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華為培訓的方式都有哪些
華為培訓方式一般分為三類:
一、單位送訓。
指由電信、移動、聯通等運營商,公安系統、軍隊、廣電系統、電力系統、交通系統、煤炭系統等專網客戶,以及通信工程施工單位進行培養,全部費用由企業支付。
二、自費培訓。
指社會人士、在校學生、應屆畢業生自費參加培訓。考慮到企業需求,除大專以下學生及女生外,我中心均可以負責工作。
三、企業委託招聘,自費培訓後,由單位分批返還學費。
⑵ 企業培訓班有哪些培訓課程
1、人力資源培訓課程:幫助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全面掌握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功能,系統掌握現代企業人力 資源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全面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從業人員的理論水平、專業素質和能力技巧,能勝任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等職業崗位,工作效率有顯著提高。
能夠通過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知識技能考核並獲取相應資格證書。
2、戰略管理培訓課程:戰略管理是指對一個企業或組織在一定時期的全局的、長遠的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和政策,以及資源調配做出的決策和管理藝術。戰略管理首先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這也就要求高級管理層具備相關的能力及素養。
3、物流培訓課程:是針對物流從業人員進行的有關普及現代物流理論、增長物流操作技能、提升管理水平的在職教育工作。具體可分物流職業認證培訓、物流企業內訓、物流從業人員崗前培訓等基本學習常識。
4、銷售培訓課程:是指企業或相關機構組織的圍繞銷售人員、產品、客戶等展開的培訓活動。
銷售的工作就是去滿足客戶的需求,並藝術性地讓客戶認同和接受我們的工作。要成功地做到這一點,銷售人員必須充分了解自身的產品和服務,並具備優良的銷售技巧。
5、商務禮儀培訓課程:在商務活動中,為了體現相互尊重,需要通過一些行為准則去約束人們在商務活動中的方方面面,這其中包括儀表禮儀,言談舉止,書信來往,電話溝通等技巧,從商務活動的場合又可以分為辦公禮儀,宴會禮儀,迎賓禮儀等。
⑶ 華為公司 企業戰略管理
您這問題有做廣告的嫌疑呀,所以沒什麼人願意回答你
親,我個人覺得,如果您真的是在問的話,不用去看華為的官網我就能告訴你很多啊
改善創新能力有沒有呢?有。具體表現,投資AI研發,投資5G研發,投資研發智能車聯網。長期自主研發晶元。這些都是在不斷改善創新能力呀
提高品質的方法?有,具體表現為最近新開發了一個XXX的東東。讓游戲變得不卡,外界認為是華為像騰訊低頭,其實是華為自己提高品質的表現,否則華為手機不能玩好好玩游戲,那麼華為手機在很多人眼裡就是垃圾手機。
提高效率的方法?就問的很模糊不好回答了,是什麼效率呢?買賣?生產?運送?原材料來源?是哪一方便的效率呢?
去華為官網看了之後,我的感覺是你看那個行業洞察裡面的創新一欄里,華為公司的戰略一目瞭然呀。那麼多技術和理想,你把每一個濃縮為一句話清晰乾脆的表達出來,你的領導定然會非常欣然你,華為問這樣的問題難道是想找人接班?任老頭子年紀大了,還放心不下公司的未來呀。
⑷ 戰略管理方面的培訓課程有哪些
網上大概流傳著一句話戰略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這句話也不一定十分的准確,但是也展現了戰略的重要性。就像邁克爾·波特就在在中國反復提到了「戰略」這個概念。他說:「戰略不是一個目標,而應該是方法」。
第一點
使公司很多員工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司戰略;使公司絕大部分員工的行為和行動不能與公司戰略相結合;使公司員工在執行公司戰略時有很大偏差。戰略管理的著眼點則在於消費者,提出不同行競爭者拼搏,獨開新路,其中心直指潛在需求和新型市場。相對於價格之類的硬化碰硬的、原始的競爭方式,藍海戰略的價值創新是一種迂迴的、高端的競爭策略。
總結
在這樣一個競爭空前激勵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很多挑戰,只有時時刻刻讓自己保持學習進步的狀態,才能從容面對挑戰。
⑸ 企業管理培訓有哪些課程
1、《員工發展與職業生涯規劃》 10、《企業信息化建設》
2、《積極的心態建設》 11、《員工壓力管理》
3、《員工組織紀律訓練》 12、《5S管理知識培訓》
4、《員工商務禮儀培訓》 13、《企業危機管理》
5、《溝通技巧與員工關系管理》 14、《高績效團隊建設》
6、《公文寫作與文檔管理》 15、《管理學基礎理論培訓》
7、《目標管理與工作的計劃性》 16、《非財務人員財務管理培訓》
8、《時間管理與工作統籌技巧》 17、《市場營銷基礎理論培訓》
9、《會議組織與管理》 18、《知識管理》
中高層幹部領導力提升課程
1、《建立學習型組織的藝術》 13、《領導學基礎培訓》
2、《基層人員的督導管理》 14、《授權與控權的藝術》
3、《部門經理的八項修煉》 15、《中高層人員卓越領導力修煉》
4、《情商(EQ)管理》 16、《企業高層的領導藝術》
5、《企業制度化建設》 17、《企業價值鏈與流程管理》
6、《企業文化建設》 18、《企業成本效益管理》
7、《員工心理剖析與掌控》 19、《企業變革與管理機制創新》
8、《市場競爭與企業管理變革》 20、《資本運營與兼並收購》
9、《組織行為學基礎培訓》 21、《企業發展與管理戰略》
10、《職業經理人必備的素質》 22、《公司組織與結構》
11、《企業危機管理導入》 23、《培訓體系的營建》
12、《醫院企業化經營》 24、《員工培訓與發展》
人力資源經理職業培訓課程
1、《戰略化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15、《基於戰略的員工培訓規劃》
2、《人力資源戰略規劃》 16、《薪酬設計與福利管理》
3、《組織結構與部門設計》 17、《工作考核與績效管理》
4、《工作分析與職務說明書》 18、《員工激勵與精神管理》
5、《人才素質綜合測評 》 19、《E-HR:電子化人力資源》
6、《招聘與面試的技巧》 20、《企業內部培訓師培訓》
7、人力資源測評技術與方法 21、《新經濟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
8、績效管理體系的建立與操作實務 22、《IT從業人員素質規劃》
9、職位分析與薪酬福利體系設計 23、IT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10、高績效團隊建設 24、《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11、員工考核與績效評估 25、《工作分析與企業目標管理》
12、人才招聘與甄別 26、《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建立》
13、薪酬與激勵 27、《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14、現代企業人力資源建設 28、《績效考核面談技巧》
⑹ 華為培訓都培訓哪些課程啊
中泰科技培訓的方向是:光網、數通的設備調測及無線網優
⑺ 學華為,為什麼其它企業學不會
華為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樂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必定廣為流傳。有關華為的培訓課程,始終是企業培訓市場上的熱門產品。但令人奇怪的是:真正學到華為精髓的企業似乎並不多見。問題在於:華為的哪些方面和做法「學不會」?為什麼「學不會」?很多人在學習華為,但一些企業「學不會」甚至「不願學」的,恰恰是華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規律和原理。最近,一本總結、分析華為公司及其創始人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書《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十分暢銷,筆者見到不少企業界的朋友,包括老闆和高管,都在認真閱讀、撰寫心得或組織討論。更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前往華為總部「朝聖」,現場體驗華為的氛圍和氣質,思考、探究華為成長的奧秘。如果把眼光拉長,我們會發現:國內許多企業學習華為已經持續多年了。華為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樂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必定廣為流傳。有關華為的培訓課程,始終是企業培訓市場上的熱門產品。但令人奇怪的是:真正學到華為精髓的企業似乎並不多見。有的企業家直言:華為,我們學不了、學不會。問題在於:華為的哪些方面和做法「學不會」?為什麼「學不會」?套用一本管理暢銷書的書名,筆者總結了許多企業「學不會」的若干華為經驗。第一,堅定的戰略導向。無論是業務領域的選擇和轉換(做什麼、不做什麼),還是競爭策略的組合和展開、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擴大(如何做、如何贏),以及競爭能力的積累和提升(憑借什麼成長)等,華為始終有清晰的認知、明確的方向和管理邏輯。尤其在我國企業界普遍存在機會主義的背景下,華為基於宗旨使命和長遠目標的戰略導向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華為的戰略導向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在對市場、行業、技術等形勢、大局、趨向准確判斷的基礎上,思考並形成整體性、系統性戰略框架;二是居安思危,進行動態的戰略調整和變革;三是堅持不懈地建設能力體系和平台,打造企業長治久安的能力基石。具有「戰略導向」理念和行為的關鍵在於強烈的使命意識—它是「戰略導向」的前提和源泉,不竭的組織智慧和正確的戰略思維方式。更為重要的,它是組織智慧生成的機制、程序和手段,這才是競爭能力的內核所在。第二,惠及廣大員工的利益分享機制。眾所周知,華為創始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很小。華為大范圍地吸納員工入股,形成開放、共享的利益結構。華為坦率地承認,企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組織成員共同的願景、協同的願望,以及組織的合力需以利益機制為基礎。華為重視企業文化,但從不用虛頭巴腦的「理念」來替代利益。華為以「奮斗者」對企業的貢獻和自身的人力資本為尺度,通過產權和利益分配製度的創新,使員工對企業發展產生真正的關切,讓員工分享企業成長的收益;同時保持了高效、統一的治理結構。從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報酬、高績效」之間的良性循環。華為的利益機制是部分民營企業難以企及的,一方面許多企業創始人和控制人缺乏與員工分享利益的胸懷和境界;另一方面,客觀地說,許多企業領導人缺少基於能力、人格魅力的權威,只能以產權控制為依託保持在組織中的領導和權威地位。第三,大規模企業的內部「組織化」。國外及國內均有管理學家認為,由於中國人的「國民性」和文化傳統—「寧為雞頭,不為牛尾」的小生產式的自我中心傾向,以及對縱向權力關系的認同和追求,中國企業組織內部很難形成「大規模的合約」(有的學者乾脆直呼「中國人為什麼組織不起來」),只能分化為權責邊界清晰的小型主體(如事業部、事業部中的二級事業部等),它們以結果為導向獨立運作。這種體制,雖有靈活、敏捷、快變的優點,但非常不利於構建統一的能力平台和發揮組織的協同效能,有可能導致企業內部的離心傾向和「諸侯化」局面。華為不遷就所謂的「文化宿命」,堅決倡導內部的合作,堅持客戶導向的流程化管理,以復雜的矩陣式組織結構,將內部不同機構、不同職位以及不同人員,編織成一張整體性的、縱橫交錯的協同之網。這種結構將事業(業務)分工和專業職能分工有機結合起來,兼顧平台能力打造和市場快速反應,充分體現組織的作用和力量。華為匯集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但並沒有出現各自為戰的個人主義,而是彰顯出以對人格尊重為前提的團隊精神。「組織化」的難點在於合作文化、流程文化的塑造和延續,也在於流程建設的決心。第四,知識型員工的管理。華為的主體是來源於一流大學的知識型員工。對這類員工的管理,長期以來是我國企業的管理難題。他們思想活躍、個性鮮明、渴望尊重、注重公正、嚮往公平、希冀參與,有強烈實現自我價值的願望。關鍵在於:既要充分保證和發揮其自主性、創造性,又要使其認同組織、融入團隊、樂於合作。不能使人才成為「原子化」的個體,更不能使人才成為奴才。華為將他山之石和自身實際結合起來,經過長期積累,形成了知識型員工管理的結構化體系:以能力為核心,以任職資格為基礎,招錄、培養、使用等多個模塊相互銜接;以體現公正原則的價值評價為中心,考核激勵、職業發展等多個環節聯為一體,同時注重企業文化和組織氛圍管理,營造員工滿意度高的文化環境。從華為的經驗看,知識型員工管理的關鍵在於:是否真正重視人力資本,是否真正尊重和理解知識型員工,是否堅守客觀、公正的組織規則,是否願意投入資源長期進行體系建設,是否具備對知識分子的領導力,以及與其溝通的能力等等。除了以上幾點,「不易學會」的華為經驗還包括民主決策機制(例如最近實行的輪值CEO制),以及科學決策程序(例如「紅軍」、「藍軍」的設置)。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華為長期遵循和踐行核心價值理念(如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天道酬勤、艱苦奮斗等),使之成為重要的組織制約和牽引機制。文化即傳統和習慣,文化需長期積累,文化建設需多管齊下、長期不懈。華為這方面的做法,學起來也殊為不易。一方面,有的企業價值觀本身就是混亂的、模糊的;另一方面,有的企業領導人只想用企業文化規范他人,自己不受企業文化的制約,更談不上自覺踐行。有的朋友也許會說,「學不會」的地方大部分具有華為的特殊性。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一些企業「學不會」甚至「不願學」的,恰恰是華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規律和原理。規律和原理,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可復制性,怎麼會「學不會」呢?有的企業長期沉溺於自身特殊的經驗之中,總是幻想通過超越客觀規律的方式贏得競爭,投機、走捷徑的心理難改。其實,學習規律和原理,需要有謙虛、冷靜的心態,需要有求真務實、客觀理性的科學精神,需要有走出個人迷思的清醒態度,需要有平等、公開討論的胸懷,需要有循序漸進、跬步千里的韌勁和耐力—在喧囂、浮躁、投機以及迷信未曾絕跡的環境中,這些素質難道不稀缺嗎?—文 / 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合夥人 施煒