創業理念、創業技巧等創業知識培訓,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編輯:賈乾勇)

❹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每人只能享受一次嗎

一,是的,目前來說,只能享受一次培訓,增加二次培訓,目專前還停留在建議的階段;屬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1,是指對需要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開展培訓,以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技能,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2,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
3,培訓以尊重農民意願和農民直接受益為前提,以市場運作為基礎,以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為目標。

❺ 什麼叫農村勞動力培訓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指對需要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開展培訓,以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技能,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培訓以尊重農民意願和農民直接受益為前提,以市場運作為基礎,以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為目標。

❻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職業技能培訓嗎

農村勞復動力轉移培訓屬於職業制技能培訓,取得的證件是國家通用的。
國家通用的證書分三類:
第一類是從業職系的從業資格證,取得這個證書就可以從事該職業,不表示水平的高低,只是取得資格。如汽車駕駛資格證、會計從業資格證、爆破操作證、氧焊電焊切割證、起重機操作證等。
第二類是管理職系的職稱證,表示管理水平的高低,分三個等級,員級、中級和高級。如專業技術工程領域有:技術員(助理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三個級別;行政管理領域有:政工員(助理政工師)、中級政工師、高級政工師三個級別;經濟管理領域有:經濟員(助理經濟師)、中級經濟師、高級經濟師三個級別;財會管理領域有:會記員(助理會記師)、中級會記師、高級會記師三個級別等。
第三類是專業技能職系技能證,表示技能水平的高低,分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五個級別。專業技能職系是我們國家最龐大的技能隊伍,國家實行就業准入制度,持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就業的職業工種有100多個,而且不斷增加。

❼ 如何加強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

能給他們帶來經濟收益的肯定都願意培訓。

❽ 農村勞動力轉移

一.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方式

加入WTO初期,結構性失業和下崗職工問題交織在一起,增加城市就業壓力,給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帶來巨大困難。面對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尋求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途徑是一個緊迫的現實問題。

1.大力調整農業產品結構,優化就業結構

目前,我國以糧棉生產為主的傳統農業有兩大弊端:一是與現階段城鄉居民的消費、營養結構不相適應,與市場脫節,不利於農民增加對勞動的投入。特別是我國進入小康階段後,食物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逐步下降,2001年恩格爾系數下降到46%,相當一部分人們開始追求生活質量,對高質量的農副產品需求量越來越大,而目前農副產品質量較低,銷售困難,降低了農民對農業投入的積極性。二是與人多地少的國情不適應,不利於農業吸納勞動力。糧棉等傳統農產品的生產屬土地密集型農業,其發展與土地和勞動力資源都會產生矛盾,同時也難以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競爭。為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後對農業的挑戰,我國應該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大力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發展多樣化的高質量農業,既增強農副產品的競爭力,又改善就業結構。

2.加快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步伐,增加就業崗位

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不僅是解決農民個體小生產與變化莫測的大市場對接困難的有效手段,而且可以拉長產業鏈,增加就業崗位。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程度較低,農產品深加工水平和層次都不高,這樣,農村消化勞動力能力有限。要積極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創辦龍頭企業,推動種養大戶辦經濟合作組織,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領農民致富,是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的有效途徑。

3.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減少政策性限制,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

城市化進程與增加就業成正比,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從業人員就增長6%以上。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難以吸納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因此,應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減少政策性限制,為農民進城、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降低成本提供方便。工業化是推進城市化的主要力量,但目前我國鄉村企業分散,不利於城鎮規模的擴大,不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壯大,不利於吸納大批剩餘勞動力。因此,要注意引導鄉村企業向城鎮集中發展。

4.大力組織勞務輸出,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層次和水平

勞務輸出是過去農村轉移勞動力的主要手段,是今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補充。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體力型勞務輸出越來越困難,迫切要求勞務輸出提高層次,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從目前勞務輸出情況來看,85%以上是自發轉移,盲目無序流動情況嚴重,增加了轉移成本。所以,要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大組織力度,加快城鄉勞動力市場建設步伐,加強地區之間的勞動力合作與交流,建立勞務中介組織,提高勞務輸出有序化程度,加強勞務輸出的管理和待轉移勞動力的培訓。

二. 勞動力的轉移對農村發展的影響

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村發展的積極作用十分明顯:

1.緩解了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

農村勞動力流出地多是經濟落後地區以及人口與就業壓力比較大的地區,有限的耕地資源與無限大量增長的勞動力構成我國農村發展中最大的矛盾,也是農村現代化的限制因素。鄉鎮企業由於資金、技術、人才的缺乏,以及資金替代勞力效應的作用,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吸納力也很有限。大規模外流使農村勞動力由閑置資源變為財富,有效地減輕了流出地人口對耕地的壓力。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也為農業規模經營提供了條件,加快土地向種田能手和經營大戶的流轉與集中,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改變勞多地少、務農收入過低的狀況。

2.增加了農村收入,為農村發展注入了資金,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外流勞動力增加的收入,不僅提高了農民的消費水平,增加了農村社會購買力,而且把部分收入用於發展農村經濟。另外,外流勞動力返回資金也有一定數量用於發展農村地區的二、三產業,促進了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變化,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3.勞動力外流轉移的穩定性,促進了農村地區產業結構調整

農村勞動力外流以及就業轉移的穩定性,為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創造了比較寬松的環境。目前我國農村一方面受到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沖擊,消費需求變為質量和數量並重,促進農村農業朝著高產、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激化,要求必須加決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使農業現代化與農村城鎮化同步進行。而農村勞動力轉移既為「兩高一優」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土地和資金條件,又為非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和信息條件,促進了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體化經濟實體的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產業化。

4.產生廣泛的回歸效應,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農村勞動力轉移,一般都流向城市和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不僅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開闊了視野,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才幹,積累了資金和豐富的經驗。他們回到故鄉參加經濟建設,創辦鄉村企業或發展成種養大戶,既可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又可帶動其他農民致富,在農村發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他們的思想解放、觀念較新,生活方式也與農村不同,對周圍農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推動農村社會文明和進步。

5.有利於農村發展市場經濟,發揮各種生產要素的作用,溝通城鄉關系

一部分農村勞動力轉移,可以使有限的分散的農業生產要素重新組合,促進農業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可以形成先進地區帶動落後地區的良性局面,建立城鄉經濟聯系,溝通城鄉關系的作用;有利於農村勞動力市場的培育和發展。

與此同時,也不要忽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村發展的消極作用。農業生產目前主要是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方式,優質農村勞動力轉移使農業生產勞動力在數量、質量和結構上矛盾加劇,致使農業經營粗放、拋荒等現象時有發生,農業技術難以推廣。

總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大力發展勞務中介組織,加強勞務市場管理,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有序流動,促進「三農」問題圓滿解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創造條件。

❾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介紹

農村勞動力轉抄移培訓是指對需要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開展培訓,以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技能,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培訓以尊重農民意願和農民直接受益為前提,以市場運作為基礎,以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為目標。

❿ 如何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建立師資隊伍,准確掌握培訓需求,科學確定培訓內容,緊跟生產環節,因人、因時、因地開展培訓

閱讀全文

與農村勞動力轉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對口幫扶農業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955
門店在開展促銷活動時應該注意哪些 瀏覽:964
古鎮端午節營銷推廣方案活動 瀏覽:346
市場營銷學03章在線測試 瀏覽:61
市場營銷基礎會計試題答案 瀏覽:315
2016醫葯電話營銷方案 瀏覽:274
五種電子商務模式 瀏覽:455
葯品營銷策劃方案附件 瀏覽:974
山東微信營銷公司 瀏覽:876
廣東電子商務行業協會 瀏覽:421
種植專業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869
小學炊事員培訓方案 瀏覽:972
酒店前廳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34
網路營銷屬於物流 瀏覽:489
市場營銷易正偉 瀏覽:981
營銷微信的頭像 瀏覽:433
教師培訓會議方案 瀏覽:692
企業網路營銷的大數據之路 瀏覽:921
產品促銷活動策劃書 瀏覽:517
愛心資助貧困策劃方案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